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阿敏惹了哪个领导:鞑子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03:31

       说到“鞑子”有点对少数民族不够尊重,这不符合我国的民族政策,也不符合宪法。所以这个词基本消失了,可“鞑子饭”确让这词保留到今天。其实真正的“鞑子饭”我们也不知道,我所说的“鞑子饭”就是用肉汤煲的饭。

      下乡时,蓬年过节连队里偶尔也杀一头猪,按人头一分,每人也就是四两半斤的。知青人多,每次都分得大份。除了分点肉,杀猪的血、头、蹄、下水,我们也都要额外弄回来。其实农户们也不愿意,但没办法,指导员就这么定的,我们也从来不客气。

      有年八月十五,连队杀口猪,我们知青们早早就拿着大盆小盆等在那里,生怕猪一杀,我们下手晚了吃亏。那时一年也见不着几回肉腥,那叫真馋呀!我曾看见一个知青居然生吃过肉,想想不是馋急了怎么可能呢?

      猪刚杀死,我们部分知青就把解下的头、蹄、下水先抢着用盆装回青年点,那猪肠、猪肚里的东西都没来得急倒出来,就赶紧往回送。虽然我们当时都年龄不大,生活经验也不足,但是在吃上我们还是下了功夫的。收拾这些东西我们不缺人才,很快就收拾干净了。炊事员把这些下水洗一洗就下锅煮上。我们伙食长有计划,分的肉从来没有一次吃完的。一部分要炼成猪油,每天做菜放点,有一些肉要煮熟了,用坛子装好,用盐淹上,来慢慢吃。第一天我们只能喝点肉汤就算过节了。猪下水一般都是先煮,煮肉时大家都不愿离开厨房,到不是不放心什么?就是不愿意让那点肉味白白跑了。此外,有时炊事员还可能让谁帮着尝尝咸淡、熟没熟什么的,那总算也是一点口福啊!煮下水的汤可不那么好闻,肠子、肚子怎么洗也有股臭哄哄的味。可这汤油水大,我们怎么也不舍不得扔掉。怎么办呢?伙食长有主意,给我们做“鞑子饭”。他想办法多放点盐、又放了点干辣椒,然后把米下里。

       当这“鞑子饭”做好,揭锅时,那个香呀!让我们个个口水直流。那肉香、油香、米香、再微带点臭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香味。让人吃起来就难忘。那次我们点几十号人,没有一个不吃的,个个吃得都很香。

      后来,我调十二营工作后,也做过几次。记得那是地震以后,政府给我们每个青年点发了些冻猪肉,因为绝大多数知青都放假回家了,我们留守的几个知青顶着余震做饭,不敢在屋里多呆,所以做饭越简单越好。我们就煮一锅肉汤,每天做饭放里点,连饭带菜就都解决了。

      有一次,出民工时我们也做过一回。但都没有我在青年点那次猪下水汤“鞑子饭”那么香。有点“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