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节目国投:《庄子讲记》中的职场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57:58
南怀瑾说:我常常有个感想,假设一个人能具备了年青人的勇气,老年人的智慧,那真是天下事不足为也。结果我们做不到,每个人的人生都犯了这个毛病。孔子教育颜回,“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教。”这也是对大家的一个警告。
庄子职场智慧之一:入行须专一
南怀瑾
引子:颜回想做王者师
孔子的学生,第一了不起的是颜回,庄子就借用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来讲这个故事。
颜回有一天向孔子请假,他说我想不当学生了,要离开这里出国去。孔子问颜回要到哪里去?颜回说准备到卫国去。孔子和卫国交情好,就问颜回:你到卫国去干什么呢?颜回讲了个道理:我听人家说,卫国的皇帝卫灵公,他四五十岁,由于卫灵公正当壮年,壮年的人呀,有勇气,有冲劲,而智慧不够,经验不够。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封建独裁,凭着自己的意志决定一切,毫不考虑自己的错与不错,结果老百姓受罪、受难,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卫灵君这样一搞下来,像火烧一样,把海洋的水也烧得干,这个国家太危险。
颜回看到天下不安定,很想出来作为一番。庄子站在道家的立场,借用孔子的嘴巴就训话了,孔子教育颜回的这一段话,就是教训天下所有的人。
第一篇:道不欲杂
“仲尼曰:嘻!若殆往而刑耳。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这个“嘻”,应该这样念:“嘻……”孔子拉长了声音幽默颜回。“若殆往而刑耳。”你去吧,你如果去一定被杀掉,不但教化不了卫灵公,而且你这条命还会送掉。
“夫道不欲杂”,这一句话很重要呀。这个“道”不是形而上的道,而是指人生的大原则。天地间不管做哪一行,做任何一种事都一样,处于人世之间做人的道理,不能乱,要精神专一,有始有终。打坐修行想得自在,想得果位的人,要一门深入,方法不要学多了。方法学多了,你没有那个智慧,不能融会贯通,一样都无成。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是一样。“杂则多”,欲望多了,一个知识分子懂得多了,而不专一,博而不专;“杂则多,多则扰”,困扰了自己,也困扰了人家;“扰则忧,忧而不救” ,思想复杂了,烦恼太多了,痛苦太大了,连自己都救不了,还能够救人家吗?还能够救天下国家吗?
我们一般人,由年青到老年,都是犯了这个毛病。这是我们大家自己的经验,等到老年人的智慧成就了,已经来不及了,不但没有勇气了,连躺下来睡觉的力气也没有了,所以不能做事,青年人是很有勇气,但那个莽撞,不懂事呀,真是毫无办法。如果说有代沟,这个代沟是没有办法的。我常常有个感想,假设能把这两种结合起来,一个人能具备了年青人的勇气,老年人的智慧,那真是天下事不足为也。结果我们做不到,每个人的人生都犯了这个毛病。千万注意啊,孔子教育颜回,“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教。”这也是对大家的一个警告。
第二篇:存己而后人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注意呀,各位青年同学,孔子这里讲的是青年人的修养哲学。先能够自救,自己先站起来,再辅助别人站起来。等于学佛的人先求自度,然后来度人。你自己度自己,救自己都救不了,怎么能够救别人?可是人年青的时候总犯一个毛病,自己还不会爬,就想去辅助别人站起来,觉得自己很高明有很多的主意。我几十年经常跟年青的同学在一起,很怕自己老了不懂事,因为跟不上年青人就会不懂事落伍了,所以拼命跟着年青人学习。几十年的经验觉得,年青人永远跟不上我们,问题是什么?因为我们把他们的长处已经学到了,他们还没有把我们的经验学走。所以年青人能够“存诸己”而站起来的,非常难。还是有这种人,那是非常特殊的,智慧、能力都非常强的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庄子笔下写出来就是:“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这个原则,不只道家有,儒家孔孟思想主张“立己而后立人”,这个立,先求自己站起来,然后辅助别人站起来;道家是“存己而后存人”;佛家呢,“先求自度,然后度他”。所以古今中外圣贤的哲学是同一个路线,没有两样的。
“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这个“未定”要特别注意,我经常同许多老年朋友或青年朋友谈了大半天,我告诉他们,你有个大问题,尽管活了几十岁,你自己的人生观没有定下来,没有人生的方向,没有确定自己活着究竟要做一个什么人,究竟要做一个什么事。很少有人一辈子确定了方向,都是跟着环境在转,这就犯了庄子所说的“所存于己者未定”的毛病。一个人对于自己人生的方向都没有确定,那是人生最悲哀的事。人生的方向,也即是人生的哲学。譬如说我要做一个睡觉的人,只要有觉睡就好了,其它什么都不管,也总算确定了一个方向。哪怕没有饭吃,睡得饿死了,也算不错嘛,因为求仁得仁嘛。那可以死后给他一个谥号,也称为“灵公”,或者称为“神公”吧。就怕连这样神经性的人生观都没有确定,跟着环境乱转,这是很悲哀的事。
一个人对历史没有贡献呢?即“所存于己者未定”,他的人生观没有确定。一个人的人生观确定以后,富贵贫穷都没有关系,有地位无地位,有饭吃无饭吃,有钱无钱都一样,人生自然有自我存在的价值。所以孔子告诉颜回:“所存于己者未定”,你对于自己的人生观都还没有确定,自己的学问道德修养都还不够,自己都还没有站起来,“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你哪里有空直接去暴露别人的错误啊!
庄子职场智慧之二:为人低调之难堪人情
南怀瑾
“若唯无诏,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
颜回你跑去见卫灵公,写个报告拿个名片,在门房那里登个记,见不见得到还不知道呢。除非皇帝有诏书,命令你去见他。“诏”就是皇帝的命令。皇帝没有下诏书要见你,你跑去见皇帝,皇帝左右的这一班政治上的大臣,现在不是什么“长”,就是什么“员”,古代的官职是尚书,大夫等等,左右大臣看到你这个年青人,尤其晓得你是我孔老二的学生,妒嫉心就来了,“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乘机会就斗争你,就整你,这是必然的。譬如孔子周游列国都被挤走了,孟子去见梁惠王也被挤跑了,就是“王公必将乘人而斗其捷”。所以古人有句名言,也是我常告诉同学们人生哲学的道理:“士无论贤愚,入朝则必遭谗。”一个知识分子、读书人,不管你好与坏,贤人或者愚人,只要你进朝来,大家就妒嫉。等于现在青年同学,刚刚大学毕业进入公司,你一个新的小职员进来,老的同事一定“斜眸而视之 ”,眼睛斜着看人一看,总要整你两下的,虽然不整你呀,也要看看你,称称你的份量。“女无论美丑,入宫则必遭嫉。”女性不论漂亮不漂亮,只要到了皇帝面前,皇帝一宠幸她,其它宫女就妒嫉了:这要命了,给她抢走了。
古今历史上这类事例很多。宋朝历史上有个宰相叫吕蒙正,他没有得志的时候,两夫妻穷得一塌糊涂。过年祭灶神,所谓一柱清香一缕烟,什么送灶神上西天就是他做的。他说现在的文章不值钱,所以菩萨上天你尽管上天,我也只有点一柱香来送送你,因为没有钱来拜你。那个时候他自己去砍柴谋生,带点便当带个斗笠,碰上下雨就接点雨水泡便当吃。后来当了宰相,有一次下雨出门,旁边的参谋雨伞没打好,雨滴到手上,手就青了,他就骂参谋怎么这么不小心,回到家都还在发脾气。夫人就说:相公啊,想当年你在山上砍柴的时候,雨水泡便当吃,手都不会青,怎么现在一点雨就滴青了?夫人一讲,吕蒙正傻了:啊!人不能富贵,富贵会堕落,自己已经堕落了。吕蒙正当宰相第一天上朝,宰相是皇帝之下第一人了,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文官武将排成两排站好了,他最后再走进来,旁边有人骂:“什么穷小子,倒当起宰相来了。”吕蒙正听到了也不管,一直朝前走过去,后面跟着的人听到了,对他说:“谁讲的?看看。”“不要回头看。”开会下来那个人就问:“人家骂你,你怎么叫我不要回头看?”“第一次上朝嘛,人家总是有点不高兴,骂一句也是有的。我们修养没有那么高,你回头一看知道是什么人骂的呀,心里就忌恨了,将来在一起做事就不好办了。所以是什么人骂的,就不要管了。”这就是道德的修养,年青人要记住。所以吕蒙正在宋朝始终做太平宰相,国家的事治理得好好的。
所以说,一个人到了某一个阶段,不要说是做官,你到公司做一个小职员,老职员都还要看看你的,“必将乘人而斗其捷”,跟你斗一斗,看看你敏捷不敏捷,灵光不灵光。
“而目将荧之,而色将平之,口将营之,容将形之,心且成之。”
孔子说颜回你一到卫国呀,卫灵公左右的人一定找机会跟你斗一下。“而目将荧之”,每个人看到新来的,那个眼睛怎么样呢?瞄他一下,看别人过去了,眼睛一眨一眨的表示怪相,'哼’的一声。“而色将平之”,色就是态度,表面上的样子还很好看,“啊,老兄好,请坐嘛。”心里头两样,眼睛也两样。表面上对你讲得很好听,转过来就讲:“老王啊,你看那家伙怎么怎么……”一定是“口将营之”。“容将形之”,然后下来以后,大家就批评开了,今天一个新签到的,这个家伙楞头楞脑的,不知道他耍什么宝。“心且成之”,心里面成见就来了。这里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真是写得透顶了,连细节都描写出来了。处在人世间这个社会环境里,经庄子这么一描写啊,皮都剥掉了,这些内容好难看啊,这就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