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视剧排行榜:“气滞于头”现象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8:19

         真气运行法——“气滞于头”现象的背后

“气滞于头”可能是不少练真气运行法的朋友,在疏通任督二脉时,真气通过玉枕关后,普遍会出现的一种现象。而且即使在大小周天疏通后,还会反复多次出现。甚至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缓解。

“气滞于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说说疏通任督二脉时的“气滞于头”现象。

真气过了玉枕关之后。本应该继续攀爬前行,再经百会折返,沿前额、鼻柱下行。但这个过程却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其间,充满了坎坷曲折。真气盘旋于头顶,欲折返下行,可满头的经络错综复杂,盘根错节,这个弯就是拐不过来。那感觉,真叫一个苦,简直呈泰山压顶之势,头重如斗,让人抬不起头来。有时,又好像有无数根钢针一齐刺入脑髓。这种感觉会让人恐惧:头会不会被胀破?是不是要脑血管破裂?可测测血压,血压又不高。这种压力感,大概是气压升高的主观感觉吧?

在真气不断充足的过程中,头部的经脉渐渐被疏通。直到头部经络大部得到疏通后,真气才会由前额瀑布般灌注下来。这时,那种严重程度的压力感、紧迫感和刺痛才会消失,但仍然摆脱不了缠缠绵绵的头胀痛。这说明头部经络如盘根错节的树根,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得到完全彻底梳理的。所以,还会遗留下头胀痛。不但练功时,即使平时,有时也能清晰地感觉到真气一股脑儿的向头部涌动。就像涨潮一样,很快就把不大的脑袋填塞得满满当当。填满了还要不断的填,让人头胀得无可奈何。

这种状态有时会反反复复持续几年。

因为头部经络复杂,现代人又常常过度思虑,用脑太多。真气当然是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所以,惹得真气没完没了地恋着头。这种感觉虽然很痛苦,但是并无大碍,也并非出偏。所以,不要把头胀当成负担,安心练功就是了。头胀变轻时,就正常守丹田,头胀明显时,可以将意守丹田的意念减轻。扩大意守丹田的范围,更加模糊的守,让意守更轻松。同时,可以加强动功,加强肢体活动,以帮助真气向四肢疏散。这样就能缓解督脉中后续真气不断上升带来的压力。

在反复不断的真气梳理头部经络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因真气渐渐充足而向前下行。经鹊桥与任脉贯通,建立任督环流之后,由于真气上下贯通,有了去路,气滞于头的现象会逐渐减轻。脑内的气压减轻了,胀感也就一点点消退了。特别是随着经络的不断疏通,真气充足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百会开顶。经过百会开顶,真气内外透达,阻力变小,头部的感觉就更加轻松了。

在人体中,大脑与腹部属真气流量和存储量最大的区域。我们透过“气滞于头”这个现象的背后,把脑与腹的生理结构进行一下分析对照,就可以总结出 “气滞于头”本质性的东西:

我们知道,头与腹这两个人体真气流量最大区域的生理结构是根本不同的。腹部为一柔软的肌性结构,没有骨质的约束,弹性好,有相当大的自由伸展空间。比如,妊娠晚期的女性,腹部的容积可撑大到容纳一个成熟胎儿的程度。所以,当意守腹部下丹田的时候,即使在下丹田聚气很多,也决不会因为局部的真气量增加过多,出现明显胀满不适的感觉。下丹田深如井,无论有多少真气都能容纳进去。而头部就不同了,有厚厚的颅骨包裹在外,将内部组织牢牢固定,几乎没有任何伸缩空间。但同时,脑内又经络密布,盘根错节。所以,当通督前后,真气变充足,大量上行于头部时,由于经络不能立刻完全被打通,真气一时前行受阻,又没有向四周扩展的余地,就会造成脑内气压上升,出现气滞于头的胀满不适。

平素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由于经常用脑,大脑对能量的消耗超过一般人,所以,已形成真气向大脑流动的优势和惯性,真气更易多量的流向大脑,气滞于头的反应就会更明显。

从“气滞于头”的机理分析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如下的养生启示:

中医养生有一个重要原则是强调头寒腹温。这一点,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比如,头部忌热,要经常保持头部的清凉。防止过热阳亢,带来头胀头痛。相反,腹部要注意保温勿寒。因为受寒则损伤脾阳、肾阳。腹部得温则阳气弥散,脏腑得以温养。所以,大家都懂得在天气转凉的时候,首先保护好自己的腹部,不使其着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使用以温热刺激来疏通经络、振奋阳气、驱除寒湿的灸法。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温灸因简捷、方便、实用、有效而受到大家的喜爱。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腹部可任意施灸,但头面部绝对禁灸。这和头寒腹温的道理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