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建立:前门大街回忆 (报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04:10

                                       前门大街回忆

    前门大街自从明朝扩建了外城之后,就成为北京城的寸土寸金之地,这里人来人往,商贾云集,热热闹闹地延续了几百年,前人描写前门商业繁华的盛况时这样写道:“五色迷离眼欲盲,万方货物列纵横。举头天不分睛晦,路窄人皆接踵行。”《燕京杂记》描述北京前门的景象:“京师店市,素讲局面,雕红刻翠,锦窗秀户,招牌至有高三丈者。夜则燃灯,数十笼角灯照辉如白日。”《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就曾歌咏过:“前门辇路黄沙软”;宣统时有人描绘前门大街“绿杨垂柳马樱花”,马路两侧,红绿相映,往来行人,乐而忘倦。

前门大街之所以能成为北京最繁华的一条大街,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的因素分不开,自时朝迁都北京之后,前门外建起了铺面式的“廊房”,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政府将浙江、苏州等地的富豪搬迁到此落户,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北京南部增建外城,经大运河而来的货物到达张家湾码头后,大部分运到这里集散,更招来各地商家落脚南城,摆摊,集市出现后,最终形成了前门大街商业区,造就了前门大街的繁华。《京师坊巷志稿》中的《鸿一亭笔记》中说:“正阳门前搭盖棚房,居之为肆,其来久矣。”

在明朝,前门大街很宽阔,街道中间的甬路,是皇帝去天坛祀天的“御道”。皇帝每年过一次,都要黄土铺路,年深日久,甬路高于两侧,老百姓就开始“搭棚为肆”。最初是棚子,后来就建成房屋,屋舍相邻,遂在大街东西两侧形成胡同。《宸垣识略》中说:“大街东边市房后有里街曰:肉市、布市、瓜子店”,两边市房后“也有里街曰:粮食店、珠宝市。”后来甬路用石条铺成石路,并在石路东侧,修成盖板阴沟以泄雨水。明朝打破了“前朝后市”之制,在此形成新的商业区,商贾荟萃,人口剧增。前门大街的两侧,旅店、客栈、商号相继出现。这里日日有市,百货云集,琳琅满目。大街上终日人声鼎沸,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这样就形成了商业集中的前门大街。当年这条大街上曾经有不少著名的店铺,如以经营绸缎、布匹、毛绒、皮货为主的北京“八大祥”中的瑞蚨祥、益和祥、瑞增祥、瑞林祥等,以卖珠宝玉器著名的罗兴春钻石店,以卖酸梅汤著名的九龙斋,以殷实诚信出名的春华钱庄等,这些店铺有的因时代发展渐渐消失,比如钱庄,有的发展为后来的饭庄、百货商场等。

清朝乾隆年间的俞清源在《春明丛谈》中这样描述前门大街:“珠市口当正阳门这冲,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设市开廛。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 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由此可见,在前门大街转一圈,便可以满足购物、餐饮、娱乐、等多方需求,不用说首屈一指的大栅栏,就是鲜鱼口、布巷子、肉市街等的老字号店铺,也够逛一阵的了。

 

 

 

老北京人眷恋前门城楼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的民谣,表现了北京人对前门城楼深深的眷恋之情。老辈儿人习惯把前门箭楼叫做“前门楼子”。它雄居在前门大街最北端,向南俯视着前门大街几百年的沧桑变迁。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也是正阳门城楼、瓮城、箭楼、正阳桥、五牌楼的统称,而“四门三桥五牌楼”既是对这组建筑形象的描述,也是对它们精确的概括。

前门城楼始建于明正统二年,高42米,进深24 米。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瓦剪边,朱红的楼阁上下两层。上层前后檐都是菱花格的隔扇门窗,南北两面明间和东西两边各有一座供人出入的大门。

前门箭楼建于明正统四年,箭楼通高36 米,楼顶也是灰筒瓦,绿瓦剪边,重檐三滴水的歇山顶,楼为四层,城楼东、西、南三面及两檐间开有箭孔94个。箭楼面阔7间,北边抱厦5间。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门为两重,前为吊落式闸门(千斤闸),后为对开的铁叶大门。

早年在城楼和箭楼的东西两侧,有半月形的城墙与城楼和箭楼相连,形成了一个小的瓮城,这就是老辈儿北京人说的“瓮圈子”。瓮城里是一个东西长108米、南北宽85米的小广场。箭楼和瓮城是前门正门的重要屏障。战时,守城的士兵可以在箭楼上通过各个箭孔向下矢弩放箭。在半月形的城墙中间东西两面各开有一个门洞,门洞内装有千斤闸板,这两个门洞称为东、西闸门。因前门城楼和箭楼高大的门洞,从建成的那天起,只供皇帝出行,专走龙车凤辇,而供官员客商和市民百姓往来出入的这两座闸门,平时就显得异常热闹。古人以南为正,正阳门是京师九门之首,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因而正阳门的形制也就高于京师其他各门成为要冲的原因。在瓮城之内,正阳门城楼之下的门洞两旁各有一座小庙。东是观音大士庙,有明万历壬辰修筑碑记和清朝刑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张照撰写的碑石。西是关帝庙,庙内立碑碣,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的笔迹。每值年节,求财祈福者蜂拥而至。前门箭楼前,有一座石质拱桥,叫正阳桥,它雄灵秀美,跨越在护城河上。桥南是北京最高大、最雄伟油漆彩绘木结构的五牌楼,其造型为五间六柱五楼式,六根冲天柱只指苍穹。正间额枋镶嵌“正阳桥”三个鎏金大字的匾额,在阳光的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冲天柱下的夹杆石上雕刻的小兽玲珑秀美、活泼可爱。正阳门箭楼、城楼、瓮城、正阳桥和五牌楼是一组布局合理、造型庄严、高大雄伟、古朴凝重的建筑群。它们的建造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是北京标志性建筑。

 

德国人改造前门楼子

1914年时任内务部总长兼北京市市政督办的朱启钤,鉴于前门地区淆杂喧阗现象的亟待改善,向袁世凯提出《修改京师前三门城垣工程呈》的方案。其中说道:“如正阳门瓮城东西月墙分别拆改,于原交点处东西各两门,即以月墙地址改筑马路,以便出入。”方案得到批准后,于1915年6月16 日正式开工,同时聘请德国建筑师罗斯凯格尔制定改建的设计细则。开工当日,朱启钤手持袁士凯以总统名义颁发的特制银镐,刨下了第一块城砖。银镐红木手柄上嵌有银箍,錾有“内务总长朱启钤奉大总统命令修改正阳门,爰于1915年6 月16日用此器拆去旧城第一块砖,俾交通永便”字样。

罗斯凯格尔在20世纪初来华,先后在厦门、青岛开设建筑师事物所。后来他的建筑师事物所在北京开业,位于台基厂大街8 号的国际俱乐部和位于宣武门西大街57号的民国政府众议院会议场等建筑,就是罗斯凯格尔设计建成的,

前门箭楼北侧的瓮城拆除后,前门箭楼与城楼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在拆除瓮城的同时,罗斯凯格尔还对箭楼进行了改建。为了与前门东车站的建筑风格相呼应,今天我们看到的箭楼箭窗上白色的弧形遮檐和箭楼东西两侧端墙上月月牙形的西洋装饰,在加宽的端墙上加建汉白玉抱柱栏杆形成的跳台等,都是那时的产物。与此同时,罗斯凯格尔还设计增建了箭楼之后“之”字形的、东西各82级的登城马道,并运购大石狮三对,分别置于正阳门箭楼后东西两侧的石梯入口处。

1949年2月3日,叶剑英、聂荣臻、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刘仁等人就是沿着这条登城马道走上城楼,在前门箭楼的月台上检阅了人民解放军的入城式。原来箭楼门洞之上没有匾额,改建后,在箭楼门洞上方增添了“正阳门”一块石匾。改建前前箭楼的同时,还在正阳门城楼东西两侧的城墙上各开券形门洞两座。分别安装了带滑轨的钢门。新筑马路两条,从券形门洞通过,疏通了南北的交通。从新开券门洞至箭楼东西端墙下,安设水泥栏杆,使原瓮城的范围形成了一个开阔的街心广场。棋盘街两侧安放水泥方墩,贯以铁链,铁链之内方植花草树木。改建后的正阳门,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大缓解了前门地区交通拥堵的状况。不仅便利了交通,而且美化了环境,古老的前门也带上了西洋的风味。

 

众多名铺落户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是正阳门箭楼的南北干道,曾是皇帝到天坛和先农坛祭祀天神和先农必经之路。前门大街在明嘉靖年间扩建外城之后,就成了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的寸土寸金之地。古人描写前门商业的繁华盛况时写到:“珠市当正阳门之冲,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设市开廛。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

元大都时期,北京西南的卢沟桥,是马帮商客进出北京的旱路通道。从卢沟桥进北京走广安门之道最便捷,经虎坊桥进李铁拐斜街就到了前门大街这条古道,马帮商旅的可珍异货,使前门大街热闹非凡。元大都的另一条通是水路。南来的货物通过京杭大运河到达积水潭,这些商人到达大都后,一部分到了鼓楼一带,另一部分便在丽正门、文明门之外,搭建棚房,进行贸易活动,这些地方正好就是今前门大街与崇文门大街一带。在南来商人的经营下,元大都丽正门(前门)和文明门(文明门)之外形成了热闹的市场。到了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北京构筑外城,南来的船只,只到北京城东南角外的大通桥下,大通桥成为大运河新的起点。由于大运河终点码头的南移,也使北京的商业中心从积水潭、鼓楼一带迁至前门大街一带,使前门繁华热闹起来。

前门是明、清两代的正南大门,明清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都 设在前门大街的东西 两侧,进京述职或办事的官员,应试的举子住在前门外比较方便,因而京造成了前门外东西两侧的街巷里会馆林立,每逢贡院开科考试,这些会馆都住满了应试的举子。

到了清朝初年,清政府发布“内城逼宫阙,禁止开设戏园、会馆、妓院”的大清律例,人而使京城的戏园多建在我城,如今的广和楼、大观楼、广德楼、中和戏院等,都是那时候的遗存。妓院移出城外,也造就了那时前门地区商业文化娱乐业的发展。八大胡同的发达,使旧京城前门地区成为各色人等游玩购物为地方。前门大街真正的辉煌,是清末在前门楼子东西两侧建成京奉线(1901年)和京汉线(1906年)的火车站之后,南北的交通顿显便捷,使前门大街的商业繁华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众多老店铺落户前门大街,使前门大街更加风光无限。月盛斋的烧肉、全聚德的挂炉烤鸭、都 一处的烧麦、一条龙羊肉馆的涮羊肉等名店使各界人士饱了口福;茶香飘溢的庆林春茶庄、天赐福气的盛锡福帽店、驰名中外的通三益干果店、挺立潮头的大北照相馆使京城人倍感荣耀。而老店内联升、同仁堂、瑞蚨祥、会仙居、便宜坊、马聚源等等更使前门大街辉煌无比。前门大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块宝地,它规模的形成是时光筛选的结果,是岁月不断积累的回报。

今天,经过修缮后的前门大街,更加焕发出亮丽的色彩。前门大街将历史与现代,宁静与喧嚣融为一体,是京城独特具特色的一条大街。

 

 

前门外戏楼名录

 

广和楼:前门外肉市街。清康熙年间改为茶楼对外营业,康熙帝曾到此看过戏,并赐台联:“日月灯,江海油,风雷鼓板,天地阁一番戏场;尧舜旦,文武末,莽操丑净,古今来许多角色。”康熙二十八年,《长生殿》曾在此演出。

三庆园:大栅栏路南。民国时期尚小云创办的荣春社科班和重庆社曾在此演出很长时间。

庆乐园:大栅栏东口路北。清宣统元年由河北梆子演员杨韵谱等人休资修建。京剧名角杨小楼等曾在此演出。上世纪四十年代后,京剧名角李万春创办的鸣春社在此演出。

广德楼:大栅栏西口路北,建于清光绪初年。当年名角程长庚等都在此登台演出过,富连成科班的前身喜连成科班也曾在此演出日场戏。

庆和园:大栅栏西街路北。著名梆子演员侯俊山(艺名“十三旦”)当年来京,曾在此园演出。

同乐园:门框胡同路西。为了避免与另一处戏园重名,后改为同乐轩。

大享轩:大栅栏路南。

中和园:粮食街路西。清乾隆年间,徽班进京曾在此轮班演出 ,谭鑫培就是在此园一举成名的。

大舞台:廊房头条路南观音寺内,原为茶馆,称第一楼茶社,简称第一楼。民国时期梅兰芳、刘鸿升等都曾在中和园与大舞台之间赶场演出。

新罗天剧场:廊房头条劝业场内。

文明园:西珠市口大街路北。上世纪30年代改称华北戏院。评剧名角喜彩莲、喜彩春曾在此演出 委长时间。

天乐园:鲜鱼口内路南。

裕兴园:鲜鱼口内新潮胡同。

燕喜堂:鲜鱼口内孝顺胡同。

开明戏院:西珠市口路南。京剧名角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孟小冬等经常在此演出,盛极一时。

第一舞台:西珠市口路北,建于1914年,京剧名武生杨小楼、名旦姚佩秋与商人集资兴建。

新明戏院:西珠市口香厂路内东侧,兴建于1914年。据传,沈华轩演《连环套》、《盗御马》时,用真白马上台,轰动全城。

庆春园:杨梅竹斜街路北。

福寿园:前门外打磨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