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窝色视频在线播放:第十八章 这个宇宙大道越来越不自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10:07


大道废,有仁义1;智慧2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大道被废弃了,才出现了仁爱的思想和最佳行为方式;人类的智力和能力增长了,才产生了伪诈;亲属间关系不和谐了,才显出了孝顺和慈爱;国家的统治昏乱了,才有了忠臣。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而言,由于对宇宙大道信心不足,有不信任的思想,人们才热衷于调节这个大道,调节这个宇宙,调节这个世界,使这个宇宙大道越来越不自然,这个宇宙大道才逐渐地被人们废弃。而人类一切不自然的行为,就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必须要重新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要求,就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必须要重新寻求最佳行为方式的要求。其实,人类本初的行为方式就是最佳行为方式,就是私有制的畸形发展才导致了人类的行为方式畸形,所以现在才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

正因为这个宇宙大道越来越不自然,人类的智慧增长了,私有制的产生及畸形发展,人们为了捞取、掠夺到更多的私有财产、私有土地,才学会了互相欺诈、欺骗。在先秦时期,人们大都用字而不用词,“智慧”一词虽出于老子,但却是分开讲的。智是讲智力,相当于现代的智商;慧是讲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相当于现代的情商。那么,是不是古人就没有智慧呢?在《论语·阳货》中,孔子说过:“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这是孔子拿古人与今人作比较。同样都是狂放的人,但古人却是展现出自己的品德来,也就是说他们是没有违反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敢于亮出自己的所作所为,敢于张扬出自己的个性。而今人却是放纵自己的所欲,敢于违反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法规。同样都是庄重的人,古人是品行方正,而今人却是易怒暴戾。同样都是愚钝的人,古人是愚而公正正直,今人却是愚钝而狡诈。不论阳货、公山弗扰、佛肸、臧文仲等这些窃国、窃位者是什么样性格的人,孔子都认为他们的狂、矜、愚远不如古人的可爱。孔子在这里并不是悲叹今非昔比,而是认为由于私有制的畸形发展,人们被私有财产、私欲迷住了心窍,迷住了眼睛,不再会辨别是非曲直了,也辨别不出道德品质的好坏了。

正因为这个宇宙大道越来越不自然,为了私有财产的夺取与拥有,私有制使得本来很亲密的亲属之间关系及普通人际关系起了变化,出现了很不和谐的关系,于是孝顺和慈爱与不孝和叛逆相互对立地产生了。人们为了财富、地位、名誉不惜违背父母亲的意愿,甚至于不惜弑父弑母,弑君弑主,杀兄杀弟,杀掉一切挡住自己求取利益道路的人。而为了自己所爱的人而放弃自己已获得的东西的人就被称为孝慈。这个孝慈的出现,也就是人类之间的关系的不自然。

国家的统治也是这个道理,国家政治清明,一切自然而然,国家政治昏乱,就会有奸臣和忠臣之别。本来国家组织机构是为了帮助人民安居乐业而建立起来的,但由于奢侈腐化的生活享受使得许多官吏利用手中的权势将帮助人民变为剥削和掠夺人民,由此而出现忠臣和奸臣之别。这种人际关系的不正常就是不自然。

这是老子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畸形发展的私有制的批判,是对人们热衷于私有财产、私有土地的拥有而心灵被蒙蔽的批判。老子并不是在反对和批判仁义孝慈忠臣等,他是在叙述仁义孝慈忠臣的来源,之所以产生了仁义孝慈忠臣的观念,是人们的智慧发展的畸形,实际上也就是私有制发展的畸形。天和地生育养育了万物,但从来没有说自己就是开天辟地的大英雄,也没有把万物据为己有。而只有人类却异想天开,想把万物都据为己有,甚至于想把天地都据为己有。尤其是自己做成功某些事,更是占据着而不与别人分享。正因为人们占有了某些东西,于是便害怕失去;所以,万物都不占据,也就无所谓失去了。一旦你占据了钱财,你最终会失去它;而没有占据钱财,也就无所谓失去了。人一死,什么都是空空如也,“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占据了又有什么用呢?!“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湼槃。”心有挂碍,必有恐怖。心有恐怖,必有痛苦。不信?你试试看。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而能成就天下。

——————————————————

【注释】1.义:義: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因此是指合宜的道德、行为。也就是符合行为规范的行为。《书·皋陶谟》:“《书·立政》:“强而义。”兹乃三宅无义民。”《诗·大雅·文王》:“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论语·学而》:“信近於义,言可复也。”《礼记·大学》:“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孟子·粱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劝学》:“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管子·五辅》:“义有七体。七体者何?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懞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二程遗书》卷十八:“问:敬、义何别?曰:敬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是为义也。”义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其主要含义有道德、行为、道理、情谊、义气等等。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义正辞严、义愤填膺、义薄云天等,至现代,义就被单纯地理解为义气之类的了,一提起义字,就想到为朋友两肋插刀之类的“义气”。通过对《论语》及对孔子思想的理解,通过对孔子“仁、义、礼、智、信”这五个相互关联词的意义,“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而这个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什么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只要不偏离自己的道路,就自然会出现最好的状态。高明的人既不会偏离自己内在本性所固有的道路,也不会造成他人偏离他自己内在本性的道路。义,就是要人在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事方式。所以“义”应该理解为,人际之间最佳的行为方式之意。

2.慧:《周书·谥法》:“柔质受谏曰慧。”《老子·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韩非子·喻老》:“而慧者不以藏书箧。”《贾子·道术》:“亟见窕察谓之慧。”慧是指这个人善于理解、想象,有才华,有胆略,聪敏而有口才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