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美术馆董事会:想当校长的教授绝对不是好教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55:43
    中国高校越来越行政化,离教育本源越来越远。这种行政化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高校有行政级别,有行政干部,形成了层级管理模式,而是人人立志于当官。所以,高校存在一种普遍现象,教授也不再专心研究自己的学问,而是越来越想当官。不当教授、也要当处长,成为一种追求。在这种氛围之下,高校引进学术人才也与行政职务捆绑在一起,往往要给一定的行政职务。     正因为教授都想当官,才使高校俨然成为一个官场,教学与学术倒是没有多少人去追求。于是,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不受欢迎,学术道德下降、论文抄袭成风,干什么都要私下活动、靠送钱送物说话,使得高校的行政化趋势愈演愈烈。在追求当官的躁动下,教授们不断呼吁教授治校,恨不得立即将高校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当官掌权成为教授们非常急切的追求。     在中国,本来是以甘为人师为无尚光荣的,现在却变成了以当官为荣耀。其中的原因我们可以不去研究,但仅从教授们的当官冲动中,人们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存在如此多问题的根源在哪?那就是不安本份的教授。教授舍弃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职业追求,自然是一些教授思想上变得堕落,也就难以向学生传播科学思想和健康的思想情操;自然是一些教授自身都身无一术,也就难以教给学生立足社会、自我生存的本事;自然是一些教授搞不明白该如何生存,也就难以解释学生的各种迷惑。教授们的离经叛道,教学质量自然下降,学术道德自然腐败,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不受社会欢迎。     为了达到当官的目的,一些教授搬出外国高校就是教授治校的“事实”来作证明,可实际上,外国高校上有董事会(或理事会),下面才有教授会,中间也有校长,管理归管理,教学归教学,科研归科研,各种权力各行其道,更没有出现教授都想当校长的普遍现象。校长多是职业管理人,专门从事高校管理工作。这说明,在国外,教授们知道管理是一门科学,非管理专业人才是不能胜任校长及其他行政管理职位的。     在中国不同,明明管理科学是十二个大学科之一,可是许多教授不把管理当成一门科学,不把管理当成一个专业或是一门职业,而是认为谁都可以搞管理,教授更是全能,无所不通,搞管理也就没有问题。在这种思维支配下,中国高校大量从教师中选拔管理干部,由于都没有管理岗位的经验积累,也不熟悉各项规章制度,结果使中国高校的管理成为外行的天下,很难谈得上内行,管理状况难以令人满意。     现在,尽管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岗位满眼都是教授,从校长到处长,从院长到科长,权力实际已经掌握在教授手里,可是有的人还在呼吁教授治校,原因就是他自己没有掌权,其他教授掌权不算教授治校,只有自己掌权才算教授治校。于是,教授治校成为一个永久的呼吁,继而有人主张大学校长应该由教授们“轮流坐庄”。这就是不把管理当科学的典型。事实上,有的教授连班组长都当不好,连一个课题组几个人都捏不到一块,你让他当校长,是去治校呢还是糟蹋学校?     美国的州立大学,通常属州高等教育董事会管辖,董事会成员往往由州长任命。校董会在法律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方式管理学校。其管理模式是把行政权力交给它推选或任命的一名(或数名)专职行政官员,首席行政官员就是校长。“美国公立大学校长是校董会推选或任命的”,不是教授“轮流坐庄”的。     中国某些教授的可笑之处在于,明明自己不懂管理,却偏要去管理,企图掌握权力;明明自己是某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却偏要把自己当成全能专家,对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指手画脚;明明自己的主张毫无道理,却也要编造出一个依据或理由出来,往往用外国蒙事。这就缺乏起码的科学态度了,这些教授自然成不了大科学家、大学问家、大教育家。一心不能二用。天天想着当官的教授,怎么可能潜心研究学问?这样的教授又怎么算得上一个好教授?     大学应该有治校的人,更应该有治学的人。大学出名不出名,关键在于承担治学之责的教授一心一意做学问、去研究、搞教学。如果教授都想着治校,那么谁又去治学呢?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可是一些官迷心窍的教授却看不明白,总是念念不忘弄个一官半职。如果一些教授真的想当官,那就干脆辞掉教授职务,一心一意当官去,这也是人生选择。如果挂着教授头衔,身在曹营心在汉,那就有失身份了,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