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岛菜菜子和泷泽秀明: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 宿豫区陆集初级中学 - 学教交流园 - Powered by X...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2:32

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方法

             ------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要素与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诱发性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时,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诱发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并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比如,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一定会在享用这碗美味汤时全全吸收。这就说明: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学习则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方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

(二)与教学目标最大关联性原则

教学情境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创设的,那么,教学情境就必须有

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所以,教学情境的问题背景、涉及的知识以及学习的组织形式等必须尽可能与本课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的内容相联系。

(三)真实性原则

即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创设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最好是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原型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体验。使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问题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四)认知接近性原则

即创设教学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使学生需要经过努力思考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的“跳一跳,够得着”。

(五)合作性原则

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所以,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成员之间愉快的交流、协作,并共同攻克学习中的难关。

(六)冲突、和谐统一的原则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课堂“活”起来;而且还要考虑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使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熔融一体、和谐共振之境界。

(七)层次性原则

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设计要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要素

1、具备新课程理念,努力实践,敢于创新。

2、准确掌握教学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熟悉教材的内容和上下知识之间的联系。

3、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4、对本地、本校、本班课程资源有较高的开发利用的程度。

5、能甄别和选择出含丰富的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要素以及能力因素,有趣味性、参与性和浸润性的教学情境。

6、熟悉掌握相应器材的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能与学生情感交流,积极互动。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程序

了解创设教学情境的程序能够提高我们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通过对教学情境理论的分析和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过程的实践研究,我们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需要以下几个程序:

(一)明确教学目标、研究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各维度教学目标的落实点.

(二)了解学生实际认知状况和生活经历,准确分析出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三)认真在较为丰富的课程资源中筛选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素材。

(四)根据确定的教学环节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教学情境。

(五)用系统理论优化教学设计。

(六)准备教学设备和试操作,做好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

(七)教学中应用

四、创设教学情境常用的方法和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工作在一线的领导和教师已经尝试并总结出一些创设教学情境常用的好方法,归纳出了有效的创设教学情境策略。

下面就把一些成功的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如果是属于你尝试过的,你就在心里“耶”!为自己鼓掌;如果是你认可而没去尝试的,那你就认真的记下来,回去就试用啊。

只有了解了这些成功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加有效的提高你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效率。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并根据自己学校条件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拓展。

(二)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生活,捕捉学生身边的素材,挖掘学生生活中丰富的教学情境,根据生活经验,创设模拟化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善于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直接真实的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模拟的方法,如模拟社会生活情景,将枯燥的知识通过学生熟悉的、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来展现,使学习活动在与现实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学生的生活是学生学习情境的丰富源泉,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创设的教学情境是最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的。

你说,这样的学习学生能不热情高涨而积极投入吗?还会厌学吗?从某种程度上说,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枯燥无味的说教,如果教师能把原本枯燥的教材内容活化为有趣的教学情境,那么学生厌学的问题差不多就会解决了。

(三)吸纳学生的求异思维,课堂生成教学情境的及时捕捉和应用以及学生错误的巧妙迁移

(四)形成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注意了解、开发、利用周围社区和自然环境中的课程资源,注意搜集、开发、积累有关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的材料

大家都知道,新课程倡导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那么,提高课程资源意识,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已经成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或许有人会说,那是我们老师的事情吗?如果是,又有哪些课程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呢?主要有三方面的课程资源可供我们开发利用: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图书室、实验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验基地等;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

诚然,农村的老师会说,我们在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上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但农村学校也有城市学校没有的教育资源:如自然山水和山间的风雨是陶冶品行、砥砺性格的最好“资源”,生长于原野上的花草树木可以培养孩子们发现、欣赏的眼光,斑斓的自然界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很多现代人类科学知识的出现和获得不正是源于对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吗?

因此,我们要不断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开发和积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使得自己手中有大量可供选择的创设教学情境的素材。

(五)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与合作,融入教师的日常积累,善于学习和研究其他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加以发展

简言之,新课程不再是教师、学生的“单打独奏”,因为课程是综合化的,学科需要整合。所以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经常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因此,我们教师之间要坚持经常互相听课、评课,这是共同提高的最佳捷径;另外,利用外出学习的机会,借鉴名师们创设教学情境的经验和做法,结合自己学校、班级、学生的条件,来研究创设自己的教学情境,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信息的深度开发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中小学“校校通”和“农远”工程的实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开发已经成为可能。我们就要实现观念的转变,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

因特网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它是信息的海洋,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是我们进行学习和研修的最佳途径和方式。

五、创设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仅把创设教学情境当作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导入环节,情境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或不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目前许多教师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设计一个导入,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进入后面的教学环节罢了,那是片面的认识。因此,不少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缺少对全课教学环境的整体考虑和设计。

所以,我们创设情境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创造和经营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角度设计教学情境。这个教学情境也是一个问题情景,也许是几个问题情景有机相连,构成利于达到全部教学目标的问题背景,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建构性学习的教学环境,而不是仅仅为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二)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相关性差

教学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学情境的实际问题背景必须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学情境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与主题相关,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和谐统一。

而且情境必须有趣味性,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要有效,要高效,教学情境就必须包含教学内容信息、学生学习的背景、知识建构的环境和组织形式等(时间关系,就不举例了)。

(三)教学情境中所包含的知识要素不能与学生认知现状相适应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背景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不知所措,高不可攀。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依学生认知中原有的认知状况为基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请比较以下三个教学情境

课例1(一位执教不满3年的教师)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张黄鹂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只鸟漂亮不漂亮?”学生齐声应答:“漂亮!”再问:“你们知道这种鸟叫什么鸟吗?”学生又齐声应答“黄鹂!”教师喜上眉梢:“同学们回答得很对,这就是黄鹂鸟。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美文《黄鹂》。”接着板书课题“黄鹂”二字。

课例2(一位教龄满8年的教师)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由于时间的缘故,诗文的全部内容老师已经记不清了。老师只记住了‘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句,还有两句,哪位同学能帮老师补充完整?”一位同学声情并茂地应答:“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教师追问:“你不仅回答得很对,而且朗诵得很有表情。你能说出你记住这两句诗的原因吗?“学生继续应答:“这两句诗通过黄鹂的鸣叫和白鹭的直冲云天,描绘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所以我非常喜欢。”教师评价:“生命的呼唤,春天的气息,自在的灵性,闲适的情怀。诗人把生命的美感融进景色之中,因而几多春色、几许诗意,就从一幅立体的、鲜活的图画中溢了出来。正因为如此,这两句诗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佳句。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黄鹂的美文,这就是著名作家孙犁的美文《黄鹂》。”接着教师板书课题“黄鹂”二字。

课例3(一位执教10余年的教师)

教师先用课件展示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让学生聆听鸟鸣的音乐。正当学生被陶醉之时,音乐与鸟鸣戛然而止,学生都睁开眼睛看着老师。这时老师说道“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动听鸟鸣,是一种叫黄鹂的鸟发出的,这种鸟的叫声很美、很动听。那么,在大自然中这种鸟的生存状态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著名作家孙犁笔下的黄鹂。”接着教师板书课题“黄鹂”二字。

请诸位评价一下以上三个课例,看看哪位老师的情境创设的最佳?

“课例1”中,凡预习过课文的同学都能在教师的暗示下猜到图片上的鸟是黄鹂,因而教师的提问制造出的热闹气氛实际上是一种假活跃,并不能达到对学生的启智作用。

“课例2”中,教师的导入设计注意到了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但教师的提问设计对学生而言显然也是个“请君入瓮”的假问题。

“课例3”中,教师从意境的创设,到启发性的想象,再到导入语的描述过度,过程比较完整。

由此可见,教学导入的情境是一个“蓄势”的过程。初为人师的年轻教师似乎更多的偏爱课堂教学导入的形式设计,而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则更注重教学导入形式和后续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这些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情境的设计会有益处的。深信通过学习、反思,更科学、更精彩、更适用的教学情境设计定会展现在各位的课堂上。

教学情境的要素有哪些?

1.情境是符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素材和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教学情境的必备要素。

       学生的原有经验是进入教学情境中的重要知识,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的原有经验通过再创造,获得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发展。

       2.情境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力因素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因素。

       知识之间,学科之间,能力及外部世界的诸多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零散的、隐伏于特定问题中的诸多因素相互联系与综合,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学生在非认知方面(如情趣、态度、价值观、合作交流能力等)获得发展。

       3.情境具有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具有学生参与的角色要素。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的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必须具备调动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学生的参与性是新课程的教学环境的基本要求,教学情境必须具有学生参与的角色要素,从而让学生较快地进入到建构性学习活动中来。

       4.教学情境中包含了大量的本地、本校、本班的课程资源,体现了学校课程资源较高的开发利用的程度,具有可供操作的硬件设施和时空要素。

       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程资源的意识,注意对课程资源筛选、加工、整合再创造。因地制宜,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包括校内、校外、网络、学生家庭、所在社区、……的课程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备较好的可操作的设备条件,具有使师生共同进行学习活动的时空要素。

       5.情境具有趣味性和浸润性,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索问题的兴趣,有较好的对问题进一步拓展空间。

       通过营造一种生动有趣的、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创设一种与亲和的人际情境交融在一起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由对问题的自然想法开始探索,发挥情境的浸润功能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学情境应当具有较大的学生学习进一步深入和拓展的空间。

教学情境创设的要素

(一)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

学生的原有经验也是进入教学情境中的重要知识,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学生的原有经验通过再创造,获得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产生新的发展。

(二)情境包含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力因素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因素

知识之间,学科之间,能力及外部世界的诸多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通过适当的方式将零散的、隐伏于特定问题中的诸多因素相互联系与综合,使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学生在非认知方面(如情趣、态度、价值观、合作交流能力等)获得发展。

(三)情境具有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成长的情意因素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的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对本地本校本班资源有较高的开发利用的程度

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对课程资源要有筛选、加工、整合再创造的能力。因地制宜,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