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定义:现代生活中农夫与蛇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29:02
 故事是这样的: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蛇苏醒后,咬了农夫一口。故事的寓意有两个:一个是说蛇忘恩负义,怎么能咬救命恩人呢?另一个是说,农夫不应该救一条没有人性的蛇,蛇本性是恶的,发善心不能发在恶人身上,农夫是咎由自取。
    蛇咬人的事情很多,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是农夫与蛇的故事却流传很久,为什么呢?
被人抢了老婆,不爱了,也没有什么奇怪。那为什么网上有个热贴《我救了他,他抢了我老婆》?是说某大学毕业的一对夫妻,创业成了老板,一次遇到一个可怜的被开除的穷司机,帮了他,信任他,给了他工作,没有把他当外人,让他做了类似私人秘书的很信赖他的工作,可是就这个没有文化的司机,居然把他大学毕业的老婆搞了,而且怀孕了。
    现代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有人这样评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某个女人请了个小保姆,待她不薄,也很信任她,最后保姆演变成鸠占雀巢。
    被人坑了、害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如果,害你的人,是你密友、是你信任、对他很好的人,事情就不一样了。
    夫妻之间也经常会出现农夫与蛇故事的准版本。一方对另一方有情有义,而另一方薄情寡义,而且是暗地里。这种不平衡一旦被揭开盖子,是非常伤人心的。
    我有个朋友,重情义重家庭,对老婆孩子都很负责任,有人戏称他为“绝世好男人”,好汉无好妻,他的妻子人长得很一般,从外部来看并不是很般配的,但就是这样的糟糠之妻,不做家务,不关心丈夫、孩子,在外与曾抛弃她的情人勾搭多年,在丈夫很需要钱做生意的时候,她却大笔存私房钱,并拿给情人使用。朋友同情妻子,爱护她,对她很负责任,可是却遭到了这样的结局,类似农夫与蛇的故事上演。
    有这样一句话:存在的即合理的。为什么农夫与蛇的故事不时上演?同情心、善意、信任最后没有换来好报,为什么呢?
    这里,我谈农夫与蛇的故事,寓意是这样的:一方是同情信任,而另一方在弱小、可怜,一方善意,毫无防备,而另一方恶意,趁人不备。这是一个很不平衡,不公平的的故事。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结局只有一个,蛇被农夫踩死,农夫含冤死去。《我救了他,他抢了我老婆》的结局是什么?文章没有结局,有结局就不真实了,从其他渠道得知,司机被打,最后被杀,男主人被判刑,美丽的女主人远走加拿大,嫁给了一个老头。两败俱伤,或者是多败俱伤,这就是结果。
    我还是来客观理解一下害人者的心理,让人明白蛇为什么咬人,如果你非要救它,如何救。
朋友的前妻是个心理不平衡的人,她总有被抛弃感,认为男人不是好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她对父亲不满,对前男友不满,可能还有其他的男人不满,所以,对男人有了防备和敌意。他不相信丈夫能真心对她好,她要报复、防备男人,虽然她很幸运,遇到了真心对她好的男人,可是,她不相信,不敢相信,她宁愿选择不相信,以使自己再次免受被害之苦,所以,她选择了先害人。
    蛇呢,见到人,大都是敌人,猛然见到一个好人救它,它相信吗?蛇对任何人都是充满敌意的,防备心很重。竟然有人如此接近自己,把自己放到怀里,蛇感受到的是强烈的不安全感,不理解这是善意,所以,防备机制起了作用,先咬人,或许自己还有救。
    我发现,一条经常挨打的狗,有一个坏主人的狗,或者是一条被抛弃的野狗,很容易咬伤人,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善意的。而一条很容易跟人亲近的讨人喜欢的狗,它的主人一定是很有爱心的。心理学发现,一个在没有温暖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也很容易不懂得爱人,一个被人害过的人,也很容易害别人。心理访谈上有个《被人勒索的孩子》节目,发现,那些被勒索的孩子,也很容易去勒索别人。所以,一个被勒索的人,往往又去勒索别人。
    《我救了他,他抢了我老婆》里,司机是个心理不平衡的人,他不相信主人的好心,他或许被人害过,被抛弃过,被人坑过,他也要害人、坑人。他怀疑一切人。
    对这样的人,如果要帮他,首先要让他真正明白你是善意的,取得他的信任,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贸然以好人的身份去帮他,想当然地认为他会理解你的好意,那么,你就会成为他的牺牲品,成为农夫。
    举个例子:狮子会咬人,谁都知道,不管你多么善意,对它好,都没有用。因为,它怎么能相信你是可信的呢?你有什么证据?但是有一个人,它肯定不会咬,比如是一个和它从小长大的孩子,因为它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个人不会伤害它,因为它和他一起长大,很亲密。如果一条蛇从出生就和人在一起,人对它很好,它是不会咬人的。所以,我发现,再坏的人,也有他不会害的人,比如这个人可能是他的母亲,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等。因为他对他是了解的,是信任的。比如,那个不相信男人的朋友的前妻,她对他弟弟就很好,即使他的弟弟可能并不比丈夫对她好,但是,她不相信丈夫。
    蛇咬人,并非是天性,我认为是习得的习性,谁说猫捉老鼠是天性,我就在电视上看过,猫和老鼠亲密相处。即使这只猫会去捉别的老鼠,但是它却不去捉这个和它朝夕相处的老鼠。
所以,对一个受过伤害的人,要小心注意,他不信任你,他时刻准备着防备、进攻。他有很强的不安全感,他认为你会害他,所以,他害你了。

    这个故事给人什么启示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对他施了恩,就想当然地认为他是可信的人,你对他好,就简单地认为他会对你好,这是你成为农夫的根本原因。是的,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可是,对那些经历过欺骗、被害的人,心理很不平衡的人,你认为他会那么同样信任你吗?他不相信一切!你不是救世主,遇到这样的人,不要再害他,也不要轻易接近他,给他害你的机会,把他交给警察、慈善机构、救助机构来帮助他吧。结婚找对象,需要了解他的过去,如果他遭受了很多的不幸,你要小心了,不一定是他本来就有问题,可能是他在不幸的婚姻中习得了怨恨和不平衡,这种人很容易再生怨恨和不平衡。
    也劝那些在生活、婚姻中遭受到不幸的人,需要及时找心理医生,或者看一些心理学的书,正确对待不幸。还有,如果有怨恨,尽量去找当事人算帐,不要转移,把恨扩散。
    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就做得很好,他做了三件事情:一是,他把矛头指向前妻,谁得罪他,他找谁算帐,不转移,不扩散;二是,他积极寻找事情的真相,用理解前妻的心理去努力去理解事情的真实原委,把事情局限在它本身的小范围内,不扩大;三是,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并翻阅了大量心理书籍,看了很多心理案例,寻求心理的平衡,最后,他不但没有心生怨恨,而心态更加健康,更加坚定了生活是美好的、人性本善的信念。
    在婚姻的挫折中,由于能够科学真实地了解真相,朋友学到了很多。“我不想心理也变态,所以,我停下来,好好地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解决它,不把问题带给未来。”他说。心理学上有对待挫折的四不原则:不逃避,不责备,不遗忘,不委曲求全。如果能正确面对挫折和打击,那么,今后,你会在这方面少受很多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