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亚洲杯乒乓球决赛: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管理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08:06
对我校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思考
沛县胡寨中学        吴庆思
一、     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镇初中,有30个教学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农民家庭,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同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教育对象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这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导致进入初中以后数学学困生的增多。学生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数学成绩开始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好的更好,差的则更差。据调查,这种现象在各个初中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已经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障碍。因此,基于这种情况,在新课改下如何寻求科学的对策,有效地帮助数学学困生转化,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关键问题,也是目前初中教师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
二、对数学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即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品格、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与同龄的其他学生相比有明显的困难,在学习心理上有一定的障碍,需要给予特殊的照顾与关爱。但这里特别强调数学学困生并不等同于数学差生,差生的说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认为学习差智力就差,就是差生;而数学学困生强调的只是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学习差并不等于智力差,更不等于就是差生,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
三、对我校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我校大量数学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座谈讨论,家访沟通,调查分析等,发现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学科方面的原因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见品位之高。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抽象性,具有严谨的逻辑性,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求很高,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善于思考,勤于总结。但调查的结果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懒于动脑,不善于思考,只是依靠一味的死记硬背,遇到实际问题,便束手无策,普遍认为数学学习很枯燥和乏味。数学的高品位是“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
2、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初中生活不适应
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从而使一部分同学变为学困生。
(2)学习兴趣不高
通过对本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数学学困生对学习
数学普遍缺乏兴趣,并且求知欲低,意志薄弱。一旦遇到计算量较大,步骤较繁琐的题目或较长的题目时,缺乏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对于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和繁多的公式定理,更是缺乏突破障碍的毅力与信心。再加上他们的自控能力弱,一旦数学成绩出现滑坡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如此一来,想学好数学比登天还难。
(3)学习态度不主动
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的自主性差,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习惯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依赖性强,学习上缺乏主动,上课不能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更不可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4)学习方法不当
不能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上课听课不专心,对老师所强调的重点难点视而不见;不会听课,上课只忙于记笔记,一心不能二用,听课效率极低;课后不会及时的复习巩固,造成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快速遗忘;不会举一反三,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也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对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数学成绩依然不尽人意。
(5)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强
调查中发现,很多数学学困生尚未从小学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开放性的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所学的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不善于思考,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数学学困生学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
3.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
(1)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老套。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个别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沿袭传统,“一言堂”“满堂灌”仍是部分老师习惯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兴趣,课堂上老师讲过多,学生练的少,剥夺了学生的主体权力,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致使学生缺少创新的活力和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能力;其次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优等生的偏爱和对学困生的漠视,使他们消极悲观、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2)教材把握不准,教学能力不强。由于备课不充分,没有吃透教材,上课时使得知识的出现程序混乱,甚至出现逻辑性错误;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中节奏往往较快、要求较高,过快的教学节奏使这些数学学困生感到难以适应,所学知识消化不良,过高的教学要求使他们望洋兴叹,自叹不如;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常常发出统一指令,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教师作业设计不合理,学生普遍把作业当作“任务”对待,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难以反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不便于教师针对性辅导;在课堂提问及练习作业的处理上,学困生常常遭受冷遇,使他们自尊心受挫。
4、家庭、社会、生活环境原因
(1)家庭教育缺失。现在的学生几乎全为独生子女,有的家长素质较低,无能力对孩子的数学学习进行辅导;有的则是为了工作或忙于应酬,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甚至是保姆照顾,只管孩子能吃好住好就行,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更是无暇顾及,这些学生的性格常常表现为自私、以我为主,合作互助意识差,尽管生活条件很优越,吃苦精神和学习动力却越来越不足,厌学情绪也越来越突出,很容易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
(2)社会环境精响。中学生世界观正在形成,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干扰,如电子游戏室、网吧、录像、不健康的书刊、一些不思进取的人等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形成学困生。
四、对我校“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思考
针对我校数学学困生成因的“病症”,我想借鉴专家学者和其他老师成功的经验,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把握学科特点,分解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降低起点,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减少坡度,避免过高要求,并合理安排进度,对于难点内容,要适当分解,多台阶,小步走,必要时,应适时重复,对于综合题,分散难点,逐层提高。
(二)更新教育理念,优先面向学困生。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决不是“淘汰”,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每堂课应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做到“堂堂清”,才可以促进学困生转化,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是转化学困生的工作重点。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将每个学生带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
(1)激发学困生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兴趣不是天生,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作为教师应善于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史或有趣的数学知识,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
(2)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味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适当难度的提问、板演、讨论和测试的机会,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的思考中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
(3)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让学困生增强自信心。
要重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对学困生不仅要重视结果性评价,更要重视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
(4)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虽然学习数学也有积极性,且他们并不比其它学生少下功夫,但是他们的数学成绩却总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因此,我们对这样的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
(五) 家校沟通协调,促进学困生转化
建议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短期培训,组织有经验的教师或家长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进行讲解;让家长们及早了解,使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减少数学学困生,使数学学困生也能正常成长。实践证明,这也是一个切实可行且效果不错的方法。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核心部分,需要全体数学教师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学困生转化的关键在教师。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开展,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积极主动地为初中学困生的转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阅读全文(29) |回复(0) |引用通告(0)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 2010-4-23 17:23:55 | By: 10吴庆思 ]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那睿智的管理手段,鲜明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方法,给人以春风扑面的愉悦。收获的不仅仅是对作者那些教育理念、观点、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为他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说而感动。掩卷沉思,我们所追求的教育,不正是如此吗?
教育需要改革。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李老师说:“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真爱是土壤,宽容是营养,学生就像自然界中生长的万物,有了适宜的土壤和充足的营养,没有不成才的理由,就看我们看待成才的标准是什么。李老师指出:“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谈教育就不能回避教育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老师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李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不管你是哪一个级别的领导,或是任教哪一个学科的普通教师,都要和活生生的人打交道,领导管理教师需要尊重,让每一个教师都感到自己重要;教师管理学生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重要。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教师需要解放。
“教不严,师之惰”。如今我们的老师管得不谓不严、不谓不宽,但厌学的同学仍有增加的趋势。是师惰,还是生惰?都不是,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或者说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李老师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书中列举了没有老师的语文课事例,说明“学生的成长固然需要老师的引领,但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在成长,我们永远无法代替他们成长。”教师的作用就是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我们常常过于看重管理的权威,却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终极目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前程命运作为维护管理权威的代价,这不但背离了管理的初衷,而且这种管理最终必然走向死胡同。”、“我宁肯教出一个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也不愿教出一个人格上不诚实的学生。”这些正是我们教师所要探讨的课题。
学生需要张扬。
让师生能够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是李希贵老师一贯倡导的。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较过去有很大的变化,塑造自我、展示自我、成功自我的愿望也较迫切。有人说这是浮躁的表现,是急功近利,李老师指导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陈景润教不好初中数学,不影响他成为数学家;比尔盖茨大学未毕业,不影响他成为全球首富。为什么我们对学生的要求要千篇一律呢?“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是树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参天大树;是麦苗,我们就把他培养成丰收的麦穗。如果小草也能结出稻谷,还要农民干什么?实际上,我们的教育,有时就是不论你是树苗,还是麦苗、稻苗,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让你长成参天大树,苦了孩子,也害了教育。
2009年4月
阅读全文(25) |回复(0) |引用通告(0)
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与对策
[ 2010-4-22 15:16:23 | By: 10吴庆思 ]
学习心理学认为:不同的年龄、经验程度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初中学生由于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制约,正从经验型思维向理论型思维转化,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数学思维正趋于成熟,在数学学习上出现了一种认识问题肤浅,考虑问题不全面,不周密;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往往出现“多解、漏解、误解”的思维障碍。这种思维障碍,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来自于学生中存在的非科学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因此,研究初中学生的思维障碍对于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由于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作为主体的学生的思维习惯,方法也都有所区别,所以,初中学生思维障碍的表现各异,具体的可概括为下列表现。
1、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完整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原理没有深入理解,不能脱离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难以把握其本质含义。
例如:已知在函数y=       (a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点(-2、y1)、(-1,y2),(2、y3),则函数值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
A:y2<y3<y1          B:y3<y2<y1
C:y1<y2<y3          D:y3<y1<y2
学生错解:∵y=      是反比例函数,且k=-a2-1<0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又∵-2<-1<2 ,    ∴y1<y2<y3        故选 C
剖析:当K<0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且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本题中(-2,y1),(-1,y2)(2,y3),不在同一象限内,因而不能由-2<-1<2就断定y1<y2<y3 ,本题错在没有彻底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完整而导致思维障碍。
2、对隐含条件忽视运用
数学中的某些定义、公式、法则、概念等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条件,但综合到数学题目中,这些条件或已给出但不明显,或没有给出却渗透在题意中,称之为隐含条件。解题中由于学生思考问题不深入,容易忽视这些条件,而导致解题错误。
例如: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1)x+m+2=0,若方程的两实根之积等于m2-9m+2,求的值。
学生错解:由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知:
m2-9m+2=m+2
解得m=0或m=10
当m=0时,=当m=10时,=4
因此的值为或4。
剖析:以上解法由于学生未认清题中的隐含判别式,造成多解。实际上,应该注意到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数根的条件是判别式必须大于或等于零,即[-(m-1)]2-4(m+2)≥0,解得m≤-1或m≥7,显然m≠0,故的值为4
3、对数学思想缺乏应用意识
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许多数学思想的发展,如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因此,在学习和研究数学问题时,忽视数学思想的应用,就会造成思维障碍。
(1)    例如:已知△ABC中,高BD和CE所在的直线相交于0点,
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且∠A=60°求∠BOC的度数。
学生错解:如图(1),由四边形外角和定理得:
∠BOC=360°-∠A-∠AEC-∠ADB=360°-60°-90°-90°=120°
剖析:题目条件给出△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ABC的形状就尚未确定,应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来讨论。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如图(2),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得:
∠A+∠ACE=∠BOC+∠ACE
即:∠BOC=∠A=60°(∠C为钝角时,方法相同)
综上所述,∠BOC=120°或60°                                                 这是一道很容易出错的题目,许多学生仅想到了图(1)情形,而忽视了图(2)的情形,这些难度并不很大的题目出现错误,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分类思想意识。
(2)再如,数形结合思想,在许多数学问题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初中学生在解题时,常常缺乏这种意识。
例如:已知点M是半径为5的⊙o内一点,且OM=3,在过点M的所有弦中,弦长为整数的弦的条数为(    )
(A)2     (B)3     (C)4     (D)5
解题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计算出过点M的最短弦长为8,最长弦是直径为10,仅从数的角度知道弦的长度分别为8、9、10,共有三种情况,而误选了B,都未从图形的角度考虑长度为9的弦对称的有两条,产生这一错误的根源是学生没有把数与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缺乏整体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等也是常常造成初中生数学思维障碍的主要原因。
4、对数学模型缺乏生活经验
例如,为了解用电量的多少,李明在6月初连续几天同一时刻观察电表显示的度数,记录如下:
日期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电表显示/度
117
120
124
129
135
136
142
145
请估计李明家6月份总用电量是多少度:
在解这一题时,学生的错误五花八门,不少学生把这“8天”记录的电表显示的度数相加,再除以8算出“平均每天的用电量”后,去乘以30,从而求得6月份的总用电量;也有学生能正确算出这1号—8号的总用电量=145-117=28,但误认为这是8天的用电量,得总用电量为:28÷8×30=105(度),还有学生把6月份30天算成31天等等,所有这些错误都说明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学生的思维与生活脱节。
二、初中生数学思想障碍的对策
针对初中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障碍,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在认真分析其原因,查找出症结的基础上,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促使学生努力突破这些思维障碍,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着进行了下面一些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加强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①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②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③加强对基本概念的巩固与训练,对学生易出现思维障碍的地方,呈现各种正与误的辨析,让学生在变思和比较中,活化思维;④让每个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搜集和整理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多次反复订正,并在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切实有效地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
2、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
所谓思考缜密,就是指考虑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这是学生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也应是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突破思维障碍,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在例习题课中要把解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想的?诱导学生暴露其原有的思维框架,有意按照学生常见,多发的歧路适当出错,把学生的错误暴露出来,设置疑难,展开计论,从疑难问题引出思考,以促进学生思考。在数学练习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细致观察,挖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培养学生养成每做一题,反思一下这样解题有没有错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剖析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追根究底的好习惯。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对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
3、强化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内容,深刻挖掘蕴含其间的数学思想方法,要特别重视初中数学中基本的数学思想,因为它们是基础知识的灵魂,把它们落实到我们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思维活动上,通过不断摸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真正使数学思想方法成为学生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形成良好数学素养的桥梁。
4、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中,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及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让学生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中的现象和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各种问题的应用过程,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增强学习兴趣,也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阅读全文(55) |回复(0) |引用通告(0)
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 2010-4-14 6:56:01 | By: 10吴庆思 ]
编号:G101142
徐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个人信息部分:
姓 名
吴庆思
所在学校
沛县胡寨中学
性 别

所任学科
初中数学
学 历
大学本科
年 龄
48
所在年级
七年级
职 称
中教一级
联系电话
13512577091
电子邮件
www.wuqs@163.com
课题名称
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课 题 部 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育应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更应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让每位学生都受到民主、平等的对待,让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应有的尊重,让每位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乡镇初中,学生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农村农民家庭。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同时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将直接进入初中就读。这些进入初中学习的数学困难生,不仅带着他们在小学遗留下来的数学学习困难,而且自身对学习的要求处于一种极低的水平,由于缺乏个人的上进动力和遗留下来的困难,以及进入初中学习后迅速增加的知识广度,更为他们克服数学学习困难设置了重重障碍。
基于这个具体的教学现实问题,我尝试着进行了该课题的研究,通过实际的教学和在教学中的探讨创新,让这类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也为“普九”教学中出现的其他学科教学困难提供借鉴,以期寻找到针对学生具体的情况而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这个理念指导下,关注“学困生”、转变“学困生”学习状况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就数学学科而言,一方面,由于其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因此,现代教育中,世界各国都把它放在核心学科的地位;一方面,在我国以往的应试教育中,数学学科作为“筛子”的功能得到了过分的强化,其主导方向是应试和高分,不但使数学学科的魅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为地制造出许多“学困生”。
在对“学困生”的转变过程中,本课题的研究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对“学困生”今后的成长也有着更宝贵的价值。这种意义和价值将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可以提高当前的数学学习成绩。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数学“学困生”的现状,形成有效培养和提升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策略与途径,从而改善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这些策略与措施应该在较短时间内能起到提高学习成绩的作用。
2、可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心态。通过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有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学困生”将会更自觉、更客观地从自身可变因素出发追寻自己学业成败的解释,由此,“学困生”将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既能享受成功的愉悦,也能正确地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3、可以增强学业的自我评估意识。数学教师提供的这方面的帮助必将影响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以至于影响学生在学科学习以外领域的成就。
三、课题的研究目的
1、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寻求适合数学“学困生”愉快学习数学的积极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以完成数学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转化工作;
2、如何更好地解决“普九”之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问题,促进班风、学风乃至校风建设,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怎样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每个学生在数学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提高。
4、探索出能有效培养、提高数学“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题界定:《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本课题所提及的“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且处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中,但数学学习水平又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
2.研究的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课改试验中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所面临的问题及教育教学对策。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包括研究导致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个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关注学困生、适应学困生,研究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外辅导转变学困生。
五、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在研究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用教育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2.科学性原则: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我校初中学生,必须对我校初中学生的特点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不能想当然;
3.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的结论必须与事实相符,更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须知,我校初中学生是一个大的群体;
4.模式的可操作性原则: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就是要探索出适合我校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研究的成果应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及实验活动为研究手段,采用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2月)
(1)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确定研究课题并申请立项。
(2)学习相关理论和方法,制定计划。
(3)确定试验班级,提出相应规划。
2.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2月)
(1)2010年3月---2010年4月
制定研究方案,并进行论证。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问卷,进行“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现状分析”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2)2010年4月---2010年5月
选择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中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作者雷玲、《影响教师的101个经典教育案例》--主编周正华,认真研读并完成读书学习笔记。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确定研究计划,探寻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对策。
(3)2010年6月----2010年8月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能有效培养、提高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的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完成课例分析报告。
(4)2010年9月----2010年10月
结合七、八年级期终考试,九年级中考成绩,对学困生进行个案分析,并完成分析报告。
研读《教师最需要什么》--主编赵国忠、《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作者李希贵,完成读书笔记。
(5)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完成“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整理工作,形成成果。
(6)2011年1月----2011年2月
成果推广阶段。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研究成果,让各科课任老师都能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3.结题验收阶段(2011年3月1日-----2010年3月31日)
对一年的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对课题研究提出结题申请。
七、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达到的预期成果是:
1、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调查报告及数据分析;
2、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对策;
3、提高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操作模式;
4、研究论文集(教学案例、教育叙事、个案研究);
5、学生个案集;
6、结题报告一份。
八、条件分析
1.学校近年来形成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师群体中有浓厚的科研意识。近年来在课题申报立项、结题方面有较大进展,现有县级结题课题6个,(其中数学课题2个),市级结题课题9个(其中数学课题1个),这些课题的研究过程将为本课题提供借鉴。
2、我的县级课题《班级管理的和谐性研究》的顺利结题,使我从中积累了课题研究的许多宝贵经验。另外组织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精力充沛的年青教师,参与这一课题的研究,也会极大的促进本课题的研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