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维母亲简谱:三山五岳 南岳衡山专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7:44:35
    三山五岳 南岳衡山专辑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由于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清人魏源《衡岳吟》中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这是对衡山的赞美。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七十二群峰,层峦迭嶂,气势磅礴,主峰坐落在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衡山素以「五岳独秀」、「宗教圣地」、「文明奥区」、「中华寿岳」著称于世,中华祝颂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南山”即衡山。现为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衡山是南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中国南禅、天台宗、曹洞宗和禅宗南岳、青原两系之发源地;南方最著名的道教圣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   1982年,衡山作为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01年获得全国顶级、湖南唯一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殊荣;2006年02月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07年3月成为全国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8月1日,衡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评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    衡山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衡阳回雁峰(南岳衡山首峰),北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衡山尾峰),由巍然耸立着的72座山峰组 成,亦被称作“青天七十二芙蓉”。衡山横跨湖南省八个市县,逶迤八百里,共72峰,其中南岳区境内有43峰,群峰巍峨。气势磅礴衡山首峰回雁峰位于衡阳市中心,东临湘江,南接衡州大道,西邻蒸阳南路,北对中山南路。从“天下南岳第一峰”向北出发,沿蒸湘北路乘汽车行驶一个小时,从眼前闪过几十座像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就进入了南岳衡山核心风景名胜区。     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堪称“衡山四绝”;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为“衡山四时佳景”。    衡山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神话传说,吸引了历代各种人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沉积,宛如一座辽阔的人文与山水文化和谐统一、水乳交融的巨型公园。     衡山古名为寿岳衡山。据《星经》所载,南岳衡山是对应星宿28宿之轸星,轸星乃主管人间苍生寿命。相传神农氏曾来此采百药,因尝线虫中毒而仙逝於降真峰上。在道教中,此山是道教洞天福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是神仙居住游憩的之一。建於唐代的南岳大庙,是湖南省最大的一座古建筑。古往今来,司马承祯、李白、杜甫、胡耀邦、乔石、朱鎔基、江泽民等古今的文人雅士、思想家、军事家和政治家都曾慕名而来,并留下大量诗词歌赋和石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之一。 

    宗教圣地

  南岳还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环山数百里,有寺、庙、庵、观等200多处。位于南岳古镇的南岳大庙,是中国南方和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形成现在98500平方米的规模,依次九进。大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林涧山泉,绕墙流注。庙内,东侧有8个道观,西侧有8个佛寺,以示南岳佛道平等并存。南岳大庙,是一件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珍品, 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结构之完整,布局之周密,实属罕见。在南岳古镇,还有一座佛教古寺——祝圣寺。它位于镇的东街,与山上的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和衡山城外的清凉寺等,合称为南岳六大佛教丛林。相传大禹治水时曾经来到这里,并在这里建立清冷宫佘礼舜帝。清康熙年间作为皇帝的行宫进行大规模改建,并更名祝圣寺。现在寺的四周古木苍翠,寺内香烟缭绕,木鱼钟磬之声,不绝于耳,佛图佛像满目,有兴趣者,还可入内与法师交谈,品尝一下南岳著名的素餐斋席。其它如广浏寺、湘南寺、丹霞寺、铁佛寺、方广寺及传法院、黄庭观等,都是明代以前的古镡,规模大小虽不相同,但也各有佳趣。      南岳衡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名山,汉武帝以南岳名安徽天柱山,隋文帝复以衡山为南岳。道教称第三小洞天,名其岳神为司天王。山有七十二峰,以祝融﹑紫盖﹑芙蓉﹑石廪﹑天柱五峰为著,祝融又为之冠。有黄庭观,传为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处。上清宫乃晋道士徐灵期修行处。降真观,旧名白云庵,乃唐司马承祯修道处。九真观西有白云先生(司马承祯)药岩。五代道士聂师道亦修道於此。 

    南岳文化   

      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进入南岳比道家约迟两百多年,最早到达南岳的惠海、希遁,是在梁·天监年(502~519)间,随后慧思则于陈光·大二年(568)来岳。慧思传弟子智,以后传至章安灌顶,法华天宫,荆溪湛然,形成天台宗(亦名法华宗)。南岳慧思,被尊为天台三祖,智为四祖。此宗学说,远传日本,流布甚广。(亦名法华宗)。南禅六祖惠能,则于广东曹溪传法,衍为来南岳的佛家最重要宗派。     

      道教文化

  道家最早进入南岳的传为东汉末期张道陵,他自天目山游南岳,谒青玉坛、光天坛,礼祝融祠。其后则为皮元与王谷神。宋·陈田夫《总胜集》载:皮元与王谷神同居南岳的去龙峰栖真观,胎息还元,数年成道。晋武帝司马炎封王谷神为太微先生,皮元为太素先生。汉至魏晋,道家一热衷于是炼内丹,即今所谓气功。烧丹炼汞为外丹,即药物,为古代化学。今南岳紫盖峰下弥陀寺废址右侧的巨石上刻有《还丹赋》,该赋对炼丹之道作了许多阐述,即系魏晋时期道家的手笔。道家南来,炼丹技术及其药学固然深有影响,但道家思想、文化,在人们中影响却更深。   

      福寿文化

  南岳是中国五岳之寿山,历来为祈福、求寿之圣地,福寿文化源远流长。人类人文始祖、南岳主神祝融氏生息于南岳衡山,是主管人间福、禄、寿之神。关于南岳为寿岳的历史记载颇丰,《春秋元命苞》、《开元占经》、《春秋感精符》、《费直周易》、《唐书天文志》等许多古代典籍,都有南岳称为寿岳的记载。《辞源》即释“寿岳”为南岳。自汉代起,南岳即有“寿岳”之称。     

      抗战文化

  第一次军事会议时间为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由蒋介石主持。会上蒋介石把抗日战争划分为两个时期,会议最大的特色在于建军建制。第二次军事会议于1939年10月下旬在南岳召开的江南各战区党政军联席会议,着重总结湘北会战的经验教训。第三次军事会议于1941年10月16日开幕,会期7天,会议对湘北会战的胜利进行了清醒、正确的估价。 

      书院文化

  南岳书院文化始于唐肃宗时,邺侯李泌赐隐于南岳烟霞峰下读书论道,居处藏书极为丰富,其后李泌之子李繁为随州剌史时,在南岳建南岳书院(现名邺侯书院)以作纪念,时约816-824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南岳书院数量众多,在全国居第一位。清代曾国藩在《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中写道:“天下之书院,楚为盛,楚之书院,衡为盛,以肃岳故也。”据《湖南通志》统计,清光绪年间,在现南岳区范围内,先后共有邺侯、卢潘、集贤等书院17处。 集贤书院

      名人南岳

  古代帝王与南岳始于祭祀。早在轩辕黄帝时代,南岳衡山就已被列为华夏四岳之一(当时尚无“五岳”之称)而受到人们的崇拜。随后,唐虞舜都到过南岳巡疆狩猎,祭祀山神。夏禹治洪水经过衡山,也曾杀白马祭告天地,求取治水之法。到了商、周时期,自然神被人格化了,祭祀也被列入国家严格的政治制度。约在此时,曾在榆罔手下任火官、黄帝手下任司徒而治理南方的赤帝祝融氏,也就被尊奉为南岳衡山之神。 

     寺庙宫观

  山上寺庙很多,著名的有福严寺、南台寺、藏经殿、方广寺。福严寺规模很大,称为“南山第一古刹”,寺右有一株1400余年的银杏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南台寺建于六朝,到现在已有1400多年。日本佛教曹洞宗视南台寺为祖庭。藏经殿因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于此,故名藏经殿。其周围层峦叠翠,古木参天,景色秀丽,附近有摇钱树、同根生、连理枝等奇树以及允春亭、梳妆台、钓鱼台等古迹。“藏经殿之秀”为南岳四绝之一。方广寺处于南岳峰岭间,古树苍苍,流水潺潺,幽雅深邃,因而有“方广寺之深”的说法。但是,南岳最大的寺庙是位于衡山脚下的南岳庙。它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占地面积多达98500平方米,在南方一带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庙。南岳庙始建于唐,历代进行重修、扩建,规模不断扩大。现存建筑是清代重修的。整个庙宇有9进,包括正殿、寝宫、御书楼、盘龙亭等建筑。正殿高22米,庄严肃穆,气势雄浑。殿内有72根石柱,象征着衡山七十二峰。正殿中央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即祝融神君。南岳庙以总体布局完整著称。    福严寺       福严寺是六朝陈代光大元年(567)由高僧慧思和尚创建。当时名叫般若禅寺,又名般若寺。唐朝先天三年,怀让禅师来到南岳,驻锡于此。今天福严寺的山门上有"天下法庭"的横额,两边有"六朝古刹"、"七祖道场"的竖联,即是指这一段历史。宋朝时,改名为福严寺,一直沿用至今。当时,寺中有位名叫福严的僧人增修寺院,并栽柏树10株,福严寺因此得名。明清时福严寺香火兴盛。近年来,南岳佛教协会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将福严寺修复一新,并隆重举行了佛像开光法会。寺内有30多位比丘尼。

  福严寺殿堂、佛像基本上是按照历史原貌修复的。寺内的殿堂有岳神殿、方丈室、祖堂、莲池堂、右神堂、左斋堂、云水堂、藏经阁、法堂等建筑,虽规模不大,但布局规整,形成一个完整的寺庙整体。在福严寺东边,有一股清泉从方形石井里涌出,这就是"虎跑泉"。泉旁有块石碑,记载着这泉的来历。慧思建般若寺后,见寺周围没有水源,就将寺僧领到山下,举起锡杖用力向沙地刺去。一会儿,一股泉水涌流而出,徒弟们把泉口扩大成井,这就是"卓锡泉"的来历。有一天慧思和徒弟们来泉边汲水时,见丛林中窜出一只猛虎,从泉边衔起慧思的锡杖走到般若寺后的岩石前,大吼三声,泉水就从岩石里流了出来。慧思在泉边修一石井,命名为"虎跑泉"。这两处奇异的泉水至今潺潺不断。

  福严寺右侧有一颗古银杏树。据《南岳志》载,这颗古银杏树是慧思亲植,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现在这棵银杏树仍枝叶繁茂,树围有1.5丈,是福严寺一景。福严寺东,有着名的"磨镜台"。相传这里是怀让磨镜传法的地方。福严寺前后,有许多石刻,有唐朝宰相所刻的"极高明"石刻,此石台就是高明台。旁边岩石上另有一石刻,中间是"佛"字,两侧为"高无见顶相,明不借他光"。这是注解"极高明"石刻的含义,指佛像极高,佛光极明。还有"慧思禅师三生塔",相传慧思三生遗骨都藏在其中。

           祝圣寺       祝圣寺坐落在南岳镇东街,距南岳庙半里许,是南岳六大佛教丛林之一。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唐代高僧承远(公元712-802)在这里创建佛教寺院,名弥陀台,他的著名弟子法照(?-777),初居庐山,结西方道场。大历二年(767)慕承远名来南岳,师事承远十二年。大历末年(779)奉诏入长安,入皇宫教宫人五会念佛(五百人为一会),唐代宗奉为国师,传教天下。法照向代宗极力称赞其师承远有异德,代宗南向而礼之,度不可征,乃名其居日“般舟道场”,用尊其位。承远另一著名弟子日晤,十三岁出家,随承远长期侍勤,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诏天下名山置大德七人,长讲戒律,日晤获选首位。他在南岳登坛传戒37年,每年度僧千人,称盛一时。他在旧址上建一精室命名为“般舟台”,专修念佛三昧,世称“般舟和尚”。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诏为“弥陀寺”。从而,由弥陀台、般舟道场到弥陀寺,就成了名登朝廷,声动公卿的天下名寺。      祝圣寺历史悠久。据《南岳总胜集》记载,夏朝的君王大禹在这里修建清冷宫,把奉舜帝。唐朝时,高僧承远(712—802年)在这里创建佛教寺院,名弥陀台寺。承远信奉的是佛教净土宗,净土宗又称莲宗,以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为宗旨。至今,净土宗认为该宗有十三位师祖,他们依次: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智旭、实贤、行微、实贤、际醒和印光。承远被尊为净土第三代祖师,他赢得这千秋圣名的功绩主要是在南岳弘传净土法门。
  唐会昌五年(845)武宗李炎,不嘉佛教,师事道士赵归真,崇信道教,是时赵归真受武宗宠信,时在武宗面前排毁佛教,于是一时毁佛之事大兴,将四万四千六百所佛寺毁坏,勒令二十六万五百僧尼还俗。世称之为会昌之法难,又称为第三武之厄。弥陀寺就一劫难中被毁废。    五代十国时(930-960),马殷据湖南称楚王。适逢有掌诰夫人杨子莹施钱,在弥陀寺旧基上重建寺院,马殷名曰:“报国寺”。    至宋朝,赵氏朝庭再崇信佛教,法远兴启。太平兴国间(968-976),太宗赵光义下诏,更寺名为“胜业寺”。宣和元年(1119),宋徽宗崇信道教,诏天下建“神霄宫”,地方官多以巨刹充替,胜业寺被改为神霄宫,设官提举。后复为寺。宣和间,天台宗僧人法忠,遍访名宿至衡湘,衡州给事官冯楫请住持祝圣寺,并支持法忠全面维修寺宇,塑制佛像,清理庙产。景象焕然一新。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著名学家、教育家朱熹和哲学家、教育家张式畅游南岳时,曾游憩胜业寺。    元朝(1206-1368)的一百六十余年中,胜业寺进行过多次维修,并在寺周培植树木,法运依然兴旺。    到了明代,胜业寺又进行过多次修缮。崇祯八年(1635)年,住持佛顶,对寺宇、佛像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缮。    清朝初,祝圣寺再经修缮、重建,成为盛极一时的大寺院。康熙四十四年(1705),湖南巡抚赵申乔,拟请康熙帝南巡,便大兴土木,把这里改建成一座宏大而华丽的行宫,后来康熙帝南巡未果,行宫封闭近十年。至康熙五十一年(1713),三月逢康熙帝六旬晋一大寿,大湖南北的诸宪台,齐聚南岳建“万寿国醮”,湖广总督额伦特,湖南巡抚王之枢奏改行宫为祝圣寺,请颁《龙藏》,康熙帝颁赐《龙藏》全部,共735函,1669部,7838卷。十六年后,雍正五年(1727),王国栋任湖南巡抚,又一次将行宫改祝圣寺的情况向朝庭呈送了奏摺。雍正帝胤祯作了“知道了”朱批,并允肯“祝圣寺”名,祝圣寺名从此始。是时胜业寺归并祝圣寺。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湖南巡抚赵申乔听说康熙皇帝要到南方巡视,便大兴土木,把这里扩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行宫,因康熙未来,逐改名为祝圣寺。雍正以后,祝圣寺的住持先后有淡远、前参、佛格,将寺庙修缮得更加雄伟壮观,前来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时人总结出“祝圣十景”:中亭测日、双阁凌霄、松涛泛月、翠柏撩云、猿知入定、鹅惯听经、炉霭天香、山钟自动、岳云光榴、瀑布流厨,可见其景色之美。    民国时期,僧人空也法师在视圣寺举办了“天台宗学校”。1929年,湖南名僧灵涛(1898一1950年)法师又在这里开办了“南岳佛教讲习所”,培养了一批僧伽人才。    1937年5月7日,南岳佛道教徒,出于对祖国前途的关心,献身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在当时任国共合办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副教育长叶剑英同志的启发下,全山僧道在祝圣寺成立了“南岳佛道救难协会”爱国组织。叶剑英同志在会上作了“普度众生,要向艰难的现实敲门”的讲演,使佛道教人士倍受鼓舞。该组织不仅选派了3名僧人参加游击干部训练班,又组织僧道训练班,学习军事常识和抢救护理伤员等技术。后组织了“佛教青年服务团”和“佛教流动工作团”两个宣传队性质的组织,奔赴长沙、湘潭等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唤起民众反对侵略,保卫祖国。郭沫若、邹稻奋、田汉等同志对南岳佛道教界人士的爱国行动给予热情的支持。邹稻奋把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宣言和组织大纲,发表在他主编的《全民抗战》杂志上。田汉同志在诗中赞道:锦衣不着着绍衣,敢向人间惹是非,独惜潇湘春又暮,花前跌坐竟忘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祝圣寺是南岳佛教的活动中心。1956年成立的“南岳佛教协会”设在祝圣寺。僧人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动员组织佛教徒从事劳动生产活动,实现了自给自养。“文化大革命”中,佛教活动被迫停止、佛像、经书、法器荡然无存,幸运的是殿堂保存完整。1979年起,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僧人陆续返寺。1980年,祝圣寺移交给南岳佛教协会管理,国家拨款对寺庙进行了全面修复,1985年5月隆重举行了佛像开光典礼,成为南岳一大盛事。

  祝圣寺主体建筑共有五进,分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方丈室、罗汉堂。该寺鼎盛时期,曾住有和尚上千人。寺中建筑金碧辉煌,环境清幽雅致,阁楼台榭随处可见,奇花异草点缀其间。罗汉堂原有五百罗汉雕像,全部用青石镌刻,嵌在左右墙壁上,活灵活现,是南岳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可惜,十年动乱中,罗汉全部被毁,现仅存五百罗汉像的拓本,陈列在南岳大庙的书画馆里,供游人观赏。

  祝圣寺建筑格局规整,从牌坊高耸的山门入寺,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楼上为藏经阁)、方丈室四进大殿。东边厢房有客房、斋堂、香积厨、药师堂、库房、祖堂。西边厢房有禅堂、万古不磨(今接待室)、罗汉堂等。此外还有不少僧舍库房及招待所等建筑。    祝圣寺最有特色的建筑和雕塑是罗汉堂的罗汉像。这是清朝光绪年间,这些罗汉像是寺内一个名叫心月的和尚雕刻出来的。心月和尚擅长石刻,他从江苏常州天宁寺得来了罗汉摩本,不断努力师法古人,体验现状,刻苦钻研,终于在三年时间中完成了五百罗汉的石刻。这些罗汉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它们或双膝盘坐,或袒胸欲行,或持禅杖,或挥禅帚,或目光前视,或俯首沉思,或卧或立,或哭或笑,或怒或乐,众貌各殊,神采迥异,各相毕具,无一雷同,真是忘情物外,意境天然,篆刻工巧,深得佛教界和艺术界的赞赏。可惜十年动乱中遭到严重毁损,保存下来仅100多尊。近年来,祝圣寺精心加以修复。

  祝圣寺距南岳大庙很近,不足百步。此佛寺宏伟壮观,殿宇整齐。由山门、关帝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方丈室等建筑组成,共五进。    首进为山门。过山门后至二进关帝殿,此殿又称天王殿,殿内祀关羽神像。三进是祝圣寺的正殿,即大雄宝殿,又称大法王刹,殿堂供奉三尊金身佛像,释迦牟尼佛位于正中,左为阿弥陀佛,右为药师琉璃光佛。四进为说法堂,用来由高僧演说佛法,说法堂左厢为药师殿,右厢为观音堂。五进是方丈室,方丈室右厢是罗汉堂。

  承远是汉州锦竹(四川锦竹县)人初在资州智诜的弟子处寂门下学习得法,密倍其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到荆州玉泉寺拜惠真为师,后入南岳衡山从通相受具足戒,研究律宗的基本典籍《四分律》。又到广州随慈憨(680—748年)学习净土宗经典教义,成为净土宗慈愍派的主持人。他在衡山创立弥陀台寺后,教人专念弥陀,被称为“弥陀和尚”。柳宗元《南岳弥熙和尚碑》称他“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茹草木,其取衣类是。”他生活俭朴,专修净土,从者甚众。他的著名弟子有法照(?一821年)和日晤(?一804年)等。法照撰有《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等,以音韵文学弘扬净土法门。唐代宗奉为国师,入禁中教宫人五会念佛。代宗赐承远所居弥陀台为“般舟道场”。日晤在南岳登坛传戒37年,每年度僧千人,居般若台,专修念佛三昧,被称为“般舟和尚”。唐德家赐名弥陀寺,柳宗元撰有《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在承远和弟子们的努力下,弥陀寺自兴建后就成为天下名寺。

  一九四九年後,明真法师先後担任湖南省第一、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或常务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副会长,兼任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并在中国佛学院讲授唯识宗。明真法师圆寂後,祝圣寺兴建了明真法师塔以纪念这位爱国高僧。塔高四.八米,占地面积一百三十平方米。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撰写了「弘教弘禅,高标一塔尊南岳;爱民爱国,丹心万古护中华」的联语。背後是《明真法师塔铭》。    祝圣寺传承法系主要是净土宗,历史上最著名的方丈有承远、法明、道阶、空也等。最独特的建筑是山门,其蕴意在於象徵佛教的「三解脱门」。寺内有唐朝法明所植古樟,树龄已达一千多年;由此树曾引发「猿入定」、「鹅叫经」等等传说。寺内共有墓塔五座,最重要的是明真塔。    现任方丈佛源法师,八十馀岁,湖南人,师从虚云大师,兼任中国佛教协会会咨议委员会副主任。现任监院静空法师,六十馀岁,湖南人,一九八五年出家,师从出麈法师。                方广寺       沿南天门山脊南行,经西岭顺北麓约走5公里,就到了深邃幽雅的方广寺,这里古木森森,银泉淙淙,周围八座山峰如莲花瓣瓣,方广寺就是莲心。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后屡废屡兴,保存至今外貌完好。方广寺在莲花峰下,寺上一里为狮子山,稍下有两座青山对峙,形成一个狭口,宽仅三、四丈,多枫树、杉树,十分茂密。每年深秋,枫叶火红,杉枝墨绿,置身密林,分外清爽。林中有溪涧,涧水注入深不见底的潭中,声若洪钟,水从潭口溢出,迂回曲折。顺溪而下,有许多珍稀树木,如横豆杉、银雀、香果树,其中有一株娑罗树,生长在岩上石缝中,已有数百年树龄。距寺十里有黄沙潭、白沙潭、黑沙潭等诸多潭水。黑沙潭潭深不见底,水呈苍黑色,形成高达二丈、宽一丈余的瀑布,深潭石壁上宋徽宗亲笔题词“海南龙湫”四个大字尚存。        古南台寺       南台寺在福严寺下方两里许,于瑞应峰下,素有“天下法源”之称。它建于梁天监年间,原是海印和尚修行的处所,在寺院后左边的南山岩壁上,有一如台的大石。据说当年海印和尚常在这块石上坐禅念经,所以寺名“南台”。现在台边还清晰可见“南台寺”三个径大二尺的大字,左边有“梁天监年建”,右边有“沙门海印”两行直刻小字。南台寺名声很大,海内域外的佛教徒对它非常崇拜。这不仅它是六朝的古刹,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该寺院在唐末五代时便出了一个著名高僧——石头希迁禅师,他是南宗两大系中的一系——青原系的重要人物。

  石头希迁,人称石头和尚。据宋《高僧传》、《五灯会记》载:希迁禅师(公元七00年——七九0年)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高要县)人,听说六祖慧能南来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便前往参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于罗浮山受戒。后又拜青原行思为师,传其法。唐玄宗天宝初年,希迁到南岳衡山受戒结庵于南台寺东大石上,时有称为“石头和尚”。与江西道一禅师名闻天下。相传著有《参同契》、《草庵歌》,至今日本曹洞宗的僧人用作必修日课。唐贞元六年(公元七九0年)圆寂,卒谥“无际大师”、塔曰“无相”。弟子有道司、憔俨等二十一人。他们宣教弘法,创立了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派,其中曹洞宗更为昌盛,形成南宗禅,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主流,法嗣遍布天下。南宋时,临济、曹洞二宗传到日本。日本佛教界曹洞宗一直视南台寺为祖庭。故有“天下法院”之称。石头希迁圆寂以后,肉身龛葬。葬于南台寺下方,为南岳仅存的一座唐代古墓。

  南台寺自唐代创建后,曾经废圮,直到宋代乾道元年(公元一一六五年) 才得重新修缮。明朝初年,寺院荒废。明弘治年间,元碍和尚重建。清初,寺院又废圮。有些僧徒乘机分移寺产,在山下岳庙旁各建小寺,自称南台嫡系正派。光绪年间衡阳人淡云和尚与其徒 ,见新老南台真伪并出,“争利于禅林,有辱佛门”,便下决心重振南台正宗。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0年),他找到了南台寺旧址。募捐一万八千余贯,光绪二十八年(公元一九0二年)开始动工,历时四年,到乙已年(公元一九0五年)将寺建成。寺宇规模宏大,超过历代所建的规模。南台寺有四部分,山门挂“古南台寺”匾额。二进为弥陀殿。里面有欢喜佛像,坦腹露胸,满脸笑容,谁看了都会欢喜他。正门前有“南台禅寺”门额,三进为佛殿,有塑像饰龛,四进为法堂、祖堂、云水堂。两厢各有斋堂、禅堂、客房等。寺中大小舍房一百余间。

  光绪癸卯年间(公元一九0三年),日本曹洞宗法脉高僧梅晓和尚(六休上人),自称是石头和尚第四十二代法孙。专程来南台寺。这时南台寺的重建工程正在进行,梅晓见屋基楚楚、砖墙厚实,规模宏大,十分高兴。当即向淡云和尚提出:寺宇落成,愿赠“藏经”一部。淡云和尚表示乐意接受。他回国后第四年(公元一九○七年),就率瓴日本佛徒数十人,亲自护送到南台寺,并举行了隆重的赠经仪式。这是当时一件盛事。它成了中日友好往来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自梅晓赠经以后,至今日本佛教徒不时派出代表团来南台寺礼祖。南台寺为中日友好交往树立了友谊的丰碑。

  南台寺四周绿荫蔽日,古木森茂,寺前有一片落叶杉林,名叫水杉林。树高达二十余米,直插云天,羽状针叶,树影婆娑。南台寺有一条小路通南岳古镇。中经一个大石坡,石坡间有石磴数百余级。在岩石上,好象天梯架于岩壁上,故名天生磴。梯下悬崖峭壁,有挂着铁链的石栏杆,山坡旁边有一石,名叫金牛石,相传上面印有金牛足迹。明正德十年(公元一五一五年)秋天,夏良用在金牛壁刻上了一首诗云:“手招黄鹤来,脚踏金牛背。尘世无人知,白云久相待。”沿山坡下行四里即到黄庭观,从此走上坦道,便可迤逦直达南岳古镇。如今南台寺已修葺一新。一九八一年泰国华侨黄彰任先生捐赠铜佛一座,供在寺中殿堂上,为古刹增色不少。          大善寺       大善寺位于南岳镇西北,始建于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公元567年),为慧思禅师创建,由其弟子大善禅师住持的道场,是南岳五大佛教丛林之一。如今我们看到的大善寺是由我国天台宗名宿默庵法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重建的。古寺背倚繁华的商业北街,正面西侧与南岳衡山的祝融北路相望。它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东西两翼有禅堂、道德堂、念佛堂、斋堂、寮房等建筑,皆为晚清风格的砖木结构,青瓦屋面。殿与殿之间,殿与两翼之间有小院相隔,纤尘不染,漫步其中,时闻悠扬的佛号声,聆听之下,使人觉得格外清凉、静谧。           麓山寺            玄都观         玄都观位于南岳山之半,系清同治年间(1862-1874),由道士谭教清将始建于南齐的佛寺吸云奄改建而成。庵侧原有省心亭,民间惯称之为半山亭。观内原有一木质竖匾,上书“天下名山”四字,为宋徽宗手笔,早失;铜铸“千僧锅”一口,上有“清顺治七上造”字样,亦失。山门上有一石刻名联云:“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道教著名宫观。在湖南省衡山祝融峰至南岳镇之间。玄都观又名半山亭、吸云庵。初建于南朝齐梁时代,清代光绪四年(1878)扩建为观,并辟为道教全真十方丛林,全称“十方玄都观”,后屡废屡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玉皇殿、三清殿、斋堂、道舍等,多为近年重建。观外古松苍劲,云雾缭绕,观内花草飘香,仙乐飘扬,环境清雅,宛若仙宫。为衡山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现为湖南省道教协会所在地。       上封寺
      上封寺在高台寺上方,距南岳庙十公里,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隋朝以前叫光天观,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它就是后来的上封寺。上封寺右上为观日台,左上为祝融峰,峰上的祝融殿后是不语岩,岩上有巨石翘首,宛如一只巨龟 在奋力向上爬行,被称为“金龟朝圣”。岩下不远的绝壁上有两石凌空,与悬岩相接,看上去摇摇欲坠,被称为会仙桥,每当月明之夜,这里隐约可以听到丝竹之音,传说是神仙们在桥上饮酒奏乐。从上封寺拾级而上有一片古林,树木奇形怪状,由于这里地势高,比较寒冷,从初冬到暮春都积着冰雪,树木的嫩枝多被摧折,为了适应生存,这里的树大都繁枝虬结,看上去卷曲臃肿。树林后有望日台,是元代所建,占地约一亩,站在望日台上可以看到很壮观的日出日落。       上封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第一高峰祝融峰额下,是现今全国汉族佛教重点寺院之一。自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建寺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上封寺在东汉时期系道教宫观,称“光天道观”,隋初为道教第二十二福地。大业年间,隋炀帝南巡至此,下旨改观为寺,赐名“上封寺”。但据宋朝陈田夫《总胜集》“光天观”一条记述,则光天观当别有基也。陈田夫是宋代道士,住南岳九真洞老圃庵,他来往七十二峰间三十余年,考证而成书,所引资料又是中唐初期的《衡岳十八高僧传》,该传写成时距隋代建寺年代尚近,所说应该是可靠的。       五代初期,著名诗僧齐已曾在福严、上封两寺闭关一个时期,他曾写过一首“行到月宫霞外寺,白云相伴两三僧”的上封寺诗。但自隋、唐到五代,寺貌如何,别无资料。上封寺在宋朝重新赐额,寺内且建有穹林阁,建筑已稍具规模。其时宋室南渡,“五岳至今余一岳,北望乾坤双泪落。”一批南渡官员和知识分子,到这唯一的“寿岳”来游历,登高远眺,北忆中原,那种荆棘铜驼之感,必然会像东晋名士们那样,新亭痛哭,慷慨激昂,从而写出多少爱国诗篇,发挥忧国忧民之情愫。从一些诗文字里行间的偶尔透露,可窥见当时上封寺轮廊;即一栋栋板屋,已具一定规模,寺内还建有一座令人流连的穹林阁。张栻在其《游南岳唱酬序》一文中叙述自方广、高台至上封诸寺皆板屋。板屋是用木板钉盖以代替陶瓦作屋顶的砖木建筑,它的好处是不会像瓦一样被冰雪冻裂,而且木板不易导热,又可以保温。这类建筑在元朝仍然沿续下去。像元代文学家,修过金、辽、宋三史的揭奚斯,就在他那首《登祝融峰赠星上人》诗里说过:“朔风日夜相腾蹙,谷老崖坚松柏秃。古来铁瓦尽飘扬,山中至今犹板屋。”可见上封寺在宋末、元初曾一度使用过铁瓦,因补充不易,且重量不够,仍用木板。       上封寺现在主要佛教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记法堂、藏经楼、观音殿、弥陀殿等,其中后殿齐堂为清朝建筑,殿柱上有一对联:“三摩随入三摩地,十方常住十方僧。”寺内有“殿冰破冻,千古奇石”八字石刻。寺石上为观日台,左上一里许为祝融峰绝顶,顶上有“金色朝圣”巨石。岩石下有罗汉洞、会仙桥等胜景。寺周有树龄约五百年古树,形态甚为珍稀。由于地势高,风大地冻,树木大都卷曲臃肿,盘根错节,树干上苔痕青澄,树冠蓊郁,幽趣殊异。    重修前的山门   *************************************************              南岳揽胜 

     狮子岩





        祝融峰    衡山山势雄伟,绵延数百公里,号称有七十二峰,其中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五座最有名。南岳四绝是:“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 山巅祝融峰,海拔1290米,登衡山必登祝融。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这两句诗既写了祝融峰的高峻、雄伟,又写了衡山烟云的美妙。登临其上,可见北面洞庭湖烟波渺渺,若隐若现,南面群峰罗列,如障如屏,东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带,西面雪峰山顶,银涛翻腾,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传说祝融峰是祝融游息之地。祝融是神话传说中的火神,自燧人氏发明取火以后,即由祝融保存火种。峰上有祝融殿,是明代所建。祝融峰的西边有望月台,在无云的夜晚,到这里赏月,别有一番美景。峰上还有观日台,是看日出奇景的好地方。        藏经殿

 藏经殿距南岳镇10公里左右,位于祥光峰下。该建筑为宫殿式结构,是南朝慧思禅师所建,始建时名“大般若禅林”,后因明太祖朱元璋赐大藏经一部存放于此而更名。藏经殿在明万历年间被大火烧毁,1936年又重建。   殿前的古迹有灵日,相传在夜里常见如烛磷火;还有一泓清泉,相传是陈后主爱妃梳妆打扮的地方。藏经殿四周是原始植物的宝库,有高约二丈的玉兰树,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摇钱树、连理枝,还有湘椴、杜英、云锦杜鹃等珍稀树木。藏经殿,隐于幽谷深处,四周古木参天,绿树掩映,飞鸟流泉,鸣声互答,显得生机无限,幽静逸脱。          磨镜台   

      会仙桥

  站在会仙桥,四顾奇珍异宝,金光灿灿,绿浪滔滔,蔚为壮观,还可望见祝融峰侧的一巨石,宛如乌龟,人称“金龟朝圣”。桥之险,可谓一绝,真乃是无限风光在险峰。     

      烟云

  衡山的烟云可与黄山媲美。游人在山上,忽然云雾升起,转眼之间,清晰可见的一座座山峰,竟被一团团烟雾笼罩住,渐渐隐去身形使游人自己也感到象在腾云驾雾,只觉得一缕缕、一团团的青烟白气,荡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么都捉不到。突然,一阵清风拂面而过。风过处,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浊而清,浓雾消散,远处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  

      岣嵝峰

  岣嵝峰引位于衡阳县境内,距衡阳市区不过40公里。进入岣嵝峰,首先呈现在眼前的 点是起伏的群山,茫茫的林海,丰富的森林资源目前已形成岣嵝峰得天独厚的森林旅游优势。园内现有森林面积1987公顷,树种资源丰富,有植物300余种,能代表整个湘南地区的树种。禹王殿景区500余亩原始次生林莽莽苍苍,林中古木参天,修竹幽深,形成独特的森林景观。山上奇花异草、禹碑、禹泉、怪石、古木令人赏心悦目,叹为妙绝。白石峰下,三门寺水库烟波浩淼,山青水碧,是休闲避暑、划船、垂钓的极佳去处。无怪前人留诗云:天下真山水,岣嵝独绝伦。         

      麻姑仙境

  麻姑仙境位于天柱峰下,相传为南岳魏夫人侍女麻姑给魏夫人祝寿的地方,它采取“点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树添景”等造景手法,使麻姑仙境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主要景点有麻姑祝寿、绛珠亭、盗桃石、卧虎石、灵芝喷泉等。 磨镜台 磨镜台位于南岳半山亭中心景区,因中国南禅七祖怀让以磨砖作镜之举道顿江西马祖道一故名。现在景区内保存有“祖源”石刻,相传为怀让磨镜之地,怀让墓至今仍存,当代宰相裴休亲笔手写“最胜轮塔”。磨镜台人文荟萃,抗战时期,周恩来、叶剑英在这里举办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蒋介石亦数次在此举行军事会议。  灵芝喷泉由灵芝涌泉和游泳池组成,人工造景灵芝喷泉将山上的泉水汇集后喷涌而出,十分壮观,是日光浴、森林浴的绝好去处。 由半山亭西行约1公里即至麻姑仙境。麻姑是传说中的仙女,为在农三月初三给西王母祝寿,她每年在衡山采灵芝酿酒,然后飞天去给王母祝寿。       

        南岳水帘洞      南岳衡山水帘洞古名朱陵洞,位于衡山紫盖峰下,距祝圣寺约4公里左右,相传是道教朱陵大帝的居所。水帘洞是唐代道教活动的地方,被当做洞天福地,称为“朱陵洞天”。唐玄宗还曾派朝廷内史带领道士们在投龙潭祭祀。

     朱陵洞天,其全称为朱陵太虚小有之天,见于九仙之一徐灵期所著《衡岳记》。白云峰以西,青岑峰以东的一片区域,又称圣境,见于宋道十陈田夫著的《总胜集》。九仙观就座落在这一片道家所称的洞天圣境里。九仙之—的王灵舆,本来在庐山修真,夜梦人告诉他“得道者,若非其地,如植五谷于砂石之间,则不能成。”王灵舆问什么地方才能成道,梦中人告诉他“朱陵之上峰,紫盖之东岫。”以后他便山庐山迁来南岳的中宫,修行十二年后,再迁到九仙宫仙逝。邓郁之也是这样,他在岳麓炼丹,梦人告诉他“大洞之邻,即招福之乡.延尘之里,善记勿忘。”于是由长沙迁南岳九仙宫成道。

    道家关于洞天圣境的神话,很难深究,倒是从山川风物来说,朱陵洞天一带,的确是洞天,这里山灵水秀,峰耸壑奇,林深叶翠,蝉鸣瀑吼,既适宜于人们在这里静修或读书,更适宜小驻游踪,尽洗嚣尘,放眼山川,濯足清流。

  水帘洞距南岳城区不远,水帘洞瀑布源头,在紫盖峰的泉水。三支泉水汇集一起,流入水帘洞上方谷地。谷地阔三丈,原是梁朝的九位真人白日飞升的栖息之地,后建造九仙观。九仙观附近有太阳泉、洗心泉、洞真源、仙人池等。相传泉水深不可测。泉水从石壁上飞流直泻,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声传十里。明朝张居正游此地后说:“瀑泉洒落,水帘数叠,挂于云际,垂如贯珠,霏如削玉”。确实,它从绝壁上喷泻下来,宽达三太,高五十余米,泻珠溅玉,仿佛一幅巨大的白布帘,在石壁当中被乱石嶙岩挡住,然后再从石缝里屈   曲折射,跳跃出来,满谷水花四溅,闪烁着晶莹夺目的光彩。水帘绝壁下的碧潭,天上的云彩和两边的苍翠的山峦,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明朝张居正作《水帘洞》一赞道:“误疑瀛海翻琼浪,莫拟银河倒碧流;自是湘妃深隐处,水晶帘挂五去头”。这首诗可说是写出了水帘洞的光、声、影三绝的奇景了。       

      南天门

  南天门距南岳镇十八华里,南天门下方,有船状的卧龙石,名飞来船,衬以流云,好比船在云海中乘风破浪,而南天门的石牌坊,就是高耸的桅杆。牌坊分中门和左、右川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字迹端正醒目。         

      南岳大庙

      我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该庙始建于唐代初年,占地面积达98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分九进,依次为牌坊、古戏台、正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地方官在此迎接从京城前来巡视的官员)、御书楼、正殿、寝宫及北后门。 正殿又称为圣帝殿,有趣的是,这座殿的东面有八座道观,西面又恰好有八座寺院。

  据《南岳志》记载,唐初始建司天霍王庙,开元十三年(725)建南岳真君祠,宋代大中祥符五年(1012)建造后殿,后屡经重建与扩修,规模渐大。盾内现存建筑有棂星门、盘龙亭、正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后门、东便门、西便门、四角楼等,占地面积达l98,000平方米,与山东泰安岱庙、河南登封中岳庙并称于世,是五岳岳庙中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主体建筑正殿,亦称大殿,为清代光绪八年(1882)重建,重檐歇山顶,高22米,面宽七间,殿内外共有石柱七十二根,象征衡山七十二峰,柱头木雕斗拱,檐下镂雕极为精美,台基四周栏板浮雕花鸟、走兽等图案。嘉应门、御碑亭、寝宫等建筑中还保存有宋、明时代的建筑构件,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庙东原有八观,属道教,庙西原有八寺,属佛教。       南岳大庙是佛教、道教和儒教三教并存的寺庙。道教八观、佛教八寺和御书楼等建筑代表了三教合一的性质。大庙的香火十分旺盛,每年在重要的佛教日子都有盛大的庙会。朝拜的人们不仅来自于湖南、广东等附近省市,也有港澳人士、东南亚华人和日本人。正殿中原来设有岳神座位,历代统治者对岳神都加赐封号。如唐初封为“司天霍王”,唐开元年间又封为“南岳真君”,宋代加封为“司天昭圣帝”等。如今的“南岳圣帝”是1983年复制的,原像毁于文革期间。正殿的两旁的两座宝库,从正殿往下看,左边是供在世的人们烧香祈福用的,右边是供奉已经逝世的先人。在衡山主峰祝融峰顶也有供奉祝融火神的祝融殿。                  
         民俗文化   “凡民禀五常之性,而有刚柔缓急声音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南岳风俗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合社会环境中产生和积淀而成的,它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反映了南岳的社会历史、自然环境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又表现了历代南岳人所走过的生活发展道路,同时,也体现了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与南岳的山水名胜、佛道宗风的密切联系。

      抢头香

  南岳人有大年初一到南岳大庙给圣帝烧香、拜佛的习俗。传说,谁抢到了新年的第一炷香,圣帝就会保佑他万事称心如意。所以“抢头香”又称幸运香火,是南岳春节的一项传统名俗活动。

      南岳庙会

  庙会是南岳极具特色的民俗。南岳庙会始于唐朝,传说每年农历五月十七日为天符大帝诞辰。在此前后举行各种祀神及娱乐活动,以示庆祝,名曰“庙会”。庙会于五月十四日拉开序幕,是日,由居民装扮骑马文武判官、随行差役、打路鬼等游行各街,名曰“清道”。旧时这种庙会活动,纯属祭祀性质。现今庙会已失去了这一意味,而逐渐演变成了集武术、杂技、歌舞、表演、书法、彩灯、文物珍奇等的展览及商贸洽谈于一体的大型盛会。

      朝寿佛

  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就是南岳的朝寿佛日。相传,无量寿佛名金真,号宗慧,唐朝资兴人,16岁出家,享年139岁。修神123年,因道行甚高,驻息雁峰寺,圆寂之后显灵于湘南一带,大约明代中期出现在衡阳一带,故有“五百年转回雁峰”之传说,当地人看到这些迹象,把他视为“万寿无疆”的活佛,所以衡岳一带为了祭祀他,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在他生前坐禅的寿佛殿前举行朝寿佛的盛会。每到此时,寿佛殿内举行盛大法会,各地善男信女齐聚于此,为寿佛庆寿,为家人祈福。形成 “二月初八朝寿佛”民俗。

      南岳香期

  香期乃南岳最有特色的民俗之一,指民间百姓在七月至九月这个时期采取特定形式到南岳来朝香。它是一种民间祭祀圣帝的活动。自唐天宝元年(742年)开始,一直流传至今。这些香客来自四面八方,近者来自省内各地,远及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尤其是南岳俗定农历八月初一为南岳圣帝神诞,所以农历八月初一这一天是香期的最高潮,这一天来岳进香朝拜圣帝的有多达十万之众。    衡山春天多雨,夏季不热,冬季不冷,山上一年之中有将近七个月被云雾笼罩。衡山上有“三层天”,自山麓到玉板桥为一层,玉板桥到半山亭为一层,半山亭到祝融峰为一层,越往上温度越低。此外,在阴天里登衡山会看到更多的美景。
  衡山的最佳旅游季节在夏末秋初,这时候天气凉爽,植被仍然丰茂,景色比较优美;当然,12月至次年2月初到衡山,则可以欣赏到著名的衡山雪景。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衡山有着南方其他地方都没有的雾淞奇观。         南岳传说        祝融的故事 

  黄帝时候有个火正官,名叫祝融,他小时候的名字叫做黎,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生成一副红脸膛,长得威武魁伟,聪明伶俐,不过生性火爆,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火冒三丈。那时候隧人发明钻木取火,还不大会保存火和利用火。但黎特别喜欢跟火亲近。所以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火到了他的手里,只要不是长途转递,?就能长期保存下来。黎会用火烧菜、煮饭、还会用火取暖、照明、驱逐野兽、赶跑蚊虫。这些本领,在那个时候是了不得的事。所以,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黎的爸爸带着整个氏族长途迁徙,黎看到带着火种走路不方便,就只把钻木取火用的尖石头带在身边。

  一次,大家刚定居下来,黎就取出尖石头,找了一筒大木头,坐在一座石山面前“呼哧呼哧”钻起火来。钻呀,钻呀,钻了整整三个时辰,还没有冒烟,黎很生气,他嘴里喘着粗气,很不高兴。但是没有火不行,他只好又钻。钻呀,钻呀,又钻了整整三个时辰,烟倒是出来了,就是不起火。他气得脸子黑红,“呼”地站起来,把尖石头向石头山上狠狠砸去。谁知已经钻得很热的尖石头碰在石山上,“咔喳”一声冒出了几颗耀眼的火星。聪明的黎看了,很快想出了新的取火方法。他采了一些晒干的芦花,用两块尖石头靠着芦花“嘣嘣嘣”敲了几下,火星溅到芦花上面,就“吱吱”冒烟了。再轻轻地吹一吹,火苗就往上窜了。

  自从黎发现石头取火的方法,就再也用不着费很大工夫去钻木取火了,也用不着千方百计保存火种了。中原的黄帝知道黎有这么大的功劳,就把他请去,封他当了个专门管火的火正官。黄帝非常器重他,说:“黎呀,我来给你取个大名吧,就叫祝融好了,祝就是永远,融就是光明,愿你永远给人间带来光明。”黎听了非常高兴,连忙磕头致谢。从此,大家就改叫他祝融了。

  黄帝在位的时候,南方有个氏族首领名叫蚩尤,经常侵扰中原,弄得中原的人无法生活。黄帝就号令中原的人联合起来,由祝融和其他几个将领带着,去讨伐蚩尤,蚩尤人多势众,尤其是他的九九八十一个兄弟,一个个身披兽皮,头戴牛角,口中能喷射浓雾,好不威风。开始打仗的时候,黄帝的部队一上大雾就迷失方向,部队之间失去联系,互不相顾。蚩尤的部队就趁势猛扑过来,打得黄帝所部大败,一直向北逃到涿鹿才停下来。黄帝被蚩尤围在涿鹿,好久不敢出战。不久,因发明了指南针,就再也不怕浓雾了。后来祝融见蚩尤的部下都披兽皮,又献了一计,教自己的部下每个人打个火把,四处放火,烧得蚩尤的部队焦头烂额,慌慌张张地朝南方逃走。黄帝驾着指南车,带着部队乘胜向南追赶。赶过了黄河,赶过了长江,一直赶到黎山之丘,最后终于把蚩尤杀死了。祝融由于发明了火攻的战法,立了大功,?黄帝重重封赏了他,他成了黄帝的重要大臣。

  黄帝的部队班回朝时,路过云梦泽南边的一群大山。黄帝把祝融叫到跟前,故意问道:“这叫什么山?”祝融答道:“这叫衡山。”黄帝又问:“这山的来历如何?”祝融又答道:“上古时候,天地一片浑沌,象个鸡蛋。盘古氏开天辟地,才有了生灵。他活了一万八千年,死后躺在中原大地之上,头部朝东,变成泰山;脚趾在西,变成华山;腹部凸起,变成嵩山;右手朝北,变成恒山;左手朝南,就变成了眼前的衡山。”刚刚说完,黄帝紧接着又问:“那么,为什么名叫衡山。”祝融马上答道?:“此山横亘云梦与九嶷之间,象一杆秆一样,可以称出天地的轻重,衡量帝王道德的高下,所以名叫衡山。”黄帝见他对答如流,非常高兴,笑呵呵地说:“好哇!你这么熟悉南方事务,我要委你以重任!”但黄帝并不说出是什么重任。

  队伍在衡山驻扎下来了。黄帝登上最高峰,接受南方各个部落的朝拜。许多氏族首领会集在一起,大家都很高兴,祝融一时兴起,奏起了黄帝自己编的曲子-咸池之乐,黄帝的妃子嫘祖也踏着拍子,跳起舞来。大家见了,都围着黄帝跳了起来。跳了个痛快以后,黄帝叫大家静下来,说:“我就位以来,平榆罔,杀蚩尤,制订历法,发明文字,创造音律,编定医书,又有嫘祖育蚕治丝,定衣裳之制。现在天下一统,我要奠定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从今以后,火正祝融镇守南岳。”大家一听,都大声喊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融这时才知道,原来黄帝说的委以重任就是这么回事。        黄帝走了以后,祝融被留在衡山,正式管理南方的事务。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他看到这里的百姓经常吃生东西,就告诉他们取火,教他们把东西烧熟再吃。他看到这里的百姓晚上都在黑暗中摸摸去,就告诉他们使用火松明。他看到这里瘴气重、蚊虫多,百姓经常生病,就告诉他们点火熏烟,驱赶蚊虫和瘴气。百姓们都很尊敬他,每年八月秋收以后,就成群结队地来朝拜他。大家说:“祝融啊,我们人丁兴旺了,鸡鸭成群了,五谷丰登了。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我们感谢你,我们要尊你为帝了。你以火施化,火是赤色我们就叫你赤帝吧!从此,祝融就被大家尊为赤帝了。”

  正在大家安居乐业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从中原地带来了震天动地的杀喊声。百姓们吓得不得了,都跑来问祝融是怎么一回事。祝融告诉他们说:“这是共工和颛顼气争帝位,打起来了。”他们打了很久,还是不分胜负,共工气得七窍生烟,纵身一跳,一头朝不周山上撞去。这不周山原来是一座不平凡的山,它撑住了天空,不让天垮下来;它系住了大地,不让大地倾斜。共工一头撞过去,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火星飞溅,照亮了半天,撑天的柱子折断了,系住大地的绳索也绷断了。从此,天空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往西北方向落下去。大地向东南倾斜,江河湖泊的水都往东南方向流过去。本来,南岳衡山这块天眼看也要垮下来了,这块地也一晃一晃的就要翻过去了。老百姓一个个抱着大树,攀着岩石,吓得哭起来了。祝融连忙使出自己的全身本领,象个大柱子一样撑住这个地方的天才没有垮,山才没有塌。唐朝有个诗人,特意写了这件事:“东南地益卑,维岳资柱石。前当祝融居,上拂朱鸟翮。”后来,还有一个诗人也写道:“地涌一峰秀,高撑南楚天。”?祝融在南岳山上活到一百多岁才死去。百姓把他埋在南岳山的一个山峰上,并把这个山峰命名赤帝峰。他住过的最高峰,大家就一直叫做祝融峰。在祝融峰顶上,百姓们修建了一座祝融殿,永远纪念着他的功德。 

    衡山诗词

  题衡山 作者:杜甫朝代:唐   旄头彗紫微,无复俎豆事。金甲相排荡,青衿一憔悴。   呜呼已十年,儒服弊于地。征夫不遑息,学者沦素志。   我行洞庭野,欻得文翁肆。侁侁胄子行,若舞风雩至。   周室宜中兴,孔门未应弃。是以资雅才,涣然立新意。   衡山虽小邑,首唱恢大义。因见县尹心,根源旧宫閟。   讲堂非曩构,大屋加涂墍。下可容百人,墙隅亦深邃。   何必三千徒,始压戎马气。林木在庭户,密干叠苍翠。   有井朱夏时,辘轳冻阶戺。耳闻读书声,杀伐灾仿佛。   故国延归望,衰颜减愁思。南纪改波澜,西河共风味。   采诗倦跋涉,载笔尚可记。高歌激宇宙,凡百慎失坠。    宋·朱熹《登山有作》   晚风云散碧千寻,落日冲飚霜气深。   霁色登临寒月夜,行藏只此验天心。    明·王夫之《念奴娇· 南岳怀古》   井络西来,历坤维,万迭丹邱战垒。万析千回留不住,夭袅龙骧凤起。云海无涯,岚光孤峙,绾住潇湘水。何人能问,问天块磊何似?南望虞帝峰前,绿云寄恨,只为多情死!雁字不酬湘竹湘,何况衡阳声止。山鬼迷离,东皇缥渺,烟锁藤花紫。云傲无据,翠屏万片空倚。    唐·柳宗元《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珍稀植物   南岳之秀,在于无山不绿,无山不树。争妍斗丽 花团锦簇 绚烂夺目 五色缤纷 花香扑鼻 树大根深。那连绵飘逸的山势和满山茂密的森林,四季长青,就像一个天然的庞大公园。林深树多,光听听树的名字,也够动人了:金钱松、红豆杉、伯乐树、银鹊树、香果、白擅、青桐以及香樟、神奇的梭罗、枫林、藤萝。根据统计,南岳风景林等各种植物,有1700多种。这是几十代人的血汗结晶,其中许多是奇珍异宝。
      福严寺的银杏相传受戒于六朝时的慧思禅师,树龄至少也有1400多年,树身三个大人合抱亦不能围拢。藏经殿后的白玉兰,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逢春开花,香飘满山。半山亭的古松,三四百岁的年龄,还是小弟弟呢!上封寺后的原始森林,许多树都是老态龙钟,弯腰曲背,遍身青苔,望不见纹路。乍一看去,它们长得拳曲不张,冠盖不整,盘根错节,相互依偎,恍如严寒中一群衣衫破败的老人,相拥取暖,令人怜悯而无俊俏风华的赞叹。但在这高山风口上,它们千百年如一日,在“风刀霜剑严相逼”之中,彼此抱得铁紧,你搀我扶,有的甚至同根所生,枝同连理,不仅独秀,而且情深。    南岳如果只是这些树木呈现的秀色,那还不足以在天下名山中如此令人瞩目。这种秀色只是它的外在之美,而秀中有"绝",才是它的深远内涵。人们把南岳的胜景概括为“南岳八绝”,即“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麻姑仙境之幽,水帘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岳庙之雄,会仙桥之险”。正因为“南岳八绝”的出类拔萃,才使它赢得“五岳独秀”那当之无愧的美称。  

   山中特产

      南岳云雾茶

  南岳云雾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唐代就列为“贡茶”,唐代名典陆羽的《茶经》亦有记载:“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南岳衡山,处北纬27度12分,气候温和、湿润,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一年中有280天云雾笼罩,对茶叶生长尤为有利。南岳茶无虫害,无化学污染,制作工艺精细,素以秀丽多毫,翠绿匀润,鲜爽醇厚、嫩香持久而闻名遐迩,在祝融峰、芙蓉峰、紫盖峰之间毗卢洞,有一片宽深各二十里的狭长山谷,由于三面环山,经常云缠雾绕,因而土地肥沃、湿润,最适宜于种茶,这里出产的茶叫云雾茶。这种茶叶又尖又长,宛如枪尖,泡沏后尖子朝上,两片叶瓣,斜展如旗,绿得鲜润,沉在水里,香气浓郁,喝一口沁人心脾。相传在古代,云雾茶是少数富贵人家的必备饮料。现在的云雾茶,南岳到处都有种植。云雾茶最适宜在海拔八百米至一千一百米的山上栽培,特别是广济寺、铁佛寺、华盖峰等地,这一带云雾交织,阳光和煦,森林覆盖面积大,种出的茶“条索紧细,挺秀多毫,内质优良,清香馥郁,饮后回味。1980年至1982年连续三年南岳云雾茶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畅销海内外。

      观音笋

  观音笋是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前后出土的一种小笋,肉质细嫩。鲜吃,味道鲜美;干吃尤有奇香。南岳山上的和尚、道士,对观音笋的干吃方法,极为讲究。选挖小笋,务在观音菩萨生日前后几天,择其细嫩而肉厚者,先退去壳,用火煮沸,不至全熟,即取出晒干,然后放置茶油内,用坛贮藏,时间愈久,香味愈浓,取出吃时,加盐椒少许,其味无比。不用油浸,用普通泡帛之法加工,也胜于其他一般干笋之味。观音笋是寺观招待宾客的佳肴。

      广柑蜜桔

  品质优良,广柑核小含糖量高,营养价值高。最近引进夏橙,果在树上越冬,为岳山增添冬色,开春即摘,为春来果少时供应的美果。

      药材

  南岳中草药植物极为丰富,至少有三百五拾余种,以白术、黄精、党参、白芍、田七、天麻、玄参、灵芝为最名贵。为保护山林、花草,现已禁止采挖中草药。

      猕猴桃

  秋高气爽时节,南岳山上的丛林中,可以看到一种攀附在其他树木上的藤本植物,挂着一串串褐油油的果实,它就是营养丰富的野生水果猕猴桃。猕猴桃,南岳人称之为藤梨子或藤桃子,国外叫维果,经科学试测,100克鲜果肉中,含维生素丙100至220毫克,为柑桔的6--8倍,比苹果高十几倍,猕猴桃既可生吃,又可加工成罐头、果酒、果汁、果酱、果干等,还可以治疗许多疾病,它味酸,甘、寒、主消渴,解烦热,下石淋、热痈等,对治疗肝炎有较好的疗效。农历八九月,南岳镇到处买到猕猴桃,而经霜后的猕猴桃味道更甘美。

      雁鹅菌

  每逢农历三月和八月大雁飞越高高的南岳衡山时,南岳衡山便有许许多多男女老少,背着竹篓或提着竹篮,在树林草丛中忙着寻摘雁鹅菌。南岳山上有菌数十种,唯有雁鹅菌是上品。雁鹅菌吐浅棕色,形状如伞,小至铜钱,大至菜碗,均质松肉肥,馨香甜美,鲜嫩可口。下面、调汤、炒肉,无一不宜。更有一种别致的吃法,即把新鲜的雁菌,放在烧沸的茶油中炸熟,然后连同少许茶油用坛子贮藏起来,称为菌油。这种油只要滴少许在菜上,便觉芳香扑鼻,清凉生津,脾胃大开。过去南岳山上的寺观,常把这种雁菌和菌油,素食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