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ol手游资料片:中药的药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11:35
中医认为;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虚则内热生,阳虚则生外寒,阴盛以阳药治,阳胜以阴药治,疗热以寒药,疗寒以热药,阴虚滋其阴,养虚扶其阳。如若反之,以热治热无啻火上添油,以寒治寒无异雪上加霜。
五味中,辛能散能行,酸能收能涩,甘能补能和,苦能燥能泻,咸能软能下淡能渗能利,如:
紫苏、麻黄发散表邪,豆蔻、香附能行气宽胸,五倍子、石榴皮能收敛固肠,山萸肉、五味子能止脱涩精,黄芪、熟地补益阴气,甘草、红枣补虚缓中,黄连、黄柏泻火燥湿,大黄、芦荟泻热通便,海藻、昆布消痰软坚,玄明粉能润肠泻下,茯苓、通草能渗湿利水。
又有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的提法。
五味与四气一样,其性皆偏,能调整脏气,也能伤害脏气。如:辛走气,气病不能多用辛味,咸走血,血病不能多用咸味,还有苦走骨、甘走阴、酸走筋、等说法。
治疗上,多用咸味,能使血脉凝涩变色;多用苦味,皮毛枯燥;多用辛味,筋急爪枯;多用酸味,肌肉胝皱;多用甘味,骨痛发落。生活上饮食调理亦然。
辛、甘、淡为阳,酸、苦、咸为阴,气味综合,错综复杂,多种多样。
有些药气味同,药的效果异,主要是气味有厚薄之分,气厚者浮,味厚者沉,味薄者升,气薄者降,升降浮沉不一,药效也各不相同。升浮者,走表升阳,沉降者,走里、潜阳、通便。
升降可炮制转化:
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盐水炒则降。李时珍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至巅顶。
明气味,了性能:
半夏、川贝、海藻能祛痰,但半夏辛温化湿痰,川贝甘苦微寒化热痰,海藻苦咸能消痰核。黄芪、山药、沙参是补药,黄芪甘温补气虚,山药甘平补脾虚,沙参甘微苦微寒补肺阴不足。
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药之大体:
宣可去雍,生姜、桔皮之属,即理气和胃药。
通可去滞,通草、防已之属,即利尿药。
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即强壮营养药。
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即泻水通大便之药。
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即解肌发汗药。
重可去怯,磁石、铁粉之属,即安神镇静药。
滑可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即利尿润肠药。
涩可去脱,牡蛎、龙骨之属,即收敛固涩药。
燥可去湿,桑皮、赤小豆之属,即理湿化痰药。
湿可去燥,白石英、紫石英之属,即滋润药。
以上乃北齐的徐之才所分,后人补充:
寒可去热,热可去寒,雄可表散,锐可下行,和可安中,缓可制急,平可主养,静可制动。哦有见地,可供参考。
内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即扶正和祛邪。药物亦大体可此分:
1.  扶正:
a属肺者:
补肺气:生晒人参、生黄芪、冬虫草、山药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川百合
b属心者:
 补心血:细生地、麦冬、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红枣、五味子、浮小麦
 安神:龙齿、云茯神(朱砂拌者为朱茯神)珍珠粉
c属肝者:
 补肝血:当归身、白芍、制首乌、驴皮胶、潼沙宛
 潜阳熄风:左牡蛎、生石决、钩藤、天麻、杭菊花、羚羊角、炙全蝎
d属于脾:
 补中气: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扁豆、饴糖
 提升中气:炙升麻、软柴胡、煨葛根
e属于肾:
 补阴:熟地、山萸肉、天冬、菟丝子、桑椹子、熟女贞、炙鳖甲、龟板、制黄精、紫河车、核桃肉
 补阳:枸杞子、鹿茸、海狗肾、益智仁、鹿角胶、肉桂、熟附片、巴戟肉、锁阳、胡芦巴
 固精:金樱子、煅龙骨、煅牡蛎、莲须、芡实、桑螵蛸
 壮筋骨:炒杜仲、续断、炙虎骨、怀牛膝、炙狗肾、补骨脂、木瓜
f属肠胃者:
 养津液:金石斛(鲜者为石斛)、天花粉、玉竹
 助消化:鸡内金、春砂仁、白豆蔻、炒谷芽
 涩大肠:柯子、御米壳、赤石脂、煨肉果
通大便:生大黄(炒大黄亦可)、玄明粉、芦荟、枳实
润肠: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淡苁蓉、蜂蜜
g属膀胱:
 利尿:云茯苓、猪苓、赤苓、车前子、泽泻、冬瓜皮、通草、木通、大腹皮
  通淋:石韦、瞿麦穗、萹蓄草、海金沙、土茯苓
  止遗溺:复盆子、五味子、蚕茧
2.  祛邪:
a外邪:
 散风热:桑叶、杭菊花、薄荷、淡豆鼓、荆芥、防风、葛根、软柴胡、蝉衣、蔓荆子、桔梗
散风寒:生麻黄(炙麻黄亦可)、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葱白、生姜、白芷、细辛、蒿本、辛荑花
清暑邪:香薷、藿香、佩兰、荷叶(端午后,中秋前采)、青蒿。除青蒿外一般用鲜品。
温中祛寒:吴萸、肉桂、干姜、煨姜、炮姜、丁香、川椒、小茴香、乌头
祛风湿:威灵仙、风沙藤、络石藤、川乌、草乌、秦艽、桑枝、丝瓜络
b热:
 清热:金银花、连翘、生石膏、飞滑石、知母、茅根、芦根、黑山栀、黄芩、淡竹叶、炒竹茹
 泻火:黄连、黄柏、龙胆草、山豆根、生甘草
 清血热:鲜生地、丹皮、白薇、地骨皮、玄参、犀角、大青叶、板蓝根
c湿:
 化湿:制苍术、厚朴、菖蒲、煨草果、白蔻仁、炒苡仁
清湿热:萆解、苦参、饭小豆、茵陈、白藓皮、防已
d痰:
 化热痰:炙蔸铃、淡竹沥、川贝母、天竺黄、炙桑皮、甜杏仁、地枯蝼、枇杷叶、胆星、射干、荸荠、海蛰
 化风痰:炒牛蒡、前胡、苦杏仁、象贝母、苦桔梗、胖大海
 化寒痰:姜半夏、陈皮、炙苏子、煅鹅管石、炙百部、炙紫苑、炙款冬
逐水饮:葶苈子、制甘遂、黑丑、商陆、蝼蛄、蟋蟀
消痰核:淡昆布、淡海藻、山慈菇、炙僵蚕、蒲公英
e气:
 舒气郁:广郁金、制香附、白蒺藜、路路通、金铃子、香橼、佛手、枳壳、玫瑰花、青皮、煨木香、乌药、制乳香、炙没药、檀香
平气逆:沉香、旋复花、代赭石、煅磁石、蛤蚧尾
f血:
 活血:全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苏木、五灵脂、丹参
 破瘀血:泽兰、益母草、荆三稜、蓬莪术、王不留行、败酱草、桃仁泥、地鳖虫
 止血:参三七、茜草、仙鹤草、侧柏叶、墨旱莲、槐花碳、地榆碳、血余碳、棕榈碳、蒲黄碳、藕节
g积:
 杀虫:使君子、芜荑、鹤风、雷丸、炙百部、槟榔、苦楝根
 消食:六神曲、山楂碳、焦麦芽、炒萊菔子
药物对某一经、某一脏腑有特殊作用,前人即将药归入某经某脏。如麻黄入肺、膀胱二经,葛根入阳明经,柴胡入少阳经等。
药物归经与其气味有关,如:
膀胱其经属太阳,而麻黄茎细丛生,中空直上,气味轻清,故能通下焦阳气,出于皮毛而发汗,为伤寒太阳表症之要药。若用羌活来代,也因根深茎直能行膀胱之阳以达经脉,但气味辛烈,兼能祛湿,不及麻黄轻清,因而麻黄兼能宣肺利小便,羌活兼能治风湿身痛,便是同中有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