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帮官网:至尊国宝龙虎尊的传奇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13:42
至尊国宝龙虎尊的传奇故事 历史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天,1958年9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毛泽东在安徽博物馆参观了阜阳出土的青铜器,并对这批出土的青铜器赞不绝口。所有的文物在这件青铜器面前都黯然失色,它的名字叫“龙虎尊”,出土于阜南小润河。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参观稀世珍宝龙虎尊。为此,国家文物局把龙虎尊等八件文物列为解放后全国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当年,与龙虎尊一并出土的八件青铜器成为国家一级文物,并将其调往北京,龙虎尊轰然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
龙虎尊由此传奇般地扯开序言……

1957年6月的一天上午,阜南县朱寨徐海孜村农民徐廷兰手提鱼网,身背鱼篓,在其离家几里的小润河撒鱼。当他来到白庄附近润河拐弯处(因此处似月牙,村人则称月牙河)时,见岸边水中有一圆形口沿,风吹浪起,时隐时现。另外还有几个打鱼的人,他们都以为是一只破瓦盆类的口沿,没理会它。走在后面的徐廷兰好奇,因水面仅一米左右深浅,他就趟水到水里摸摸,一摸发现是一个完整的器物,用手提没提动,他顺着口沿向下摸,却掏出了两件像喇叭样的东西(古代饮酒器觚)。他很高兴,又使劲掏,泥太硬,掏不动。他便到白庄一户人家借把铁锹,折回来后,挖了不长时间,就把大口沿的铜器挖出来了(盛酒的稀世珍宝龙虎尊),接着他又在下面挖出两个横卧着的铜鬹(斟酒器),在铜鬹旁挖出一件饕餮尊,在饕餮腹内挖出两个铜爵(饮酒器)。徐廷兰乐不可支,用鱼网裹起这八件洗净的青铜器,先背到白庄这户人家还了锹,捡一件小的铜器(铜爵)送给借锹人作酬谢,把另外七件青铜器背回徐海孜家中。

在当时闭塞的农村,发生这么一件大事算是惊天动地。没几天,四邻八乡的农民都听说徐廷兰得了宝,像赶集一样都到他家里看稀奇。半个月后,阜南文化馆馆长蒋家琦闻讯后也来观看。看后,因辨别不出来,便立即写信给安徽省文化厅反映这件事,后文化厅又将此信转呈安徽省博物馆。省博物馆急派葛介屏先生赴当地调查。经葛介屏辨认鉴定,初步判断这是一套罕见的青铜酒器。至于什么年代什么文物暂时还无法确定。
葛介屏建议徐廷兰尽快上缴给国家。然而,徐廷兰迟迟未交。无奈之下,葛介屏将情况汇报到省博物馆请示,省博物馆找到有关部门领导,在阜南县政府一位领导亲自过问下,朱寨镇政府限期让徐廷兰送到县文化馆。徐廷兰无奈,用箩筐挑着5件铜器送给文化馆。龙虎尊他没有送,后朱寨镇又来催,才与其弟徐廷贵拉着架子车送到县城。而就是这次用板车送,把龙虎尊用绳子捆绑在车子上,一路上经过土路颠簸,绳子磨擦把龙虎尊磨掉许多锈皮,使葛介屏心痛得一夜没睡好觉。现藏在中国博物馆内的龙虎尊,仍能看到被麻绳勒的痕迹,送给借锹人的一件铜爵也被省博物馆追回。最后给予被捐人200元的人民币的奖励,当时的200元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似乎龙虎尊的故事就这样简单结束了,其实不然。与龙虎尊一块出土的8件文物,实际上中国历史博物馆仅调去4件,现在中国博物馆保存有6件,后来放在中国博物馆的两件还有一段非常曲折的故事。
自从1957年小润河出土8件青铜器当年被省博物馆带走后,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征收4件,因这8件是成对,被征的有龙虎尊、觚、爵、斝4件,省博物馆则留下饕餮纹尊、觚、爵、斝4件。然而,大约在八十年代初期,省博物馆被盗,从小润河出土的这4件文物全部被盗,因种种原因至今一直未能破案。
大约到了1987年左右,一位英国人在香港古玩市场买到了两件青铜器,分别是觚和爵这两件。因是博物馆藏文物,上面都有编号,当时这名英国人看到4件,但他仅买了两件。后来,英国人发现上面有编号后不敢自己收藏,就来到北京找到国家文物局说明情况,并希望能用此两件文物换齐白石和徐悲鸿两幅画。国家文物局考虑此商代文物重要性,当即就答应了。因为那时齐白石的画和徐悲鸿的画市场价才几十元钱。国家文物局打电话让省博物馆找两幅画,省博物馆找了他们两人的小册扇面画,送到北京后英国人不同意交换,原因是尺幅太小。后来省博物馆又找了两幅略大一些的,英国人才同意交换。这两件青铜器送到国家文物局后,当即被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告诉省博物馆负责人,什么时候文物失盗案破了,文物才送回去。现在因时间久远,另两件饕餮纹尊和斝至今下落不明。觚和爵两件青铜器就这样一直被放在了中国博物馆内。
丢失的,我们感慨万千;但重新找回的,同样值得我们欣慰和回味……

 

最后不得不说另一个令人心痛的故事:
在小润河出土过龙虎尊的地方,解放前还出土过13件青铜器。这是当年省博物馆葛介屏来到阜南鉴定龙虎尊时,从群众中意外了解到的。那是在龙虎尊发现之前,白庄一个农民在小润河游玩,挖到13件青铜器,遗憾的是已全部送人或丢失。
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时间大约是在1947年左右。白庄农民张殿春曾在龙虎尊出土的地方割青草,他看到润河边有一个小鳖在水草上晒太阳,因小鳖离水边不远,他就趟水悄悄走近去抓,结果抓空了,这只小鳖钻进水里去了,张殿春却在小鳖呆的地方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大香炉,原来小鳖是趴在大香炉的鼎边上。可能那时泥不太深,张殿春没费什么力就挖出一个大如司母戊鼎的长方形四足铜鼎,鼎里又掏出12个铜鬲。也不知道张殿春是用什么方法,把这重达400多公斤的青铜器悄悄运回家的,而没有像徐廷兰那样“惊天动地”,家喻户晓。
张殿春硬把这13件青铜器在家里放了一年多,没让人知晓。后来他想拿出来卖,附近的亲朋才知晓,大家便前去观看。就这样,张殿春在小润河挖到大铜鼎消息才传出来。为了换几个钱花,他首先挑选了两个铜鬲送给当时的阜阳守城部队司令李觉,本打算送上去,李司令给几个钱,再把另外几件一块送去。然而,李觉得到后没给一分钱,张殿春好不气恼。他又带着两件铜鬲到了蚌埠,送给一个当水上警察的亲戚,结果这个亲戚没声张,也没给钱。回去后,张殿春非常恼怒,认为这些东西不值钱,不然为何都不给他钱?这以后,有亲戚张口向他要,他就送一只,外地一个到村子里剃头的人他也送了一个,当作剃头费抵消。这就样,这13件青铜器全部流失。直到解放后,国家博物馆仅找回7件。
对于这13件青铜器,阜阳市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也有所了解。他说,这13件青铜器的价值比龙虎尊还高,大如香炉的青铜器重达400多公斤,小的全部是一样大小,摆在香炉内,分三排摆放。这件大香炉被张殿春运回家后,没地方放,他就送到村子里的台寺庙,供人烧香用。据说用这个大铜鼎烧香,烧三天三夜,外面仍然是凉的。令人遗憾的是,1956年张殿春母亲病故,因无钱安葬,张殿春就到庙里搬这个大铜鼎卖钱,当时庙里和尚不让搬,张殿春说,我挖的香炉为啥不能拉?和尚没办法,大铜鼎就被他拉回家,转手卖给当地废品收购站。没几天收购站准备运到南京,便用大锤砸铜鼎,想砸烂往麻袋里装,方便托运,然而,砸了十几锤竟没有丝毫损伤。收购站人员便不砸了,直接从水路用船只运往南京炼铜厂。待省博物馆人员知晓后便紧急写信给上海市博物馆帮助寻找,上海博物馆人员挨个到废品收购站查找,却无功而返。至于为什么没有找到,韩自强说,省博物馆判断错了,当时以为从陆路运送的,会送到上海,谁知却是水上托运的,是到南京的。这一耽误就导致了文物毁于一旦,大铜鼎一运到南京炼铜厂就被化掉了,一件举世国宝就这样被炼铜了,这是愚昧无知的彻底体现!现在回想,简直是天理不容!
  直到六十年代初,这13件青铜器找回7件。阜阳守备司令李觉在湖南投诚起义,居住在北京。省博物馆人员找到他时,张殿春送的两件青铜器已被他卖给故宫博物院,现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随后,省博物馆人员又赶到蚌埠,多方打听找到这名水上警察时,才得知他已把张殿春送的两件青铜器卖给上海历史博物馆。另外又从张殿春亲戚处收回三件,其余5件已无法追回,被剃头挑子带走的那只也无法找回。

依然还是那句:丢失的,我们感慨万千;但重新找回的,同样值得我们欣慰和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