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下联:艾灸(悬灸)的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42:20
 1. 温经散寒 、补气活血、驱寒湿、化瘀血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凡是一切气血凝涩,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关节痛、风湿痛、肩颈腰椎综合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
2. 通经活络、化淤止痛、消积食、去肿胀。打通体内不通畅的经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及肿瘤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疗配合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小叶增生及子宫肌瘤、肿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艾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灸法可能还有促进肾上腺活动的作用。

3.补气壮阳:调节免疫、释放能量、激活免疫,增强人体抗病和抗疲劳的能力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一个人的阳气旺盛充足,就如同丽照当空,万物会有生发之机。倘若阳气衰败,就如同阴霾满布,万物枯亡。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寿,失其所则夭,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回阳救脱。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艾燃烧后生成一种物质,有抗氧化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能够有效的激发人体本有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免疫激活素”。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在施灸后,这种被激活的物质不断剌激机体,活化了机体的免疫系统,使原有的免疫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经常做艾灸就能够提高抗病和抗疲劳防感冒的能力。激活人体细胞生长。
4.扶阳固脱:升阳举陷、可以填补真元,提高免疫力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逆,或元气虚陷,当此之时,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护肝利胆作用等。
研究认为,艾灸时产生的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给细胞及时补充氧份,在近红外线辐射能谱的剌激下,为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说明了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
5.拔毒解热:清热去火,消炎止痛、预防和治疗传染性疾病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对次古今医家都有不同见解。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现代中医泰斗周媚声为了要扭转热证忌灸禁灸的观念 ,用事实来说明问题 ,所以在1985年安徽砀山爆发流行性出血热期间,应用灸法治疗297例,取得了97.8%的良好效果;另外《鲍姑祠记》中记载:灸法以治赘瘤与赘疣擅名。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解毒,表明对机体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艾灸施于穴位,首先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的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效果。
燃烧时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斑痕、浮肿、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同时又能使汗腺分泌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产生的红外线还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
6.防病保健 ,治未病,防范于未然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灸法的作用是由艾灸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这种“综合效应”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而且这种作用呈双向调节的特征,即低者可以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对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这种调节作用是良性的积极的,总体上是沿着对患者有利的方向进行调整。现代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已证实,艾灸能提高免疫功能可能是灸疗治疗肿瘤的主要机理。,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