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讨厌成都人:云南大学的景点和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48:41

 

云南大学的景点和历史

 

云南大学原名东陆大学,曾被称为小清华。在西南联大时期,云南大学是唯一可以与西南联大相媲美的高校。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顾颉刚、吴文藻、刘文典、楚图南、严济慈、华罗庚、陈省身、冯友兰、费孝通等大批知名学者云集,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当时全国有81名院士,在云大的有8位。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五十年代院系调整,部属云南大学一些重要而有特色的系科,如航空、土木、法律、铁道等被划出并入当时的四川大学、北京航空学院、西南政法学院等高校;工、医、农等先后独立建校,并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也可以说云大是现在一些很牛叉的大学的前身。

目前的云南大学由于地理位置而逐渐被遗忘,但这并不能掩盖它强大的事实。1999年的英国泰晤士报将云南大学评为亚洲200强,与厦门大学齐名。云南大学在国外的声誉要超过很多985高校,连国内的网络评论也把云南大学评为中国最受委屈的大学之一。的确,云大的实力被低估,云大得不到相应的财力支持是事实。

云南大学位于昆明中心的翠湖边上,当你走进云南大学,你会被浓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校门并不起眼,然而这并不影响他的形象,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大学的校门是和大学的实力成反比的。走入校门你会看到95级台阶,那是建立者的雄心。九五之尊,誓为东大陆的主人。这等气魄会深深地感染你。走上九五台阶,想想聂耳曾每天都在这里等他女朋友,或许有种感情你会油然而生。走到尽头你会看到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云大精神。毫不夸张的说这八个字在大学这个体系里是大学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95台阶的上面是会泽院,他记录了云大的发展历程。远在建校之初,1925年上海的“五卅”运动和1926年北京的“三· 一八”惨案,云大学生就由此出发,上街声援上海工人和北京市民的斗争。抗日战争中,会泽院成为国内宣传抗日的重要阵地。会泽院背后,是一幢明清式建筑,名为至公堂,它原来是云南贡院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云南大学的礼堂,至公堂曾是龙虎云集的地方,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至公堂成为爱国师生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民盟云南支部活动的地点。,你也许不会忘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然而你却不知道他演讲的地方——至公堂。闻一多在至公堂发表完演说,走出云大即被暗杀。

在云大你可以不知道一切,但你不可以不知道银杏道。银杏道为云大的秋景,八九月份,银杏飘金,加上此时正好是学子们即将离开学校之际,银杏道更是笼罩上一层淡淡的离别气息。云大学子身穿学士服的照片,背景往往就是这银杏飘金之景。许多离开云大多年的师兄师姐,往往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这条铺满金黄的道路,也正因为此,“银杏飘金”被列为中国高校最美十景之一。

历史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37年,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出任校长,顾颉刚、吴文藻、刘文典、楚图南、严济慈、华罗庚、陈省身、冯友兰、费孝通等大批知名学者云集,奠定了学校较高的发展基点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开创了云大历史上的第一个辉煌时期。20世纪40年代,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中国著名大学之一。1946年,《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
已有八十余年历史的云南大学,是中国西部建立最早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前身为1922年云南省都督唐继尧所创办的私立东陆大学。学校始建于1922年,次年4月开始招生,1930年改组为省立东陆大学,1934年又改为省立云南大学。1937年著名数学家熊庆来教授出任校长,云南大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1938年,云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熊庆来在任期间,费孝通、楚图南等大批著名学者应邀到校执教,使学校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外影响甚大的综合性大学。1946年,英国《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把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十五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到建国前,云南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包括文、法、理、工、农、医等学科在内、规模较大、面向全国招生的高等学府。
1996年,云南大学成为“九五”期间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以此为契机,学校提出“立足边疆、服务云南、办出特色”的办学思路,使云南大学进入了建国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进入21世纪,云南大学已经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所实施国家“211工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家西部重点支持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
主要景点(11个)
龙门道(龙门仰止):
龙门道有石阶95级,称九五台阶。入校门往上看,石阶逐层迭起,上端巨柱矗立,楼台巍峨,使人有仰之弥高的感觉。《易·乾》里有“九五,龙飞在天”之说,因当时的东陆大学是唐继尧主滇时创办的,台阶修九十五级有暗寓唐继尧是云南王的意思。现在的九五台阶则成为了云大学子们“蛟腾”、“凤起”之道。



会泽院 (崇楼眺翠):
会泽院的位置原先是贡院时期的明远楼,古代来此参加科举的学子,必过此楼。这里“南临翠海,居高览下,势若据虎”为昆明城北面的一块风水宝地。现在的会泽搂是云大1922年12月正式成立后决定兴建的,竣工于1924年。因当时的东陆大学是唐继尧主滇时创办的,即以他的家乡“会泽”二字命名。会泽院是云大的核心建筑,仿造欧洲最古老的法国巴黎大学主楼的格局和风格,系昆明较早的大型西式建筑之一。他依坡而建,坐北向南,东西走向,楼高2层,加上地下1层,一共3层。以南门为正门,东西北面各有侧门,四通八达。
(20世纪30年代,为防御日寇,西侧建了一座炮台。1947年,为纪念抗战中牺牲的云大学生李维恭烈士,在东侧与炮台相对应的位置,建了一座李维恭衣冠墓。)  

风节亭:
过去云南贡院,建有八角亭,为教育考生,将此亭命名为风节亭,既是要考生中举后做官要讲美德,有风节之意。后来原先的风节亭坍塌了。明末著名的大学士王锡衮(gun),在这里遭到杀害,人们又重建了“风节亭”,表示对他的纪念。
李广田、熊庆来故居:
熊庆来、李广田故居紧邻会泽院,是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熊庆来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近代数学和物理学教育的奠基人,1937年至1949年任云大校长。他礼聘学者名流,用学术带动科研,使云大发展成为初具规模和具有较高水平的综合大学。李广田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和诗人,1957年至1968年任云大校长。著名文学作品《阿诗玛》就是李广田先生编写的。熊庆来、李广田两位校长都先后在这幢两层小楼里居住和工作过。
(故居楼上现在陈列着这两位校长的部分照片、著作、信函和使用过的实物,以及部分云大上世纪40年代的教学仪器和早期美术系学生的毕业雕塑作品。)
贡院考棚:
云大的校址,原是明清两代云南的贡院,即全省进行科举考试的总考场。贡院考棚是云南贡院的主要建筑之一,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清康熙年间,曾增至4800多间,光绪年间更是一度超过5000间。据统计,清代云南文科举人多达6144人,上京参加会试的有627人,他们都出自此处,其中包括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
建校时考棚被改为学生宿舍,新中国成立后,作教职工宿舍使用。直到1987年,政府将东号舍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恢复考棚的名称。
(考棚前几间号舍有古代科举考试仿真蜡像陈列,可以参观。其余部分现作为艺术与设计学院的琴房,另一部分为教师办公室。)
至公堂(至公闻吼):
贡院的中心建筑是至公堂和衡鉴堂。至公堂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地方。衡鉴堂为评卷之地。云大的至公堂为明清贡院的一部分,据说已经是国内同类建筑物中的仅存之一了。云大建校后,改衡鉴堂为图书馆,至公堂则作为大礼堂而保留下来。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这里成为我国重要学术文化活动中心。李公朴、吴晗、杨杰等著名人士也在此做过演说。1946年李公朴先生死难经过报告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曾拍案而起,在这里发表了铄古震今的《最后一次的演讲》。
现在经过原貌复原的至公堂,是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演播大厅。时常有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和学术演讲在这里进行,至公闻吼之景又重现云大校园了。
(至公堂主体风格仿宫殿式,南北两面开门,南为正,北为后。门楣上的“至公堂”三字,原系明永乐进士严孟衡的手笔。两侧立柱上为乾隆帝旧句。门东的《重建贡院碑记》,是研究云南科举制度的重要资料。)

怀周楼:

怀周楼是1959年在原先的衡鉴堂遗址上建成的,与会泽院、至公堂在一条中轴线上。1955年4月10日,周总理亲临云南大学视察,当他了解到因为原先设在会泽搂的图书馆已经跟不上迅猛增加的师生人数和藏书量,就对学校负责人说:“你们向省委汇报,要求建盖一座像样的图书馆,云南大学是云南边疆惟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应该有一个好的图书馆,能够代表新中国发展的气派,体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边疆文化。云南少数民族这样多,可以研究的东西很多,要为边疆研究工作提供条件。经费不够报到中央,我们可以解决。”后来,学校得到教育部拨给修建图书馆的专款,于1959年动工建图书馆。为纪念总理对云大的关怀,将该楼命名为“怀周楼”。

(现在怀周楼用作信息学院教室和艺术与设计学院的部分画室。)

泽清堂、映秋院:

抗战开始之后,云大成为大后方,战区及省外来云大求学的学生络绎不绝,一时学生宿舍紧张。为解燃眉之急,学校发起募捐活动,1938年,省主席龙云的夫人顾映秋捐建女生宿舍1院;1940年3月,云南军政要员卢汉的夫人龙泽清捐建女生食堂1栋。为表彰他们热心教育事业,将顾映秋捐建的女生宿舍命名为映秋院,龙泽清捐建的女生食堂命名为泽清堂。

(1992年和1993年映秋院和泽清堂分别铲除重建,成为今天的样子。)

 


钟楼(钟铎接晖):
钟楼原先的用途是供应理科三馆用水的水塔,高20米,共7层。塔顶层挂着一节废弃的氧气瓶当钟敲,师生上下课都能听到钟声,后来便习惯称水塔为钟楼。钟楼在今天的云大建筑群中,高标独树,钟声悠扬,寓意无穷。
云南第一天文点:
因为云南省地处中国最南边,且又是高原地区。元朝时期,云南滇池观察所就位列中国27个天文观察所之一。到清康熙年间,为完成《皇與(yu)全图》,又在云南设观测点30处,但都未保存下来。1934年,由云南省教育厅等单位共同发起复测,由当时地云大校长何瑶主持,在今天这个地方设立复测点。经计算,此地经度为102度41分58.88秒,北纬25度3分21.19秒。其数据比前两次更加精确。这是我国第一次用新法测绘最早、最准确的昆明经纬度,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刻有数据的铜盘南侧有何瑶校长题写的“云南第一天文点”碑;北侧有复测经过略记)
人类学博物馆:
上个世纪20年代末,中国社会人类学的创始人吴文藻、杨成志先生都先后到云大从事人类学、民族学的教学与研究。方国瑜、凌纯声先生等人也在云大创办过西南文化研究室等。云大的人类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2001年,香港著名实业家伍达观先生和夫人伍马瑶女士捐资70万美元,加上云大的配套资金,建成了云大人类学博物馆。
沿途其它景点(9个)
蛟腾、凤起牌坊:
云南大学是在云南贡院的基础上建成的,原先的大门是位于两边的牌坊,上面分别题写“为国求贤”和“明经取士”,内面分别是 “蛟腾”和“凤起”,象征着从这里经过的学子,将成为国之栋梁。
烈士纪念碑:
云大是一所有悠久革命历史的大学,学校历史上有62位烈士。为了弘扬革命前辈无私奉献的精神,1993年学校在至公堂前建“云南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以纪念云大的革命烈士。
(碑前刻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云大教授楚图南题写的“云南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
文津楼:
文津楼的位置原先为东陆大学科学馆,02年拆除重建。现在主要用作教室、实验室和云大总务处办公室,配备有众多学术报告厅,东陆讲坛、人文讲坛等许多学术讲座定期在这里举行,文津楼还是MBA教育基地。
古桐道:
云大的植物丰富多样,四季景色各不相同,古桐道就是云大的夏景。道边的古老梧桐,要好几个人才抱的过来。一到夏日,梧桐叶如同遮天蔽日一般,将清凉留给树下读书的学子们。
海棠圃(海棠映日):
海棠圃为云大的春景,每到二三月份的时候,海棠花盛开,这里一片绯红,春意傲然,昆明市的许多老居民的踏春之地往往就选在这里。
理科三楼:
云大西南的主体建筑是理科大楼,这幢大楼和周边草木连成一体,是苏联来华援助时代修建的。工字型,俄式建筑,尖顶,大圆柱,层高很高。工字的中间是物理楼,外观非常雄伟。东为生物,西为化学。
银杏道(银杏飘金):
银杏道为云大的秋景,八九月份,银杏飘金,加上此时正好是学子们即将离开学校之际,银杏道更是笼罩上一层淡淡的离别气息。云大学子身穿学士服的照片,背景往往就是这银杏飘金之景。许多离开云大多年的师兄师姐,往往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这条铺满金黄的道路,也正因为此,“银杏飘金”被列为中国高校最美十景之一。
图书馆:
图书馆为1989年5月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捐资新建的。面积17374.69平方米,藏书量150万册,阅览座位1850个,还有学术报告厅、多媒体阅览室等设施。为纪念邵逸夫先生的慷慨捐资,图书馆亦称逸夫楼。
文渊楼(旧院读松):
云大东学楼旁的雪松林,是云大的东景。以前的东学楼成四合相围的式样,所以又称四合院。东学楼周围是大片的雪松林,旧院读松成为云大一景。现在东学楼改建成文渊楼,楼前雕塑再现了“旧院读松”的景象。
三、逸事:
云大七景:
“龙门仰止”--九五台阶、“崇楼眺翠”--会泽楼、 “至公闻吼”--至公堂、“钟铎接晖”--钟楼、“海棠映日”--海棠圃、“银杏飘金”--银杏道、“旧院读松”--文渊楼
云大的四季景色:
春景--海棠圃、夏景--古桐道、秋景--银杏道、冬景--雪松林
龙门道上的獬豸:
獬豸,俗称独角兽,在古代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兽。贡院时期,龙门道上原有两尊石雕獬豸(xie zhi),但在建会泽院时,被拆除了,80年代,校工会副主席马荣柱在会泽院坡下的树林中发现了一座残存的獬豸,04年学校仿制其样重塑两尊,放在原址。而将原先的那尊放置在考棚之前。
“七·一五”运动:
会泽搂在抗日时期就蒙受过日军的多次轰炸。1948年7月15日,这里更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七·一五”运动,国民党政府出动武装军队围困了在会泽搂中集会的赤手空拳的革命师生,争斗持续了39小时,三倍于师生人数的军警最终攻占了会泽搂,当场逮捕学生近百名。事后,云大附中等四所中学被勒令解散,12所中学校长被撤换,4名大学教授被解聘,逮捕学生15000人。至今,会泽搂上还依稀可见当年的弹孔。

科举考试制度:
明清时代,正式的科举考试依次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只在子、卯、午、酉年举行,无论是皇都京城,还是边疆云南,都是如此。云南贡院就是云南省学子会试的地方。
云南唯一的状元袁嘉谷:
袁嘉谷,云南石屏县人,1903年,科举制度已经废除,清政府举行新式经济特科考试,袁嘉谷被取为一等第一名,成为“经济特元”,老百姓都将他比为状元,即有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这一说。袁嘉谷高中后,先在清朝京师任学务处副提调,领导教育改革,随后担任学部编译图书局局长,负责主持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大学参考书和翻译介绍外文图书工作,开国内编写统编教材之先河。1909年,袁嘉谷调任浙江提学使,不久又兼布政使,兴办教育、整理文献典籍。辛亥革命后,他回到云南,担任过云南省政府顾问、省图书馆副馆长、省通志馆编纂等职。其间在当时的东陆大学执教15年,培养了一批人才。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
1946年7月15日,至公堂一派肃穆,闻一多教授在此主持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四天前,李公朴先生遭特务暗杀,临终时只留下了“我为民主而死”的遗言。闻一多先生愤怒道“争取民主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李先生一样,跨出了门,就不准备再跨回来!”声音久久的在至公堂回荡。为人民,为民主,为和平与自由发出呼号,怀着的是一颗真正的“至公”之心。闻先生跨出至公堂后,果然未能再跨回来。当天傍晚,在昆明西仓坡上,闻一多先生也遭到了特务的暗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