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咖喱伴奏视频:“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35:00

“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身

世界佛教论坛网
时间:2008年05月07日来源:《缘起》

    敦煌,中国西北的一座小城,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电视剧《大敦煌》的播出,更让那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千年古城流露出动人的神韵。大漠苍茫,云山浩渺……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无不吸引着今人的视线……

  这曾是一片被历史特别眷顾的地方,也曾是一片被历史深深遗忘的地方。这个地方拥有着众多充满色彩与韵律的象征符号,当破译出的这些符号回响着中古时代文明的声音的时候,人们传扬着这样一个名字——敦煌。

敦煌,历史上曾经的辉煌

  在现在的中国版图上,敦煌不过是西北边远地区的一个县级城市。但在历史上,它却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现象,为我们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敦煌位于中国西部绵延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两千多年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征伐匈奴,派大将霍去病率军进入河西走廊,重创匈奴,使河西归入汉朝版图。随着军事上的胜利,汉王朝在河西先后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敦煌郡设置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敦煌从此成为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基地。为了从经济上保证这一基地的巩固,汉代一方面从内地往敦煌大量移民,一方面又征发军队来此戍守,移民和戍卒在敦煌开荒屯垦,兴修水利,同时也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敦煌,使敦煌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为敦煌逐步发展成为西部的军政中心和商业城市奠定了基础。此后几个世纪,敦煌之所以一直作为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基地,除了战略上的重要性之外,与其经济的繁荣是分不开的。敦煌不仅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战略要地,而且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之前,一直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从这里,人们把西方的文明带到中国,又把中国的文明传播到西方。不仅如此,历史上的敦煌文化由于少数民族的加入而五彩缤纷,辉煌灿烂。

  敦煌,因为历史的钟爱而辉煌,又因历史的冷漠而衰落。13世纪以后,由于海运开通,古丝绸之路渐趋冷落,敦煌逐渐沉寂,直到20世纪初,因为莫高窟的存在和藏经洞的发现,敦煌再一次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莫高窟,暗藏神秘宝藏

  公元1900年6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廿六),敦煌发生了一件震动世界的大事,这就是莫高窟藏经洞5万多件文书的发现。说到这个事情,引起轰动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叫王圆箓的中国道士,另一个就是英国籍的匈牙利人、考古学家斯坦因。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距今已历1600多个春秋。在漫长的岁月里,莫高窟虽然不断受到大自然和人为的损毁,但至今仍保存了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个时代的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的洞窟429个,存有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宋代木构窟檐5座。莫高窟石窟艺术,是在传统的汉晋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艺术的营养,创造的具有中国风格的民族民间佛教艺术,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完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艺术精美的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因此以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当之无愧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敦煌石窟以佛教为题材,却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因而莫高窟又是一幅古代社会历史的画卷,形象地展示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被誉为“墙壁上的图书馆”。

  莫高窟虽是一座佛教石窟,但佛教在这里衰落后,石窟的一部分就变成了道观。二十世纪初,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想修整道观,在清理今天编号为第16窟的积沙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秘密——16窟甬道的北壁,有一个不知何时封闭的小石室。打开来一看,这个小窟里面从底到顶密密麻麻地珍藏着数以万计的从十六国、北朝一直到宋朝初年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等。因沙漠干燥,保存得非常完整。这是神话中的聚宝洞!自此,王圆箓于无意间偶然发现的藏经洞(即今第17窟)中,出土了公元4至11世纪的文物5万余件。

  莫高窟藏经洞的神秘在于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什么人将这批珍贵文物放在里面,并将洞门封闭。从此,便无人知晓。

敦煌学,一门国际性的学科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进行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到了敦煌。他听到消息,去找王圆箓,用很少的一点钱,骗到了几千件敦煌遗书、敦煌文物,拉到英国。这些东西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世界性的震动。从此,已经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而衰落的敦煌,20世纪初期又重新进入了国际视野。于是,以这一大批敦煌遗书、敦煌石窟还有其他的重要文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从此兴起,这就是敦煌学。

  随着敦煌的发现,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还有日本人、俄国人,当然也有美国人,从那里或多或少地掠夺了相当多的文物。敦煌的文物流散到世界各地,也使敦煌学成了国际性的学问,不只是中国人研究它,外国人也研究它。敦煌学成为一门国际性的学科。

  藏经洞出土的敦煌文献,其内容几乎涉及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被誉为“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敦煌文献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推动了20世纪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敦煌文献的发现,使中国古代史上一些重大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也使得敦煌地区晚唐、五代悄然淹没了200余年的历史,为世人所知。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大量古代文学资料,使人们对中国文学史有了新的认识。古代敦煌是中国和世界接触的窗口,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藏经洞文物的发现,使人们清楚地了解这四个文化体系在敦煌交汇的轨迹。敦煌文献中的科技史料,则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奇葩,充分表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当时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对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使得灿烂的敦煌艺术载入中国艺术的史册,大大促进了20世纪中国古代艺术的研究。可以说,对20世纪中国人文科学和艺术科学研究影响最大的,敦煌文献的发现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