重庆电视主持人周欢:立夏(阳历5月5或6日)食疗养生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8:16:14
时令物语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尚在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 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或暮春季节。立夏节气三候为:

  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说明在这一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生长。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人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

  立夏以后,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犁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华南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华南东南部为100~200毫米,西北部为75~100毫米。华南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 

立夏养生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目:“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即夏天的开始,这时气温逐渐升高,百物生发。所以,立夏时对心脏的养护至关重要。

  《医学源流论》也日:“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生理之心”和“思维之心”,“生理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思维之心”是指接受和反殃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日:“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暑热的夏天,不但促进着心脏强力运作,而且温养全身。在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阴阳相互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通应。“人通天,心属夏”,也就说,夏天这个季节心气儿最旺,功能最强大,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养护。

  心的生理功能是通血脉、举神志。心通血脉包括了通血、通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流而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源”。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全身细胞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稳定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缓而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细密、光泽;若心脏不力,则会出现血气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凝滞,血脉受阻而见唇青舌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促、涩或结、滞。

  心举神志,既是心举神明。心为诸神之府,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我们不妨用现代的称谓,叫它“神韵”、“风采”,它涵盖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对于神的形成,古代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神”之依附。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期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也包含了两个方面,其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反映着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凋的正常活动。

  心交于夏,盛于热,旺于暑,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故立夏之养生,应当极其专“心”。 

立夏食疗要点

  立夏后气温渐热,心脏的工作强度日渐增大,所以饮食应以顺“心”为主。故宜吃些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养阴清热作用的饮食,宜吃性凉多汁的新鲜果蔬,宜适当饮水和清凉饮料;长夏暑湿之气容易侵扰人体,使人出现疲倦乏力、食不振、口无味、身嗜睡的“苦夏症”,此时又宜吃些具有芳香开胃、健脾化湿作用的食品;炎夏季节,老年人因天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的硬化,故宜吃些清补食物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作用的食物和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护血管作用的食品;婴幼儿肌体娇嫩,正处于新陈代谢旺盛的生长期,夏季炎热多汗,钙、磷代谢增强,以及锌、镁、钠等随汗丢失,当进食含钙、锌等微量元素丰富的清补食品,促使机体生长。

  孙思邈在《摄养论》中说:“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强肝,调胃气。”  

  在炎热的夏季,忌吃油腻、煎爆等难以消化的食物,忌吃辛辣香燥的食品;素有脾胃虚寒之人,即使炎夏,也切忌多吃暴食生冷性寒之物;妇女在月经期间或产后期间,虽然天气炎热,亦忌食生冷性凉的物品;夏季微生物十分活跃,含蛋白质或脂肪丰富的动物性食品,极易腐败变质,所以,夏季宜少吃荤腥之物,尤其是变质食品。

  盛夏酷暑,人体出汗多,需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帆体平衡。夏日炎热,胃肠功能受暑热刺激相对减弱。为此,保证胃肠功能正常,选用食物滋养补益,抵御暑热侵袭,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古代医学家李时珍曾提出,食粥一大碗是夏季最佳饮食。如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立复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立夏进补食疗方  

  党参粥

  原料:党参10-15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党参切碎,用温水浸泡2小时,与粳米同人沙锅内加水煮成稀粥,以

参烂粥稠、表面有粥油为度,再加入红糖。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顿服。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生津。

  应用:脾胃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食后腹胀;肺气亏虚所致的气短喘促、自汗易感冒;气血亏虚所致的面色无华、头晕眼花、贫血及内脏下垂、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白细胞减少、低血压等而属脾胃气虚者。

  注意:服粥期间,不能服用藜芦、五灵脂。

  赤小豆粥

  原料:赤小豆30-50克,粳米50克,白砂糖适量。

  制作:先将赤小豆用温水浸泡2-3小时,然后捞出放人沙锅内,加水500毫升左右,以武火先将赤小豆煮烂,再放入粳米,改以文火慢慢熬粥,待粥将熟时,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顿服。

  功效:健脾胃、利小便、消水肿、通乳汁。

  应用:老年性肥胖症、心源性水肿、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脚气病浮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大便稀薄、小便不利以及产后乳汁不通等。

  天门冬粥

  原料:天门冬15-2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天门冬加水煎取浓汁后去渣,然后将药汁与粳米同人沙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滋阴清热、润燥生津。

  应用:肺肾阴虚所致的午后低热、手足心烧、心烦失眠、夜间盗汗、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喉干痒、121渴便秘及糖尿病、消渴症、肺结核、慢性咽喉炎等而属阴津亏虚者。

  注意:外感风寒所致咳嗽及脾胃虚寒之腹泻者,均不宜服。

  枸杞肉丝

  原料:枸杞子50克,瘦猪肉400克,熟青笋100克,料酒、酱油、猪油、麻油、白砂糖、味精、精盐各适量。  .

  制作:将枸杞子清洗干净待用。猪肉去除筋膜,切成丝;熟青笋切成同样长的细丝。将炒锅烧热,放入猪油,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烹入料酒,加入白砂糖、酱油、味精、精盐搅拌均匀,放人枸杞颠炒几下,淋上麻油拌匀,起锅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补血滋阴、抗老益寿。

  应用:阴血亏虚所致的形瘦体弱、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阳萎不举、心悸心慌、头目眩晕、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失眠健忘,以及贫血、性功能低下、神经衰弱等而属阴血亏虚者。

  莲子猪肚

  原料:猪肚子1个,莲子肉50克,香油、精盐、生姜、葱、蒜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肚子洗干净,莲子(去心)用水泡发,然后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将猪肚放入锅内,加清水炖熟透;后捞出晾凉,将猪肚切成均匀细丝,同莲子放入盘中,将香油、精盐、葱、蒜调料与猪肚丝拌匀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益胃。

  应用:脾胃气虚所致的不思饮食、口淡乏味、气短形瘦、四肢无力、消化不良、食后脘腹饱胀、大便溏泻、水肿腹水,以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而属脾胃气虚者。  

  玄参炖猪肝

  原料:玄参15克,鲜猪肝500克,菜油、酱油、生姜、细葱、白砂糖、料酒、湿淀粉适量。  

  制作:将猪肝洗干净,与玄参同时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炖煮约1小时后,捞出猪肝,切成小片备用,将炒锅内放人菜油,投入洗净切碎了的姜、葱,稍炒一下,再放入猪肝片中,将酱油、白砂糖、料酒混合,兑加原汤适量,以湿淀粉收取透明汤汁,倒人猪肝片中,搅拌均匀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滋阴、养血、明目。

  应用:肝阴血亏虚所致的两目干涩、迎风流泪、头晕眼花、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夜盲症,以及慢性肝炎而属肝阴血虚者。

  荷叶荔枝鸭

  原料:鸭子1只(约1000-1500克),荔枝250克,瘦猪肉100克,熟火腿25克,鲜荷花1朵,料酒、细葱、生姜、味精、精盐、清汤各适量。

  制作:将鸭子宰杀后,除尽毛,剁去嘴、脚爪,从背部剖开,清除内脏,放入沸水锅中汆一下,捞出洗干净,荷叶洗净,掰下花瓣叠好,剪齐两端,放开水中氽一下捞拙;荔枝洗净切成两半,去掉壳和核;将火腿切成丁,猪肉洗净切成小块;生姜、细葱洗净后,姜切片,葱切节。取蒸盆一个,依次放入火腿、猪肉、鸭、葱、姜、精盐、料酒,再加入适量开水,上笼蒸至烂熟,去掉姜、葱,撇去汤中油泡沫,再加入荔枝肉、荷花、清汤,稍蒸片刻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滋阴养血、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应用:阴血亏虚、气阴两虚所致的神疲气短、形体消瘦、烦热口渴、骨蒸劳热、午后低烧、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干呕呃逆、干咳少痰、小便不利、肢体浮肿、贫血等。

  鲫鱼黄芪汤

  原料:鲜鲫鱼200克,黄芪20克,炒枳壳12克,生姜、细葱、味精、精盐各适量。

  制作:将鲫鱼剖除内脏,抠去腮,洗干净;黄芪切片,与枳壳一起用纱布袋装好,扎紧口;生姜、细葱洗净切碎。先将药袋人锅,加水适量,煮约半小时,再下鲫鱼同煮,待鱼熟后,捞去药袋,加入姜、葱、精盐、味精调味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中益气、升举内脏。

  应用:中焦脾胃气虚所致的神疲气短、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腹胀气坠,以及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等而属脾胃气虚下陷者。  

  沙参百合鸭汤

  原料:北沙参30克,百合30克,肥鸭肉15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先将鸭肉洗干净,切成小块;百合洗干净。将鸭肉与百合、沙参同入沙锅,加水适量,文火慢炖,待鸭肉熟后,加入少许精盐、味精调味,饮汤食肉。

  用法:佐餐食用,适量。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应用:肺阴亏虚所致的干咳不止、咳剧咯血、声音低怯、心烦欲饮、口咽干燥、神疲气短、舌红少津、午后低热等。 

常见病立夏调治法

  立夏之季,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使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使人体引发一些疾病。在本节我们为大家介绍下面几种常见病的调治方法:

肾炎

  肾炎多为链球菌感染后引起,因此链球菌感染的好发季节也就是肾炎的好发季节。在我国北方,冬春季是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的多发季节,因此90%以上的急性肾炎都发生在这两个季节。而在南方,夏天气候湿热,蚊虫多,叮咬皮肤后搔抓容易引起皮肤感染,也容易患皮肤疖肿,所以,在南方,30%~80%的急性肾炎发生在夏季。

  赤豆冬瓜汤

  用料:赤小豆60~90克.冬瓜肉30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适应症:急性肾炎之头痛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咳嗽气促、口渴喜饮、浮肿、尿少等。

  车前叶粥

  用料:鲜车前叶30-60克,葱白l根,粳米100克。

  制用法:将车前叶、葱白洗净切碎,加水煎汤,去渣,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服食。

  每日1剂,连服7日。

  功效:疏风、清热、利水。

  适应症:急性肾炎之发热咽痛、眼睑浮肿、腰痛乏力、小便黄少等。

  干姜茶

  用料:干姜末3克,绿茶6克。

  制用法:将上2味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2剂。

  功效:健脾、通阳、利水。

  适应症:急性肾炎之全身水肿、身体困重、胸闷纳呆、痞满不饥等。

  黄芪鲫鱼汤

  用料:鲫鱼l条(250克),黄芪7克。

  用法:按常法加水炖熟,吃鱼喝汤。每日l剂。

  功效:益气补肾。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谢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蒜酒

  用料:独头大蒜20-30头(或按患者年龄1岁1头),酒(甜酒8份,白酒2份)。

  制用法:将大蒜去皮,放人容器内,加酒以浸没为度,夏日浸泡并夜露一宿,次晨温服;冬日则将蒜酒同煮片刻,去蒜饮酒,服后放屁、大便排出秽物后即可消腹水。

  功效:利水消肿。

  适应症:肝硬化腹水。

  姜枣茵陈汤

  用料:大枣6枚,干姜5克,茵陈12克,红糖5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2剂,连服15~20 13。

  功效:清热利湿、养血护肝、退黄消炎。

  适应症:肝硬化、黄疸型肝炎。

  赤豆鲤鱼汤

  用料:赤小豆120克,鲤鱼l条(400克),调料适量。

  制用法:按常法煮汤服食,每日 1剂。  

  功效:清热解毒、补中益气、利水消肿。

  适应症:肝硬化腹水。

  淡竹叶赤豆粥

  用料:淡竹叶、糯米各100克,赤小豆50克。

  制用法:将淡竹叶水煎15分钟,去渣,加入洗净的糯米、赤小豆煮粥服食,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益气凉血、利水消肿。

  适应症:肝硬化腹水、脚气水肿等。

尿路感染  

  本病是由于淋球菌感染而引起的尿道与生殖道粘膜炎症。由于本病多由细菌融肥泌尿系统所致,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和肾盂炎,临床以发热、畏寒、腰部酸痛、尿频、尿急、尿道刺激痛、脓尿和菌尿为主要表现,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尿道短而宽、与阴道邻近等),故本病尤多见于妇女及女婴。如急性期未能彻底控制,易转为慢性而反复发病。  

  鹅肠菜汤

  用料:鹅肠菜(又名繁缕)90克(干品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

  适应症:急性尿路感染。

  向日葵茎汤

  用料:向日葵茎连白髓15~30克。

  制用法:将向日葵茎洗净切碎,加水煎二三沸(不要多煎),取汤饮服。每日l剂,2次分服。

  功效:清热利湿、止血淋。

  适应症:小便淋痛(包括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

  双汁饮

  用料:甘蔗汁、生藕汁各100毫升。

  制用法:将上2味混匀,分2次服下,每日 l剂。

  功效:清热凉血、利湿通淋。

  适应症:下焦湿热、膀胱蕴毒型尿路感染,症见尿急、尿频、尿道痛、尿意不尽、腹胀、恶心、呕吐、食纳不佳、身体倦重、口渴不思饮、午后低烧、尿浑色黄等。

闭经

  闭经是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由于立夏时节气候变化异常,会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加重“经期”不适,导致月经失调、闭经等症。

  香茶菜汤

  用料:香茶菜(产于江南,又名蛇通管、铁菱角)全草及根30克。

  制用法:将香茶菜洗净切碎,加水、酒各半煎汤服用。每日l剂。  

  功效:活血、散淤、通经。  

  适应症:气滞血淤型闭经。

  山橙汤

  用料:生山楂肉30克,红糖适量。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7剂。

  功效:破气行淤、消积化滞。

  适应症:气滞血淤型闭经。

  二子红花茶

  用料:枸杞子30克,女贞子24克,红花10克。  

  制用法:将上3味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补肾益肝、活血通经。  

  适应症:肝肾阴亏型闭精。

流行性结膜炎

  流行性结膜炎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眼病”。这是一种传染性相当强的眼病,春夏交替的时候最流行,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比如,经常有亲密接触、共用毛巾、在游泳池游泳等。

  蒲公英汤

  用料:鲜蒲公英30-60克。

  制用法:将蒲公英洗净,加水煎汤饮服,同时用少许药汁洗眼。每日3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应症:热毒型急性结膜炎,症见眼赤肿明显、灼热羞明、头痛眼痛、眵泪粘结等。

  荸荠汁

  用料:鲜荸荠适量,食盐少许。

  制用法:将荸荠洗净,去皮捣烂,绞取其汁,加入食盐调匀,涂洗眼部。每日2-3次。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

  适应症:热毒型急性结膜炎。

  石榴叶外洗方

  用料:鲜石榴嫩叶30克。

  制用法:将石榴叶洗净,放入锅内,加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渣,过滤澄溘,作洗眼剂,频频洗眼。

  功效:祛风消肿。

  适应症:风热型急性结膜炎 

时令果蔬谷

  大蒜

  蒜,古时称葫,也叫胡蒜。它的祖籍原为吉尔吉斯沙漠地区,最初为野生植物。公元前3000多年,首先由古埃及人正式栽培,以后,先后传人了东方和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把蒜带到中原,由于胡蒜比我国的野生蒜大,故称为“大蒜”。

  “麦熟时节起蒜忙”。新蒜一上市,家家都要选购一些,编成辫子挂在厨房随时取用。喜欢吃蒜的人家,甚至“一日不可无此君”。烧茄子、焖扁豆无蒜佐食,其味则逊;包饺子、捞面则更不可缺。  

  我国使用大蒜防病治病历史悠久。三国时名医华佗已使用大蒜驱治蛔虫。由于大蒜确有防病保健之功,古人称赞大蒜能“炎风瘴雨不能加,食蝎腊毒不能害。夏月食之解暑气,北方食肉面不可无。乃食经之上品,日用之多助者也”。

  大蒜虽有保健之功,但也不宜过食。祖国医学认为,大蒜味辛,性热,辛能散气,热能助火,过量食用对身体也有不利的一面。

  莴苣

  莴苣是菊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一个变种,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亚洲西部,隋代由呙国(今阿富汗)传入中国,故名莴苣。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为春季家常蔬菜,温暖地区以及有大棚蔬菜的地方,可常年供应市场。莴苣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钾、镁、硅外,还含有乳酸、甘露醇、苹果酸、莴苣素、天门冬碱等成分,可增进骨骼、毛发、皮肤的发育。

  莴苣以品种按叶区分,有白莴苣、花叶莴苣、尖叶莴苣、紫叶莴苣;按其食用部分不同,有茎用莴苣和叶用莴苣,叶用莴苣又称生菜。  

  莴苣茎肥似笋,营养丰富,鲜嫩味美,以作料凉拌,配肉类炒食均宜,还可腌制成酱菜或泡菜。若生食爽脆甘润,生津消暑,味如瓜果。莴苣需茎叶同食,方可全面吸收营养。

  茄子

  茄子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茄的果实。茄子有球圆、扁圆、长圆、卵圆或长条形,颜色紫红、红、绿或乳白。其浆果可食,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茄子原产于东南亚、印度一带,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晋时传人我国,在我国的栽培也有2000年之久。茄子是以桨果为产品的草本植物,适应性强,栽培管理较简单,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但以亚洲最多,占世界总产量的74%;欧洲次之,占14%左右。我国的茄子栽培最为广泛,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其种植面积相当大,供应期很长,为夏季主要蔬菜之一。

  茄子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所以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暑,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

  茄子具有散血、止痛、利尿、宽肠之功效。所以,大便秘结、痔疮出血以及患湿热黄疸的人。多吃些茄子.也有帮助,可以选用紫茄同大米煮粥吃。

  草菇

  草菇因其喜生于腐烂的稻草上而得名,又因干菇馨香馥郁,其味若兰,又叫“兰花菇”。此外,还有“南华菇”和“贡菇”之称。

  草菇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菌类,所含粗蛋白比香菇高出2倍。另外富含脂肪、糖类、粗纤维、铁、磷。在其所含的20多种氨基酸中,有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草菇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类维生素的含量之冠,高于很多蔬菜和水果。

  草菇具有肉质脆嫩,味道鲜美,香味浓郁等特点,素有“放一片,香一锅”之美誉,是人们食用最多的食用菌。盛产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i湖南、江西和台湾等省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河北、北京、山东等地也有栽培。草菇有清热解暑、补益气血、降压的功效。主治脾虚气弱、抵抗力低下、伤口愈合缓慢、夏季暑热烦渴、头晕乏力、高血压等。

  鸭蛋

  鸭蛋为鸭科动物家鸭的卵,又称鸭子,比鸡蛋略大。鸭蛋具有滋阴、清肺、平肝、止泻的功效。主治胸膈结热,肝火头痛眩晕、喉痛、齿痛、咳嗽、泻痢。鸭蛋的营养成分与鸡蛋近似,蛋白质含量虽不及鸡蛋,而糖类和铁的含量则相对较高,适合老年人食用。中医认为,鸭蛋可补心清肺、止热嗽、治喉痛齿痛。百沸汤冲食,可清肺火、解阳明结热。咸鸭蛋能解暑、利小便、实大肠、治痢止泻。松花蛋可泻肺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

  章鱼  

  章鱼是一种生活在海中的软体动物,有八条长的腕足,其上有很多吸盘,有的体内有墨囊。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每年4月或1l一12月是捕捉章鱼的最好时期。鲜用或晒干备用,全体入药。

  章鱼属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维生素E、钙、磷、钾、铁、铜。真蛸鲜肉含多种氨基酸、牛磺酸、章鱼碱,其唾液腺中含胍基、肽、蛋白、消化酶、章鱼毒素等。

  章鱼适用予气血虚弱的补养,可养血益气、收敛生肌,适用于缺乳及疮疡不愈的辅助治疗。毒鱼中含有的丰富的牛磺酸是一种游离氨基酸,可降低胆固醇,使血压正常。还可治疗夜盲症。

  草莓  

  草莓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草莓的果实。果呈圆形或心脏形,初夏成熟时采收。草莓营养丰富,含氨基酸、蔗糖、果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钾、镁等营养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最为丰富,是西瓜、苹果、葡萄的10倍左右,果糖、蔗糖、葡萄糖、有机酸、矿物质的含量不但丰富,而且比例适当,易被人体吸收而达到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的作用。

  草莓具有生津养胃之效,饭前食用,可刺激胃液的大量分泌,帮助消化,适用于食欲不振、餐后腹胀等病症。  

  草莓中所含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作用。草莓中的维生素及果胶对改善便秘和治疗痔疮、高血压、高血脂症均有一定效果。草莓中所含的鞣花酸能保护人体组织不受致癌物质的伤害,且有一定的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草莓含多种有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外敷疮疖患处,可取得凉血解毒、排脓生肌之功。

  樱桃

  樱桃为蔷薇科落叶果树樱桃的果实。核果近圆球形,成熟时果呈鲜红色,又称莺桃、含桃、荆桃。其中以颜色发紫,皮里有细碎黄点的称紫樱,正黄色的称蜡樱,均为上品。主产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四川,每年初夏果实成熟时采收。

  樱桃营养丰富,所含蛋白质、糖类、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均比苹果、梨高。特别是铁的含量更高,每百克果肉中含142毫克,是同等量苹果的19.6倍,柑橘和葡萄的29.5倍。因此,多食樱桃可补充体内对铁质的需求,既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又可增强体质、健脑益智。此外,樱桃还能益颜美容,坚持用樱桃汁涂擦面部及皱纹处,能使面部皮肤嫩白红润,去皱消斑,青春常驻。 

立夏起居宜忌

  立夏之后,人体的新陈代谢变得活跃起来,室外活动也开始增多,活动量也相对增大。加之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所以睡眠时间也较其他季节少一些。因而,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出汗亦多。显而易见,在这个季节心脏的负担是很重的,倘若不注意对它的保养,很容易使心脏受到伤害。因此,在中医的养生理论中,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  

  《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指出夏季的3个月,是万物繁茂秀美的时刻,地气上升而形成云,天气下降而为雨,天地之气相交,万物方可生长旺盛。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该适当地晚睡,但要早起,不要厌恶长日,要保持情绪快乐,切不可恼怒;要使自己的身心适应夏天的气候,心情畅达,气血宣畅,通泄自如,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如果不是这样,精神总是紧张、抑郁,起雇亦违背昼长夜短的规律,就容易损伤心脏。

  立夏节气后,人们减少了穿衣,衣衫也比较单薄,即使平时身体很好的人也要当心外感风寒。在这个季节一旦患病,中医也不主张轻易使用发汗的药剂,避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淤滞,预防心脏病发作。立夏节气,应当舒展心情,保持安闲的心态,以免暴喜暴怒伤及心阳。

  夏季养心的方法很多。一是在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晚睡以适应夏热的气候,早起以顺应昼长的规律。二是在衣着方面,夏天出汗多,衣服要轻薄,勤洗勤换。三是饮食方面,要少吃热性的食物,多吃酸味、甜味的食物。这类食物可以清热消暑,增加体内水分,以补充出汗的消耗。如酸梅汤、凉粉、拌黄瓜、糖拌西红柿、绿豆粥等均属此类。它们既有营养价值,又有养生作用。四是在情志方面,要愉快、乐观,不宜紧张恼怒。过分紧张、恼怒,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容易发生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畅达、轻松的情绪,则是缓和心脏负担的一种好方法。

  由于夏令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晚间睡眠不足,人体经过一个上午的劳动和工作,体力和精力消耗较大。所以午睡对保障身体健康、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午睡可预防冠心病,对预防心肌梗塞也有积极作用。

  另外,立夏之后,由于天气渐热,气温高、湿度大。夫妻过性生活时,如果把门窗关得紧紧的,密不透风,又没有采取防暑降温措施,照样容易发生中暑现象。一旦感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胸闷、心悸、头昏、口渴、大汗,则是中暑先兆,应停止陛生活。因此,夫妻过性生活时,应注意室内通风透气,多食冷饮或绿豆汤之类的解暑食品,防止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