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2013远征西亚: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33:43
 [ 2010-10-13 15:55:00 | By: shiwenkuan ]0推荐

学年开始了,教师节过去了,在又是一个要成绩,出结果的季节来临之际,我特别想说:衷心祝福全县在一线辛勤工作的教师,都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快乐教师!

我们教师属于高压力群体,他们要面对来自个人家庭方面的问题:住房、工资收入、子女教育等;要面对学校领导以及上级的成绩排名的压力;繁重的教学任务,备课,讲课,批改学生作业,辅导学生,考试等;当前,他们也同社会其他阶层一样,面临竞争、学历教育、职称评定等。在这样的压力下,有些教师易发生的几种心理矛盾和冲突。

一是“灵活工程师”与普通人的冲突。面对学生,教师需要以规范化的形象出现。可是,教师不是神,也有与他人意见不同的时候。然而,角色意识和职业道德又迫使他们控制自己,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首先,我们要调整认知,找准压力源。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社会成员对教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范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明确了心理压力源,教师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面对心理压力,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工作的创造性与常规性的冲突。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进取,自己就要永葆青春激情;要引导青少年的探索精神,自己就要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劳动又具有常规性、重复性的特点,难免产生单调、乏味、郁闷的情绪体验和心境。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创造性教育,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和怀疑精神。没有独立性,就没有个性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教育创新。教师只有具备创新的个性倾向性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与行动。当然,这种独立性是建立在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的,因此说是完整的独立性。我们要培养鲜活的有个性的学生,首先要培养有个性的教师,尤其对个性尚未被磨灭的年轻教师的培养更为重要,使他们充满自信,不迷信定势,不屈从于权威,具有自己的意志和自主行动的倾向。

实践表明:独立性强的教师抱负水准高,适应能力强,有革新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强。而依赖性强的人自信心弱,易受传统束缚,创造力竞争力也差

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方位开放的社会,封闭不会引发创新,不会引起思维的开放,人格的开放能够互相启迪,求异求新。社会要开放,国家要开放,学校要开放,思维要开放。具有开放性人格特征的教师才会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善于通过实地观摩、专题交流、网络查询等手段和途径,借他山之石,学他人绝技。创新型教师善于沟通,爱好交流与学习,具有多维的价值观。

创新的时代赋予了教师创新的机遇,创新的事业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的舞台。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去创新。

三是工作的责任感与自我实现的冲突。学生的成长、成才并非一日之功,教师难以获得更多的职业成就感。

我们应该从人本身的发展来看,虽然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在现代社会中,教师的劳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要的条件。

首先,教师向年轻一代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教导学生观察、思考、学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学习运用知识指导实践、学习创新,这正是使年轻一代能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促进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

其次,教师在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包含着传播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等方面的知识、观点、信念。在平时还可通过多种课外活动,通过自己模范的行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调节行为和遏制不良思想行为的自我教育能力。这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也是奠基性的工作。

还有,青少年一代入学时,都是身心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由儿童长成少年,由少年长成青年,绝大多数人是在学校接受教师教育的过程中同步成长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体育锻炼、健康的审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也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身体健全的发展,使他们得到美育的陶冶。

四是教师的心理行为也会受到学生消极行为的影响。学生不可能时时处处按照教师的意志行事,教师处理问题难免偏激。

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

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总之,教师心理健康已是世界性重要课题。在国外,许多资料表明,至少有6%-8%的教师,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良适应,这个数字高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心理不健康的数字,但由于教师人格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心理卫生问题更值得注意。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方法有:认知学习、行为训练、意志锻炼、自我情绪调节等。当自己一时无法调节时,可以向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求助。

没有心理健康的教师群体,就不会有心理健康的学生。为了我们神圣的教师职业,为了我们自身和家人的幸福,让我们努力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快乐教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