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茅台酒价格表:无锡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56:46

无锡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4月27日在部培训班上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

    很高兴能在这次培训班上就无锡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与兄弟城市社保条线的各位领导、专家一起来探讨。我首先简要地介绍无锡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现状,然后谈谈提升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思考,最后报告当前我们正在实施的几项工作。

一、无锡市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现状

无锡是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域的一座城市,经济发达、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充满温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和中国乡镇企业的诞生地。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4万,常住人口611万。现辖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和锡山、惠山、滨湖、崇安、南长、北塘、新区7个区。近年来我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第10位和第11位,已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的现代工业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到目前,我市已初步实现了“两个形成”,即:基本形成了在地域上和人群上全覆盖的社保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了面向企业和个人的社保经办管理服务机制。

(一)基本形成了在地域上和人群上全覆盖的社保制度框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的社保事业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比如,城市化进程加速,农业比重已不到2%,农业人口已不足10%。经济人口迅速增加,外来常住和暂住人口超过了260万(外来常住人口147万,暂住人口120多万),与本地户籍人口比达到x:x。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60周岁以上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已超过18%。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社会保障网,已成为“绕不过、避不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各类人群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做的工作是:

一是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扩大到城乡各类所有制企业和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人员。无锡是全国最早试行国有企业养老统筹的地区之一,也是医疗保险第一批扩大试点城市之一,经过10多年的建设,到本世纪初,城镇国有集体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已全面纳入了规范的社保体系。从2001年开始,我们在企业转制改制的大背景下,开展了新一轮的扩面工作,主要对象是城镇私营企业、乡镇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人员。我们还开设了个人缴费通道,自由职业、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直接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2005年,我市结合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又进一步作出决定,推进城乡各类企业参保全覆盖,提出了“新办企业一律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统筹,其他各类企业力争三年内全部纳入”的工作目标,扩面重点从城镇转向乡镇范围内的所有企业。到2008年末,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192万人和214万人,养老、医疗总的参保人数分别比2001年增长175%和180%,参保率分别达到98.11%、97.72%,基本实现了对各类企业职工的全覆盖。

二是全面实施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政策。2002年,我市以环太湖生态环境整治为契机,进行被征地农民保障政策的试点。2004年3月,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征用土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并对1982年以来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也作出了政策安排。按照“以土地换保障”的原则,将被征地农民(包括人均占地0.1亩以下的历次被征地农民)按三个年龄段分别实施保障。到2008年底,全市49万被征地农民中,已有46.28万人纳入了基本生活保障,其中领取政府保养金40.84万人,参加城镇养老、医疗保险5.44万人,覆盖率达到94.4%。今年初,我市又以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意见》,通过建立三项机制:政府保养置换“城保”机制,保养金分类调整机制,征地补偿费用自然增长机制,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和资金保障能力、缩小城乡社保制度差距。

三是建立统帐结合的新型农民养老保险。我市于2005年出台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对从事农林牧渔业等农业生产的本市农村居民,按照“个人、集体、财政三方共担,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原则,建立新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制度”以公共财政转移支付为特征,按照当地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筹集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个人缴纳8%,县(区)镇两级财政和村级集体经济缴纳12%。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对制度建立时已年满60周岁(女55周岁)的老年农民,不需缴费即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标准为上年度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到2008年底,全市已有61.92万人参保,其中,按月领取养老金的老年农民42.1万,适龄劳动力参保19.82万,覆盖率达到89.8%。目前,全市老年农民养老金水平达到人均每月xx元,发放基数达到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1%。

四是对城镇老年居民建立养老补贴制度。随着我市以 “城保”、“地保”和“新农保”三项制度为基本框架的养老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城镇中部分无社会保障收入来源的老年居民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既没有参加“城保”,也纳不进“地保”和“新农保”,他们的养老、医疗保障问题日渐突出。2006年,我市经过反复调研、测算和论证,出台了《城镇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暂行办法》。这是与现行养老保险、居民“低保”处于不同层面上的一项兜底性的社会福利政策,主要把历史上的“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离开单位的原企业职工和由于不足最低缴费年限而只能一次性领取养老金的人员等无社会保障收入来源的老年居民给予养老资助。养老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分担,补贴标准起步时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50%发放,去年7月份起发放标准提高到每月180元。2008年,市区有1.54万人受惠于此项政策,财政投入资金达到2950元。

五是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之外,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无医保老人、少年儿童、大中专学生和其他无条件参加城镇医保的居民统一作出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我市于1996年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2001年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我们着手研究城镇非职工居民的医疗保险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出台了《无锡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按照城镇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期望要求,设置了大病医疗统筹和基本医疗统筹两个险种,参保人员一年选择一次。目前的筹资标准分别是:大病医疗统筹,少儿每人每年130元,其他居民每人每年380元;基本医疗统筹,少儿每人每年380元,其他居民每人每年580元。政府对18周岁以下少儿和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的居民,无论参加什么险种,都每人每年分别补助80元和280元。对低保家庭参加大病医疗统筹的费用,由政府全额资助。医疗费用年最高报销限额10万元(超过限额按慈善救助规定给予帮助)。到2008年底,全市有94万无保老人、少年儿童、大中专学生等被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覆盖率达到xx%。全年累计门诊23.48万人次,制度内基金支付率50.26%,住院1.45万人次,平均住院费用5180元,制度内基金支付率54%。

六是结合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以及其他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政府补贴促进再就业的办法,帮助他们接续社会保险。无锡作为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传统行业多,国有企业多,结构调整和改革任务重。我们把落实就业扶持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解决他们养老、医疗等保障问题的主要手段。2002年初,我市对国企改革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实施了社会保险和就业岗位“两项补贴”政策。2006年,我市又增加了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后,按其缴纳的养老、医疗保险费的50%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从2003年到2008年底,我市累计发放就业岗位补贴29192万元,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6442万元,先后有5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两项补贴”政策找到了新的就业岗位,接续了社会保险。

从去年四季度起,我市将稳定就业的应急措施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组合性政策:一是普惠性社保降率政策。2009年,市区降低医保费率1.2个百分点,江阴市降低失业保险和医保费率各1个百分点;宜兴市降低失业保险费率1个百分点、生育保险费率0.2个百分点。二是扶持困难企业政策。允许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对困难企业职工发放稳岗社会保险补贴,对破产重整企业职工发放生活补助费,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并对企业放假职工开展培训援助给予全额补贴。三是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政策。扩大就业困难对象扶持范围,延续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即时就业援助服务。四是鼓励自主创业政策。对各类创业人员给予2000至5000元不等的创业补贴,对进入孵化基地的创业人员给予每人2400元/年的租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五是引导性政策。指导企业依法适度调整工资支付标准,选择合适的工时制度,妥善解决困难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问题。目前,各项政策的落实都在稳步推进中,预计今年政府将投入9.5亿元资金。

总的来说,经过连续几年探索与实践,一个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政府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合、能较好体现社会公平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到2008年底,全市养老保障覆盖人数达到390.3万人,医疗保障覆盖人数达到436.7万人,参保率分别达到98%以上。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也向着全覆盖发展。

(二)初步形成了面向企业和个人的社保经办管理服务机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我市社保经办能力建设也不断加强。目前,除江阴和宜兴两个统筹区外,在市区统筹范围内,我们已建立了一个社保基金管理服务中心、六个办事处,并在街道乡镇建立了一支协管员队伍,在编工作人员达到141人,以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招用的人员达到xxx人。我市的社保经办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是社保经办工作实行垂直管理。近五年来,随着我市区划调整工作的推进,我们陆续实现了滨湖、锡山、惠山统筹区与市本级的并轨,形成了市级统筹机制,逐步实现了政策、机构和管理的三统一。社保经办工作也实现了垂直管理,不仅有利于经办工作人员的集中和整合,促进经办工作的有序开展,而且有利于城乡统筹的就业和社保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扩大社会保险统筹规模,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抗风险能力。

 二是社会保险费征缴实现“五险合一”。我市是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起步较早的城市,1986年开始经办企业养老保险业务,同时,也是实行五险合一征缴管理较早的城市,2002年推出工伤、生育保险业务时,一并实行五险合一征缴。由于较早实行五险合一、统一基数、一票征收、分账管理和信息共享,对于同步推进各项保险的扩大覆盖面、完善基础管理工作和促进业务快速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业务应用系统探索就业社保一体化。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在劳动保障部“社保核心平台二版”和“劳动99三版” 技术指标和技术架构基础上,对社会保险应用系统和劳动就业应用系统进行本地化开发,通过实现基本信息统一入口和两大系统业务的紧耦合,既规范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各项业务的管理,全面提升我市各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险部门的业务管理水平和经办效率,又方便企业在有些业务上实行“一门式”办理,从而减少了企业劳资人员与经办窗口的交互次数。

四是开发和推广用途广泛的社会保障卡。我市的社会保障卡完全按照劳动保障部标准和规范制作,记录持卡人居民身份、就业和参加社会保险等基础信息。它集纪录、凭证、查询和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是一张就业、社保、金融一体卡。持卡人用这张卡可以办理劳动就业登记,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申领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医疗就诊和费用报销,定点零售药店购药,参加政府经费补贴的职业培训项目,申请劳动能力和职业资格鉴定等相关事务,并可查询本人基本情况以及就业、技能和社会保险方面的基础信息,还可以到商业银行办理现金存取业务,一些劳动保障方面的费用结算直接可以用这张卡完成。目前,我市市区已制发社会保障卡400多万张。

五是建成集中式的劳动保障资源数据库。我市建设了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采用大集中式数据物理架构,建设生产区、交换区和决策区。为了确保系统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能,我市按照国家A级标准建设了机房场地,实现双路供电,异地容灾,通迅网络一主一备,实现无单点故障,保证了系统数据不损坏、不丢失和可恢复。通过建设集中式的资源数据库,我们不仅实现了劳动保障基础数据的“同人、同城、同库”,而且建立了覆盖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延伸到街道社区、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信息网络,并与市公安部门、市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实现互联,极大提高了信息查询和业务处理的效率。医疗保险实行了联网实时结算运行模式,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不出办公室就能全面及时掌握医院对每位参保病人治疗、用药、费用等情况,改变了过去我们同医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以前一些难以管理的问题现在有了有效的手段,结算办法也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彻底改变了以往由于系统脱机运行造成的参保对象看病、报销两头跑和信息不对称现象。

六是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多样化。我市加强劳动保障信息网络建设,目前所有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和村、社区工作站已全部实现信息联网。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系统提供8小时人工服务、24小时自动语音服务。开通3年半,来电数量已达到34万个,办结率保持在99%以上。我市劳动保障网站开通6年来,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先后进行了4次改版,建立了新闻中心、政务公开、公共服务、互动专区等4个区域,并开通了网上办事项目,网站点击率不断提高,累计点击突破180多万次。劳动保障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搭建了劳动保障部门为参保对象服务的平台,架起了沟通广大民众的桥梁。

  二、提升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思考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社会保险政策的执行者,是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承担者,是广大参保人员兑现社保待遇的落实者。因此,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部、省、市对提升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面对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推进,社保经办工作处在全方位、深层次的深刻转变之中,服务对象、工作范围、工作形式正在向城乡统筹、全民保障和长效机制转变。我们深深感到目前的社办经办部门不仅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且工作效率跟不上形势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现行的社保经办模式,提升社保经办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一)当前社保经办工作已不能适应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状况的评价,国内的一些专家认为,我们的经办服务目前正处于一种“小马拉大车”的状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经办负荷不断加大、机构能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社保经办的法律依据和界定缺位,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不明确,服务流程和组织形象不统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不到位,资金筹集和补充不足等。对这样一种评价我基本认同。从我市的情况看,我市社保经办工作虽然从总体上看是高效的、灵活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基本上能够做到社保政策推进到哪里,经办工作服务到哪里,应该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办能力建设还处于一个初始阶段,面对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现有的经办模式、系统管理和前台服务等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办工作量成倍增加导致工作压力过大。近年来,我市社会保险参保对象、范围、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到2008年底,市区五大保险累计参保人数已达到427万人,基金规模96.75亿元,分别为2002年底统计数的253.48%和464.42%。在业务范围和工作量逐渐增大的同时,经办工作的内容也有了明显的增加,在人员编制和财政经费无法突破的情况下,经办部门和窗口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非常大。我市的社保经办人员与受益人数的人头比达1:30000,参照国内1:5000的基准人头比,我市社保经办工作压力之大也可见一斑。

二是传统管理模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我市社会保险业务发展的23年中,基本上是延续传统的管理模式,即随着险种的增加,为每一险种业务建立独立的流程和数据系统,业务的增加基本是积木式的叠加,各险种业务之间是相互分割的,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没有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制约业务快速发展和经办能力提高的“瓶颈”,如何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在管理模式和服务手段上有所创新,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

三是现有的工作平台无法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市现有高度集中的社会保险服务体系是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载体建立的,当时的指导思想和服务对象主要是为城镇企业职工服务。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参保对象由企业职工向各类人群集扩展,区域由城镇向广大农村延伸,现有集中式的工作平台已不能满足职工群众的需要。这些矛盾和问题,带来的是经办环节多、手续繁琐、效率不高,带来的是工作人员高负荷、设备运行超负荷、工作质量下降,带来的是行政沟通困难、费用成本加大、群众意见大。经办能力问题已成为直接影响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满意度的焦点。

(二)“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对经办能力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到现在,“服务型政府”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政府行为,如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和补位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在经济改革的同时,政府转变管理方式、提升服务能力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就是以民为本,在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服务,从而建设一个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可问责的政府。总之,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涉及理念、作风、机制、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工程。把这项工作做好,需要我们明确目标和任务,更需要我们把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一一加以落实,这不仅是改革和发展的必须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无锡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去年召开了全市社会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已达9000美元的转型发展、优化发展阶段,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发展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任务。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积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社会发展机制,探索创新社会发展模式,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并提出了四大基本原则:一是突出重点、循序渐进。近期重点满足人民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用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公平合理、基本均衡。坚持底线公平、机会均等,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三是量力而行、积极有为。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四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鼓励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充分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我市还以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五个所有”为目标,确定了今后一段时间实施的十大民生工程。在这十大民生工程中,富民工程和保障工程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部包含其中。在保障工程中,我市提出具体的目标是:以“五险合一”为重点,提高统筹层次,完善管理服务,率先建成城乡覆盖无缝隙、待遇水平较适度、制度发展可持续的全民社保体系,实现“人人享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到2010年,全市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在提升社会保障服务能力方面,我市明确将切实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创新,大力推进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窗口服务集中化、经办工作社会化、工作流程标准化、内部管理科学化和数据处理信息化,实现所有社会保险业务可以通过一个窗口一站式受理,可以用一张社会保障卡来结算,可以通过网上申报,并可以到街道、社区就近办理,最大可能地方便单位和个人,提高工作效率。搞好社保经办能力建设已经成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落实民生问题、实现服务于民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劳动保障部门已明确提出把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作为继金保工程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

社会保险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准公共产品,社保经办机构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一个增量部分。让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是国家义务、党的执政目标和政府的责任,是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也催生了对社保公共服务更大的需求。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应注意解决好八大问题,这八大问题:一是树立公共服务理念。认为政府应将企业和市民视为顾客,公共资源配置和政府工作目标及内容必须以人为本,围绕顾客需求展开,由此形成服务型政府的价值观,并带动政府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方法和人员素质的改变。二是加快社会保险立法。强调政府行为必须具有合法性,其执行机构具有独立性,一旦颁布《社会保险法》,征收社会保险费的行为即为执行国家大法的行为,社保经办机构将以新形象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三是建设公共服务机构。根据政事分离、公共服务和效能政府的基本原则,决策机构需要精兵简政,执行机构需要强身健体。社保机构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执行机构,可以通过“内设”(政府组织)和“外设”(事业单位和公共企业)的办法,强化社保管理和服务能力。社保机构作为代理国家履行公民保障义务的受托人,具有公共项目委托权和购买服务权,通过功能外移,保障社会保险公共目标的实现。四是理顺社保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政事分开、全国统一、纵横结合、社会参与”的原则,打造国家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建立起以社保机构为主、定点服务机构为辅、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公共服务体系。五是打造效能运行机制。建立纵向三级流动管理(中央、中间和终端)和横向三部台式管理(前台、后台和外台),在纵向管理上强调“信息和基金管理向中央集中,减少环节强化中转,服务向社区终端派送”。在横向管理上,强调“同类合并,分类治理、标准化管理”。前台对信息和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几百项业务逐一分析,合并同类项,减少重复工作和垃圾信息。后台加强财务管理,完善个人社保帐户的综合记录和分帐管理功能,严格分离资金收入流和支出流,健全和优化科目,完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加速自动化处理和系统监控。外台就是要加强外部监管能力。六是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社保机构内台像银行,外台连着企业和基金,风险点遍及全程,属于高风险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直接影响机构能力和政府信誉。需要完善事前控制(授权和系统控制)、事中控制(审查和复核)、事后控制(稽核和外部监督)和处部监管的四重控制模式。做到责任到岗到人,实行标准化管理和流程约束以及信息系统支持。七是进行组织结构创新。建立能够适应顾客偏好和市场竞争的扁平的、金字塔式的和具有弹性的组织,资源配置向下向外倾斜,强化一线人员素质和履责能力、各级主管的连带责任和主要领导的问责制度。建立公务员、核心技术人员和公共服务员的三元岗位、薪酬、考评和责任制,建立国家社保专业培训和资质授予及评审制度,建立人头、人次、资金、信息流量的考评指标体系。八是打造公共信息系统。建设社保系统内一卡通和外部与公共服务系统链接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统一标准和统一规划,推进网上服务,建设电子社保和信息型社会机构,逐渐向农村延伸,早日让参保群众使用社会保障卡。杨燕绥教授的这些观点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三)加强经办能力建设,必须在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上全面创新。自从我们下定决心要进行这一场变革的时候,我们就清醒地知道,这一变革决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一场全面的系统工程。从某种程度讲,我们几乎是在革自己的命,当然,革命的目的最后是为了解放自己。因此,我们在进行这一探索的时候,在确定总体方案的过程中,既考虑经办工作的现状,也前瞻了未来的发展,用新的思想和理念来设计每一项建设方案,坚持以思想的创新,来带动制度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推动提升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这一创新实践的全面落实。它需要改变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

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强化三个理念。首先,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服务理念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从机构设置、操作流程、管理模式等多方面体现出来。强化服务理念,是加强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核心环节,只有将服务理念贯穿于经办能力建设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改变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惯性,改变原来“姜太公钓鱼”的工作方式。其次,要强化企业化的管理理念。借鉴金融等服务行业扁平式、宝塔型的组织结构,改变官僚制层级科室模式,科学设置岗位和配置相关人员,形成对外服务能力最大化的组织格局。第三,要强化服务外包的工作理念。社保机构是服务型政府的执行机构,受托管理国家公益项目,随着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不可能事事都通过增加编制、增加投入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必须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竞争机制推动社保服务项目外包,建立以社保机构为主,以定点服务机构为辅,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体制。

二是在管理方式上,要推进三大转变。社保经办管理的变革几乎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组织架构、岗位职能、业务流程、运行机制、信息系统和内控体系等各个方面。一是在管理模式上,要由原来的“一统式”管理向“分层式”管理转变。形成领导决策、业务运行、专业管理、综合服务式的管理体系,实现重大决策在领导层,政策落实在业务运行层,监督管理在专业管理层,对外服务在综合服务层,彻底改变“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管理模式。二是在管理质量上,要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标准化是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科学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们设想标准化主要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服务标准。所谓管理标准,就是对社保经办业务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涉及:质量、人力资源、内审、财务、信息技术、行政后勤等平台支持体系的标准。所谓工作标准,就是为实现整个社保经办业务工作过程的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对工作岗位制定的标准,涉及:作业标准、业务管理标准。所谓服务标准,就是为经办服务活动而制定的标准,涉及:服务人员的仪表、语言态度和行为标准、服务场地设施、安全、卫生等标准、服务质量标准等。三是在管理控制上,要由原来的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全程管理转变。通过综合内控模式的措施落实,基本实现对经办业务中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实现效能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三是在服务方式上,要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在前台服务全能化上有所突破。通过建设“综合服务窗口”,实现所有业务可在一个窗口“一站式”办理。二是在服务平台网络化上有所突破。推行分散式、下沉式的服务形式,实现经办服务功能向街道和社区延伸,使服务离服务对象更近,服务更方便。三是在服务手段多样化上有所突破。改变原来单一的服务手段,使网上办理、就近办理、一站式办理、“一卡通”办理成为现实。

三、当前我们正在实施的几项工作

从去年年初开始,我们着手开展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首先,我们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广泛收集内外部资料,广泛征求企业和参保人员的意见建议,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经办能力建设的八大工作重点;尔后进行调研攻关,先后到上海、深圳、西安等先进城市考察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开拓思路;三是起草初步建设方案,比较全面、系统地理出了今后一个阶段我市社保经办能力建设的目标、手段、措施、步骤和方法。我市的建设方案涵盖了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各个环节,服务对象既包括了城镇职工及各类劳动者,也包括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各类群体,突出了以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为重点的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今年3月份,我们邀请国内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和兄弟城市的同行,对我市的经办能力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专家们对我市的方案给予的较高的评价,认为“该方案根据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社保建设和发展实际,设计科学、起点较高,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社会保险一体化管理和管理、执行分开的公共服务基本理念。该方案既具有科学性、前瞻性,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方案中的许多工作已经得到落实并初见成效。方案的实施将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无锡市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而且对全国社保经办服务能力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我市提升经办能力建设的工作方案主要以下内容。

我市确定的提升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的建设目标是:争取用一到两年时间全面推进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四个一工程”建设,运用现代管理手段,通过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的新跨越,把社会保险经办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所谓“四个一工程”即指:一个综合服务窗口,所有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一张社会保障卡,所有社会保险业务的结算都可以用一张社会保障卡来实现;一个工作网络,在全市七区每区设立一个社保办事处,参保企业和群众不出区就能办理社保业务;一个全新的社保经办管理体系,强化以人为本的办事宗旨,建立劳动保障部明确的机制和体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总体方案中,又确定了八项具体建设方案。一是管理体系建设方案。重点是进行管理模式设计,形成领导决策、业务运行、专业管理、综合服务式的管理体系,实现重大决策在领导层;政策落实在业务运营层;监督管理在专业管理层;对外服务在综合服务层。通过新的管理体系的建设,实现服务进一步下沉,经办服务愈加贴近群众,前台服务愈加高效全面,后台监管愈加精细严密,内控机制愈加完善缜密。二是经办业务建设方案。社会保险经办业务建设是能力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根据经办业务由单一向综合发展,由集中办理向分处、下沉办理的要求,需要分析研究原有的经办规律,在解构原有业务经办流程的基础上,根据经办工作新模式的要求,进行经办流程的重构。由于目前五大险种涉及的业务环节庞杂、繁多,初步估计业务环节(或者称为业务项)达到280个左右,要对如此多的业务环节(业务项)进行解构和重构,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在反复梳理业务环节的基础上,将每一业务项在不同工作环节(申请环节、初审环节、操作环节、反馈环节、稽核环节、归档环节)进行逐一分析,针对不同风险环节的风险点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符合客观规律和符合实际的业务需求,完成经办新模式的操作流程重构。三是标准化建设方案。我们设想标准化主要包括业务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依据社会保险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实施办法,制订各项业务的办理标准和实现目标;依据参保企业和群众对经办服务的现场电子测评(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及表扬或投诉的统计汇总,制定相应服务达标的评定标准;管理标准是对经办业务的数据统计、结果抽查、责任落实和追究等设置的评定依据。探索制订社会保险业务发展过程中与参保人群规模、险种数量、基金规模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经办机构编制和经费规模标准。四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方案。在前一阶段业务疏理中,我们对各个业务环节进行了完全解构,针对不同风险环节的风险点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通过解构和分析,我们对于在新的业务流程中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逐渐有了清晰的思路。由于业务风险存在于从接受资料到办结归档的各个环节,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全方位的,需要用不同的措施应对不同的风险,即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加上外部监管的四重控制模式,辅以内控制度加业务流程约束以及信息系统支持的解决方案,来实现业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架构。五是网上办事建设方案。我们将推进通过无锡劳动保障公众信息网,办理市区社会保险部分业务。近阶段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建设要达到的目标是:参保单位可通过网上办理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变动及缴费申报;企业参保单位还可通过网上办理就业登记增加(录用备案手续)和就业登记减少(退工备案手续);劳动合同新增、续订和变更手续。六是社保卡金融功能建设方案。社会保障卡金融功能的运用目的是实现把原使用现金或现金支票支付的社会保险待遇(包括:基本医疗、补充医疗、工伤、生育保险零星报销费用,外省农合工养老保险一次性待遇支付),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汇入参保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号。以此来减少群众办理社会保险业务时的排队次数和排队时间。要实现上述目标,比较稳妥和便捷的实现模式是:社保和银行之间通过约定报文格式进行数据交换,社保支付信息实时传给银行,由银行把单位帐户资金划入参保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号,并实时反馈交易信息。七是电子档案系统建设方案。社会保险电子档案是收集、汇总社会保障业务系统中相关数据信息和影像信息形成的参保个人或单位法人电子档案文件,是参保个人或单位法人其涉及社会保险所有重要信息的数据、影像集合。根据目前社会保险业务工作的实际,社会保险电子档案的基本分类为:参保个人电子档案和单位法人电子档案两大类。八是人员素质建设方案。提高经办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关键是人的建设,要造就一支工作作风硬、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担当社保重任的职工队伍,不仅需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培养、提高,实现由精通单一业务向熟悉全能业务转变,同时也需要政治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将按“三化要求”(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组织全体人员加强学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适应综合性服务系统的要求,熟悉新的业务标准和服务标准,实现由过去精通单一业务向全面熟悉综合业务方向转变,尽快融入综合服务业务流程。通过开展效能建设活动,切实提高全体人员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反腐倡廉能力。

目前,我们正借助部劳科院的“外脑”和“外力”来促进这项工作,重点是对建设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补充和完善,并对经办能力建设的标准化进行攻关。在劳科院的指导下,我们达成了如下三点共识:一是提升经办能力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就是: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要、各项经办业务操作方便、办理速度快捷、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服务高效;二是提升能力的指标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就是:提供社保服务的数量、路途、经办时间、可选择性、经办效率、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三是提升能力的方式主要通过标准化来实现。标准化是目标,也是形式,而内涵是提升能力。因而在工作中一定要摆正标准化和提升能力的关系:标准化是能力提升的固化;标准化不等同于提升能力;能力提升是标准化的前提;提升能力后一定要标准化。总之,我们将通过制定科学战略、理顺管理体制、打造效能运行机制、建设扁平组织、再造服务流程和实施绩效评价,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经办能力,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可持续发展方式。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目前有两项建设工作已经完成。在推进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和阻力,是各级经办部门的基层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观念和认识亟待提高,在一些工作上会出现上面热、下面冷的情况。下一阶段,我们将同步实施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提升和经办业务的能力提升这两大工作,按照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抓出成效的要求,加快各项工作的推进进度。目前,经办能力建设已列入今年局十项重点工作,我们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力争到今年9月份各项工作基本完成并进入试运行。通过实施这项计划,我们将努力实现经办工作的六大转变,即窗口服务向一体化转变,经办工作向社会化转变,工作流程向标准化转变,内部管理向科学化转变,数据处理向信息化转变,员工队伍向全能化转变。通过六大转变,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的经办服务能力,让群众确确实实感受到办事方便了,效率提高了,服务满意了,素质提高了,差错减少了。为我市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实践探索新路子。

各位领导、同志们,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精神指引下,全国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提升劳动保障公共服务能力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落脚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有许多新鲜的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借鉴,我们真诚地恳请各位领导来锡指导,对我市的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完善和提高。 

最后,祝各位领导、同志们学习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实践与探索 机械专业 计算机绘图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建设道路时的得与失探索 急需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与实践 东南大学出版社初一寒假作业第32页最后的实践与探索咋做 ·东南大学出版社初一寒假作业第34页最后的实践与探索咋做 联系实际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怎样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与处事能力?怎样到社会中实践?? 怎样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与处事能力?怎样到社会中实践?? “社保经办机构”具体是哪? 谈谈毛泽东在新中国建设探索中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及其影响 什么是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能力 毛泽东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毛泽东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几次飞跃 我的是国标版的,我是水木年华的歌迷,谁是就来帮我吧第23页,实践与探索 八年级上(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一单元(共属一个世界)的实践与探索第三题 如何解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 绩效管理实践探索 中国近代具有实践性的探索开始于 请问无锡新区的社保在什么地方? DISCOVERY与国家地理,哪一个科学研究探索能力更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