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的妻子的资料: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55:50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涵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思想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 、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主要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军事思想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出现,始于奴隶社会。此时,人们已开始探讨战争与物质力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军队的多寡,武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战争胜负具有重要作用。“强胜弱”、“众胜寡”成为一般的作战原则。它标志着这时出现的军事思想已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性质。但是,由于奴隶社会在军事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宗教迷信观念,加之战争规模较小,作战形式单纯,这时的军事思想还比较简单。

  二、军事思想的历史沿革

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在战争中衰亡。这个事实促使人们认识到,战争胜负不仅取决于物质力量的强弱,而且同政治因素、战争的性质、力量的运用及其强弱转化,有着密切关系。这一认识是由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军事著作首先在理论上加以阐明的。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军事论著,总结了当时军事斗争的经验,揭示了战争中众寡、强弱、虚实、攻守、胜败等范畴的对立和转化关系,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原则。这说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已经饱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大量兵器和众多人力投入战争成为现实。以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所著《战争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军事理论,运用当时的哲学和历史学成果,总结了拿破仑战争及以前的一些战争经验,阐明了战争与政治、战争与经济、暴力运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若干作战原则。由克劳塞维茨和与其同时代的军事理论家若米尼等人所阐发的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基本观点,代表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他们的著述已成为军事名著,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家奉为经典。

    三、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革命战争经验,并且吸取了军事思想史上的积极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及其他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人物,在创立、运用和发展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论证了战争的社会历史根源,指明了暴力对新社会诞生的促进作用和对经济的依赖性,指出社会生产方式和物质条件对于战争的制约作用,明确区分战争的政治性质,揭示阶级社会战争的阶级本质,阐发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建设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军事斗争纲领和作战方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中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包含了一整套关于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并且包含着研究战争与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人民及其军队,运用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终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所有反动武装力量,建立并且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历史事实,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任何军事思想都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要求当代军事思想在继承历史上一切优秀遗产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创新和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长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战争、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军事科学体系。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原则地提出了用革命手段推翻旧政权的历史任务。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以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人帮助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和革命军队,并先后参加了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武装、参加战争的重要尝试。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上山”以“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的主张。随后,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后,进入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紧接着,毛泽东组织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尔后,在井冈山斗争中,提出了“十六字诀”的游击战争的基本作战原则。1928年至1930年初,毛泽东在他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中,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古田会议又明确了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在1930年至1931年的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取得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提出了诱敌深入的方针,形成了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这表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已经产生,为其后来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遵义会议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完整科学体系的时期。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的一个起点。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地论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问题。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相继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等军事著作,系统地论述了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以及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已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并经受了战争实践的考验。

全国解放战争、建国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继续得到全面丰富和发展的时期。在全国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等老一辈军事家的战争指导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极大的丰富。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以自卫的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关于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作战方针等著作和文电中得到充分体现。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现代化战争。指导这场战争取得伟大胜利,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增添了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新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国防建设理论、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方针、原则,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内容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能动作用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民战争思想。

1.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和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真正有力量的是人民而不是反动派,革命战争是群众的事业,动员了广大军民,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对广大军民的政治动员是一件绝大的事,是夺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条件。

2. 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必须建设巩固而强大的战略后方。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社会条件下,要首先在反动统治力量最薄弱的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并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逐步加以扩大,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依托。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才能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生产、准备干部的战略基地,成为为人民军队提供人力物力支援的巩固的后方和作战的良好战场,借以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争目的。建立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必须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结合起来,建立革命政权,广泛组织和武装群众。同时,也不可忽视城市工作和非根据地的农村工作。

3.革命战争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战争,要实行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和基本政策。战争中要兼顾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重视发展生产,尽可能地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尽力改善群众生活,以调动和保持人民群众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积极性。

4.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矛盾,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使革命获得最广泛的国内社会基础和国际同情援助,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5.要把武装斗争这种主要斗争形式同其它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包括工人的、农民的、青年和妇女的斗争,经济战线、外交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上的斗争,合法的和非法的斗争,公开的和秘密的斗争等,在总体上配合起来,从一切方面的努力中不断增加革命的战争力量,减杀反革命的战争力量,使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方面逐步变化,最后达到获得力量优势,战胜敌人的目的。

 6.以人民军队作为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实行主力兵团(野战军)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体制。主力兵团可以随时执行超越地方的作战任务,地方兵团执行保卫地方和进攻当地敌人的任务;游击队和民兵则是正规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主要执行在固定地区内直接配合正规军作战和保卫地方的任务。三种武装力量分工不同,紧密配合作战,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正确组织形式。

7.实行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地使用兵力和作战形式。毛泽东高度重视人民军队在夺取政权和保卫政权中的作用,强调“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他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出发,系统地创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群众保持紧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8.居安思危,加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综合安全的新安全观;国防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增强综合国力,国防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搞好国防建设;努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坚持积极防御、打赢现代条件下的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思想;建设强大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进行新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实行全民防卫;加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国防动员建设。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

总之,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历史经验的升华,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三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关于军事问题的思想

    邓小平军事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关于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践中。在坚持武装斗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加革命军队、加强军队政治思想工作、军队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军队建设与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关系、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军事作战原则等方面,邓小平都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军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军队建设的中心是解决现代化的问题;提高军队建设的正规化水平;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事业等。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深刻把握现时代的特征,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时期建军思想:(1)科学分析世界形势的发展,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提出转变国防建设战略的深刻思想。自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国际霸权主义争夺激烈和其它国内因素,准备打仗成为国防建设战略的重点,国内经济建设也受到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清醒地分析国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争取并可以推迟世界大战爆发的观点,要求全党抓紧时机搞经济建设。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在审慎判断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两大主题的新结论,并以此将国防建设的战略,从准备打仗转向立足现代化和平环境下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军队战斗力,从而确立了构建新时期建军思想的根基。(2)从现代化的世界潮流出发,提出军队建设的目标。国防建设战略的转变,对军队建设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军队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考察了现代战争对军队建设的要求,提出“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个军队建设的目标表明,人民军队首先是革命的军队。但和平环境下,革命军队的建设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以正规化为标准。现代化、正规化与革命化是内在统一的。(3)坚持党的建军原则,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人民军队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这是从建军之日起就树立的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邓小平继续重申这个原则。他强调:“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永远是国家的捍卫者,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捍卫者,永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要在党的领导下,使人民军队成为党和国家的钢铁长城。(4)依据中国的国情,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的原则。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脱离现实的基础条件强调军队和国防建设,就有可能欲速而不达。1984年11月,邓小平指出:“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这个问题,我们军队有自己的责任,不能妨碍这个大局,要紧密地配合这个大局,而且要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邓小平提出的大局观就是强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关系。它指明了在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基础上推进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方向。(5)对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进行总体设计,把和平时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强调。邓小平指出:“军队就是提高战斗力。” 提出,军队应当办成一个大学校,使干部既学到现代战争知识,又学到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军队干部既要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又要学会科学管理的本领。(6)主张加强军队整顿,健全规章制度,从严治军。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规律,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精神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内容如上所述,是十分丰富的。在这些丰富的内容中贯穿着一些最为根本性的精神,主要是:(1)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与新的历史条件即国际形势、中国国情、现代战争等相适应;(2)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以现代化为中心,全面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3)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注重质量建设,走精兵之路,切实提高战斗力;(4)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往开来中求得不断发展;(5)新时期军队建设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永远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总之,贯穿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基本内容中的主要精神是:实事求是,服从大局,以“三化”建设为主题,走精兵之路,提高战斗力,永远听党指挥,永葆人民军队本色,成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第四节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概述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江泽民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针对时代发展变化,为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军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出发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提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并用以统揽军队建设全局;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军队现代化建设动力在改革;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等。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的基本问题,是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二、创新是军队进步的灵魂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国新时期军事工作的要求,是着眼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大课题做出的科学回答,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的实践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精神。

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本质体现,也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核心动力和源泉。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就明确指出,“创新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把创新与军队进步内在地联系贯通起来,深刻揭示和阐明了创新对推动军队建设的重大作用和意义,为我们党的军事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对推进我军建设与改革、迎接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指导意义。

“创新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的论断,科学体现了对军事领域对抗和竞争一般规律特点的深邃把握。江泽民同志指出:“军事领域是对抗和竞争最为激烈,因而也必然是创造多于模仿、创新最为迅速的领域。”军事斗争特别是战争直接关乎国家安危、民族存亡,是最具有对抗性、冲突性的竞争和较量,这就决定了战争双方为夺取主动,都要发挥、迸发出其生存的最高智慧和最大的创造力量。同时,由于战争进程的急剧变动性、情况的复杂多样性和战争节奏的迅捷性,一支军队只有创造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武器装备和运用敌方不曾预料的新的谋略战法,才可能夺取胜算。否则,就只能在新的战机和情况面前,丧失主动。战争是一个最具有创新活力又最需要创新精神的领域。世界上不存在两场完全相同的战争。中外战争史充分说明,创新是强军制胜的法宝,僵化守旧只能导致败亡。正是基于对军事斗争一般规律和军事史的深刻洞悉,江泽民同志强调,创新对夺取军事上的主动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创新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的论断,深刻体现了对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战争特点规律的敏锐洞悉和透彻了解。江泽民同志指出:“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战局极其复杂,变化异常迅速,指挥员创造性地制定战略战术,灵活应变,是制胜的关键要素之一。”现代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使战争形态和方式都发生了新的革命性变化,这无论对军队和平时期的建设还是对战时的作战而言,在创新方面都提出了与以往相比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特别是由于战争的节奏大大加快,作战空间扩大,战争对抗形式和手段愈益多样,指挥员只有发挥高度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战局中应对自如,真正做到敌变我变,以变应变。目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非常重视军事创新,不断酝酿作战思想和战法的变革。江泽民同志把创新提到军队进步灵魂的高度,这对我军以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战斗力的提升,应对世界军事领域的挑战,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极具深远战略指导价值的。

“创新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的论断,是适应新世纪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战略需要的根本思想指南。我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采取超越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种跨越式发展模式的核心是,不机械重复、简单模仿发达国家军队建设走过的路子,而是尽量减少建设的成本、时间,以较少的人力财力和时间等投入,争取较大的建设效益。而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进行大胆创新,别无他途。总之,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也是军队进步的灵魂”的思想,对于我们以创新为动力发挥后发优势,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指引军队建设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国际战略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争夺高技术质量优势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焦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新时期的军队建设,江泽民同志最关注的是两个历史性课题:一个是能否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一个是能否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全部内容,都是围绕着解决打得赢、不变质这两个历史性课题而展开的。1990年12月,江泽民同志提出全面加强军队建设的“五句话”总要求,强调全军部队必须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为我军履行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

打得赢,是人民军队的根本职能和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深刻洞察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始终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宽广前瞻的世界眼光,精心构建面向未来的强军方略。江泽民同志主持制定新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对我军战略指导实行重大调整,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从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到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来。

随着高技术战争的出现和发展,追求军事质量优势,已成为大国军事角逐的潮流。江泽民同志提出把科技强军、加强质量建设作为我军发展大计,要求军队建设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当今,信息化成为世界军事变革的基本特征。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坚持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推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式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思想,1997年,在江泽民同志主持下,中央军委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确定争取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003年,又进一步明确,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是信息化。

不变质,是对人民军队本质的要求,也是打得赢的根本保证。我军之所以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不渝地凝聚在党的旗帜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面对我军历史任务和人员构成的新变化,江泽民同志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军队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予以高度关注。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军队要有军魂。我看,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的绝对领导。”他反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他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到“军魂”的高度,深刻揭示了我军作为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军队的本质所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建设作保证。江泽民同志要求军队各级党委和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它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贯穿于一切工作之中,落实到军事训练、后勤保障、装备建设等各个方面,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他反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军队中心任务切实发挥服务保证作用,着眼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总要求,充分发挥“生命线”的作用。

   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是用党的科学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军。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注重思想理论建设,这是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保证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里。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鉴于高中级干部是建军治军的骨干,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必须突出抓好高中级干部的教育管理。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强军治军之道,新的战争形态下的克敌制胜之策。它处处体现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标志着我们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五节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胡锦涛同志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我国安全形势变化,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在全军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加强武器装备自主创新,深化后勤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部队科学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和新办法等。

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确保军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战略任务,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也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胡锦涛同志指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举措,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局面。

    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总体设计,推进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互动发展,统一军民产品和技术标准,深化武器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体制的机制,拓宽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和国家人才资源渠道,吸引社会高层次人才到军队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献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保障体系,全面建设军队现代后勤,积极稳妥把保障体制向一体化推进、保障方式向社会化拓展、保障手段向信息化迈进、后勤管理向科学化转变。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动员体系,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组织领导制度,完善军民结合、平战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加强国防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形成国防动员合力。要进一步发挥国防科技工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促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科技成果、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形成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强大支撑力、国防科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建立强大的人民军队和巩固的国防,是全党全国的共同责任。各有关方面要加强领导、履行职责,扎实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要加强军地协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协调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各项工作。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更好地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要扎实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胡锦涛同志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思考题:

1、军事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5、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6、人民军队的三大民主是什么?

7、毛泽东国防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精神是什么?

9、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胡锦涛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包括那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