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华精品酒店: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构建研究 - 十八子li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3:25:18

范建华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武汉  湖北  430074)

 

 

    【摘要】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等基本理论问题并没有引人们重视。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撑保障体系,以利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理论内涵  支撑保障体系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出现的新概念,继《京都议定书》受挫的情形下,由英国政府于2003年在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的。之后,低碳经济在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被政界和学术界广泛地探讨和研究,低碳经济被誉为继两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后的第五次世界革命浪潮。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爬坡”阶段,因此中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我国在《气候变化国家报告》中不但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而且还确立了减缓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从表面看是为了应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规律的把握上,低碳经济是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资源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现在经济增长的必要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短板因素。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间要经过一个低收入低排放、收入增加排放增加、高收入排放稳定甚至降低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和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有密切关系。在农业社会,人们生产和生活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对环境基本不会造成多大污染,即使存在温室气体,也能被社会所消化和吸纳,当时社会处于一个低收入低排放的低碳经济阶段;随后,工业社会是以大量投入、大量消耗和大量排放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并且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占较大比例,温室气体排放骤然增加,此时的社会处在高收入高排放的高碳经济阶段;当人们认识到环境是稀缺资源时,逐步加大环境投资力度,于是出现一个高收入排放稳定甚至下降的低碳经济阶段。

由此可见,实际上低碳经济并不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早在农业社会,低碳经济模式就已经存在,只不过资源环境问题尚未突出。

第二,在低碳经济发展上,企业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理应成为低碳经济的主体,因此构建低碳型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微观基础。为此,必须在产品的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方面融入低碳理念。在生态设计时,要把握产品原料、能源投入的低碳化,确保从源头上进行低碳化设计;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确保清洁生产顺利进行,清洁生产可以保证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低碳化。不断提高低碳技术研发能力,充分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低碳技术等,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保证低碳型的生态化设计顺利实现。

第三,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上,低碳经济发展主要构建低碳型产业发展模式和低碳型区域发展模式。低碳型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按照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建立产业结构优化式低碳发展的模式。根据产业结构的宏观构成,按照不同产业结构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低碳化。一般而言,按照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逻辑,产业结构经过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转换过程,由于第三产业是服务型产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比第二产业低很多,再加上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等产业又具有增汇的功能,所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多,低碳经济发展的状态越好。另外可以根据不同产业间产品、废弃物不同的联系,通过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来实现减排的目的,实现低碳化发展。

低碳型区域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低碳型园区发展模式。从区域角度而言,园区是发展低碳经济最小的单位,建立低碳型园区发展模式就是依据工业园中各个企业在园区中所处不同的地位和角色,建立起各个企业间能源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以及综合利用的稳定的联系,以期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和废弃物排放的减量化。其二是低碳型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型城市发展模式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 改变生活方式, 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气体排放,彻底摆脱以往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在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上,低碳经济就是要权衡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最终形成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大,生态环境优化,人民生活福利最大。碳排放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标识,已构成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硬约束。正确处理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当前经济学界重大的理论问题。低碳经济的提出根源于该问题的解决。数学上衡量低碳的标准目前还不具备,但是可以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测度。其一,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不及经济增长速度;第二,零排放;第三,碳排放的绝对量在下降。这三种情况可以说都是低碳化的表现,只不过程度不同。第一种情况是一般情况,第三种情况是最理想的状态。无论哪一种情况,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保持正的,这样才能符合发展的本意。

第五,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上,低碳经济发展就必须进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节能减排要根据国家能源基本国情,依靠科学技术进行。我国能源禀赋的特征是“富煤、少油和贫气”,这样的能源禀赋决定了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以煤为燃料的中间转换装置效率低下,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比液体或气体燃料低。目前中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而发达国家现在已经达到40%甚至50%左右;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能耗高的同时,又带来了严重的代价。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其中二氧化碳占加大比例。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新能源,加快建立生态能源体系的步伐,从根本上切断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三、构建低碳经济体系的措施

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处于“试点”阶段,还存在不少阻碍。其一,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的刚性特征决定了未来10-20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改变。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首个障碍因素。其二,尽管我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仍然会保持一个较快的速度。由于经济增长的惯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立刻转型,所以,由于粗放发展而导致的碳排放势必增加。这样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其三,当前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尚处于基本概念的层面,公众对低碳经济的认识还有大幅度提高的潜力。为了实现低碳经济的顺利发展,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支撑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低碳经济的市场化操作。借鉴国际经验,加快建立国际合作。《京都议定书》所提出的温室气体减排三机制,主要有:联合履行(Joint Implemented,JI)、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和“碳减排”贸易(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e,IET)。其中,JI机制规定,附件Ⅰ国家可以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投资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中获取减排信用,这样就相当于工业化国家之间转让了同等量的“减排单位”;CDM机制是唯一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机制,该机制规定,允许附件Ⅰ国家出资支持无减排义务的国家通过工业技术改造、造林等活动, 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冲抵附件Ⅰ国家的减排指标,即为附件Ⅰ国家的投资者可以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 IET机制允许附件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 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 “排放配额单位”。

第二,建立政府主导的作用机制。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特别是要权衡经济发展与能源的关系。而在资源(能源)环境领域内存在这市场机制无法解决或者解决不好的难题,诸如温室气体排放的外部性、资源的公共产品特点等,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出面,弥补市场失灵。因此,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扮演主导作用。为此必须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主导机制。

第三,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低碳技术包括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能源效率技术等。但是目前总体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阻碍。我国目前能源生产和利用、工业生产等领域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和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为此,必须国家采取鼓励措施,建立低碳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第四,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参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基础,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政府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等方式加强对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并有意识地宣传和发展一些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的非政府组织,使公众真正融入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大运动中去,推广绿色消费理念,把能源节约活动变成全体公众的自觉行为和日常习惯。实现公众的绿色消费,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倒逼”机制。

低碳经济是应对温室气体排放而发起的社会变革运动,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容、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等五个方面,深刻理解低碳经济丰富内涵。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2] 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7(10).

[3] 毛玉如等: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化工,2008(11).

[4] 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