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兔影院手机:葛洲坝一公司:凸现重组优势 走科学发展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26:39

葛洲坝一公司:凸现重组优势 走科学发展之路

2010-03-26 15:07: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在举国上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之际,正逢葛洲坝集团建企四十周年。40年历程,弹指一挥间,从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到世界第一坝三峡大坝,葛洲坝集团业已成为水利水电施工行业的第一品牌,在国内外享有广泛赞誉。2009年,葛洲坝集团荣获中国对外承包企业社会责任突出贡献金奖;在中国最具竞争力上市公司20强中位列第7,成功入选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利润率位列央企9家建筑企业第一名。作为葛洲坝集团建筑板块的主力——葛洲坝集团一公司,被誉为中国水电第一品牌旗下的“水电铁军”,为集团公司发展与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在重组的两年时间里,一公司最大限度地发挥重组资源优势,迸发出巨大的激情与活力,市场、产值、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呈几何式增长,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其蕴含的品牌价值已为国内乃至国际业内所认可。他们这种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势头,是葛洲坝集团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央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解放思想 促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企业发展就是要解决好市场、产值、利润以及职工收入问题。

  随着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的投产发电,国家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建筑市场进入了完全市场竞争阶段,“葛洲坝”这块金字招牌又一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2008年4月,葛洲坝集团将水电施工劲旅的原一公司,与管理精细、产业多元化、发展迅猛的原四公司合并重组成新的葛洲坝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此时的一公司,面临着发展规模与发展要求不适应,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的问题唯有靠发展才能解决。”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和建生对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首要任务就是解决思想问题,只有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勇于跨越,才能带领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和建生与领导班子一道,审时度势,科学规划出公司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即与先进企业对标,用三年时间,把公司建设成为“专业结构优化、核心竞争力强、国际化经营、业界领先、国内一流”的建筑施工大型企业,用尽短时间,实现集团公司董事长杨继学提出的再创一个“葛洲坝”的梦想。这一战略思路,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汇集了智慧,指引了方向,使一公司打破了传统思想的禁锢,迅速从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实践证明,思路决定出路。合并重组两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下,一公司始终牢记以上发展思路,运用解放思想这一法宝,主动与先进企业对标,直面危机,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浴火重生,经营规模与发展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年市场签约在集团内率先突破100亿,两年时间市场签约累计突破200亿,市场局面完全被打开。截止2009年底,与重组前相比,市场签约增长了114%,企业总产值增长了37%,利润增长了212%,劳动生产率增长了44%,达到每人年92万元。实现了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达到了集团公司1+1大于2的重组预期目标,成为央企重组的成功典范。

  转轨变型 促科学发展

  “我的企业离破产只有12个月。”这是和建生十分认同的一句名言。他深知,今天的建筑市场瞬息万变,危机四伏,不进则退,不快则亡,不发展没有出路,发展不科学同样没有出路。在春天的时候,就要准备好冬天的棉衣。

  一直以来,一公司水电项目建设水平处于国内一流、国际领先地位,但随着后水电时代的临近,国家发展战略由之前的大型水利建设转向了新能源和交通设施建设。为增强一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合并之初,和建生就未雨绸缪、高屋建瓴地提出,一公司必须根据发展新形势变化,加快转轨变型步伐,调整优化经营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此,他们早谋划,早部署,奋力向非水电和国际市场广度和深度进军。先后组建了供水、市政、机电安装、砂石拌和等专业性分公司,加大对非水电和国际市场领域的研究和投标力度,并取得了市政、爆破与拆除、地基与基础处理等一批专业质资,拿到了进军非水电市场的门票,彻底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水电一元化的单一结构。同时,他们充分发挥在上海经营多年,参建过上海东海大桥、世博会重要道路北翟路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并以良好的履约能力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的优势,成立了上海总部。他们充分利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等因素的影响,为大力拓展非水电市场开辟了新的窗口。

  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家实施以“保增长、扩内需”为主调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发展新能源和非水电项目。尽管金融危机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是场严峻的考验,但对有备而战、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的一公司来说,却成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对一批新能源和非水电项目,一公司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刮骨疗伤”的勇气,紧跟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主旋律,抢抓发展机遇,从产业结构、人才结构、资源配置上义无反顾地加快调整、加快转型,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按照“亏本的标不做,风险大的标不投”的原则,实施公司与项目部“两条腿”走路的市场开发方针,充分发挥整合后资源优势,在巩固国内传统水电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非水电市场和国际市场。

  两年来,一公司打破了发展瓶颈,由一名单项冠军发展为全能型选手,产业结构从单一的水电施工延伸到高铁、公路、机场、石化、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等领域,使一个原来的水电施工单位转型为“大建安”公司。同时他们不仅在国内非水电取得了新的市场份额,还在国际业务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接连在柬埔寨达岱、尼泊尔、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中大标,如今已在4个国家承接了8个建设项目,是集团国际项目发展势头最好的单位之一。

  管理创新 促科学发展

  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近两年来,一公司勇于面对规模快速扩张、管理难度加大的考验,迎难而上,按照“依法、从严、精细”六字治企方针和项目管理要求,进一步强化机关“监督、管理、指导、服务”四项职能,在管理创新上大做文章,在绘制公司管理流程,实施周例会制度的基础上,打造了具有一公司特色的管理机制,创造性推出了“一条主线”和“两个机制”管理举措,使之成为企业强化管理的法宝。“一条主线”,即一公司推行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两个责任书管理为重点,以每月经济活动分析考核为手段”的管理主线。

  该主线将项目经理和部门两个责任书指标贯穿于公司各项工作之中,涵盖了市场开发、在建工程管理、质量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技术创新等各管理领域,以每月公司和项目部两级经济活动分析会为载体,严格考核奖惩,分析原因,堵塞漏洞,及时预警,解决疑难,规避风险,保证公司的决策、政令得到有效执行,缩短了管理链条。该主线既是确保在建工程履约的利器,又是保证盈利的良方,成为了总部对在建项目实施管理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实施以来,围绕“保履约、创效益”目标,总部掌控能力不断增强,工程管理、经营成本始终处于实时监控下,公司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盈利能力处于集团公司和同行业较领先地位。两年间,在建项目履约顺利,捷报频传,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公司这一管理手段获全国电力企业2009年度管理创新成果奖。

  “两个机制”,即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外因是根本,内因是关键,企业要想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必须用足、用活两个机制,靠机制来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职工的主观能动性。重组后,该公司按照科学、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目标责任体系,逐级签订责任书,逐级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公司倡导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论报酬,加大了薪酬改革力度,将待遇向技术人员和一线员工倾斜,奖优罚劣,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以提高政治、经济待遇及表彰宣传等手段予以奖励,并以此作为使用人才、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营造了有利于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氛围。在经营中,一公司人十分注重精神状态,使“让优秀成为习惯”和“勇争第一”成为公司上下的行为准则。

  通过抓好两个机制建设,奖励干成的,鼓励肯干的,惩罚不干的,使职工从被动工作转变主动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活力、动力和思想状态的问题,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重组以来,管理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高质量、高速度跨越式发展进程,彰显出一公司强大的生命力。

  科技创新 促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央企的科学发展之路更是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重组以来,一公司紧盯国际建筑业一流技术水平,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致力于建设技术创新型企业。一公司重视科技、尊重人才的风气浓厚,在政策上收入向科技人员倾斜,实施专业总工、专业副总工和优秀人才津贴,对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重奖。在每年科技大会上,总经理亲自给科技人员颁奖,以体现对知识、对人才价值的尊重。两年来,一公司仅用于奖励科技人员的费用就近400万元,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企业技术升级、工艺升级、装备升级。

  在资源方面,一公司积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先后成立了专家委员会、技术中心、测绘总队和相关实验机构,调整充实了科技研发人员,拨款购置了实验检测设备,全面提升了公司科技实力。在技术创新方面,一公司总是围绕经营结构调整和主营业务发展需求,围绕施工难题、跟踪行业发展,拿出专项费用,大力开展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使一公司水电科技走在了世界水平的最前沿。在工程建设中,一公司不断优化方案,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推广应用,以谋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了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社会、业主和参建各方“共赢”的局面。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公司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加快信息化建设,独立开发OA文件处理系统,开通了重点项目部的视频会议系统,极大地促进了公司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他们研究、积累了许多具有国内领先乃至国际领先水平的施工技术,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拥有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工法、专利专有技术,并获得了国务院直接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造了多项新纪录,研究和成功应用了光面爆破、水下爆破、预裂爆破、扇形爆破、大型组合模板、滑升模板、混凝土温控、基础处理、机场软基置换、热带、寒带地区碾压混凝土施工和地下水厂施工等新技术、新工艺,其江河导截流、混凝土温控和面板堆石坝快速施工等关键技术处于国内水电施工行业先进水平。一公司代表了我国坝筑技术的最高水平,牢牢占据着水电施工技术的制高点,

  2009年,一公司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对我国水电技术发展所作出的积极贡献,被国家有关部委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构建和谐 促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强企是为富民,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带动职工富裕。

  一公司始终坚持强企富民宗旨,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公司不仅没有因为重组减薪减人,反而通过加快发展,将企业经营成果更多惠及职工,两年间职工人均收入增长33%。

  一公司有6000多退休职工,下辖5个居委会,承担了城区近6万人的社会管理职能。两年来,公司加大基地设施投入,对危房和辖区环境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一批经济适用房,解决了一大批职工住房问题。公司党政领导始终心系退休职工和弱势群体,逢年过节都给每位退休职工送去慰问金,对特困户都会亲自登门看望。公司每年列出为职工要办的十件实事、好事,仅2009年就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解决了事关退休职工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

  该公司勇于承担央企责任。“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在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捐款103万,党员缴纳特殊党费14.08万元。在加强自救的同时,又派出深溪沟、瀑布沟以及大岗山项目部,投入到搭设帐蓬、活动板房和教室的抗震救灾洪流中,并积极参加汉源县城的重建与新县城供水系统施工,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以及当地政府的高度赞誉。

  两年来,一公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增强,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参建的上海东海大桥工程在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后,又与承建的另一工程——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双双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称号;承建的海南大隆水库继“中国水利工程大禹奖”后再度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承建的新疆察汗乌苏水电站获得“中国电力建设优质工程奖”,并荣获集团公司2009年在建项目管理金奖。该公司还先后获得“全国电力建设优秀施工企业”、“湖北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湖北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湖北省驻沪行业先进单位”、“省内资企业免检单位”等称号。

  一公司的发展,正是葛洲坝人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市场发展规律,大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必须结果。

  一公司的奋斗历程表明,只有自强不息,勇争第一,才能把握命运;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只有艰苦奋斗,科学发展,才能成就大业。


  从一公司的发展看到了一个央企的科学发展之路,看到了中国水电第一品牌旗下的水电铁军,历经40年磨砺,依然披坚执锐、锋不可当的灿烂前景。如今,一公司上海总部大厦即将运营,这是一种信心、实力的标志,它见证着葛洲坝集团公司发展的成就,标志着企业形象的全面提升,也预示着葛洲坝一公司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放眼未来,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经融危机,葛洲坝集团发展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一公司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以“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台阶”为中心任务,以加快建设国内一流企业为目标,积极应对挑战,大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调整结构,抢占市场,狠抓管理,提高效益,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人民网北京3月26日电) (本文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