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先锋av加勒比5566:六十年来中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47:13
六十年来中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探索作者:陈蔚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双月刊)2009年第5期本站发布时间:2009-12-19 8:19:55阅读量:432次

  有成熟的民主理论,才有成熟的民主政治。60年来,正是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我们才初步掌握了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走上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中国的民主政治理论是执政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探索而逐渐总结、逐渐形成的理论,也是一个初步形成的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理论

  [关键词] 执政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有成熟的民主理论,才有成熟的民主政治。6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奋斗和反复探索,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初步掌握了在中国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走上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这主要得益于执政党在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索。以党的代表大会文件和主要领导人的思想为材料,梳理这一理论探索的脉络,总结其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这一理论的发展,更将进一步促进人民民主的实现。

  一、毛泽东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题

  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真正开始了政治现代化”①,毛泽东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缩影②。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是丰富的,也是复杂与变动的。他对中国民主的理论探索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第一次指出中国要实现的“民主”是与社会主义相联系的、代表大多数人的人民民主。③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的精髓,在1939年纪念五四运动的讲话中首次使用了“人民民主”这个概念,指出中国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主义的共和国”④,因为只有“人人起来负责”的人民民主才是社会主义中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这一民主思想在革命时期落实到行动中就是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人民是革命的动力,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⑤这意味着毛泽东抓住了中国民主的主体特色,开始转向依靠和发动工农群众的平民路线。

  2·第一次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奠定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人民民主”落实到国家制度建设上就是创立起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高度复杂的制度体系。首先是政治制度体系,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近代以来中国第一个有效政府、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保证了党对政府与社会的领导,实现了人民权利的制度化。我国1954年的第一部《宪法》将上述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加以确认,相继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法院、检察院、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一系列法律与宪法一起确立起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标志着我国的政治统治方式发生了由军事统治向文职管理的根本性变化。其次是经济制度的建构。为了巩固新政权的经济基础,通过土地、工业、商业所有权国有化的改造,我国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根本改变了几千年来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标志着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第三是文化制度的建构。即建立起与新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确立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些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建立为人民民主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3·独创出符合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政治组织和活动原则。毛泽东独创了一种区别于西方表决式民主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作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确立和活动的基本原则。这种极具中国文化特色⑥的民主集中制,在西方看来匪夷所思。而在毛泽东看来,人民不是“铁板一块”,总是有积极—中间—落后三种状态,利益总是有差别的,由此人民要当家作主,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需要一个把人民群众正确意见集中起来变成群众统一意志,再由人民群众实践修正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民主还必须有集中,即集中民智民力的过程。“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据此来实现“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⑦。如何在实践中处理好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关键在于运用的领域和度的把握。毛泽东认为,党内与人民内部的矛盾处理应该用民主原则,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小民主”方式,一定的罢工罢课、游行示威等超正常秩序的“大民主”对于监督执政党也有价值,在各级党委和国家机构则体现为变化万千的各级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结合,这种“人格化”⑧很强的原则在保证各级国家和政党组织灵活高效运转的同时,也埋下了人治与社会动荡的隐患。

  毛泽东在中国历史上首创的系统的人民民主理论及以其为指导建立的民主制度体系,破了民主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的题,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成为人类民主政治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创造。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我们要永远铭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正因为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理论还需要实践的检验与修正,实践的发展就非一帆风顺。“毛泽东的悲剧在于他没有找到合适的民主形式来实现他所希望的民主政治。他被自己的方法拆了台。”⑨因为,在毛泽东看来,“民主这个东西,有时看起来似乎是目的,实际上,只是一种手段”。那中国的人民民主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国家带来发展?这需要从理论上继续深入研究。

  二、邓小平初步架构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框架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就阐明了:第一,民主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且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第二,民主政治建设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就设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题。这一思想贯穿了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的始终,也是其民主思想的特色之一。

  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该遵循“五个结合”的原则,以民主法制化为建设方向。如何保障和实现具有崇高地位的民主呢?总结“文革”的教训,邓小平强调“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⑩,“我们在宣传民主的时候,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个人主义民主严格地区分开来,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11]。这“五个结合”,是邓小平对我国民主实质认识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贯坚持的原则。1980年,他又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后,他多次强调必须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和保证,不断完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及社会生活的法律规范,以便为各项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规范化、法律化的制度支撑。这些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及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

  3·首次提出调动积极性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当前最大的功能。在西方语境中,民主(选举政治)的功能在于建构“合法性”。而中国民主的功能是什么?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治问题是经济建设,这就意味着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展开。因此,在邓小平眼里,中国实行民主的功能远不只什么合法性,而首先在于建构国家、凝聚人民。他在1987年会见外宾时强调,在中国“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至于各种民主形式怎么搞法,要看实际情况”[12],因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将民主的实质、形式分开,不对民主作宽泛争论,不仅有效避免了中国选举民主狂热的出现,也为中国的民主政治理论研究开拓了视野。

  4·第一次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竭动力和主要途径。这是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不仅第一次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命题,而且架构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因为在他看来,政治体制改革是从根本上革除我国政治体制和一些具体制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清除体制性障碍、又能保证根本政治制度稳定性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从民主政治发展动力的层面去思考政治体制及其改革。党的十二大报告因此强调,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是为了使国家机关能够更有效地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1984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邓小平又指出:“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要通过改革,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这就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使得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获得了不竭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那么如此重要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才能顺利推进呢?邓小平接受了“文革”时期政治运动的教训,十分重视方法问题。他指出:“我们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也不能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依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一定要有步骤、有领导,“方法要细密,步骤要稳妥”。[13]可见,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的民主思想解决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性质、目的、主题、功能、方向、动力和途径等基本问题,初步构建起执政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框架。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探索。

  三、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有力充实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中国要不要继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到底要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政治两大国内外关心的共同问题,旗帜鲜明地反复申明:绝不照搬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绝不照搬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观念,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根据对《江泽民文选》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后,江泽民前后40次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9处谈到反对西化、分化[14],强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坚持是源于党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信。

  1.第一次提炼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三个统一”。这是江泽民时期作出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十四大在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同时就细化出“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应当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15]十五大进一步指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原因是,“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纳入政治体制改革总目标在党的历史文献中是首次,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联系起来思考、探讨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标志着我们党抓住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特色”有了清晰的认识。在1998年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共产党的执政和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关系:“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广大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和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护人权。……社会主义民主是同社会主义法制相结合的。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此基础上,十六大进一步科学总结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个论断意义非凡。它不仅回应了国内外利用宪政大做文章的企图,更主要的是清晰界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其他类型的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和特征就在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其实质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党领导人民依法当家作主。”更重要的是,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

  2.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其一是首次给政治体制改革下定义并揭示其性质。1998年12月,江泽民在改革开放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国家法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因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这是我们党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界定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其性质。十六大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个论断意味着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要对原来的政治制度加以完善,更应该对其加以发展。其二是完整概括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由十五大的五条原则到改革开放20周年讲话中的六条原则,清晰地概括出在中国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民主,必须根据我国自己的实践情况来决定改革的内容和步骤,分步骤、有体系、有秩序地进行。这意味着我们终于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必须是一个对党、国家、人民和生产力都有促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稳步的建设过程。

  四、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初步提炼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实践探索,理论探索也更加深入,实现了继承中的创新,创新中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民主的中国模式已经初步形成”。[16]

  1.第一次提炼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的鲜明“中国特色”。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借鉴了人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7]2007年《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第一次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之一的“二元混合制政体”公之于众,即“与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这种国体相适应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8]。这种政体创造了现代民主政治中具有中国特色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构架,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体现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和价值取向。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制度框架,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2.初步完善了我国的人民民主理论。首先是明确了人民民主的地位。“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19]其次是明确界定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内涵与制度化实现途径。人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但必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执政党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以保证人民民主的实现。人民的四大权利通过制度、形式、渠道各个方面的建设落到了实处。

  3.进一步创新政治体制改革理论。首先是第一次总结指出,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既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遵循的原则,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规律,反映出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有着自身的逻辑和规律,意识到要善于把握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这一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强大动力。其次是清晰地向全世界解释了必须坚持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里首次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范畴,意义重大,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第三是明确了今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思路和具体内容。从要求看,十七大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本原则是“三个坚持”:“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体改革内容则包括政党、国家、法治、制度四个方面。

  可见,中国的民主政治理论是执政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探索而逐渐总结、逐渐形成的理论,也是一个初步形成的还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理论。

  *本文系2008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与‘十个结合’宝贵经验研究”(项目编号: 08MLD014)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⑧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第33页。

  ②⑨[14][16]房宁《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7页,第107页,第114页,第117页。

  ③转引自斯图尔特·R.施拉姆《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3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⑥这里的文化特色是指,中国人思维上屏弃非此即彼,强调辩证,强调中庸,强调变化。

  ⑦《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87页。

  ⑩[11][13]《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59页,第175—176页,第257、359页。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2页。

  [15]《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

  [17]参见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19日。

  [18]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载于2007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19]参见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委党校科社部。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英语怎么说?? 中共哪次会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简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党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如何规定的? 三个有利于指什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浅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东西是什么??????? 具有中国特色的单词 具有中国特色的单词 你对中国五千年来的封建迷信有什么看法 中共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政策及其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辩证的否定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指导意义 六十花甲的来历 康熙六十一年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有什么理论和实践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形成对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发展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何启示,谢谢!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经验对当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为什么说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人大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