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湾第一城业主论坛:中考复习资料:历史复习提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19:33

武昌起义:1911年,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推动下,成立起义总部,由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在湖北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 10月10日武昌工程营士…… 推荐阅读:

中考历史三次工业革命总结
中考历史热点问题汇总
中考历史知识点:世界现代史
中考历史知识点:世界历史(第二册)

  中国近代史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中英《南京条约》

  ①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在此派驻领事;中国征收英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②第二年英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从中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居住。③影响: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友情提示:《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2) 《马关条约》

  ①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军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建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危害: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5)《辛丑条约》

  ①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利息是9.8亿两);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入内居住②影响:极大的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近代化的起步

  (1)洋务派创办的①主要军事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最早的),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和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②主要的民用工业:19世纪70-90年代,在"求富"的口号下,李鸿章创办了规模较大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和湖北织布局。

  (2)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但它引进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地位)。

  (3)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③戊戌变法的失败,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友情提示:①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②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剧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4)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① 189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②1905年孙中山推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友情提示: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③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政治纲领,并把它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友情提示: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④领导了辛亥革命。

  (5)武昌起义:1911年,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推动下,成立起义总部,由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在湖北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 10月10日武昌工程营士兵在熊秉坤的领导下首先起义,占领武汉三镇(武昌、汉阳和汉口),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武昌起义又叫辛亥革命。

  (6)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3月孙中山宣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④也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友情提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就是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8)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①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性质)②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五四爱国运动:①导火索是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②过程:5月4日北京十几所大学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废除二十条""拒绝在和约签字",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遭到北洋政府镇压;6月5日,上海工人首先罢工,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斗争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初步胜利:北洋政府惩办了卖国贼,中国代表6月28日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③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①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与会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的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②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③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南昌起义:①目的是为了挽救革命,保护人民的利益,反抗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②中共成立前敌委员会,周恩来任书记,贺龙为总指挥③时间:1927年8月1日④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8月1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纪念日)(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1928年上半年,建立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其意义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道路。

  (5)红军长征:①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②过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从江西的瑞金出发→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转折)→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红军终于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大凉山彝族区→挺进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四和红二先后与红一在甘肃的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①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②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6)遵义会议 ①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召开,批判来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②历史意义: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命攸关的转折点。

  (7)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书74页)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随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成就是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

  (2)西安事变:①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行动,历史上称"西安事变"②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都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3)七七事变:①1937年7月7日,日军向驻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全面侵华的战争,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②卢沟桥的烽火(中国军队的抵抗)揭开来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全面抗日的开始)。

  (4)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12月13日被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日军对南京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在持续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杀害了中国同胞30多万人

  (5)台儿庄战役1938年初日军南北夹击徐州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先后在临沂、滕县、台儿庄抵抗,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下旬和4月上旬)意义:是自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第一次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百团大战①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囚笼"政策 ②时间:1940年8-12月的,指挥:彭德怀。地点:华北。目标:破坏敌人交通线。参战:八路军105个团约20万人。作战1800多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意义:沉重打击了日寇,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空前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

  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为争取时间准备内战,玩弄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经过和结果: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内战阴谋,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毅然来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重庆谈判"。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政府被迫同中国共产党代表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必须坚决避免内战,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意义:协定的签定是人民力量的胜利,人民力量取得了取得胜利的主动权。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背景:解放战争第二年,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中共中央作出了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决策。经过: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直插大别山。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战略决战):1948.9--1949.1 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地点--东北地区、歼敌--47万余人。意义:使革命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中心--徐州,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书记)、粟裕、谭震林。歼敌--55万余人。意义: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平津战役:特点--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三大战役的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精锐部队,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发动。战线: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结果: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南京解放,宣告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6.经济和社会生活

  (1)张謇兴办实业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1899年创办南通大生纱厂, 1901年办了面粉厂和通海垦牧公司,1903年创办轮船公司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先后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9个公司的投资。在教育上: 张謇主张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并提出了"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

  (2)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清朝时强迫人们剃发留辫。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令",随后大部分男子剪掉辫子(提示:辫子象征清王朝的统治,剪辫子反映了反封建性质)。易服饰: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废止,新式服装如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服饰的变化,适应了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人们的行动更加方便,满足了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使生活多姿多彩。改称呼:

  叩头--点头鞠躬--握手礼,大人、老爷--先生、君、同志,表明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

  7.科技与思想文化

  (1)魏源、严复的思想

  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军事,总结了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教训,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长处,用以抵抗西方的侵略。主张设厂制造舰船枪炮,学习西方养兵练兵的方法,培养掌握技术的人才,鼓励学习科学技术,改革科举取士制度,设立翻译馆,翻译介绍西方书籍。《海国图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帮助人们开阔眼界和了解世界有重要作用,对日本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严复,福建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维新派代表之一。在他译述的著作中,以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写的《天演论》在当时影响最大,介绍了进化论观点。他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认为中国不求进步必然灭亡。影响:对当时救亡图存的变法维新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2)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考试。维新变法运动中,1898年光绪帝批准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中国现代史

  (1)《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通过。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规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953年-1957年,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内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完成时间和意义: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农业大跃进中的浮夸风和工业大跃进中的全民大办钢铁,是大跃进运动的主要内容。大跃进运动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农村劳动力大炼钢铁,造成一些地区农田荒废,生产衰退;片面强调发展钢铁工业,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十分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人民公社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兵学商相结合,政社合一,把它作为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的基层单位(性质)。 人民公社制度大大超越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超越了现实的可能性,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意义。1978年12月

  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

  ②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全会决定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撤销错误文件,肯定四五运动的革命性质,纠正错误结论。

  历史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②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④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1978年,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和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意义: 把分散经营和集中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84年以后,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实际上不存在。

  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国有企业改革从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开始。国家放权让利,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及利改税等政策。国家发展承包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租赁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政策。地位:像上海宝钢等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是国有经济的中流砥柱。国有经济掌握着钢铁、石油、电力、铁路运输以及银行等经济命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3)经济特区的设置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邓小平,1980年建立了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的厦门市等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特点:特区实行市场经济,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国家还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沿海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地带。20世纪90年代,设置浦东新区,以上海浦东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地区经济发展,1992年,开放了成都、昆明、南宁、长春、西宁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和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构成了内地全面开放格局。从而构成的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对我国的影响:①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②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③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①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会认为,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②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③确定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第一步目标、第二目标已实现。

  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江泽民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概括,并将其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5)邓小平南方谈话

  内容:①必须坚持基本路线;(2)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3)姓社姓资的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5.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我国已建立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自治区、新疆自治区、宁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一国两制"

  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内涵:"一国"就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意义: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道路,成为我国的重大国策。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回归。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了解中国共产党为结束海峡两岸的人为隔绝局面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峡两岸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和经济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人员往来频繁,不仅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情感,加深了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了解,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的发展。

  5.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在与印度总理尼赫鲁谈判时提出处理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后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将它推广到所有国家关系去,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2)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在印尼万隆召开团结反帝的亚非会议。美蒋特务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会议期间,美国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挑拨离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倡议,为会议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冲破了美国设置的重重障碍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尼亚等23国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中美、中日建交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于1979年元旦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意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签署北京《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5)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发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和全球性经济组织的活动。中国在地区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世界贸易组织(WTO 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科技、教育与文化:两弹一星、航天技术、籼型杂交水稻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我国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64年6月,我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我国在本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

  1980年5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聂海胜 乘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20世纪50年代,我国成功培育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矮秆良种;197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在国际上居于领先地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增产品成3亿吨,并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专题、中国政治制度的变革

  一、西周、西汉初-----分封制:

  1、目的: 控制全国广大地区。

  2、受封者: 周王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

  3、诸侯权利: 从周王那里得到土地和人民 。

  4、诸侯义务:(1)拥戴周王为天子(2)定期朝见周王,参加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活动(3)贡献财宝和特产 (4) 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

  5、作用:(1)巩固西周的统治 (2)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二、秦朝 -----皇帝、三公、郡县制

  1、皇帝制度特点是:皇帝世袭、皇权至上、皇位独尊。

  2、三公及其权力: 丞相--管理行政。 御史大夫--监督 太尉--管军事

  3、郡县制:全国分 36 郡,郡下设 县 。

  三、隋唐-----三省六部、科举选官

  1、 三省六部名称和作用:

  三省: 中书(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2、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标志:隋炀帝――设进士科

  基本特征: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常科中最重要的两科: 进士科和明经科

  基本程序:州府初试 合格者进京由尚书省组织"省试 吏部考核后任用。

  意义: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表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已经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向以考试为主。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为一批出身低微的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激励这部分人通过读书博取功名,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三、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厂卫;军机处

  1、废除丞相,设 六部 , 作用: 皇帝直接控制了军政大权 。

  2、设内阁,成为权力中枢机构,作用 加强了君权。

  3、设厂卫: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等 特务 机构的设置,控制人们的思想,加强了君权。

  4、清军机处的设置: 时间: 雍正 时期

  目的:(1) 直接目的:军事需要 (2) 根本目的:加强君权。

  四、民国-----民主共和

  1912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临时约法 》。

  五、新中国-----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制度

  1、1949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共同纲领》,主要内容是:(1)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2)规定了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3.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1) 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2)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意义:(1) 这部宪法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2)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3) 是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

  1分封制:以血亲关系为基础。前期巩固统治,后期成为分裂割据的主要原因。

  "百代都行秦政制",秦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2君权在古代逐渐加强,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3近代以来,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逐渐东传,中国人开始了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斗争,4在政治上突出表现是辛亥革命的发生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5新中国的成立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纪念性历史事件与热点

  一、《权利法案》制定320周年

  标志着一种新的资产阶级政权形式的诞生--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二、法国大革命爆发220周年: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三、五四运动90周年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 爆发时间 :1919年5月4日

  3.第一阶段 中心地点 :北京 主力和先锋:青年学生

  主要口号:" 外争国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内惩国贼(国贼:三个) "

  4.第二阶段 开始时间::6月3日 中心地点:上海

  特点:工人阶级成为运动主力……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拒签和约,惩办国贼

  6.意义: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 爱国主义精神。

  启示:1.实事求是2.一切从实际出发3.尊重客观事实,从国情出发.

  四、淮海战役胜利暨徐州解放60周年: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2. 指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3.战果:歼敌55万多人 4.作用: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五.新民主义革命胜利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帝国主义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

  多难

  党的自身错误: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等

  "多难兴邦"

  经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裕

  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兴邦 的恢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港澳回归、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

  科技:"两弹一星"与航天成就(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

  功、翟志刚出舱行走)、"籼型杂交水稻"等

  体育: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

  六、金融危机

  .2008年9月开始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影响巨大,可以作为出题的切入点,相关的考点有:1929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美国的金融救援计划与中国扩大内需等解救措施与罗斯福新政比较、经济全球化等

  七.其它:中美建交30周年及海峡两岸三通(大陆向台赠送的大熊猫团团、圆圆赴台)

  说明:

  1、纪念性事件与时事热点,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贴近社会热点和生活。通常是历史出题的切入点,为试题的设计提供情境和材料,在历年各地试卷中这类试题屡见不鲜

  改革开放30年,应对相应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题型分析,可与经济全球化联系起来,并总结30年来的经验。

  2、台湾问题要侧重经济文化的交流,历史知识的联系要准确,政治立场坚定。西藏问题要侧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本文来自:读书人网(http://www.reader8.cn/)原文链接:http://www.reader8.cn/exam/20101204/65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