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内部结构设计图:加快五大体系建设步伐 打造农村生态建设强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53:55

加快五大体系建设步伐 打造农村生态建设强县

中共万年县委   万年县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29日)

 

万年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珍珠、贡米、生猪三大物产中外驰名,山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工业污染少,是环鄱阳湖地区的“一方净土”。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态建设,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和国际稻米城建设,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创建理念,致力打造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环境、一流人居环境、一流的绿色生态保护,不断加大五大体系建设力度,全力推进创建工作进程,使推进农村生态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政策支持和指导体系,规划引领农村生态建设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政策驱动。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创建生态县的若干意见》、《万年县创建生态县实施方案》,为我县农村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二是坚持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委托南昌大学环境学院编制了《万年生态县建设规划》(2008-2012年)。全县12个乡镇环境优美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已正式启动,统一委托南昌大学环境学院在《万年生态县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分别编制了各乡镇规划,做到了县、乡(镇)规划相互衔接,形成了有机整体。三是坚持未来引领,保护优先。主动策应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结合生态环境敏感区域的分布状况,对照生态县创建标准,全县98万亩林地有一半划为省级以上公益林,大港桥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神农源风景保护区神农源景区、县内主要河流小(二)型以上水库水源涵养林保护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保护区域,占全县国土面积的22.4%。

二、建立林业资源培育工作体系,全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着力建设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培育和发展林业资源。主要抓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林业特色产业。全力抓好油茶、雷竹两大林业特色产业发展,以“一免一补一贷一贴”扶持政策为激励,全县雷竹生产发展势头看好,年内可新增1万亩,积极推行外商、大户投资和林农以山入股参与开发的发展模式,全县共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5万亩,新增优良无性系油茶3.5万亩,有望2011年完成高产油茶基地6万亩,建成一条年加工1万吨的茶油精深加工生产线。2009年11月全省油茶雷竹产业发展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县林业部门在会上做了典型经验介绍,油茶产业发展模式也得到了国家、省、市林业部门的高度评价,并作为全国油茶现场会的参观点,与会领导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全面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继续加快推进以“山上绿化,通道绿化,以农田林网绿化、城镇绿化”为重点的 “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在去年已获全省先进县的基础上,今年新增绿化面积10.45万亩,完成计划数的121%。同时,全县建立速生杨基地4万亩、泡桐基地6万亩,速生杨和泡桐生产有望成为林业新兴特色产业。

三、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强防护能力和生态恢复

1、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实行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管理、严格计划、分项控制、突出重点,做到“三个不动摇,两个决不允许”,即坚持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不动摇,坚持实行凭证采伐、运输和经营加工不动摇,坚持严禁砍滥天然阔叶林不动摇,所有山场上的林木资源,决不允许任何人借改革之机进行采伐分配,集体山村的权益,林农平等享有、协商分配,决不允许砍光重分。加大了林地征用管理力度,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主动为征占用林地单位服务,使林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和完善;加强野保队伍建设,坚决打击乱捕乱猎和非法采集行为;狠抓防火专业队伍及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村划分防火责任区,层层落实责任人与明确责任制,森林火灾较上年下降60%以上;加强了种苗产地和竹木加工业等检验检疫,严防松材线虫病等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加强木材加工市场清理整顿,实行扶强限劣。

2、打造农村宜居环境。一方面,大力推进“百个雷竹生态村”建设。创新创特新农村建设村点工作,以“建设百个雷竹生态村”为契机,加快把“雷竹生态村”的概念覆盖到 “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以及雷竹产业等各个层面,彰显了生态、景观、经济效益,形成“可降解垃圾—沼气池—雷竹种植”生态农业经济循环模式,实现了雷竹生产与垃圾无害化处理、沼气建设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全力实施好农村清洁工程。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和省、市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要求,坚持以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422个自然村和一所小学、一所中学为样板示范点,以“一用二集三收四处理”运行方式为指导,迅速在全县推开了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3、加强污染防控力度。一是强化硬件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治理力度,县污水处理厂一期投资3094.74万元,管网2015.44万元,建成日处理生活污水1.5万吨,管网配套21.6公里,并于今年3月投入运营,处理污水250多万吨。同时,启动石镇产业区、梓埠精细化工区及石镇镇“二区一镇”综合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做好规划、立项、选址等前期工作。加快农村污水处理的有效探索,通过在有条件的村点设置氧化塘,对村庄污水进行自然净化。二是加大面源污染治理。实施以大型规模化养殖场为重点的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积极推广 “猪—沼—果(茶、粮、桑)”生态种养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县规模化养殖企业基本完成了厌氧发酵方式的治理,建设大型生化沼气池20个,累计容量2.1万m3,新开工建设大型沼气池14个,容量达1万多m3,另有6个准备开发建设,全县规模化生猪养殖废水治理已达70%以上。同时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全县农田化肥使用量较之间降低了40%、农药降低35%,;农作物秸杆回收利用达到95%以上。三是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重点咬定污染减排,下发了《2009年万年县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安排了4个减排项目,即县污水处理厂、盛源牧业、全智皮革厂、四方岗猪场,实现COD减排481.86吨;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控制生态敏感区域的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污染排查机制,及时取缔淘汰“五小”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今年查处企业7家,关停企业2家。

四、建立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1、主攻绿色食品产业。巩固和发挥好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举生态旗、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不断提升绿色无公害产品开发水平。加快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严禁农药残存超标的农产品从“田头”走上“餐桌”。全县现已建成有机大米生产模拟基地3000亩,生猪畜牧标准化示范区12个,拥有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26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志22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7个,获得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产品13个。先后有“万年河特有鱼类(三角帆蚌)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被列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三批)》,万年贡、皇阳贡大米获得“江西省名牌产品”称号和“江西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珍珠接种、繁育、分级系列标准”成为省级地方标准,万年珍珠和生猪养殖通过国家高产优质高效标准化养殖示范区验收,万年贡米获省级名牌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2、推进生态加工企业。严格控制现有企业和新上项目的生产环境,在环境评价和控制上严格执法,使全县企业向无污染、低能耗和高附加值的环保型产业转变,对养殖业的发展,采取先规划、后建设、标准符合、上级认可、无污染环境的发展思路进行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县培育出万年贡米集团、艾佳食品有限公司、万年珍珠集团、江南甜竹加工有限公司等生态加工企业,发展各类绿色产品加工企业95家。

3、开发生态旅游和“农家乐”休闲业。实施以旅促农,以农促旅战略,神农源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成为国家AAA级旅游区,万年贡米获得江西省“十佳名优特旅游商品”称号。大力实施“三千工程”,出台了《万年县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以及《万年县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万年县农家乐星级评定实施细则》等相关政策性措施扶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初露端倪,打造了桃园山庄、翠湖山庄、龙泉湖休闲山庄等一批休闲旅游“亮点”。

五、建立推进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形成全民参与生态建设大格局

首先,建立运转高效的领导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和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正、副组长,财政、农业、林业、环保、规划、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生态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农村生态建设工作实施组织领导。各成员单位围绕抓好农村生态建设搞好部门配合,强化责任、细化目标,形成共管合力,各乡镇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启动“农村环保行动计划”,切实把生态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县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生态建设进展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创建工作。县人大、政协每年安排一次生态建设专题视察,从而形成了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

其次,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创评机制。县政府每年都与各部门、乡(镇)签订生态建设责任书,将生态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单位和各乡(镇);将生态建设工作列入部门、乡镇年终考核内容;在全县乡镇、村组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组创评活动。

再次,营造人人参与的生态建设机制。以报纸、有线电视等主流媒体为舆论阵地,采取村村设宣传栏、配宣传员等方式,通过 “6·5世界保护环境日”发表电视讲话,积极开展全县“十大绿色标兵”、“十大环保卫士”等系列创评活动,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强化生态理念,让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关心生态建设、共建生态文明成为群众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