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朦胧鸟朦胧 葫芦丝:说角度-,新闻角度-浙江在线-传播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19:23:32

                                                        说角度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6年02月17日

  在每周群贤毕至的采前会上,在每天紧张有序的编前会上,在每次谋篇布局的策划会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就是——角度。

  如何增强正面报道的影响力,如何遵循新闻规律与宣传任务的统一,如何做强党报,等等,有关改进党报工作的课题林林总总。从角度入手,从新闻业务一个很小的切入口“窥”办好党报这一巨大系统的“全豹”,也算是一个“角度”吧。

  一、什么是角度

  角度,即看事情的出发点。①

  对同一事物,站在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和反映,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观对相同客观事物的认识分歧大体来源于此。

  本文所阐述的“角度”,特指新闻角度。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②

  在新闻实践中,我们通常理解的“新闻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与窗口,就是站在不同位置,对所报道的事物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反映这个事物的切入点。

  研究新闻角度的目的,就是要把事实的新闻价值更加充分、更加突出地挖掘和显示出来,遵循新闻规律,讲求宣传艺术,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引导力。

  二、什么是党报角度

  党报角度是指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和方法论出发,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新闻事件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它不仅具有一般新闻角度的共性,还具有自己的特性,这是由党报特殊的职责和功能所决定的。其特性包括:

  1.党报角度体现了党报的政治判断

  党报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具有权威地位和特殊影响,被社会各界视为党和政府意志、主张的权威代表,以及人民群众呼声的主要代言人。

  这一特殊定位决定了党报角度必然具有政治敏锐性。特别是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动向时,党报的角度更能体现出党报的政治判断。

  2.党报角度反映了党报的价值观

  角度是新闻业务中很小的概念,是处于下位的范畴。但在特定阶段和范围内,小角度背后也有大文章,比如,境内外媒体对十六届五中全会、人民币汇率问题、“超女现象”等的报道,关注的角度大相径庭,角度差异的背后是各媒体的价值观之区别。

  党报角度所反映的党报价值观,是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党报价值观必须坚持并引导社会发展主流和前进方向,应如水中之盐,看似无形,品之有味,融合在党报的每一个角度中。一个好的角度,应融入党报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却不留痕迹。

  3.党报角度反映了党报工作的方法论

  角度问题不仅是新闻技巧问题,更是个工作的方法论问题。

  党报报道究竟是从抽象的、宏大的叙事入手,还是从鲜活、具体的新闻事实入手?这体现了新闻工作的方法论要求。新闻宣传要以小见大,用具体的新闻事实反映新气象、新举措、新成就,而不是一般地用空泛的大字眼来表现。

  这种“大”和“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要善于“大事化小,小事见大”,首先要做好功课,一方面对大背景、大事件、大脉络要清晰;另一方面对鲜活事、生动事、有趣事要掌握。

  对党报角度的选择、挖掘、思考,都是和党报工作的方法论一脉相承的。

  4.党报角度反映了党报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角度。

  角度可以在有关部门准备好的成堆文字材料中找,也可以深入、深入、再深入,到真正的生活中找;可以人云亦云信手拈来,也可以寻寻觅觅费尽思量。寻找一个好的角度需要用心、用功。对一个小小角度的发掘,也反映出党报工作人员的新闻态度。

  从增强正面报道影响力的高度思考,党报角度好与不好,还反映出对党报功能是否有清晰认识,对党的新闻事业是否有持久的热情和不畏艰难的探究精神。

  三、党报为什么要讲角度

  讲角度不是“就事论事”,不是纯技术层面对报道效果进行的战术分析,而是落实“三贴近”的要求,是遵循新闻规律的要求。

  党报角度只有以提高正面报道影响力为宗旨,寻找发掘独特的视角和内涵,才能把党的意志和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党报要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

  1.讲角度是增强正面报道影响力的需要

  (1)党报正面报道的“角度”短板分析对于加强和改进正面报道,党报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主要精力和版面,但当前党报正面报道中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造成短板效应:

  *日常报道针对性不强:角度的选择和受众关注点的分歧是影响针对性的重要因素,其表现是党报对人民群众痛切感受的事情报道得少,或报道浮泛,主题先行,流于概念,缺乏针对性。

  *正面报道“一头热”:正面报道动用大量采编、版面资源,但往往是一厢情愿的“热”,读者没有热切回应。究其原因,正面报道角度单一,报道雷同,缺乏层次感。典型选择、挖掘时,较少考虑群众视角,缺乏吸引力、感染力。

  *主流信息不贴近:在党务、政务信息报道上,不善于从人们切身利益的角度解读,而是泛泛而谈,内容呆板、语言干巴,有用信息被淹没在流于一般化、表面化和雷同化的文字中,读者识别不出该信息的价值。

  *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内容单一: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模式化,没有鲜活的角度、深刻的领悟,只是把领导的讲话照搬上版面,使读者读后味同嚼蜡。

  分析上述短板现象,都与角度有关。角度问题,不仅仅是新闻写作问题,还关乎党报是否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愿望要求,以及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从这个层面理解,不讲角度是新闻宣传工作上的偷懒,是对党报功能的认识模糊,更是对党的事业的不负责任。

  (2)讲角度是坚持“三贴近”的有效途径

  要使正面宣传报道有影响力,必须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体现了对新闻宣传规律的尊重,体现了中央对改进和加强新闻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视。

  落实“三贴近”原则,就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以“三贴近”为突破口,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和接受信息的特点,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增强正面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讲角度是坚持“三贴近”的有效途径。党报讲角度,也是与时俱进,是有针对性地探索正面报道的新方法,寻求新途径,避免正面宣传报道思路僵化、手法老套。讲角度与“三贴近”,可谓枝叶相连。    (3)讲角度是一门吸引读者的艺术

  讲角度要从读者需求出发,寻找贴近读者、吸引读者或反映读者切身利益的切入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角度的魅力,是一门宣传艺术。要发现好角度,须用心、用功地研究党报的读者。

  党报读者应是怎样的人群?应该是社会中最有话语权和行动能力的主流人群。他们对党报的关注点是“双重”的,一方面要求党报具有宣传、舆论引导功能,并希望在党报上展示自己的业绩;另一方面希望从中获取包含有用信息、有价值、贴近可感的新闻。这种“双重”性注定了党报讲角度,不能等同于都市类媒体。

  把握党报读者特殊的心理需求,并以此确定新闻角度,不断增强针对性,这样正面宣传报道才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把党报要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

  2.讲角度是遵循新闻规律的需要

  党报强调正面报道的宣传效果,但党报也是新闻纸,要遵循新闻规律。讲角度是遵循新闻规律的需要。

  (1)讲角度是追求新闻真实性、时效性、贴近性的有效保证

  正面报道要准确、有效,就要遵循真实性、时效性、贴近性等新闻规律,讲角度是有效保证。

  有的正面报道将先进人物不恰当地拔高,陷于绝对、造成失真,读者难免怀疑其真实性。而如果找准角度,将其平常性、局限性得体地体现出来,报道反而更具真实性。

  追求独家角度,把角度对准新闻的“第一落点”,势必考虑新闻的时效性。角度反映的是新闻的切入点,这个“窗口”找得巧、找得准,就能在时间、空间上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提升贴近性。

  新闻规律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是在新闻实践中,由一个个角度、一个个要素累积、提炼成的规律。

  (2)讲角度为新闻实践提供创意支持

  传媒业是创意产业,创造力是现代媒介的本质,创新是新闻规律的内核。党报新闻实践,是个从机制体制到内容版式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

  讲角度是新闻创新的手段。要进一步改进党报新闻宣传,讲角度不失为一种创意支持。

  讲角度是寻找、透视、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立足点的过程,创意必将与这一过程始终相伴。这个过程是动态的,需要不断注入新思考,采用新视角。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新闻角度才能有针对性地契合时代变革、读者需求,才能更好地遵循新闻规律。

  总之,党报讲求角度是增强正面报道影响力的需要,也是遵循新闻宣传规律的需要。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增强正面报道的影响力,必须以遵循新闻宣传规律为前提;遵循新闻规律的目的就是使正面报道更有吸引力、影响力。讲角度不能偏离上述两个宗旨。

  四、党报怎样讲角度

  当今社会,注意力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注意力日渐成为稀缺的资源,因此被称为“新经济时代企业货币”。读者的注意力,日渐成为媒体之间激烈争夺的财富,谁能够获取读者更多的注意力,谁便是赢家。正面报道要成为“赢家”,就要尽可能多地吸引读者注意力,使每个角度折射光芒成为亮点。

  1.在同质信源中挖掘独特角度

  在媒体同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从特定的角度体现党报追求,吸引读者眼球,这是值得研究的。

  *硬实的角度体现党报的权威性。党和政府最新的政策信息是党报安身立命的要素,在同质信源中把角度对准和读者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信息,这种硬实的角度让读者有信任感。

  *异常的角度体现党报的判断力。不平常事才是新闻,而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信源中发掘出异常角度,也能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

  *角度对准细节体现党报的个性。角度对准细节,文风就能活泼生动。细节须由独特的慧眼来发现,是栩栩如生的,反映事件或人物的本质的,在同质新闻中它又是独特的,具有关注度。

  2.在会议报道中寻找鲜活角度

  我们要强化一种观念,即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是党报的资源,而不是负担。

  据统计,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主流大报的头版报道,有50%的新闻是白宫、国会新闻,即我们所说的会议新闻,加上联合国、国际法庭的新闻,会议新闻、政要新闻可达80%。譼訛要破除一种误解,即党报因刊登会议新闻而没有人看。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寻找好角度,使会议新闻吸引人。

  党报报道要善于从会议和领导活动中找角度,发现新闻点,运用领导讲话中个性化的新闻语言,发掘有震撼力的场景、场面。要注意角度的活化、细化、具体化,力戒流水账式的报道。角度要对准会议和领导活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善于从中挖掘有用信息,更好地提供权威信息服务,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

  解读党政信息时,角度也要鲜活,要审时度势,解惑释疑,使读者多了解政策信息的背景,不但把信息解读得有用,而且要有意思。

  3.在典型报道中体现平民角度

  典型报道角度要选得准、写得实、报得活,让人觉得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关键是善于运用平民角度。

  典型报道从平民角度着手,突出个性色彩,使人物有血有肉。还要避免从一个角度切入和报道,突出多角度、层次感,突出多元性,这样才能突出人物的丰富性,使其有现实感。

  从平民角度开掘典型报道,才能避免“榜样”和读者的疏离,才能发挥出“榜样”的力量,使其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

  平民角度要有时代特色,要重视对新时期典型内涵和特点的挖掘,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英雄模范;要强化对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典型的宣传,满足普通群众致富、成功、成才、求知的愿望。

  4.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对准“第一落点”

  能否快速、准确地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是党报是否有影响力的重要方面。角度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换,第一时间独家刊发的是新闻的“第一落点”。抢得“第一落点”应是新闻报道的“最高纲领”。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报道,角度要迅速对准“第一落点”。

  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状况下,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如果党报没有提供及时充分的消息,就会通过其他媒体或非常规传播方式传播。如果人们从其他渠道得到的是不真实准确的报道,先入为主的信息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判断,形成负面舆论。

  党报要增强新闻报道的竞争力,就必须把角度对准突发事件的“第一落点”,及时发觉、准确把握、正确引领,消除读者因突发事件引起的恐慌、怀疑、猜测,满足读者的知情权,形成积极正面的社会效果。

  5.在与读者互动中延伸角度

  要让正面报道吸引人,就必须突破单向灌输式的宣传模式,角度聚焦读者的关注点,用鲜活的形式表现出来,吸引读者参与互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为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国内外不少主流纸质媒体把视角延伸到新媒体。如纽约时报从实用信息这个角度,把和读者的互动延伸到互联网,时报网站设有“大学时报”栏目,将新闻内容归为200多个学科门类,大学生和大学老师可以查找相关学科领域的信息,使纽约时报的内容融入日常学术生活。

  总之,要拓展一切能和读者互动的渠道,使党报角度和读者注意力在多重空间融合,增强党报在各种信息渠道受众中的影响力。   五、党报讲角度要避免的误区

  讲角度要避免可能出现的两个误区:

  首先,讲角度不是“取巧”。

  党报讲角度需要掌握“以小见大”的规律。这当中的“小”指什么?“小”不是给报道简单装个新闻由头,机械地“穿靴戴帽”。“小”必须是真新闻,“小”中能折射新闻事件的本质,“小”中能搭到时代脉搏,“小”中有引人入胜的佳境。

  同时,讲角度不是“避战”。

  党报讲角度需要掌控对核心事件的解读。党报处在新闻竞争的“正面战场”,对政治、思想、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核心事件不能视而不见,不能因为敏感,就简单地避而不谈,关键是如何找准角度,进行解读。只有在新闻竞争的“正面战场”上积极“应战”,才有党报的地位,才有党报的权威。

  要避免上述误区,讲角度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党报讲角度需要有积累、有准备

  党报讲角度,是厚积薄发,强调工夫在“新闻”外,需要积累和准备。

  如何积累,如何准备?第一,要在知得早、知得深、知得全上下工夫。知得晚,急就章,角度就不会选得准。第二,解读要有功力,要在理论解读和故事解读上下工夫。只有解读得透彻了,角度才有针对性。

  2.党报讲角度需要利用信息资源优势

  和其他媒体相比,党报角度需要向前一步,站高一个台阶。而这要以党报拥有新闻信息资源优势为基础。

  党报地位的特殊性决定其应该拥有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尤其是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源,相比其他的媒体同行,党报记者必须在新闻采访中得到更多的便利和支持。有了这些丰富的新闻信息资源,党报就有条件找到真新闻、硬角度,发现他人所未发现,思他人所未思。在新闻竞争的“正面战场”上,使党报角度真正成为撒手锏。

  3.党报讲角度也是新闻策划

  党报讲求角度不是“取巧”,而是精心的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一个先于报道,又与报道同行的持续过程。策划不仅包括对报道选题的决策、对报道方案的设计,还包括在报道实施过程中,通过信息反馈,不断调整原方案。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对新闻角度的策划、调整贯穿其全过程。因此角度再小,也是配合报道整体运行的需要,是有立意和内涵的。通过在角度策划上下工夫,这个小“窗口”也能见到好风光。

  4.党报讲角度需要清醒判断

  所谓角度,不是哗众取宠的噱头;党报讲角度不能从众,不能盲目,要有清醒的判断。有同行曾认为,党报要增强可读性,新闻角度“软些软些再软些”,甚至以社会新闻为视角,向市场类报纸看齐。

  其实,在实践中,党报吸引读者的地方恰恰在于权威性、公信力,党报在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和权威政策解读等方面的独家角度、独特思考、独到观念才是党报的立身之本。

  有了对党报角度的清醒判断,选择角度时才不会走入误区。

  5.党报讲角度需要把握政治

  党报讲角度需要把握政治,这是基于对党报功能的认识,也是党报角度特性的一个方面。是避免党报角度陷入误区的最重要、最本质的认识。

  把握政治,就是要把角度对准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声音、主张。“党报要在新闻报道的策划和组织上,在新闻的加工整合上多下工夫,真切关注社会变化、关注经济走向,反映社情民意,对重大社会现象提供权威可信的解释,为读者提供有见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产品,发挥出党报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譽訛这是党报角度把握政治的具体体现。

  讲角度,最根本的不在于新闻写作技巧的改进,而在于提倡一种我们对于党的新闻事业的工作作风:在这里,杜绝平庸,即使以“保险”的名义;在这里,追求专业,虽然“完成任务”更驾轻就熟。-

  (作者系解放日报党委书记、总编辑)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第634页,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②《新闻学大辞典》

  ③引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蔡雯的演讲

  ④引自《现代传播》

  ⑤引自《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