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赞美神舞蹈:曹正文评金庸小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00:29

曹正文评金庸小说

曹正文评金庸之《书剑恩仇录》

此书写红花会众雄,江山与江湖的对抗,史实与艺术的结合,武侠与奇情的交融,显出金庸出手不凡。其语言之生动流畅,人物群像之多姿多彩,都足以一扫旧派武侠小说的沉闷气息。

其不足有叁∶

其一,故事结构以平铺直叙为主,写人状物还沿袭旧派武侠小说的传统手法,缺少悬念与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情节的焊接也欠紧凑,少奇特之笔。

其二,塑造人物形象,以群像为主,尽管文泰来、余鱼同、骆冰、徐天宏都有戏,但全书缺少一个震憾人心的大英雄。写儿女情长之感人,还欠功力。

其叁,书中第一主角陈家洛是个失败的艺术形象。他背後拖着宋江的辫子。对乾隆一让再让,甚至把深爱自己的女人送给哥哥当玩物,陈家洛的致命弱点,给全书蒙上了一层阴影。

曹正文评金庸之《碧血剑》

失败之处∶

一是金庸说此书的主角是明末的忠臣袁崇焕,但袁崇焕未出场,虽补《袁崇焕评传》一篇,终归与武侠脱节,这是不成功之一。

其二,本书主角袁承志,写得与陈家洛一样叫人失望。这位袁公子东奔西走串戏,不伦不类。又莫名其妙爱上一个撒娇胡闹的温青青,实在丢男人的脸。

其叁,《碧血剑》在结构上不够紧凑,故事焊接上有裂缝,语言表达上也未必比《书剑恩仇录》娴熟,这可能与金庸初涉武林世界、驾驭语言的功力无法做到游刃有余。

但《碧血剑》是金庸新派武侠小说从摸索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的成功之处,是作者吸收新文艺手法,第一次在他的武侠小说中运用倒叙形式来展示故事的起伏曲折。请注意,书中真正的主角金蛇郎君夏雪宜自始至终没有出场,他的个性特点以及有关他的故事,全部依靠温仪与何红药两个女人的动人回叙,这个手法正是新派武侠小说与旧派武侠小说的重要区别。

《碧血剑》第二个贡献,是金庸小说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半正半邪的艺术典型。金蛇郎君夏雪宜这一形象的诞生,大大丰富了武侠世界中人性的复杂性。

曹正文评金庸之《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的主题是一个“情”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说明金庸小说除了表现传统武侠小说“忠奸”、“恩仇”的主题外又有了新的变化。金庸塑造了社会叛逆杨过与任情而为的小龙女(这是武侠世界中的两个艺术典型),并通过杨过与郭靖的矛盾冲突,去表现社会与人的本性不可调和。就主题而言,《神雕侠侣》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佳作。

但我因为,在《射雕》叁部曲中,它还排在最末。它既没有写出《射雕英雄传》中气势宏伟的场面,其人物典型也不如《倚天屠龙记》那麽丰富多彩。

它的弱点还在于写几次战争都有点松散,其中的主角杨过与小龙女,也不十分可爱。书中的配角如郭靖、黄蓉,失去了他们在《射雕英雄传》中的魅力。

令人难忘的郭襄又出场太晚。只有她姐姐郭芙尚不失为成功的艺术典型,虽然她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女人。

曹正文评金庸之《飞狐外传》

《飞狐外传》的成功,不单单是这部书悬念迭起,情节精彩纷呈,还因为作者第一次完成了一个既有侠义心肠有具有一般人弱点的少年英雄的塑造。

胡斐的天真、调皮、机智、不拘小节,都显示了一个少年人的特点,读来十分亲切。他不懂武艺,但胆子大,在大是大非上善恶分明。从陈家洛、袁承志到胡斐,这是金庸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形象的一次大突破。

胡斐形象的唯一缺点是莫名其妙地爱上袁紫衣,这种败笔後来在张无忌身上也未能避免。由于袁紫衣这一人物写得不伦不类,致使《飞狐外传》大伤元气。

曹正文评金庸之《连城诀》

读金庸小说,《连城诀》读得我最苦。也许在我读过的武侠小说中,它是一部内容残酷、基调最沉闷、回味最苦涩的作品。

在《连城诀》中,尤见金庸冷峻的描述功夫,他不加任何评论,完全让残酷的真相说话。这种纯客观地描叙出的世界,足以和古今中外的悲惨世界媲美。其艺术感染力是震憾人心的,令人不忍读第二遍。

《连城诀》在结构上大起大伏,伏笔甚多。它的弱点是写情太苦,不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心理,尽管添了一条光明的尾巴,但还是超出了审美主体的接受能力。

曹正文评金庸之《白马啸西风》

《白马啸西风》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武侠散文诗。

特点有叁∶

其一,情节虽不够曲折,但处处有伏笔。李叁之死,李文秀的感情波澜,华辉与马家骏的师徒恩仇,都有巧妙的铺垫。

其二,人物形象鲜明,不仅书中主角李文秀的遭遇写得极其感人,而且写苏普与阿曼一家四人皆有个性。

其叁,《白马啸西风》的主题比传统武侠小说那种快意恩仇的主题深刻。全书自始至终以情孽为主线。白马李叁之死,看来是为了一张地图,其实是死于情敌史仲俊之手。马家骏出手相救李文秀也是为情而舍命;华辉临终前想杀死李文秀,只是李文秀无意中问起他的心中恋人阿曼母亲的容貌,心灵颤抖使华辉下不了毒手。因情而活,为情而死,情之所在,孽之所在。这便是《白马啸西风》的成功之处。

曹正文评金庸之《鹿鼎记》

《鹿鼎记》是金庸小说的封笔之作,也是武侠小说中的“四不像”作品。倪匡称它为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应为武侠小说中的极品,又断言称得上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在金庸小说中,理所当然排名第一。

持倪匡兄这种观点的人可能不少,但也有不少武侠小说爱好者对此持截然相反的观点。据我(指曹正文)所知,有人(包括武侠小说研究者)至今未读完《鹿鼎记》,理由是读不下去。

一部小说能引出两种截然对立的看法,至今说明《鹿鼎记》的长处与缺陷是明显存在的。文学是人学。《鹿鼎记》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大胆的创新与突破。

韦小宝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他的机智、油滑以及无赖的本色都表现得淋尽致。一个从妓院走向宫廷的无赖(完全不懂武功),居然成为武侠小说中的第一主角,这是金庸的一大创新。

金庸以韦小宝作突破其实是要突破武侠小说的传统格局,并深化武侠小说的主题。《鹿鼎记》超出了江湖恩怨、武林夺宝的旧模式,通过壮阔的画面与多彩的人物个性,运用调侃的语言,去表现中国“国民的悲剧”与“文化的悲剧”。这种立意是相当成功的。

但不像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是否真的是武侠小说的最高境界?我

以为大可商榷。

《鹿鼎记》至少有叁个弱点∶

第一,结构松散。故事情节缺少一个整体的框架。

第二,太少武侠味。除了海大富与太後比武一节极为精彩,其他武打如同儿戏。

第叁,全书中缺少一个可爱的正面艺术典型。

从我个人爱好来说,我不喜欢被美化的小人(韦小宝)与被美化的皇帝(康熙)。

金庸从写好皇帝起笔(《书剑恩仇录》),又以写好皇帝收笔(《鹿鼎记》)。这是他写武侠小说的一大失败。

曹正文评金庸之《鸳鸯刀》

《鸳鸯刀》是金庸小说中别具面目的艺术作品,它以趣动人。

在这幅“江湖谐趣图”中,武林英雄、江湖好汉,个个妙趣横生。武侠小说中文字之调侃,非《鸳鸯刀》特有。但同篇皆有喜剧的色彩,这在武侠小说中实属罕见。

《鸳鸯刀》的缺陷是∶表现“武”与“侠”的场面不够淋尽致,情节中巧合太多,作品缺乏思想深度,人物感染力稍逊,结尾又落入“大团圆”的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