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英语怎么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52:07
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的意义

 

2011-03-21 20:13:41 来自: 龙之殇

前记:最近重看《麦田里的守望者》,再一次被感动。忽然忆起前几年所写的一篇书评,该书评曾发于榕树下作品区。现发于书评区,与大众共享。

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霍尔顿说的一段话,我现在原样不变地记录下来。他说他真正喜欢干的就是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他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所以上面的一段话都只是他的想象,或者说梦想。让我们来看看他在现实中都干了些什么。霍尔顿出身于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出校时,他不敢贸然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情不自禁地与虚荣庸俗但颇具美色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彷徨,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找纯洁与真诚的经历和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看吧,这就是他的人生。他的现实和梦想之间有着多么远的差别啊。他想做的是捉住孩子的守望者,但他自己就是一个四处狂奔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跑的孩子,可是又有谁来守望他捉住他不让他跌入生活和精神的悬崖呢?
守望,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词语,我们不妨从伦理学的角度来发散。先把视点放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守望显然带有挽救人生挽救灵魂的意义,也就是看护心灵的迷途者,避免其掉入精神的悬崖。这也就是霍尔顿梦想中的“守望”。只要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守望这个动词在书中的施者(霍尔顿)和受者(四处狂奔的孩子),就会明白它近似于一种利他主义,也就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这种助人为乐的利他主义也就是佛陀和基督仁慈伦理中的“善”。但是守望究竟算不算一种美德呢?斯宾诺沙给美德下了这么一个定义:美德就是某种行动的力量,一个人越有能力保持自己的存在并获得对他有益的东西,他美德的力量就越大。这么说来,利己主义谋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尽力维护自己的生存,该算是最大的美德。霍尔顿的守望只是在挽救他人的利益而自己似乎毫无所获,守望这种行动的力量似乎很小,守望便该排除在美德之外。其实不然,利己主义只是在物质上有所得,所维护的也只是物质上的充足,肉体上的延持,只能算表面的微小的美德。实际上,霍尔顿的守望让他得到精神上的宽慰和自豪,这种精神的满足更能让他认识到自身人格的存在,因而也更能维护他肉体和精神双方面的生存。所以,守望可算是最大的美德之一。
如此探究,守望便也不仅仅是利他主义。霍尔顿在守望时虽然挽救了孩子但也挽救了自己的灵魂,他得到的将是良心的安稳和心灵的净化。这些精神上的利益所得甚至比那些被挽救的孩子得到的更多更充实。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句话,善并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幸福。我们也不必再计较守望是利己还是利他,也许任何事物都兼有矛盾的双方,“善”也不例外。总之守望也代表着追求幸福。我们追求幸福是为了幸福本身,而不是别的。有时我们之所以选择荣誉、快乐、智慧等等,是因为我们相信幸福能够通过它们获得。同样,霍尔顿梦想着守望,也是在追求人生幸福。他相信幸福能够通过守望获得。守望带给霍尔顿精神上的深层幸福,远比“为了痒而挠,为了挠而痒”的感官享乐更为可贵。守望,已不仅仅是一种善,它还是人类获取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
接下来,我们将对霍尔顿的现实和梦想作更直接的剖析。他的现实是混帐的,是非守望的;而他的梦想是美好的,是守望。化用伦理学中的一对术语,那就是激情和理性。守望,就是一种理性,是一种要到问题的每个重要方面都已引起相关反应之后才出现的全面反应,是一种充分的观念。霍尔顿是在经历了学校和社会的双重失望才清醒地找到“守望”的梦想,这种梦想发自他的内心,真实而诚挚,并不是不像话,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可行性比较强的理智之举。现实中霍尔顿的种种混帐想法和混帐行为促生了他截然相反的非混帐的守望的梦想,这恰好符合伦理学中激情和理性的关系:激情的不断发展糅合促成理性的成熟。霍尔顿现实中的种种行为就是明显的激情的表现。所谓的“糊里糊涂”和“情不自禁”就是激情意义上的本能,是一种不充分的观念。这种本能是强大的动力,也是危险的向导,因为各种本能相互独立,只寻求自己的满足而不顾整体利益,比如贪婪、好斗、**等等。霍尔顿糊里糊涂地召**,就是**这种本能的驱使。而酗酒、逛夜总会、在电影院消磨时光这些感官上的享乐更是满足本能的典型表现。这些满足本能的激情让霍尔顿不自觉地成为本能的奴隶,并导致最后的精神失常。激情的被动性是人类的桎梏,理性的主动性才能给人类以自由。霍尔顿对守望这种理性的追求,也就是在努力摆脱现实中不成熟本能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纯洁。
在周国平的散文中,守望有另一种不同的解释。他认为,守望就是与时代潮流保持适当的距离,守护人生的那些永恒的价值,嘹望和关心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这里,守望成了一个中性词,与所谓的“善”和“美德”全不沾边。但它仍是获取幸福的重要因素,仍属于理性的范畴。周国平眼中的守望者看似孤独而贫困,但他们安于这种置身世外的贫困,因为他们相信人生的幸福能够通过冷眼旁观的思考获得。任何人都逃不开对幸福的追求,就是和尚也不例外,只不过是以出家的形式。人生的目的一致,不同的只是获取幸福的方法。周国平眼中的守望代表着一种冷静的思考和探索,这样得到的守望将更加理智,因而也更接近于理性。
无论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守望,还是周国平所说的守望,它都象征着一种理性,一种追求幸福的愿望。再回归到霍尔顿的故事当中,我希望他能从精神病院里顺利痊愈,然后彻底摆脱以前的种种混帐行为,特别是纠正“读书只为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混帐凯迪拉克”的混帐想法。让他怀着“守望”的志向好好念书,或许他将来会成为一个教师或心理医生什么的,这样就可守望挽救那些心灵迷途的学生和病人,这样也更符合他的梦想。所以,霍尔顿要靠自己守望自己,捉住自己,用梦想和志向来牵住自己,不让自己跌入到生活和精神的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