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NO3中N的化合价:[转贴]撕毁卡扎菲肖像的女学生被绞死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19:09
[转贴]撕毁卡扎菲肖像的女学生被绞死
23178 次点击
100 个回复
0 次转到微评
万里如虎 于 2011/11/14 22:37:52 发布在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在利比亚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一)
作者: 孙晓兰 | 2011年11月14日 历任中国驻利比亚、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大使馆外交官,现已退休。
本文地址:http://sunxiaolan.blshe.com/post/16472/734026
在利比亚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一)—撕毁卡扎菲肖像的女学生被绞死
1984年4月,利比亚新闻中播出一则令所有人震惊的消息,两名反对卡扎菲的的黎波里法塔赫大学的女学生被绞死(利比亚大学男女同校)。当时中国有一名自费在那所大学学习的留学生,事后他到使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这两名女学生因对卡扎菲不满而撕毁了卡扎菲的肖像,学校领导知道后上报有关部门,最后决定处死她们。那天正好有一位外国领导人访问利比亚,卡扎菲要接待这位领导人,学校认为这天处死学生不合适,就决定延迟处理。卡扎菲在结束当晚的宴请活动后开车去了大学,亲自过问此事。当他知道学生还没被处死后,暴怒起来,把学校领导训了一顿。第二天,学校把教师、学生集合起来,列队到阿齐齐亚兵营前向卡请罪,回校后,在全校师生面前将这两名学生绞死。当天没有参加观看的学生被要求事后到学校去看录像。
这件事震动了世界。当时英国是利反对派最集中的国家,4月14日那天,许多在英国伦敦的利比亚人包围了利比亚使馆,对此残暴的行为进行抗议,我们在利电视新闻节目中看到了侨民示威抗议的镜头。那天有英国警察在场维持秩序,结果利使馆向国内请示后,从里向外开枪射击,打死了一名英国女警察。英国向利比亚提出了强烈抗议,利比亚方面反应也很激烈。就此,卡扎菲发表讲话,利又一次通过基层人民大会,对与英国的外交关系进行全民公决,结果是同意与英国断交。当然,英国方面也宣布与利比亚断绝外交关系。两国于4月29日正式断交。
可见,卡扎菲对反对他的人进行极其残酷地镇压。在这方面,他毫不手软,而且是不加掩饰,大张旗鼓地做。
在镇压反对派方面,还有几例。有一次,电视新闻里播出消息,在的黎波里某个街区的楼里有一伙人藏有武器,准备武装暴动,反对伊政权,警察发现后将他们抓获(或开枪将他们打死,记不准确)。本以为这件事已结束,没想到第二天新闻连续报导此事件,说为了消灭反对派的根据地,有必要将这栋楼房铲除。而且,电视里居然播出了铲车和推土机推倒楼房的镜头!更令我震惊的是:新闻里竟然报导卡扎菲到了现场,有个镜头是卡扎菲亲自开着推土机在推一堵墙!
两天后,我们开车去观看这座楼房成了什么样子。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周围是铁制栅栏,里面耸立着一些高大的树木,但是建筑物不仅完全消失了,而且地上干干净净,连残砖断瓦都没有,除树木外,只剩一片黄土地!我心里直嘀咕:我们使馆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分成三处办公、住宿。即使是消灭反对派,楼房总可以租给使馆呀,这真可以算得上是斩草除根哪!
还有一次,新闻中播出一个利比亚革命委员会(有人说利情报部门被称作“革命委员会”)公开绞死反革命的镜头。当从电视中看到被高高吊起的人时,我感到毛骨悚然。
记录我亲历的利比亚真实情况,这一面也是必须提到的。
我不同意妖魔化卡扎菲,是认为他“世界第三道路”的尝试有利于最下层的百姓,确实有进步意义,尽管在现实社会中,这种尝试受到种种限制,不可能完全实现。但有人说,卡扎菲是反帝、反霸的民族英雄,可能对他的所作所为了解得不够全面。卡扎菲虽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和反帝、反霸权的一面,但用这样暴力的手段对付反对者,怎么也称不上是个“英雄”。
分享到:  -->
关于卡扎菲的“绿皮书”和对“世界第三道路”的看法
作者: 孙晓兰 | 2011年11月13日
本文地址:http://sunxiaolan.blshe.com/post/16472/733614
我们在使馆时,利比亚世界《绿皮书》研究中心主任曾找过先生几次(他那时是参赞),提出《绿皮书》已被译成24国文字出版,希望也能翻译成中文出版。先生认为此书翻译不成问题,但考虑出版后在中国是否有人买,有人看,没有立即表态。后来主任约谈几次,表示利研究中心出钱,负责一切出版费用并付翻译稿费,只要能出书就行。使馆向国内发函,建议考虑此事,国内同意组织力量翻译出版《绿皮书》。我们回国休假时知道,外交部不少阿语干部参与了翻译工作。我们还专门去王府井新华书店查阅,发现书架上确实摆上了不少中文版《绿皮书》,但不见有普通读者购买。
我后来大致翻了一下这本书,印象不深。但记得有人评价卡扎菲这本书的思想来源有三方面: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早期时主张的社会公正、平等,既“穆斯林皆兄弟”的思想。2、19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的学说,他们提出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基本原则是建立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并进行了试验,结果失败。这是对人类发展规律的一次探索,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第一次批判。3、受17世纪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影响。意大利从16世纪起,先后受西班牙、奥地利、法国入侵,意大利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进行了三次大起义,加里波第为主要领导者,对意大利的独立和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我看过一篇文章,提到卡扎菲是加里波第的崇拜者。这也许为他反对列强的思想埋下了种子?是他对外政策形成的思想根源之一?
我曾想过,卡扎菲做为革命领袖,哪有时间看这么多书?但在利比亚时听说他身边有个班子,按照他的指示,为他准备他所需要的各方面的书籍,经常选出其中重要的段落读给他听。有次先生作为代办到哈齐齐亚兵营参加卡扎菲欢迎罗马尼亚总统夫妇访利活动,我们与其他外交官一起先到哈齐齐亚兵营的一个帐篷中等待(说真话,兵营里比较朴素,与我在其它阿拉伯王国看到的王宫、甚至萨达姆的总统府有天壤之别)。我坐的座位后面摆了一排书架,正好一本书引起了我的注意,书脊上写着英文的《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好象是韩素音的著作,可见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也是他关注和汲取思想的源泉之一。
卡扎菲现代他最崇拜的人,当然是埃及阿拉伯民族主义的代表纳赛尔。近代阿拉伯国家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压迫,在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五、六十年代,卡扎菲追随纳赛尔,适应历史潮流发展大趋势,发动革命推翻了易德里斯王朝,建立利比亚社会主义民众国,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部分。他以《绿皮书》为立国理念,企图建立一个与世界其它国家不同的新社会。
最近简单浏览了一下《绿皮书》。卡扎菲倡导的“世界第三道路”理论,是既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也不走共产主义的发展道路。在他的《绿皮书》中,他把当前各国的统治制度都称为“专制统治”制度,“不管是两党制还是多党制,其议会都是代表那个选举取胜的党所代表的人的利益,而不是代表人民的利益”;他认为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政权“代表部分阶级的利益,也属于专制政权”。他主张在现阶段就消灭一切阶级、政党甚至政府,由人民直接掌权。这就是他所倡导的“世界第三道路”。
按照世界第三道路理论建立的《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治理国家的方式是在基层建立“人民大会”,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大会有权对国内外重大事务做出决策。
我们在利比亚时的八十年代,全国设有1000多个基层人民大会,我记忆中当时利全国总人口好象是300万—400万之间。如果除去没有选举权的儿童,平均每个基层人民大会也就是2000多人,这比我们北京一个小区的人口还要少许多。在基层建立人民大会,是因为卡扎菲认为,重大事情应由全体民众直接决定。基层人民大会的召集人称为“秘书”,在需要由人民决策时,每个人都有一票的表决权,秘书负责统计票数,直接把赞成和反对的具体数字上报总人民代表大会秘书处,总秘书处把所有基层人民大会的票数统计出来,并进行公布。在一些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如第黎波里、班加西等),由数个基层人民大会组成中层人民代表大会,设秘书,其作用仅只是将基层人民大会的统计数字加起来上报。卡扎菲关于妇女参加军训的建议就是这么被否决的。
另外,为了使社会正常运转,全国还设立一些主管具体事务的秘书处,如经济领域、国防、外交等专业部门,由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秘书处统一领导。
《绿皮书》中阐述的最重要的思想是“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乘者有其车”。具体内容是,耕者有其田:“土地不属于个人所有。在自力经营及满足个人需要的范围内,任何个人及继承人都有权终身使用土地从事耕作、种植和放牧,并从中受益。只有在自己土地上生活的人,才能得到一份土地”。也就是说,只要需要并自己经营,每个家庭都可分到土地。居者有其屋:“任何人都无权以出租为目的建造超出本人和其继承者需要的住房”。也就是说,每个家庭都应有自己的一所住房,不得出租房屋,无房者可申请得到分配,或占据超出需要的人的多余住房。 乘者有其车:“任何个人或方面都无权以出租目的而拥有私人交通工具”。我们在利比亚的确没见过出租汽车(不知后来有没有改变),一般家庭最差也有皮卡,无车者是否能免费分到汽车我不知道。
另外,“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没有雇工,只有伙伴”。“任何人都无权为获取超过自身需要的财富而进行经济活动,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积累起来,这些需求是靠自己的生产,而不能靠剥削和奴役他人来实现”。也就是说,不允许企业雇工(可以是合作伙伴关系)和家庭雇佣现象。“人和人都是伙伴关系”,听起来不错,但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是怎样运作的?会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影响一些人家的正常生活?这些,我都不得而知。(注:所有引号内摘自“绿皮书”)
这是卡扎菲“世界第三道路”理论的部分具体内容。前面,我已举例介绍过实执行“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的真实例子。我所知道的不允许中间盘剥的实例有:我们在利比亚是集体开伙,厨师经常上农贸市场买菜,我通常跟他们一起去,一面当翻译,一面了解社会。农贸市场到处存在,商品应有尽有,我经常与卖菜者聊天,他们告诉我:农民在自家地里和庄园里生产的蔬菜、粮食、水果和肉类都可以自由拿到市场出售,但不能卖给中间商,使中间商加价赢利。所以,利比亚的粮食、水果、蔬菜和各种肉类是极为便宜的。但我不知道这种政策会不会影响商品流通?
我对卡扎菲《绿皮书》“世界第三道路”理论的看法是:这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探索和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应有启发意义,也是有进步性的。问题是,我认为它不切实际,不仅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和客观规律,也不符合人们思想认识的发展进程,应当是现代乌托邦的一种,当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更重要的问题是,卡扎菲本人也没有实践他所倡导的“人人平等”和“社会公正”的理念,他虽然表面没有官衔,只是“九.一革命的领导者”,但实际上,他因自己领导的革命和创造的理论而头脑膨胀,把自己当成创造人类新世界的“救世主”,许多重大事情还是他个人说了算。口口声声反对专制,但实际上他仍是一个典型的专制统治者。更有甚者,他对反抗者进行残酷的镇压,也是确有其事(我以后会介绍)。
但无论如何,我认为他所倡导的理念和他改造社会的实践有进步意义,反对把他“妖魔化”,反对假借“人权高于主权”的名义推翻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反对把一个国家曾经的领导人用这种野蛮的手段处死。这么做无论如何不是进步,而是倒退。
回复 |引用
回帖人:万里如虎    影响力指数:661 | |发短消息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 2011/11/14 22:41:35
第 3 楼
利比亚妇女的地位
作者: 孙晓兰 | 2011年11月11日
本文地址:http://sunxiaolan.blshe.com/post/16472/733098
卡扎菲推翻易德利斯王朝后,实行的改革之一,就是男女平等。卡扎菲《绿皮书》第三章中专门有一节,题目为《妇女》,其中有一句话是“男子是人,女子也是人。显而易见,作为人,女子和男子是平等的”。这肯定是进步的。
具体政策和执行细节,我了解得不够全面,仅就我所亲历的事情做些说明。
我们住所就在海边,有时下了班,或是周末,我们在家里换上游泳衣,再在外面套上一件长袍,两分钟后到海滩再脱去长袍,就下海游泳,我就是在那里学会游泳的。说实话,起初我也有顾虑,毕竟是在阿拉伯国家,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根据常识,穿游泳衣可能受到排斥。我第一次游泳前到海边观望了一番,发现还好。海里游泳的男人女人都有,年轻人居多。利比亚女孩下海的也不少,但一般穿的是她们的阿拉伯长袍,看见有的女孩穿着长袍居然也能在海里游个十几米,令我吃惊。海里有不少外国人,像我们一样穿着在国内常穿的那种泳衣,再一看海滩上,竟然有穿着比基尼的西方妇女,她们一般不游泳,只是抹上防晒油躺在海滩上晒太阳,悠然自得,没有受到干扰。那时我在国内也很少见到穿比基尼的,可见利比亚妇女的解放程度、群众对妇女衣着的宽容程度,在阿拉伯国家算是很高的。
从中学起,学生统一校服都是军装的样式,男女都一样。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卡扎菲宣扬武力的象征吧?但到放学时,每当看见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走在街上,穿着军装,有说有笑地走过,觉得他们是那样朝气蓬勃。尤其是女孩子,在这个年龄,大多身材苗条,面目清秀,穿着深绿色军装,头上还有一顶船形帽,真是飒爽英姿,酷极了!可惜我当时没有照相机,没想到照几张利比亚女孩子的相片给大家欣赏。(当时在国外发的是津贴,数目很少,工资在国内发,在外挣的钱都攒着回国买大件了,现在有些后悔)。
我们使馆附近,有一所女子中学,校长是女的,教师中有男的,比如教体育的。两边离得较近,一来二往,成了“关系户”。他们请我们去学校参观,介绍他们的办学情况。学校除了教授文化课,还很重视体育等课程,比方说打乒乓球和篮球等。在他们的建议下,还与我们使馆进行过一场篮球比赛。因为这是个女子学校,他们提出使馆要有女同志参加比赛,我因为在中学和大学时喜欢打球,就算使馆的女队员之一上场了。由于使馆能打球的女同志不够数,我们提出男女混合打,他们也同意了。结果是那边的女学生加上男老师,我们这边是男女馆员混合队,在学校室内体育馆篮球场上进行了一场友谊赛。比赛者和观战的老师、学生、使馆馆员都无比兴奋和快乐。我忘了比赛结果,只记得非常刺激和热闹。这种场面在其它阿拉伯国家很难看到。
在利比亚,所有学生每年要参加一个月的军训,女校也不例外。他们的军训不单是队列训练,还要学习使用各种枪械和其它武器,包括火炮。在我们参观时,学校还让我们看了学生训练时使用的迫击炮。
虽然利比亚妇女的地位比其它许多阿拉伯国家要高,但职业妇女所从事的主要还是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工作。总的来说,职业妇女的比例比中国少得多。除了社会发展阶段和习俗不同外,很大的原因是利比亚生育率很高,完全是没有任何控制的自然增长,许多家庭子女数目达到10个以上。由于基本生存和医疗条件好,孩子的存活率非常高。而且,按照卡扎菲绿皮书的思想,禁止雇佣行为(包括家庭雇工),因此,多数妇女还是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
我们在利比亚时,一定年龄段的男子每年要参加一次军训,妇女中除了学生,没有参加军训的规定。有一天,卡扎菲忽发奇想,在电视台发表讲话说,由于男女平等,也由于保卫国家的需要,女子也应每年参加一次军训,包括家庭妇女。并提出通过利比亚基层人民大会对此进行公决。每人一票,妇女也一样。投票结果是:多数人反对妇女军训。这可能是卡扎菲没有料到的,他再次发表电视讲话,对这一结果非常生气,讲了一番他认为妇女应同男子一样的大道理。但讲话最后表示:既然没有得到全民同意,他尊重人民的选择。因此,利比亚妇女得到了不参加军训的权利。
回复 |引用
回帖人:yzc2    影响力指数:7 | |发短消息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 2011/11/14 22:42:33    跟帖回复:
第 4 楼
似曾相识
回复 |引用
回帖人:燕赵豪杰    影响力指数:4 | |发短消息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 2011/11/14 22:46:19    跟帖回复:
第 5 楼
毛左们鼓吹的文革也经常发生这种事情,我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就因为训练的时候说了一句刘少奇打不倒(体育课练习投扔手榴弹砸刘少奇做成的靶标)埋得太深了。结果被打成反革命。四十岁以上的人谁没有看见过枪毙反革命前的游街示众?
回复 |引用
回帖人:hmys    影响力指数:21 | |发短消息 |只看此人 |不看此人 | 2011/11/14 22:46:41    跟帖回复:
第 6 楼
卡扎菲死了,孔庆东还力挺朝鲜吗?
',1)">
朝鲜比卡扎菲更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