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s2013 c罗脸型:乐山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7:55:05
【 2011-09-09 10:59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工业化、城镇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最近,省委、省政府把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全省工作的战略重点。未来10年,是乐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围绕“三大联动、六个跨越”,把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战略重点,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协调推进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五年大发展、十年新跨越”。为此,我们依据有关资料,对乐山“两化”的现状、差距与优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乐山“两化”现状、主要特征及基本判断
2010年,乐山市工业化率达55.7%,比2000年提高1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城镇化率39.5%,比2000年提高1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乐山工业化、城镇化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一)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年均增长25.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市GDP年均增速高近10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63.9%提高到2010年的71.6%。
2.优势产业作用明显。2010年,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冶金建材、盐磷化工等三大千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40亿元,同比增长36.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3.5个百分点。
3.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12个工业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3亿元,开发面积从20.1平方公里扩展到51.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由2005年的560家增加到2010年的1036家,年销售收入由183亿元提高到744亿元。2010年,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峨眉工业集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
(二)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发展,城镇建设步伐加快。
1.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人口逐步往城市、城镇集中,城镇化呈加速发展趋势。2010年末,乐山市常住人口323.58万人,比2000年减少8.84万人,但城镇人口比2000年增加41.1万人,年均增加4.11万人,达127.7万人。2010年末,全市非农产业从业人员128.8万人,非农就业比重为57.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十年间约有52万人实现了就业的非农化。2010年末,乐山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02.83平方公里。
2.城镇功能不断完善。2010年,全市人均城镇道路面积12.8平方米,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6平方米;城镇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为91.3%和81.3%,比2006年分别提高7.8个和18.3个百分点。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由2006年的5.64辆上升到2010年的6.9辆。
3.人居环境更加优美。2010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96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35公顷,分别比2006年增长31.7%、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8.9%,比2006年提高2.5个百分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55.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7.5%。已建设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三)从国际通用衡量方法及国内有关评价体系来分析,乐山已进入工业化中级但处于新型工业化初级阶段。
工业化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研究“两化”互动发展,离不开对乐山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科学定位。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程度,主要用人均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城市化率等经济指标,将工业发展进程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2010年,乐山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49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为3500美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9.5%;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5%;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为57.9%;城镇化率为39.5%。对照工业化进程各阶段的衡量标准,乐山各相关指标全部呈现出工业化中级阶段的数量特征,据此判断乐山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内涵丰富、时代特征更加明显。目前,全国和全省没有一套统一的、权威的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标准。在众多的评价体系中,试以2007年重庆大学教授陈德敏牵头研究的《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成果,对乐山新型工业化进程作一初步评价。
该成果设定综合指数大于1视为进入新型工业化高级阶段,或者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在0.6至1之间,界定为处于新型工业化中级阶段;综合指数小于0.6,判定为处于新型工业化初级阶段。
该体系曾对2001-2005年全国30个省区进行了综合评价,2005年四川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数0.44,处于新型工业化初级阶段。根据这个体系来综合分析,2010年四川新型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数为0.65,进入新型工业化中级阶段,而乐山综合评价指数仅为0.54,居全省第6位,低于全省水平0.11个点,则处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初级阶段。
(四)从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来分析,乐山城镇化已步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
世界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处于10%-30%之间,属于缓慢发展阶段;当达到30%,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城镇化水平提高到70%,快速发展阶段结束,进入相对稳定甚至停滞阶段。按照此规律,2010年乐山城镇化率39.5%,正处于中期,乐山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
同新型工业化一样,目前全国和全省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权威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体系。我们根据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了湖南等国内一些地方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评价体系,试建立了《新型城镇化进程综合评价体系》,并对乐山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了测算。
测算结果表明,乐山新型城镇化实现程度为74.1%。其中,社会发展实现程度最高,达89.2%;居民生活实现程度次之,为82.4%;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实现程度分别为72.7%、71.2%,城镇化水平实现程度68.7%;生态环境实现程度最差,仅为57.8%。根据这一评价体系,我们对全省和各市(州)进行了初步测算,乐山新型城镇化实现程度居全省第6位,比全省平均水平75.9%低1.8个百分点。
二、乐山“两化”协调程度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工业化与城镇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相互促进,是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而城镇化又反作用于工业化。近年来,尽管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较快,但把乐山放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来考量,我市“两化”进程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依托和载体。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对2000年以来乐山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曲线几乎是平行上升的,相关系数达0.971。按照线性回归测算,十年间,乐山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工业化率提高1.06个百分点,总体上乐山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
2010年,乐山工业化率居全省第3位,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5、12.5个百分点,乐山城镇化率居全省第6位,落后工业化率16.2个百分点,而全省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仅相差3.0个百分点。2010年,乐山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率为0.709,而全省为0.93,居全省第17位。乐山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城市集聚效应不够强,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城镇化水平低,落后于全国、全省水平。
“十一五”期间,乐山城镇化水平提高较快,但与全省、全国相比,城镇化发展仍较低。2005年,乐山城镇化率比全省高1.5个百分点,比全国低8.5个百分点,到2010年,乐山城镇化率比全省低0.7个百分点,比全国低10.2个百分点,差距呈进一步扩大趋势。“十一五”期间乐山城镇化率仅提高5.0个百分点,比全省低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从县(市、区)来看,城镇化水平也极不平衡。城镇化率最高的市中区达61.6%,五通桥区、沙湾区、峨眉山市城镇化率分别为46.3%、42.3%和46.2%,而夹江县、犍为县、井研县、沐川县、马边县5个县城镇化率均低于30%,最低的马边县仅为16.8%。
(三)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错位,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
工业的集中性和大规模生产,必然引起资本、人口、劳动力等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从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城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从乐山三次产业演变特征来看,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其变动趋势与发达地区工业化的发展规律是吻合的。但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幅度上却产生了明显差异。改革开放以来,乐山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二一三”格局发展到1993年的“二三一”,并一直延续至今;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1978年的“一二三”发展到1997年的“一三二”格局。
通过二元对比系数(产业比重/就业比重)分析,2010年,乐山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32,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2.3,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85。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二元比对比系数最高,这一方面反映第二产业用较少的人力资源创造了较多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反映出第二产业创造的社会价值与吸纳的就业人数不平衡。因此,乐山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错位的特征比较突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
(四)工业整体实力不强,工业化水平不高。
乐山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除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化加速发展外,也导致了新型工业化水平不高。一是工业结构不合理。2010年,全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比大致为3∶1,高载能企业总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左右,而能耗却占全部工业的70%以上。二是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2010年,全省16户上百亿元的企业中乐山没有一家,仅有2家上50亿元、8家上20亿元的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工业总产值1.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分别比全省水平低1060万元、2253万元;户均实现利润967.9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6.5万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本保值增值率115.8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9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5.3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4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8.7万元/人,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万元/人。三是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工业产品80%以上属初级产品,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据2009年全国R&D(研究与试验活动)调查数据显示,乐山开展R&D工业企业42个,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4%;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84亿元,投入强度仅为0.22%(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0.32%,分别比全国、全省低1.38、1.2个百分点。四是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市12个园区中,产业集中度不足50%的有7个,最低的仅19%,6个园区投资强度低于全省每亩97万元的平均水平,平均每亩产出效益仅26万元,最低仅0.18万元。
(五)城市核心区竞争力不强,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
以城市为核心和主要增长极,对一个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但作为乐山城市核心的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经济与全省其他城市中心区域相比,综合实力不强,聚集辐射带动能力较差。在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分别居全省18位、24位、37位。2010年,以上“三区”实现GDP339亿元,经济总量仅是成都五城区的1/6,与绵阳中心城区相比,也有近120亿元的差距。全市城镇和农村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城乡二元结构较为突出。2010年,乐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1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6.8%,还不及一半。三、乐山“两化”互动的优势及潜力
工业是推进城镇化的基本动力和加速器,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支撑。城镇化与工业化共同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对于调整乐山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10年,对乐山来说,推进“两化”互动正面临难得机遇,是一个必须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从“两化”发展现状及内外部环境分析,乐山“两化”互动面临难得机遇。
从国际经验看,当人均GDP达到3000-400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30-50%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明显加快的特点。从乐山的现实来看,2010年人均GDP达到3500美元、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分别为55.7%、39.5%,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发展第二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入“双加速”的关键时期,步入快速发展的通道,将为乐山经济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从内部环境来看,市委、市政府把推进“两化”互动作为一项战略重点,将制定出台推进“两化”互动实施意见,明确“两化”互动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和具体举措,为乐山推进“两化”互动指明方向,提供政策支持。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加快大交通建设,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以及“两化”互动若干政策的出台,乐山推进“两化”互动正面临难得的机遇。
(二)从现实基础和条件分析,乐山“两化”互动的后发优势明显。
从乐山现有的产业基础、城镇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及趋势来看,乐山推进“两化”互动的基础条件已不断成熟,后发优势明显。一是区位优势显现。随着“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成绵乐城际铁路、乐自高速、成贵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实施,尤其是成渝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乐山作为成渝经济区“两带两群”重要节点,区位优势将显著提升。二是工业基础较好。2010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03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居成都、德阳、绵阳市之后列全省第4位,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户数的5.8%,资产总额达1245.2亿元。工业行业门类较为齐全,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39个工业行业中类乐山有34个,228个工业行业小类有136个;纳入统计的93种工业产品中,乐山有81种。2006年至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分别占当年投资总额的57.4%、56.6%、54.8%、55.4%、48.0%,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三是重点地区发展潜力大。截至2010年底,市中区、沙湾、五通桥“三区”的常住人口116.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5.9%。“三区”是全市基础条件最好、比较优势最突出的区域,其工业化率59.6%、城镇化率54.4%、非农就业比重62.8%,分别高于全市水平3.9、14.9和4.9个百分点。201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由2000年的17.5万人增加到35万人;沙湾、五通桥两城区和中心城区连接线上的常住人口达20万人,比2000年增长46.3%。“三区”城区和连接线上城镇人口已达到55万人,比2000年增加24万,增长76.8%。随着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三区”将成为全市“两化”互动的“龙头”,引领乐山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四是人力资源丰富。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全市有户籍人口354.3万人,常住人口323.6万人,净输出30万人以上(流出人口数-流入人口数)。在流出人口中,很大一部分到了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这部分人的回流将是乐山“两化”互动发展的潜在人力资源。同时,在乐山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6668人(2000年时只有2417人),整体人口素质大幅提高,将为“两化”互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从“两化”互动发展目标分析,乐山推进城镇化加快发展有很大的空间。
工业化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工业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设备,农产品需要通过工业生产加工进入市场;农村劳动力向工业转移,既对生产性服务业产生需求,也对生活性服务业产生需求,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和需求。一个合理的工业经济结构,既可有效地拉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可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从整体上推进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根据“十二五”时期乐山工业化发展水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及城镇化目标分析,到2015年乐山工业化率达到65%以上,城镇化率接近50%,乐山城镇化水平每年至少应提高2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今后五年时间里将有约52.3万人转为城镇人口。按照2010年乐山劳动力资源占常住总人口68.8%的比重计算,将有约36万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从2005-2010年乐山三次产业劳动力从业人员情况来看,过去五年,二、三产业仅增加了20万人非农业从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求。因此,要实现2015年乐山城镇化接近50%的目标,将倒逼乐山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工业化水平。(作者 万夏系乐山市统计局局长)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 2011-08-17 09:42 】 【来源: 四川日报 】
●从中外各国经济发展实践看,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城市,而必定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我省的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力戒综合式、全能式的发展模式,应当立足现实,综合考察本地自然、历史、经济与社会条件,科学地确定本地的发展优势。
在“两化”互动中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途,对于落实“十二五”规划,推动我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突出发展城镇特色。从城市的起源来看,城市的定位和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聚集地。由要塞、城堡发展而来的城市,是军事性的城市;由商品交换和商品贸易演变而来的城市,是商贸型城市;由工业发展而兴起的城市,是工业性的城市,等等。因此,从中外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任何一个城市都不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城市,而必定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所以,我省的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力戒综合式、全能式的发展模式,而应当立足现实,综合考察本地自然、历史、经济与社会条件,科学地确定本地的发展优势。一个地方的发展优势包括了自然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确定本地发展优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探索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生产优势,生产优势如何转化为市场优势。只有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才能真正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例如根据我省“十二五”规划的规定,成都经济区将以现代服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为发展方向,川南经济区将以机械、能源、化工、节能环保等产业为发展方向,川东北经济区将以天然气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发展方向,攀西经济区将以冶金、水能、特色农业等产业为发展方向,川西北经济区将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生态能源、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为代表的生态产业为发展方向等等。合理确定城镇规模。研究表明,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后,会出现加速发展现象,城镇化率在超过30%后也会出现加速发展现象。而目前我省正处在这“双加速”的历史时期,在这一发展时期,城镇的发展以合理的城镇规模为基础。世界各国城市发展史表明,一个城镇既不是越小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应当有一个合理的规模。合理的城镇规模,既取决于地形地貌、水资源、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也取决于农副产品供应、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政府政策等经济社会因素。因此,城镇的发展要考虑资源的承载力和环境的承载力。城镇的发展既要遵循经济规律,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具有合理规模的城镇,才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逐步完善城镇体系。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带头和辐射作用。然而,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城镇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因而城镇从来都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而往往以城市群和城镇体系的形式存在。城镇体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大中小城镇的并存。区域经济总是表现出大中小城镇并存的现象,大城市以中小城市为基础,而中小城市又必然发展为大城市,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逐步递进的关系。不断向上提升城市的发展,是完善城镇体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逐步推动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过渡,这既能节约土地等自然资源,又能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指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独特优势、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也就是说,城市之间存在着合理的分工,而城市分工又以城市之间的紧密的协作关系为前提。各地领导应抛弃地方封锁、重复建设的旧观念,树立特色发展、优势互补、实现共赢的新理念,在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基础上,促进共同发展。
注重打牢城镇基础。城镇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城镇的基础。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强“三通”即交通、通信、融通建设,如建设公路、铁路、管道、水运、航空等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健全发达的通信系统,发展以金融为核心的高水平现代服务业,以保证城镇内外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二是强化经济基础,不断发展大产业、大企业,不断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质量,壮大城镇的经济实力。三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以现代高科技为基础,打造绿色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和文明城市,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作者系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 丁任重)
乐山新型工业化发展分析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发展和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主要任务。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把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全市工作的战略重点。为此,我们依据目前一些比较通用的衡量方法,对乐山工业化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就乐山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初浅的建议。
一、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
(一)工业化
工业化的概念。因分析角度和出发点不同,对工业化的表述也不同。一般地讲,工业化是指从传统的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向以现代的以先进工业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转变的历史过程,工业化的本意是产业化,本质是专业化。狭义地讲,工业化就是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及其就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水平的衡量标准。工业化程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研究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指标选择和阶段划分也有差异。大多数学者主要采用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城乡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等指标,将工业化水平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
工业化各阶段主要指标数量特征表 指 标工业化阶段标志值
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
人均GDP(美元)1200 - 24002400 - 48004800 - 9000
第二产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20-40%40-60%60%以上
制造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5-20%20-40%40%以上
非农产业就业比重(%)20-50%50-80%80%以上
城镇化率(%)10-30%30-65%65%以上
乐山工业化进程评估。2010年,全市人均GDP2249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约为3500美元;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13.4:59.5:27.1;非农产业就业比重为57.9%;城镇化率为39.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9.5%;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5%。对照上表工业化各阶段的衡量标准,乐山相关指标全部呈现出工业化中级阶段的数量特征,据此判断乐山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级阶段。
(二)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而言的,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具有更为丰富的理论内涵、更加强烈的时代特征。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新型工业化与传统的工业化相比,具有五大基本特征:一是以信息化和先进技术为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基础的工业化;三是以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标志的工业化;四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工业化,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五是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既要充分利用工业化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又要着眼于扩大就业,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目前,没有全国统一标准的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体系,学者们和一些地方在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在众多的评价体系中,我们以2007年重庆大学陈德敏教授牵头研究的《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成果,对乐山作一初步评价。
该研究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优化,采用综合赋权法进行赋权,形成新型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体系,并对2001-2005年全国30个省区进行了综合评价,2005年四川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指数0.44,处于新型工业化初级阶段。 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准测层指标层指标性质标准值综合权重
工业化发展水平人均GDP(美元)正30000.1623
农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逆200.0738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逆100.0519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正500.0341
城镇恩格尔系数(%)逆250.0018
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正350.018
城镇化率(%)正600.058
科技含量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正2.50.1397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正300.0763
新产品产值率(%)正600.0239
经济效益成本费用利用率(%)正120.0345
总资产贡献率(%)正160.0152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正150.0088
资源与
环境万元GDP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逆0.50.049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正950.0368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正900.0413
污染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万元)正70.0459
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率(%)正150.0224
万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人/万人)正300.023
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正70.0045
信息化水平百人电话用户数(户/百人)正670.0004
万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户/万人)正25000.005
信息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正150.0436
信息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正300.0298
综合指数大于1视为进入新型工业化高级阶段,或者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综合指数在0.6至1之间,界定为处于新型工业化中级阶段;综合指数小于0.6,判定为处于新型工业化初级阶段。
按照这个体系,乐山2010年新型工业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数为0.54,处于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初级阶段,乐山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产业就业比重大、三产业发展不够、科技投入少、科技应用水平低、单位能耗高、信息产业发展不够等方面。
二、乐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分析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国家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源投入和政策资源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乐山处于规划"五带"的成绵乐发展带,特别是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为乐山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具备较好的人力资源和土壤。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全市有户籍人口354.3万人,常住人口323.6万人,净输出30万人以上(流出人口数-流入人口数),在流出人口中,很大一部分到了发达地方务工,这部分人回流将是乐山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潜在人力资源。同时,在乐山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6668人(2000年时只有2417人),整体人口素质大幅提高,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一定支撑。再有,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土壤,从普查的初步结果看,乐山城镇化率达39.5%,居全省第6位,比2000年人口普查时提高13.4个百分点,也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土壤。
工业基础较好。"十一五"期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市GDP增速高5个多百分点。至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03家(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口径),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户数的5.8%,户数居成都、德阳、绵阳市之后列全省第4位,资产总额达1245.2亿元。行业门类较为齐全。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39个工业行业中类乐山有34个,228个工业行业小类有136个。
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12个工业园区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0.3亿元,开发面积从20.1平方公里扩展到51.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由2005年的560家增加到2010年的1036家,年销售收入由183亿元提高到744亿元。"百亿园区"实现"零"的突破。2010年,乐山高新区、五通桥盐磷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沙湾冶金建材产业园区、峨眉工业集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
2010年,乐山工业化率达到55.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攀枝花、内江市之后全省第3位,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5、12.5个百分点。虽然乐山工业化水平已步入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进入加速发展期,工业化率较高,但是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较差距较大,须要高度关注,切实加以解决。
新型工业化水平不高。从前面的综合评价来看,乐山市新型工业化仅处于初级阶段。从全市工业发展的整体来看,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比大致为3:1,高载能企业总产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0%左右,而能耗却占全部工业的70%以上。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80%以上属初级产品,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三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市12个园区中,产业集中度不足50%的有7个、最低的仅19%,6个园区投资强度低于全省每亩97万元的平均水平,平均每亩产出效益仅26万元、最低仅0.18万元。
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2010年,全省上百亿元的企业有16家(成都6 家,绵阳3家、攀枝花2家,宜宾、达州、泸州、自贡、遂宁各1 家),乐山没有,仅2家上50亿元、8家上2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工业总产值1617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4573万元,分别比全省水平低1060万元、2253万元。
企业整体实力较弱。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7.72亿元,占全省利润总额的5.3%,居全省第7位,与成都(359.4亿元)、德阳(103.49亿元)、宜宾(139.82亿元)、泸州(87.8亿元)、绵阳市(78.2亿元)相比都有差距。户均实现利润967.9万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96.5万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本保值增值率115.8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9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6位;资产负债率65.3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全员劳动生产率186928元/人,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8602元/人,居全省第18位。表明我市工业企业整体实力和发展能力较弱。
科技进步相对缓慢,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工业化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制约工业发展后劲。据2009年全国R&D(研究与试验活动)调查数据显示,乐山开展R&D工业企业42个,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4%;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8398万元,投入强度仅为 0.22%(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0.32%,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38、1.2个百分点。
三、对推进乐山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思考和建议
新型工业化是对传统工业化的批判、继承和跨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全市务必齐心协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开放发展、跨越发展、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科学谋划并逐步推进,走具有乐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科学编制"两化"互动规划。按照"统筹安排、战略调整、合理分工、协调发展"原则,进一步完善全市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规划,促进城乡统筹。工业发展规划要将促进城镇化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从提供就业和增强带动力等方面,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持续动力;城镇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工业发展要求,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农业产业化互动之路。一方面工业化是现代城镇产生的基础,是城镇化的"发动机",可以促使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城市的合理布局,从而推动城镇化;另一方面没有城镇化就没有真正的工业化,城镇化为工业化聚集资金、聚集人才,城镇化的聚集功能可以降低工业化成本,较高的城镇化水平可以促进工业化的早日实现。而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农业生产企业化的过程,工业化可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三化"中,工业化是核心和龙头,是推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根本动力。
3、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传输网络,高度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开发各个层次、各个系统、种类的信息资源,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推动政府、企业和家庭上网,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鼓励和引导不同行业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选准信息化建设重点,加大信息化投入。营造有利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工业现代化的综合环境。完善投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从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工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4、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走产品、产业高端化之路。将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劳动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延长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新产品研发力度,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初级加工向深度、精细化的延伸,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物联网)、新能源、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
附件名称
内容描述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发展和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的主要任务。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把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全市工作的战略重点。为此,我们依据目前一些比较通用的衡量方法,对乐山工业化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就乐山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初浅的建议。    一、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    (一)工业化    工业化的概念。因分析角度和出发点不同,对工业化的表述也不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