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中国会馆mb:中国古典名著世说新语译注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07:29
----------------------- Page 73-----------------------                  ①                                            ② 榜诸义,作数百语  ;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 。谢注神倾                   ③ 意,不觉流汗交面  。殷徐语左右: “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注释】       ①过:过分。通:陈述;阐发。标榜:提示。       ③佳致:风致,指谈吐举止风雅。辞条:文辞的条目,指辞藻。丰蔚:丰富华美。骇听:骇人  听闻,使人听起来惊讶。       ③交面:在脸上交织。按:殷浩只比谢尚大三岁,便成名士,且谈玄能把人引入胜境,所以对  尚不觉流汗。        【译文】      镇西将军谢尚年轻时,听说殷浩擅长清谈,特意去拜访他。殷浩没有做 过多的阐发,只是给谢尚提示好些道理,说了几百句话;不但谈吐举止有风 致,加以辞藻丰富多采,很能动人心弦,使入震惊。谢尚全神贯注,倾心向 往,不觉汗流满面。殷浩从容地吩咐手下人: “拿手巾来给谢郎擦擦脸。”                                               ①       (29)宣武集诸名胜讲 《易》,日说一卦 。简文欲听,闻此便还,曰:  “义自当有难易,其以一卦为限邪!”       【注释】       ①名胜:名流。 《易》:即《周易》,大概是殷周时逐渐成书的,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辞和对它  的注述。        【译文】      桓温聚集许多著名人士讲解 《周易》,每天解释一卦。简文帝本想去听, 一听说是这样讲就回来了,说: “卦的内容自然是有难有易,怎么能限定每 天讲一卦呢!”                                                                    ①       (30)有北来道入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 《小品》 。于时 竺法深、孙兴公悉共听。此道人语,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辞气俱爽,                                                                    ② 此道人每辄摧屈。孙问深公: “上人当是逆风家,向来何以都不言 ?”深                                                    ③ 公笑而不答。林公曰: “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凤 !”深公得此义,夷然      ④ 不屑  。       【注释】       ①才理:才气和文思。 《小品》:指佛教经典《小品般若波罗密经》。这是略本,称小品.另有  详本,是大品。       ② “上人”句:上人是佛教用语,称有上德的人,也用来尊称憎人。这一句指深公本不在林公  之下.当不会甘拜下风,一定会迎风而上,做逆风家。       ③白旃 (zhān)檀:白檀香树。这一句说,这种树只能顺风闻香味,意指深公也不是自己的对  手。       ④夷然:平静地;坦然。不屑:不顾;不理会。        【译文】      有位从北方过江来的和尚很有才思,他们支道林和尚在瓦官寺相遇,两 人一起研讨 《小品》。当时竺法深和尚、孙兴公等人都去听。这位和尚的谈 论,屡次都设下疑难问题,支道林的答辩分析透彻,言辞气概都很爽朗。这 位和尚总是被驳倒。孙兴公就问竺法深说: “上人应该是顶风上的人士,刚 才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竺法深笑笑,没有回答。支道林接口说: “白檀 香并不是不香,但逆风怎能闻到香呢!”竺法深体会到这话的含义,坦然自 若。置之不理。                                                           ①       (31)孙安国往殷中军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  。左右进食,冷
----------------------- Page 74-----------------------              ②                                                       ③ 而复暖者数四  。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 。殷                                           ④ 乃语孙曰: “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 !”孙曰: “卿不见决鼻牛,人          ⑤ 当穿卿颊  !”       【注释】       ①许:处所。精苦:精心竭力。无间 《jiàn):没有空隙、漏洞       ②数四:再三;三番四次。       ③莫:即暮。       ④强口马:比喻嘴硬,不服输。       ⑤”卿不”句:说明如果可不认输,人家就会象穿牛鼻那样穿你的腮,那你就无法挣脱了。决  鼻牛,挣破鼻子的牛,按:马不穿鼻,牛才穿鼻,但牛能挣脱鼻绳,孙安国利用殷浩的急不择言,予  以反击。        【译文】      孙安国到中军将军殷浩处一起清谈,两人来回辩驳,精心竭力,宾主都 无懈可击。侍候的人端上饭菜也顾不得吃,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这样 已经好几遍了。双方奋力甩动着拂尘,以致拂尘的毛全部脱落,饭菜上都落 满了。宾主竟然到傍晚也没想起吃饭。殷浩便对孙安国说: “你不要做硬嘴 马,我就要穿你鼻子了!”孙安国接口说: “你没见挣破鼻子的牛吗,当心 人家会穿你的腮帮子!”       (32) 《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            ①                                                     ② 郭、向之外  。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 《逍遥》 。支卓然 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 支理。       【注释】       ①逍遥: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论述了万物要无所依靠。才能逍遏自得的思想。  可:一本作 “共”。拔:突出;超出。郭、向:郭象、向秀,两家都是注释《庄子》的,参见本篇第  17则。       ②将:和。冯大常:冯怀,字祖思,任太常 (主管祭把、礼乐的)、护军“将军。        【译文】       《庄子·逍遥游》一篇,历来是个难点,名流们全部可以钻研、玩味, 可是对它的义理的阐述却不能超出郭象和向秀。有一次,支道林在白马寺里, 和太常冯怀一起谈论,便谈到 《逍遥游》。支道林在郭、向两家的见解之外, 卓越地揭示出新颖的义理,在众名流之外提出了特异的见解,这都是诸名流 探求、玩味中没能得到的。后来解释 《逍遥游》便采用支道林阐明的义理。       (33)殷中军尝至刘尹所清言。良久,殷理小屈,游辞不已,刘亦不复   ①                                               ② 答  。殷去后,乃云: “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 !”       【注释】       ①游辞:不切实际的躲躲闪闪的言辞;浮辞。       ③尔馨:这样。这一句是讥笑殷浩强学谈玄。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曾到丹阳尹刘惔那里去清谈,谈了很久,殷浩有点理亏, 就不住地用些浮辞来应对,刘淡也不再答辩。殷浩走了以后,刘惔就说:“乡 巴佬,硬要学别人发这样的议论!”                                               ①       (34)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 。忽言及 《四本》,便若汤                      ② 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
----------------------- Page 75-----------------------      【注释】       ①才性:才能和本性,指才、性的含义及其关系。       ② 《四本》:即《四本沦》,见本篇第 5 则,四本涉及才性的异同离合四种关系、汤池铁城:  流着沸水的护城河、铁造的城墙,比喻非常坚固。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虽然才思精深广阔,可是独对才性问题最为精到。他随便 地谈到 《四本论》,便像汤他铁城,使人找不到可以进攻的机会。       (35)支道林造 《即色论》,论成,示王中郎,中郎都无言。支曰:“默          ①                                    ② 而识之乎  ?”王曰: “既无文殊,谁能见赏 !”       【注释】       ①默而识之:把它默记在心,语出 《论语·述而》。识(zhi),记住       ②文殊:文殊菩萨。 《维摩诘经》说:文殊菩萨问维摩诘:“例者是菩萨入不二法门?”(不  二法门,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叹道: “是真入不下二法门也。”  王坦之意指文殊是从维摩诘的默然无言中领悟其意的,既无文殊,谁能赏识我的默然无言呢!王对支  著不置可否,实际是不欣赏。        【译文】      支道林和尚写了 《即色论》,写好了,拿给北中郎将王坦之看。王坦之 一句话也没说。支道林说: “你是默记在心吧?”王坦之说:“既然没有文 殊菩萨在这里、谁能赏识我的用意呢!”                                                ①       (36)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 。孙兴公谓王曰: “支道林                                           ② 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   ③                                               ④ 之  。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 。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 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 “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                                                                           ⑤ 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注释】       ①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参者 《言语》第62 则注①。       ②拔新领异:标新立异。拔,提出。领,领会。       ③往隽 (jǖn)气:指一向有超人的气质。隽,通 “俊”。       ④领域:指心存界限。       ⑤披襟解带:即宽衣解带,指脱下礼服。        【译文】      王逸少出任会稽内史,初到任,支道林也在郡里。孙兴公对王逸少说:  “支道林的见解新颖,对问题有独到的体会,心里所考虑的实在美妙,你想 见见他吗?”王逸少本来就有超人的气质,很轻视支道林,后来孙兴公和支 道林一起坐车到王逸少那里,王总是着意矜持,不和他交谈。不一会儿支道 林就告退了。后来有一次正碰上王逸少要外出,车子已经在门外等着,支道 林对王逸少说:“您还不能走,我想和您稍微谈论一下。”于是就谈论到《庄 子·逍遥游》。支道林一谈起来,洋洋数千言,才气不凡,辞藻新奇,像繁 花灿烂,交映生辉。王逸少终于脱下外衣不再出门,并且留恋不止。                                                       ①       (37)三乘佛家滞义,支道林分判,使三乘炳然 。诸人在下坐听,皆        ② 云可通  。支下坐,自共说,正当得两。入策便乱。 ‘今义弟子虽传,犹不 尽得。       【注释】       ①三乘:佛教用语。佛教宣称人有深浅不同的三种得道解脱的修行途径,好比所乘坐的三种车,
----------------------- Page 76-----------------------即三乘,就是声闻乘 (小乘),缘觉乘(中乘)、菩萨乘(大乘),都能使众生各成正果。滞义:不  易解释的内容。炳然:形容显明。       ②下坐:下座。坐位分尊卑,尊贵的是上坐,卑下的是下坐。        【译文】      三乘的教义是佛教中很难讲解的,支道林登座宣讲,详加辨析,使三乘 内容显豁。大家在下座听讲,都说能够理解。支道林离开讲坛后,大家自己 互相说解,又只能解通两乘,进入三乘便混乱了。现在的三乘教义,弟子们 虽然传习,仍然不能全部理解。                                                    ①       (38)许掾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许大不平 。时诸人士及放法师并                           ② 在会稽西寺讲,工亦在焉  。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苦 相忻挫,王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王复屈。许谓支法                        ③ 帅曰: “弟子向语何似 ?”支从容曰: “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邪?岂                 ④ 是求理中之谈哉  !”       【注释】       ①许掾:许询,曾被召为司徒掾。参看 《言语》第69 则注①:比:并列。王苟子:王脩,字敬  仁,小名苟子。       ②於法师:一本作 “支法师”,对。支法师指支道林。法师是对和尚的尊称。       ③弟子:佛教或道教信徒对教徒谈话时的自你。       ④理中:得理之中,即正理        【译文】      司徒掾许询年轻时,人们拿他和王苟子并列,许询非常下服气。当时许 多名上和支道林法师一起在会稽的西寺讲沦,王苟子也在那里。许询心里很 不平,便到西寺去和王苟子辩论玄理,要一决胜负。许询极力要挫败对方, 结果王苟子被彻底驳倒。接着许询又反过来用王苟子的义理,王苟子用许询 的义理,再度互相反复陈说,王苟子又被驳倒。许询就问支法师说: “弟子 刚才的谈论怎么样?”支道林从容地回答说: “你的谈论好是好,但是何至 于要互相困辱呢?这哪里是探求真理的谈法啊!”                           ①       (39)林道人诣谢公 。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               ②                                                   ③ 论,遂至相苦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王夫人                                                      ④ 因自出,云: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因流涕抱儿以归。                                                             ⑤ 谢公语同坐曰: “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       【注释】       ①林道人:即支道林,下文又称 “林公”谢公:谢安,下文又称“太傅。”       ②东阳:谢朗,官至东阳郡太守,是谢安的侄儿。       ③信:送信的人,这里指传话的人。       ④新妇:妇女谦称。家难:家里的不幸遭遇,这里指丈夫死了。       ⑤致:同 “至”,最。        【译文】      支道林和尚去拜访谢安。当时东阳太守谢朗还年幼,病刚好,身体还禁 不起劳累,和支道林一起研讨、辩论玄理,终于弄到互相困辱的地步。他母 亲王夫人在隔壁房中听见这样,就一再派人叫他进去,可是太傅谢安把他留 住。王夫人便只好亲自出来,说: “我早年寡居,一辈子的寄托,只在这孩 子身上。”于是流着泪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安告诉同座的人说: “家嫂言辞 情意部很激愤,很值得传诵,可惜没能让朝官听见!”
----------------------- Page 77-----------------------                                                                      ①       (40)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部讲 。支                        ②                             ③ 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  ;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  。但共嗟咏二家之美, 不辩其理之所在。       【注释】       ①会稽王:指晋简文帝司马昱,参 《德行》第37则注①。斋头:书房。法师,都讲:法师指精  通佛法可为老师的,主持受戒、解经的都是法师,都讲是主持讲学的人,凡和尚开讲佛经,是山人吧  经,一人讲解,主讲者为法师.唱经者为都讲,讲授四书五经等也如此,负责宣读的也可叫都讲。       ②厌心:满足;满意。       ③抃 (biàn)舞:鼓掌跳跃,比喻非常高兴。        【译文】      支道林和司徒椽许询等人一同在会稽王的书房里讲解佛经,支道林为主 讲法师,许询做都讲。支道林每阐明一个义理,满座的人没有不满意的;许 询每提出一个疑难,大家也无不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家只是一齐赞扬两家辞 采的精妙,并不去辨别两家义理表现在什么地方。                                                           ①       (41)谢车骑在安西艰中,林道人往就语,将夕乃退  。有人道。上见                                                             ② 者,间云: “公何处来?”答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 。”       【注释】       ①谢车骑:谢玄,是谢奕的儿子。参看 《言语》第78则注②。安西:谢奕,曾任安西司马、安  西将军、豫州刺史,死后赠镇西将军,艰:父丧。       ②谢孝:谢玄在服丧期间的代称,等于称谢孝子。一出:一番;一次。来:语气词。        【译文】      车骑将军谢玄还在服父丧期间,支道林和尚就去他家和他谈玄,太阳快 下山了才告辞出来。有人在路上碰见支道林,问道: “林公从哪里来呀?” 支道林回答说: “今天和谢孝畅谈了一番呢。”                                          ①       (42)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 。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                      ②                                      ③ 往与支语,不大当对  。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 。支徐徐谓曰:  “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       【注释】       ①从东出:支道林原居会稽,在京都建康东部,晋哀帝派人把他接到建康,所以说 “从东出”。  但这时王濛已死,这一则所记可能是传闻之误。       ②宿构:事先构思。当对:相当;相称。③叙致:陈述道理。        【译文】      支道林刚从会稽来到建康时,住在东安寺里。左长史王濛事先想好精微 的义理,并且想好富有才情、文采的言辞,去和支道林清谈,可是和支道林 的谈论不大相称。王濛作长篇论述,自以为讲的是至理名言,用的是奇丽辞 藻。支道林听后,慢吞吞地对他说: “我和您分别多年,看来你在义理、言 辞两方面全都没有长进。”王濛非常惭愧地告辞走了。                                                                  ①       (43)殷中军读 《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  。尝欲与                      ② 支道林辩之,竟不得  。今 《小品》犹存。       【注释】       ①签:签注。读书有疑难处,夹上字条做际记。幽滞:深奥难解。       ② “尝欲”句:据《语林》载:殷浩因为对佛经有所不解,派人去请支道林。王羲之却以为,  殷浩不了解的,支道林也未必能讲通,如果讲错了。更是影响名声,所以功他不要去。支道林同意王  的话,没有去见殷浩。
----------------------- Page 78-----------------------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读佛经 《小品》,很多地方有疑难,加了二百张字条标明, 这些都是精深奥妙的地方,是当时隐晦难明的。殷浩曾经想和支道林辩明这 些问题,终究不能如愿。现在 《小品》还保存下来。                                             ①       (44)佛经以为法练神明,则圣人可致  。简文云: “不知便可登峰造                               ② 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注释】       ①祛 (qù)练:佛教用语,指摆脱烦恼、修练智慧,神明:精神;智慧。圣人:佛家指德智慈  悲的人,即佛。按:佛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能修智慧,断烦恼,万行具足,便成佛也。”       ②陶练:陶冶锻炼,指道家的炼丹。功:功效。        【译文】      佛经认为摆脱烦恼、修练智慧,就可以成佛。简文帝说: “不知是否就 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然而,道家陶冶锻炼的功效,还是不可以抹杀的。”                                                                        ①       (45)于法开始与支公争名,后情渐归支,意甚不分。遂遁迹判下  。 遣弟子出都,语使过会稽,于时支公正讲 《小品》。开戒弟子:“道林讲, 比汝至,当在某品中。”因示语攻难数十番,云: “旧此中不可复通。”弟 子如言诣支公,正值讲,因谨述开意。往反多时,林公遂屈。厉声曰: “君 何足复受人寄载来!”       【注释】       ①情:这里指 “群情”不分(fèn):一本作 “不忿”,不平,不服气。剡(shǖn)下:剡县,  属会稽郡,按:支道林住在会稽郡的首府山阴县,剡县在山阴县东南。        【译文】      于法开和尚起初和支道林争名,后来大家的心意逐渐倾向于支道林,他 心里非常不服气,便到剡县隐居起来。有一次,于怯开派弟子到京都去,吩 咐弟子经过会稽山阴县,那时支道林正在那里宣讲佛经例、品》。于法开提 醒他的弟子说: “道林开讲《小品》,等你到达时,就该讲某品了”于是给 弟子示范,告诉他来回数十次的攻洁辩难,并且说:”过去这里面的问题不 可能比我讲的更明白了。”弟子照他的嘱咐去拜访支道林。正好碰上支道林 宣讲,便小心地陈述于法开的见解,两人来回辨论了很久,支道林终于辩输 了。于是厉声说: “您何苦又给人托运呢!”                                                                  ①       (46)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 ?”“诸                                                                        ② 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                      ③ 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       【注释】       ①禀受:指人所承受于自然的天性。       ②写: “泻”的古字,倾泻、流漫、流淌。这一句是说一切都是任其自然。       ③名通:名言通论,指精妙通达的解释。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问道: “大自然赋予人类什么样的天性,本来是无心的, 为什么世上恰恰好人少,坏人多?”在座的人没有谁回答得了。只有丹阳尹 刘淡回答说: “这好比把水倾泻地上,水只是四处流淌、绝没有恰好流成方 形或圆形的。”当时大家非常赞赏,认为是名言通论。                                                                  ①       (47)康僧渊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 。忽往殷                                                      ② 渊源许,值盛有宾客,殷使坐,粗与寒温,遂及义理  。语言辞旨,曾无愧
----------------------- Page 79-----------------------                         ③ 色;领略粗举,一往参诣  。由是知之。       【注释】       ①康僧渊:西域僧人。曾和殷浩谈及佛经义理,辨别俗书性情之义。市肆:市中商店;市场。  自营:自己谋生活。       ②义理:探究经义和名理的学问。       ③辞旨:言辞的意趣。曾:意:简直。表示加强语气。领略:领会。一往参诣:指一向深入钻  研。        【译文】      康僧渊刚到江南的时候,还没有人了解他、经常在街市商场上徘徊,靠 乞讨来养活自己。一次,他突然到殷渊源家去,正碰上有很多宾客在座,殷 渊源让他坐下,和他稍为寒暄了几句,便谈及义理。康僧渊的言谈意趣,竟 然毫无愧色;不管是有深刻领会的,还是粗略提出的义理,都是他一向深入 钻研过的。正是由于这次清谈,大家才了解了他。                                                                        ①       (48)殷、谢诸人共集。谢因问殷:“眼往属万形,万形来入眼不 ?”       【注释】       ①属 (zhú):通“瞩”,看。按:谢安意指能否不看而知。这一则原注:“谢有问,殷无答,疑  阙文。”        【译文】殷浩、谢安等人聚会在一起。谢安便问殷浩: “人们用眼睛去 看一切物象,一切物象是否就会进入眼睛呢?”                                                                      ①       (49)人有问殷中军: “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 ?” 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 时人以为名通。       【注释】       ①位:官位;爵位。矢:通 “屎”。迷信的说法,做梦和现实正相反,故有此问。        【译文】      有人间中军将军殷浩: “为什么将要得到官爵就梦见棺材,将要得到钱 财就梦见粪便?”殷浩回答说: “官爵本来就是腐臭的东西,因此将要得到 它时就梦见棺材尸体 ;钱财本来就是粪土,因此将要得到它时就梦见肮脏的 东西。”当时的人认为这是名言通论。                                        ①       (50)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  。初视 《维摩诘》,疑“般若波罗          ② 密”太多  ;后见 《小品》,恨此语少。       【注释】       ① “殷中军”句: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殷浩以中军将军率师北伐,遇姚襄起兵反,  殷浩败回一次年,桓温废殷浩为庶人,殷浩便迁往东阳郡信安县。       ②般若波罗密:指菩萨修行之一法。波罗密是佛教所谓 “到彼岸”(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  界)。佛经说: “到者有六焉:一曰檀,檀者,施也(布施)??六曰般若,般若者,智慧也,然则  五者为舟,般若为导。导则俱绝有相之流,升无相之彼岸也。故曰波罗密也。”智慧,指如实了解一  切事物。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被免职,迁到东阳郡,这才看佛经。开始看 《维摩诘经》, 怀疑 “般若波罗密”这句话大多了;后来看《小品》,已经了解了这句话的 意旨,又可惜这样的话太少了。                                        ①       (51)支道林、股渊源俱在相王许  。相王谓二人: “可试一交言。而                                        ②                        ③ 才性殆是渊源峭崤、函之固。君其慎焉  !”支初作,改辙远之 ;数四交,
----------------------- Page 80-----------------------                                                           ④ 不觉入其玄中。相王抚肩笑曰: “此自是其胜场,安可争锋 !”       【注释】       ①相王:指晋简文帝,他未登帝位时,以上稽王身份任丞相,所以称相王。       ②才性:参看本篇第 34则注①。崤 (xiáo)、函:崤山和函谷关,大概指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  南新安县境一带,是秦国的险要关塞。这里以崤、函之固形容殷渊源善谈才性,无懈可击,难以攻入       ③改辙:改道,比喻改变方向、话题。       ④胜场:稳操胜算的处所;杰出之处        【译文】      支道林、殷渊源都在相王府中,相王对两人说道: “你们可以试着辩论 一下。可是才性关系问题恐怕是渊源的坚固堡垒,您可要谨慎啊!”支道林 开始论述问题时,便改变方向,远远辟开才性问题;可是论辩了几个回合, 便不觉进入了渊源的玄理之中。相王拍着肩膀笑道: “这本来是他的特长, 你怎么可以和他争胜呢!”                                                    ①  (52)谢公因子弟集聚,问: “《毛诗》何句最佳 ?”遏称曰: “昔我往                                         ②                              ③ 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訏谟定命。远猷辰告 。”                      ④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       【注释】       ①毛诗:即 《诗经》,是周代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在流传下来的是由毛亨作传的,又称毛诗。       ②遏:是谢玄的小名,谢玄是谢安的侄儿。 “昔我”两句:出自《诗经小雅·采薇》,大意是:  想起我离家出证的时光,杨柳轻轻摆荡;如今我回到家乡啊,”雪花漫天飘扬。按:谢玄是从艺术性  人面称赞这两句的。雨 (yù)雪,下雪。       ③ “訏(xǜ)谟”句:出自 《诗经·大雅·抑》,大意是:国家大计一定要号召,重大方针政  策就及时宣告。按:谢安是从政治角度肯定这一句的。       ④雅人:高尚文雅的人,深致:深远的意趣。        【译文】      谢安趁子侄们聚会在一起的时候,问道:“《诗经》里面哪一句最好?” 谢玄称赞说: “最好的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谢安说: “应该是“訏谟定命,远猷辰告’最好。”他认为这一句特别有高 雅之土的深远意趣。                                                        ①       (53)张凭举孝廉,出都,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  。欲诣刘尹,乡里 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洗谬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 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 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                                                        ② 宿。至晓,张退,刘曰: “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 。”张还船,同侣                                                                    ③ 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 。即同                                                                       ④ 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 “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 。”                                                           ⑤ 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曰: “张凭勃窄为理窟 。”即用为太常 博士。       【注释】       ①孝廉:指很孝顺父母,品行端上的人,汉武帝时令郡国每年考察并推荐孝、廉各一人,魏晋  沿用此制。时彦:当代有才德名望的人上。       ②抚军:指简文帝司马昱。晋穆帝永和元年 (公元345年).以会稽王司马昱为抚军大将军,故  称抚军。       ③传教:主管宣布教令的郡吏。
----------------------- Page 81-----------------------     ④下官:下属官吏的自称。太常博士:官名,是礼宫,专管仪礼的。       ⑤勃窣 (sū):形容才华迸发而出。 《广韵》没韵“窣”字下注:“勃窣。穴中出也”。理窟:  义理聚集之处;义理的渊薮        【译文】      张凭察举为孝廉后,到京都去,他仗着自己有才气,认为必定能厕身名 流。想去拜访丹阳尹刘真长,他的同乡和一同察举的入都笑话他。张凭终于 去拜访刘真长,这时刘真长正在洗谬和处理一些事务,就把他安排到下座, 只是和他寒暄一下,神态心意都没有注意他。张凭想自己开个头谈谈,又找 下到个话题。不久,长史王濛等名流来清谈,主客间有不能沟通的地方,张 凭便远远地在未座上给他们分析评判,言辞精炼而内容深刻,能够把彼此心 意表述明白,满座的人都很惊奇。刘真长就请他坐到上座,和他清谈了一整 天。于是留他住了一夜。第二天,张凭告辞对,刘真长说: “你暂时回去, 我将邀你一起去谒见抚军。”张凭回到船上,同伴问他在哪里过夜,张凭笑 笑,没有回答。不一会儿,刘真长派郡吏来找张争廉坐的船,同伴们很惊愕。 刘真长当即和他一起坐车去谒见抚军。到了大问口,刘真长先进去对抚军 说:”下官今天给您找到一个大常博士的最佳人选。”张凭进见后,抚军和 他谈话,不住赞叹,连声说好,并说: “张凭才华横溢,是义理篓革之所。” 于是就任用他做太常博士。                                                      ①       (54)汰法师云: “六通、三明同归,正异名耳 。”       【注释】       ①六通:佛教用语,认为有六种通:天眼通、天耳通、身通、它心通、宿命通,漏尽通 (漏:  烦恼),前五通,一般人可能修炼到,最后一通,即割断一切烦恼,自在无碍,这只有圣者能做到。  天明:指心得到解脱,能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明指显豁、分明。宿命明,知过上之生命相;天  眼明,知未来之上命相;漏尽明,知现在之苦相,能割断一切烦恼。所以六通、三明,殊名同归。        【译文】      汰法师说: “六通和三明同一指归,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55)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 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 《庄子》 不,正得 《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 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 皆曰: “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                                                         ① 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  。支谓谢曰:“君                        ② 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       【注释】       ①才峰:比喻才能突出。秀逸:特异超俗。干:触犯,”这里指赶上。拟托:比拟寄托。萧然:  潇洒。       ②一往奔诣:一向抓紧钻研。        【译文】      支道林、许询、谢安诸位品德高尚人士,一起到王濛家聚会。谢安环顾 左右对大家说: “今天可以说是贤士雅会。时光既不可挽留,这样的聚会当 然也难常有,我们应该一起谈论吟咏,来抒发我们的情怀。”许询便问主人 有没有 《庄子》这部书,主人只找到《渔父》一篇。谢安看了题目,便叫大 家一个个讲解其义理。支道林先讲解,说了七百来句后,说解义理精妙优美, 才情辞藻新奇拔俗,大家全都赞好。于是在座的人各自谈完了自己的体会。
----------------------- Page 82-----------------------这时谢安问道: “你们说完了没有?”都说:“今天的谈论,很少有保留, 没有不尽意的了。”谢安然后大致提出,一些疑问,便畅谈自己的意见,洋 洋万余言,才思敏锐高妙,特异超俗,这已经是难以企及了,加上情意有所 比拟、寄托,潇洒自如,满座的人无下心悦诚服。支道林对谢安说: “您一 向抓紧钻研,自然很优异呀!”       (56)殷中军、孙安国。王、谢能言诸贤,悉在会稽王许。殷与孙共论                   ①                       ②  《易象妙于见形》:孙语道合,意气干云 。一坐咸不安孙理,而辞不能屈。 会稽王慨然叹曰:, “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彼。”即迎真长,孙意己不如。 真长既至,先令孙自叙本理。孙粗说己语,亦觉殊不及向。刘便作二百许语, 辞难简切,孙理遂屈。一坐同时拊掌而笑,称美良久。       【注释】       ① “殷与”句:据《晋书·刘恢传》载,孙安国(名盛,字安国)作(易象妙于见形论》.会稽  王司马昱使殷浩难之,不能屈。       ②道:道家思想体系的核心,道家认为这是产生物质世界的总根源。干二:冲上云霄。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孙安国、王濛、谢尚等擅长清谈的名士,全在会稽王官 邸聚会。殷浩和孙安国两人一起辩论 《易象妙于见形论》一文,孙安国把它 和道家思想结合起来谈论时,显得意气高昂。满座的人都觉得孙安国的道理 不妥,可是又不能驳倒他。会稽王很有感慨地叹息道: “如果刘真长来了, 自然会有办法制服他。”随即派人去接刘真长,这时孙安国料到自己会辩不 过。刘真长来后,先叫孙安国谈谈自己原先的道理。孙安国大致复述一下自 己的言论,也觉得很不如刚才所讲的。刘真长便发表了二百来句话,论述和 质疑都很简明、贴切,孙安国的道理便被驳倒了。满座的入同时拍手欢笑, 赞美不已。                                                               ①       (57)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来,与共语,便使其唱理 。意谓王曰:  “圣人有情不?”王曰:“无。”重问曰:“圣人如柱邪?”王曰:“如筹                          ② 算,虽无情,运之者有情  。”僧意云: “谁运圣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注释】       ①唱理:领头提出义理。       ①筹算:筹码,计算的用具。        【译文】      僧意住在瓦官寺,王苟子到来,和他一起谈玄理,便让他先开个头。僧 意问王苟子: “佛有感情没有?”王说:“没有”。僧意又问道:“那么佛 像柱子一样吗?”王说:“像筹码,虽然没有感情,可是使用它的入有感情。” 僧意又问: “谁来使用佛呢?”王苟子回答不了就走了。                               ①                                    ②       (58)司马太傅问谢车骑 :“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人玄 ?”谢 曰: “故当是其妙处不传。”       【注释】       ①司马大傅:司马道子。参青 《言语》第98 则注①。       ②”惠子”句: 《庄子·天下》说,惠施所著的书可以装满五车(极言著书之多),可是讲的  道理很杂乱,言辞也不当。        【译文】      太傅司马道于问车骑将军谢玄: “惠子所著的书有五车之多,为什么没 有一句话涉及玄言?”谢玄回答说:“这当然是因为玄言的精微处难以言传。”
----------------------- Page 83-----------------------                                                                       ①       (59)殷中军被废,徙东阳,大读佛经,皆精解,唯至事数处不解  。                               ② 遇见一道入,问所签,便释然  。       【注释】       ① “殷中”句:可参照本篇第50则。徙 (xi):迁移。事数:佛教用语、指一切事物的名相(耳  可闻者为名,眼可见者为相)。即佛经中的五阴、十:入、四谛、十二因缘、五根、五力之类,是讲  佛教的某些内容、教义的。       ②释然:形容疑难排除后心里安宁。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被罢官后,迁居东阳,大读佛经,都能精通其义理,只有 读到事数处理解不了、便用字条标上。后来碰见一个和      尚,就把标出的问题拿来请教,便都解决了。                                            ①       (60)殷仲堪精核玄论,人谓莫不研究 。殷乃叹曰:“使我解《四本》,          ② 谈不翅尔  !”       【注释】       ①玄论:指道家学说。       ②不翅:同 “不啻”,不只。        【译文】      殷仲堪深入地考究了道家的学说,人们认为他没有哪方面不研究的。殷 仲堪却叹息说: “如果我能解说《四本论》,言谈就不只是现在这样了!”                                                 ①       (61)殷荆州曾问远公: “《易》以何为体 ?”答曰: “《易》以感      ②                                                  ③ 为体  。”殷曰:“铜山西崩,灵钟东应,便是《易》耶 ?”远公笑而不答 ④   。       【注释】       ①体:本体。 《易·系辞》说:”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②感:感应。例如所谓阴阳二气交感相应而产生万物。       ③”铜山”二句:据 《汉书·东方朔传》,孝武帝时,未央宫前殿的铜钟无故口鸣,东方朔就  说会有山崩。他说,铜是山之子,山是铜之母、母子相感,所以钟呜。后果有南郡大守上书说山崩。  又 《樊英别传》载,东汉顺帝时宫殿里铜钟自鸣而蜀地山崩。       ④ “远公”句:《易》理精微广大,惠远难加可否,所以下答。        【译文】      荆州刺史殷仲堪问惠远和尚:“《周易》用什么做本体?”惠远回答说:  “《周易》用感应做本体。”殷又问:“西边的铜山崩塌了,东边的灵钟就 有感应,这就是 《周易》吗?”惠远笑着没有回答。       (62)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见婿,孚送弟俱往。时永言父东阳尚                                 ①                                     ② 在,殷仲堪是东阳女婿,亦在坐  。孚雅善理义,乃与仲堪道 《齐物》 。殷 难之,羊云: “君四番后当得见同。”殷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                 ③                                                   ④ 乃至四番后一通  。殷咨嗟曰: “仆便无以相异!”叹为新拔者久之 。       【注释】       ①东阳:指王临之,曾任东阳太守。       ②雅:很;甚。理义:理和义,这里指辨忻名理的学问。 《齐物》:《齐物论》,是《庄子》  中的一篇。       ③乃:而,表示上下句的连接。一:竟然,表示事情出乎意料。       ④新拔者:后起之秀。        【译文】
----------------------- Page 84-----------------------     羊孚的弟弟羊辅娶王永言的女儿为妻。当王家要接待女婿的时候,羊孚 亲自送他弟弟到王家。这时王永言的父亲王临之还活着,殷仲堪是王临之的 女婿,也在座。羊孚很擅长名理,便和殷仲堪谈论 《庄子·齐物论》。殷仲 堪反驳了羊孚的见解,羊孚说: “您经过四个回合后将要见到彼此的见解相 同。”殷仲堪笑着说: “只能说尽,为什么一定会相同!”等到四个回合后 两人见解竟然相通了。殷仲堪感慨他说: “这样,我就没有什么见解跟你不 同了!”并且久久地赞叹羊孚是后起之秀。                                                                ①       (63)殷仲堪云: “三日不读《道德经》,便觉舌本间强  。”       【注释】       ①道德经: 《老于》一书后来称为《道德经》。间(jiàn)强:生硬。按:这句指对理论根据  生疏了,才思就不敏捷,言谈就不流畅。        【译文】      殷仲堪说: “三天下读《道德经),就会觉得舌根发硬。”                                                ①       (64)提婆初至,为东亭第讲 《阿毗昙》 。始发讲,坐裁半,僧弥便                   ②                                        ③ 云: “都已晓。” 即于坐分数四有意道人,更就馀屋自讲  。提婆讲竟,东 亭问法冈道人曰: “弟子都未解,阿弥那得已解?所得云何?”曰:“大略 全是,故当小未精核耳。”       【注释】       ①提婆:外国和尚名。东亭:王珣。参看 (言语》第102则注②。 《阿毗昙》:佛经名。       ②发讲:初讲,宣讲开始。裁:通 “才”,刚刚。僧弥:王珣的弟弟王珉.小名僧弥。按:提婆  一开始就抓住了实质问题,且明畅易晓,很能启发人,所以僧弥一听便僵。       ③数四:三四个,四五个,表约数,有意:指有意趣、有见解。        【译文】      提婆刚到京都不久,就被请到东亭侯工地家讲解 《阿毗昙经)。刚第一 次开讲,僧弥坐到中途就说: “我已经全都懂了。”随即在座中分出几个有 见解的和尚,另外到别的房间里自己讲解。提婆讲完后,王珣法冈和尚道:  “弟子还一点也没有理解,阿弥哪能已经理解了呢?他的心得怎么样?”法 冈说: “大体上都领会得对,只是稍为不够精密翔实就是了。”       (65)桓南郡与殷荆州共谈,每相攻难,年馀后,但一两番。桓自叹才                                  ① 思转退,殷云: “此乃是君转解 。”       【注释】       ① “此乃”句:言桓玄更加了解殷氏所谈玄理,所以攻难就少了。        【译文】      南郡公桓玄和荆州刺史殷仲堪在一起谈玄,每每互相辩驳,一年多以后, 辩驳少了,只有一两次。桓玄自己慨叹才思越来越倒退了,殷仲堪说: “这 其实是您便加领悟了。”                                                         ①       (66)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                             ②                            ③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其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          ④ 煎何太急  !”帝深有惭色。       【注释】       ①义帝:魏文帝曹丕,足曹操的儿子,逼迫汉献帝让位,自立为帝。东阿王:曹植,字子建,  曹丕的同母弟,天资聪敏。是当时杰出的诗人,曹操几乎要立他为太子。曹丕登帝位后,他很受压迫。  一再贬爵徙封,后封为东阿王。大法:大刑,重刑,这里指死刑。       ② “煮豆”句:大意是,煮熟豆子做成豆羹,滤去豆渣做成豆汁。羹,有浓汁的食品。漉(lù),
----------------------- Page 85-----------------------过滤,菽 (shū),豆类的总称。       ③”其 (qí)在”句:大意是,豆桔在锅下烧。豆子在锅中哭。然,通 “燃”,烧。       ④ “本自”句:大意是,我们(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根所生,你煎熬我怎么这样急迫!按:  曹植借豆子的哭诉,讽喻胞兄曹丕对自己的无理迫害。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 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 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①       (67)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  。公卿将校当诣                                      ② 府敦喻,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  。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                             ③ 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  。时人以为神笔。       【注释】       ①晋文王: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任大将军。魏帝曹髦 (máo)被迫封他为晋公 (公是五等  爵位的第一等),加九锡,进位相同,他假装谦让,不肯接受。曹髦气愤地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  所知也。”到魏元帝景元年间,又封他为晋公,加九锡,他又辞让,于是公卿将校皆诣府喻旨,他才  受命。元帝咸熙年间进爵为王,死后谥为文王。到他的儿子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时。追尊他为文帝。  九锡 (cì):古代天子对有大功的诸候大臣加以九锡,即赏赐车马、衣物等九种礼物。王莽篡夺汉朝  天下前,也是先加九锡,这是篡位前的一种做法。       ②公卿将校:指朝廷中高级文武官吏。公卿是魏朝中央职官,中央设置诸公和诸卿,如相国、  太傅、太保为上公,太常、光禄勋、太仆、延尉等为九卿。将校是武职中的将军、校尉,如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城门校尉等。敦喻:恳切劝说,实际就是劝进。“司空”句:司马昭辞让九锡,公卿劝进,  请阮籍写劝进文,阮籍大醉,忘了写,等到大家要去拜见司马昭时.他才扶醉写出。阮籍其人,见 《德  行)第 15则往①。       ③札:古代写字用的小木片。点定:修改。        【译文】      魏朝封晋文王司马昭为晋公,准备好了加九锡的礼物,司马昭坚决推辞, 不肯受命。朝中文武官员将要前往司马昭府第恭请接受,这时司空郑冲赶紧 派人到阮籍那里求写劝进文。阮籍当时在袁孝尼家,隔宿酒醉未醒,被人扶 起来,在木札上打草稿,写完,无所改动,就抄好交给了来人。当时人们称 他为神笔。                                                                  ①       (68)左太冲作 《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皆,思意不惬 。后示张                           ② 公,张曰: “此二京可三 。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             ③                                                            ④ 求于皇甫溢  。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任赞述焉 。       【注释】       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晋代诗人,曾用十年时间写成 《三都赋》。三都指魏、蜀、吴三国  国都。讥訾 (zī):讥笑非难。惬 (qiè):满意;舒服。       ②张公:指张华,张华学识广博,勇于赴义,名重一时,曾任太常、司空。二京:指东汉班固   《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拟班固《两都赋》作《二京赋》;两都、  二京都是指汉代的东都 (京)洛阳和两都(京)长安。三:用为动问,成为二。按:这句指《三都赋》  可以和 《两都赋》《二京赋》鼎足而立,三者齐名。       ③询: “请教;征求意见。皇甫谧(mì):字士安,博览解书,著有 《高士传》,名望很高,晋  武帝屡召为官,不就。       ④非贰:非难、不同意。敛衽 (rèn):整理衣襟,指表示敬意。赞述:称赞传述。        【译文】
----------------------- Page 86-----------------------     左恩写 《三都赋),刚写完,当时的人交相讥笑非难,左思心里很不舒 服。后来他把文章拿给张华看,张华说: “这可以和《两都》《二京》鼎足 而三。可是您的文章还没有受到世人重视,应当拿去通过名士推荐。”左思 便拿去请教并恳求皇甫谧。皇甫谧看了这篇赋,很赞赏,就给赋写了一篇叙 文。干旱先前非难、怀疑这篇赋的人,又都怀着敬意赞扬它了。                                           ①       (69)刘伶著 《酒德颂),意气所寄 。       【注释】       ①刘伶:字伯伦,竹林七贤之一,放荡不羁,以嗜酒著名,主张无为而治。        【译文】      刘伶写了一篇 (酒德颂》,这是他自己心意情趣的寄托。                                          ①                             ②       (70)乐令善于清言,而不长于手笔 。将让河南尹,请潘岳为表 。潘                            ③                                        ④ 云: “可作耳,要当得君意 。”乐为述己所以为让,标位二百许语 。潘直                    ⑤ 取错综,便成名笔  。时人咸云: “若乐不假潘之文,潘不取乐之旨,则无 以成斯矣。”       【注释】       ①乐令:乐广。见 (言语)第23 则注①。手笔:文辞;文章。       ② “将让”句:乐广当时任河南尹,他想止位,便请潘岳写表。河南尹是河南郡长官,河南邵  是西晋国都所在。潘岳,字安仁,早负才名,曾任著作郎等职,以香写文章著称,长于抒情,善用辞  藻。表,给皇帝的奏章。       ③要当:总归;必须。       ④标位:阐述;揭示。       ⑤错综:交叉编排。名笔:名作。        【译文】      尚书令乐广擅长清谈,可是不擅长写文章。他想辞去河南尹职务,便请 潘岳替他写奏章。潘岳说: “我可以写呀,不过必须知道您的意图。”乐广 便给他说明自己决定让位的原因,说了二百来句话。潘岳把他的话径直拿来 重新编排一番,便成了一篇名作。当时的人都说: “如果乐广不借重潘岳的 文辞,潘岳不甲乐广的意思,就无法写成这样优美的文章了。”                                  ①       (71)夏侯湛作 《周诗》成  ,示潘安仁,安仁曰: “此非徒温雅,乃               ② 别见孝悌之性  。”潘因此遂作 《家风诗》。       【注释】       ①周诗: 《诗经·小雅》里有《南陔》《白华》等六篇,诗已失传,只存篇名。夏侯湛用其篇  名作成诗,称为 《周诗》。       ②孝绨 (lì):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译文】      夏侯湛写成了 《周诗》,拿去给潘安仁看,潘安仁说:“这些诗不但写 得温煦高雅,另外也能见出孝顺友爱的情性。”潘安仁也因此写了《家风诗》。                                             ①       (72)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  。王曰: “未知文生于情,情        ②                          ③ 生于文  !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       【注释】       ①除妇服:按照礼俗为妻子服丧期满,脱去丧服。       ② “未知”句:文指文章,情指思想感情。这句是说:情文相生,文与情交融在一起了,分不  出哪是情、哪是文。即情文并茂。       ③凄然:形容悲伤。伉俪 (kàn lì):夫妻。
----------------------- Page 87-----------------------      【译文】      孙子荆为妻子服丧期满后,作了一首悼亡诗,拿给王武子看。王武子看 后说: “真不知是文由情生,还是情由文生!看了你的诗感到悲伤,也增加 了我对夫妻精义的珍重。”                                                           ①       (73)太叔广甚辩给,而挚仲治长于翰墨、俱为列卿  。每至公坐,广                               ② 谈,仲治不能对;退著笔难广  ,广又不能答。       【注释】       ①辩给:有口才;口齿伶俐。翰墨:笔墨,借指文章。列卿:诸卿;众御。卿是古代高级官名。  这句说明两人官位相同,而一有口才,一有文才。       ②著笔:写文章。笔指散文,即不讲究韵律的文章。        【译文】      大叔广很有口才,挚仲治却擅长写作,两人都但任卿的官职。每当官府 聚会,太叔广谈论,仲治不能对答;仲治回去写成文章来反驳,太叔广也不 能对答。                                                     ①                 ②       (74)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亦有辩讷之异 。扬州口谈至剧 。太 常辄云: “汝更思吾论。”       【注释】       ①殷太常:殷融,字洪远,累迁吏部尚书、太常。太常是九卿之一,主管祭祀礼乐。殷融精干  玄理,有时和他哥哥的儿子殷浩清谈时,就会理屈,但是一回去写成文章,他的理论又占了上风。父  子:叔侄。六朝时叔侄通称为父子。讷 (nè):说话迟钝。       ②扬州:指殷浩。参看 (言语》第80 则注②。        【译文】      东晋时、太常殷融和侄儿殷浩都擅长谈玄理,但是两人也有能言善辩和 不善于言谈之别。扬州刺史殷浩的口头辩论是最厉害的,殷融辩不过他的时 候总说: “你再想想我的道理。”                                 ①              ②       (75)庾子嵩作 (意赋)成 。从子文康见 ,问曰:“若有意邪,非赋        ③                        ④ 之所尽  ;若无意邪,复何所赋  ?”答曰: “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注释】       ①庾子嵩:庾■ (ái),字子高。 《晋书·庾■传):“凯见王室多难,终知婴祸,乃作《意  赋》以豁情。”意,指心意感情, 《意赋》是一篇咏怀的骚体诗。       ②从子:侄儿。文康:庾亮,谥号是文康。       ③赋:文体的一种,有韵而句式不拘子数,象散文句式,性质在诗和散文之间。叙事成分多,  抒情成分少。       ④何所赋:所赋的是什么;赋什么。赋,是动词,创作,作赋。        【译文】      庾子嵩写成了 《意赋》。他的侄儿庾亮看见了,问道:“如果有那样的 心意呢。那不是赋体能说尽的;如果没有那样的心意呢,又写赋做什么?” 庾子嵩回答说: “正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①       (76)郭景纯诗云: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阮孚云: “泓峥萧瑟,          ② 实不可言  。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注释】       ①”林无”两句:大意是,山林中没有静止不动的树,江河中没有停滞不前的水流。       ②泓 (hóng)峥:喧闹,形容流水声。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译文】
----------------------- Page 88-----------------------     郭景纯有两句诗: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评价说:“川流汹汹, 山风呼啸,的确不可言传。每当读到这两句,总觉得心身都超尘脱俗了。”                                               ①       (77)庾阐始作 《扬都赋),道温、庾云 : “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                                                                  ② 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  。阐更改                                        ③  “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       【注释】       ①扬都:指建康,是扬州的首府,晋元帝建都于此。       ②赠贶 (kuàng):赠送。       ③以亮为润:因为”亮”字犯了庾亮的名讳,所以要改。又因 “亮、望”押韵,改了“亮”字  就必须改 “望”字。        【译文】      庾阐当初写 《扬都赋》,赋中称赞温峤和庾亮说:“温氏树立起道义的 准则,庾氏成了人们仰慕的对象。比拟其声音,那就像铜钟的音响那样铿锵; 比拟其品德,那就像宝玉一样晶莹发亮。”庾亮听说赋已经写好了,就要求 看看,同时希望送给自己。于是庾阐又把其中的 “望”字改为“俊”字,把  “亮”字改为“润”字等等。                                ①                       ②       (78)孙兴公作《庾公诛》,袁羊曰:“见此张缓 。”于时以为名赏。       【注释】       ①庾公诔 (lěi):叙述庾亮生平事迹并表示哀悼的文章。诔是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       ②张缓:紧张和轻松,比喻处理政事有节奏,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译文】      孙兴公写了 《庾公诔》,袁羊看了以后说:“从文章中能看出这种一张 一弛的治国之道。”在当时,人们认为这是著名的鉴赏评语。       (79)庾仲初作 《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                               ① 云可三 《二京》,四《三都》 。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谢太傅云:                                                      ②  “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 。”       【注释】       ① “庾仲”句:庾仲初是庾阐,字仲初,和太尉庾亮同宗族。按:这一则可与本篇第68 则对照  着看。       ②屋下架屋:比喻结构、内容重复。这里指与 《二京》、《三都》重复。拟学:模仿。        【译文】      庾仲初写完了 《扬都赋),把它呈迭给庾亮,庾亮出于同宗的情分,大 力抬高这篇赋的声价,说它可以和 《两都赋》《二京赋》《三都赋》等名篇 比美。从此人人争着传抄,京都建康的纸张也因此涨价了。太傅谢安说:“不 能这样写,这是屋上架屋呀,如果写文章处处都模仿别人,就免不了内容贫 乏,视野狭窄了。”                                                                      ①       (80)习凿齿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为荆州治中 。凿                                               ② 齿谢笺亦云: “不遇明公,荆州老从事耳!” 后至都见简文,返命,宣武                        ③ 问: “见相王何如?” 答云: “一生不曾见此人。”从此忤旨,出为衡阳 郡,性理遂错。于病中犹作 《汉晋春秋》,品评卓逸。       【注释】       ①史才:编撰史书的才学。宣武:桓温的谥号。桓温在东晋时代权势很大,累迁荆州刺史,后  任大司马、大将军,逐渐总揽大权,久怀篡夺之志,故有下文所叙之事。治中:官名,是州郡的佐官,  并主管文书。
----------------------- Page 89-----------------------     ②谢笺:答谢的信。笺是一种文体,是写给尊贵者的信。遇:遇合,指得到权贵的赏识。明公:  对尊贵者的敬称,这里指桓温。从事:官名,州郡长官的下属。按:桓温在一年内把习凿齿提升三次,  最后升为治中。       ③返命:复命,执行命令后回来报告。相王:指简文帝司马显,参看本篇第 51则注①。        【译文】      习凿齿冶史的才学很下寻常,桓温非常看重他,还没到三十岁,就任用 他为荆州治中。凿齿在给桓温的答谢信里也说:“如果不是受到阁下的赏识, 我只是荆州的一个老从事罢了!”后来桓温派他到京都去见丞相,回来报告 的时候,桓温问: “你见了相王,觉得他怎么样?”凿齿回答说:“从来不 曾见过这样的人”由此触犯了桓温。被降职出任衡阳郡太守,从此神志就错 乱了。他在病中还坚持写 《汉晋春秋》,品评人物、史实,见解卓越。                                                               ①       (81)孙兴公云: “《三都》、《二京》,五经鼓吹。”       【注释】       ①五经:包括 (诗经)《尚书》《周礼》《周易》《春秋》五种经书。鼓吹:本指鼓萧等乐器  的合奏,这里指宣扬、羽翼之物。原注: “言此五赋是经典之羽翼”。        【译文】      孙兴公说: “《三都赋)和《二京赋》是五经的翅膀。”                               ①       (82)谢太博问主簿陆退 : “张凭何以作母诔,而不作父诔?”退答 曰: “故当是丈夫之德,表于事行;妇人之美,非诔不显。”       【注释】       ①陆退:张凭的女婿。        【译文】      太傅谢安问主簿陆退: “张凭为什么作悼念母亲的诔文,而不作悼念父 亲的?”陆返回答说: “这自然是因为男子的品德已经在他的事迹中表现出 来;而妇女的美德,那就非诔文不能显扬了。”                                        ①       (83)王敬仁年十三作 《贤人论》 ,长史送示真长,真长答云: “见 敬仁所作论,便足参微言。”②        【注释】       ①王敬仁:王脩,字敬仁,是王濛的儿子。       ②长史:官名,这里指王濛。参:参悟;领悟。微言:精微的言辞,这里指玄言。        【译文】      王敬仁十三岁写了 《贤人论》一文,他父亲王濛送去给刘真长看,刘真 长看后答复说: “看了敬仁所写的论文,就知道他能够参悟玄言了。”                                                    ①       (84)孙兴公云: “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 ;陆文若排沙简金,往        ② 往见宝  。”       【注释】       ①潘:指潘岳。参看本篇第 70则注②。       ②陆:指陆机,字土衡,西晋时著名文学家,诗文都很有名。曾任平原内史、河北大都督。排  沙简金: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挑选精华。简,选择。        【译文】孙兴公说: “潘岳的文章好像摊开锦绣一样文采斑斓,没有一 处不好;陆机的文章好像披沙拣金,常常能发现瑰宝。”                                                               ①       (85)简文称许掾云: “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注释】       ①许掾:许玄度。参看 《言语》第69 则注①。自郭璞受清谈的影响以玄言人诗,许玄度等便模
----------------------- Page 90-----------------------仿,又杂入佛家语,这就成了一时风尚。诗作不问世情,取意老、庄,而简文却认为妙绝时人。绝:  独一无二;夫人能比。        【译文】      简文帝称赞司徒掾许玄度说: “玄度的五言诗。可以说精妙过人。”       (86)孙兴公作 《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      ①                                       ② 石声  。”范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  。”然每至佳句,辄云:“应          ③ 是我辈语  。”       【注释】       ①金石:指用金属和玉、石制成的钟磬之类乐器。这句是自夸文章之美,掷地有声。       ②宫商:五音 (宫、商、角、微、羽)中的两音,指代音乐、音律。       ③ “应是”句:范荣期以文才自负,把自己和孙兴公看成文章高手,以为只有他们才能构思佳  句。        【译文】      孙兴公写成了 《天台赋》,拿去给范荣期看,并且说:“你试把它扔到 地上,定会发出金石般的声音。”范荣期说: “恐怕您的金石声,是不成曲 调的金石声。”可是每当看到优美的句子,总是说: “这正该是我们这些人 的语言。”                                      ①       (87)桓公见谢安石作简文谥议  ,看竟,掷与坐上诸客曰: “此是安        ② 石碎金  。”       【注释】       ①简文谥议:晋帝司马昆死后,商议给他称号的奏表,建议谥为简文。议是一种文体,上给皇  帝议论事情的奏表。       ②碎金:比喻文学的绪余,优美的短文。按:桓温图谋篡位,又希望简文帝临终禅位给自己,  事皆不成,心怀怨愤,故上文有 “掷与坐上诸客”的举动。        【译文】      桓温看见谢安石所作的给简文帝谥号的奏议,看完了,扔给座上的宾客 说: “这是安石的零碎金子。”                                         ①       (88)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祖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                                         ② 闻江渚间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 ;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                                                         ③ 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 《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      ④ 赏得  。       【注释】       ①袁虎:袁宏,字彦伯,小名叫虎。后来任谢尚的参军,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参军、东阳郡  太守。       ②谢镇西:谢尚。参看 《言语)第46 则注①。据 《续晋阳秋)载,谢尚当时镇守牛渚,一次乘  月色微服泛舟,遇上袁虎在运租船上吟咏。渚 (zhǔ):江边。估客:商贩。       ③委曲:详尽。       ④要 (yāo):邀请。赏得:赞赏并台得来。        【译文】      袁虎年轻时家里很穷,曾经受雇替人运送租粮。这时,镇西将军谢尚坐 船出游,那一夜风清月明,忽然听见江边商船上有人吟诗,很有情味;所吟 诵的五言诗,又是自己过去未曾听过的,不禁赞叹不绝。随即派人去打听底 细,原来是袁虎吟咏自作的 《咏史诗》。因此便邀请袁虎过来,对他非常赞 赏,彼此十分投合。
----------------------- Page 91-----------------------                                                   ①       (89)孙兴公云: “潘文浅而净,陆文深而芜 。”       【注释】       ① “潘文”句:参本篇第84 则。        【译文】      孙兴公说:“潘岳的文章浅显,可是纯净,陆机的文章深刻,可是芜杂。”                                                    ①       (90)裴郎作 《语林》,始出,大为远近所传 。时流年少,无不传写,          ②                                               ③ 各有一通  。载王东亭作 《经王公酒护下赋》,甚有才情 。       【注释】       ①裴郎:裴启,字荣期 (一说裴荣,字荣期),撰汉魏以来言语应对之可称述者为《语林》一  书,与 《世说新语》类似,已散失。       ②一通:一份;一本。       ③ “载王”句:按:《轻诋》第24 则原注,”王公”为 “黄公”之误。        【译文】      裴启写了 《语林》一书。刚拿出来,远近的人广为传看。当时名流和后 生年少,没有谁不传抄,人人手执一卷。其中记载东亭侯王珣作 《经王公酒 沪下赋)一事,很有才情。                                                           ①       (91)谢万作 《八贤论》,与孙兴公往反,小有利钝 。谢后出以示顾                                        ② 君齐,顾曰: “我亦作,知卿当无所名 。”       【注释】       ① “谢万”句:《八贤论》评述屈原、贾谊等古代八个贤人,认为隐处者较优,出仕者为劣。  孙兴公反驳此论,认为不能以出处定优劣。利钝,这里指胜负。       ②无所名:名即命名,指无法给文章标出题目,暗示不同意 《八贤论》的观点。        【译文】      谢万写了 《八贤论》,并就其内容和孙兴公来回辩论,稍有胜负。谢万 后来把文章拿出来给顾君齐看,顾君齐说: “如果我也写这几个人,料你一 定会标不出题目来。”       (92)桓宣武命袁彦伯作 《北征赋》,既成,公与时贤共看,咸嗟叹之 ①                                                       ②   。时王珣在坐,云:“恨少一句。得‘写’字足韵当佳。”袁即于坐揽笔                                         ③ 益云: “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公谓王曰: “当今不得不以此 事推      袁。       【注释】       ① “桓宣武”句:桓温曾于公元369 年率师北伐鲜卑族慕容氏,后粮尽退兵,故作赋记其事。  袁宏 (字彦伯)任桓温的记室参军时随桓温北伐。时贤,当代贤哲;名流。       ②足韵:赋体是韵文,中间会换韵,往往是叙述完了一件事转叙另一件事时换韵。如果感到某  一韵中所叙之事未尽,就加几句来补足,这叫足韵       ③ “感不”句:大意是,找心里的感触绵延不断,迫慕前人遗风而抒发自己的情怀。流风即遗  风;写是抒发。        【译文】      桓温叫袁彦伯作一篇 《北征赋》,赋写好以后,桓温和在座的贤士一起 阅读,大家都赞叹写得好。当时王珣也在座,说: “遗憾的是少了一句。如 果用 “写”字足韵,就会更好。”袁彦伯立刻即席拿笔增加了一句:“感不 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桓温对王珣说: “从这件事看,当今不能不推 重袁氏。”
----------------------- Page 92-----------------------                            ①       (93)孙兴公道曹辅佐 :“才如白地明光锦,裁为负版绔,非无文采,          ② 酷无裁制  。”       【注释】       ①曹辅佐:曹毗 (pí),字辅佐,累迁太学博士、光禄勋,喜好典籍,擅长文辞。       ②白地:白底子。明光锦:锦的一种。负版:背着国家图籍的人,这些人都是差役、劳动者。  绔:同 “裤”,指套裤。裁制:剪裁,比喻写文章时的取舍安排。        【译文】      孙兴公谈论到曹辅佐时说: “他的文才就像一幅白底子的明光锦,裁成 了差役穿的裤子,这不是没有文采,只是太没个剪裁了。”                                    ①       (94)袁彦伯作 《名士传)成 ,见谢公,公笑曰: “我尝与诸人道江                                   ② 北事,特作狡狯耳,彦伯遂以著书  !”       【注释】       ①袁彦伯:袁彦伯,原本作袁伯彦,误倒。袁彦伯把三国、西晋时代一些名人收入 《名士传》。       ②江北事:指晋室南渡以前的事。南渡以前,国都在江北。狡狯 (kuài): 游戏。        【译文】      袁彦伯写成了 (名士传),带去见谢安,谢安笑着说:“我曾经和大家 讲过江北时期的事,那不过是说着好玩罢了,彦伯竟拿来写书!”                                                             ①       (95)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桓令人窃取其白事 。东亭即于阁 下更作,无复向一字。       【注释】       ①王东亭:王珣,封为东亭侯,曾在大司马桓温手下任主薄。伏阁下:在官署里。阁是官署。  白事:报告,是文书的一种。        【译文】      东亭侯王珣到任所就任桓温的属官,已经到了官署里,桓温叫人偷偷拿 走了他的报告。王珣立即在官署里重新写,没有一个字和前一报告重复。                                               ①       (96)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 。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      ② 令作  。手不辍笔,俄得七纸,殊可观。东亭在侧,极叹其才。袁虎云:“当               ③ 令齿舌问得利  。”       【注释】       ①袁虎:即袁宏,叁本篇第 88 则注①。公元369年,桓温自姑孰北伐前燕,途中袁宏顶撞了桓  温,所谓被责免官,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可参看 《轻诋》篇第11则。       ②会须:恰巧需要。露布文:军中不封口的文书,多指征讨的檄文或捷报。       ③ “当令”句:大意是:有才而官不利,文才得到东亭口头赞赏,也算于齿舌间得到点好处。        【译文】      桓温率师北伐、当时袁虎也随从出征,因事受到桓温的责备,罢了官。 正好急需写一份告捷公文,桓温便叫袁虎起草。袁虎靠在马旁,手不停挥, 一会儿就写了七张纸,写得很好。当时东亭侯王地在旁边,极力赞赏他的才 华。袁虎说: “也该让我从齿舌中得点好处。”                                               ①       (97)袁宏始作 《东征赋),都不道陶公 。胡奴诱之狭室中,临以白   ②                                                                      ③ 刃  ,曰:“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 ,                                                                    ④ 便答: “我大道公,何以云无?”因诵曰:“精金百炼,在割能断 。功则                 ⑤                        ⑥ 治人,职思靖乱  。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       【注释】       ①陶公:陶侃,封长沙郡公,故下文付长沙。参看 《言语)第47 则注①。按: 《东征赋》篇末
----------------------- Page 93-----------------------称颂了东晋诸名流。       ②胡奴:陶侃的儿子陶范的小名。狭室:内室;密室。       ③窘蹙 (jiōngcù):窘迫;非常为难。       ④ “精金”句:大意是,精金经过千锤百炼,用来切割任何东西都能切断。在割,等于说有所  切割。       ⑤ “功则”句:大意是,论到他的事业,就是使人安居乐业;说到他的职责,就是想平定祸乱。  功指工作、事业。       ⑥ “长沙”句:大意是,长沙郡公的功勋,是史家所赞美的。        【译文】      袁宏起初写 《东征赋》的时候,没有一句话说到陶侃。陶侃的儿子胡奴 就把他骗到一个密室里,拔出刀来指着他,问道:“先父的劝勋业绩这样大、 您写 《东征赋》,为什么忽略了他?”袁宏很窘急,无计可施,便回答说:  “我大大地称道陶公一番,怎么说没有写呢?”于是就朗诵道:“精金百炼, 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98)或问顾长康: “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                                      ① 者作后出相遗,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  。”       【注释】       ①相遗:遗它;抛弃它见贵:贵我;推崇我。        【译文】      有人问顾长康: “您的《筝赋》和嵇康的《琴赋》相比,哪一篇更好?” 顾长康回答说: “不会鉴赏的人认为我的后出就遗弃它,鉴赏力强的人也会 因为高妙新奇而推许我。”                                               ①       (99)殷仲文天才宏赡,而读书不甚广博 。亮叹曰: “若使殷仲文读 书半袁豹,才不减班固。”②        【注释】       ①殷仲文:参看 《言语》第106则注②。宏赡:宏大而充裕。       ②亮:傅亮.曾任尚书令、左光禄大夫。袁豹:字士蔚,曾任著作佐郎 (主要职责是修撰国史),  迁太尉长史、丹阳尹。博学,擅长文辞。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编纂 《汉书》。        【译文】      殷仲文天赋甚高,可是读书不甚广博。傅亮感叹说: “如果殷仲文读的 书能有袁豹的一半,才华就不次于班固。”                                                         ①       (100)羊孚作 《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靠 。遇象能鲜,即洁      ②                   ③ 成辉  。”桓胤遂以书扇 。       【注释】       ① “资清”句:大意是,靠纯净的雨而变成雪,趁空气的流动而漫天飞扬。霏,形容雪花飘扬。       ② “遇象”句:大意是,各种景象接触到它就能鲜艳夺目,洁白的物体附上它就能熠熠(yì)生  辉。       ③桓胤:字茂远,官至中书令,德行高洁,以恬淡见称。        【译文】      羊孚写了一篇 《雪赞》,其中说:“资清以比,乘气以霏。遇象能鲜, 即洁成辉。”桓胤便把这两句写在扇子上。                                                ①       (101)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 ,问古诗中何句为最。睹思                                          ② 未答。孝伯咏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此句为佳。”       【注释】
----------------------- Page 94-----------------------     ①行散:参看 《德行》第41 则注②,王睹:王爽,字季明,小名睹,官至侍中,赠太常。       ② “所遇”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大意是,一路上看到的再也不是睹目的景物、  人哪能不很快就老了呢!王孝伯借此表示对时光流逝、生死无常的感叹。        【译文】      王孝伯在京的时候,一次行散到他弟弟王睹门前,问王睹古诗里头哪一 句最好。王睹工考虑,还没有回答。孝伯吟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说: “这句是最好的。”       (102)桓玄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诔。”因吟啸良               ①                        ② 久,随而下笔  。一坐之间,诔以之成 。       【注释】       ①吟啸:吟咏和吹口哨。       ②一坐:坐一下,表示时间短暂。        【译文】      桓玄有一次登上江陵城城墙的南楼,说道: “我现在想给王孝伯写一篇 诛文。”于是长时间吟咏歌啸,接着就动笔。只坐一会儿的功夫,诔文便写 成了。                                                          ①       (103)桓玄初并西夏,领荆、江二州,二府,一国 。于时始雪,五处                 ②                                                         ③ 俱贺,五版并入  。玄在听事上,版至,即答版后,皆粲然成章,不相揉杂 。       【注释】       ① “桓玄”句:桓玄是桓温的儿子,才华出众,文笔优美。桓温死后,袭封为南郡公,封国在  广州,这就是一国。后又受任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后将军,荆州刺史,最后又兼  任江州刺史。这就有了荆、江二州。二府指都督府和后将军府。下文的五处即指二州、二府、一国。  西夏, 《资治通鉴》卷124 《宋纪》注:“江左六朝以荆楚为西夏”,盖泛指西部一带。       ②版:书写用的木简,这里指贺信,即喜雪的贺信。       ③粲 (càn)然:鲜明华美的样子。揉杂:混杂;混同。        【译文】      桓玄刚同时管辖西部一带,兼任荆、江两州刺史,任两个府的长官,还 袭封了一个侯国。这年初次下雪,五处官府都来祝贺,五封贺信一起送到。 桓玄在官厅上,贺信一到,就在信后起草复信,每封信都下笔成章,文采斑 斓,而且不相混同。                                            ①       (104)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 ,从京来诣门,笺云:“自顷世                   ②                                      ③ 故睽离,心事沦蕰  。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 。”桓见笺,驰唤                                 ④                     ⑤ 前,云: “子道,子道,来何迟 !”即用为记室参军 。孟昶为刘牢之主簿 ⑥                                             ⑦   ,诣门谢,见云: “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       【注释】       ① “桓玄”句:公元402 年,晋帝下诏讨伐桓玄,桓玄于是率兵东下,三月攻下京都建康。别  驾,官名,是刺史的佐百,总理众务。       ②世故:世事;变乱。睽离:离散;阔别。沦蕰 (yùn):消沉郁结。       ③积晦:久暗,长夜,比喻当时的世道。       ④子道:羊孚,字子道。       ⑤记室参军:官名,主管文书工作。       ⑥刘牢之:刘牢之任徐州刺史,在桓玄东下时.晋室任他为前锋,代理征西将军职,以抵抗桓玄,  后来他归降了桓玄。       ⑦羊侯:对羊孚的敬称。百口赖卿:全家人的性命依靠你来保护。百口,比喻人口众多。
----------------------- Page 95-----------------------      【译文】      桓玄东下京都,当时羊孚任充州别驾,从京都来登门拜访,他给桓玄的 求见信上说: “自从不久前因为战乱分别,我也意志消沉,心情郁结,明公 给漫漫长夜迭来晨光,用一源澄清百流。”桓玄见到信,赶紧把他请上前来, 对他说: “子道,子道,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啊!”立即任他做记室参军。当 时孟昶在刘牢之手下任主簿,来登门向羊孚告辞,见面就说:“羊侯,羊侯, 我一家百口就托付你了。”
----------------------- Page 96-----------------------                                 方正第五        【题解】      方正指正直。正直是我们民族一贯重视的优良品德,历来都得到赞美。 本篇主要记载言语、行动、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正直品质。      说话、行事,坚持正确的原则,这是体现正直人品的一个重要问题。这 个问题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      首先表现在礼制方面。那个时代,由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形成了很多行 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还有相应的礼节。坚持这些,才合乎礼.才算正直。例如 第 17则记嵇绍为侍中,参加官吏的集会时不肯演奏乐器,认为穿着官服而去 做乐工的事是不合礼法;第 20 则记太尉王夷甫反对对方用不拘礼节的 “卿” 字来你呼自己,坚持要用尊你。对待无礼的言语、行动则坚决反对,义形于 色。例如第 1则记元方小时候对那个无信无礼的客人很不客气,“入门不顾”。 特别是第 15则对比了山涛父子的表现:“山公大儿著短帢,车中倚。武帝欲 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儿不肯行。时论乃云胜山公”。山涛的儿子知道 戴着轻便小帽去谒见是失礼,可是山涛没有坚持这个礼节,所以舆论界评为 儿子胜过父亲。坚持忠孝,自然属于维护礼制之列,从而避讳也成了坚持忠 孝的一种礼节,不能直接说出君主和尊亲的名字,如果对方无视这一点,就 要以牙还牙。例如第 18 则记卢志在人前直接说出陆士衡的祖父和父亲的名 字,陆士衡就寸步不让,义正词严地反击。      其次是坚持宾事求是地对待或处理问题,坚持正确的说法和做法而反对 错误的,也不能因为受到压力或其他缘故而后退,放弃原先的主张,违心地 随声附和。就算面对君主或顶头上司的错误言行、也不作任何让步,因为直 言极谏正是德行大正的表现。例如第9 则记和峤宁可违背晋武帝的意愿,也 要坚持自己正确的看法;第28 则记王敦的主簿何充于大庭广众中当面反驳王 敦的说法, “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有些人在交友上也很慎 重,不可结交的就不能交往。例如第6 则记夏侯玄虽遭迫害人狱,处境险恶, 也不肯跟身为廷尉弟弟的钟会结交。      当时,士族阶层的人自以为高人一等,他们恃贵而骄。看不起庶族,处 处要显示自己的身分,这也被编纂者看成方正。第46 则说得最明显不过了: 吏部拟选王坦之任尚书郎,他自以为此职非名门贵族所宜担任的,说: “自 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拟我!”婚姻总是一种政治联姻,更要讲 究门当户对,门阀制度对此要求很严,第 24 则认为士族豪门跟低于自己门第 的家庭通婚是 “乱伦之始”。      除此以外,刚直不阿,不信鬼神,当仁不让,义不受辱,不肯屈身事人, 不受吹捧,也不吹捧别人,等等,都是本篇所称道的。                                                                       ①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                                                         ② 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        ③ 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注释】       ①陈太丘:陈寔。参看 《德行》第6 则注①。期:约定时间。日中:日到中天;中午。       ②委:抛弃。
----------------------- Page 97-----------------------     ③引:招引;拉。        【译文】      太丘长陈寔和朋友约好一同外出,约定中午出发,过了中午,朋友还没 有来,陈寔不管他,自己走了,走了以后,那位朋友才到。当时陈寔儿子元 方才六岁,正在门外玩耍。来客问元方:“令尊在家吗?”元方回答说:“家 父等了您很久,见您不来,已经走了。”那位朋友便生起气来,说道: “真 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扔下别人不管,自己走了!”元方说:“您 是跟家父约定中午走的。到了中午还不来。这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 子骂人家的父亲,这是不讲礼貌。”那位朋友听了很惭愧,就下车来招呼他。 元方掉头回家去,再也不回看一眼。                                                              ①       (2)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 。及魏武作司             ② 空,总朝政  ,从容问宗曰: “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                             ③                                  ④ 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  。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 。其见礼如 此。       【注释】       ①宗世林:宗承,字世林,以德行为世所重。曹操年轻时,想和他结交,遭到拒绝。       ②司空:官名,是三公之一。曹操在汉献帝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为司空,总揽朝政。       ③见疏:被疏远。曹操后来只是在礼节上厚待宗世林,但是压低他的官职。       ④文帝兄弟:指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等。曹丕为魏文帝。造:前往;到。床下:坐床前。        【译文】      南阳郡人宗世林,是和魏武帝曹操同时代的入,他很瞧不起曹操的为人, 不肯和曹操结交。曹操到做了司空,总揽朝廷大权的时候,曾经安闲地问宗 世林: “现在可不可以结交呢?”宗世林回答说:“我的松柏一样的意志还 没有变。”宗世林因为不合曹操心意被疏远以后,”官职很低,和他的德行 不相配。但是曹丕兄弟每次登门拜访,都是以晚辈的身分,特别在他的坐床 前行拜见礼。他就是这样地受到尊敬。                                     ①       (3)魏文帝受禅,陈群有戚客 。帝问曰:“朕应天受命,卿何以不乐 ②                                                             ③   ?”群曰: “臣与华歆服膺先朝,今虽欣圣化,犹义形于色 。”       【注释】       ①受禅 (shàn):接受禅让帝位,指曹丕登位称帝。公元 220 年农历正月,曹操死,其子曹丕  继位为汉丞相,十月,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自称皇帝。陈群:字长文,东汉末,曹操召他为司空  西曹掾属,后迁御少中丞曹丕即帝位后,迁尚书令。戚容:忧伤的神色。       ②应天受命:指登帝位。帝王都认为自己是顺应天意、接受天命而登位的。       ③华歆:字子鱼,曹操召他为议郎,后任尚书令、御史大夫。建安十九年 (公元214 年)禀承  曹操意旨领兵入宫收杀皇后伏氏,灭其族。曹丕即帝位后,迁为司空。服膺先朝:指不忘汉朝。两人  都当过汉朝的臣子,要表示不忘汉室之恩。服膺,谨记在心中。圣化:圣人的教化,这里指盛世。按:  陈、华二人一直依附曹魏,当然不会对汉朝的灭亡感到痛心疾首。这里听说的话有说是其子孙,门客  的附会。        【译文】      魏文帝称帝,陈群面带愁容。文帝问他: “朕顺应天命即帝位,你为什 么不高兴?”陈群回答说: “臣和华歆铭记先朝,现在虽然欣逢盛世,但是 怀念故主恩义的心情,还是不免要流露出来。”                                                    ①       (4)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 。淮妻,太尉王凌之妹,                 ②                                        ③ 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
----------------------- Page 98-----------------------劝淮举兵,淮不许。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行数十里,淮乃命                                               ④ 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 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五子若殒,亦复无淮。”宣帝乃 表特原淮妻。       【注释】       ①郭淮:字伯济,魏朝时任雍州刺史,齐王曹芳嘉平元年 (公元249年)迁征西将军,都督雍、  凉诸军事,在关中 (今陕西省地)三十多年,功绩显著。都督:官名,地方军政长官,战庸:战功。  庸即功劳。       ②王凌:历任司空、太尉,密谋废立,司马懿当时为魏朝大将军 (晋朝时追尊为宣帝),亲自  领兵讨代他,便自杀。坐凌事:因王凌事获罪。       ③征摄:收捕。戒装:准备行装。克日:定期。       ④徇:谋求。身首:这里指性命。        【译文】      郭淮出任关中都督期间,很得民心,也多次建立过战功。郭淮的妻子, 是太尉王凌的妹妹,因为王凌犯罪事受株连,应当一起处死。派来逮捕她的 官吏要人要得很急,郭淮让妻子准备好行装,限定日子就要上路。州和都督 府的文武官员和百姓都劝说郭淮起兵反抗,郭淮不同意。到期打发妻子上路, 百姓号陶痛哭、一路跟着呼唤不舍的有几万人。走了几十里路后,郭淮到底 还是叫手下的人去把夫人追回来,于是文武官员飞跑传命,好像救自家性命 那么急。夫人追回来以后,郭淮写了封信给宣帝司马懿说: “五个孩子哀痛 欲绝,恋恋不舍,思念他们的母亲。如果他们的母亲死了,我就会失去五个 孩子。五个孩子如果死了,也就不再有我郭淮了。”司马懿于是上表魏帝, 特准赦免了郭淮的妻子。                                       ①       (5)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 。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        ② 军司马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      ③                 ④ 重兵  。亮遣间谍觇之 ,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      ⑤ 得出  。”亮曰: “此必辛佐治也。”       【注释】       ① “诸葛亮”句:诸葛亮任蜀汉丞相,东联孙吴,数次北伐曹魏。公元234 年出兵干渭水南五  丈原攻魏,魏遣大将军司马懿领兵防御。蜀兵远来,利在急战,司马懿却屯兵以候其变。八月,诸葛  亮死,汉兵退。次,指临时驻扎。       ②魏明帝:曹睿 (ruì),魏文帝曹丕的儿子。诸葛亮伐魏正是他在位的时候。晋宣王:司马懿。  魏咸熙元年晋国初建,追尊他为宣王;他的孙子司马炎建立晋朝,又追尊他为宣帝。辛毗 (pí):字  佐治,任行军司马,将军府的官员,平时总理事务,作战时负参谋之责。按 《魏志·辛毗传):“明帝… …  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待节”,则是军师。       ③陈:通。 “阵”,排列成阵。诱橘(jué):诱惑欺诈。按:司马懿以前曾多次与诸葛亮交锋;  害怕战败,不敢出战,想拖垮诸葛亮。据说诸葛亮送他妇女戴的头巾,欲激怒他出战,他只好故意向  朝廷请战以张声势,魏明帝懂得他的用意,也怕战败,就派辛毗持君命来阻止,其中也有力司马懿遮  羞之意。       ④觇 (chān);侦察。       ⑤老夫:老年男子。黄钺 (yuè):用黄金装饰的斧,是帝王赐给主管征伐的重臣的。这里表明  辛毗奉命监军。        【译文】      诸葛亮屯兵在渭水南岸的时候,关中地区人心震动。魏明帝非常害怕晋
----------------------- Page 99-----------------------宣王司马懿出战,便派辛毗去担任军司马。司马懿和诸葛亮隔着渭水列成阵 势以后,诸葛亮千方百计地设法诱骗他出战,他果然非常愤怒,就打算用重 兵来对付诸葛亮。诸葛亮派间谍去侦察他的行动,回报说: “有一个老人拿 着金斧,坚定地面对军营门口站着,军队都出不来。”诸葛亮说: “这一定 是辛佐治呀。”                           ①       (6)夏侯玄既被桎梏 ,时钟毓为廷尉,钟会先不与玄相知,因便狎之 ②                                     ③   。玄曰:“虽复刑馀之人,未敢闻命 。”考掠初无一言,临刑东市,颜色      ④ 不异  。       【注释】       ①夏侯玄:字太初,魏齐王曹芳时任太常,为九卿之一,主管礼仪祭祀之事。当时司马师以大  将军辅政,后中书令李丰因司马师专权,密谋以夏侯玄代替他,事泄,李丰被杀,夏侯玄被捕交廷尉  审理,随后被杀,桎梏 (zhìgǜ):脚镣和手铐;拘捕。       ②延尉:官名,九卿之一,掌管诉讼刑狱之事。钟会:是钟毓的弟弟。钟会因夏侯玄为名士,  曾经想结交他,被夏侯玄拒绝了。当钟毓审理夏侯玄案件时,钟会在座。参看 《言语》第11则注①。  狎 (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③刑余之人:受过刑的人。闻命:听从命令。这里说未敢闻命,意即不愿与之交往。       ④东市:行刑的地方;法场。汉代在长安东面的市场行刑,故后代通称法场为东市。        【译文】      夏侯玄被逮捕了,当时钟毓任廷尉,他弟弟钟会先前和夏侯玄不相交好, 这时趁机对夏侯玄表示狎昵。夏侯玄说:“我虽然是罪人,也还不敢遵命。” 经受刑讯拷打,始终不出一声,临到解赴法场行刑,也依然面不改色。                                  ①       (7)夏侯泰初与广陵陈本善 。本与玄在本母前宴饮,本弟骞行还,径                                                    ② 入,至堂户。泰初因起曰: “可得同,不可得而杂 。”       【注释】       ①夏侯泰初:即夏侯太初、夏侯玄。陈本:字休元,曾任郡守、廷尉,迁镇北将军。弟弟陈骞,  字休渊,当时还年轻,任中领军 (掌管卫兵)。       ② “可得”句:夏候玄因为和陈本友好去拜见其母,当时陈骞的年龄、德位都不如夏侯玄,他  想和夏侯玄交往,就应该先登门拜访。阵骞回家和夏侯玄相见,不合乎礼,所以夏候玄说:“可得同,  不可得而杂。”结果陈骞退出来了。        【译文】      夏侯泰初和广陵郡人陈本是好朋友。当陈本和夏侯玄在陈本母亲面前宴 饮时,陈本的弟弟陈骞从外面回来,一直进入堂屋门口。于是泰初站起来说:  “相同的事可以一齐办,不同的事不能混杂在一起办。”                                  ①       (8)高贵乡公薨,内外喧哗 。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静之?” 泰云: “唯杀贾充以谢天下。”文王曰:“可复下此不?”对曰:”但见其 上,未见其下。”       【注释】       ①高贵乡公:指曹髦 (máo),是魏文帝曹丕的孙子。未登位时封为郯县高贵乡公。大将军司马  师废魏齐王曹芳后,立他为帝。他在位时.司马昭继承哥哥司马师的职位,专国政,自为相国,曹髦想  除掉他,反被司马师的党羽贾充率兵杀死。        【译文】      高贵乡公被杀,朝廷内外群情激愤,议论纷纷。文王司马昭问侍中陈泰:  “怎样才能使舆论平静下来呢?”陈泰说:“只有杀掉贾充来向天下人谢罪。” 司马昭说: “可以不可以再考虑一个比这轻一些的处理办法呢?”陈泰回答
【网络资源快速查找 http://w.remen-blog.com --电影、音乐、书籍、软件......闪电搜寻!】说: “我只知道有比这更重的,不知比这更轻的。”                              ①                                         ②       (9)和峤为武帝所亲重 ,语峙曰:“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 。”                                        ③ 还,问何如,答云: “皇太子圣质如初 。”       【注释】       ①和峤:字长舆,任侍中,迁中书令。多次向晋武帝司马炎谈起担心太       子不能继承国家大业,武帝不以为然。       ②东宫:太子居住的宫室,这里用来称太子。       ③圣质:资质。 “圣”字是敬辞。        【译文】      和峤是晋武帝所亲近、器重的人,有一次武帝对和峤说: “太子近来似 乎更加成熟、长进了,你试去看看。”和峤去了回来,武帝问他怎么样,和 峤回答说: “皇太子资质同以前一样。”                                               ①       (10)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 。以与晋室有仇,常背洛水                                                         ② 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靓  。既来,帝就太妃                                                           ③ 间相见。礼毕,酒酣,帝曰: “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靓曰: “臣不能                          ④ 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  。”因涕泗百行。帝于是惭悔而出。       【注释】       ①诸葛靓 (jìng):国时在吴国做官,吴亡后,到晋国首都洛阳。因为他父亲诸葛诞被晋武帝的  父亲司马昭杀了,所以不肯在晋室做官。回到家乡。终身不向朝廷所在的方向坐着,除:授官;任命。  大司马:官名,八公之一。起:出任。       ②诸葛妃:指司马懿的儿子琅邪王的王妃,晋武帝的婶母,诸葛靓的姐姐。       ③竹马之好:比喻儿童时代的交情。竹马,儿童用来当马骑的竹竿。       ④吞炭漆身:比喻为父报仇,据 (史记·刺客列传)载:春秋未年,晋国的大夫赵襄子灭了智  伯,智伯的家臣豫让便要杀赵襄子来给智伯报仇。他用漆涂身,使身上长癞疮,以改变形貌;吞炭弄  坏嗓子,使声音沙哑。毁容变音,使人不识,再去报仇。        【译文】      诸葛靓后来才到晋朝首都洛阳,被任命为大司马,他不肯应召赴任。因 为和晋室有仇,常常背对洛河的方向坐着。他和晋武帝有旧交情,武帝很想 见他,却又找下到缘由,就请婶母诸葛太妃招呼诸葛靓来。来后,武帝到太 妃那里和他见面。行礼后就喝酒,喝到痛快的时候,武帝问: “你还记得我 们小时候的交情吗?”诸葛靓说:“臣不能吞炭漆身,今天又看到了圣上。” 说完便涕泪交流。武帝于是既惭愧又懊悔地退了出去。                                                            ①       (11)武帝语和峤曰:“我欲先痛骂王武子,然后爵之 。”峤曰:“武 子俊爽,恐不可屈。”帝遂召武子,苦责之,因曰: “知愧不?”武子曰:                                 ②                                ③  “尺布斗粟之谣,常为陛下耻之 。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 。以此愧 陛下。”       【注释】       ①王武子:王济,字武子、累迁侍中。晋武帝曾命弟弟齐王司马攸离开京都回到封国去,王济  极力劝谏,触怒了武帝,因此被责,并降职为国子祭酒。按:和峤是王济的姐夫,所以武帝对和峤说  这样的话。       ②尺布斗粟之谣:比喻兄弟不和。据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  反,汉文帝把他流放到蜀郡,途中绝食而死。后来有首民歌唱道: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  春。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汉文帝和淮南王是兄弟,晋武帝和齐王也是兄弟,所以上济引用了这首  民谣来讽刺他。
----------------------- Page 101-----------------------     ③ “它人”句:(晋书·王济传)作“他人能令亲疏,臣不能使亲亲。”是从正面说,这里却  是说的反话,意谓未能顺从武帝意旨变亲为疏,所以有愧,讽刺武帝不听劝谏,疏远手足兄弟。        【译文】      晋武帝告诉和峤说: “我想先痛骂王武子一顿,然后才封给他爵位。” 和峤说: “武子才智出众,性情直爽,恐怕不能使他屈服。”武帝于是召见 武子,狠狠地责骂了他,然后问道: “你知道羞愧了吗?”王武子说:“想 起尺布斗粟的民谣,经常替陛下感到羞愧。别人能让关系疏远的人亲近起来, 臣却不能使亲近的变得疏远。”就因为这一点对陛下有愧。”                                                ①       (12)杜预之荆州,顿七里桥,朝士悉祖 。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                                           ② 所许。杨济既名氏雄俊,不堪,不坐而去  。须臾,和长舆来,问: “杨右                                                                       ③ 卫何在?”客曰: “向来,不坐而去。”长舆曰:“必大夏门下盘马 。”                                                      ④ 往大夏门,果大阅骑。长舆抱内车,共载归,坐如初  。       【注释】       ①杜预:字元凯,累迁河南尹,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杜预出身名家,其  父与司马懿不和,被弹劾下狱,并免为庶人。杜预后娶司马昭妹妹为妻,才出任尚书郎。顿:停留。  七里桥:在洛阳城东。京都士人。送往迎来,常在此处。祖: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  上设宴送行。       ②杨济:字文通,累迁太子太傅、右卫将军。杨济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妻子武悼皇后的叔父,与  杜预都是晋室的外戚。虽然杜预功名比他高,他却认为杜预是罪人之子,不愿与之同坐。       ③大夏门:洛阳的一座城门楼。       ④抱内:抱持放入。内,通 “纳”。        【译文】      杜预到荆州去任职,出到七里桥,朝廷的官员全都来到这里给他饯行。 社预年轻时家境贫贱,却喜欢当豪侠之士,得不到大家的赞许。杨济既是名 门中的杰出人物,忍受不了这种场面,不落座就走了。一会儿,和长舆来了, 问:”杨右卫在哪里?”有位客人说: “刚才来了,没坐一坐就走了。”和 长舆说: “一定是到大夏门下骑马游乐去了。”便到大夏门去,果然是在那 里观看大规模的兵马操练。长舆便搂住他拉到车上,一起坐车回到七里桥, 好像刚来那样入座。                                                       ①       (13)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悉至,皆在连榻坐 。时亦有裴叔则。羊          ② 稚舒后至  ,曰: “杜元凯乃复连榻坐客!”不坐便去。杜请裴追之,羊去 数里住马,既而俱还杜许。       【注释】       ①连榻:榻分独榻和连榻,坐独榻为尊,坐连榻则否。       ③羊稚舒:羊琇子稚舒,也是晋室的外戚。同上一则所说的杨济一样,都是恃贵而骄之辈。        【译文】      杜预任命力镇南将军,朝廷的官员都来庆贺,大家都坐在连榻上。当时 在座的也有裴叔则。羊稚舒后来才到,说: “杜元凯竟然用连榻待客!”不 落座就走了。杜预请裴叔则去追他回来,羊稚舒骑马走了几里地就停下了, 接着就和裴叔则一起回到杜顶家。                                                 ①                         ②       (14)晋武帝时,荀勖为中书监,和峤为令 。故事:监、令由来共车  。                        ③ 峤性雅正,常疾勖谄谀  。后公车来,峤便登,正向前坐,不复容勖。勖方 更觅车,然后得去。监。令各给车,自此始。       【注释】
----------------------- Page 102-----------------------     ①中书监、令:晋代设中书监和中书令,是中书省的长官,掌管机要。监和令是同等的,不过  监在令之前。       ②故事:前代的制度;成例。       ③雅正:正直。疾:厌恶;憎恨。谄谀:谄媚阿谀;巴结奉承。        【译文】      晋武帝时,荀勖 (xù)任中书监,和峤任中书令。按照旧例,监和令向 来同坐一辆车上朝。和峤本性正直,一向憎恶荀勖那种阿谀逢迎的作风。后 来每逢官车来接他们上朝,和峤便上车,只往前坐,不再给荀勖留出位子。 荀勖还要另外找一辆车,然后才熊走。以后监和令分别派车,就是从这时开 始的。                                      ①       (15)山公大儿著短帢,车中倚  。武帝欲见之,山公不敢辞,问儿,                             ② 儿不肯行。时论乃云胜山公  。       【注释】       ①短帢 (qià):一种轻便小帽。戴帢帽见客,是一种不讲究礼节的做法。       ② “时论”句:山公大儿戴的是便帽,所以不肯去见皇帝,而山涛却不敢替他辞谢。时论便以  为胜山涛。        【译文】      山涛的大儿子戴着一顶便帽,靠在车上。晋武帝想召见他,山涛不敢替 他推辞,就出来问儿子的意见,他儿子不肯去。当时的舆论就说这个儿子胜 过山涛。       (16)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横怒,遂与杖遣之 ①                                        ②                               ③   。雄后为黄门郎,刘为侍中,初不交言 。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  。 雄不得已,诣刘,再拜曰: “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于是即 去。武帝闻尚不和,乃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曰:  “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入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        ④                                                    ⑤ 坠诸渊  。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  !”武帝从之。       【注释】       ①河内主簿:河内郡的主簿。河内郡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一带。按: 《晋书·向雄传》载,太  守刘毅以非罪罚向雄杖刑,后来吴奋为太守,又因事下向雄于狱。司隶钟会于狱中调向雄为都官从事。       ②黄门郎:官名,也称黄门侍郎,职责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与侍中同为宫内近侍官,不过  侍中是加官,无定员。侍中和黄门郎俱管门下省众事。       ③君臣之好:上下级的和睦关系。       ④ “古之”两句:摘自《礼记·檀弓下》。君子指达官贵人。进是推荐,提拔。退是撤职,降  职。       ⑤戎首:指挑起争端的人。        【译文】      向雄任河内郡的主簿,有件公事本来和他没关系,可是郡太守刘淮为这 事大为震怒,便对他动了杖刑,并且打发他走了。向雄后来调任黄门郎,刘 淮任侍中,两人虽在同一衙门,却从来不交谈。晋武帝听说这件事,便命令 向雄要恢复两人原有的上下级和睦关系。向雄不得已,就到刘淮那里,行再 拜礼后说: “刚才奉皇上的命令而来,可是我们之间的上下级恩义已经断绝 了,怎么办?”说完,马上就走了。武帝后来听说两人还是不和,就生气地 问向雄:“我命令你恢复旧时的和睦关系,为什么还要绝交?”向雄说:“古 时候的君子,按礼法举荐官员,也按礼法贬黜官员:现在的君子,举荐人家
----------------------- Page 103-----------------------时就像要抱到膝上那么亲,贬黜人家时就像要推下深渊那样狠。臣下对刘河 内如果不去挑起争端,那也就幸运得很了,怎么还能修复旧有的上下级关系 呢!”晋武帝听后,就不再勉强他了。                                                             ①       (17)齐王冏为大司马,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  。冏设宰会,                          ② 召葛旟、董艾等共论时宜  。旗等白冏: “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 遂送乐器,绍推却不受。冏曰: “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绍曰:“公协 辅皇室,令作事可法。绍虽官卑,职备常伯,操丝比竹,盖乐官之事,不可                        ③ 以先王法服为伶人之业 。今逼高命,不敢苟辞,当释冠冕,袭私服。此绍 之心也。”旗等不自得而退。       【注释】       ①齐王冏 (jiōng):司马冏,字景冶,封为齐王。晋惠帝永康二年 (公元301年)赵王司马伦  自称皇帝,以惠帝为太上皇。齐王司马冏起兵时代他,迎       惠帝复位,后任大司马,并专擅国政,次年为长沙王司马又所杀。       ②宰会:招待僚属的宴会。葛旟 (yú):在齐王手下任从事中郎。董艾:原为县令,齐王起兵  时兼任右将军。时宜:当时的需要,这里指时政。       ③备常伯:备用为常伯。这是谦辞,表示自己不称职。常伯是官名,上       古曾设此官,后来也用来称天子左右的近臣,如侍中、散骑常侍就是常伯。操丝比竹:指吹弹  演奏。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法服:法定的服装。先王按尊卑等级制定五服。        【译文】      齐王司马冏任大司马,辅理国政,嵇绍当时任恃中,到司马冏那里请示。 司马冏安排了一个僚属的宴会,召来葛旟、董艾等人一起讨论当前政务。葛 旟等人告诉司马冏说: “嵇侍中擅长乐器,您可以叫他演奏一下。”于是便 送上乐器,嵇绍拒绝接受。司马冏说: “今天大家一起饮酒作乐,你为什么 拒绝呢?”嵇绍说: “公辅助皇室,应该使大家做事能够有个榜样。我官职 虽然卑下,也毕竟忝居常伯之位,吹弹演奏,本是乐官的事情,不能穿着官 服来做乐工的事。我现在迫于尊命,不敢随便推辞,可是应该脱下官服,穿 上便服。这是我的愿望。”葛旟等人自觉没趣,就退了出去。                                                                ①       (18)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 “陆逊、陆抗是君何物?”  答曰: “如                               ② 卿于卢毓,卢珽。”士龙失色  。既出户,谓兄曰: “何至如此!彼容不相                                                                    ③ 知也。”士衡正色曰: “我父、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议                               ④ 者疑二陆优劣,谢公以此定之  。       【注释】       ①卢志:字子道,历任成都王左长史、中书监。父亲是魏朝卫尉卿卢珽。祖父是魏朝司空卢毓。  陆士衡:陆机,字士衡,历任著作郎、平原内史。父亲是吴国大司马陆抗,祖父是丞相陆逊。按:魏  晋人重视避讳,不能当面说出对方长辈的名字,直指祖父、父亲名字,最为无礼。       ②士龙:陆云,字士龙,是陆机的弟弟。       ③鬼子:对人的憎称。原注引孔氏 《志怪》说,卢志的远祖卢充曾因打猎而入鬼府,与崔少府  的亡女结婚而生子。陆机因此骂卢志是鬼的子孙。       ④ “谢公”句:谢安认为陆士衡为优。        【译文】      卢志在大庭广众中间陆士衡道: “陆逊、陆抗是您的什么人?”陆士衡 回答说: “正像你和卢毓,卢珽的关系一样。”陆士龙听了大惊失色。出门 以后,士龙就对哥哥说:”哪至于弄到这种地步呢!他可能真是不了解底细 呀。”士衡很严厉他说: “我父亲、祖父海内知名,岂有不知道的?鬼子竟
----------------------- Page 104-----------------------敢这样无礼!”舆论界对陆家兄弟的优劣一向难于确定,谢安就拿这件事来 判定两人的优劣。                          ①       (19)羊忱性甚贞烈 。赵王伦为相国,忱为太傅长史,乃版以参相国      ②                                                    ③ 军事  。使者卒至,忱深惧豫祸,不暇被马,于是帖骑而避 。使者追之,忱 善射,矢左右发,使者不敢进,遂得免。       【注释】       ①羊忱 (chén):字长和,历任太傅长史、扬州刺史,迁侍中。       ②赵王伦:赵王司马伦于晋惠帝永康元年 (公元300 年)杀皇后贾氏,并杀司空张华等,自为  相国。羊忱因此不愿在他手下做官,怕得祸。版:这里指版授,以版授与职位。参相国军事:在相府  中任事者多称此名。       ③卒 (cù):通“猝”,突然。豫:通“与”,涉及。被马:给马备好马鞍。帖骑:骑不备鞍的马。        【译文】      羊忱的性格非常坚贞刚烈。赵王司马伦自任相国的时候,羊忱任太傅府 长史,司马伦便任命他为参相国军事。传达任命的使者突然来到,羊忱非常 害怕牵连受祸,匆忙间来不及备马,于是骑着光身的马逃避。使者去追他, 羊忱擅长射箭,不断向使者左右开弓。使者不敢再追,这才得以逃脱。                                               ①                        ②       (20)王太尉不与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 。王曰: “君不得为尔 。” 庾曰: “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注释】       ①卿:对官爵、辈份低于自己的人或同辈之间的亲热、不拘礼节的称呼。庾子嵩官至豫州长史,  职位在太尉之下,不应用 “卿”来称呼王太尉。置:放下。       ②君:对对方的尊称。王太尉对庾子嵩原是可以称呼 “卿”的,可是他用了尊称的词。        【译文】      太尉王夷甫不和庾子嵩交往,可是庾子嵩却用卿来称呼他,亲热个没完。 王夷甫说: “君不能用这种称呼。”庾子嵩回答说:“卿尽管称我为君,我 尽管称卿为卿;我自己用我的叫法,卿自己用卿的叫法。”                                      ①       (21)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 。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                          ② 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  。”       【注释】       ①社:土地神和祭土地神的社坛都叫社。       ② “社而”句:社坛周围要种树,社坛和社树是互相依存的。按:阮宣子 (名脩)不信鬼神而  擅长清谈。        【译文】      阮宣子要砍掉土地庙的树,有人阻止他。宣子说: “如果为社而种树, 那么砍了树,社就不存在了;如果为树而立社。那么砍了树,社也就迁走了。”       (22)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独以为无,曰; “今 见鬼者云著生时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复有鬼邪?”       【译文】      院宣子谈论鬼神有无问题。有人认为人死后有鬼,唯独宣子认为没有, 他说: “现有自称看见过鬼的人说鬼是穿着活着时候的衣服,如果人死了有 鬼,那么衣服也有鬼吗?”                                                             ①       (23)元皇帝既登阵,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 。时议者咸谓                                                           ② 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  。周、王诸公并                                          ③ 苦争恳切,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  。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
----------------------- Page 105-----------------------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                 ④                          ⑤ 传诏遏使就东厢  。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 。丞相披拨传诏,径至御床前, 曰: “不审陛下何以见臣?”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 储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叹曰: “我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注释】       ①”元皇”句:元皇帝指晋元帝司马睿 (ruì),是东晋第一个皇帝,建武元年 (公元317 年)  立力晋王,318年即皇帝位,并立司马绍为皇太子。晋元帝的妃子,即司马绍的母亲先死。318年纳郑  氏为夫人,甚有宠,生简文帝司马昱。郑夫人于326年死,到 394年,孝武帝追尊为太后,所以这里  称郑后。晋元帝死,太子司马绍即位,为晋明帝。登阼 (zuò):登上帝位。       ②伦:顺序。按:宗法制度下,立嗣要立嫡、立长,否则就不合伦理。储副:太子,下文又称  皇储。       ③周、王:周f 、王导 (字茂弘),即下文的周侯、丞相。分别参看《言语》第30则注①和第  31则注③。刁玄亮:刁协,字玄亮,累迁尚书令。少主:年少之君,这里指简文。阿 (ē):迎合。       ④逆:预先。传诏:传达皇帝命令的官吏。遏 (è):阻拦。       ⑤却略:却步;往后退。        【译文】      晋元帝登位以后,因为郑后得宠,就想废明帝司马绍而改立简文帝司马 昱为太子。当时朝廷的舆论都认为抛开长子而立幼子,不但在道理上不合立 嗣的顺序,而且太子司马绍聪明诚实,英明果断,更适合做太子。周f 、王 导诸位大臣都竭力争辩,情辞恳切,只有刁玄亮一人想尊奉少主来迎合元帝 的心意。元帝就想付诸实施,又担心诸大臣不接受命令,于是先召唤武城侯 周f 和丞相王导入朝,然后就想把诏令交给刁玄亮去发布。周、王两人进来 后,才走到台阶上面,元帝已经事先派传诏官迎着他们,拦住不让入内。请 他们到东厢房去。周f 还没醒悟过来,就退下台阶。王导拨开传诏官,一直 走到元帝座前,说道: “不明白陛下为什么召见臣?”元帝哑口无言,就从 怀里摸出黄纸诏书来撕碎扔掉。从此太子才算确定了。周f 这才又感慨又惭 愧地叹道: “我常常自以为胜过茂弘,现在才知道比不上他啊!”                                                        ①       (24)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  。对曰: “培/ 无                   ②                               ③ 松柏,薰莸不同器  。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 。”       【注释】       ①结援:结交、攀附。吴人:吴地人士。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即在春秋时代的吴国旧地。陆  太尉:陆玩,吴郡人。晋元帝任为丞相参军。参看 《政事》第13则注①。       ②培/   (póu lǒu):小土丘。薰:香草。莸 (yóu):臭草。       ③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等道德关系。陆玩是南方的士族豪门,王导的先人虽也不乏名  臣,但渡江之初,论功勋名望,王不如陆,加以南方人瞧不起北方人,所以陆玩不愿与王导联姻。《晋  书·陆玩传》认为他是轻视权贵。        【译文】      丞相王导到江南之初,想结交、攀附吴地人士,就向太尉陆玩提出结成 儿女亲家。陆玩回复说: “小土丘上长不了松柏那样的大树、香草和臭草不 能同放在一个器物里。我虽然没有才能,可是按道理也不能带头来做破坏人 伦的事情。”       (25)诸葛恢大女适太尉庾亮儿.次女适徐州刺史羊忱儿。亮子被苏峻               ①                                          ② 害,改适江虨  。恢儿娶邓攸女。于时谢尚书求其小女婚 ,恢乃云: “羊、                                                           ③ 邓是世婚,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谢衷儿婚  。”及恢亡,遂
----------------------- Page 106-----------------------                              ④                                       ⑤ 婚。于是王右军往谢家看新妇  ,犹有恢之遗法,威仪端详,容服光整  。王                               ⑥ 叹曰: “我在遣女,裁得尔耳 !”       【注释】       ① “亮子”句:晋成帝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内史苏峻 (字子高)举兵反,次年二月,  攻陷首都建康,大肆抢掠、杀戮。后来陶侃、温峤、庾亮等起兵讨苏峻,九月苏峻败死。这期间庾亮  的儿子庾会被杀。庾会妻子后来改嫁江虨 (bān)。       ②谢尚书:谢裒 (póu),字幼儒,任吏部尚书,曾为其子谢石向诸葛恢求亲。       ③世婚:世代联姻的人家。 “不能”句:按:诸葛恢是士族,庾亮更是士族的代表。当时谢裒  家功业不显,人们还不认为他是世家,所以诸葛恢不肯与他结亲。诸葛恢死后、谢家兴起,诸葛氏渐  衰微,这才肯嫁女给谢家。       ④ “于是”句:按:看新妇是古代习俗、《南史·齐·顾协传》:“晋、宋以来,初婚三日,  妇见舅姑,众宾皆列见。”舅姑即公婆。       ⑤威仪:严肃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       ⑥遣:送走。裁:通 “才”,仅仅。        【译文】      诸葛恢的大女儿嫁给太尉庾亮的儿子,二女儿嫁给徐州刺史羊忱的儿 子。庾亮的儿子被苏峻杀害了,大女儿又改嫁江虨。诸葛恢的儿子娶了邓攸 的女儿为妻。当时尚书谢衷为儿子谢石向诸葛恢求娶他的小女儿,诸葛恢就 说: “羊家、邓家和我们是世代姻亲,江家是我看顾他,庾家是他看顾我, 我不能再和谢裒的儿子结亲。”等到诸葛恢死了以后,两家终于结亲。结婚 时,右军将军王羲之到谢家去看新娘,看到新娘还保存着诸葛恢旧有的礼法, 容貌举止,端庄安详;风采服饰,华美整齐。王羲之叹道: “我活着时嫁女 儿,也仅仅能做到这样啊!”                                                 ①       (26)周叔治作晋陵太守,周侯、仲智往别 。叔治以将别,涕泗不止。          ② 仲智恚之  ,曰: “斯人乃妇女,与人别,唯啼泣。”便舍去。周侯独留与                                               ③ 饮酒言话,临别流涕,抚其背曰: “奴好自爱 !”       【注释】       ①周叔治:周谟,字叔治。是周侯 (名f ,字伯仁)和周嵩 (字仲智)的弟弟。       ②恚 (huì):生气。       ③奴:即阿奴,是尊对卑、兄对弟的爱称。        【译文】      周叔治要出任晋陵太守,他哥哥武城侯周伯仁和仲智去和他话别。叔治 因为兄弟就要离别了,哭个不停。仲智生他的气,说: “你这个人原来是个 妇女,和人家告别,只会哭哭啼啼。”便不理他走了。伯仁独自留下来和他 喝酒说话,临别时流着泪,拍着他的背说: “阿奴要好好地爱惜自己!”       (27)周伯仁为吏部尚书,在省内夜疾危急。时刁玄亮为尚书令,营救 备亲好之至,良久小损。明旦,报仲智,仲智狼狈来。始入户,刁下床对之                                                           ① 大位,说伯仁昨危急之状。仲智手批之,刁为辟易于户侧  。既前,都不问                                                             ② 病,直云: “君在中朝,与和长舆齐名,那与佞人刁协有情 !”径便出。       【注释】       ①批:用手掌打。辟易:退避。       ②和长舆,即和轿。参看本篇第 9 则注①。佞 (ning)人:惯于用花言巧语奉承、讨好别人的  人。        【译文】
----------------------- Page 107-----------------------     周伯仁任吏部尚书时,有一夜在官署里得了病,很危急。当时刁玄亮任 尚书令,多方设法抢救,表现得亲密友好极了,过了很久,病情才稍为减轻 了些。第二天早晨,通知了周伯仁的弟弟仲智,仲智急急忙忙地赶来。刚进 门,刁玄亮就离座对他大哭,并述说伯仁夜里病危的情况。仲智扬手给他一 耳光,刁玄亮被打得惊退到门边。仲智走到伯仁床前,一点也不问病况,直 截了当地说: “您在西晋时,跟和长舆名望相等,怎么会跟谄佞的人刁协有 交情!”说完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①       (28)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  。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 ‘家 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 “充即                                                                       ② 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       【注释】       ①王含:子处弘,是王敦的哥哥。狼籍:行为不法。       ②反侧:惶恐不安。晏然:形容心情平静,没有顾虑;安闲。        【译文】      王含任庐江郡大守,贪赃在法。王敦袒护他哥哥,一次特意在大家面前 赞扬说: “我哥哥在郡内一定政绩很好,庐江知名人士都称颂他。”当时何 充在王敦手下任主簿,也在座,严肃地说: “我就是庐江人,所听到的和你 说的不一样。”王敦哑口无言。旁人都替何充捏一把汗,何充却十分但然, 神态自若。       (29)顾孟著尝以酒劝周伯仁,伯仁不受。顾因移劝柱,而语柱曰:“讵                                             ① 可便作栋梁自遇!”周得之欣然,遂为衿契  。       【注释】       ①衿契:意气相投的朋友。        【译文】      顾孟著有一次向周伯仁劝酒,伯仁不肯喝。顾孟著便转向柱子劝酒,并 且对柱子说: “难道就可以把自己看成栋梁吗!”周伯仁听到这话很高兴, 两人便成了要好的朋友。                                      ①       (30)明帝在西堂,会诸公饮酒  ,未大醉,帝问: “今名臣共集,何                               ② 如尧,舜?”时周伯仁为仆射  ,因厉声曰: “今虽同人主,复那得等于圣   ③ 治  !”帝大怒,还内,作手诏满一黄纸,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杀之。后数 日,诏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当不死,罪不足至此。”       【注释】       ① “明帝”句:据(晋书·周颅传)载,帝宴群公于西堂,是晋元帝太兴初年的事。且明帝还  没有登位,周f 已被王敦杀害。可知事出于晋无帝时。       ②仆射:官名,是尚书省的副职。       ③圣治:太平时代。和帝王有关的事物都加 “圣”字来称颂。        【译文】      晋明帝在西堂召集众大臣举行宴会,还没有大醉的时候,明帝问道:“今 天名臣都聚会在一起,和尧、舜时相比,怎么样?”当时周伯仁任尚书仆射, 便声音激昂地回答说: “现在圣上和尧、舜虽然同是君主,可又怎么能和那 个太平盛世等同起来呢?”明帝大怒,回到内宫,亲自写了满满一张黄纸的 诏令,便交给廷尉,命令逮捕周伯仁,想就此杀掉他。过了几天,又下诏令 释放他。众大臣去探望周伯仁,周说: “起初我就知道不会死,因为罪状还 不可能到这个地步。”
----------------------- Page 108-----------------------                                          ①       (31)王大将军当下,时咸谓无缘尔 。伯仁曰: “今主非尧、舜,何                                                                  ② 能无过!且人臣安得称兵以向朝廷!处仲狼抗刚愎,王平子何在  ?”       【注释】       ① “王大”句:王敦,字处仲,晋元帝时任大将军、荆州刺史。当时丹阳尹刘隗当权,与尚书  令刁协欲排抑豪强,因为王敦威权太盛,想限制王敦,引起王敦的不满。永昌元年 (公元322年)正  月,王敦在武昌起兵反,上奏疏历数刘隗罪状;三月东下攻入石头城,杀周f 、刘隗等,刁协出逃。  缘:缘由;借口。按:《晋书 ·周f 传》载,当时温峙对周f 说:“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  不知此举意之所在,就是因为他无所借口。       ②狼抗:狂妄自大;乖戾。刚愎 (bi):倔强固执。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曾任荆州刺史。  名望超过王敦,为王敦所忌惮。王敦任江州刺史时,王澄去拜访,因轻侮王敦,被王敦杀害。按:这  里以王平子为例说明王敦的为人。        【译文】      大将军王敦就要率兵东下,当时人们都以为他没有借口呢。周伯仁说:  “现在的君主不是尧、舜,怎么能没有过失!再说臣下怎么能兴兵来指向朝 廷!处仲他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试看王平子到哪儿去了?”                                                 ①       (32)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 。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                                                         ②                ③ 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大真所说 。温常为东宫率 。 后为吾司马,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 “皇太子作 人何似?”温曰: “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                                                                  ④ 重问温: “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 ;然以礼 侍亲,可称为孝。”       【注释】       ① “王敦”句:据《资治通鉴·晋纪)载,王敦在公元322 年 3 月攻入石头城,拥兵不朝,又  因皇太子有勇略,为朝野所向,就想废太子,于是大会百官。4 月退兵还武昌。闰十一月晋元帝死,  皇太子司马绍继位,就是晋明帝。不过下文说及温太真任王敦司马,此事却在明市即位以后。       ②温太真:温峤,字太真,曾任太子中庶子 (即太子的近侍官),得到司马绍的宠遇。司马绍  即位为明帝后,调任中书令。王敦畏惧晋明帝倚重他,便请他出任左司马。       ③率:卫率,官名,是太子属官,主管门卫。按:温太真似乎没有做过东宫率。       ④钩深致远:指才识的广博精深。        【译文】      王敦从武昌东下以后,把船停在石头城,他的愿望是想废掉明帝。有一 次宾客满座,王敦知道明帝聪敏明慧,就想借不孝的罪名废掉他。每次说到 明帝不孝的情况,都说: “这是温太真说的。他曾经做过东宫的卫率,后来 在我手下担任司马,非常熟悉太子的情况。”一会儿,温太真来了,王敦便 摆出他的威严的神色,问太真:“皇太子为人怎么样?”温太真回答说:“小 人没法儿估量君子。”王敦声色俱厉,想靠威力来迫使对方顺从自己,便重 新问道: “根据什么称颂太子好?”温太真说:“太子才识的广博精深,似 乎不是我这种认识肤浅的人所能估量的;可是能按照礼法来侍奉双亲,这可 以称为孝。”       (33)王大将军既反,至石头,周伯仁往见之。谓周曰: “卿何以相负 ①                                                                    ②   ?”对曰: “公戎车犯正,下官忝率六军,而王师不振,以此负公 。”       【注释】       ①”卿何”句:按: 《资治通鉴》卷九十二(晋纪)注:”憋帝建兴元年,f 为杜弢所困,投  敦于豫章、故敦以为德。”
----------------------- Page 109-----------------------     ② “公戎”句:王敦攻陷石头城,晋元帝命刁协、刘隗等领兵攻石头城,卫导、周f 等从三路  出战,结果都大败。后来元帝又命公卿百官到石头城见王敦,周f 就是这时去见的。戎车犯正,指举  兵谋反。戎车,指兵车。忝 (tiǎn),谦辞,表示有愧,不敢承当。六军,天于的军队,即下文的王  师。据 《周礼》,天子有六军。王师不振,指不振作,是委婉的说法,意指打败了。        【译文】      大将军王敦反叛以后,到了石头城,周伯仁去见他。王敦问周伯仁:“你 为什么辜负我?”周伯仁回答说: “公举兵谋反,下官愧率六军出战,可是 军队不能奋勇杀敌,因此才辜负了公。”                                     ①       (34)苏峻既至石头,百僚奔散 ,唯侍中钟雅独在帝侧。或谓钟曰:“见                               ② 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用随时之                    ③ 宜,而坐待其弊邪  ?”钟曰: “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而各逊遁以求                             ④ 免,吾惧董狐将执简而进矣  !”       【注释】       ① “苏峻”句:苏峻起兵反,攻入建康后,闻陶侃等已起兵讨代,便退守石头城,并逼皇帝迁  到石头。参看本篇25 则注①。       ②”见可”句: “见可而进,知难而迟”两句引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③用随时之宜:因时制宜;顺着不同时机,采取合适的措施。弊:通 “毙”,死。       ④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以记事不加隐讳、秉笔直书著名。据 《左传·宣公二年)载,晋  灵公想杀大夫赵盾,赵盾出亡,后来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才回来。太史董狐认为赵盾亡不越境,返  不讨贼,就记载说: “赵盾弑其君”,并拿到朝廷上给人看。此句意谓担心史官记其事于史籍而遗臭  万年。        【译文】      苏峻率叛军到了石头城后,朝廷百官逃散,只有侍中钟雅独自留在晋成 帝身边。有人对钟雅说: “看到情况允许就前进,知道困难就后退,这是古 时候的常理。您本性忠诚正直,一定不会被仇敌宽容。为什么不采取权宜之 计,却要坐着等死呢?”钟雅说: “国家有战乱而不能拯救,君主有危难而 不能救助,却各自逃避以求免祸,我怕董狐就要拿着竹简上朝来啦!”                                               ①       (35)庾公临去,顾语钟后事,深以相委 。钟曰: “栋折榱崩,谁之      ②                                                      ③ 责邪  ?”瘦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 !”钟曰:“想                   ④ 足下不愧苟林父耳  !”       【注释】       ①”庾公”句:此则承前一则。晋成帝于公元 325年即位时尚在幼年,庾亮与王导等参辅朝政。  苏峻反,百僚奔散。 “庚公临去”就是指这件事。       ②栋折榱 (cul)崩:房子塌了,比喻国家危亡。按:庾亮身为佐命大臣,钟雅意含谴责。榱,  椽子。       ③克复之效:指收复京城,迎帝还都。按:公元 328 年陶侃和温娇、庾亮等人一起平定了苏峻  之乱,329年奉成帝还部。       ④荀林父:据 (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庄王围攻郑国,晋国派荀林父率师救郑国,结果大  败。荀林父请晋侯处死自己,被士贞子劝止了。晋侯仍让他官复原职。到宣公十五年荀林父打败了赤  狄,灭了潞国。可见荀林父是能打胜仗的。        【译文】      庾亮将要出逃,回头向钟雅交代自己走后的事,把朝廷重任深切地托付 给他。钟雅说: “国家危在旦夕,这是谁的责任呢?”庾亮说:”当前的事, 不容许再谈论了,你应该期望取得收复京都的成效啊!”钟雅说: “想必您
----------------------- Page 110-----------------------不会有愧于荀林父啊!”                                            ①       (36)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所逼 。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                            ②                                   ③ 令术劝群酒,以释横塘之憾  。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 。虽阳和布                                      ④ 气,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       【注释】       ① “苏峻”句:苏峻起兵反叛时.阜陵县令匡术与苏峻一起反。苏峻攻入建康后,把晋成帝逼迁  到石头城令匡术守苑城 (即成帝所居的宫城),后苏峻败死.匡术投降。孔群,参看本篇第38则注①。  横塘,地名,在建康淮水南,沿长江筑长堤,叫做横塘。       ②保存:保护着使之活下来。       ③厄 (è):困苦;灾难。匡:地名。孔子到宋国去,经过匡地,匡简子派兵围攻他。当时孔子  和他的弟子子路一起唱歌,以示礼义教化,结果匡人解围。       ④阳和:春天和暖之气。布:散布。鹰化为鸠:这本是一个节令的物侯。古人分二十四节气,  每一节气又分为三候,每一候记载着应时出现的物候现象。惊蛰的三候是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鸠即布谷鸟。        【译文】      苏峻叛乱时,孔群在横塘受到了匡术的威胁。后来丞相王导把匡术保全 下来,并且趁着大家在一起谈笑时,叫匡术给孔群敬酒,来消除横塘一事的 不满。孔群回答说: “我的德行不能和孔子相比,可是困苦却同孔子遇到匡 人一样。虽然春气和暖,鹰变成了布谷鸟,至于有识之士,还是厌恶它的眼 睛。”                                                        ①       (37)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  。乱离之后,百姓                                                                         ② 凋弊。孔慨然曰: “昔肃祖临崩,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 。                          ③ 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  。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          ④ 人脍截耳  !”于是拂衣而去。诸公亦止。       【注释】       ①扎廷尉:孔坦,字君平,任廷尉,后迁侍中。苏峻 (字子高)事平以后,诸公以为国都所在  地的丹阳郡应该任用有名望的人为京尹,而孔坦又协助王导平息苏峻叛乱,所以希望他出任丹阳尹。       ②肃祖:指晋明帝。明帝的庙号为肃宗。公元 325 年晋明帝临死时召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壼,  护军将军庾亮、丹阳尹温峤等受遗诏,辅佐太子司马衍。       ③顾命:君主临终时的命令,亦即遗诏。       ④微臣:轻微之臣,自称的谦辞。俎 (zu):砧板。脍截:细细地切割。        【译文】      苏子高的叛乱平定以后,王导、庾亮诸大臣想用廷尉孔坦来治理丹阳郡。 经过战乱而颠沛流离之后,百姓生活困苦。孔坦激愤地说: “往日先帝临终 之时,诸君亲上御床前,一起受到先帝的关怀赏识,共同接受了先帝的遗诏。 我才疏位卑,不在接受遗诏之列。你们有了困难以后,就把我推到前面,我 现在像是砧板上的臭肉,任人细剁细切罢了!”说完就拂袖而去。大臣们也 就不再提起。       (38)孔车骑与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术,宾从甚盛,因往与车骑共语 ①。中丞初不视,直云: “鹰化为鸠,众鸟犹恶其眼。”术大怒,便欲刃之。  车骑下车抱术曰: “族弟发狂,卿为我有之!”始得全首领。       【注释】       ①孔车骑:孔愉,字敬康,累迁尚书左仆射,赠车骑将军。中丞:官名,这里指孔群。扎群,  字敬林,是孔愉的堂弟,官至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掌管律令、督察等。御道:皇帝通行的道
----------------------- Page 111-----------------------路。按:这一则和前面第36则所讲的大概是同一事而传闻异辞,一记成在苏峻夫败之前,一记成在其  后。        【译文】      车犄将军孔愉和御史中丞孔群一起外出,在御道遇见匡术,后面跟随的 宾客、侍从很多,匡术便前去和孔愉说话。孔群却并不看他,只是说: “就 算鹰变成了市谷鸟,所有的鸟还是讨厌它的眼睛。”匡术听了大怒,便想杀 掉孔群。孔愉赶紧下车抱住匡术说: “堂弟发疯了,你看在我的面上饶了他 吧!”孔群这才得以保住脑袋。                               ①       (39)梅颐尝有惠于陶公 。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                                      ② 曰: “天子富于春秋,万饥臼诸侯出 ;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 乃遣人于江口夺之。颐见陶公,拜,陶公止之。颐曰: “梅仲真膝,明日岂 可复屈邪!”       【注释】       ①梅颐:字仲真。当初大将军王敦把荆州刺史陶侃降为广州刺史时,有人在王敦面前说了陶侃  的坏话,王敦就想杀陶侃。这时王敦手下的咨议参军、梅颐的弟弟梅陶劝阻了王敦,陶侃得免。后来  陶侃升任大将军、太尉,借放梅颐来报答梅陶。这里说的梅颐有惠于陶公,恐属传闻有误。       ②富于春秋:指年轻。万机:万事。        【译文】      梅颐曾经对陶侃有过恩德。后来梅颐任豫章郡太守,犯了罪,丞相王导 派人去逮捕了他。陶佩说: “天子还年轻,政令都由大臣发出;王公既然能 逮捕人,我陶公为什么就不能放!”于是派人到江口把梅颐夺过来。梅颐去 见陶侃,下拜,陶侃拦住他不让拜。梅颐说: “我梅仲真的膝头,以后难道 还会向人跪拜吗!”                                                               ①       (40)王丞相作女伎,施设床席。蔡公先在坐,不说而去 ,王亦不留。       【注释】       ①蔡公:蔡谟,字道明,历任左光禄、录尚书事、扬州刺史、司徒。据 《晋书·蔡谟传》载“谟  性方雅”,故不喜王导所为。        【译文】      丞相王导设置歌舞女,还安排下床榻坐席。蔡谟先已在座,看见这种做 法很不高兴,就走了,王导也不挽留他。                                          ①                             ②       (41)何次道、庾季坚二人并为元辅 。成帝初崩,于时嗣君未定 。何                                                         ③ 欲立嗣子,庚及朝议以外寇方强,嗣子冲幼,乃立康帝  。康帝登阼,会群 臣,谓何曰: “朕今所以承大业,为谁之议?”何答曰:“陛下龙飞,此是                      ④ 庾冰之功,非臣之力  。于时用微臣之议,今不睹盛明之世。”帝有惭色。       【注释】       ①何次道:何充,字次道,在晋成帝时任丹阳尹、中书令。成帝死后。他主张由成帝的儿子继  位,以为父子相传是先王旧典,不得改变,遭到庾冰的反对。庾季坚:庾冰,字季坚,曾任中书监、  扬州刺史,是成帝的舅舅。成帝死后,他认为国有强敌,宜立年长的君主,主张由成帝的弟弟 (即康  帝)继位。元辅:辅政的大臣。成帝死时,何充、庾冰同受命辅佐王室。       ②嗣君:继位的君主;帝位的继承人。       ③嗣子:嫡长子。康帝:晋成帝的同母弟、琅邪王司马岳。       ④龙飞:君主登位。        【译文】      何次道、庾季坚两人一起受命为辅政大臣。晋成帝刚去世,在这时,由
----------------------- Page 112-----------------------谁继位,还没有定下来。何次道主张立皇子,鹿季坚和大臣们的议论都认为 外来之敌正强大,皇子年幼,于是就立康帝。康帝登帝位后,会见群臣时问 何次道: “朕今天能继承国家大业,是谁的主张?”何次道回答说:“陛下 登帝位,这是庾冰的功劳,不是我的力量。当时如果采纳了小臣的主张,那 么今天就看不到太平盛世了。”康帝面有愧色。                                           ①       (42)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 。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               ② 戏,试以观之  。江不即下,王曰: “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尔。” 傍有客曰: “此年少戏乃不恶。”王徐举首曰:“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注释】       ①江仆射:江虨,字思玄,累迁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       ②手:手段;技艺。道:围棋子。敌道:敌手;双方对等,不饶子儿。戏:游艺,这里指下围  棋。        【译文】      左仆射江虨年轻时,丞相王导招呼他来一起下棋。王导的棋艺比起他来 有两子左右的差距,可是想不让子儿对下,试图拿这事来观察他的为人。江 虨并不马上下子儿,王导问:“您为什么不走棋?”江虨说:“恐怕不行呢。” 旁边有位客人说:“这年轻人的技术原来不错。”王导慢慢抬起头来说:“这 年轻人不只是围棋胜过我。”       (43)孔君平疾笃,质司空为会稽,省之,相问讯甚至,为之流涕。庾                                                                        ① 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 庾闻,回谢之,请             ②      其话言  。       【注释】       ①儿女子:妇孺。       ②话言:有益的话。        【译文】      孔君平病重,司空庾冰当时任会稽郡内史,去探望他,十分恳 切地问候 病情,并为他病重而流泪。庾冰离座告辞后,孔君平感慨地说: “大丈夫快 死了,却不问安邦定国的办法,竟像妇孺一样来 问候我!”庾冰听见了,便 返回向他道歉,请他留下教诲。       (44)桓大司马诣刘尹,卧不起。桓弯弹弹刘枕,丸 迸碎床褥间。刘作          ①                                  ② 色而起曰  : “使君如馨地,宁可斗战求胜  !”桓甚有恨容。       【注释】       ①作色:变阶色;现出怒色       ②使君:对州郡长官的称呼。桓温曾仟徐州刺史,刘惔又是徐州人,便 称桓温为使君。如馨地:  这样。按:刘惔这句话意在讽刺桓温是当兵出身, 做事不离兵的本行。        【译文】      大司马桓温去探望丹阳尹刘惔,刘惔躺着没起床。桓温用弹弓来射他的 枕头,弹丸在被褥上迸碎了。刘惔生气地起床说: “使君怎么这样,难道这 也可以靠打仗取胜吗!”桓温脸色非常不满。       (45)后来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谓曰: “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 ①                                        ②   。昔尝与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       【注释】       ①深公:竺法深,是知名的和尚。宿士:老成博学的人;资深人士。
----------------------- Page 113-----------------------     ②周旋:交往;打交道。        【译文】      后生年少多有谈论竺法深的,竺法深告诉他们说: “黄口小儿,不要做 评论界的资深人士。以前我曾经和元帝、明帝两位皇帝,王导、庾亮两位名 公打过交道呢。”                                                                  ①       (46)王中郎年少时,江虨为仆射,领选,欲拟之为尚书郎 。有语王                                             ② 者,王曰: “自过江来,尚书郎正用第二人 ,何得拟我!”江闻而止。       【注释】       ①王中郎:王坦之,字文度,参看 《言语》第72则注①。领选:兼任吏       部尚书。选、指选部。是吏部的前身,主管官吏任免、调动等事。尚书郎:官名。尚书分曹办  事,下设尚书郎,管文书起草等事务。       ②第二人:第二流的人。按:晋人注重门第,所谓第二流人,就是指家世贫寒的人。王坦之是  世家子弟,所以这样说。余嘉锡以为,尚书郎 “无吏部之权势,而有刀笔之烦,固名士之所不屑。惟  出身寒素者为能黾勉奉公” (《世说新语笺疏》第324页注③)。        【译文】      北中郎将王坦之年轻时,江虨任尚书左仆射,兼管吏部尚书职务,他考 虑选王坦之任尚书郎。有人把这事告诉了王坦之,坦之说:“自从过江以来, 尚书郎只甲第二流的人担任,怎么能考虑我呢!”江虨听说后,就不再考虑 他了。                                     ①                             ②       (47)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 。文度曰:“故应让杜许。”蓝田云:  “汝谓我堪此不?”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 “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注释】       ①王述:封蓝田侯,故下文又称蓝田。参看 (文学)第22 则注①。转:调动官职,指升官。事  行:事情实现,指诏命下达。拜:接受官职。       ②文度:王坦之,是王述的儿子。杜许:不详。        【译文】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 “本来应 该让给杜许。”王述说: “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 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述感慨地说:  “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终究不如 我。”                                                ①                   ②       (48)孙兴公作《庾公诔》,文多托寄之辞  。既成,示庾道恩 。庾见, 慨然送还之,曰: “先君与君,自不至于此。”       【注释】       ① 《庾公诔》:参看《文学》第78页注①。       ②庾道恩:庾羲,字叔和,小名道恩,是庾亮的儿子。        【译文】      孙兴公写了 《庾公诔》,文中有很多寄托情谊的言辞。写好了,拿给庾 道恩看。道恩看了,愤激地送还给他,说: “先父和您的交情本来没有达到 这一步。”                                      ①       (49)王长史求东阳,抚军不用  。后疾笃,临终,抚军哀叹曰: “吾 将负仲祖于此。”命用之。长史曰: “人言会稽王痴,真痴。”       【注释】
----------------------- Page 114-----------------------     ①王长史:王濛,字仲祖。按:这一则可与 《政事)第 21 页对照。抚军:晋简文帝,登位前曾  任抚军大将军,封会稽王。        【译文】      左长史王仲祖请求出任东阳太守,抚军不肯委任他。后来王仲祖病重, 临去世时,抚军哀叹说: “我将会在这件事上对不起仲祖。”便下命令委任 他。王冲祖说: “人们说会稽王痴心,确实痴心。”                                                                ①       (50)刘简作桓宣武别驾,后为东曹参军,颇以刚直见疏  。尝听记,          ②                                                        ③ 简都无言  。宣武问:“刘东曹何以不下意?”答曰:“会不能用 。”宣武 亦无怪色。       【注释】       ①刘简:字仲约。官至大司马参军。       ②听记:处理公文。记指公文、文件。       ③下意:表示意见。会:一定;终归。        【译文】      刘简在桓温手下任别驾,后来又任东曹参军,因为刚强正直,桓温相当 疏远他。有一次处理公文,刘简一句话也不说。桓温问他: “刘东曹为什么 不提出意见?”刘简回答说: “一定不会被采纳。”桓温听了,也没有一点 责怪的脸色。                                             ①       (51)刘真长、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  。有相识小人贻其餐,肴案甚               ② 盛,真长辞焉  。仲祖曰: “聊以充虚,何苦辞!”真长曰:“小人都不可        ③ 与作缘  。”       【注释】       ①旰 (gàn):天色晚。       ②小人:晋代注重门第,士族阶层把府中吏役、老百姓等地位低的人都看成小人。肴案:菜肴。  案,食盘。       ③作缘:打交道;交朋友。        【译文】      刘真长、王仲祖一起外出,天色晚了还没有吃饭。有个认识他们的吏役 送来饭食给他们吃,菜肴很丰盛,刘真长辞谢了。王仲祖说: “暂且用来充 饥吧,何苦推辞!”刘真长说: “绝不能跟小人打交道。”                                      ①                                    ②       (52)王脩龄尝在东山,甚贫乏 。陶胡奴为乌程令,送一船米遗之 。                                                                        ③ 却不肯取,直答语: “王脩龄若饥,自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       【注释】       ①王脩龄:参看 《言语》第81 则注①。东山:山名,在会稽郡,是隐居的地方。       ②陶胡奴:陶范,小名胡奴,陶侃的儿子。乌程:县名,即今浙江省吴兴县。       ③ “王脩龄”句:王脩龄拒绝赠米,疑是出于门第之见。王、谢是士族,陶氏本出身寒门,虽  有大功也不易脐于士族之列。        【译文】      王脩龄曾在东山隐居过一段时间,那时很贫困。陶胡奴当时任乌程县令, 就运一船米去送给他。王脩龄推辞了,不肯收下,只是回话说: “王脩龄如 果挨饿,自然会到谢仁祖那里要吃的,不需要陶胡奴的米。”                                                              ①       (53)阮光禄赴山陵,至都,不往殷、刘许,过事便还 。诸人相与追                                                         ② 之。阮亦知时流必当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  。刘尹时为会稽,                                                       ③ 乃叹曰: “我入,当泊安石渚下耳,不敢复近思旷旁  。伊便能捉杖打人,
----------------------- Page 115-----------------------不易。”       【注释】       ①阮光禄:阮裕,字思旷。参看 《德行)第32则注①。山陵:指帝王归山陵的葬礼。公元 342  年成帝死,葬于兴平陵,而阮裕家居会稽剡县,曾征召为侍中,不就,有隐居之志。闻成帝死,赴山  陵。       ②遄 (chuan)疾:急速。方山:地名,在丹阳郡江宁县东。       ③为会稽:作 “索会稽”,对。安石:谢安,字安石,是刘惔的妹婿,当时正在会稽东山隐居,  故刘惔这样说。        【译文】      光禄大夫阮思旷前去参加晋成帝的葬礼,到京都时,没有去殷浩、刘惔 家探望,事情完后就往回走。众友好知道了,一起去追赶他。阮思旷也知道 这些名士一定会来追赶自己,便急速走了,一直走到方山,他们赶不上为止。 丹阳尹刘惔当时正请求出任会稽太守,便叹息说: “我如果到会稽,要在靠 近安石的小洲旁停船了,再不敢靠近思旷身旁。否则他就会拿木棒子打人, 改不了的。”                                         ①       (54)王、刘与桓公共至覆舟山看  。酒酣后,刘牵脚加桓公颈,桓公 甚不堪,举手拨去。既还,王长史语刘曰: “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       【注释】       ①覆舟山:在建康,东连钟山,北临玄武湖。        【译文】      王濛、刘惔和桓温一起到覆舟山去观赏。喝酒喝得半醉以后,刘惔伸腿 放在桓温脖子上,桓温很受不了,抬起手拨开。回来以后,王濛对刘惔说:  “他难道可以拿脸色给人看吗!”                                                             ①       (55)桓公问桓子野:“谢安石料万石必败,何以不谏 ?”子野答曰:                                                                    ②  “故当出于难犯耳。”桓作色曰:“万石挠弱凡才,有何严颜难犯 !”       【注释】       ①万石:谢万,字万石,是谢安的弟弟。谢万曾任豫州刺史,监司、豫、冀、并四州军事。在  晋穆帝升平三年,受命北伐燕国。可是他骄傲自大,不能安抚将士,结果未遇敌而兵溃,使许昌、颖  川相继失陷,北部地区不稳。       ②挠弱:软弱。凡才:平庸的人。严颜:威严的面孔。        【译文】      桓温问桓子野: “谢安石已经估计到万石一定要失败,为什么不劝他改 正错误?”子野回答说: “自然是由于很难触犯呀。”桓温生气地说:“万 石是个软弱的庸才,还有什么威严的面孔不敢触犯!”       (56)罗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与坐上客共语,答曰: “相识已多,不 烦夏尔。”       【译文】罗君章曾经在别人家里作客,主人叫他和在座的客人一起谈谈 话,他回答说: “大家相识已经很久了,用不着再讲客套了。”(57)韩康                      ①                            ② 伯病,拄杖前庭消摇  。见诸谢皆富贵,轰隐交路 ,叹曰:“此夏何异王莽   ③ 时  !”       【注释】       ①消摇:同 “逍遥”,安闲自得。       ②诸谢:指谢安一家。按:当时前秦苻坚势力强大,到处侵扰,而谢安任尚书仆射、中书令,  曾派弟弟谢石、侄儿谢玄率兵征讨,屡建战功,后来兄弟叔侄皆升官、受封。韩怕和谢家不相投,见
----------------------- Page 116-----------------------此不满。轰隐交路:指车马、仪仗、仆从往来于路。轰隐,群车声。       ③王葬:西汉未,王葬独揽朝政,接着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新。王葬在位时,其宗族共有十侯、  五大司马,气焰嚣张。余嘉锡 《世说新语笺疏》第332页中说,韩康伯比谢安为王葬是 “怀挟私愤,  肆行谗谤。”        【译文】韩康伯生病在家,经常拄着拐杖在前院里漫步游逛。他眼看着 谢家诸人都富贵了,进出的车子轰鸣于路、便叹道: “这和王葬时又有什么 两样呢!”       (58)王文度为桓公长史时,桓为儿求王女,王许咨蓝田。既还,蓝田 爱念文度,虽长大,犹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蓝田大怒,排文度 下膝,曰: “恶见文度已复痴,畏桓温面!兵,那可嫁女与之!”文度还报                                                                     ① 云: “下官家中先得婚处。”桓公曰:“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 。”后 桓女遂嫁文度儿。       【注释】       ①尊府君:指令尊,府君在此是尊称。按:桓温虽名位很高,但不是士族名门,所以王述不肯  把孙女嫁给他家,而寒族之女却可嫁到名门,所以桓女可嫁文度儿。        【译文】      王文度在桓温手下任长史时,桓温为儿子求娶文度的女儿,文度答应回 去和父亲蓝田侯王述商量。回家后,王述因为怜爱文度,虽然长大了,也还 是抱在膝上。文度便说到桓温求娶自己女儿的事。王述非常生气,把文度从 膝上推下去,说道: “我不喜欢看见文度又犯傻了,是害怕桓温那副面孔! 当兵的,怎么可以嫁女儿给他家!”文度就回复桓温说: “下官家里已经给 女儿找了婆家。”桓温说: “我知道了,这是令尊大人不答应呢。”后来桓 温的女儿便嫁给文度的儿子。                                             ①       (59)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 ,见有胜负,因曰: “南风不   ②                                                             ③ 竞  。”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子敬瞋                                         ④ 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 遂拂衣而去。       【注释】       ①门生:依附士族权贵的寒士;门客。樗 (chu)蒲:一种赌博游戏。       ②南风不竞:事出 《左传·襄公一八年》。古人迷信,常用乐律来占卜出兵的吉凶。一次,楚  国出兵攻打郑国,晋国的乐师师旷说:我屡次唱北方的曲调,又唱南方的曲调。南风不竞 (南方的曲  调不强),象征死亡的声音多,楚国一定不能建功。这里比喻坐在南边的要输。       ③郎:古称所尊敬的青少年为郎,门生、僮仆也称主人之子为郎。       ④瞋 (chēn)目:发怒时睁大眼睛。按:此句可能是说,荀奉倩和刘真长二人严于择交 (即“小  人都不可与作缘”之意),不畜门生,即令有之,亦不与之欸洽,而王子敬自悔看门生赌博,且轻易  发言,终于受欺。 (参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第335—第 336页注①。)        【译文】      王子敬只有几岁的时候,曾经观看一些门客赌博,看见他们要出现输赢 的时候,便说: “南风不竞(南边的要输)。”门客们轻视他是小孩子,就 说: “这位小郎也是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气得瞪大眼睛说:“比远 的,我愧对荀奉倩;比近的,我愧对刘真长。”于是拂袖而去。                                                  ①       (60)谢公闻羊绥佳,致意令来,终不肯诣 。后绥为大学博士,因事                           ② 见谢公,公即取以为主簿  。       【注释】       ①致意:转达倾慕之意。
----------------------- Page 117-----------------------     ②太学博士:学校的教官。太学是一般官员和庶民俊秀子弟的学校。主薄:主管文书,地位很  高,常为将帅、大臣的幕僚长。        【译文】      谢安听说羊绥很优秀,就派人向他致意并且请他来,可是羊绥始终不肯 上门。后来羊绥任太学博士,因事去见谢安,谢安就马上把他调来任主簿。                                 ①       (61)王右军与谢公诣阮公 ,至门,语谢: “故当共推主人。”谢曰:               ②  “推入正自难 。”       【注释】       ①阮公:阮裕,隐居会稽剡山。       ② “推人”句:阮裕年纪最大,王右军次之,谢安最小,但是谢安不肯降低地位、身分,推尊  阮裕。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和谢安去看望阮裕,走到门口,王羲之对谢安说: “我 们自然是一同推尊主人。”谢安说: “推尊别人恰恰最难。                                                                  ①       (62)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史,谢送版使王题之 。王有不 平色,语信云: “可掷著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                   ②                             ③ 韦诞诸人亦自为也  。”王曰: “魏阵所以不长 。”谢以为名言。       【注释】       ①太极殿:晋孝武帝修筑的新宫室,名叫太极殿。版:指做匾额用的木板。       ② “昔魏朝”句:据传魏明帝筑陵云殿,误先钉匾,忘了题字,于是高高吊起一张凳子,让侍  中韦诞坐在上面悬空题匾,题完后,须发全白了。韦诞回家告戒子弟,不要再学这种书法。韦诞,字  仲将,擅长楷书,魏朝宫观题字,多是他的手笔。       ③魏阼 (zuo):魏朝的帝位。按:王子敬认为不能这样对待大臣,所以说这话。        【译文】      太极殿刚建成,王子敬当时任丞相谢安的长史,谢安派人送块木板去叫 王子敬题匾。子敬露出不满的神色,告诉来人说: “把它扔在门外吧。”谢 安后来看见王子敬,就说: “这是给正殿题匾,怎么样?从前魏朝韦诞等人 也是写过的呀。”王子敬说: “这就是魏朝帝位不能长久的原因。”谢安认 为这是名言。                                                             ①       (63)王恭欲请江卢奴为长史,晨往诣江,江犹在帐中 。王坐,不敢 即言,良久乃得及。江不应,直唤人取酒,自饮一碗,又不与王。王且笑且 言: “那得独饮!”江云:“卿亦复须邪?”更使酌与王。王饮酒毕,因得                                               ② 自解去。未出户,江叹曰:“人自量,固为难 !”       【注释】       ①王恭:王恭曾任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江卢奴:江■ (ai),小名卢奴,是当时知名人  士。       ②自量:指估量自己的才德。        【译文】      王恭想请江卢奴任长史,早晨到江家去,江卢奴还在帐子里没起床。王 恭坐下来,不敢马上开口,过了很久才有机会说到这件事。江卢奴也不回答 他,只是叫人拿酒来,自己喝了一碗,也不给王恭喝。王恭一边笑一边说:  “哪能一个人喝!”江卢奴说:“你也要喝吗?”再叫仆人倒碗酒来给王恭。 王恭喝完酒,借机自己下台阶告辞。还没有出门,江卢奴叹口气说: “一个 人要有自知之明,确实是很难!”
----------------------- Page 118-----------------------                                        ①       (64)孝武问王爽: “卿何如卿兄 ?”王答曰: “风流秀出,臣不如                        ② 恭,忠孝亦何可以假人  !”       【注释】       ①王爽:参看 《文学》第101则注①。其兄为王恭。       ②风流:风雅,是士大夫阶层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和生活方式。秀出:才能出众。 “忠孝”句:  王爽以忠孝正直知名,这句意指自己在忠孝方面不比哥哥差。假人,给与人。        【译文】      晋孝武帝问王爽: “你比你哥哥怎么样?”王爽回答说:“风雅超群, 臣比不上恭,至于忠孝,这又怎么可以让给别人呢!”                                                         ①       (65)王爽与司马太傅饮酒,太博醉,呼王为小子  。王曰: “亡祖长                                                       ②              ③ 史,与简文皇帝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俪二宫  。何小子之有  !”       【注释】       ①司马太傅:指会稽王司马道子。参看 《言语》第98 则注①。小子:尊对卑之称,轻慢之称,  指年幼的人,后生小子。       ③亡祖:已故的祖父,指王濛,曾任长史。布衣:平民。伉俪 (kànglì):配偶;夫妻。按:王  爽的亡姑是晋哀帝皇后,亡姊是晋孝武帝皇后。       ③何小子之有:有何小子之称。意表否定,即不能称为小子。        【译文】      王爽和太傅司马道子在一起饮酒,太傅醉了,叫王爽为小子。土爽说:  “先祖长史,和简文皇帝是布衣之交;已故的姑母、姐姐是两宫的皇后。怎 么能称为小子!”       (66)张玄与王建武先不相识,后遇于范豫章许,范令二人共语。张因 正坐敛袄,王熟视良久,不对。张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往。 范是王之舅,乃让王曰: “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而使至于此,深 不可解。”王笑曰: “张祖希若欲相识,自应见诣。”范驰报张,张便束带      ① 造之  。遂举觞对语,宾主无愧色。       【注释】       ①束带:扎好衣带,指穿好礼服。        【译文】      张玄和建武将军王忱两人原先不认识,后来在豫章太守范宁家相遇。范 宁叫两人交谈交谈。张玄便正襟危坐,王忱却久久地仔细看着他,不答话。 张玄非常失望,便告辞,范宁苦苦地解释并挽留他,他到底不肯留下。范宁 是王忱的舅舅,就责怪王忱说: “张玄是吴地名士中的优秀人物,又是当代 名流所着重的,你却让他处在这种情况下,真是很难理解。”王忱笑着说:  “张祖希如果想认识我,自然应该上门来探望我。”范宁赶紧把这话告诉张 玄,张玄便穿好礼服去拜访他。两人于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宾主都没有抱 愧的表情。
----------------------- Page 119-----------------------                                 雅量第六        【题解】      雅量指宽宏的气量。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这就要求注意举止、姿势 的旷达、潇洒,强调七情六欲都不能在神情态度上流露出来。不管内心活动 如何,只能深藏不露,表现出来的应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就是说,见 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这才不失名士风流。      本篇所记的就是名士们的雅量。在遇到喜怒哀乐等方面的事情时神色自 若,应付自如。如果因身心畅快而面露欢娱之色,这就显得有所计较而不宽 容了。逢喜事却能不异于常,这就很有涵养而显出雅量。例如第35则记谢安 得知淝水之战大捷的消息后,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如果怒气使人面带 怒容,这就有失风度,不好。本篇记载了一些豁达处世、宽容待人的事例, 受到困辱打骂也不发火,不吵骂,更不动手报复。例如第 18则记久负盛名的 褚季野旅居驿亭时被亭吏驱移牛屋下住宿,后来县令了解原委, “于公前鞭 挞亭吏”。对这前后两种态度,褚季野表现得襟怀磊落, “言色无导,状如 不觉”。第9 则记裴遐在宴会上因饮酒事被人拽倒在地,爬起来后,举止如 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就算遇上牢狱之灾,杀身之祸,也应该若无其 事,好像心胸能包容万物。例如第 2 则记嵇康 “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 弹之”;第 29 则记桓温欲诛谢安、王坦之两人,王坦之胆战心惊,“转见于 色”,而 “谢之宽容,愈表于貌”。两人对比,显示出谢安不凡的气度。在 突发事变面前未尝仓皇失措,也是气量宽宏的表现。例如第 1则记顾雍在宾 客满座的情况下知道自己的儿子死于任上时,虽然心里痛苦不堪, “以爪掐 掌,血流沾褥”,可是终于能控制住而在言谈神色上没有露出痕迹。第 28 则记谢安和诸人坐船到海上游览,遇上风急浪猛,大家都惊恐失色,他却仍 神态安闲,心情舒畅。      除此以外,只要没有虚伪的表现,纯任自然,不为外物所累,都可以看 成雅量。例如不为威逼利诱所动;不吝惜财物;不怕丢失官职;保持真诚直 率,不做作;等等。第 19则记郗家到王家选女婿时,王家子弟“咸自矜持”, 只有王羲之 “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这正是直率、不掩盖、不做作的 很好写照。第 15则记祖士少和阮遥集二人各有嗜好,虽然同是为外物所累, 可是前者处置失当,被人看见而“意未能平”,后者处置得宜,在人前仍“神 色闲畅”,相比之下,人们就认为后者有气量。      真正有雅量的名士,确也表现出一种难得的修养,值得肯定。但是从记 载中可以看出,有一些士族名士所讲究的魏晋风度实际是假装的。有的故作 旷达,有的不过是验皮厚而已。                                     ①       (1)豫章太守顾劭,是雍之子 。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属,自围棋。外 启信至,而无儿书。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宾客                                                    ② 既散,方叹曰: “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 !”于是豁情散哀,颜        ③ 色自若  。       【注释】       ①雍:顾雍,字元叹,累迁尚书令,位至丞相。       ②延陵:地名,这里指延陵季子。春秋时代,吴国的季札受封于此,称延陵季子,他最熟悉礼  制,他儿子死后,葬丧都合乎礼。并且说: “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不之也。”丧明:   《礼记·檀弓上》载,孔子弟子子夏死了儿子就哭瞎了眼睛。孔子的另一弟子曾子为此责备他,认为
----------------------- Page 120-----------------------这是子夏的罪过之一。       ③豁情:敞开胸怀;心情开朗。        【译文】      豫章太守顾劭,是顾雍的儿子。顾劭死在任内,当时顾雍正大聚下属饮 酒作乐,他亲自下围棋。外面禀报说豫章有送信人到,却没有他儿子的书信。 顾雍虽然神态不变,可是心里已明白其中的缘故;他悲痛得用指甲紧掐手掌, 血流出来沾湿了座褥。直到宾客散去以后,才叹气说: “已经不可能有延陵 季子那么高尚,难道可以哭瞎眼睛而受人责备吗!”于是就放开胸怀,驱散 哀痛之情,神色自若。                                                                   ①       (2)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 《广陵散》 。曲终, 曰: “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 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注释】       ①嵇中散:嵇康。参看 《德行》第16则注①。广陵散:古琴曲。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在法场处决时,神态不变,要求给他琴弹,弹奏 《广陵散》 曲。弹完后说: “袁孝尼曾经请求学这支曲子,我吝惜固执,不肯传给他,  《广陵散》从今以后要失传了!”当时,三千名太学生曾上书,请求拜他为 师,朝廷不准许。嵇康被杀后,文王司马昭随即也后悔了。                                                         ①       (3)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 ,衣服焦然,神色                 ② 无变,书亦如故  。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往。       【注释】       ①霹雳 (pī lì):响声很大的雷。       ②焦然:形容烧焦了。        【译文】      夏侯太初有一次靠着柱子写字,当时下着大雨,雷电击坏了他靠着的柱 子,衣服烧焦了,他神色不变,照样写字。宾客和随从都跌跌撞撞,站立不 稳。       (4)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①                                                               ② 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       【注释】       ①折枝:使树枝弯曲。       ②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一些小孩儿出去游玩,看见路边的李树挂了 很多果,压弯了树枝,小孩儿们争先恐后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别人问他,他回答说:“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拿李子来一尝,果真是苦的。                                                     ①       (5)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 。王戎七岁,亦往看。                                                ②                         ③ 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       【注释】       ①宣武场:场地名,在洛阳城北。断:隔绝。纵:听凭。按: 《水经·谷水注》引《竹林七贤  论》说: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围起栅栏,包住虎牙,派大力士跟虎搏斗。       ②承间:同 “乘间”,趁着空子。颠仆:跌倒。
----------------------- Page 121-----------------------     ③湛然:形容镇静。        【译文】      魏明帝在宣武场上包着老虎的爪牙,举行人、虎搏斗表演,任凭百姓观 看。王戎当时七岁,也去看。老虎乘隙攀住栅栏大吼,吼声震天动地,围观 的人全都吓得退避不迭,跌倒在地。王戎却平平静静,一动不动,一点也不 害怕。       (6)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①   。       【注释】       ①筒中笺布:一种细布,卷作筒形。按: 《晋书·王成传》作“筒中细布五十端。”端:二丈  为一端。        【译文】      王戎任侍中的时候,南郡太守刘肇送给他十丈筒中细布,王戎虽然没有 受礼,还是深情地给他写了一封回信。                       ①       (7)裴叔则被收 ,神气无变,举止自若。求纸笔作书,书成,救者多,                        ② 乃得免。后位仪同三司  。       【注释】       ①裴叔则:裴楷,字叔则,曾任屯骑校尉、太子少师。按:公元 290 年晋武帝死,晋惠帝立,  太傅杨骏辅政,第二年皇后贾氏杀杨骏,裴楷和杨骏是儿女亲家,也被逮捕。       ②仪同三司:仪仗同于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官职号称三公,又称三司,三公以下有”位  从公”之名,仪同三司的都是位从公,即非三公却给以和三公同等的待遇。        【译文】      裴叔则被逮捕时,神态不变,举动如常。要来纸笔写信给亲朋故旧,信 发出后,营救他的人很多,才得以免罪。后来位至仪同三司。                                         ①                ②       (8)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 。遇于一处饮燕 ,因语之曰:“近                                                  ③ 属尊事,那得不行?”族人大怒,便举傫掷其面  。夷甫都无言,盥洗毕, 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 “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   ④ 上  。”       【注释】       ①王夷甫:王衍,字夷甫,官至太尉。属 (zhū):嘱托。       ③饮燕:同 “饮宴”。       ③傫 (lěi):食盒。       ④ “汝看”句:牛背是挨鞭子打的地方,王夷甫自以为风采神韵优美出众,眼光也高人一头,  不屑计较刚才发生的事。        【译文】      王夷甫曾经托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办。后来两人碰到一起吃喝, 王夷甫便问那位族人: “原先托您办的事,怎么还不去办呢?”族人非常生 气,就举起食盒扔到他脸上。王夷甫一言不发,洗干净后,挽着丞相王导的 手,和他一起坐牛车走了。在车里照着镜子,对王导说: “你看我的眼光, 竟然超出牛背之上。”                                     ①                            ②       (9)裴遐在周馥所,馥设主人 。遐与人围棋,馥司马行酒 。遇正戏, 不时为饮,司马恚,因曳遐坠地。遐还坐,举止如常,颜色不变,复戏如故。 王夷甫问遐: “当时何得颜色不异?”答曰:“直是暗当故耳!”       【注释】
----------------------- Page 122-----------------------     ①设主人:以主人身分备办酒食。       ②馥司马:周馥手下的司马。周馥任平东将军,将军府下有司马,管一府之事。行酒:在宴会  上主持行酒令、斟酒劝饮等事。        【译文】      裴遐在周馥家,周馥以主人身分宴请大家。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 马负责劝酒。裴遐正在下棋,时时要酒喝,司马很生气,便把他拽倒在地上。 裴遐爬起来回到座位上,举动如常,脸色不变,照样下棋。后来王夷甫问他:  “当时怎么能做到面不改色呢?”他回答说:“只不过是暗地忍受着罢了!”       (10)刘庆孙在太傅府,于时人士多为所构,唯庾子嵩纵心书外,无迹      ①                                                           ② 可间  。后以其性俭家富,说太傅令换千万,冀其有吝,于此可乘 。太傅于                                                      ③ 众坐中问鹿,庾时颓然已醉,帻堕几上,以头就穿取  ,徐答云: “下官家                             ④ 故可有两娑千万,随公所取  。”于是乃服。后有人向庾道此,庾曰: “可 谓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注释】       ①刘庆孙:刘舆,字庆孙,在太傅司马越的官府中任长史。构:罗织罪状陷害人。纵心:放开  心思,不关心事情。间 (jiàn):插在中间;乘间。       ②俭:吝啬。换:借。       ③颓然: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帻 (zé):头巾。几:坐时靠着或放物品的小桌子。       ④两娑:两三。        【译文】      刘庆孙在太傅府任职,在这期间,名人多被他构陷,只有庾子嵩不把心 思放在世事上,使他没有空子可钻。后来就抓住庾子嵩生性吝啬而家境富裕 这点,怂恿太傅向庾子嵩借千万钱,希望他表现得吝啬不肯借,然后在这里 找到可乘之机。于是太傅就在大庭广众中间庾子嵩借钱,这时庾子嵩已经醉 醺醺的了,头巾颠落在小桌上,他把头伸进头巾里戴上,慢吞吞地回答说:  “下官家原来大约有两三千万,随您取多少。”刘庆孙这才佩服了。后来有 人向庾子嵩谈起这件事,庾子嵩说:“这可以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①       (11)王夷甫与裴景声志好不同,景声恶欲取之,卒不能回 。乃故诣                                     ② 王,肆言极骂,要王答己,欲以分谤  。王不为动色,徐曰:“白眼儿遂作。”       【注释】       ①裴景声:裴邈,字景声。历太傅从事中郎、左司马,监东海王军事。恶:讨厌。回:改变。       ②肆言:肆无忌惮地说。要:要挟;强迫。        【译文】      王夷甫和裴景声两人志趣、爱好不同,景声讨厌王夷甫想任用自己,可 是始终没法改变王夷甫的主意。于是就故意到王夷甫那里,肆意攻击,痛骂 一番,迫使王夷甫回骂自己,想用这种办法使王夷甫分担别人的指责。王夷 甫却始终不动声色,从容地说: “白眼儿终于发作了。”                                             ①       (12)王夷甫长裴成公四岁,不与相知  。时共集一处,皆当时名士,                             ②              ③ 谓王曰: “裴令令望何足计 !”王便卿裴 ,裴曰: “自可全君雅志。”       【注释】       ①裴成公:裴? (wěi),字逸民,累迁尚书左仆射、侍中,死后的谥号是成。       ②裴令:指裴楷,任中书令,很有名望,是裴?的叔父。令望:美好的声望。       ③卿裴:称裴为卿。这是把裴?看成小辈的、不讲礼法的称呼。        【译文】
----------------------- Page 123-----------------------     王夷甫比裴?大四岁,两人不相交好。有一次,两人聚会在一起,在座 的都是当时的名士,有人对王夷甫说: “裴令的名望哪里值得考虑!”王夷 甫便称呼裴?为卿,裴?说: “我自然可以成全您的高雅情趣。”                                           ①       (13)有往来者云: “庾公有东下意 。”或谓王公: “可潜稍严,以        ② 备不虞  。”王公曰: “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                           ③ 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  !”       【注释】       ①庾公:庾亮,字元规。按:晋成帝登位 (公元325 年)后,王导为司徒,录尚书事,和庾亮  等参辅朝政。后来庾亮进号征西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镇守武昌,有人劝他起兵东下入首都,罢免  王导,因郗鉴不同意,才作罢。       ②潜:暗中;秘密地。严:戒备。虞:预料。       ③角巾:有棱角的头巾,是隐土所常戴的。这里指家居时的服饰。乌衣:建康城内的乌衣巷。  东晋时王导、谢安这些贵族都住在这里。按:这句话指弃官家居。        【译文】      有往来首都的人说: “庾公有起兵东下的意图。”有人对王导说:“应 该暗中略作戒备,以防备不测事件。”王导说: “我和元规虽然都是国家大 臣,但是本来就怀有布衣之交的情谊。如果他想来朝廷,我就径直回家当老 百姓,略作戒备做什么!”                                    ①       (14)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 ,公语主簿: “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             ② 人几案间事  。”       【注释】       ①检校:检查核对。帐下:幕府中,这里指幕僚。       ②几案间事:指案犊,即官府文牍案卷之事。        【译文】      丞相王导的主簿想去查核部下,王导对他说: “我想和主簿交谈一下, 不用去了解人家文犊案卷上的事。”                                                     ①       (15)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 。同是一累,而未判其      ② 得失  。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著背后,倾                    ③ 身障之,意未能平  。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 “未知一生当著             ④                          ⑤ 几量屐!” 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       【注释】       ①祖士少:祖约,字士少,曾任豫州刺史。阮遥集:阮孚,字遥集,曾任吏部尚书、广州刺史。  屐:木板鞋,鞋底下多有二齿。经营:料理。       ②累:毛病。得失:高下;优劣。按:晋人推崇超脱,旷达,所以有一种嗜好,就看成是一种  毛病。       ③屏当:同 “摒当”,料理;收拾。麓(lú):竹箱子。意未能平:心神还不能平静,指有点  慌张。       ④蜡屐:用蜡涂在屐上,使它滑润。       ⑤胜负:高下;优劣。按:这里并不从两种嗜好去品评,而从心胸开阔与否来判断高下。阮孚   “不为外物所累”,所以他胜于祖约。        【译文】      祖士少喜欢钱财,阮遥集喜欢木屐,两人经常都是亲自料理。两种嗜好 同是一种毛病,可是还不能从此判定两人的高下。有人到祖士少家,看见他 正在收拾、查点财物;客人到了,还没有收拾完,剩下两小箱,他就放在背
----------------------- Page 124-----------------------后,侧身挡着,还有点心神不定的样子。又有人到阮遥集家,看见他亲自点 火给木屐打蜡;因此还叹息说: “不知这一辈子还会穿几双木屐!”说时神 态安详自在。于是两人的高下才见分晓。       (16)许侍中,顾司空俱作丞相从事,尔时已被遇,游宴集聚,略无不   ① 同 。尝夜至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顾至晓回转,不        ②                      ③ 得快熟  ;许上床便哈台大鼾  。丞相顾诸客曰: “此中亦难得眠处。”       【注释】       ①许侍中:许璪 (zǎo),字思文,任从事、侍中,官至吏部侍郎。顾司空:顾和,字君孝,官  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司空。从事:官名,是三公和州郡长官的属官。按:王导任扬州刺史时,召许、  顾二人为从事。       ②熟:指习惯。       ③咍 (hái)台:打呼噜的声音。        【译文】      侍中许璪和司空顾和一起在丞相王导手下任从事,那时两人都已经得到 赏识,凡是游乐、宴饮、聚会,两人都参加,没有丝毫不同。有一次两人晚 上到王导家玩,玩得高兴极了。王导便叫他们到自己的床上睡。顾和辗转反 侧直到天亮,不能很快习惯;许璪一上床就鼾声如雷。王导回头对客人们说:  “这里也难得到个睡觉的地方。”                                                         ①       (17)庾太尉风仪伟长,不轻举止,时人皆以为假  。亮有大儿数岁,                                    ②                                      ③ 雅重之质,便自如此,人知是天性  。温太真尝隐幔怛之,此儿神色恬然 ,                             ④ 乃徐跪曰: “君侯何以为此 ?”论者谓不减亮。苏峻时遇害。或云: “见                    ⑤ 阿恭,知元规非假  。”       【注释】       ①庾太尉:庾亮,字元规,位至司空,死后追赠太尉。 《晋书·庾亮传》说他美姿容,作风严  整,动由礼节。       ②雅重之质:高雅稳重的气质。       ③幔 (màn):帷帐。怛 (dá)之:使他害怕;惊吓他。恬然:安静、无动于衷的样子。       ④君侯:对列侯和地方高级官吏的尊称。       ⑤阿恭:庾亮大儿庾彬的小名。        【译文】      太尉庾亮风度仪容,奇伟出众,举止稳重,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一种假 象。庾亮有个大儿子,只有几岁,那种高雅、稳重的气质,从小就是那样, 人们才知道这是本性。温太真曾经藏在帷帐后面吓唬他,这孩子神色安详, 只是慢慢地跪下问道: “君侯为什么做这样的事?”舆论界认为他的气质不 亚于庾亮。他在苏峻叛乱时被杀害了。有人说: “看见阿恭的样子,就知道 元规不是装假。”                                                                         ①       (18)褚公于章安令迁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  。                                                ② 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往  。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当                                         ③ 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  。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                                                             ④ 是何物,吏云: “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贵客,权移之 。”令有酒色, 因遥问: “他父欲食饼不?姓何等?可共语。”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                                    ⑤ 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  。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修刺诣公,更             ⑥ 宰杀为馔具  。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 不觉。令送公至界。
----------------------- Page 125-----------------------      【注释】       ①诸公:褚裒,字季野,河南阳翟人。在苏峻叛乱时,车骑将军郗鉴 (后进位太尉)调他为参  军。参看 《德行》第34则注①。记室参军:官名,掌管文书。       ②送故:长官离任或殁于任所,属吏赠钱远送或护送灵柩回故乡,这叫送故,是当时风气。钱  唐亭:钱唐县的驿亭,驿亭是供旅客留宿的公家客店。       ③浙江:江名。牛屋:牛棚子。晋人多以牛驾车,所以客店也有牛棚子。       ④伧父 (cāngfǔ)):骂人的话,意为粗鄙的人。吴人称中州人为伧人。       ⑤承:闻知。遽 (jù):惶恐。       ⑥修刺:备办名片。馔具:酒食。        【译文】      褚季野从章安县令升任太尉郗鉴的记室参军,当时名声已经很大,可是 官位低,很多人还不认识他。诸季野坐着商船往东去,和几位送旧官的属吏 到钱唐亭投宿。这时,吴兴人沈充任钱唐县令,正好要送客过浙江,客人到 来,亭吏就赶出褚季野,把他移到牛屋里。夜晚江水涨潮,沈县令起来在亭 外徘徊,问牛屋里是什么人,亭吏说: “昨天有个北方佬来亭中寄宿,因为 有尊贵客人,就姑且把他挪到这里。”县令这时已有几分酒意,便远远地问 道: “北方佬想吃饼吗?你姓什么?可以出来交谈交谈。”褚季野便拱手回 答道: “河南褚季野。”远近的人久仰褚季野的大名,县令于是大为惶恐。 又不敢起动他,便在牛屋里呈上名片拜谒他,并且另外宰杀牲畜,整治酒食。 还当着褚季野的面鞭责亭吏,想用这些做法来道歉,表示愧意。褚季野和县 令对饮,言谈、脸色没有什么异样表现,好像对这一切都没在意似的。后来 县令把他一直送到县界。                                                        ①       (19)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 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                                             ② 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 “正此好!”访                             ③ 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       【注释】       ①郗 (xī)太傅:郗鉴,曾兼徐州刺史,镇守京口。       ②矜持:拘谨。坦腹:敞开上衣,露出腹部。按:后称人女婿为东床或令坦,本此。       ③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译文】      太傅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 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 “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门生回去禀告郗 鉴说: “王家的那些公子还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 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鉴说:“正 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王逸少,便把女儿嫁给他。                                      ①       (20)过江初,拜官,舆饰供馔  。羊曼拜丹阳尹,客来蚤者,并得佳   ② 设  。日晏渐罄,不复及精,随客早晚,不同贵贱。羊固拜临海,竞日皆美   ③ 供  。虽晚至,亦获盛馔。时论以固之丰华,不如曼之真率。       【注释】       ①舆饰:都整治。舆,都,皆。按: 《晋书·羊曼传》作“相饰”。供馔:酒宴。       ②蚤:通 “早”。佳设:盛宴;美味佳肴。       ③美供:精美的酒宴。        【译文】
----------------------- Page 126-----------------------     晋室南渡的初期,新宫接受任命时,都要备办酒宴招待前来祝贺的人。 羊曼出任丹阳尹时,客人来得早的,都能吃到丰盛的酒食。来晚了,备办的 东西逐渐吃完了,就不能再吃上精美的酒食了,只是随客人来得早晚而不同, 不管官位高低。羊固出任临海太守时,从早到晚都有精美的酒宴。虽然到得 很晚的,也能吃上丰盛的酒食。当时的舆论认为羊固的酒宴虽然丰盛、精美, 但是比不上羊曼的本性真诚直率。       (21)周仲智饮酒醉,瞋目还面谓伯仁曰: “君才不如弟,而横得重名 ① !”须臾,举蜡烛火掷伯仁,伯仁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注释】       ①横:意外;无缘无故。        【译文】      周仲智喝酒喝醉了,瞪着眼扭着头对他哥哥伯仁说:“您才能比不上我, 却意外地获得大名声!”接着,举起点着的蜡烛扔到伯仁身上,伯仁笑着说:  “阿奴用火攻,原来是用的下策啊!”                                                                  ①       (22)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 。周侯诣                                      ② 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  。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 “此中 何所有?”顾搏虱如故,徐应曰: “此中最是难测地。”周侯既入,语丞相                             ③ 曰: “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       【注释】       ①顾和:字君孝。王导任扬州刺史时,调他做从事,后来官至尚书令。月旦:农历每月初一。  朝:下属进见长官。       ②夷然:安然。       ③令仆才:指作尚书令和仆射之才。        【译文】      顾和当初任扬州州府从事的时候,到初一该进见长官了,他还没有进府, 暂时在州府门外停下车。这时武城侯周颌也到丞相王导那里去,从顾和的车 子旁边经过,顾和正在抓虱子,安闲自在,没有理他。周瞋已经过去了,又 折回来,指着顾和的胸口问道: “这里面装些什么?”顾和照样掐虱子,慢 吞吞地回答说: “这里面是最难捉摸的地方。”周瞋进府后,告诉王导说:  “你的下属里有一个可做尚书令或仆射的人才。”                                                            ①       (23)鹿太尉与苏峻战,败,率左右十馀人乘小船西奔 。乱兵相剥掠,                                               ② 射,误中舵工,应弦而倒,举船上咸失色分散  。亮不动容,徐曰: “此手            ③ 那可使著贼  !”众乃安。       【注释】       ①庾太尉:庾亮,死后追赠太尉,晋成帝时,庾亮任中书令,苏峻起兵时,诏为都督征讨诸军  事。       ②射: 《晋书·庾亮传》作“亮左右射贼。”分散:《晋书·庾亮传》作“欲散”,于义为长。       ③著贼:指射中盗贼。贼指苏峻一伙。按:误中舵工后,人人自危,恐受惩处。而庾亮只是淡  淡地责备了一句,所以众乃安。        【译文】      太尉庾亮率军和苏峻作战,打败了,带着十几个随从坐小船往西边逃去。 这时叛乱的士兵正抢劫百姓,小船上的人用箭射贼兵,失手射中舵工,舵工 随即倒下了,全船的人都吓得脸色发白想逃散。庾亮神色自若,慢慢说道:  “这样的手怎么可以用来杀贼!”大家这才安定下来。
----------------------- Page 127-----------------------                             ①                                           ②       (24)庾小征西尝出未还 。妇母阮,是刘万安妻,与女上安陵城楼上 。                             ③ 俄顷翼归,策良马,盛舆卫  。阮语女: “闻庾郎能骑,我何由得见?”妇                               ④ 告翼,翼便为于道开卤簿盘马  ,始两转,坠马堕地,意色自若。       【注释】       ①庾小征西:庾翼,是庾亮的弟弟。庾亮曾任征西将军,他死后,庾翼也升任征西将军,所以  这里称小征西,以别于庾亮。       ②安陵:地名。这可能是庾翼屯驻之地。       ③策:用鞭子赶。舆卫:随队坐的车子和卫士。       ④卤薄:仪仗。        【译文】      征西将军庾翼有一次外出还没有回来。他的岳母阮氏,是刘万安的妻子, 和女儿一起上安陵城楼观望。一会儿,庾翼回来了,骑着高头大马,带领着 浩大的车马卫队。阮氏对女儿说:“听说庾郎会骑马,我怎么能见一见呢?” 庾翼妻子于是告诉庾翼,庾翼就为她在道上摆开仪仗,骑着马绕圈子,刚转 了两圈,就从马上摔下来了,可是他神态自如,满不在乎。”                                                               ①       (25)宣武与简文、太宰共载,密令人在舆前后鸣鼓大叫  。卤簿中惊                                               ② 扰,太宰惶怖,求下舆。顾看简文,穆然清恬  。宣武语人曰: “朝廷间故 复有此贤。”       【注释】       ①宣武:桓温,谥号宣武。太宰:武陵王司马晞,晋穆帝即位后,升任太宰。       ②穆然:镇静的样子。清恬 (tián):心神平和安适。        【译文】      桓温和简文帝、太宰共坐一辆车,桓温暗中叫人在车前车后敲起鼓来, 大喊大叫。仪仗队伍受惊混乱,太宰神色惊惶恐惧,要求下车。桓温回看简 文帝,他却镇定自若,满不在乎。后来桓温告诉别人说: “朝廷里仍然有这 样的贤能人才。”                                                 ①                        ②       (26)王劭、王荟共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 。荟不自安,逡巡欲去 ;                                        ③ 劭坚坐不动,待收信还,得不定,乃出  。论者以劭为优。       【注释】       ①王劭、王荟:是王导的两个儿子。庾希:是皇亲国戚,兄弟皆为显贵。桓温忌恨他们,借故  杀了他弟弟。后庾希聚众反,桓温派兵讨伐,庾希被俘,兄弟子侄五人被斩。       ②逡 (qu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敢前进。       ③得不定:得与不得成为定局。按:王劭只是想看个水落石出。        【译文】      王劭、王荟一起去拜访桓温,恰好碰上桓温派人逮捕庾希一家。王荟心 里不安,徘徊犹豫,想离开;王劭却稳稳当当地坐着不动,直等到派去逮捕 的官吏回来,知道事情的结果后才退出。评论者认为王劭比王荟强。                                                             ①       (27)桓宣武与郗超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 。明晨起,呼                           ② 谢安、王坦之入,掷疏示之  。郗犹在帐内。谢都无言,王直掷还,云:“多!” 宣武取笔欲除,郗不觉窃从帐中与宣武言。谢含笑曰: “郗生可谓入幕宾也 ③。”        【注释】       ①郗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接着义调任散骑侍郎,为桓温所器重。芟 (Shān)夷:除去。  条牒:分项的文书。
----------------------- Page 128-----------------------     ②疏:给皇帝的奏议。       ③生:先生的省称。入幕宾:占代将帅办公的地方称幕府,幕府中的属官是幕僚或幕宾。幕有  帐幕义。郗超正在帐中,所以谢安这样嘲讽他。        【译文】      桓温和郗超商议撤换朝廷大臣的事,上报名单拟定后,当晚两人同一处 安歇。第二天桓温一早起来,就传呼谢安和王坦之进来,把拟好的奏疏扔给 他们看。当时郗超还在帐子里没起床。谢安看了奏疏,一句话也没说,王坦 之径直扔回给桓温,说: “太多了!”桓温拿起笔想删去一些,这时郗超不 自觉地偷偷从帐子里和桓温说话。谢安含笑说:“郗生可以说是入幕之宾呀。”                                                      ①       (28)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 。风起浪涌,孙,王                        ②                            ③ 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  。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舟人以公貌闲意说,          ④ 犹去不止  。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⑤ 众人即承响而回  。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注释】       ①谢太傅:谢安。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  支道林等畅游山水。盘桓:徘徊;逗留。泛海:坐船出海。       ②唱:提议。       ③神情:精神兴致。王:通 “旺”。吟啸:参《言语》第40 则注③的 “啸咏”。       ④说:通 “说”,愉快。       ⑤承响:应声。响,声音。        【译文】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 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 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 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 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 “这样看来,恐怕是该 回去了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 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①       (29)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  。王甚遽,                                                                        ② 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 。” 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                          ③                       ④ 生咏,讽 “浩浩洪流。” 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  。王、谢旧齐名,于此始 判优劣。       【注释】       ① “桓公”句:晋简文帝死时,桓温出镇在外,遗诏使桓温辅政,而没有满足他的纂位野心,  他就以为是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 (字文度)的主意,非常愤恨。后入朝,屯兵新亭,要谢、王  前去迎接,想杀掉二人。甲,甲士,披铠甲的士兵。       ②阼:皇位,这里指国家。       ③望阶趋席:指到了台阶上就疾行就座。方作:通 “仿作”,仿效。洛生咏:用洛阳书生读书  的语音来吟诗。浩浩洪流:这是嵇康 《赠秀才入军)诗中的句子,意谓大河浩浩荡荡。       ④旷远:旷达;心胸宽阔。趣 (cù):通“促”,急促。        【译文】      桓温埋伏好甲士,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 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 “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
----------------------- Page 129-----------------------之说: “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 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 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 朗诵起 “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 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30)谢太傅与王文度共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谢曰: “不                 ① 能为性命忍俄顷  ?”       【注释】      ① “不能”句:郗超得到桓温的器重,掌生杀大权,所以谢安这样说。        【译文】      太傅谢安和王文度一起去拜望郗超,一直等到天色晚了还不能上前会 见。王文度便想走,谢安说: “你就不能为了性命再忍耐一会儿?”                                             ①       (31)支道林还东,时贤并送于征虏亭  。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谢 万石后来,坐小远。蔡暂起,谢移就其处。蔡还,见谢在焉,因合褥举谢掷            ②                                                           ③ 地,自复坐  。谢冠帻倾脱,乃徐起,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觉瞋沮  。坐 定,谓蔡曰: “卿奇人,殆坏我面。”蔡答曰:“我本不为卿面作计。”其 后二人俱不介意。       【注释】       ① “还东”句:支道林原在建康,这时要回到东边的会稽郡东山。征虏亭,亭名。太安中征虏  将军谢安所立,以后此亭逐渐成为送客之处。       ②褥:坐垫。       ③冠帻:头巾。瞋沮 (jǔ):生气、颓丧。        【译文】      支道林要回到东边去,当时名士一起到征虏亭给他饯行。蔡子叔先到, 就坐到支道林身旁;谢万石后到,坐得稍为远点。蔡子叔走开了一会儿,谢 万石就移坐到他的座位上。蔡子叔回来,看见谢万石坐在自己位子上,就连 坐垫一块抬起他扔到地上,自己再坐回原处。谢万石头巾都跌掉了,便慢慢 地爬起来,拍干净衣服,回到自己座位上去,神色很平静,看不出他生气或 颓丧。坐好了,对蔡子叔说: “你真是个怪人,差点儿碰破了我的脸。”蔡 子叔回答说: “我本来就没有替你的脸打算。”后来两个人都不介意。                                                                       ①       (32)郗嘉宾钦崇释道安德问,饷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 。道                                      ② 安答直云: “损米,愈觉有待之为烦 。”       【注释】       ①释道安:释是释迦牟尼的简称,这里用来称和尚。道安是和尚名。斛 (hú):十斗为一斛。  累纸:一张纸叠一张纸。意寄:所寄托的心意。       ②损米:对馈赠的客套语,指破费对方的米,等于说蒙惠赠米。有待:有所待,有依靠的东西。   《庄子》讲有待、无待,认为无待才可以逍遥,即得到精神上的真正自由。释道安感叹自己还不能摆  脱有待,仍须凭借外物,心灵得不到解脱。        【译文】      郗嘉宾很钦佩、推崇道安和尚的道德、名望,送他千担米,并且写了一 封长长的信,情意恳切深厚。道安的回信只是说: “蒙赐米,也更加觉得有 所依靠是烦恼的。”                                                                         ①       (33)谢安南免吏部尚书还东,谢太傅赴桓公司马出西,相遇破冈  。 既当远别,遂停三日共语。太傅欲慰其失官,安南辄引以它端。虽信宿中涂,
----------------------- Page 130-----------------------              ② 竞不言及此事  。太傅深恨在心未尽,谓同舟曰: “谢奉故是奇士。”       【注释】       ①谢安南:谢奉,字弘道,曾任安南将军。按:谢奉是会稽郡山阴县人。这里所说的还东,盖  指回到会稽。 “谢太博”句:谢安隐居在会稽郡东山,不肯出仕,后来征两大将军桓温请他出任司马,  谢安才赴召。       ②信宿:连注两夜。中涂:中途;半路。        【译文】      安南将军谢奉被免去吏部尚书的官职后回东边老家去,太博谢安因为应 召出任桓温的司马往西去,两人在破冈相遇。既然就要久别了,便停留三天 一起叙叙旧。谢安对他丢了官一事想安慰几句,谢奉总是借别的事避开这个 问题。虽然两人半路上同住了两夜,却始终没有谈到这件事。谢安因为心意 还没有表达出来,深感遗憾,就对同船的人说:“谢奉确实是个奇特的人。”                                        ①       (34)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看之  。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                          ②                    ③ 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  。谢悠然知其量” 。       【注释】       ①戴公:戴逵,字安道。居会稽郡剡县,不肯出仕,有清高之名。擅长棋琴书画。       ②吝色:受辱的表情;不乐意的神色。       ③悠然:闲适的样子。        【译文】      戴逵从会稽到京都,太傅谢安去看望他。谢安原来轻视他,见了面,只 是和他谈论琴法、书法。戴逵不但没有不乐意的表情,而且谈起琴法、书法 来更加高妙。谢安从这里了解到他那种闲适自得的气量。       (35)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①。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注释】       ① “俄而”句: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大发兵分道南侵,企图灭晋,军队屯驻淮水、淝水间。  当时晋朝以谢安录尚书事,征讨大部督,谢安派他弟弟谢石、侄谢玄率军在淝水坚拒苻坚军,苻坚大  败,这就是淝水之战。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泥水战场上。向局:面向棋局。        【译文】      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泥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 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 答说: “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①                         ②       (36)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 。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 ;                                                 ③                      ④ 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  。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       【注释】       ①王子猷、子敬: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王献之,字子敬,官至中书令。都是王羲  之的儿子。       ②遽:匆忙。不惶:没有时间。惶,通 “遑”,空闲。       ③扶凭:搀扶。按:当时贵族的一种气派是走路要由仆人搀扶着。       ④神宇:神情气宇 (气度)。        【译文】      王子猷和子敬曾经同坐在一个房间里,前面忽然起火了。子猷急忙逃避, 连木板鞋也来不及穿;子敬却神色安洋,慢悠悠地叫来随从,搀扶着再走出 去,就跟平时一样。世人从这件事上判定二王神情气度的高下。
----------------------- Page 131-----------------------                         ①                                             ②       (37)苻坚游魂近境 ,谢太博谓子敬曰: “可将当轴,了其此处 。”       【注释】       ①游魂:流散的魂魄,这是对敌寇的憎称。       ②当轴:朝廷中的当权人物。        【译文】      苻坚的鬼子兵逼近边境,太傅谢安对王子敬说: “可以用个执政大臣为 统帅,把他们就地消灭。”                                           ①       (38)王僧弥,谢车骑共王小奴许集 ,僧弥举酒劝谢云: “奉使君一                                     ② 觞。”谢曰: “可尔。”僧弥勃然起 ,作色曰: “汝故是吴兴溪中钩碣耳,          ③                                                             ④ 何敢诪张  !”谢徐抚掌而笑曰:“卫军,僧弥殊不肃省,乃侵陵上国也 。”       【注释】       ①王僧弥:王珉,小名僧弥。谢车骑:谢玄,死后赠车骑将军。谢玄叔父谢安,曾任吴兴太守,  当时谢玄年少,曾随叔父住在吴兴。所以下文说到吴兴。后来谢玄任充州刺史、徐州刺史,所以下文  称他为使君。王小奴:王荟,字敬文,小名小奴,是王导的儿子,王珉的叔父。督浙江东五郡左将军,  会稽内史,进号镇军将军,死后追赠卫将军,下文谢玄以卫军称呼王荟,似误,当称镇军为是。       ②勃然:盛怒的样子。       ③碣 (jié):谢玄的小名。按:谢玄喜欢钓鱼,所以这里既直称他的小名,又鄙视他为垂钓的  贱民。僧弥以谢对他不礼貌而生气,当面骂谢,而谢则以玩笑对待,可称有雅量。诪 (zhōu)张:欺  骗;胡说。       ④肃省:严肃明白。上国:指春秋时中原各国,这是对周围的夷狄等部族而言。这里用上国指  自己,就等于把对方说成夷狄。按:谢玄在这句里也是直呼王珉的小名。        【译文】      王僧弥和车骑将军谢玄一起到王小奴家聚会,僧弥举起酒杯向谢玄劝酒 说: “奉献使君一杯。”谢玄说:“行啊。”僧弥生气地站起来,满脸怒色 他说:“你原先不过是吴兴山溪里垂钓的碣奴罢了,怎么敢这样胡言乱语!” 谢玄慢慢拍着手笑道: “卫军,你看僧弥太不庄重,太不懂事了,竟敢侵犯 欺凌上国的人呀。”       (39)王东亭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甚欲其人地为一府之   ①                                                   ② 望  。初,见谢失仪,而神色自若,坐上宾客即相贬笑 。公曰:“不然,观 其情貌,必自不凡。吾当试之。”后因月朝阁下伏,公于内走马直出突之,                        ③                                            ④ 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  。名价于是大重,咸云: “是公辅器也。”       【注释】       ①承藉:指继承、凭借祖先的福荫。按:王东亭即王珣,封东亭侯,是王导的孙子,年轻时就  为桓温所敬重。人地:人品和门第。       ②谢:问。仪:礼节。       ③宕仆:摇摆跌倒。宕,同 “荡”。       ④名价:名声身价。公辅器:指相当于三公、辅弼大臣一类人材,后也指可以做宰相的人才。        【译文】      东亭侯王珣任桓温的主薄,既受到祖辈的福荫,名声又很好,桓温很希 望他在人品和门第上都能成为整个官府所敬仰的榜样。当初,他回答桓温问 话时,有失礼之处,可是神色自若,在座的宾客立刻贬低并且嘲笑他。桓温 说: “不是这样的,看他的神情态度,一定不平常。我要试试他。”后来趁 着初一僚属进见、王珣正在官厅里的时候,桓温就从后院骑着马直冲出来。 手下的人都给吓得跌跌撞撞,王珣却稳坐不动。于是声价大为提高,大家都
----------------------- Page 132-----------------------说: “这是辅弼大臣的人材呀。”                                             ①       (40)太元末,长星见,孝武心甚恶之  。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杯属      ② 星云  : “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注释】       ① “太元”句:太元是晋孝武帝的年号,据记载,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九月出现蓬星 (即  这里说的长星,是彗星的一种)。按:古人的迷信说法,蓬星出现是不吉利的,多预示兵灾。这里以  为是预示帝王死,所以说没有万岁天子。见 (xiàn),同 “现”。       ②属 (zhǔ):劝。        【译文】      太元末年,长星出现,晋孝武帝心里非常厌恶它。入夜,他在华林园里 饮酒,举杯向长星劝酒说: “长星,劝你一杯酒。从古到今,什么时候有过 万岁天子!”                                                    ①       (41)殷荆州有所识,作赋,是束皙慢戏之流 。殷甚以为有才,语王                                                                         ② 恭: “适见新文,甚可观。”便于手巾函中出之。王读,殷笑之不自胜 。                                                    ③               ④ 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恶,但以如意帖之而已  。殷怅然自失 。       【注释】       ①束皙:字广微,任尚书郎,曾作 《劝农赋》、《饼赋》等,文颇诙谐。慢戏:不庄重、开玩  笑。       ③自胜:自制;克制自己。       ③如意:器物名。用玉、骨等制成,可用来搔痒,也供指划、赏玩之用。帖:通 “贴”,压着。       ④怅 (chàng)然:失意、不痛快的样子。        【译文】      荆州刺史殷仲堪有了点见解,就写成一篇赋,是束皙那种游戏文章一类 的。殷仲堪自认为很有才华,告诉王恭说: “我刚见到一篇新作,很值得看 一看。”说着便从手中套子里拿出文章来。王恭一面读,殷仲堪一面得意地 笑个不停。王恭看完后,既不笑,也不说文章好坏,只是拿个如意压着它罢 了。殷仲堪很失望,心里觉得丢了点什么。       (42)羊绥第二子孚,少有俊才,与谢益寿相好。尝蚤往谢许,未食。                                                               ① 俄而王齐、王睹来,既先不相识,王向席有不说色,欲使羊去  。羊了不眄,                        ② 唯脚委几上,咏瞩自若  。谢与王叙寒温数语毕,还与羊谈赏;王方悟其奇, 乃合共语。须曳食下,二王都不得餐,唯属羊不暇。羊不大应对之,而盛进                                                                         ③ 食,食毕便退。遂苦相留,羊义不住,直云:“向者不得从命,中国尚虚 。” 二王是孝伯两弟。       【注释】       ①向席:走到座位上;入座。说:同 “悦”。       ②眄 (miǎn):斜看。委:放。咏瞩:吟咏、顾盼。       ③中国:指腹中。按:二王原先想赶他走,后来又献殷勤,羊孚才说明所以不走是因为腹中尚  空。        【译文】      羊绥的次子羊孚,少年时就才智出众,和谢益寿很要好。有一次,他一 大早就到谢家去,还没有吃早饭。一会儿王齐、王睹也来了,他们原先不认 识羊孚,落了座,脸色就有点不高兴,想让羊孚离开。羊孚看也不看他们, 只是把脚搭在小桌子上,无拘无束地吟诗、观赏。谢益寿和二王寒暄了几句 后,回头仍旧和羊孚谈论、品评;二王方才体会出他不同一般,这才和他一
----------------------- Page 133-----------------------起说话。一会儿摆上饭菜,二王一点也顾不上吃,只是不停地劝羊孚吃喝。 羊孚也不大答理他们,却大口大口地吃,吃完便告辞。二王苦苦挽留,羊孚 按道理不肯留下,只是说: “刚才我不能顺从你们的心意马上走开,是因为 肚子还是空空的。”二王是王孝伯的两个弟弟。
----------------------- Page 134-----------------------                                 识鉴第七        【题解】      识鉴指能知人论世,鉴别是非,赏识人才。魏晋时代,讲究品评人物,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人物的品德才能,并由此预见这一人物未来的变化和 忧劣得失,如果这一预见终于实现,预见者就被认为有识鉴。品评也包括审 察人物的相貌和言谈举止而下断语,这类断语一旦被证实,同样认为有识鉴。 这种有知人之明的人,能够在少年儿童中识别某人将来的才干和官爵禄位, 也能够在默默无闻的人群中选拔超群的人才。      本篇主要记载识别人物的事例。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记述根据某人过去的 言谈、作为来断言他将来的成就或结局。例如第20 则记从桓温过去参加博戏 的表现,断言他领乒伐蜀必能成功。有的记载很简略,没有说明作出判断的 依据。还有部分条目赞赏根据风采相貌来识别人物才能的人。例如第 16则记 孟嘉成名后,原先不认识他的褚裒仅据 “此君小异”而把他从众人中找了出 来。      另一些条目赞扬了对事件有洞察力的人,这些人能见微知著,预见国家 的兴亡、世事的得失。例如第4 则记山涛预见天下将乱,反对 “偃武修文”, 第 28 则记王珣从用人不当看出国家将亡。      有一些记载还是有一定启发的。第 22 则说郗超本来跟谢玄不和,在苻坚 大兵压境时却能推断谢玄可以御敌,为国立功。这种不以个人爱憎来褒贬人 物的品德值得肯定。                            ①       (1)曹公少时见乔玄 ,玄谓曰: “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                                           ② 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          ③ 子孙相累  。”       【注释】       ①乔玄:字公祖,曾任尚书令。       ②治世:太平盛世。奸贼:狡诈凶残的人。       ③累:牵累。这里指把子孙托付给他照顾。        【译文】      曹操年轻时去见乔玄,乔玄对他说: “天下正动乱不定,各路豪强如虎 相争,能拨乱反正的,难道不是您吗!可是您其实是乱世中的英雄,盛世中 的奸贼。遗憾的是我老了,看不到您富贵那一天,我要把子孙拜托给您照顾。”                         ①       (2)曹公问裴潜曰 :“卿昔与刘备共在荆州,卿以备才如何?”潜曰:                                 ②                               ③  “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冶 ;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  。”       【注释】       ①裴潜:字文行,曾避乱荆州,投奔刘表,刘备也曾依附刘表,曹操指的就是这事。       ②居中国:占有中国,指处在京都的统治地位上。       ③乘边:驾御边境,即指防守边境。方:地区。        【译文】      曹操问裴潜道: “你过去和刘备一起在荆州,你认为刘备的才干怎么 样?”裴潜说: “如果让他治理国家,会扰乱百姓,不能得到太平;如果保 卫边境,防守险要地区,就完全能够成为一个地区的首脑。”                                                         ①       (3)何晏、邓颺、夏侯玄并求傅嘏交,而嘏终不许 。诸人乃因荀粲说 合之。谓嘏曰: “夏侯太初,一时之杰士,虚心于子,而卿意怀不可;交合
----------------------- Page 135-----------------------                     ②                       ③                          ④ 则好成,不合则致隙  。二贤若穆,则国之休 。此蔺相如所以下廉颇也 。”                                                                  ⑤ 傅曰: “夏侯太初,志大心劳,能合虚誉,诚所谓利口覆国之人 。何晏、                                                                           ⑥ 邓颺,有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内无关禽,贵同恶异,多言而妒前  。 多言多衅,妒前无亲。以吾观之,此三贤者,皆败德之人耳,远之犹恐罹祸, 况可亲之邪!”后皆如其言。       【注释】       ① “何晏”句:何晏等三人是三国时魏人,在当时名位都很高,后来都先后被司马氏杀害。傅  嘏那时名位未显,看来三人不一定会追求和傅嘏结交,这里所述之事不大可靠。夏侯玄,字太初,参  看 《方正》第6 则注①。       ②好成:指有交谊。致隙:产生裂痕。       ③穆:和睦。休:喜庆。       ④ “此蔺”句: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人,因为完壁归赵之功拜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不服,就想羞辱他。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愿做两虎相争之事,总是回避廉颇。廉颇听说后,负  荆请罪。下,在下,这里指退让。       ⑤心劳:心思劳累;用尽心思,虚誉:虚名;虚荣。利口覆国:用能言善辩来倾覆国家。 《论  语·阳货》说: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利口,言辞锋利。       ⑥有为:有作为。关龠 (yuè):门闩,这里指检点约束。妒前:嫉妒超过自己的人。        【译文】      何晏、邓颺、夏侯玄都希望和傅嘏结交,可是傅嘏始终没有答应。他们 便托荀粲去说合。荀粲对傅嘏说: “夏侯太初是一代的俊杰,对您很虚心, 而您心里却认为不行。如果能交好,就有了情谊;如果不行、就会产生裂痕。 两位贤人如果能和睦相处、国家就吉祥。这就是蔺相如对廉颇退让的原因。” 傅嘏说: “夏侯太初,志向很大,用尽心思去达到目的,很能迎合虚名的需 要,确实是所说的耍嘴皮子亡国的人。何晏和邓颺,有作为却很急躁,知识 广博却不得要领,对外喜欢得到好处,对自己却不加检点约束,重视和自己 意见相同的人,讨厌意见不同的人,好发表意见,却忌妒超过自己的人。发 表意见多,破绽也就多,忌妒别人胜过自己,就会不讲情谊。依我看来,这 三位贤人,都不过是败坏道德的人罢了,离他们远远的还怕遭祸,何况是去 亲近他们呢!”后来的情况都像他所说的那样。                                                                       ①       (4)晋武帝讲武于宣武场,帝欲偃武修文,亲自临幸,悉召群臣 。山                                                                       ② 公谓不宜尔,因与诸尚书言孙,吴用兵本意,遂究论,举坐无不咨嗟  。皆 曰: “山少傅乃天下名言。”后诸王骄汰,轻遘祸难,于是寇盗处处蚁合,                                               ③ 郡国多以无备不能制服,遂渐炽盛,皆如公言  。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               ④ 而暗与之理会  。王夷甫亦叹云: “公暗与道合。”       【注释】       ①讲武:讲授并练习武艺。偃 (yǎn)武修文:停止武备,提倡教化。临幸:到场。皇帝到某处  叫 “幸”。       ②山公:山涛。曾任尚书、太子少傅,所以下文称山少傅。据 《晋书·山涛传》载,灭了吴国  后,晋武帝就搞偃武修文,撤除州郡武备,以炫耀天下太平。山涛不同意这种做法。孙、吴:孙武、  吴起。孙武是春秋时代齐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 《孙子兵法)。吴起,是战国时代魏国人,著名将  领。后世谈到擅长兵法的人,都是孙、吴并称。       ③诸王:帝五给同族人的封爵,最高一级称王。诸王都有分封的土地,称为国或王国。骄汰:  放纵、奢侈。轻遘祸难:指八王之乱。西晋初大封宗室,诸王拥兵自重。晋武帝死后,诸王互相攻杀,  内讧达十六年,史称八王之乱。
----------------------- Page 136-----------------------     ④以谓:认为。理会:理合;事理上相同。        【译文】      晋武帝命令军队在宣武场练武,他想停止武备,提倡文教,所以亲自到 场,并且把群臣都召集来了。山涛认为不宜这样做,便和诸位尚书谈论孙武、 吴起用兵的本意,于是详尽地探讨下去,满座的人听了没有不赞叹的。大家 都说: “山少傅所论才是天下的名言。”后来诸王放纵、奢侈,轻率地造成 灾难,于是兵匪到处像蚂蚁一样聚合起来,郡、国多数因为没有武备不能制 服他们,终于逐渐猖獗、蔓延,正像山涛所说的那样。当时人们认为山涛虽 然不学孙、吴兵法,可是和他们的见解自然而然地相同。王夷甫也慨叹道:  “山公所说的和常理暗合。”                                                                ①       (5)王夷甫父义,为平北将军,有公事,使行人论,不得 。时夷甫在 京师,命驾见仆射羊祜、尚书山涛。夷甫时总角,姿才秀异,叙致既快、事                    ② 加有理,涛甚奇之  。既退,看之不辍,乃叹曰: “生儿不当如王夷甫邪? 羊祜曰: “乱天下者,必此子也。”       【注释】       ①行人:指使者,奉命执行任务的人。论:陈述,这里指向上陈述。       ②总角:指未成年时。 《晋书·王衍传)载当时王衍(字夷甫)是十四岁。        【译文】      王夷甫的父亲王义 (yì),担任平北将军,曾经有件公事,派人去上报, 没办成。当时王夷甫在京都,就坐车去谒见尚书左仆射羊祜和尚书山涛。王 夷甫当时还是少年,风姿才华与众不同,不但陈述意见痛快淋漓,加以事实 本身又理由充分,所以山涛认为他很不寻常。他告辞后,山涛一直目不转睛 地看着他,终于叹息说: “生儿子难道不该像王夷甫吗?”羊祜却说:“扰 乱天下的一定是这个人。”                                                                     ①       (6)潘阳仲见王敦小时,谓曰:“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 。必能                      ② 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       【注释】       ① “君蜂”句:古人认为蜂目而豺声的人是残忍的人。蜂目,指像胡蜂样的眼睛。振,扬起。       ② “必能”句:指会杀害别人,也会被人杀掉。        【译文】      潘阳仲看见王敦少年时候的样子,就对他说: “您已经露出了胡蜂一样 的眼神,只是还没有嗥出豺狼般的声音罢了。你一定能吃人,也会给别人吃 掉。”                                         ①       (7)石勒不知书,使人读 《汉书》 。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刻印将授   ② 之  ,大惊曰: “此法当失,云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 此耳!”       【注释】       ①石勒:东晋时代后赵的君主,羯族人,起兵反晋室,公元 319 年自称赵王。后来攻占了晋朝  淮水以北大片土地。到 330年又自称大赵天王,行皇帝事。       ②郦食其 (lìyìjī):是汉高祖刘邦的谋士。按:楚汉之争,项羽把刘邦困在荣阳,丽食其献计  大封战国时代六国的后代,想以此壮大自己的势力,阻挠项羽的扩张。刘邦马上下令刻印章,准备加  封。        【译文】      石勒不识字,叫别人读 《汉书》给他听。他听到郦食其劝刘邦把六国的
----------------------- Page 137-----------------------后代立为王侯,刘邦马上刻印,将要授予爵位,就大惊道: “这种做法会失 去天下,怎能最终得到天下呢!”当听到留侯张良劝阻刘邦时,便说: “幸 亏有这个人呀!”                                  ①             ②       (8)卫玠年五岁,神衿可爱 。祖太保曰 : “此儿有异,顾吾老,不 见其大耳!”       【注释】       ①神衿:胸襟。       ②祖太保:指卫玠的祖父卫玠,晋武帝时官至太保。        【译文】      卫玠五岁时,襟怀可爱。祖父卫玠说:“这孩子与众不同,只是我老了, 看不到他将来的成就了!”                                                     ①       (9)刘越石云: “华彦夏识能不足,强果有馀 。”       【注释】      ①华彦夏:华轶,字彦夏,任江州刺史,甚得士人欢心,心忧天下,只  因不从晋元帝命令,被害。       【译文】      刘越石说: “华彦夏见识、才能不足,倔强、果敢则有余。”                                 ①       (10)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 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   ②                                                      ③ 脍  ,曰: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                               ④ 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       【注释】       ①张季鹰: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他在洛阳当官,看到当时战乱不断,就借想吃家乡名菜  为由,弃官归家。齐王:司马冏 (jiǒng),封为齐王。晋惠帝时任大司马,辅政,日益骄奢。公元  302年,在诸王的讨伐中被杀。东曹:官名。主管二千石长史的调动等事。       ②苑菜羹: 《晋书·张翰传》作“苑菜、薄羹”,与鲈鱼脍并为吴中名菜。薄羹,参看《言语》  第 26 则注②的 “苑羹”。       ③羁宦:寄居在外地做官。       ④见机:洞察事情的苗头。机,通 “几”。        【译文】      张季鹰调任齐王的东曹属官,在首都洛阳,他看见秋风起了,便想吃老 家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脍,说道: “人生可贵的是能够顺心罢了,怎么能远 离家乡到几千里外做官,来追求名声和爵位呢!”于是坐上车就南归了。不 久齐王败死,当时人们都认为他能见微知著。                                                             ①       (11)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 先为临沂令,                               ② 丞相谓曰: “明府当为黑头公 。”       【注释】       ①诸葛道明:诸葛恢,字道明。所以叫道明,就是志在使道昌明。初任临沂令,后避难渡江,  累迁会稽太守、中书令。       ②明府:汉代称太守为明府,晋以后也称县令为明府.王导是临沂人所以称曾任临沂令的诸葛恢  为明府。黑头公:指壮年时头发还没变白就升到二公之位的人。        【译文】      诸葛道明初到江南时,自己起名叫道明,名望仅次于王导、庾亮。先前 任临沂县令,王导曾对他说: “明府将会任黑头三公。”                               ①                                   ②       (12)王平子素不知眉子 ,曰: “志大其量,终当死坞壁间 。”
----------------------- Page 138-----------------------      【注释】       ①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曾任荆州刺史。不知:不相知;没有情谊。眉子:王玄,字眉子,  是王澄的侄儿,后代理陈留太守,大行威罚,被害。       ②坞 (wù)壁:构筑在村落外围的小型城堡,防寇盗用的建筑物。按:这句指志大其量,就很  难有成就,终将在争夺天下的战乱中死于一隅。        【译文】      王平子向来对眉子没有好感,他评论王眉子说: “志向大过他的气量, 终究会死在小城堡里。”                          ①       (13)王大将军始下 ,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乘中鸣云露车      ② 径前  ,曰: “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王先把其手曰: “事克,当相用 为荆州。”既而忘之,以为南郡。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                                 ③ 免。后兼三公,署数十人为官属  。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于时 称其知人。       【注释】       ① “王大”句:指晋明帝时王敦起兵反,东下京都一事。       ②中鸣云露车:一种车子,或说即云车,亦名楼车,车上有望楼以窥敌进退。中鸣,指云车中  设置鼓锣,指挥军队进退。       ③三公:指三公尚书。据 《晋书·职官志》载,西晋尚书省分吏部、三公等六曹,设六曹尚书。  到东晋撤销三公曹只设五尚书。杨朗是东晋人,似不可能任三公尚书。署:任命。官属:官府属官。        【译文】      大将军王敦刚要进军京都的时候,杨朗极力劝阻他,他不听,杨朗终于 为他尽力。在进攻时,杨朗坐着中鸣云露车一直到王敦面前,说: “听我的 鼓音,一旦进攻就能获胜。”王敦握住他的手预先告诉他说:“战事胜利了, 要用你来掌管荆州。”过后忘了这话,把他派到南郡做太守。王敦失败后, 晋明帝下令逮捕了杨朗,想杀掉他;不久明帝死了,才得到赦免。后来兼任 三公尚书,安排了几十人做属官。这些人在当时都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又都 受到他的赏识重用。当时人们称赞他能识别人才。                                        ①       (14)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  : “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                               ②                          ③ 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  !”周嵩起,长跪而泣曰 : “不如阿母言。 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                                             ④ 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  。”       【注释】       ①周伯仁:周f ,字伯仁。下文的周嵩、阿奴指他的两个弟弟。参看 《言语》第30则注①和 《方  正》第26 则注①。冬至:节气名。古人重视冬至节,这一天要祭祖、家宴、庆贺往来,像过年一样。       ②度:通 “渡”。有相:有吉相;有福相。       ③长跪:古人坐时臀部放在脚后跟上,跪时伸直腰和大腿,挺直上身跪着,叫长跪,表示尊敬。       ④碌碌:平庸无能。        【译文】      周伯仁的母亲在冬至那天的家宴上赐酒给三个儿子,对他们说: “我本 来以为避难过江以后没有个立脚的地方,好在你们家有福气,你们几个都在 我眼前,我还担心什么呢!”这时周嵩离座,恭敬地跪在母亲面前,流着泪 说: “并不像母亲说的那样。伯仁的为人志向很大而才能不足,名气很大而 见识肤浅,喜欢利用别人的毛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不是保全自己的做法。 我本性乖戾,也不会受到世人的宽容。只有小弟弟平平常常,将会在母亲的
----------------------- Page 139-----------------------眼前罢了。”       (15)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        ① 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                                                             ② 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危,          ③                               ④ 必兴愍恻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  !”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 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注释】       ① “王应”句:王应是王敦的哥哥王含的儿子,过继给王敦,王敦派他任武卫将军,做自己的  副手。王敦病重时,派王含为元帅,起兵再反,兵败后,王含便和王应逃奔王舒,王舒派人把他们沉  到长江里。王舒和王彬 (字世儒)是王敦的堂弟,王敦分调他们做荆州刺史和江州刺史。       ② “江州”句:公元322 年,王敦起兵攻下石头城时,杀了侍中周f 。王彬和周f 是故交,便  前去哭尸,并责骂王敦犯上和杀害忠良。同异:偏义词,指 “异”,不同。       ③愍恻 (mǐncè):怜悯;同情。       ④守文:遵守成文法;守法。        【译文】      大将军王敦死后,王应想去投奔王世儒,世儒当时任江州刺史;王含想 去投奔王舒,王舒当时任荆州刺史。王含对王应说: “大将军平时和世儒的 关系怎么样,而你却想去投靠他!”王应说: “这才是应该去的原因。江州 刺史在人家强大的时候,能够坚持不同意见,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到 了看见人家衰败、危急时,就一定会表示同情。荆州刺史守法,怎么能按意 料之外的做法办事!”王含不听他的意见,于是两人便一起投奔王舒,王舒 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长江。王彬听说王应会来,暗地里准备好了船来等候他 们;他们竟然没能来,王彬深感遗憾。                                               ①       (16)武昌孟嘉作庚太尉州从事,已知名 。褚太傅有知人鉴,罢豫章             ② 还,过武昌  ,问庾曰: “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庾云:“试自求之。”             ③ 褚眄睐良久  ,指嘉曰: “此君小异,得无是乎?”庾大笑曰:“然。”于                                 ④ 时既叹褚之默识,又欣嘉之见赏  。”       【注释】       ①孟嘉:字万年,江夏人,家住武昌,所以称武昌孟嘉。太尉庾亮兼任江州刺史时,召为从事,  也称州从事,是州府的属官。江州的首府在武昌县。       ② “褚太傅”句:按:《晋书·孟嘉传),褚裒当时任豫章太守,正月初一去谒见庾亮时,州  府人士聚会在一起,于座中识别孟嘉。所记稍有不同。       ③眄睐 (miǎnlái):观察;打量。斜着眼看是的,向旁边看是睐。       ④默识:在不言中识别人物。        【译文】      武昌郡孟嘉任太尉庾亮手下的州从事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太傅褚裒有 识别人物的观察力,他免去豫章太守回家时,路过武昌,去见庾亮,问庾亮 道: “听说孟从事很有才学,现在在这里吗?”庾亮说:“在座,你试着自 己找找看。”褚裒观察了很久,指着孟嘉说: “这一位稍有不同,恐怕是他 吧?”庾亮大笑道: “对。”当时庾亮既赞赏褚裒这种在不言中识别人物的 才能,又高兴孟嘉受到了赏识。       (17)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官寺画。王长史见之,曰: “此童非徒能                 ①                          ② 画,亦终当致名  。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  !”       【注释】
----------------------- Page 140-----------------------     ①致名:得到名望。       ②盛时:指盛年,青壮年,即指富贵显达之时。        【译文】      戴安道十几岁时,在京都瓦官寺画画。司徒左长史王濛看见他,说:“这 孩子不只能画画,将来也会很有名望。遗憾的是我年纪大了,见不到他富贵 的时候了!”       (18)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至丹阳墓所省殷扬州,殊有确然之志 ①        ②   。既反 ,王、谢相谓曰: “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深为忧叹。刘曰:  “卿诸人真忧渊源不起邪?”       【注释】       ①殷扬州:殷浩,字渊源,年轻时名声就很大,可是长期在祖先的墓地里结庐隐居。王、谢等  人以为他的出处关系到东晋的兴亡,所以去看望他。后来出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确然:形容坚决、  坚定。       ②反:通 “返”。        【译文】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三人一起到丹阳郡殷氏墓地去探望扬州刺史殷 渊源,谈话中知道他退隐的志向坚定不移。回来以后,王、谢互相议论说:  “渊源不出仕,对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非常忧虑、叹惜。刘真长说:“你 们这些人真的担心渊源不出仕吗?”                                           ①       (19)小庾临终,自表以子园客为代 。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                                                                    ② 乃共议用桓温。刘尹曰: “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 。”       【注释】       ① “小庾”句:小庾指庾翼,是庾亮的弟弟,在庾亮死后,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后来病重,  上奏章推荐二儿子庾爰之代理荆州刺史一职。园客就是庾爰之的小名。       ②西楚:一个区域,各时代所指具体地区不一致,这里指晋国西部地区。按:庾翼死后,任桓  温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桓温首先起兵西伐,平定蜀        【译文】      庚翼临死时,亲自上奏章推荐自己的儿子园客代理职务。朝廷担心他不 肯服从命令,不知该派谁去好,于是一同商议用桓温为荆州刺史。丹阳尹刘 真长说: “派他去,一定能克服并安定西部地区,可是恐怕以后就再也控制 不了他了。” (20)桓公将伐蜀,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                             ① 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  。唯刘尹云: “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不必            ② 得,则不为  。”       【注释】       ① “桓公”句:公元346年枢温率水军伐蜀,当时李势正继承父业,占据蜀地称王,国号为汉。  到347年桓温攻入成都,李势投降,汉国亡。承藉:参看 《雅量》第39则往①。累叶:累世;好几代。  按:自李特起兵反,传至李势,已经六世,四十多年。       ②蒲博:蒲指樗 (chu)蒲,是一种赌博游戏。        【译文】      桓温将要讨伐蜀地,当时居官的贤明人士都认为李势在蜀地已经很久, 继承了好几代的基业,而且地理形势又居上游,长江三峡不是轻易能够攻克 的。只有丹阳尹刘真长说: “他一定能攻克蜀地。从他赌博可以看出,没有 必胜的把握,他是不会干的。”                                      ①       (21)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  : “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
----------------------- Page 141-----------------------不与人同忧。”       【注释】       ①妓:歌女、舞女。按:谢安石隐居会稽郡的东山时,常和王羲之等纵情山水,每次出游,都  带着歌舞伎。简文:谢安隐居时,简文帝司马昱尚未登位,仍任丞相。        【译文】      谢安在东山隐居时养着歌舞女,简文帝说: “安石一定会出山,他既会 和人同乐,也就不得不和人同忧。”       (22)郗超与谢玄不善。荷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   ①                                          ② 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                                                           ③ 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                                                                    ④ 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       【注释】       ①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传说夏代铸九鼎:后来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成了传国之宝。《左  传·桓公三年)载,楚王出征,到达周朝境内,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以表示要夺取周朝的天下。梁、  歧:晋孝武帝宁康元年 (公元373年),前秦苻坚攻占梁州、益州。歧,可能是益字之误,也可能是  指歧山。到公元 379年,荷坚南犯,沿淮水的各郡县多沦陷。公元 383年又大举南侵,企图灭晋,因  此有淝水之战。所说 “虎视淮阴”,即此期间事。淮阴,具名,属徐州广陵郡,在今江苏省淮安县西  北。       ②间:悄悄地;私下里。       ③ “吾昔”句:谢玄曾被桓温召去任军府的属宫,后乘调任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荷坚南侵时,  谢安推荐他,当时中书侍郎郗超认为谢玄有才,不会辜负重任。于是调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监江  北诸军事。后连破符坚军队,直至淝水之战,大败荷坚。郗超在桓温任征西大将军时也任军府的属官。  后来桓温升任大司马,他又调为参军。履屐,都是鞋,这里比喻小事。       ④元功:大功。先觉:有预见。        【译文】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符坚打算灭亡晋朝,已经占据了梁州、 歧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符坚,人们私下 里很有些不赞成的论调。只有郗超同意,他说: “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 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让人尽其才,即使是 小事,也能使各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大功 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 埋没别人的长处。       (23)韩康伯与谢玄亦无深好。玄北征后,巷议疑其不振。康伯曰:“此                                                   ① 人好名,必能战。”玄闻之甚忿,常于众中厉色曰  :“丈夫提千兵入死地,                               ② 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夏云为名 。”       【注释】       ①厉色:神色严厉。       ②君亲:君和亲,偏指君主。发:出兵。        【译文】      韩康伯和谢玄也没有深交。谢玄北伐苻坚后,街谈巷议都怀疑他会打败 仗。韩康伯说: “这个人好名,一走能作战。”谢玄听到这话非常生气,曾 经在大庭广众中声色俱厉他说: “大丈夫率领千军进入决死之地,是为了报 效君主才出征,不能再说是为名。”       (24)褚期生少时,谢公甚知之,恒云: “褚期生若不佳者,仆不复相   ① 士  !”
----------------------- Page 142-----------------------      【注释】       ①州士:观察士人的命相以鉴别人才。        【译文】      褚期生年轻时,谢安很赏识他,经常说: “褚期生如果还不优秀,我就 不再鉴别人才了!”                                                    ①       (25)郗超与傅瑗周旋。瑗见其二子,并总发 ,超观之良久,谓瑗曰:                                                           ②  “小者才名皆胜,然保卿家,终当在兄。”即傅亮兄弟也 。       【注释】       ①见 (xian):引见。总发:即总角,指幼年、未成年时       ②傅亮:晋宋时人,曾任尚书令、左光禄大夫,后因罪被杀,他哥哥傅迪,位至五兵尚书。        【译文】      郗超和傅瑗有交往。傅瑗叫他两个儿子出来见郗超,两人都还是小孩子, 郗超对他们观察了很久,对傅瑗说: “小的将来才学名望都超过他哥哥,可 是保全你们一家的,终究是哥哥。”所说的就是傅亮兄弟。                                                                  ①       (26)王恭随父在会稽,王大自都来拜墓,恭暂往墓下看之 。二人素                                                                        ② 善,遂十馀日方还。父问恭何故多日,对曰: “与阿大语,蝉连不得归 。” 因语之曰: “恐阿大非尔之友。”终乖爱好,果如其言。       【注释】       ①王恭、王大:参看 (德行》第44 则注①。       ②蝉连:连续不断。        【译文】      王恭随他父亲住在会稽郡,王大从京都来会稽扫墓,王恭到墓地去看望 他一下。两人一向很要好,索性住了十多天才回家。他父亲问他为什么住了 许多天,王恭回答说: “和阿大谈话,谈起来没完,没法回来。”他父亲就 告诉他说: “恐怕阿大不是你的朋友。”后来两人的爱好终于相反,果然和 他父亲的话一样。       (27)车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于酆阴 ①。是时胤十馀岁,胡之每出,尝于篱中见而异焉。谓胤父曰: “此儿当致                                                     ② 高名。”后游集,恒命之。胤长,又为桓宣武所知  ,清通于多士之世,官             ③ 至选曹尚书  。       【注释】       ①车胤 (yin):字武子。少年家贫,夏夜则用袋装萤火虫来借光读书,车胤囊萤的故事就是指  他。功曹:官名,郡守的属官,掌人事和参与政务。司马无忌之难:南郡、河东二郡太守司马无忌的  父亲司马承原为湘州刺史,在上敦起兵叛乱时被俘,押送途中,王敦派王廙在半道上把他杀害了。王  廙的儿子就是王胡之,怕司马无忌为父报仇,就想避开无忌。       ② “又为”句:桓温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时,召车胤为从事,渐升为主簿、别驾、征西长史,  终于名显于朝廷。       ③清通:清廉通达。多士:人才众多。选曹尚书:吏部尚书。吏部在东汉时代称为吏部曹,末  期改称选部曹,魏晋以后又称吏部,掌管用人之权。        【译文】      车胤的父亲任南平郡的功曹,郡太守王胡之因为要避开司马无忌的报 复,就把郡的首府设在鄂阴。这时车胤才十多岁,王胡之每次外出,都曾隔 着篱笆看见他,对他感到惊奇。王胡之对车胤父亲说: “这孩子将会得到很 高的名望。”后来遇有游玩、聚会等事,经常把他叫来。车胤长大后,又受
----------------------- Page 143-----------------------到桓温的赏识,在那人才济济的时代里,以清廉通达知名,宫做到吏部尚书。                                               ①       (28)王忱死,西镇未定,朝贵人人有望 。时殷仲堪在门下,虽居机                                   ② 要,资名轻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许  。晋孝武欲拔亲近腹心,遂以殷为荆州。                                                        ③ 事定,诏未出,王珣问殷曰: “陕西何故未有处分?” 殷曰: “已有人。”                      ④ 王历问公卿,咸云非  。王自计才地必应在己,复问: “非我邪?”殷曰:  “亦似非。”其夜诏出用殷。王语所亲曰: “岂有黄门郎而受如此任!仲堪 此举,乃是国之亡徵。”       【注释】       ① “王忱”句:王忱原任荆州刺史,荆州是晋朝的西部重镇,历来都派重臣镇守,所以大家都  想得到这一职位。       ②门下:官署名,即门下省。按:殷仲堪当时为太子中庶子,职责如同恃中,又兼任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是门下省官员。方岳:四岳,指四方诸侯国,这里指方镇,即镇守一方的长官。       ③王珣:当时任尚书左仆射。陕西:指荆州。按:周朝的周公、召公是辅佐王室的,两人所管  辖的地区以王畿陕地分界,周公管陕地以东,召公管陕地以西。而东晋时代,护卫首都的两个重镇是  西部的荆州和东部的扬州,所以就用周公、召公分陕而治一事来比拟,称荆州为陕西或西陕。处分:  处理;安排。       ④历:逐个。公卿:三公九卿;大官。        【译文】      王忱死了,西部地区长官的人选还没有决走,朝廷显贵人人都对这个官 位存有希望。当时殷仲堪在门下省任职,虽然处在机要部门,但是资历浅, 名望小,大家的心意还不赞成把地方长官的重任交给他。可是晋孝武帝想提 拔自己的亲信心腹,就委任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事情已经决定了,诏令还没 有发出时,王珣问殷仲堪: “荆州为什么还没有安排入选?”殷说:“已经 有了人选。王珣就历举大臣们的名字,一个个问遍了,殷仲堪都说不是。王 珣估量自己的才能和门第,认为一定是自己了,又问:“不是我吧?”殷说:  “也好像不是。”当夜下达诏令任用殷仲堪。王地对亲信说:“哪里有黄门 侍郎却能担负起这样的重任!对仲堪的这种提拔,就是国家灭亡的预兆。”
----------------------- Page 144-----------------------                                 赏誉第八        【题解】      赏誉指赏识并赞美人物,这是品评人物的风气所形成的。品评是士大夫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士大夫常在各种情况下评论人物的高下优劣,其 中一些正面的、肯定的评语被纪录在本篇里,都是很简练而且被认为是恰当 的话。从中可以看出士族阶层的追求和情致。      从所搜集的评语看,他们所赞赏的内容很广泛,可以说是有什么就赞什 么,有一点可赞的就赞一点,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 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佩服这些方面表现突出的人。其中有一些赞誉因 为记载过于简略,没有记述说话的环境,至今时过境迁,令人难以了解是指 哪些方面而言的。除外.如显示尊贵,喜好饮酒、会欣赏山光水色等,也受到 赞誉。尊贵,是士族阶层所自诩的异于平民百姓的特点,如果言行神采显示 出这种身分,自然会成为学习的榜样。例如第80 则记殷浩评王羲之为“清贵 人”。鼓吹纵情饮酒,也许在开始时有愤世嫉俗而借酒浇愁之意,以后逐渐 也被视为名士风流,借纵酒来表现超脱、放诞,或脐身名士。在世事纷争之 中,与其机关算尽,何如酣饮一醉,于是饮酒也成了名士的一个特点。例如 第 130则说: “刘尹云:见何次道饮酒,使人欲倾家酿”,这里同时也赞扬 了他的酒德。至于寄情山水之间,更是名士借以表达意趣超脱或超然物外的 心境的一仲追求,自然会得到很高的评价。例如第 125则说: “谢太傅称王 脩龄曰:司州订与林泽游”。而对山水无心、缺乏欣赏眼光,就会受人讥笑。 例如第 107则说: “孙兴公为咦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日:  “此子神情都不关山水,而能作文”。      还有一些评语,或者直接称赞其某一方面的特点,例如第 148则记王子 敬对谢安说: “公故萧酒”。或者拿某人做对比,例如第55则记:“大将军 语右军:汝是我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或者以器物甚至飞禽走兽做比喻, 例如第 69 则说: “世称庚文康为丰年玉,稚恭为荒年谷”;第4 则记:“公 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窒之网所能罗也”。或者通过衬托或比较 来赞美,例如苇45 则记:“王平子迈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闻卫阶言,辄 叹息绝倒”。卫玠的清谈竟然得到“少所推服”的人的赞叹倾倒.足见其何等 迷人。又如第 105则记:“桓大司马病,谢公往省病,从东门入。桓公遥望, 叹日:吾门中久不见如此人!”一个常人无法比拟的谢安的神采、举止就跃 然于纸上了。      本篇也有一些条日非赞非弹,收入此篇,并不恰当。                                                       ①       (1)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 。譬诸宝剑,则世之      ② 干将  。”       【注释】       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人,官至泰山太守。       ②干将:宝剑名。传说吴王阖闾叫吴人干将铸剑,后来涛成两剑,雄剑叫干将,雌剑叫莫邪。        【译文】      陈仲举曾经赞叹说: “像周子居这个人,确是治国的人才。拿宝剑来打 比方,他就是当代的干将。”                                                ①       (2)世目李元礼: “谡谡如劲松下风。”
----------------------- Page 145-----------------------      【注释】       ①目:品评。常以某一方式指出人或物的独特之处。谡谡 (sù sù):疾风声。        【译文】      世人评论李元礼说: “像挺拔的松树下呼啸而过的疾风。”                                ①       (3)谢子微见许子将兄弟 ,曰: “平舆之渊,有二龙焉。”见许子政                                              ②                           ③ 弱冠之时,叹曰:“若许子政者,有干国之器 。正色忠謇,则陈仲举之匹 ;                          ④ 伐恶退不肖,范孟博之风  。”       【注释】       ①许子将兄弟:东汉末汝南郡平舆县人。哥哥许虔,字子政;弟弟许劭。字子将。       ②干于 (gan)国:治国。       ③忠謇 (jiān):忠诚、正直。陈仲举:也是平舆人,有肃清天下之志,反抗贵戚,谋诛宦官,  被誉为忠正。参看 (德行)第1则注①。匹:成对;相当。       ④范孟博:范滂,字孟博,汝南郡细阳县人,也有肃清天下之志。        【译文】      谢子微看见许子将兄弟俩,便说: “平舆县的深潭里有两条龙呢。”他 看见许子政年轻时的样子,赞叹说: “像许子政这个人,有治国的才能。态 度严正,忠诚正直,这点和陈仲举相当;打击坏人,斥退品行不端的人,这 又有范孟博的风度。”                                                                       ①       (4)公孙度目邴原: “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注释】       ①邴 (bīng)原:三国时魏人,避乱到辽东,受到公孙度的礼遇,后想回家,公孙度曾劝阻他,  他便偷偷地走了。吏役想去追回他,公孙度说他是白鹤,自己无法挽留这样的人才。        【译文】      公孙度评论哪原说: “他是所说的云中白鹤,不是用捕燕雀的网所能捕 到的。”                                                    ①       (5)钟士季目王安丰: “阿戎了了解人意。” 谓 “裴公之谈,经日不   ② 竭  。”吏部郎阙,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 “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        ③ 其选也  。”于是用裴。       【注释】       ①钟士季:钟会,字士季。参看 《言语》第1l则注①。王安丰:下戎,字浚冲,伐吴有功,封  为安丰侯。参看 (德行》第17则注①。       ②裴公:据刘孝标注,裴公指裴頠。但是从上下文看,似应指裴頠的叔父裴楷;从 《晋书)看,  裴楷和钟会有关系,而裴頠和钟会似无关联。       ③裴楷:字叔则,曾任中书令。所以后文也称裴令公。参看 《德行》第18则注②。简要:简约  扼要。严复说:“清通者,中清而外通也;简要者,知礼法之本而所行者简:二者皆老庄之道。”(参  看徐震堮 《世说新语校笺》第11页 《德行》第17则注①。)        【译文】      钟士季评论安丰侯王戎说:       “阿戎聪明伶俐,懂得别人的心意。”又评论说:“裴公善谈,一整天 也谈不完。”吏部郎这个职位空出来了,晋文帝司马昭问钟会谁是适当的人 选,钟会回答说: “裴楷清廉通达,王戎能掌握要领而处事简约,都是适当 的人选。”于是委任裴楷。       (6)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钟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钟曰:“向二 童何如?”钟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
----------------------- Page 146-----------------------                  ① 冀尔时天下无滞才  。”       【注释】       ①滞才:被遗漏的人才。按:吏部主管官吏的任免考选。        【译文】      王戎、裴楷两人童年时拜访钟士季,一会儿就走了,走后,有位客人间 钟士季说: “刚才那两个小孩怎么样?”钟说:“裴楷清廉通达,王戎简约 扼要。二十年以后,这两位贤才会做吏部尚书。希望那时候天下没有被遗漏 的人才。”                                         ①       (7)谚曰: “后来领袖有裴秀。”       【注释】       ①谚:在群众间流传的谚语。裴秀:字季彦,晋初封钜鹿公,累迁左光禄大夫、司空。是裴楷  的堂兄        【译文】      谚语说: “后辈中成长起来的领袖有裴秀。”                                                                   ①       (8)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入自敬 。一曰:                               ②                                       ③  “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 。”“见钟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戴  。见                        ④                                     ⑤ 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  。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       【注释】       ① “肃肃”句:《礼记·檀弓下》:“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于民而民敬”。意指未使人们致  敬意而人们肃然起敬。这里用其意。肃肃,形容恭敬。廊庙,指朝廷。       ②琅琅:形容玉的光采。       ③矛戟:予和戟都是兵器。       ④江廧 (qíang):当作汪翔, 《晋书·裴楷传》作汪翔(翔、廧,音近借用),即汪洋,广大,  浩大。       ⑤幽然:形容深远。        【译文】      中书令裴楷评论夏侯太初说: “好像进入朝廷一样恭恭敬敬的,人们无 心加强敬意,却自然会肃然起敬。”另一种说法是: “好像进入宗庙之中, 只看见礼器和乐器琳琅满目。”又评论说:“看见钟士季,好像参观武器库, 矛戟森森,全是兵器。看见傅兰硕,像是一片汪洋,浩浩荡荡,无所不有。 看见山巨源,好像登上山顶往下看,幽深得很。”                                                                   ①       (9)羊公还洛,郭奕为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 。既见,                               ② 叹曰: “羊叔子何必减郭太业 !”复往羊许,小悉还,又叹曰:“羊叔子               ③ 去人远矣!” 羊既去,郭送之弥日,一举数百里,遂以出境免官。复叹曰:                      ④  “羊叔子何必减颜子 !”       【注释】       ①羊公:羊祜,字叔子,博学能文,善谈论。郭奕:字太业。       ②减:不如;次于。       ③小悉:少顷;不多久。去人:离开别人;超过别人。       ④颜子:颜回,孔子最得意的学生。        【译文】      羊祜回洛阳去,路过野王县,当时郭奕任野王县令,羊祜到了县界,派 人去请郭奕来会一会,郭奕便去了。见面后,郭奕赞叹说: “羊叔子何必要 不如我郭太业呢!”过后再前往羊祜住所,不多久便回去,又赞叹道: “羊
----------------------- Page 147-----------------------叔子远远超过一般人啊!”羊祜走了,郭奕整天都送他,一送就送了几百里, 终于因为出了县境被免官。他仍旧赞叹道: “羊叔子何必定比颜子差呢!”                                                                       ①       (10)王戎目山巨源: “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注释】       ①璞玉浑金:末经雕琢的玉和未经提炼的金,比喻本质真纯质朴。名:命名。        【译文】      王戎评论山巨源说: “像璞玉浑金、人人都看重它是宝物,可是没有准 知道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                                                                ①       (11)羊长和父繇与太博祜同堂相善,仕至车骑掾,蚤卒  。长和兄弟                                                    ② 五人,幼孤。祜来哭,见长和哀容举止,宛若成人  ,乃叹曰: “从兄不亡 矣!”       【注释】       ①同堂:同一祖父。       ②宛:仿佛。        【译文】      羊长和的父亲羊繇和太傅羊祜是堂兄弟,很友爱,羊繇做官做到车骑将 军府的属官,死得早。长和兄弟五人,年纪很小就成了孤儿。羊祜来哭丧, 看见长和那种悲痛的神情举止,像个成年人,便叹道: “堂兄没有死,后继 有人了!”                                                                       ①       (12)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 “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       【注释】       ①清真:纯洁真挚。        【译文】      山涛推荐阮咸出任吏部郎,评论阮咸说: “纯洁真挚,没有多少私欲, 任何事物也改变不了他的志向。”                                                                ①       (13)王戎目阮文业: “清沦有鉴识,汉元以来未有此从 ”       【注释】       ①清伦:言行高洁,通晓伦理。汉元:汉初。        【译文】      王戎评论阮文业说: “清高,通伦理,有知人论世之明,从汉初以来还 没有这样的人。”       (14)武元夏目裴、王曰: “戎尚约,楷清通。”       【译文】      武元夏评论裴楷、王戎两人说: “王戎注重简要,裴楷清廉通达。”       (15)庚子嵩目和峤: “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          ① 栋梁之用  。”       【注释】      ①森森:高耸的样子。磊砢 (lǎi luō):形容众多。节目:分出树杈的  地方,圪节。       【译文】      庚子嵩评论和峤说: “好像高耸入云的千丈青松,虽然圪节累累,可是 用它来盖高楼大厦,还是可以用做栋梁材。”                                                                       ①       (16)王戎云: “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