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婷的父母是谁:科学网—康德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康德著作全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9:18:02
康德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李秋零主编、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曾说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日前推出的《康德著作全集》,将让我们看到—— □本报记者 杨新美 “这套书的出版太不容易了”、“终于盼到《康德著作全集》的中文版了”……这声音来自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会议中心召开的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学术研讨会暨《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出版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徐莉,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这是一次庆功会,这套书翻译出版的艰辛历程浮出水面;这次研讨会也是哲学界的一次盛会,人们缅怀康德,并对其哲学思想进行了重新思考。 十年磨一剑 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秋零主编、主译的9卷本《康德著作全集》包含了康德生前公开发表的所有著作和文章,有其前期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之一——提出了著名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的著作《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后期的哲学研究成果有“三大批判”之称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还收录了他在1781年后发表的论文,及由康德学生根据其讲义或手稿编辑而成的三部著作:《逻辑学》、《自然地理学》和《教育学》。《康德著作全集》中文版在卷次、篇目等方面完全遵照德国科学院版并直接从德文译出,原文为拉丁文的个别篇目也直接从拉丁文转译。 9卷本、近300万字的《康德著作全集》,是李秋零历经10年之久,倾心倾力完成的。是什么督促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做这件大工程?“坦率地说,我没这个胆量,我是被逼出来的。最初是老先生要做这件事,有他撑腰,我才敢接。”李秋零说。 李秋零口中的老先生就是已故的外国哲学史学学科的开创者、著名翻译家苗力田教授。上世纪80年代,李秋零参加了苗力田主持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的翻译工作。1997年,《亚里士多德全集》翻译完成后,已是80多岁高龄的苗老又毅然启动了《康德著作全集》的翻译工作。该书的策划编辑李艳辉说,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还曾于1999年专门在京郊怀柔召开会议,请有关专家座谈,共商翻译大计。《康德著作全集》的翻译工作于2000年正式启动。 “这次我不再做主编了,因为怕将来名字被打上黑框。”苗老曾笑着对李秋零说,也正因此将主编的工作交给了他。但始料未及的是,2000年5月,苗老突然与世长辞,此后翻译重任就落在李秋零一人的肩上。一心想着完成苗老的夙愿,李秋零踏上了翻译巨著的征途。此后,他办公室门口总挂着一张“非约勿扰”的纸条,手机经常处于关机状态,除了上课和必要的外出,每天几乎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五六个小时。 纪宝成校长在座谈会上向李秋零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表示敬佩和赞赏,并宣布授予李秋零“校长特别奖”。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哲说,康德著作的译卷,一直是我国学者孜孜以求的事业,如关文运、宗白华等老一辈学者及如今一些学者,都为这一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康德著作全集》的出版不仅为广大中国读者走近康德、理解研究康德提供了一个平台,也为我们理解康德的时代以及德国的思想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经典、权威、完整 “《康德著作全集》这个版本很好!在当今康德全集的众多版本中,经典、权威的版本就属它了。”在座谈会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说。 说它经典,是因为其收录了在各个学界曾产生巨大影响的著作和文章。在《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中,康德最先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说,否定了关于宇宙起源的神创论,这在天文学界和哲学界均影响甚巨;康德最重要的学术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也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集中收录的《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初始根据》,让我们对康德哲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有清晰的认识。 说它权威,就要看其“身世”了。原来,李秋零翻译的这套《康德著作全集》所依据的德文版本,是德国普鲁士王家科学院编辑的《康德全集》4个部分之一,其中包括康德生前发表的全部作品,于1968年在柏林重印。王家科学院版的《康德全集》不仅收入著作全集,还载入了康德的书信、手稿和遗稿等,目前仍在编订出版过程中。由于柏林版的《康德全集》在校勘方面下的功夫大,自1902年起被通称“科学院版”,成为了学术界通用的标准版。李秋零说,在德国,只要涉及康德全集的问题,学界都使用这个版本。 除了经典、权威,这套全集的“全”也并非徒有虚名。如在《康德著作全集》中,能看到《纯粹理性批判》的两个版本都被纳入。《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于1781年问世,因被人误解为“贝克莱主义”而使康德异常苦恼。于是,康德于6年后对第一版作出了修订,尤其是增加了“对唯心论的驳斥”一节,并大大地压缩了有关再生的想象力的派生作用的部分。 2009年,李秋零曾接待了一个德国代表团,其中就有编辑、出版这套全集的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的学者。当时他们讨论了版本的问题,勃兰登堡科学院的学者认为,中国出版《康德著作全集》版本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或许,正是这个正确的选择,才让我们今天通过汉语就能更靠近这位不朽的哲学大师。 回到过去 追踪康德 在学者们看到李秋零翻译的《康德著作全集》后,都对其赞不绝口,因为李秋零将原版中的德文、拉丁文直译成中文,字里行间保留了康德作品的原汁原味,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信、可读的康德著作文本。 尽管只是直译,但李秋零坦言“如果说翻译难的话,翻译康德的著作就更难了”,他在翻译过程中始终感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康德的著作素以语言晦涩著称。这不仅源自康德本人哲学思想的艰深,同时也源自康德时代德语与现代德语的差距。 李秋零始终认为“翻译和研究不一样的是,研究者可以超越康德,翻译者却不能超越,而只能尽力争取变成他。按照他的思路去思维,去熟悉他那个时代的一切”。他翻译时追求一个境界,回到康德那个时代,去追踪康德的博学,最终变成康德。 可是康德的博学成了李秋零翻译的一大阻力,有时只为了查明某种理论、某个术语、某个单词,就要翻阅很多参考书。如在翻译《自然地理学》时,由于内容涉及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等知识领域。而一生罕有离开哥尼斯贝格的康德,有很多自然地理学知识来自于非专业人士的游记,甚至来自于道听途说,因而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生僻的地名、动植物名称,这些都让李秋零很是头痛。 虽然困难重重,但李秋零在翻译过程中非常谨慎,尽可能地保持康德本人的语言风格、句型结构等。李秋零认为,至少在翻译哲学著作时,有时“雅”这个原则会损害“信”和“达”,必须以“信”、“达”为首,“这能让我们了解德国人在表达这层意思的时候,他们是怎么说的”。 纪宝成说:“《康德著作全集》虽取直译,基本上不改变康德的语句,但是却有意译的效果。较为准确地表达了康德的深邃思想,实属难能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讲,在9卷本的康德著作全集译著,并不比写9部学术著作更容易。” “实际上对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是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韩水法说,哲学学术的翻译,尤其像康德著作的翻译,对现代中国的学术语言的构建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个是其他学科的翻译是所做不到的。 不朽的康德 康德哲学研究在西方学术界是一门显学。德国版《康德全集》已出版了20余卷,还将继续出版。甚至德国学界打算花几百万欧元修改“三大批判”中的几个字。哲学界有一句话—— 一个哲学系开不出康德的课,不算是合格的哲学系。每年世界上发表的哲学文献里,相关研究的论文论著汗牛充栋,目不暇接…… 究竟康德拥有什么魅力,让几个世纪后的人们依旧迷恋不已?韩水法说,康德思想是活的,他的一些观念、思想、理论在当下仍旧是人们引证的论据,甚至是人们进一步提出新思想的根据和源泉。不仅在传统的理论哲学、政治哲学或实践哲学里,甚至美学或其他学科都是这样。 “今天,康德的哲学思想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李秋零强调说,尤其是康德哲学的精神——批判精神和自律精神,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这种精神尤其重要。所谓批判,不仅仅是把一切都置于理性的法庭面前接受批判。康德的伟大之处是提出理性自身也需要批判。理性不是像手电筒一样只照别人,而是需要返回来照着自己。但是,理性已经被启蒙运动树立为绝对的权威。因此,康德不是树立另外一个权威来批判理性,而是强调理性的自我批判。 至于自律,人们常说自由是康德哲学的主旋律,李秋零认为这不完全,因为在历史上高唱自由的人比比皆是,所以在这一点上它并不完全是康德哲学的真正特色。对康德来说,自由虽然是他哲学的最高范畴,但自由真正起的作用在于它是自律的一个前提。因为理性只有是自由的,它才能够进行自律。因此,康德所倡导的批判精神和自律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精神。 《科学时报》 (2010-5-13 B1 读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