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强与廖昌永:不信任的病菌在中国蔓延(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41:35
  不信任的病菌在中国蔓延

 

                              作者:沈泽玮  来源:《联合早报 》

        

      

      北京天气转凉,一下没防备,病了一阵,两个鼻孔几乎全塞,但在住家内仍闻到怪味,一直担心煤气炉没关好。打开窗户一看,白天像黑夜,大概知道怎么一回事,是外头空气的怪味传到屋内了。

  蓝天不蓝、阴霾重重,空气污染近日成了城中话题之一,而且笑话不少。

  早上外出打招呼新方式:早上好!你看得见我吗?兴致勃勃到香山去看红叶,可惜人和雾都比红叶多,是看人看花还是看雾好?晚上回家,老觉得有陌生人在跟踪,加快脚步往前走再回头,他已消失在雾中。

  微博上还有人这么写着:“没人想想我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痰!空气如此肮脏,肺和气管会分泌黏液裹胁灰尘毒物排出,这是咳痰。食品有毒有害,食道和胃也会受刺激分泌黏液排出,这是嗽痰!食道通咽,气管通喉,咽喉痰聚,只能一吐为快。憋着不吐,肺里胃里会长东西。”

  北京空气污染,百姓难受,官方也不能闲着,因为它们的数据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数据大有出入,引起舆论关注,必须对外说明。

  北京环保局公布的每日空气质量报告中,严重的时候也仅为“轻度污染”,但美国大使馆监测站发布的指数却已达到“危险”级别。当局解释说,之所以出现两种不同的结论,是因为北京市日常的监测指标是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而美国采取的是危害更严重的可入肺颗粒物PM2.5。

  既然是两种不同的算法,那其实也就无法比对谁比较接近真实。但民众要质疑的是,北京为何不选择更高标的PM2.5?是否是采用高标,会使“危险”天数增多?

  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受到关注,与其说这源自于北京民众对自身官方数据的不信任,还不如说是源自民众自身对现实的第一手判断。雾,一看就知道很大,空气,一闻就知道很糟,总不能像皇帝新衣那样,点头认同只属“轻度污染”。

  “不信任感”或者“不安全感”已是中国社会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管是人与人或民与官之间。

  一方面是车子数量和废气排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有关当局使用的指标还无法与国际接轨,双夹击的冲力更加剧了民众对本国官方数据的不信任。而另一个国家的使馆其实也没做什么,只在网上公布自己的数据,就足以形成舆论热点,使之成为国际新闻。可见当政府公信力不高时,随便一点风吹草动都让人以为见鬼了。

  不只是空气数据让人无安全感,在中国积累大量财富的人也可能缺乏安全感。

  本周,胡润联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显示,14%的千万富豪目前已移民或正在申请移民,还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这些人平均财富达人民币6000万元以上,平均年龄42岁。

  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中国改革开放的获益者选择用脚投票?为了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为了私有财产获得更好的保护、希望在更好的生态环境中生活都是理由。而反讽的是,这些富人移民海外后很多又回到中国赚钱,接着又把钱外移,说明他们对本国体制的不信任,把国家当成赚钱场所,把国外当避险天堂。资产需要法制的保障,但显然中国在这方面未与国际接轨。

  如果本国人都不信任,那外国人就更不用说了。上周有关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缴付社会保险的吹风会上,外国媒体一直追问有关法规的细则,特别是对于外国人缴失业险的部分非常不解,因为外国人一失业就得离境,还保什么失业险呢?因为得不到满意答案,有的外国记者甚至跳过翻译,直接用华语与主谈人对话。

  主谈人除了一再呼吁外媒要相信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大家到中国来,应该对中国有信任”,也尝试解释中国立法和西方立法的差别。他说,中国的法律是先确定国家层面的法律,然后由部门确定实施细则,再到地方确定实施办法,因为是层层规定,所以不能一下子把所有问题全部确定清楚。

  主谈人强调,“我们说得多的,大家都不愿意相信,但确确实实是追寻国际惯例,而且是为了更好维护外国就业者的社会保障权益”。

  中国国情特殊,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与国际接轨需要时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中国特色”不应成为过河当中的一块绊脚石。与其在问题发生后才解释或喊话,也应主动在问题还没发生前,就采取行动厘清细则及减少模糊空间。不信任,很多时候是源自于不清楚,搞不清楚真假虚实,不管是空气指标、法制的保障、还是外国人都搞不懂的社会保险都是如此。

  人感冒吃药休息就会好,可是当不信任的病菌在国家蔓延时,恐怕就不那么容易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