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梦想的音乐剧剧本:东方党建—中共宁波市委组织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18:02
江东区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模式
2009-8-21

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江东区相继出现了村改居后处于传承与转型期的“传统村社型”社区,征地拆迁后整体或部分社区居民集中安置形成的“安置型”社区等新型社区,撤居后以集体经济股东为主体的“经济合作型”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江东区按照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创新机制为动力,以农民市民化教育服务为抓手,对建立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的党建新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推进农村党建向城乡统筹党建的模式转变。  一、分设“四个类型”,创新设置形式,构筑城乡统筹党建的基层组织体系适应社区形态、居民构成、党员组织关系的新变化,创新组织设置形式,逐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务实管用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一是对未拆迁或完成部分拆迁,社区形态完整或基本完整的“传统村社型”社区,组建以江南社区为代表的“合一型”党组织。在原行政村基础上整合社区党员和股份经济合作社(下称合作社)党员,实行党支部、居委会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确保党支部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在保障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借鉴和运用城市基层管理和党建工作的经验,强化社区党组织的公共服务功能,实现经营和服务两手抓。二是对集中安置在同一“新型安置型”社区,已完成整体拆迁、社区形态消失的“传统村社型”社区,组建以新城社区为代表的“联动型”党组织。保留原村改居社区党支部,新建安置型社区党支部,并联合村改居社区和安置型社区党支部成立联合党委,对各支部实行统一领导、分项联动管理。三是对混合安置在同一“安置型”社区,整体或部分完成拆迁的“传统村社型”社区,组建以福明家园社区为代表的“共建型”党组织。新建安置型社区党支部,接转整体安置的原村改居社区党员,并按党员来源、党员职业和党员年龄合理划分党小组。同时充分整合资源,以安置型社区党支部为主导,联合拆迁居民原所属的村改居社区或合作社党支部建立共建议事会议,组织、指导、协调社区党建工作。四是对已完成整体拆迁安置,村改居社区建制撤销的“经济合作型”组织,组建以陆家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型”党组织。将股东代表中的骨干党员从原村改居社区党组织中“剥离”出来,新建合作社党支部,强化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职能;同时,将原村改居社区党组织中的其他党员组织关系转入安置型社区,由安置型社区党支部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服务。 二、健全“四项制度”,加强领导协调,构筑城乡统筹党建的指导互助体系针对新型社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街道、社区两级党建工作职责,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和责任目标。一是健全定期研究制度。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协调会等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形成党建工作合力。二是健全党建联系制度。整合联居网络,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由街道三位副书记任联系点点长,建立“点长—副点长—联居指导员”的三级组织体系;整合联系楼宇网络,建立楼宇党建工作联系点,由党工委书记负总责,街道班子成员分别担任1-2幢楼宇党建工作指导员。三是健全结对共建制度。在安置型社区和村改居社区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实现党建资金、阵地、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在安置型社区之间开展“以老带新”、“结对互促”活动,并依托福明家园等先进社区,有计划地安排社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四是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根据基层党组织的不同类别,按照统筹城乡党建的有关要求,制定社区和合作社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细则,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三、推行“四种模式”,坚持统分结合,构筑城乡统筹党建的党员管理体系根据党员组织关系隶属情况,探索统分结合的党员管理模式,既充分发挥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保证党员在股份经济合作社中发挥主体地位。一是对“合一型”党组织的党员推行“参与”管理模式。坚持“先党内后党外”,保障党员在社区和合作社重大事项、重大投资和大额资金使用中的提议权、听证权和首议权,让党员先知、先议、先行,发挥党员的主体地位。二是对“联动型”党组织的党员推行“分项”管理模式。由联合党委统一对党员进行教育性管理,主要负责党员的学习教育、党员示范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所属各党支部负责对党员进行权益性管理,主要包括党员按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党务和合作社工作进行管理与监督、参加支部换届选举、参与讨论表决党员发展等。三是对“共建型”党组织的党员推行“双重”管理模式。由安置型社区党支部对党员进行属地化管理与服务,其所属的合作社党支部协同做好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党员发展双重考察制,凡在安置型社区生活居住的合作社股东(居民),拟发展为党员的,由社区党支部负责考察的同时,还必须由其所在合作社的党支部出具反映其在合作社建设中表现的考察意见。四是对组织关系不在“经营型”党组织中的股东党员推行“监督”管理模式。每季度以会议的形式,由合作社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向党员通报季度财务审查情况、合作社运行情况、重大项目投资与重大资金使用情况等,听取党员们的意见与建议,发挥党员的参谋监督作用。 四、建立“四大机制”,强化资源整合,构筑城乡统筹党建的阵地保障体系。坚持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原则,扎实推进党建阵地建设,建立和健全党员服务网络。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坚持以区、街道财政为主,充分发挥村改居社区和合作社的资金雄厚优势,结合各自安置居民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合作社经营情况,积极扶持安置型社区建设。在新城和碧城两个安置型社区党员服务站建设中,相关的村改居社区已共计投入了100多万元建设资金。二是建立规范化的站点运作机制。辖区内所有党员服务站点均实行敞开式管理、开放式服务,并制订了接待来访处理、规范服务、岗位责任、活动登记等制度,公布服务站的功能定位、服务项目和热线电话,以加强中心服务的规范化建设。三是建立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机制。根据党员群众的需求,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的作用,制定月度培训计划,统一组织安排。几年来,共开设各类培训班近300期,轮训人员6000余人次。四是建立主动化为民服务机制。根据党员的特长、年龄、文化等情况,以党员服务站为平台,成立义教义诊、扶贫帮困、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等不同的专业服务小组,深入群众,排忧解难;同时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座谈,征求意见和建议,改进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五、开展“四类培训”,注重因人制宜,构筑城乡统筹党建的学习教育体系。坚持以农民市民化教育为抓手,积极开展集中教育、点题教育和专题教育,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等载体作用,着力提高新市民综合素质、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一是开展新市民素质培训。针对部分新市民文明意识淡薄、生活卫生习惯与现代城市社区不符的现状,以安置型社区为主体,每月确定2至3天作为集中学习日,根据居民不同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和实际需要,开展适合失土农民的教育培训,引导新市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开展再就业培训。针对社区居民绝大多数是拆迁安置人员,文化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的特点,坚持把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培训、加强技能培训作为工作重点,以新市民培训学校为基地,通过开办电脑、营业员、烹调、面点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失土农民的再就业技能。几年来,使400多名新居民实现了再就业。三是开展困难户帮扶培训。针对拆迁困难户、拆迁失业户的实际情况,坚持把对困难帮扶工作纳入培训指导的重要内容,针对他们开展就业培训指导和送温暖活动。其中自活动开展以来,东部新城五社区拆迁困难户累计求职登记98人次,指导推荐就业79人次,职业介绍成功25人次。四是开展新市民文化培训。积极发挥社区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全天候免费开放文化活动场所,为居民提供电影电视、报刊书籍、棋牌健身等学习娱乐设施。同时,通过组织社区文艺演出,寓道德、法律、安全常识、红色文艺等教育于活动中,使受教育居民达到6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