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暴露狂凸轮视频: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历程及持续发展措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9:07:18

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历程及持续发展措施

                   鲁运江

         

摘要:嘉鱼县蔬菜的发展从“七五”起步,“八五”县委、县政府提出“北有寿光,南有嘉鱼”的蔬菜产业构想,已有25年历史进程,蔬菜产值由“亿元工程”到近15亿元,回顾总结历史进程,可概述为“试验示范、典型引路、规模发展、产业形成、做大做强”五大步伐,同时,本文又对持续发展提出了“六大优势”和相关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嘉鱼蔬菜  历史进程  产业经验  持续措施  建议

嘉鱼县地处鄂南,长江中游南岸,古云梦泽的东南边缘,县域濒临长江,地跨东径113°40′-114°12′,北纬29°48′-30°17′,全县地形为东南丘岗,西北平原,外滨长江,内多湖泊,地貌分为堆积和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分布于江河及溪谷两岸,地表为现代河流冲积物所覆盖,土壤肥沃,是嘉鱼县蔬菜的主产区。全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1856h,日平5.1h,热量丰富,年均19.3℃,5℃以上的有效积温为5252.3℃,年降雨量为1397.8㎜,菜区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分别为28.73g/㎏、118.65㎎/㎏、21.09㎎/㎏、106.45㎎/㎏、6.8;还有适量的硼、锌、钙、镁、铜、铁、锰等微量元素。1985年之前盛产粮、棉、油、麻、鱼等、称之为“鱼米之乡”,先后柀国家、省确定过粮、棉、油、麻、鱼生产基地县。1985年起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价值观的转变及富民小康的兴起,国家“菜蓝子工程”的推进,全县蔬菜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000 hm2(46.5万亩),总产量135万t,产值14.9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2.5%,农民人平纯收入3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在蔬菜的生产中,重点特色亮点支柱是“两瓜两菜(南瓜、冬瓜、大白菜、甘蓝,下同)”,生产面积达26667 hm2(40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86.02%,产值9.5亿元。其区域生产的“两瓜两菜”具有特定的质量、品味和市场的营销信誉,在蔬菜产业上也具有“北有寿光,南有嘉鱼”之盛名。又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蔬菜大县”。现将其蔬菜产业化的历史进程经验及持续发展措施介绍如下:

1 蔬菜产业化的历史进程与经验

  嘉鱼县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七五”期间起步,“八五”期间见成效,“九五”期间形成区域规模,“十五”期间组成产业化,“十一五”期间为做大做强五个阶段。1985年由潘家湾镇肖家洲村的“两瓜两菜”和新街镇茅洲垴村的大棚“果茄瓜(辣椒、茄子、蕃茄、黄瓜等,下同)”精品菜创新试种以来,已有25年的发展历程。到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000 hm2(46.5万亩),以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规模,取得了众人叹服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顾起步到发展产业化的历程,其经验概述为“典型引路,规模种植,产业形成,做大做强”四大步伐。

1.1试验推进,典型引路。1985年潘家湾镇肖家洲村试种“两瓜两菜”和新街镇茅洲垴村试种大棚“果茄瓜”获得成功,经过1986-1995年的探索发展,两村相继成为了全县蔬菜产业致富的明星村和领头雁,县委、县政府以两村为蔬菜“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下同)”发展科技试验区和典型引路基地示范园,来推动全县蔬菜的发展。特别是潘家湾蔬菜种子经营部田尚新同志等引进的甘蓝雅致、寒春4号、m-3,大白菜山东5号、改良青杂3号,金韩密本南瓜,广东黑皮冬瓜等获得很好的经济效果,受到菜农的认可和欢迎,为后来“两瓜两菜”的发展起到了试验示范典型推动作用。仅潘家湾镇原肖家洲村1995年“两瓜两菜”复种面积达763.33 hm2(11450亩),总产量达23680t,产值为1000万元,户平收入10729元,人均收入2381元。叶应茂共复种“两瓜两菜”1.82 hm2(27.3亩),产值达6.87万元。新街镇原茅洲垴村种大棚蔬菜53.33hm2(800亩),总产量2000t,产值434万元,户平纯收入21430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起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效益。通过以点带面,积极推进,又起到了一村种一业带一片的引路作用,1995年全县蔬菜发展面积9933.3(14.9万亩),总产2.3亿t,总产值1.42亿元3,占农业总产值的13.76%,实现了“八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蔬菜产值过“亿元的工程”。

1.2 大胆创新,规模种植。1996-2000年是全县蔬菜大规模发展时期,菜区兴起了“民以食为天,蔬菜占半边;要想富得快,家家种蔬菜” (4)的生产格局。县委、县政府在嘉发「1997」1号文件《关干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蔬菜产业要按照“北有寿光,南有嘉鱼”的要求来发展,借鉴山东寿光先进经验,并多人次赴寿光取经,动员全县上下一条心做好蔬菜第一篇文章,发展原则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其指导思想为“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因势利导,依靠科技;重点突破,增强服务;拓宽市场,搞活流通。”在技术创新上要“布局区域化,种植专业化;栽培标准化,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思路进行。根据蔬菜发展精神,“九五”期间相继发展了潘家湾、新街、原老官、簰洲、鱼岳等六个蔬菜生产集镇,实现了“千亩成块,万亩连片”的规模种植格局;打破了过去蔬菜“旱作一条线,单作占半边;平原一片天,丘陵看不见”旧的生产状态,并且做到了“四突破”和“四发展”;一是突破旱作局限,向水生菜发展;二是突破平原局限,向低丘地区发展;三是突破单作局限,向多熟模式发展;四是突破小农生产局限,向专业区域化发展。县蔬菜科技人员对全县蔬菜的生产现状、品种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并写出了《论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现状及发展思路(1997.4.26)》和《论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成就、困境及抉择(1999.10.33)》等文章,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后篇并指示在县政府办《嘉鱼经济(1999.6期)》向县直各单位印发,为嘉鱼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县相继成立蔬菜办、后升蔬菜局(现因机构改革又合并农业局),组织一班人马专抓蔬菜生产,县里有农业书记、副县长、县长助理及有关科局组成领导小组负责蔬菜生产。蔬菜产业的发展从“七五”起步,到“八五”形成区域规模,用了10年的时间,其产值由“亿元工程”达到“双亿工程”,1985、1997、1998三年产值分别为1.42亿元、2.75亿元、2.92亿元。面积由1990年5000 hm2(7.5万亩)到1998年上升为14667 hm2(22万亩),2000年发展到25333.3 hm2(38万亩),产值5.1亿元。

1.3 强进发展,构成大产业。2001-2006年全县蔬菜发展进入快车道,发展势头强,效益更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从陆溪口到簰洲湾(含鱼岳、新街、潘家湾、渡普口)等六大集镇沿长江百里走廊26666.7 hm2(40万亩)的蔬菜产业区,大力实施“发展蔬菜产业,实现富民强县” 战略,同时在潘家湾村和茅洲垴村创建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带动6666.7 hm2(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立足地方特色,鼎力推进蔬菜板块建设,打造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营销队伍,全县从事蔬菜的经纪人和运输专业人员达3200多人,并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蔬菜窗口,与22个农贸市场建立了联系,通过大手笔见到大成效,200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8000 hm2(42万亩),产值达10亿元以上,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1.4 纵向发展,做大做强。2007-2009年是蔬菜产业纵向发展,做大做强的时期,全县六大蔬菜集镇有50个蔬菜专业村按照“大板块、大品牌、大服务、大流通、大加工、大市场”的纵向发展,与武汉市江夏区联手合建“百里武嘉蔬菜板块基地长廊走道”,实施“五大工程”,即双百工程(每年引进新优品种100个,建立100个科技示范户)、蔬菜品牌工程 、专业合作工程、龙头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工程;壮大蔬菜产业。通过无公害认证品牌132个,绿色认证品牌14个,建立20000 hm2(30万亩)无公害板块基地,创建“三新”基地15个,面积172 hm2(2580亩),试种新优品种200多个,新技术20多项,新模式30多个。在新优品种推广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转,人转我优,人优我精”的方针,充分利用时间差、空间差、季节差、地理差,田上加田,地上增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种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管理。在蔬菜产业上鼎力造就“北有寿光,南有嘉鱼”的格局。如潘家湾镇世民蔬菜合作社的徐仕明同志,2009年在示范基地应用“三新”技术和“五化”管理,联手山绿食品公司订单生产出口“架冬瓜”,667㎡单产900千克,综合产值4500元,比当地生产的普通冬瓜增收2500元。创建黄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66.67 hm2(1000亩),出口吊冬瓜订单基地33.33 hm2(500亩),带动全县发展订单蔬菜基地13333.3 hm2(20万亩)。全县蔬菜产业努力朝着“构成大板块,打造大优势”的方向发展,2009年已有蔬菜忇会、合作社、经纪人组织、车辆、种子农资服务场所分别为5个、11个、80个、5万多辆、200多家,每年参与营销的人数达1.2万人次,每年仅农民为蔬菜生产提供劳务薪酬收入就高达1.5亿元,全县蔬菜相关行业每年为地方提供财政收入3000万元。实施“特色蔬菜、绿色蔬莱、品牌蔬菜”三大战略,打响嘉鱼蔬莱地理标识品牌,使嘉鱼由“蔬菜大县”向“蔬莱强县”创建。2009年全县蔬菜面积达31000 hm2(46.5万亩),总产135万t,总产值14.9亿元,人均蔬菜产值4138元。肖家洲专业蔬菜明星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占年纯收入的90%。经过25年的“试验示范,典型引路,规模发展,产业形成,优势强进”的历程,己成为湖北省蔬菜强县的一面旗帜,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蔬菜专业县”、“全国无公害蔬莱示范基地达标县”、国标委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创建县”、“湖北省蔬菜产业化示范创建县”、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蔬菜大县”等荣誉。

2 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优势与持续发展措施

2.1 蔬菜产业化发展的优势

嘉鱼县蔬菜产业化发展有“六大优势”(5);一是有长江沿线百里走廊地势平坦的肥沃田园,面积达20000 hm2(30万亩);二是自然条件丰富,全年日照时数为1856h,蔬菜界线气温稳定通过5℃的活动积温为5252.3℃,共287b,降雨量为1397mm,无霜期247-261b;三是灌溉水利设施网络建全,全县近两年内投入29600万元对水利设施全面整修,特别是对贯穿全县江汉平原的“百里长渠”灌溉网络进行了全面疏通和硬化,各支渠也进行了俢整完善,田园化及路网化全面提升和巩固,灌溉受益面积达15333 hm2(229995亩),实现菜区网络清洁用水100%;四是交通方便,现以投资43359亿元的武嘉四车道一级公路2010年扩道完工,从武汉到嘉鱼只需40min,潘咸一级公路也开始扩建,县域离京珠高速只有12.2公里,离京广高速铁轨19公里,离赤壁市只有40公里,潘家湾蔬菜地基离咸宁只有30公里;五是菜区内无化学工业与矿业污染源,一片净土和净空;六是菜农有25年丰富的实践栽培技术经验,对操作程序和管理技术驾轻就熟。

2.2 蔬菜产业化持续发展的措施

在发展蔬菜产业化上嘉鱼县委在“八五”期间就提出“北有寿光,南有嘉鱼”之战略,今后的奋斗目标是由“蔬菜专业大县”持续创做“蔬菜专业强县”。力争再用5年的时间使全县蔬菜复种面积达43333 hm2(65万亩),产量200万t,生产、加工、出口综合效益达到40亿元。

2.2.1 巩固现有板块基地,继续扩面增效。巩固现有板块基地20000 hm2(30万亩),其中“两瓜两菜”16666.7 hm2(25万亩),扩大后备基地2000 hm2(3万亩),继续按照“大板块、大品牌、大服务、大流通、大加工、大市场”的规模持续发展,使全县蔬菜复种面积达到43333 hm2(65万亩)以上。

2.2.2 加大农技服务力度。在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坚持按照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三步曲,加强“三新”农技服务理念,抓好大培训,土壤测土和配方施肥,农残安全监管,技术下乡等大服务活动。在每年引进新品种100个的基础上,优中择优推广20个,力争培植10个高值新品种,10个高效模式,10项新技术的看点品牌工程。继续做好认证产品的申报和绿色食品的认证。201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企业、经济组织当年获得地理标识的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产地认定666.7 hm2(万亩)以上的,分别奖励2万元、2万元、2万元、1万元和1万元。对获得ISO9000、HAGCP等质量认证的,给予1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名牌、湖北名牌的分别奖励5万元和2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省、市级著名商标的,对商标所有人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和5000元的奖励;对发展名、特、优新蔬菜产品由专业部门认证为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且种植面积13340㎡(20亩)以上的,给予企业和中介组织毎667㎡补助2元,每户补助1元。

2.2.3 以高新科技示范园起领军典范作用。在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富民强县”战略的同时,创建“四个”特色板块基地工程,即“城郊设施精品菜、武嘉沿线两瓜两菜、沿湖的水生菜、沿江洲的西甜瓜”等特色亮点工程,重点抓好潘家湾133.3 hm2(2000亩)“两瓜两菜”标准园建设,争创国家标准园,树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着力打造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2009年引进的湖北大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新蔬菜科技园,总投资1.5亿元,创建集观光、生产、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设施蔬菜生态园,总面积100 hm2(1500亩),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9800万元,带动农民500户以上,年可培训300人次。2010年第一期工程12个连栋标准设施大棚种植的蕃茄、辣椒、黄瓜、西瓜等多个新品种及净菜专供超市,年收入可达120万元。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10年又引资创建了666.7 hm2(万亩)莲藕生产基地,仅渡普镇黄三湾板块基地就有莲藕面积333.3 hm2(5000亩)。以高新科技园、标准园和无公害板块基地为领军典范作用,推动蔬菜产业化强县的持续发展。

2.2.4 积极培植加工、冷(藏)冻、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嘉鱼县蔬菜专业大县资源,积极招资引商培植加工、冷(藏)冻、出口企业来本地办厂、建公司,为持续发展蔬菜增添后劲,提高综合产值。县委、县政府决定;重点支持山绿食品公司和咸宁国美公司,将其培植成批发、冷(藏)冻、加工、物流为一体化的企业,争创省级龙头企业,支持绿丰公司、广园食品有限公司争创市级龙头企业,优扶韩国世天、山东鑫承、浙江天宇等多家加工、冷(藏)冻企业加大投资,力争加工、冷(藏)冻能力达25万t,以企业来帮扶蔬菜的发展。如山绿公司在潘家湾镇签定了33.33 hm2(500亩)的“吊冬瓜”生产,咸宁国美公司与莲农签定333.33 hm2(5000亩)的籽白莲水生菜的收购合同,该企业年加工籽白莲和冬瓜0.3万t、1.8万t,总产值6000万元。

2.2.5 产、供、销结合,卓力打造“嘉鱼蔬菜”品牌。为了提高“嘉鱼蔬菜”品牌知明度,县农业局联合科技人员、种植大户、营销人员、农资种子经营者、专业合作社、科技园老总、加工企业老板和蔬菜管理人员等于2010年6月成立了“嘉鱼县蔬菜产业忇会”,并邀请了省、县有关专家为顾问,强化服务功能,提高蔬菜产业忇调能力,该会正在积极申报“嘉鱼县蔬菜地理标识”产品商标,打响“南有嘉鱼”的地理标识品牌和提高产能效果;同时加大“嘉鱼县无公害蔬菜”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使用力度。现全县有产、供、销联合体组织80多个,营销忇会5个,经纪人和运销专业人员3200多人。其中绿丰蔬菜公司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个,拥有年加工蔬菜5万t能力的加工厂1个,还每年为菜农销售鲜菜3万t,帮助菜农积极推广销路看好的荷兰皮球、春晓甘蓝、娃娃菜、密本南瓜、黑皮冬瓜等优质高产新品种多个。通过产、供、销一体化结合,使“嘉鱼蔬菜之乡”、“蔬菜大县”向“蔬菜强县”、“蔬菜品牌县”的高速轨道进军。先后在北京、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设立了“嘉鱼蔬菜”且销窗口,扩大“嘉鱼蔬菜”的知明度和市场份额占有率。

几点建议

   嘉鱼县蔬菜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动力是“行政推动,科技领先,典型引路,企园联手,富民强县”。为此,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加大力度提高综合效益。2009年全县蔬菜面积31000 hm2(46.5万亩),总产量135万t,产值14.9亿元。平均单产2903千克,产值3204元。无论是从面积、单产、产值上看都有很大的增幅潜力,如果全县蔬菜复面达43333 hm2(65万亩),平均单产提高到3100千克,产值达到3500元,就可以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面积、产量、产值分别为12333 hm2(18.5万亩)、66万t、7.85亿元,企业加工、冷(藏)冻、出口、物流提高到50万t,综合效益将可突破40亿元。建议抓紧种植增效和企业产品开发增值,可实现其目标。

3.2  确保安全生产。蔬菜大多数为鲜活产品,要确保物体和蔬菜板块基地内沃土、水质、空气的绝对纯净,加强肥料合理的施用和土壤地力监测工作及农药使用监管工作,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建议不要在菜区内建化工厂、重金属园区等,一定要保持蔬菜区内的绝对安全生产。

3.3 要完善交易市场的路边化。全县虽说建有多个交易市场,但运转机制不够合理,应用厂地不够实际,特别是在“两瓜两菜”上绝大多数运输车辆都是沿武嘉和潘咸公路上“随习”交易,造成交通堵寒,不安全性大,建议交易市场“随习”沿公路边而建,既方便菜农,也方便菜贩和师机车辆就近交易。

3.4 要研制自己的蔬菜种子品牌。嘉鱼县为“湖北省蔬菜大县”,觉没有自研的一个蔬菜种子和研制机构,只有管理人员,没有科研人员,种子全为大引大调,也没有正式出版社的蔬菜专著书藉,这与蔬菜大县进入蔬菜强县是不对称的。考察寿光时不但直观取经,还可购买经典技术书藉,而我们就没有,建议要改变这种技术文化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1』       鲁运江 发展蔬菜产业,实现富民富县(J) 政策与实践1998(9)23-24

『2』       鲁运江 茅洲垴村的大棚蔬菜高产经验(J)农家顾问 1998(9)21-22  荆州科技报 1998.11.177(转载)

『3』       鲁运江 发展蔬菜生产,振兴农村经济(J)农家顾问  1997(11) 20-21  咸宁地区农业工作会议交流 1998.2

『4』       鲁运江 论嘉鱼县蔬菜产业化的成就、困境及抉择(R)嘉鱼经济   1999.12.16

『5』       鲁运江 嘉鱼县大白菜生产的优势、障阻及发展对策(J)蔬菜20100(3)30-32                                 2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