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非洲足球预选赛:安君康书法: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附原诗赏析) - 画家安君康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6:27:46

安君康书法: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附原诗赏析)

安君康书画作品选 2010-05-27 23:22:09 阅读123 评论3   字号: 订阅

                                                                           安君康书法 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规格68*136cm  (交流作品 未收藏)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诗译】

  秋天傍晚,我独自登上谢公楼,

  眺望晴空,一碧万顷。

  岚光山影多么明净,

  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之中。

  宛溪和句溪清澈透明,

  如同夹着城市的两面明镜;

  凤凰桥和济川桥倒影波心,

  好象落在明镜之中的一对彩虹。

  陵阳山下人家的炊烟袅袅上升,

  使深碧的橘抽呈现出一片苍寒,

  梧桐树也已染上枯黄之色,

  深深透出秋光渐老的气氛。

  啊!今日我在北楼临风怀念谢公,

  有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13年(754),李白从金陵(现在的南京)再度来到宣城时写的。宣城,现在属安徽省。谢朓,宇玄晖,是六朝南齐的著名诗人,与宋代诗人谢灵运分别称为小谢大谢。谢眺曾当过宣城太守,在宣城城外陵阳山上建了北楼,又名谢公楼,唐时改称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李白在这首诗中,生动地刻画了谢眺北楼的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前代诗人的缅怀之情以及政治上的苦闷仿徨之感。

  诗的首联“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诗人写他在秋天.的傍晚,登上宣城谢公楼凭高眺望。但见晴空如洗,夕阳斜照,山光岚影,无比明净,这眼前的江城,简直就象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中。诗人一下笔便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引领读者进入“如画”的诗境之中。

  中间两联,承接“望”和“如画”,具体地写江城秋色之美。“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一联写水边景色。“两水”,指宛溪和句溪。“双桥”,指横跨溪水上的风凰桥:(在城东南)和济川桥(在城北),都是隋文常开皇年间建造的拱桥。这两句说,宛溪、句溪这两条溪水,在秋天格外清澈透亮,如同明镜,夹城而流;溪上的凤凰桥和济川桥倒影水中,在夕阳、晚霞的照翅下,幻映出无比瑰丽璀灿的色彩,就象天上的彩虹,落入“明镜”之中。这两句想象奇妙,笔致活泼空灵,描绘了明丽的水上风光,所以前人说它”刻画鲜丽,千古常新”。

  第三联“人烟寒橘袖,秋色老梧桐”,从写水边景色转而写地上风物:陵阳山下面丛林里,人家的炊烟袅袅地升上秋空;炊烟笼罩下深碧色的橘树袖树,呈现出一片苍寒,梧桐也已染上枯黄色。这两句中,“人烟”、“秋色”,加上巧妙地用作动词的“寒”、“老”两字,不仅写出了秋色,而且写出了秋意。我们在感染着秋光渐老的同时,也开始感受到诗人抑郁、孤独的心情。

  尾联“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是直抒情怀。意思说,如今我在北楼上,迎着拂拂的秋风缅怀谢眺,这种心情有谁能理解呢!“念”,这里有理解的意思。李自是很推祟谢甲胜的。他在另一首《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过“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诗句,对小谢清新明丽的诗风十分赞赏。他之所以那么怀念谢眺,不仅因为小谢的诗写得出色,也不仅因为小谢在宣城遗留下象叠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同小谢有相类似的生活遭遇。谢朓不肯依附萧遥光而被陷害,死于狱中;李白也因为傲视王侯权贵被排挤出长安,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李白正是由于政治失意,无法实现抱负,所以才寄情山水,并深珠怀念才高命薄的前辈诗人谢眺的。而且,他感到自已这种复杂的心情,没有人能够理解,这就更加痛苦。这一联用反洁的语气,突出地表现了他的郁闷和不平,使人感到他的临风感慨,非常深长,悠然不尽。

  李白在诗中描写景物,好象一位擅长简笔写意的画家,随意点染三两笔,便能表现出景物的特征、神态、韵味。他不肯在诗里堆砌过多的意象,所以诗中多有一股疏朗之气。这首诗用笔算是比较细致的了,但仍然显得活泼空灵,挥洒自如。首联开门见山,以“江城如画里”一句总摄全篇,笔墨简炼,次联上下两句分写“两水”、“双桥”也是一句一个意象,三联从字面上看有“人烟”、,“橘袖”、“秋色”、“梧桐分四个意象,但如果细心体会,“人烟”和“秋色”仅是陪衬。事实上,只表现笼在炊烟中带着寒意的橘抽,和染上枯黄秋色的梧桐这两个意象。意象琉朗,却又那么鲜明。寥寥几个意象,便把如画的江城、萧瑟的秋意都描画出来了。可见,李白的诗笔,既高度概括,又抓准特征,显得丝丝入扣。

  李白诗的景物意象常给人以鲜明艳丽的色彩感。读这首诗,我们好象看到碧蓝的晴空,明净的岚光,清澈的溪流,晶a的波光,鲜红的夕阳,绚烂的彩虹,深绿的橘抽,枯黄的梧桐。这是一幅色彩多么丰富、明丽的画面呵曳但诗中只用了一个“彩”字。这种不在字面上设色而能使人联想鲜丽多样的色彩的表现手法,是很高明的。这使我们想起李白的那一首《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只用了有颜色的“碧”、“绿”二宇,我们却看到青山、碧水、红日、白帆相互映照的缤纷色彩、壮丽画面。可见,语言素雅而意象色彩鲜丽,确是李白诗歌的一个艺术特点。

  李白才华横溢,写诗不愿受格律束缚,所以他的诗集中古诗多,律诗少。他写五盲律诗也好象是在写古诗,往往一气挥洒,妙极自然,不很讲究平仄、对仗。但这一首《秋登宣城谢跳北楼,格律却比较严谨。中两联对仗十分工丽,全篇章法井然,层次清晰。整首诗从一个“望”字生发出来,并着意表现一个“秋”字。首联先总写一笔,中间再两联具体描绘。其中一联写水边景色,紧接“江城如画”,一联写地上风物,直承“山晚晴空”。尾联又与开头两句呼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全篇运笔很有层次,真是一丝不苟。但通读全篇,又觉得语意流畅,犹如一气呵成,韵致飘逸灵动。清代诗论家赵翼评李白的律诗说:“青莲……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偶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有一种英爽之气,溢于行墨之外。”(《瓯北诗话》)这首《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就鲜明地体现出他所出的艺术特色。

 

 

陕西书画家安君康近期活动掠影    陕西书画家安君康2010年书画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