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5猫鼬:《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净空法师)第一九二一卷——第一九三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45:33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二一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一大段「集众分」里面,第九段,威仪住同。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随所来方。各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

  这段经文是「威仪住同」。前面第八段里面经文只有一句,是讲的礼节,「申礼敬同」,这礼敬。经文虽然很简单,这里面的含义非常之深。在过去讲经,这个确实不需要讲的,把这个意思念一下,申礼敬同就可以了。可是现在都要讲,为什么?现在大家把礼敬疏忽了,而不知道礼敬的重要性。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就这桩事情,他就讲得很多,常常给人提起,总的来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为什么?绝对不是老师要求学生对他恭敬,那就不是个好老师,老师还在乎这些事情。因为礼敬是自性性德的流露,我们今天要学的,学圣、学贤、学菩萨、学佛。尤其是在佛,佛是自性圆满的流露,菩萨虽然是性德流露,还没有到圆满。世间圣贤虽然讲礼敬,与自性里面的性德那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这个道理我们也是学了多年,才明白过来!古时候真正善知识、好老师,他一生所修、所学的都要传下去。中国古大德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所修、所学的是世尊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我们今天从老师那里接过来,老师传给我,如果到我手上就断掉,后头没有人继承,这叫大不孝。什么叫大不孝?大大的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历代的传人,到最后追到顶,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在世法里面,讲对不起祖宗。在世间法里头,你儿孙多,儿孙多那个不重要,儿孙里面有没有继承家道的人,有没有能继承家业的人,这个重要!这是在外国少有的,中国人重视家的道统、家庭的事业。像现在讲到中医,大家都晓得同仁堂,同仁堂三百多年了,三百多年,如果他的儿孙要不能够继承的话,他事业就完了。中国人重视老店,信誉好,所以家里这事业要有继承人,道统要有继承人,这个很重要。

  一个老师教学的,他的道要有传人,没有传人不行,传人到哪去找?怎么知道这个人可以能继传道统,继承家业?完全看礼敬,这个礼敬你就知道,不是那个老师要你恭敬。礼敬也就说明,佛法讲的你是不是个法器,你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条件继承如来大法?是这个意思。所以礼敬,你看普贤行愿摆在第一条,礼敬诸佛,这怎么能够疏忽?没有人知道这个重要性,为什么它摆在第一?佛门里面拜忏的风气很盛,任何忏仪第一句话一定是「一切恭敬,一心顶礼」,都摆在第一句。照这个仪规去念,实际上有没有恭敬那就难讲了。在过去,父辈这一代要承传家业,看什么?看子弟当中哪一个恭敬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这个小孩有继承家业的条件,那要好好培养他。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当中亦复如是,要看看学生当中,哪一个学生对人对事对物真正做到礼敬。在事上面认真负责,这是对事的礼敬;对物的礼敬,整齐清洁;再看对人的礼敬。否则的话,那个老师学生那么多,他怎么晓得哪个能继承,哪些不能继承?选拔继承的人,就从他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就看他礼敬,这第一条很重要!

  你看这些诸菩萨们,见到佛的时候顶礼佛足,底下还少了一句「右绕三匝」,那不要写了,肯定是这样的,顶礼三拜,右绕三匝,古礼。所以这个意思我们要懂。这些从小养成的习惯,小时候要是不教,到长大就难教了。昨天还有个同修,我下课的时候,他送了张报纸给我看,这张报纸有一则新闻,一个十二岁的女孩,两个十三岁的男孩,现在学校开学了,他们不喜欢上学,不愿意上学,都是喜欢玩电子游戏机。父亲看到很生气,讲了也不听,理都不理,去把电源插头拔掉,儿子反过来把父亲打了一顿,大概打伤了,送到医院,警察来处理事情。那个十二岁小女孩拿着刀,威胁她的母亲:你逼我,我就杀了你。这什么话?昨天的新闻。从小没有教,现在家庭里面像这种事情,我们相信很多,很普遍,这不是新闻了。新闻报导这个,这是警告。

  中国人是最懂教育的,现在的中国人不懂教育,我们常说中国传统教育,差不多断了一百年!一百年讲三代到四代,古人讲三十年一世,一百年三代了。所以他自己不知道,父母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大概还懂得一点,小时候受一点,曾祖父。为什么会失掉?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西方文化冲击了古老的中国,刚刚好碰到满清末年的腐化,知识分子对于传统丧失信心,居然有很多人提起全盘西化,说中国东西完全没有用,整个废弃掉都不要,学外国人的。所以中国人失去民族的自信心,失去民族的自尊心,这一百年来,中国人真的受尽屈辱,在国际社会抬不起头来,没人瞧得起你。西方现在问题出来了,西方一些有识之士要向古老中国去求智慧,要向古老的印度去求智慧,那是一些醒过来的人。中国、印度有没有?有,确实是传统的。

  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民族里,真的是特色,中国人教育从怀孕开始,胎教。至少婴儿生下来,父母大人在婴儿面前就要申礼敬,为什么?教婴儿。你不要以为他刚刚生下来,他什么也不懂,其实他什么都懂,你可不能小看他。他睁开眼睛会看,竖起耳朵会听,大人在他面前一举一动,他都在模仿,这叫什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出生到三岁他学了一千天,这一千天就是他的根,我们不能不佩服老祖宗!老祖宗重视这段的教育,这段教育叫扎根教育。三岁之前,不是从三岁开始,从三岁就迟了,就来不及。

  真正老人还是懂得,取人从礼敬,教育能不能成材看礼敬,与人交往,那个人守礼,对人尊敬,自己谦虚,这人靠得住,这人可以信任。如果自己傲慢,对人没有礼,那我们对他应该敬而远之,这人不可靠。中国自古以来的标准如是!我今天有这么一点小小的成就,是因为现在大家不学了,才显出一点小成就。如果跟从前人比,我们给祖师提草鞋,人家都不要,这真的不是假的。还是得力于小时候,父母跟老师的教诲,没有学会别的,学会个谦虚,学会个礼敬,没有想到二十多年以后,真的就占了便宜。亲近方东美先生那是慕名,只希望他同意我们能到学校去旁听他的课。给他老人家写封信,恭恭敬敬毛笔工楷,自己写了篇文章送给他老人家看。一个星期他回我一封信,约我到他家见面,实在讲我们见面礼节周到,他不让我到学校去听课,每个星期天在他家里,他给我上两小时课。这什么原因?跟他无亲无故,也没有厚礼供养,跟他学那么长的日子里头,真的一分钱供养都没有,凭什么?就是凭一点礼敬。

  跟章嘉大师三年,也就是凭这点礼敬得到照顾。以后章嘉大师圆寂了,跟李老师也就占这点礼敬的便宜,老师另眼照顾。我在台中跟李老师修学,学了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一年三个月我学了十三部经,都是小部的,也就是旁听的,老师没有直接教我。因为二十多个同学,老师是按亲近他先后顺序排的,我的名字排在最后一个。但是他每教一个同学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去旁听的。他上课虽然二十多个学生,实际上是私塾教学,他只教两个人,这两个学生学的一部经,跟他面对面坐,别的同学坐在周围旁听。我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理解力好,所以我旁听的,比他当面教的那个还得受用。我那个时候着急,老师在台中教了十年我才去,那些同学大概都是跟老师七、八年的,我怎么赶得上?所以就动了出家的念头。出家是章嘉大师教我,我看到这个情形非出家不可,不出家我赶不上。李老师在台中教的进度很慢,我如果出家不要工作,我一天用八个小时功,我有把握两年可以追上我的同学。

  所以我离开老师出家,老师问我:你为什么要出家?我把这个道理说给他听,希望两年赶上。这样情形之下我离开台中,老师送我到火车站,坐个三轮车,他亲自送我到火车站。坐三轮车上告诉我,他在台中十年,大概看看真正能够继承道学的,他就选了两个人,有我一个,周家麟一个。他告诉我,周家麟的底子比我好,他大我七岁,私塾念了不少年,国学底子确实比我好;他说我底子虽然不如他,悟性超过他。才跟我说这个话,这个话说了之后,我就明白了,我出家,出家之后,一定会回到台中继续跟老师学,这坚定的信心,凭什么?凭礼敬。礼敬的内涵是依教奉行,老师教的我能理解,我能够落实。十五个月当中,老师天天在看,讲的东西是不是真懂,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改变。我是因为要走,老师才告诉我,要不走,他一定不会告诉我。所以我就转告周家麟,希望周家麟要认真好好的学习,老师心目当中你是传人。以后我介绍徐醒民跟李老师学习,徐醒民的礼敬功夫,认真学习不在我之下。周家麟、徐醒民,我们三个都是安徽人,周家麟现在过世了,走了。所以就说明礼敬的重要,不能疏忽。

  怎样才能真正把礼敬落实?给诸位说,《弟子规》落实,礼敬就落实了。《弟子规》要怎样学,才跟大乘佛法融会贯通?心量要拓开。《弟子规》一开头是事父母,大乘佛法里面给我们讲,六道众生生生世世互为亲属,就如同一个舞台表演一样,今天他在台上扮演的是父亲,我扮演的是儿子;明天我们换个角色,我扮演父亲,他扮演儿子,六道真的是这样,人生如戏。所以佛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是事实真相。孝顺父母你就懂得孝顺一切众生,这跟大乘就接起来,我们的礼敬才真正跟普贤行愿相应,礼敬诸佛。现在我们学《华严》,学到这个地方,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一切众生真是佛不是假佛,佛是什么?佛是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哪个人不见性!这是早晚的问题,现在迷了没见性,总有一天能见性,为什么?迷是假的,性是真的。假的,总有一天会被拆穿;真的,总有一天会现前。所以诸佛菩萨从一切众生自性上来说的,那都是真佛,不是假佛。我们现在很清楚,只要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成佛。我们的佛性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两样,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性德。马鸣菩萨讲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妄想分别执着是不觉,本无,没有!智慧德相是本有,没有失掉,这是真的。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教人,头一个就是教礼敬,所以从前父母教婴儿也都是教这桩事情。如果他礼敬从小培养,他怎么会对父母有悖逆的行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今天儿女悖逆父母,过失不在儿女,父母从小的时候没有给他做好样子看,这才是事实真相。有礼敬,当然有威仪,所以接着讲威仪,威仪是什么?现在讲的规矩,你懂规矩。

  『随所来方』,菩萨从十方来的,你从哪一方来,你就坐在那一方,从东方来的坐在东方,西方来的坐在西方,就有秩序不会混乱。在忉利天宫天主的宫殿,天主是请佛来讲经教学,为佛设了座位,十方来的听众人数太多了,天主也没想到,我们看前面的人数,没有法子计算的。『各化作毗卢遮那藏师子之座』,这些人都有神通,为什么?全都是法身菩萨。不是法身菩萨,你没有资格参与这个法会。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放下,你才有资格参加十住会。不像前面,前面十信菩萨,只要你放下分别执着就行了,妄想没放下,你能参加十信会。十信会最低的条件是执着放下,执着要没有放下,没有资格参加。这个地方十住,那是妄想分别执着三个都放下了,还有的是什么?还有的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这个可以。说实在话,还是带业往生!不过他带得很少,只带无始无明习气,不带无明。

  跟西方极乐世界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不带现行,他带妄想分别执着种子习气,都带,只是不带现行;换句话说,你只能把它控制住不发作就行,就能到极乐世界。可是到华藏不行,到华藏的时候只带习气,种子、现行都没有。从这个地方看,极乐世界比华藏世界,在条件上讲是有很大差别,极乐世界容易去,华藏可不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就知道怎样去选择,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所以我们要决定成就,礼敬、威仪要注意,威仪做到沙弥就不错!《沙弥律仪》里面,律是戒律,仪就是威仪,戒律只有十条,十戒;威仪二十四门,二十四种,每种里头多少不一样。规矩,你说这多重要!

  他们自己变化坐位,都有这个能力,而且非常整齐,座位都是一样的。座位布置好之后,化身『于其座上结跏趺坐』,规规矩矩坐在那里。这个数量诸位要记住,你看这个时候十方有个大菩萨领队,带了多少人?「佛剎微尘数菩萨俱」,佛剎微尘数,每一方都是这样的。所以不是恒河沙数,恒河沙数太少了,佛剎微尘数。这个讲堂不可思议,所以这是与性德相应,与性德相应就没有大小了。像世尊在世,维摩居士讲经说法,他那个房间也不大,维摩丈室,是小房子,不是大房子,居然能够容纳一万多个师子座,跟《华严经》这里比,小巫见大巫。此地现在聚集的大众,是十个佛剎微尘数的菩萨众,不是一个,十个。后面末后一段,「结十方同」:

  【如此世界中须弥顶上菩萨来集。】

  这个完全是华严境界,完全是法性里面才见到。此是指现前忉利天宫,忉利天主的宫殿里面,我们晓得,他的讲堂叫善法堂,善就是十善业道,上品十善生忉利天。所以忉利天主天天在忉利天上讲经说法,他的统治是用这个方法,叫办班教学。我们中国古人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过去历代帝王,宫廷里面常常礼请,现在讲的话,专家学者,到宫廷里面去上课。这个世界中须弥顶上菩萨来集,来集的人数是十个佛剎微尘数菩萨众。

  【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这句话很重要,『一切世界』是无量无边,每一个世界都有一个须弥山;换句话说,每一个须弥山顶都有一个忉利天主,忉利天主太多了!世尊在这个忉利天宫办班教学,所有世界里面的忉利天宫统统都看到菩萨集会,统统都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讲学。

  【彼诸菩萨所有名字。世界。佛号。悉等无别。】

  『等』是等同,也就是说这个法会好象现场录相广播,广播到遍法界虚空界哪里都能看到。这个现象不好懂,可是也非常的难得,近代的科学家发现了个秘密,全息的资讯,跟我们此地讲的境界很接近、很像。就是宇宙当中没有大小,再小的物质里面都含藏着全部的资讯。他们用了个实验,用激光的摄影,两道激光的摄相机照成一张照片,照一个人的照片。这张照片必须用一道激光你才能看得见,否则的话,这照片上你只看到一条一条,像条码一样的,看不到东西。但激光之下就看得很清楚,有人的照片,你把照片撕成两半,你再去照,每一半里头还是一个人的全身照片,就变成两张全身照片。你把它撕成很碎,撕成一百张、撕成两百张,你每个小片在激光下依旧是完整的。他们用的名词叫全息照片,这个发现宇宙之间有个秘密,就说明什么?部分里头有全体,任何一个部分里面都有全体。

  跟《华严经》讲的一样,《华严经》讲微尘,世界是什么?世界的根本就是微尘,微尘集聚的。所以《金刚经》讲世界是「一合相」,一就是一个物质,这个物质就是微尘。我们现在称它为基本粒子,组合成世界,组合成万物,森罗万象都是一合相,同一个物质,物质分到最后不能再分,佛法称微尘。我们在《华严》里面看到,微尘里头有世界、有宇宙,多大?跟我们现在外面的遍法界虚空界一样大。一微尘是部分,整个宇宙是全体,部分里面有全体,全体的资讯,全体的现象;换句话说,每粒微尘里面都是一个法界,是法界的全体。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谁能去?普贤菩萨能去,普贤菩萨能进入微尘里面的世界。那个世界里面跟这个世界一样,十方一切诸佛都有,此地这些现象不是完全等同吗?说佛在哪里?佛哪个地方都有,从来也没离开过。每个微尘里面都有须弥山顶,佛在这个地方办班教学,一切微尘里面现相都出来。

  科学家发现这么一桩事情,没有《华严经》讲得这么清楚,他只是用个人像来做例子,告诉你把这张照片撕得粉碎,每个碎片里面都是一个完整的人像。现在佛告诉我们,每粒微尘里面都有整个宇宙全体的现象。我们要是没有科学家这个全息的资讯,这个我们很难懂,很难体会。所以今天的科技,晶片,指甲大这么样一个晶片,里面可以储存许许多多资料,都感觉得这个不可思议。一部《大藏经》,从前讲浩如烟海,现在一部《大藏经》可以储存在一个晶片里面。希不希奇?不希奇,比起《华严》差太远了,它里头才只一部《大藏经》。《华严经》告诉我们,比这指甲小太多,指甲太大了,小到不能再小的,它里头有整个宇宙,所以这是什么?这是佛经里面讲的尖端科学。现在科学家望尘莫及,从前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说佛法是高等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现在我们发现,它也是全世界科学的最高峰。谁能证得?科学讲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的人就证得,佛法真的是叫你证得,非常重视你的自证。为什么?你证得你才能得受用。你不证得是别人的,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你得不到受用。

  所以佛教人信了、理解,你去修、你去行,行没有别的,行就是放下,放下之后你就证得,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真的明了、真的透彻,你得受用。这个受用就会跟诸佛菩萨一样,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叫佛法。如果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世间法,那是什么?三善道的果报,你出不了三界。断恶修善,没有执着,是阿罗汉,阿罗汉还有分别、还有妄想,没有执着,但断恶修善是肯定的;断恶修善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他还有妄想,这个人叫菩萨;断恶修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没有,这个人就成佛,我们就叫他佛陀。在这个地方讲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真佛,不是假佛。

  所以这个教科书,《大方广佛华严经》,确实方先生过去跟我讲的,我们半信半疑,他说这是全世界最好的哲学概论,我们那个时候认为方先生对这个说的话太过分、太夸大,未必是真的;现在我们才知道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它不但是哲学,是科学、伦理、道德、因果,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讲到究竟圆满,这是天下第一奇书。人在世间一生能够遇到,这是真的不容易,要知道是大幸运。武则天看到这部翻译本,在封面上题开经偈,「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跟我们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你怎么会遇到这个?那不是百千万劫,无量劫!你怎么会遇到这个书?这是什么东西?自性,是我们每个人自性的说明书而已,字字句句全是讲自己自性。

  你要是嫌这个经太大,讲的东西太多,我受不了。跟你讲简单的,简单的惠能大师只讲二十个字,那二十个字就是全部的《华严经》。全部《华严经》就是他二十个字的说明,明心见性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一句本自清净;第二句「本不生灭」;第三句「本自具足」,一切都圆满,没有一样欠缺,智慧圆满、德行圆满、才艺圆满、相好圆满、福报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第四句「本无动摇」,没有起心动念过;后面是「能生万法」。一句四个字,五句二十个字,《华严经》就是讲这二十个字,详细说明。我们对这些地方能体会得到,你信心就清净,信心就坚定,才知道什么?真的佛佛道同,今佛如古佛之再来。无量劫之前的佛讲的《华严经》,跟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世讲的,决定是相同,为什么?自性里的,它不是从自性外面的。所以世尊讲,他讲的是古佛所说的,那一点没错误,古佛是这么说的,你见了性也是这么说的。惠能大师没学过,不认识字,没听过经,你要问他《华严经》,你念给他听,让他给你讲,他讲的跟释迦牟尼佛也相同,见性了,都是一样的,没有两样,亲自证得的。

  信解行证都圆满,信里头没有怀疑,解里面圆融通达,行里头一切放下,证里面是一切如佛,跟佛没有两样。所以佛第一个德号叫如来,「如来」,简单说,「今佛如古佛再来」,《金刚经》佛给我们解释,什么叫如来?「如来者,诸法如义」,也说得好。诸法如义,简单的讲,一切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就好象金跟器一样,金就是器,器就是金,这叫如来。离开自性,没有一法可得,全是自己心现识变的。所以大乘教里面佛说,魔如,佛也如,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假。可是初学不好懂,我们把法性比喻作黄金,你现在有一坨黄金,有一大堆,你把黄金铸成一个佛像,这就佛如。你不喜欢佛像,你把这坨黄金造成一个魔的像,佛的像没有了,魔的像现前,还是这坨黄金。那是什么?佛是自性,魔也是自性。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的。大乘教里面所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你自性变现的,问题在哪里?你不知道,你迷了,跟你讲你不相信。你要一相信,什么事都没有,叫天下本无事;不相信,庸人自扰之。

  大家现在看这个世界混乱,灾难频繁,觉悟的人没灾难,「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华经》上说的,这个世界有成住坏空,劫坏的时候世界毁灭了。佛说我的世界长住,一点影响都没有,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那些人有影响?那些人不守自性,他随着境界在变。佛是一个守自性的人,我们再换句话说,佛能够坚守原则,绝不动摇,所以他的世界不受干扰。我们不能守住原则的人,就会被外面境界干扰,就这么个道理。由此可知,佛法的信解愿行是多么重要,我们信了佛,学佛的人哪个人不信佛?但是,理不理解?如果不解,那个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还会被外面境界影响,你还不能够守住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原则,最重要的原则,是真正理解性相、理事、因果的真实相,那你就真的明白了,真的觉悟了。

  性是真的,唯一真实,《华严经》上讲的法性,也叫自性,这是唯一真实。自性的样子,《坛经》讲得很清楚,「清净,不生不灭,具足万法,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就是能现万法,那是自己,不是别人。可是它现,真是有现,虽现,它并没有存在,这个要紧,这很难懂。现的相,相并不存在,就像我们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一样,那个相现不现?现,存不存在?不存在,物质存在的时间非常短,你感觉不到。那我们知道现在电影,电影放映机里的幻灯片,张张不一样,那是能现;打在银幕上,这是所现。它的速度太快,一秒钟二十四张,你就被它欺骗了,以为是真的。所以它存在的时间多长?二十四分之一秒,这是我们在银幕上看到色相存在的时间。现在我们实际上,就是自性能生万法,真能生不是假能生。能生,我们现在这依正庄严速度多快?释迦牟尼佛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学唯识的,唯识里头专家,佛问他一念有几个相?有几个识?弥勒菩萨的回答是一弹指,这一弹指的时间很短,「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先讲小单位,百千,十个千是一万,百个千是十万,十万做为一个单位,多少个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这是念头,「念念成形」,就是念念都有现象,现象就是物质,「形皆有识」,这个我们相信,所有物质现象里面肯定有见闻觉知,有色声香味,色声香味是形相,见闻觉知是识,所以宇宙之间只要是物质,再小的物质它都有见闻觉知。但是它存在的时间太短,存在的时间一弹指的三十二亿十万分之一,三十二亿个十万,这个话怎么讲法我都讲不圆满,太短了,所以你没有办法觉察它,经教里常常讲生灭同时,速度太快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自然就断掉,为什么不能断?就是你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我们从电影放映机里面,会得到很清楚的启示。然后你把速度加快,它的速度不过二十四分之一秒,你十倍十倍去加,加十倍快十倍,二十四分之一秒就变成二百四十分之一秒。现在我们的相机快门,可以再加十倍,二千四百分之一秒,现在照相机都没这么快,现在照相机大概千分之一秒有,这么高的速度就没有。那还要加,你要加到二十四亿百千分之一秒,不能想象!这才是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谁能证得?科学讲证,不证不行,不证那你说的是不能作数;行,佛讲八地菩萨证得,菩萨等级靠定功,八地菩萨那样深的定他看到了,也就是他的心很清净、很定,极其微弱的振动他都很清楚。所以真的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觉,这他们都证得,这不是假的。

  你如果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还要修一段时期,为什么?你还有无始无明习气在,无始无明习气逐渐就淡薄,淡薄到跟八地菩萨一样,你就证得了。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别人帮不上忙,迷是自己迷的,悟还是要自己悟。觉悟之后,又是一个新的境界现前,什么境界?迷悟不二。这告诉你什么?真正回归到自性,自性没有迷悟。只有迷的时候才叫悟,迷没有了,悟也没有了,为什么?相对的,这边没有,那边就没有,自然就没有了。不会说迷没有了,还有悟在,没这个道理,那个悟还是迷。所以我们始终跳不出迷的关口,就是迷我去掉了,悟,不知道悟也是迷。所以大乘教讲「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二边,去了二边还有个中道,它还是对立,始终没有办法放下对立。所以佛只好说二边没有,中道也没有,那是法身菩萨的境界。这结同,「结十方同」。

  下面清凉大师有段开示,「又上十方」,上面讲的十方,「从东次第,如名号品」,名号品在第二会,第二会有六品经,第一品是如来名号品,前面我们读过,这个顺序次第跟名号品讲的是一样的,不过数目字增大了。下面清凉大师设个问答,「问,准此结通」,结是总结,通是融通,「即于十方尽空世界」,我们常常讲遍法界虚空界,就是这个意思,尽空两个字的意思就是遍法界虚空界,「皆有菩萨而来集会者」,这就是全息的讯息,现在用科学名词,这样讲一般人容易接受,真的是全息的信息,「且如东方过百剎尘土外,亦有众集,未知彼因陀罗华世界,为在何处,余界亦尔」。其他的国界在哪里?我们学《华严经》学到这个地方,我们同学当中,有没有能真正体会到的?这个问题问得好,问题也是考试。如果你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是两个现象,一个现象你明白了,另外一个现象是根本就不明白,提不出问题,确实是如此。前面讲的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这都给你讲出来了。他方世界呢?十方世界名号跟我们相同,菩萨名号也相同,如果你把这个同字搞清楚,问题就解决了。然后你就懂得《华严经》上常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再想想科学家讲的全息的照片,你这一参考大致上心里就有数了。清凉大师答复「如名号品」,不多说,名号品前面说过了。他《钞》里有个解释,「如名号品者,不欲繁文,故令寻彼」,这不多说了,你要了解,你看前面经文;「但远近而异」,名号品说得近,这个地方说得远,范围扩大了,但是理是一个道理,所以「义理合同」,剎也好,人也好,「剎」是十方佛剎,「人」是这些来聚会的菩萨,「皆遍法界,重重无尽」。这就是全息的资讯,一个剎就是一切剎,一个人就是一切人,这个话我们都听不懂。剎跟人在哪里?我们身上这根汗毛,汗毛端上有没有佛剎?有没有众生?有!你不能说它没有。它的性是法性,法性没有大小。

  所以《华严经》上确实经文上有这么说法,一毛端上有宝王剎,宝王是佛,毛端上,尖端那是佛剎,那你就有佛剎了。有多少佛剎?这个经上讲的无量无边的佛剎,遍法界虚空界的佛剎在一毛端。佛在微尘里转大法轮,微尘,现在我们讲物质里头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里头,佛在那里开华严法会,遍法界虚空界所有菩萨都到这里来参与,在一微尘里头。我们这个肉身是物质,如果我们把它分解开,分解到最后都变成分子、原子、电子、粒子,那有多少?这个人身体能分多少个?每粒微尘(每个基本粒子)里面,都圆圆满满的包含着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的讯息、所有一切的形相,都在里面。这不是最高的科学吗?我们现在科学家还没说出这个话来,而佛能把这里面的理事、性相,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圆满。要不是个真正开悟见道的人,叫他去写小说,他去想,他能够想得出这些东西来吗?

  不信佛的学者我见过,初学佛的时候,台湾大学就有教授,看了几本佛经,告诉我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会说大话的人,就是最会吹牛的,一般人说不出的,他都能说得出来,说得头头是道。这是什么?这是谤佛,对佛不认识。我们在没学佛,听他讲这话也点头:你说得不错!通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们才知道,唯证乃知,佛这句说得好。这就是说明他不是说大话,不是说假话,你证得你就知道,这句话说得好,要求你自己去亲证。佛说微尘里面有佛在那里讲经教学,境界非常之广大,一毛端里面有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你要证知,证的方法没有别的,佛讲得很好,禅定,禅定是什么?禅定是放下,不放下你得不到定。彻底放下,放下也要放下,八地菩萨真的是深。

  佛通常讲成佛要修学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怎么讲法?我们从无量劫来,我们也就开始学佛了,可是你要晓得,我们的学佛会中断,这一生在这个人世间遇到佛法,来世能不能得人身?能不能遇佛法?大有问题。所以我们学佛在六道里是断断续续的,有时候碰到,有时候碰不到,碰到的时间少,碰不到的时间多,所以学佛成就需要无量劫。讲三大阿僧祇劫,那就是定了,那不是无量劫,三大阿僧祇劫对谁讲的?对初住以上讲的,这不是普通人。三大阿僧祇劫是对什么?对你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就是你已经成佛了,是对这个说的。三大阿僧祇劫是什么?无始无明习气,无始无明习气没有办法断,只有让时间慢慢的它自然就消失了,需要多长的时间?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愈往后面愈慢,三大阿僧祇劫,第一个阿僧祇劫破三十品,十住、十行、十回向,习气没有了;第二个阿僧祇劫只能破七品,就是从初地到七地,两个阿僧祇劫;三个阿僧祇劫,无始无明习气全没有了。这个我们从前用酒瓶做比喻,诸位想想,你就能体会到,自自然然的,时间久了再闻,没有味道了,一点也没有了,必须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到第三个阿僧祇劫就三个位次,八地、九地、十地,可以说到等觉就没有了,断干净了,所以成佛了,这才叫究竟圆满佛。你想想八地菩萨,七地是两个阿僧祇劫,第三个阿僧祇劫刚刚开头,这才能看到微尘毛端里面的世界。所以前面经上告诉我们,普贤菩萨能入这个境界,普贤是等觉菩萨。至少也是八地的普贤菩萨,八地、九地、十地、等觉,等觉叫十一地,他们有能力亲证这个境界。这是科学、哲学真正达到最高峰,真正达到究竟圆满。科学家还是没有离开心意识,用心意识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不用心意识。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经文,这是第二段「如来放光分」,这都是属于集众,集众里头是两大段。

  【尔时世尊。从两足指。放百千亿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须弥顶上帝释宫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现。】

  这段经文不长,但是里面给我们讲了六桩事情,清凉大师在《疏》里面给我们说出来,「文义有六」,这个六,时间,『尔时』是时间;有主,『世尊』是主;有处所,这个处在哪里?是『两足指』间,处所;有数,有数目,『百千亿』是数;有相,相就是『妙色光明』;有业用,这个业就是作用,作用是『普照十方一切世界』以下,这都属于作用。清凉大师在此地有简单的解释,「尔时」,也就是天宫集会的时候,菩萨都坐定,菩萨各人自己变化师子宝座,都坐定了。佛没有说话先放光,这个放光我们现在人讲氛围,外国人讲磁场,一般世俗也有讲气氛,这个讲堂大会的气氛,「妙色光明」。佛放光是从「两足指」,两足指表的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足指距地」,我们两只脚是站在地上,这就像什么?像住,这是十住菩萨,「得住有力,成位不退」,所以从足指放光表什么?表住,住在地上,它表法的意思。这些菩萨们不容易,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妄想放下就是破无明,无明破了,无明习气还有。执着破了,执着习气没有了;分别破了,分别习气也没有了。执着跟分别的习气都是在四圣法界里面断的,所以只带无明习气,我们称为无始无明的习气。这是成位不退,「而行有恒」。「数位过前,加于千也」,这个前就是名号品里面所讲的,所以数字,其他的都跟名号品讲的一样,只是数字加多了,加到千。「相表解显,故云妙色」,这个解,我这个本子里面它画个圈,念去声(念「谢」),实际上就是表他了解、明白了,这个解当动词,不是当名词讲,他真的明白了,所以用妙色来表法。由此可知,真的明白就是要放下,像我们今天读的这个经,虽然体会得也有一点深度,要在我们的境界里面,还是相表解显,不能念解(音「谢」),为什么?我们确实不是亲证的。而是在经上听佛所说的,有这么一桩事情,也是有一点善根,再加上几十年不断的熏习,听多了,阿赖耶识里面这些种习有了觉悟的现象。听到佛这么说的话,能体会到一些,不是亲证,亲证才叫解显,这是妙色。

  「普照十方,显佛众会」,参与这一会的人,不是在这一处,十方一切世界须弥山顶上统统都现了,这个好象我们在此地一起学习《华严经》这段经文,我们的课堂加上摄影机,用网路同时播出,应该在全球这个时候都能收看得到。农历腊月三十,我在安徽,就用这个题目跟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世尊的遗教。我刚刚讲完,换了衣服下来,杨一华居士从旧金山打电话来,他们不少人也在听,都听到了。我问他,音声、色相怎么样?很好。这说明什么?同时在美国就看到。录相与这个现象就很相似,我们在这里一会,全世界同时可以能看到。释迦牟尼佛不需要这些仪器,遍法界虚空界都能看到,谁能看到?佛法里面讲,有缘的人能看到。要什么人有缘?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的人他就看到,这叫有缘。我们有没有缘?在理上讲都有缘。但是事上讲,我们现在有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没放下就看不到。

  说到这个地方,还有一个证明,我们可以拿智者大师,他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的人,隋末唐初,浙江天台山的祖师。他读《法华经》,读到「药王品」,他入定了,我们知道定的时候妄想分别执着暂时停下来,停住不起作用,所以他能突破空间维次,他参加了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他还听了一堂课。出定的时候告诉大家,灵山一会现在还没散。那我们就知道,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法会有没有散?没有,会会都没散。所以到十住菩萨这个境界,他每天听十方一切诸佛说法,不但他听到,他能够亲自见到,无论在什么地方,遍法界虚空界,在哪里?就在此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到二住菩萨,你就能看到二住的境界,也是会会都在眼前。真的就像我们电视机的频道一样,一百多个频道,你按哪个频道,哪个频道画面就现前,在哪里?就在此地。所以你到哪个境界,你就能够接触到佛在教学的那个境界。

  你是初住你看到初住境界,你是初行看到初行境界,你是初回向看初回向的境界,你是初地你就看到初地的境界。你自己没有达到的境界,真的在你面前,你看不到。三贤位的菩萨如是,小乘四果四向又何尝不如是!由此可知,我们不能怪别人,只怪自己放不下。真的能把执着放下了,不一样!诸佛对于初学的教学,这个都通了,都没障碍了。你可以能够学到《华严经》上初信位菩萨的课程,你入门了!在小乘,你可以能够接受须陀洹的课程。如果完全没有放下,那就学这些相似的,这不是真实法。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加一把劲努力一下,放下!放下,真的契入了。还没契入,我放得还不够,还不是真放下;真放下,境界自然现前。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二二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第一段第二个小段,如来放光分:

  请看清凉大师的《疏》,我们从普照十方念起,「普照十方,显佛众会,一光照于一切,则一切亦尔,重叠无碍,无不互见,为一法界圆明大会」。前面我们学习到「一光照于一切,则一切亦尔」,任何一光都照一切,《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话很不好懂。为什么?不是我们的常识,此地是佛依真谛而说,也就是说宇宙事实的真相。佛教化众生,经上常说依二谛说法,也就是他用什么方式来教众生?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依众生现前的程度,你所能够理解的跟你讲,这我们很容易接受,能够听得懂;另外一种,第二个原则,是依佛亲证的境界,我们就不懂了。亲证的这就是所说的不二法门,譬如真妄不二,邪正不二,烦恼菩提不二,生死涅盘不二。这就把我们讲糊涂了,我们明明看到那是二法,怎么会不二?不二就是一,我们这就很难懂。

  清凉大师在给我们讲解经文,他说佛说《华严经》现「法界无尽身云」,现身说法。现什么身?身是相,法相就是佛的法身,现相讲不尽!我们这个地球上森罗万象,动物、植物、矿物、山河大地、自然景观,全都是如来法界身云。用个云这是表法的,我们在前面跟诸位做过多次的报告,佛经里面常常看到身,身下头有个云,这个云告诉你什么?非有非无,你不能说它无,它真的有相;你也不能说它真的有,为什么?相不可得。你看到云这一个字,你就晓得决定不能执着,决定是不可得的。我们能常常这样想,这就是华严家修行的法界观,就是培养出一个对于宇宙人生正确的看法,决定没错误。把宇宙观跟人生观合起来,法界观。法界观里面,实在讲抓到一样,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明了就是光照,我们可以用一个光来照一切,一切光皆如此,所以一通一切都通了,光是智慧。

  我们在这个经典里面学了这么久,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大乘教里面常讲的「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大家都知道,但是囫囵吞枣,讲不清楚。法性唯一真实,这是真的,它能现;所现的,有能就有所,所现的是现相。这个现相里面,我们可以说它是纯净纯善,是诸佛如来的报土,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所现。为什么会现?这要知道,总是有念,有一念,没有念就不现,有念它就会现,这一定要知道。这个念就是不觉,经论里面说得太多了,一念不觉就叫做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出来了,三细相是什么?业相,业是动。要知道法性是不动的,现在有动的相了,动当然不是法性,动是无明,无明在动,不明就动,明就不动。这一动,里面就产生转相,转是转变,转变也叫做能见相,有能见立刻境界相就现前,所就立了,就有能有所。但是要晓得,所现的还是能现自己变现的,这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时候心里想的非常单纯。所以这是物质现象生起了,在佛法叫境界相。这个一念,相现了之后就没有了,像现在科学家所发现的,物质现象是无中生有,这个现相生出来之后是有现相,但是它很快就灭掉,很快就不见了,它不是长住的。如果是长住的那就是真的,不是长住的那就是暂时生的,马上就灭了,所以它是假的,用云来做代表。看到佛经上云这一个字你就晓得,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空;不能说它真,也不能说它假,这用云来做代表。

  《法苑珠林》里面有这么段记载,就是佛问弥勒菩萨,心动了,这个心一动有几个念头?这个心就是迷,迷唯一念!这一迷,起几个念头?几个现相?几个识?识就是分别执着。到分别执着起来那就落到十法界去了,还没有分别执着这就叫一真法界,这就叫实报庄严土。所以实报庄严土里面,决定没有分别执着。动,这个心动了,动我们晓得,动是振动,振动的幅度不一样。一真法界的振动幅度非常微弱,十法界里面振动就大,到六道可不得了,那是大动。四圣法界里面是微动,一真法界是极其微动,那个我们没办法晓得,佛说八地菩萨才能感觉到。由此可知,七地菩萨都感觉不到,八地是不动地,他能够感受到很微弱的波动。像我们地球上地震,你看地震测量所里面,常常测到什么?无感的地震。有没有?有,但是我们一般人感觉不到,无感的地震。到我们能感觉到的时候,才分一级、二级、三级。好象前两天印尼有个七点五级的地震,是昨天还是前天,这有感。无感,无感的我们用仪器测出来它有,我们感受不到。也就是阿赖耶识那个动,七地菩萨都感觉不到,我们凡夫当然是不知道,那种微弱的动八地菩萨他感受到。这是讲一真法界。

  如果要不动的话,真正不动的话,一真法界不存在,佛的实报庄严土不是真的,到最后真的是什么?真的是大光明藏。我们净土里面讲常寂光净土,那是真的,常寂光净土里面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一片光明。可是这一片光明里面,那是法性,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告诉我们,「本自具足」。这要晓得,法性里面有东西,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它有什么东西?它有智慧德相。但是不显,它真有,所以它能现能变。佛在《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法性里面有什么东西本自具足?它具足见闻觉知,见闻觉是德,知是智慧,色声香味是相,你看智慧德相,就是经上常常讲的见闻觉知、色声香味,本自具足。大,法界虚空界具足,小,一微尘也具足,绝对不会缺少,一毛端也具足,我们没办法知道,那真的是八地菩萨才知道。

  日本江本博士用水实验,水是矿物,真的测出来了,有见闻觉知。你看水,它用个水实验的水管,像小水瓶一样,大概只有手指这么粗,里面装的水。实验怎么?它能看,你写个字贴到它上面,它有反应,它能看,这是能见,它又没有眼睛,它能看。你写同样一个字,各种不同的文字写出来,它都能看,比我们人厉害,它又没有学过,它全知道。譬如用个爱字,用中文写,用英文写,用阿拉伯文写,无论你用什么文字,它全都知道,能看。能听,能听音声,他用音乐来给它实验,用古典音乐给它听,用现在流行的摇滚乐给它听,都有不一样的反应。觉知,觉知怎么测法?我们的意念,我们起个念头对着它,它知道,它有反应。凡是善的,结晶都非常美,它现相。你看,色声香味。可惜江本博士的实验只看到它现相,所以我跟他讲,它还有音声,不但有相,它有音声,善的一定是非常美好的音声,恶的一定是很难听的音声。不但有音声,它还有香气,还有味道,这个他还没测量出来,肯定有。为什么?我们在植物里头,无论什么植物,一般种植的或者是野生的,你摘一片叶,掐一个小枝,色声香味具足。动物色声香味具足,植物色声香味具足,我们也能够同样能想象到,矿物色声香味还是具足。这是讲科学,这个真的是尖端科学。

  但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相,包括我们起心动念,实际上全部都是相似相续相,我们全把这个当作是真的,这一下就错了;把它当作真的,这是分别,有了分别就执着,坚固的执着。你说:这是假的。不承认!怎么是假的?明明在眼前怎么是假的?真的是假的。你看弥勒菩萨回答世尊,他说举手弹指,我们一弹指,这个我们讲过很多。《仁王经》上讲一弹指有六十剎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里面有九百生灭。我们弹指,我这个弹法至少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刚好两个十万八千。那就是《仁王经》上讲的速度,所以我常讲这是世尊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方便说,这速度多快?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我们怎么能知道这个幻相是假的?它一个念一个念接起来的,念念相续,真的就跟放电影的影片投射在银幕上的一样,电影的影片一秒钟才二十四个生灭。现在给你讲,一秒钟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能知道它是假的吗?弥勒是专攻唯识的,他是等觉菩萨,比八地还高了几级,他说出真相。他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一百个千,十千是一万,百千是十万,用十万做单位,多少个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我们把它算出来,这一弹指,我们也算一秒钟四个弹指,再乘四,它这个时间多长?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秒。《仁王经》上才说二十一万六千!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秒。我们相信八地菩萨所见的,所以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这句话没错;《大般若经》的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弥勒后面说得好!佛问:几个相?他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只要有形都有识,形就是物质,只要形成物质,物质里头也有识,就是说它也有见闻觉知,它也有色声香味。所以我们晓得佛经里有高等科学,现在科学对这个不知道。弥勒菩萨还说识念,就是讲的识、形、念,念是妄想,识我们今天讲心法,形就是物质、色法,精神跟物质都从念里头生的。没有念,法性里头有,它不显出来;有念,它就发生出来,就生出来了。他说念、识、相极微细,不可以执着。你一执着,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所以你不可以执着的时候,这是华藏世界。

  华藏世界这些菩萨们,他在那里修行,十住、十行、十回向都在那里修行。他们修行的方式跟我们不一样,因为他们已经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了,那在修什么?无始无明习气没断。无始无明习气是不可以起心动念的,起心动念增长了,那哪能断得了?所以这种修行方法,在大乘教里叫「无功用道」。古人说「此处用不得力」,你稍稍用一点力,马上又堕落了。十法界里面是可以用力的,用得上力的,实报庄严土里头不可以用力,为什么?他没有起心动念,所以是自自然然时间久了,自然就没有了。要多长时间?佛在经上常跟我们说三大阿僧祇劫,无始无明自然就没有了。所以三大阿僧祇劫不是对一般人讲的,是对法身菩萨讲的,你哪天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那个时候起。能证一分法身就是初住菩萨,《华严经》里面的初住菩萨。这个时候自性里面如来智慧德相统统现前,这个没有障碍。

  所以无始无明习气不障碍这个,你的智慧、你的德能相好跟究竟果位上的佛几乎没有两样,所以这个时候你的活动空间大了,活动空间是遍法界虚空界。微尘里面有世界,你不会怀疑,你会肯定,但是微尘里面的世界你见不到,为什么?无明习气起了作用。什么时候能够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前面经文上告诉我们,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什么位次?等觉,当位普贤,等觉菩萨。等觉菩萨就能够入微尘里面的世界,也就是这个大小不二,他能进得去。我们今天讲的微观世界,只提出微观世界的名字,佛法里头讲真有微观世界,微观世界跟宏观世界是一样的,宏观世界没缩小,微观世界没放大。照经上这个说法是有依据的,十地菩萨还没有办法去畅游微观世界,就是一微尘里面的世界,他还不能去畅游。再提升到等觉那就畅游,去度微观世界里面的众生。所以末后这句话非常重要,念念成形,「非无识也」,那就是说一切万物,你不可以说它无知,它有见闻觉知。

  法性跟法相确实是一不是二,我们在这里面起分别、起执着,错了。学佛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把分别执着放下,放下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境界。入众,我们跟社会大众在一块的时候,要不要分别?要,要不要执着?要。为什么?因为这些众生分别执着,你要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就跟他不能相处,你也不能够利益他们,他们也没有办法把你的境界往上提升。那怎么办?普贤菩萨告诉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众生,你能够帮助他,随喜的时候成就自己的功德,把自己的功夫、德行向上提升。所以随喜功德是提升自己,恒顺众生是帮助他们,自己心里有没有执着?没有,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叫真懂得修行,这会修!

  如果不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说叫他放下,为什么要放下?不放下能行吗?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之后才知道,回过头来再看经文,「一光照于一切,则一切亦尔」,没问题,这都解决了。一多不二,为什么?经上常讲「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就是法性,法就是法相,法相跟法性是一不是二。古人用的比喻比得好,「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黄金比喻作法性,把金器比喻作法相,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金离不开器,器离不开金。所以明心见性,性在哪里?随便拈一法就是,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所以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这个你要承认,你承认这个,恭喜你,你承认了法身,那是法身。

  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于《华严经》上常讲的,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这句话就懂了。然后你想想看,法界无尽身云就是所有一切现相,是毗卢遮那佛的法身!我们对于一切现相,都能够礼敬、称赞、供养,供养是什么?供养是依教修行,这是真供养。不但佛菩萨是我们老师,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老师,你细心去观察,你都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不但在动物,植物你去观察,你也能学到很多东西,矿物里也能学到很多东西,自然现象里也能学很多东西。这什么?这叫活的《大方广佛华严经》;换句话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法界无尽身云。这个身,你要当作什么讲?现相,身是现相。云就是非空非有,就是跟你讲剎那生灭,念念相续。这相续是相似相续,因为它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相似相续,没有两个相同的。

  所以这个现相我们用万花筒做比喻,把万花筒比作一真法界,把里面产生变化的现相比作整个宇宙的现相,整个宇宙是个大的万花筒,随着你去转,动,你心动了,分别是动,执着是大动,它就产生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极其微弱的动,好象看到没有什么变化,那叫一真法界。那个不是真的不动,是动,很微弱,刚才讲像无感地震,连七地菩萨都感觉不到。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真应相融,真身是法身,应身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可是应身跟法身相应,相融相应,一多无碍,他能现一个身相,他也能现无边的身相,这是法性的性德。我们在《神僧传》里,这个总是五十年前喜欢看这些东西,现在名字记不得了,有一位印度的高僧到中国来弘法。他回国,在中国住了很多年,也很有法缘,特别是在家的这些居士们,感恩法师多年的教诲。现在法师要回国,请法师吃饭,到家里来应供,为法师饯行,法师很慈悲答应了。那一个居士也请他,他也答应了,同一天同一个时间。第二天回去当然这些人都送行,送到十里长亭彼此谈起来,「法师对我不错,昨天到我家应供。」那个人说「不对,在我家,怎么会在你家?」那边说在我家,这一问,五百家。才知道法师他有分身的本事,同一个时间化身五百身到五百家去应供,才知道法师有神通,法师走了。这个能力在六种神通叫神足通,有神足通的我们知道至少是三果阿那含,阿那含有神足通。他旅行,你看到他是慢吞吞在那边走,其实此地才动一步,那边已经到了。为什么?阿那含已经突破空间跟时间的拘束,这个时空维次没有了,三果阿那含,阿罗汉就更不必说了。

  所以佛说六种神通是我们的本能,这个能力多大?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我们的眼见,天眼的见,能见法界虚空界。你看八地菩萨能见微尘里面的世界,虽然能见,他还不能去,到等觉才能去。所以初果须陀洹就恢复两个能力,「天眼、天耳」。一般人看不见,你能看见,你能看到六道,你能听得到,所以天眼、天耳通就现前,不过能力不大。能力虽然不大,要听听地球上的,咱们亚洲对面是美国,有朋友在那个地方谈话,你细心去听你就听到了。所以他要作意,他不作意他听不到,就是要注意,他不注意听不到。这个作意在佛法叫入定,他入定这个能力就很大,不入定的时候他听不到。证二果斯陀含,就又恢复两种能力,「他心、宿命」,他心是别人心里想什么他知道,宿命是知道自己过去,过去生中,再过去生中,都明白了,可是知道多少世也有不相同。佛给我们讲阿罗汉能知道过去五百世,那我们就晓得,斯陀含应该知道过去,我们打折扣,五百十分之一,五十世,我想没问题,能知道过去五十世,可能比这个还多一点,不会比这个少。到阿罗汉的时候,五百世,就恢复四种,三果就有神足通,四果阿罗汉就有漏尽通,漏尽通是见思烦恼断尽,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统统放下了。所以阿罗汉能知道过去五百世,能知道未来五百世,有这个能力。他是现量境界,不是靠推算的、不是预言,他亲眼所见的。诸佛菩萨大慈大悲,现在不在世间,为什么不在世间?现在人不相信他。他要是给我们说出未来的状况,我们说他在胡造谣言;他要是给我们说过去的历史,我们也不相信。我们相信文字记载,不相信他的正知正见,这是众生没福。

  就像这个经上所讲的,佛菩萨应化,虽常在此处而不离他处。我们这个经上讲,世尊现在在忉利天宫,可是并没有离开菩提场,没离开,这是什么?神足。不但在我们娑婆世界须弥山顶上看到世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须弥山顶都看到了,这就是「重叠无碍,无不互见」。这个到什么时候?这个一定是初住以上,初住以上你才见到遍法界虚空界。你的六根能力,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这个漏尽就不是见思烦恼,无明都断尽了,真正到了大圆满。你不能说他是一个身,你也不能说他多身。像我们看到唐朝这位法师,那肯定是三果以上。这是从前,我向李老师请教,老师告诉我,他说中国人有福,古代这些高僧大德都是证果的圣人,不是普通人,所以他经翻得好,意思准确,没有翻错。李老师讲翻经的这些法师,位次最低的都是三果。又何况这里面还有很多诸佛再来的,一般同学们熟知的,天台山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诸佛菩萨化身在我们中国,佛门里面记载得很多,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然灯古佛都曾经化身来过,这个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都有文字上记载。

  我还听到一个人说的是真的,绝不是欺骗人的。周邦道的夫人,周先生是我在抗战期间,抗战逃难逃到贵州,在贵州念书,周先生是我的校长,他的夫人是我的师母,绝对不是讲妄语的,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但是那时候她并不知道,这个时候在抗战胜利之后,抗战胜利还都,回到南京。她在南京住的房子很大,有两个院子,所以大门距离住的地方还很远,进到她的客厅有三个门。师母在家里忽然看到一个和尚走进来,那时候她不信佛,问他从哪来的?他说九华山来的。你来干什么?来化缘,化什么缘?五斤香油。我们师母也没给他,没给他这个和尚掉头就走了。走了之后忽然想到我家里有大门、二门,到客堂三门,门没有开,他怎么进来?走了之后门还是关着,他到哪里去了?遇到这么桩事情,她总是念念在怀,耿耿不忘。以后住在台中跟李老师学佛,把她这个事情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说是地藏王菩萨。她才恍然大悟,后悔没有供养五斤香油,跟地藏菩萨有缘,她一生受持《地藏经》。念大悲咒,她那个大悲咒念得很灵,真的治病,什么病都能治。这个道理以后我们懂了,大悲心持大悲咒,那个咒就灵,那个大悲水就灵;如果没有大悲心,大悲咒念得再熟都不灵。所以那是持咒的人大慈悲心加持的,真有修行功夫在里头。

  所以我们读这节经文,我们晓得,佛与法身菩萨的本体跟法界相应,跟法界完全一样,法界无障碍,他哪里会有障碍!法界没有大小、没有远近,所以时空维次他全突破了。所以他在这个法界里面,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应,自然就现什么身,自己决定没有分别执着,连妄想都没有,这是《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是有心,就是有分别执着,佛菩萨没有分别执着,随心应量,圆融无碍,随机教化。我们从这个地方才真正体会到,世界上有许多不同宗教,你能说不是佛菩萨化身吗?众生想耶稣,他就现耶稣身;众生敬仰穆罕默德,他就现穆罕默德身;中国人尊重圣贤,那就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就现这个身。所以说现无尽身云,周遍微尘剎海。

  常说此经,这个经就叫一切经,你说西方《圣经》是不是?是,里面所说的是这里头的一分。《古兰经》是不是?是!所以你要能把《华严》通了,所有宗教经典全通了,你这一接触你就晓得,全都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就是一法,一法是什么?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德相,就这一法,只要我们把障碍去掉,它就现前。所以章嘉大师从前教我,「看得破、放得下」,我现在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看破靠什么?要靠经教。这么多年来老师带个头,头带得很好,我们接着认真努力的学习,学习了五十七年才看出门道出来。看多少就放多少,要放,不放怎么?不放就没有进步,就不能再往上提升。像上楼梯一样,你不放下下一步,台阶你就上不了上一个台阶。我们这栋楼房十五层楼,你不能放下底下一层你就不能提升一层,放下一层才能到第二层,放下第二层才能到第三层。知道上面还有,这看破,肯放下就上升了,真正的道理就在此地。

  「重叠无碍,无不互见,为一法界圆明大会」。所以华严法会在哪里?遍法界虚空界。圆满的德行,明是讲智慧,圆满的智慧,这个大会从来没有中断过的。就像智者大师讲经的时候入定,见到灵山一会现在还没散,会会都不散,会会都圆明。有缘就见到,有缘你自然能够参与。所以我们读了这些经文,听了这些讲解,逐渐明白了,只要不怀疑,深信不疑,帮助你看破,放下。业障,所有的障碍都是业造的,业是什么?业是活动。我们所有一切的活动,与性德相违背,所以造成障碍。佛把无量无边的障碍分成两大类,第一大类叫烦恼障,第二大类叫所知障,有这两种障碍,你就开悟不了!你没法子见性。这两种障碍哪种先断、哪种后断,不一定,这是各人根性不相同,各人过去生中习染不相同。

  世尊当年在世就有这个例子,阿难尊者在楞严会上听佛说法,阿难开悟了。在楞严会的第三卷,佛给大家讲七处征心,阿难明白了。可是富楼那尊者,富楼那是阿罗汉,证阿罗汉果的他听不懂。阿难是初果须陀洹,为什么须陀洹能听懂,阿罗汉听不懂?佛就说了,阿难烦恼障重,所以只证得初果;所知障轻,他听得懂,这就讲大乘根性。富楼那尊者烦恼障轻,所以他能够把世出世间一切执着,他放下了,他证阿罗汉果;所知障重,所知障重听深的经听不懂。这就说明各人的业障习气不一样,所以佛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处而异。这个教学活活泼泼,总的纲领绝不改变,方法、手段常常在变化。总的纲领就是戒定慧三学,决定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总的原则。至于运用之妙确实存乎一心,如何帮助自己成就,如何帮助别人成就,这个真正叫大学问。

  就大多数的根性来说,总得要考虑这个层次,就是上上根人少,下下根人也少,当中上中下这个根性是占绝大多数!那用什么方法?教学。这个方法,佛法没传到中国之前,我们中国老祖宗也知道,我们想想,我们中国老祖宗是不是佛菩萨来应化的?大有可能。当年我们跟李老师,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过,我说尧舜禹汤、老庄孔孟,可不可能是佛菩萨在中国应化的?老师听了笑笑,从理上讲讲得通,是可能,但是事上讲没有证据,老师给我这个回答。事上他们并没有说明,我是什么菩萨再来应化的,他没有说,没有根据,理上是决定讲得通。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用教学的方法,中国这些圣人也是用教学方法。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个建国是建立一个政权,君民是领导人民,你怎样去领导人?教学为先。所以人民是教得好的!

  圣贤人无论在位不在位,他的天职三个字,君、亲、师。尧舜禹汤在位他是君王,但是也要做到人民的老师,人民的父母,那个君才做得圆满。老庄孔孟不在位,平民,平民怎么样?平民他用师,他是师道。师道他教学领导学生,也教育学生,也做到了亲,也做到了君,不在位的君。我们今天讲用学术来领导,这讲学术还不太恰当,为什么?现在学术很复杂。实际上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无不是以伦理、道德、因果为教育的中心课程。所以人人懂得伦理道德,知道五伦五常,伦常大道,带给的是家庭、社会和睦,家和万事兴。伦常是讲求人与人的关系,只要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人人能够学着谦卑,尊敬别人,天下就太平,社会就和谐。如果不讲求这种的教学,你要想社会安定、社会和谐是不可能。中国教学这个理念就是伦理、道德、因果,五千年世世代代改朝换代,有些制度有兴有革,但是唯独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教材始终没改变,从尧舜禹汤到满清末年没改变。所以中国有五千年的太平盛世,你要知道原因在哪里。

  我们再看佛经,得到很大的启示,你看到诸天,看到他方诸佛剎土,几乎我们没有看到其他的,都看到是教学。忉利天宫善法讲堂,讲堂的名字起的名叫善法,他们是讲求上品十善,这是那一个天人主修的课程。天王经常不断的礼请诸佛菩萨到天宫讲学,你看这次忉利天主请释迦牟尼佛、请毗卢遮那佛讲十住法,夜摩天宫的天王请佛去讲十行法,兜率天王请佛去讲十回向法。这个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所以在中国,佛法传到中国来两千年了,这两千年从汉朝开始,那些帝王都是以出家人做老师,封为国师。国师真上课,那不是假的,经常到宫廷里面讲学,君王带着他的眷属、带着他的文武大臣都参与上课,接受伦理道德的教育。我们今天看《华严经》,非常明显的,这经讲什么?讲哲学、讲科学、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都讲到究竟圆满,登峰造极。佛经里面讲六道、讲十法界,还讲到无量无边的世界,今天讲的宏观世界。

  佛不是天主,佛不是天王,佛菩萨在遍法界虚空界是什么身分出现的?老师。我们今天学佛,称诸佛本师,根本的老师;称菩萨也是老师,菩萨也是我们的学长。他是佛的学生,他已经开悟,已经证果,足以教导我们。所以菩萨很谦虚,教导我们谦虚,让我们学他谦虚,我们依他做老师,他看我们是同学,我们是小学弟,这老学长,没有一个不是教学。我们在这里头要细心去观察,在在处处都在求学、都在修行,时时刻刻把自己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使我们的心行与法性相应,这叫正法;与法性不相应,叫邪法。法性是什么?纯净纯善。我们中国古人讲,那时佛还没到中国来,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老祖宗说的,至少是五千年前老祖宗教的。

  所以与自性相应的,本善;一切不善,自性里头没有。佛告诉我们,用中国话来说,人性本觉,觉是善,迷是不善,还是一个意思,能通。所以我们一定要觉,一定要善,善的标准佛提了十个,十善业道。我们从哪里学?从十善业道学就没错。十善业道学得圆满,真正是尽善尽美了,那就成佛。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这个十善是人天的根本。我们知道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欲界天,上品十善里面还有等级,欲界六层天,你的善到什么程度,你自然与哪一道、哪个天相应,他自然就去了。绝不靠关系,我天天拜天王,跟他套交情,那个没有用的;一定要德行,你的善跟他相等,你自然去了。翻过来是十恶,十恶是习性,十善是本性,你要不肯学,没人教你,十恶增长,十善渐渐就没有了。习性做了主,当了家,麻烦就大了,果报在三途。所以三途我们现在明白了,也不错,三途是消业障,你做了那么多恶业,业障不消除你不能提升自己,所以三途是消业障的。三善道,三善道说老实话你修了很多善,你积了很多福,是消福报的,你去享福。你造了恶,你应该去受罪,自作自受。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才说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是真的,把我们过去对一切人事错误的观念、错误的看法都改正过来。所以一切善法,十善全把它包括了,一切不善那个十恶也全把它包括了。十条好记,只要你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想到十善就好了,那叫看破,自然你就能放下不善,你就能成就十善。

  我们再看下面还有两行文,是李长者的《论》,等于放在此地做这篇、第二大段「如来放光」做个总结。「已上菩萨名,世界名,十个佛果,总是此十住之中,随位进修因果之号」。这句非常重要,长者在此地明白告诉我们,十住是因。十住菩萨修什么?我们在前面第二会里面,给诸位报告过,第二会是十信位。十信位《华严经》里面讲到修行,行,文殊菩萨指导的十波罗蜜。初信位的菩萨修布施,二信位的菩萨修持戒,三信位的菩萨修忍辱。十住也是如此,初住菩萨修布施,二住菩萨持戒,三住菩萨修忍辱,一直到十地,统统是这个科目,是一样的,内容不一样,内容浅深差别距离大了。所以学习的纲领,《华严经》五十一个位次,总离不开文殊的十波罗蜜、普贤的十大愿王,行、愿,文殊行、普贤愿,转凡成圣。

  所以十行、十愿,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念念不舍,行行进修,我们以这个进修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这也是《华严经》总的指导方向,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修什么?《华严》修西方净土,《华严》最后皈依极乐世界,这有凭有据,彭际清居士讲得好!所以在这个经文里面,我们就知道怎样学了。果,果就是前面讲的十个佛果,佛的名号里面都有月。月的意思一定要清楚,它所表法的意思,它表智德,智是最重要的,智则不迷,不迷就觉,断德,智是看破,断是放下。然后你做种种修行那都是示现,就是现在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想到给社会大众做最好的榜样,恩德!这是利他,自行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

  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信受奉行,为人演说」这八个字,信受奉行是教我们要照做,我所信的、我所理解的,我全部都能够做到,信受奉行;为人演说,怎么信受奉行?一定要为别人表演出来,演是做出样子来给人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他做到了,他真的是信受奉行、为人演说。你自己修行,真的彻底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都放下了,你明心见性。见性之后怎么办?要把性德演出来,表演出来,这才有用处。如果不表演出来,你跟没有见性有什么两样?他不一样,他把它表演出来,为人演说。演在前、说在后,这是教学法,教学方法,你看我表演,我做到了。做到,别人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一定有感想,他会向你请教,他向你请教你就给他说,这叫契机,他来问!他要不问你,你给他讲,他未必会接受,他未必喜欢听。所以佛教化众生是先表演,你看佛所表演的,第一个你看到他没有烦恼,从哪里看?你毁谤他,你侮辱他,你伤害他,他不生气。这一般人看到就很惊讶,就要向佛请教,你为什么能保持心地这样清净、柔和,这样慈悲,为什么?向他请教了。日常生活当中总是喜悦相,布袋和尚这最明显的,所以有人给布袋和尚提了两句话,「生平等心」,成是成功的成,「成喜悦相」,他心平等,所以成就个喜悦相。别人看到,每个人都有烦恼,都愁眉苦脸,天天看到你那么欢喜,一定问你,你为什么这么欢喜。

  我们在美国的时候,就曾经有几个人问过,邻居,当地的美国人,看到我们每天都是笑眯眯,都欢喜。有一天他来问我,为什么你们这么样的欢喜?他问,我们就可以跟他解释,为什么会欢喜?学佛,学佛就欢喜。这他很惊讶,佛是什么?佛是觉悟。他说:我要。他要!佛是快乐,佛是长寿,这个都要,他都要。我们不破坏他的宗教,你们星期天上教堂,星期六来学佛,我们把佛法介绍给你。我们绝不拉他,舍弃你那个教,来信我的教,这个不可以。我们给他讲得很清楚,你们信教,你们跟上帝是父子的关系,是主仆的关系;你们到佛这里来,跟佛是师生关系,没冲突。他们听了很高兴,没有冲突,佛是老师,我到佛这里,我是学生;你到教堂的时候,那是天上的父,你们是上帝的子民,没冲突,大家很高兴。如果我们想拉他信徒,那宗教之间就发生冲突,冲突不好,我们要化解冲突,没有冲突。我们讲的句句是真话不是假话,没欺骗他。所以「约随方而表法,约入法而成名,所配可知」。清凉已经讲得很好了,表法的事都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二三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分,偈赞分。

  我们先看清凉大师的开示,「第三偈赞分中,十菩萨说,即为十段,初一是总,余九为别」,这是先把段落交代清楚。这一品经一共分为三大段,第一段集众,第二段放光,第三段就是偈赞。偈赞这段很长,也是这品经里面正宗分,就是正说。有十位菩萨,前面介绍过了,从法慧菩萨开始,每一位菩萨代表一住,像法慧是初住,第二是一切慧菩萨,治地住,第二住,第三位修行住,注疏里头,《疏钞》都有介绍。所以总共有十段。第一段是总赞,赞十住菩萨,从第二到第十这是别赞,有总有别。《疏》里面告诉我们,「以法慧是说法主故,总叙此会本末事义,总显佛德」,这就说出这一会经,第三会法慧菩萨是会主,就好象大会的主席一样。佛法是平等法,大会主席是轮流做的,所以主是很尊贵的,主伴圆融。主不是独一,不是永远是他一个人做主,不是的,轮流做主,很像现在所讲的民主社会。它不是独一,它是任一,所以它是平等法,主伴圆融,主伴没有高下,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但是形式上有,实际上是平等的,譬如我们一个人的身体,头是在上面,脚是在下面,头脚的分量是相等的,缺一个都不可以,所以它是一般大。虽然一般大,它有上下尊卑之分,这叫道,这叫自然,这不是人为的,本来就是这样的。人身体每个器官、每个肢体都能发挥它的功能,这个人是健康的人,这个人是有作为的人。所以,人全身每个器官是平等的,每个肢体都是平等的,必然是互相的尊重,互相的敬爱,互助合作,这叫道德。我们现在忘掉了,总认为什么?头是最尊贵的,脚是最卑下的。儒家的礼,帽子跟鞋子不能放在一起,这就不平等,这是人为的。就是说形式上是有这样,有这个事情在,理上是平等的。理上有头没有脚不行,没有脚你不能行动,你是残废的人;坐轮椅,轮椅也代表脚,你还是要靠它,这个道理要懂。有没有尊卑上下?有,但是尊卑上下是一体,一体里面那就没有了。一定要知道是一体,形式上有,实际上没有,就是事上有、理上无,这是符合大自然的法则。

  法慧菩萨这是说法主,他所说的有十首偈颂,赞叹的。他是赞叹这一会,总赞佛德就是赞叹十住菩萨之德。「余九叹佛差别之德」,后面的九位,有总有别。「总别共显如来无碍之会」,总是别之总,别是总之别,还是一法界圆明大会,前面《疏》里头总结的,这个会才殊胜。「此十菩萨名,亦表十住,其所说法,表位胜进。」这里头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本位的,表位的,一个是胜进,胜是殊胜,进是进步。也就是说在本位里头应该修哪些法?为什么要修?是为了要提升自己的境界。譬如初住要提升到二住,二住要提升到三住,永远没有停止的,一直要向上提升。提升到究竟圆满,那就是妙觉位,妙觉再上去没有了,妙觉就是自性圆满的显露了。

  古人用月亮做比喻,这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好比是月牙,刚刚放一点光明。应该在什么时候?初一看不到月亮,初一是朔,这个月亮,阳光照的那一面不对着地球,所以地球上人看不到月亮。这个位置是在什么地方?太阳、月亮、地球排成一个直线,我们就看不到月亮,初一。星球在空中运行二十四小时之后,它偏差一点,偏差一点我们就看到月牙,娥眉月,看到月牙,应该是在初二、初三看到月牙了。用月牙代表初住,刚刚看到。虽然是个月牙,很微弱的光,它是真的月光,它不是假的。到十五,星球的排列是太阳、地球、月亮又排成一条直线,阳光照的那一面完全对着地球,所以地球上人看到是满月。满月代表妙觉位。从月牙到满月把它分做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个比喻也非常好。

  从这个比喻上能够理解,我们的性德,要知道初住菩萨真的是性德流露,就是真心流露,从此之后他用的不是妄心。十信位的菩萨还是用的妄心,就是说跟我们凡夫用的是同样一个心,不过他那个心里面纯善纯净,不像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这个心不清净,杂染。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外面境界就清净。所以外面境界,说老实话是人心变的。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讲,我们也常常听,听了都耳熟,可是记不得,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都忘掉了。因为忘掉,所以烦恼起现行,起不了智照的作用,这叫功夫不得力。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念念生智慧,把外面境界事实真相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我们就只生智慧不生烦恼了。所以为什么要多听经、多读经,希望养成习惯,作用就是在起心动念之处、言语造作之时,你能真起得了作用,智慧当家,不是分别执着当家,那你就成佛了。所以十信位,刚才讲了,用妄心,不是用真心。虽用妄心,妄心就是起心动念,《华严经》上讲的妄想,他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因为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我们可以说它是净土,它不是纯净,纯净,妄想断掉才叫真正纯净。

  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净土,我们的分别执着没断,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给你讲清楚了吗?你生到哪一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是在六道,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六道。可是这个地方有不相同的地方,这是世尊跟诸佛都介绍给我们,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不是六道,它只有一道,用我们这边话来讲,人天道,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统统没有,这个就很特别。还有更特别的,他那个凡圣同居土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所以他们的凡圣同居土比我们这个世界的四圣法界还要殊胜,四圣是声闻、缘觉、菩萨、佛,比这个还要殊胜,这是难信之法。比这个殊胜,那不就是一真法界了吗?用真心了。对的,但是他们并不是用的真心,还是用的妄心,那个待遇、享受是一真法界的享受,这是弥陀净土无比殊胜之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是真加持上,没有到那边去,弥陀本愿加持你,因为你的烦恼习气太浓厚,加持你你感受不到,没感觉。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加持分分你都感受到,这个不一样。所以,我们这一生能遇到这个法门真正是极大的幸运。

  人到了晚年,今天上午有个老居士来看我,也八十多岁了,非常感叹的说,人老了,社会上人都瞧不起我,儿女也不要我了,感到什么?很孤独、很可怜。幸亏自己还有些钱,凡是来找他的,目的都是来要钱的,如果没有钱就更可怜,被人遗弃了。可是老人积蓄是有限的,时时刻刻又怕人骗,但是骗他的人很多,他自己也知道。所以我们今天就想到养老,这是逼不得已。古时候养老的事情是儿孙的事情,儿孙有养老的义务。父母有教育儿女的义务,就是作之亲、作之君、作之师,这是父母的天职。现在母亲不教儿女了,为什么?有学校,小有托儿所,再大一点有幼稚园,再大一点有小学,不要教了。没错,你不教他,他将来也不养老,这不是叫一报还一报吗?这是因果报应。

  在从前,受父母的教诲至少是教到六、七岁,才交给老师教。老师一定是父母选择的,不是像现在学校,那不一样,从前私塾,私塾里请先生是父母选择的。大户人家有私塾,小户人家没有钱请先生,私塾很多,父母每一家私塾去参观、去访问,看看哪个老师教得好,跟自己的小孩有缘分,自己孩子适合这样的老师来教导,送到那里去读书,而且时时刻刻还得监督,父子有恩、有爱。现在确实这个社会跟古时候社会不一样,所以造成父不父、子不子、兄弟不和、朋友无信。这样下去,最后的结果那就是世界要终止了,要重新来过,西方人讲世界末日,要整个毁灭重新来过。谁制造的?是人类自己制造的,就是违背大自然的规律,违背大自然的法则,中国人称这个为道德,违背了道德,自然生态要从头来过。在佛法里面讲大三灾,成住坏空。如果依照世出世间古圣先贤的教诲,随顺大自然的法则,随顺大自然的规律,这就叫遵守道德;与人和睦相处,与天地万物和睦相处,这就对了。确确实实它不是由神在主宰,更不是佛菩萨主宰,是你自己的念头在主宰,念要清净,念要善良。

  中国人的祖先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跟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道完全相应。所以你修十善业你才是个人,亏欠十善业就变成畜生,亏欠得太多就变成饿鬼,完全不遵守道德那就是地狱,就这么回事情。谁造的?自己造的,与别人毫不相关。这里头性相、理事、因果,大乘法里面讲得透彻。学佛是什么?学佛就是学做人,学做个好人,学做个标准的人;从标准再往上提升,高人,这是佛法;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究竟圆满就叫做佛陀。所以,在自己本分上做好,做好之后要提升。提升用什么方法?不外乎放下,这个非常重要。放下执着,放下妄想,这是对自己;对别人呢?对别人,自己放下之后为众生服务,这就叫做大乘。我爱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父母服务,把它扩大为天下父母服务,在佛法讲,这个人叫菩萨;我爱儿女,我爱天下人的儿女,为天下儿童、青少年服务,这是菩萨。这个叫善心善行,积功累德,这都是为什么?提升自己,此地讲胜进,殊胜的进步。

  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胜进有两个意思,这两个就是两个目标。近的目标是往下面一个位次提升,「后位」,初住位的菩萨,初住之后就是二住,二住后面是三住,三住后面是四住,不断的向上提升;第二个目的是究竟果位,「佛果」。就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一样,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功课做好,为什么?也是这两个目标,近的目标是明年要升级,远的目标,现在学校里最高的学位是博士,最后一定要拿到博士学位。你看,佛法跟现代教育没有两样,佛果是博士学位。大乘教里面我们常常讲,初住菩萨这是第一个学位,有学位了,十信没有学位。现在我们知道学校里面,大学就有学位,学士,上面是硕士、博士。在佛法里面,学士,三贤是学士,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第一个阿僧祇劫圆满的。这是大乘教里面的第一个学位,也称菩萨,统统称菩萨。如果算小乘,小乘也算有学位,但是小乘没有见性,在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初住以上脱离十法界,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初住大乘经教里头也称为初地,圆教的初住,别教称为初地。那就是第二个学位,我们现在学校第二个学位是硕士。到究竟佛果这才叫博士。

  在《华严经》里面总共讲的是五十一个阶级,第一个十个阶级是十信位,我们可以说是阿罗汉,小乘。从初住到十地,这四十个位次都是菩萨。到等觉可以说等于佛,算是达到高峰,他上面还有个真的佛,这等于佛,我们可以把这两个位次都看成究竟佛果,「趣佛果」。所以学佛学的是什么?希望自己不断提升,胜进达到究竟佛果。这个事难,不是一生能成就的,要很长的时间。我们没那么长的寿命,阿弥陀佛慈悲,给我们提供理想的环境: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长寿国,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们寿命多长?无量寿;下下品往生,寿命跟阿弥陀佛相同,无量寿。无量寿,如果说是三大阿僧祇劫那算不了什么,寿命长,保证你一生成就。进度确实有快慢不相同,有的人很精进,他成佛早几天;有人慢慢的来,他成佛就比较后几天,但是决定都能达到佛果。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肯定一生成佛,不要第二生。所以极乐世界是非去不可,你要不到极乐世界,十方诸佛剎土里面都有生死轮回,没有这么长的寿命。

  那我们要问,为什么极乐世界这么特别,总得有个道理!这里面最基本的一个原理,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是他基本条件,佛在《阿弥陀经》上说的。我们这三个条件不具足,是差一点,就不能往生,这三个条件是在娑婆世界多生多劫修得的,这个道理要懂。怎么知道我们这一生当中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你只要细心去思惟观察,你就明白了。对这个法门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成熟了;如果还有怀疑、还有夹杂、还有间断,你没成熟。没成熟,这一生去不了。如果真想去,你就加功用行,把不成熟缺少的地方把它补足,你这一生就成功了。怀疑,那要多听经,多听经目的在哪里?断疑生信,这个重要,我有可能补足。如果夹杂怎么样?夹杂那就赶快放下,要记住古大德的教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你把那些杂念、杂行、杂事统统放下,为什么?那个不要紧的。第三个,因缘不足怎么办?因缘要广结善缘,在佛法讲不叫善缘,法缘,广结法缘。有能力自己做,没有能力的时候集合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这三种条件我们如果在这一生不足,都可以创造出条件出来。

  像我们为老人,我们建一个老人公寓,我们名称不叫老人公寓,我们叫山庄、叫别墅。老人公寓的方式,我跟诸位做过很多次报告,用现在旅馆、酒店的方式来建造。这个酒店,譬如有五百个房间,我们这房间不是卖的,不是经营给旅客的,我们给念佛同修的。不是念佛同修我们不能让他进来,进来的都是念佛人,用酒店的管理经营方式。经费是大家集资,五百个房间都可以卖,算成本计算下来一个房间多少钱。在我们想如果在中国国内,一个房间应该十几万人民币,我想不会超过二十万。这个里面有大礼堂,大礼堂就是念佛堂,就是万姓先祖纪念堂,天天到这里面去念佛,里面有讲堂,讲堂是讲经。如果说是五百个房间,一个房间至少是一个人到两个人,夫妻两个,老夫妻两个都住在一起。酒店的管理自己不要操心,每天有人来替你收拾房间。大餐厅,自助餐的方式,完全是素食。讲经不中断,念佛不中断,这缘成熟了,这叫因缘。这个缘就太殊胜,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三个不足,都能用这个方法把它补足。你万缘放下,什么都不要操心了,一心念佛、听经。喜欢听《无量寿经》,那个讲堂是专讲《无量寿经》的,喜欢听《阿弥陀经》,另外一个讲堂是专门讲《阿弥陀经》的,念佛堂是在一起。还有人不喜欢念佛,喜欢静坐的,行,我们也可以开一个禅堂。禅堂是什么?还是念阿弥陀佛,不出声,默念,不要开口的,那就很安静。喜欢什么方式都行,都能够给你面面都照顾到。喜欢看经的有阅览室、有图书馆,就是寺庙的藏经楼,没有其他的杂书,都是佛书。喜欢阅读的、读书的去读佛经,喜欢听经的去听经,喜欢讲经有小讲堂分座讲经,你学了之后你可以讲给大家听,把自己修学的心得与同参道友共同分享,一大乐事。

  这么一个道场,就是山庄、别墅形成了,是个佛教道场,我们相信有很多人都会跟着来做,到处都有,年老的人有归宿了,非常殊胜的归宿。社会整个变态了、变形了,我们用这个方法集体来养老,我们自己是老人,照顾一切的老人,老人在一起共同生活。这个山庄、别墅,我们可以跟酒店经营方式完全相同,可以聘请经理、职员让他们来服务。这些人当然都是要学佛的,我相信有很多年轻人愿意到这个地方来做孝顺父母、奉事师长的工作,那是积功累德,修真实功德。这个理想提出来之后,响应的人很多,现在也有些人很积极希望赶快做。佛门同修有从事于旅馆这个行业经营的人,他们懂得怎样经营,这是个好事情。对于青少年那就办学校,办学校比这个事情还要困难一点,为什么?要好老师,真正是有母爱的老师,要把青少年看作自己亲生的儿女才能教得好,自己要做出非常好的榜样让他们学习。所以,那一种舍己为人、牺牲奉献就更大。这两桩事情做好,养老、育幼做好了,可以挽救劫运,可以致世界和平。都靠我们自己觉悟,真的觉悟,再不要搞自私自利,不要为自己,这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缘。这句经文里面讲的三桩事情,都要清楚、都要明了,我们可以把不足的补足,决定得生。现在我们开始看经文:

  【尔时法慧菩萨。承佛威神。普观十方而说颂曰。】

  这一句长行,长行里面有着很重要的一桩事情,我们不能够疏忽,那就是『承佛威神,普观十方』这两句话。「承佛威神」,谦虚,不敢说自己有能力,这是做报告,是佛力加持的,承蒙佛力加持,谦虚。又「普观十方」,十方是大众,上请佛加持,下面请大众加持。在这个地方看到谦敬,谦卑、恭敬,这是应当要学的,没有丝毫傲慢的态度。法身菩萨,我们总要记住人家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放下,都没有了,还是这么谦虚、这么恭敬,上面对诸佛如来,下面对一切众生。我们看偈颂,菩萨总共有十首颂,注解里有。

  【佛放净光明。普见世导师。须弥山王顶。妙胜殿中住。】

  法慧菩萨这十首颂是总赞,《疏》里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这个意思,「总了佛法」,了是明了,初住菩萨明了了。为什么说他可以说「总了」?因为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了。就像世尊在本经「出现品」所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现在他是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弃;换句话说,如来智慧德相全现前,总了。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常跟诸位同学报告,释迦牟尼佛当年给我们做的示现,菩提树下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总了了。这是佛给我们示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不错。在中国,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丈室里,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把妄想分别执着也放下了。这一放下,立刻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总了佛法。佛法,跟诸位说,法是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佛是什么意思?佛的意思就是上面「总了」两个字,佛是智慧、是觉悟。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全了了,全明白了,所以五祖忍和尚把衣钵就传给他。

  我们从这两位大德表演示现给我们看,我们不就明白了吗?要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要不要去学?释迦牟尼佛的表演是学了,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出去参学,三十岁开悟,学了十二年。怎么开悟的?是把所学的东西统统放下。如果所学的东西不放下,还有分别、还有执着,那就变成所知障,障什么?障碍你的自性,你不能够明心见性;佛给我们讲障碍有两种,一种叫烦恼障,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这是烦恼障,都是障碍自性,你不能见性。两种障都没有了,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自然就现前。所以,学跟不学没有关系,学,可以学,也可以不学。惠能大师代表的是我没有学的,字都不认识,没有读过书。由此可知,关键在放得下放不下。

  《坛经》里面,他跟无尽藏比丘尼讲的话很有道理,说得很清楚。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盘经》,她在那里读经、在念经,惠能大师在旁边听,听完之后跟她讲经里的道理,无尽藏比丘尼佩服得五体投地。念了多年,意思不懂,经过他一点醒,意思明白了,拿着《涅盘经》向他请教。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她说,奇怪,你不认识字,你怎么会把这个意思讲得这么透彻?「这个与文字没有关系!」这话交代得明白。你真正要是开智慧,真正要是智慧德相现前,你的智慧、德相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跟毗卢遮那佛没有两样,你不比哪一尊佛差,今天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不肯放下你的分别执着!这不是佛示现好样子给我们看吗?原来放下就是!所以,转凡成圣在一念之间。前面我们读过,佛告诉我们「迷唯一念,觉止一心」,这八个字好,这八个字是宝。你一念起,你就迷了;一心,一心没有念头,没有念头就觉了。心是本觉,心是本善,起一个念就变成不善、不觉了。

  佛菩萨他应化在世间,示现的是什么?示现得非常高明,而我们凡夫,肉眼凡夫看不出来。他所示现的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是不看,不是不听,不是不接触,样样跟我们凡夫示现的没有两样,可是有一点不一样,他不起心、不动念。看得清清楚楚是慧,那是智慧,没有一样不透彻明了;心里怎么样?如如不动,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连念头都不起。所以,他那个看叫照见,我们叫看见,他叫照见,像镜子一样照东西,它照得清清楚楚的,它不染。我们现在用的是妄心,妄心是染污的,一照它就染污了,就像照相机一样,它底下留个影像;镜子不留影像,照相机留影像,照相机是染。佛的心是真心,清净不染。这就是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天天在示现,示现了一辈子,没人看懂。他也不管你懂不懂,反正他永远在那里示现,有缘的人哪一天豁然觉悟,看懂了,这个人也会马上放下。懂了的时候一定放下,懂了就是看破,看破了,看破决定放下。还没有放下是什么?你还没有看明白,你看明白就不一样了。

  第一首偈里头,『佛放净光明』,这一句里面就讲放光。放什么光?清净光。你看跟《坛经》上所讲的,惠能大师放下了,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们想想看这是不是「佛放净光明」?是的,没错。法慧菩萨在须弥山顶忉利天宫大讲堂里面,首先赞叹本师毗卢遮那如来放净光明,就是自性显露。惠能大师讲得很清楚,清净心现前,你看佛的身心多清净。因为身心清净,所以整个须弥山就清净,须弥山变得跟虚空法界一样大。为什么?清净心里头没有障碍,清净心里头没有大小,清净心里头没有远近,清净心里头没有先后,所以时间、空间维次全突破了。

  『普见世导师』,这个「见」跟示现的现是一个意思,「世」是讲世间,佛的示现是为了教化众生,「导师」是对佛的尊称,他能够诱导一切众生回归自性,所以称为导师。世,佛经上讲三种世间,佛是三种世间的导师,这更不可思议了。我们今天讲的导师都讲的有情众生,我们能够体会到,我们人接受佛的教诲,畜生、蜎飞蠕动,这些畜生道,这都叫有情众生。除这个之外还有器世间,器世间我们讲的好象是没有情的,我们现在讲植物,有情的是动物,没有情的是植物,再分还有矿物、山河大地。佛给我们讲,《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话很不好懂。我初学佛的时候,曾经在佛光山星云法师的道场,那时候刚刚开山没多久,他办了个学院「东方佛教学院」,请我去教学。那时候山上有会性法师,他自己也教一门课,有两位居士,一个唐一玄居士,一个方伦居士,在台湾都很有名气的。有一天我们这几个老师大家在一起,聊天就谈到《华严经》上这个问题,「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样把它能讲圆?有情能成佛,花草树木能成佛吗?泥沙石头能成佛吗?总是讲不圆。也就是说我们在那个时候,五十年前,虽然都出来讲经,都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讲圆满。现在我们讲了五十年,能讲出一点眉目出来。

  特别是在《法苑珠林》里面我们看到的,我把它写在这上面,「佛问弥勒」,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现在要讲情与无情,怎么样同圆种智,就是同样圆满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佛,就成佛了;换句话说,这个话的意思是动物、植物、矿物统统都成佛道。跟佛与弥勒菩萨对话的这一段有密切关系。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心会起念头,几个念头、几个相、几个识?弥勒菩萨说「举手弹指」,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不是《仁王经》上说的,《仁王经》上只讲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一个生灭就是一念。我们弹指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这是《仁王经》上讲的。我们讲这个经的时候也跟大家做了报告,这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肯定比这个速度要快!

  弥勒菩萨讲的应该是真实的,他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他以百千为单位,我们晓得十千是一万,百千是十万,以十万为单位。多少个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一弹指。那一秒钟呢?一秒钟四次,再乘四,多少个亿?三十二亿乘十万再乘四,钟茂森居士算出来了,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念,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生灭;不是二十一万六千,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这个话说的,也就是讲,佛说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念,就是念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念念成形」,成形就是物质,现在科学家说物质是无中生有,念头不是物质,但是有念头它就有物质现象发生。但是物质现象发生,要晓得它生灭的速度很快,也就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这么快。我们今天所看到物质世界是个相似相续相,它是连着不断的,所以你觉得它存在,其实它每个念头都不存在。他说念念成形,就是有物质现象生出来,无中生有,只要有物质现象,它就有识。识是什么?见闻觉知,动物有见闻觉知,植物也有,矿物也有,所有一切自然现象统统都有。菩萨讲「识念极其微细,不可以执持」,你要想执着、你要想分别都不可能,为什么?来不及。你分别执着的念很粗,你那个念起来的时候,不知道多少念头已经过去了,所以你决定抓不住。

  后面,菩萨说得好,佛的威神能够「入彼微识,皆令得度」,这不就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吗?我们前面读过,这是佛说的,普贤菩萨有能力入极微世界里面去度众生。那个世界里也有很多佛,他去拜佛,他去度众生,这是等觉菩萨,普贤菩萨。他说「此识教化,非无识也」,这句话非常重要,不是没有见闻觉知,识就是见闻觉知,植物有,矿物也有,所以它同圆种智。这是《华严经》里面讲的科学,所以佛经里头有尖端科学。我们怎么能知道念头那么微细,一秒钟里头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生灭?这没法子想象。我们看电影,电影放映机里面的镜头开关,开关就是生灭,一秒钟才二十四次,现在一秒钟要提升到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亿是万万,这个没法子想象的。我们相信弥勒菩萨所说的这是真实话,这样微细的念头他真能看见。所以科学,科学讲证据,佛说八地菩萨能见到,才晓得八地菩萨的心多清净,能够看到这个微细念头的生灭。佛说这个,也叫我们去证得,我们不断提升,提升到八地的时候我们就亲自见到了。世间人粗心大意,他见不到,他没有办法去想象。所以,导师他是要度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他有能力帮助这三种世间提升到究竟的佛果位。所以这两句赞叹,赞叹到极处。

  『须弥山王顶』,「须弥山王」就是忉利天主,忉利天王,这是山顶。『妙胜殿中住』,妙胜殿,殿是因法而得名,佛在这里讲妙胜大法。胜是殊胜,无比的殊胜;妙,我们可以用今天的话来说,哲学跟科学的最高峰,这就称妙。五十七年前,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说佛经是世界上哲学的最高峰。我们那个时候反应,以为这是先生对佛经的赞叹,怎么可能是最高峰?现在想想是真的,不但是哲学最高峰,科学最高峰。科学只知道、发现到物质是无中生有,而且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们不知道他是用仪器观察的,还是从数学里面推演出来的。可是佛经里面具体给我们讲出来,就是物质现象存在时间有多长?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分之一秒,无法想象。也就是说,一秒钟这个物质现象的生灭已经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次了。

  知道这些事实真相,你才真正明了《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真的相信了,这是事实。了解事实,你还要不要执着?你还要不要分别?自然不执着,自然不分别,自然不起心、不动念。只要你能放下执着,你就成正觉,你就是阿罗汉;你再放下分别,不但不执着,分别也没有了,那你就是菩萨,但是这个菩萨是十信位的菩萨;如果再不起心、不动念,你就是初住以上,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刚刚把起心动念放下,出离十法界,住一真法界。须弥山顶是比喻一真法界,你到达最高峰了。

  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故胜进中云,欲令菩萨于佛法中心转增广」。这个胜进,文里头有,但是不明显,为什么?文里面是表法,「须弥山王顶,妙胜殿中住」,这是讲,希望菩萨在这里能体会,于佛法中把心量再要扩大。你看看,原本妄想分别执着只要一放下,他的心量就遍法界虚空界,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心量就大了,真心就现前。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把我们真心变小了,变成很小的小心量。尤其是执着,执着身是自己,执着家庭是自己,你在社会上有事业,执着你的公司行号是自己,你说心量多小!妄想分别执着一放下,心量拓开了。心量虽然拓开,还需要不断再拓开,心转增广。

  「文中观佛现用,及与往修,皆周遍故。」你看到佛,佛过去修行,在因地当中,他也是从初信、二信修上来的,他也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成等觉、妙觉。所以你看佛,佛现在在忉利天主宫殿里面住下来,你看佛的示现,你看佛的作用,观佛现用,看佛的示现跟他的作用,示现跟作用都是利益一切众生。他能利益一切众生,都是与过去修行有关系。由此可知,佛教化众生最重要的还是身教,言教在其次。身教是做出来表演给你看,他的表演就是在此地放光。放光我们现在人讲磁场,佛坐在这个大殿里,你看他磁场多殊胜。这是什么?这是智慧的磁场,这是道德的磁场,这是累劫度化众生恩德的磁场。前面讲三德,智德、断德、恩德统统现前。看到果就要想到因,佛是怎么修的,我们能明白这个,心里面才生羡慕的心,想学佛,想早一天成佛。

  这个地方给我们提示的,末后这一句皆周遍故,这句重要。佛是念念周遍法界,你说这个心量多大!遍法界虚空界是他的心量,是他的弘愿,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有情、无情众生同圆种智,同自己一样圆满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证得的,菩萨证得的是道种智,阿罗汉证得的是一切智。你放下执着,一切智现前,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万有的体,理体;理体是空的,叫万法皆空,阿罗汉知道万法皆空,所以他不执着。菩萨不但知道万法皆空,所有现象是假有,不是真的有,就像弥勒菩萨刚才所说的这几句话,所以他不分别。现相根本不存在,你分别它干什么!你分别,不叫打妄想?不叫自找麻烦?再提升,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证得一切种智,就是一切智跟道种智圆融了,是一不是二,这是究竟果位。统统从放下当中得来的,晓得这个道理,不放下行吗?自己一定真的鼓励自己要放下,要真放下。从哪里放起?从身外之物放起,帮助需要的众生,帮助苦难的众生。

  现在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太多,我们从哪里做起?帮助老人,帮助老人是因为他时间不多,帮助他往生净土,这功德无量无边。我们想的这个老人乐园,我们名称用山庄、用别墅。我去看过鸡足山,看过大理,我在那个地方就跟他们当地一些领导、同参道友们谈这个问题。我说如果在大理建个这样的老人乐园,不要叫老人乐园,大理著名的苍山,「苍山别墅」,它有洱海,「洱海山庄」,用这个名称,不要叫人想到一个老字。这就是道场,是新时代的道场,不是寺庙庵堂,是五星级的旅馆,叫山庄,帮助老人往生。老人退休了,不再做世间工作,让他读经、听经、研究佛法,念佛、参禅往生净土,这个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另外一桩事情是教青少年,办学校,办书院、办学校,这个学校是着重伦理道德的教育,学校里面所学的课程照样修,加伦理道德进去。而幼稚园、小学是以伦理道德为主,要非常重视这个,在青少年把德行基础奠定。我们用古老的教学方法,相信一定很有效果。古老的方法,古人好,那个心大公无私,为天下后世着想,所以没有丝毫隐瞒,这个跟国外不一样。

  最重要的原理原则,头一天就教给你,没有隐瞒,《三字经》上前四句就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教育的指导核心、指导的原理原则,四句。「人之初,性本善」这第一句,教育、教学首先要肯定人性本善,不善不是本性,习性,这个要分清楚。第二句,总共是四句,《三字经》上一句是三个字,两句是一桩事情,四桩事情,头一个肯定人性本善。第二个告诉你,「性相近,习相远」,这是讲各人本性都是一样,人人本性都是善,可是习性不善。习性,如果没有教、没有去学,习性跟本性愈来距离愈远。教育,为什么要教育?教育就是从这里兴起来的。在中国至少是五千年之前,我们老祖宗就明白了。「苟不教,性乃迁」,这一句就是为什么要办教育,办教育的原理就说出来了,不办不行,要不教的话,随着习气那愈来愈远。怎么教?也是六个字,「教之道,贵以专」,跟佛法里所讲戒定慧三学这个理念完全相同,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定是枢纽。戒是什么?戒是守规矩,规矩从哪里来的?规矩是大自然的法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是哪个人制定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是细心观察大自然而领悟到的。所以,自然的规律法则称之为道。我们人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够与自然的规则、自然的运作相应,这叫德。不能够跟自然原则相违背,违背就破坏自然的法则,破坏大自然的现在讲环境的生态。你破坏它,大自然就要报复你,大自然的报复就是现在所讲的自然灾害,洪水、火山爆发、地球温度的上升、南北极的冰快速的融化。

  前天有个同学从网路上下载一段讯息给我看,联合国呼吁的,呼吁全世界人要吃素,拯救地球。为什么?饲养这些动物、家畜排出来的废气,严重性超过现在飞机、汽车排的这些二氧化碳,还要严重,大概要比这个要还加一倍,加速地球温度的上升。希望每个国家领导人注意这个事情,来提倡,提倡素食,这不是佛教搞的。网路上这段文字,我想大家要是留意到,把它印出来,放到我们公告栏上给大家看,多印一些。科学家在呼吁,希望大家发心拯救地球,他的预测,如果要是还继续这样子反常下去,到二0一二年,严重灾难就现前。这个说法跟我们从前听到的预言,很多预言讲,也是讲世界末日是二0一二年,这地球上有大灾难。二0一二年距离我们现在五年。

  所以修净土的人,五年的时间真的把一切放下,一心念佛,五年求生净土是决定够用的,这时间够了。我们看许多自古以来念佛往生的人,大概都是三年。三年是他的功夫成就了,绝对不是寿命刚好到了,不可能有那么巧的事情,那不是一个、两个,太多人了,三年都能往生。所以,念佛三年往生是正常的,你不能够往生是你的杂念太多。念佛要求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样你要是缺一样的话都不能成功。三年我真的不怀疑、不夹杂,就是一心专念,念念相续,这就够了。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觉心,心量要大,要像佛一样周遍法界,发大慈悲心,发大菩提心。

  下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十颂分三」,分三段。初有五,有五段,「叙因佛光,见多盛事」,因为佛光你才看到许多殊胜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初五里头第一,「叙此品放光」,这是赞叹在这一品经开端的时候佛放光。佛是从脚指放光的,表示初住,表示这个意思。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二四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我们从东方法慧菩萨偈颂第二首看起,偈颂第二首。

  【一切释天王。请佛入宫殿。悉以十妙颂。称赞诸如来。】

  这首偈是重叙前面「升须弥山顶品」的赞颂,我们看到前面也有十首偈。偈颂里面我们要留意的就是『一切释天王』,在在处处显示出大方广佛华严的境界。佛经上告诉我们,一个世界,我们常常讲单位世界,就是小世界,有一个须弥山,这个须弥山顶就是忉利天宫。一尊佛教化的范围,不是一个单位世界,而是以这个单位世界做基础,集合一千个单位世界,称为小千世界;然后再以小千世界做单位,合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合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才是一尊佛的教区,就是他教学的范围,叫三千大千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实际上,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这是一般的说法。在大乘教里面我们看到,佛的法缘不同,跟我们人间的法师不一样。你看有的法师法缘很殊胜,他的听众很多,有些法师法缘就不胜,听众很少,成佛也不例外,这里头就说明有因果教育。你说这个佛经里头哪个地方讲因果?这就是讲因果。缘是佛在没成佛之前,因地修行结的缘,你不结缘,法缘从哪来?所以要懂得没有成佛之前,要跟一切众生广结法缘,那就对了。

  法缘怎么结法?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李老师开了一个班教讲经、教讲演;教讲演大概也教了二、三年,以后教讲经,讲经这个班只开了两年,性质就像古时候私塾一样,完全是私塾的教学法。班上二十几个学生,两个人是一组,就是学经教上台去讲,两个人上台,为什么两个人上台?那时候在台湾讲经,一个是讲普通话,一个是讲闽南话,台语,翻译,实际上两个人讲稿完全相同,一个人用普通话念,一个人用闽南话念。所以实际上一个半小时,只有四十五分钟。我们那时候讲经每堂就是一个半小时,实际上是四十五分钟,可是讲稿要写七、八千字。老师教讲经是一个人、一个人教,这两个人一组,教两个人,其他同学围在旁边旁听。老师教现前讲经的,他坐在老师对面,其他的坐旁边,轮到哪一个,哪个就坐到老师对面,这么个教学法,很有效果。可是进度是一个星期一次,也只能这样的,为什么?李老师这个班上没有出家人,全是在家居士,在家人还有家里的生活,还要工作上班,他哪有时间专心学!都是利用公余的时间来学讲经,所以一个星期上台讲一次。

  讲一次,实际上他要讲三次,第一次是老师把这段经讲给他听,他听要把它记下来,没有这个能力记不完全。每个旁听的同学都要记,能记多少就记多少,记完之后全部给他,他回去整理把它写成讲稿,很费劲。写成讲稿之后,两天你把讲稿写完,过两天之后,你在小班班上跟同学们讲一遍,这就是试讲。讲一遍,同学批评,最后老师批评,你哪些地方讲得不对,哪些地方讲得不圆满,帮助你改进。那你记下去,回去再修订讲稿。这第二次修订的讲稿才是上讲台用的。在讲台上讲经,台中的莲友都会来听,这就要看法缘了,法缘胜的,来的人很多;法缘要是不胜的话,可能只有二、三十个人。所以老师教我们平常要注意结缘。结缘头一个是礼貌,要谦虚,对人要恭敬。因为老师每个星期讲一次经,他的法缘殊胜,听众差不多有四百多人,真的是座无虚席。我在台中住了十年,真的十年如一日,常常讲堂都坐满,非常的难得,长期讲经。我们这一班学生,老师讲经的时候,我们统统做义工,做接待,外面来听众的时候,我们在大门口就接待他,陪他进来,帮他找座位,这就是结缘。也能送一点小礼物,什么小礼物?那个时候我们这些学生都很清寒,生活都很困苦,老师教我们买糖果、买花生。花生一个人一粒,一个人一粒花生那用不了好多钱,可以结很多缘。用这些方法,我们就懂得怎么样跟大众结缘。

  我们正式学讲经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真正学讲经的人,你每到一个地方,道场、寺庙,进去一定是到大殿里面去拜佛拜三拜,那跟一般人拜不一样。拜是许愿,第一拜跟这个道场结缘,我跟这个道场有缘,道场的住持、主人;第二拜跟这个道场的护法有缘,跟他们结缘;第三拜跟这个道场所有的信徒结缘,所以拜的意思不一样,那你将来到这里来讲经,法缘就殊胜了。这要用心,否则的话,你这三拜就白拜了。这是老师教导我们。如果有力量,对道场的布施供养,那个缘就结得更殊胜!所以要懂得诸佛如来在因地上作菩萨,跟大众结的缘不一样。法缘很殊胜的,成佛之后,他教区不是一个大千世界,有两个大千世界,甚至于有三、四个,有十几个大千世界,那个不一样。

  你懂得这个道理,你才晓得阿弥陀佛的法缘无比的殊胜,为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劝他的大众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就知道,所有一切诸佛的剎土全是阿弥陀佛的教区,所以阿弥陀佛的教区遍法界虚空界。《华严经》也不例外,到最后,文殊普贤给我们介绍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毗卢遮那佛还是要赞叹阿弥陀佛。文殊普贤把华藏世界的这些菩萨,四十一位菩萨;四十一位不是四十一个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是讲四十一位,把华藏世界所有的菩萨都带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我们世间人的确有很多人不高兴,你把我的信徒都带走,可是毗卢遮那佛很高兴,为什么?到了极乐世界,他们就成佛了,快!在华藏世界修行成佛慢,到极乐世界快,道理在此地。从这里看到佛菩萨心量大,没有一点点嫉妒心,哪个地方殊胜,都劝他到那里去参学。诸佛剎土里面,极乐世界是第一殊胜,所以一切诸佛都是劝他的弟子,菩萨弟子、声闻弟子,这些大众到极乐世界去参学,成就快。佛菩萨决定没有私心,没有说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徒众,除我之外你不可以到别的地方去,不是的。所有诸佛都希望你到极乐世界去,这个道理要懂。我们学了之后,心量自然也就拓开。

  六道凡夫修行很难成就,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放不下,我到这个寺庙里面来,来久了跟这个寺庙有感情,跟这个寺庙人都熟了,到别的道场去好象不好意思,好象有背叛。只有真正有道心的,真正想成就人的,你在我这里不能成就,你到另外一个道场去容易成就,他会劝你去,这是真善知识。决定没有门户之见,为什么?在我的道场不能成就,在他的道场能成就,各人根性不相同,宿世的因缘不相同,每个道场的道风、学风不相同。像中国自古以来的道场,确实门庭施设不一样,五台山专弘《华严》,浙江的天台山专弘《法华》,那就不一样!我想学《华严经》,我在天台山,天台山的大师一定劝我,你到五台山去,那个地方大家一起都学,方便!你在我这里,我没有时间特别教你。所以寺院庵堂都是专科、大学。中国这十个宗派,里面修学的经教不相同,但是方向目标决定相同,可是方法,依据的经典,修行的方式,个个不一样,这才叫八万四千法门。同一个宗派,每家的规矩也不相同,譬如净土的经典,有些人喜欢莲池大师《疏钞》,有些人喜欢蕅益大师《要解》,这就得分两个道场教,一个道场就会搞杂乱,就得分两个道场。总而言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统统都遵守古圣先贤的一句话,「教之道,贵以专」。为什么?专才能得定,才能成就三昧。三昧就是得定,心定了,定生慧,生智慧,智慧现前他就能贯通。这是修学真正的目标,是要帮助你开悟。我们懂这些道理,从经文上看,你看你的心量多大,决定没有拉信徒的现象。这个信徒、自己的学生到别的地方去,老师生欢喜心,没说他背师叛道,没有。

  不过参学是有条件的,你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没有这个能力,老师是决定不准你出去参学。你跟定一个老师,他领路,他要是领错了路,他负责任,他背因果。到你自己有能力辨别真假、邪正、是非,老师一定鼓励你去参学,不再把你留在身边,为什么?你已经认识路,你不会迷失方向,你不会走错路,老师就放你出门。在过去讲出师,现在讲毕业,你就毕业了。毕业之后,你就可以到处参学。像《华严经》最后善财童子给我们做示范,他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在老师会下修学,到有能力辨别,这个能力条件是什么?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也就是说初住菩萨,你证到初住,老师就劝你出去参学,不要再跟老师了。这个条件高!如果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起心动念,不行,你只能一个老师跟到底,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为什么?你烦恼没断,你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你要出去离开老师,很容易迷失方向,很容易错认目标,那就受害了。所以老师不容易。

  李老师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始终不敢自称为老师,别人都称他老师,他自己不敢称,都是做很好的榜样给我们看。他自己始终看待这些学生是同学,自己是什么身分?学长的身分来帮助大家。我年岁比你大,学的时间比你长,懂的比你多一点,帮助你,不敢以老师身分说,这是谦虚!这在现前这个社会非常重要。古人有所谓「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这真的是有,不是没有,这是人最大的毛病,喜欢做别人的老师。真正的圣人,真正的老师,他不是这样,他总是以同学身分。这是什么?教你谦虚,预防你傲慢。这个傲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要学的,他自己自然就有。

  我们迷失了自性,讲席里常说,一念不觉这就迷了,所以迷是一念;一念迷了之后就是阿赖耶识,一念就变成阿赖耶。从阿赖耶就生起转相,这个转相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心法,现在的名词叫精神。自性里头,精神跟物质都没有。这个精神就是见闻觉知,唯识里面叫做第七末那识,第八识生起第七末那。末那就有四大烦恼常相随,实际上末那识的性质就是四大烦恼,第一个就是「我见」,执着有我,他连身都没有,执着有我,执着什么?执着阿赖耶的一分认作我。有了我,后面就产生「我爱」,诸位晓得,我爱是什么?贪;「我痴」,这个知道是愚痴;「我慢」,傲慢,这个傲慢叫俱生烦恼。什么时候你有第七识?我见,我爱,我痴,我慢。你要晓得,慢是瞋的一分,就是贪瞋痴它就有了,一迷马上就有。实际上,现在我们搞清楚了,在大乘教里搞明白了,就是性德迷了之后它变质,悟了之后它又恢复正常。我痴从哪里来的?我痴是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变成痴。自性里面的德相,德变成贪爱、变成瞋恚,这是德变的。有了这个东西,物质现象就发生,境界相。境界相现前,叫做相分,末那识是见分,相分就有了。再跟你细说,八个识五十一个心所,每个心心所都有四分,自证分、证自证分、见分、相分,说得很微细,统统是迷了以后才发生的,悟了以后什么都没有。所以确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可是迷的时候,这一展开无量无边的法相,无量无边的世界,遍法界虚空界,世界数不清楚,须弥山也数不清楚,忉利天王也数不清楚,不知道有多少!「一切释天王」。

  这里面就有高等科学,佛法里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意思我们要是细心去思惟也不难懂。佛法是教学,好象我们现前全世界不分国家地区,都有小学,都有中学,都有大学。你念小学,小学毕业了,你走遍全世界,哪个学校都差不多,都平等的。忉利天顶就好象小学毕业,初住菩萨好象升入初中,初中一年级,毕业马上升初中,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你必须到这个境界,你就看到这个境界。你是小学生,你看到小学境界,不知道中学境界是什么样子;到了中学当中学生,不知道大学是什么样子,就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你看到的仪式也都相同,小学教学的方式,中学教学的方式,礼请老师进入忉利天王的讲堂,宫殿就是讲堂,善法讲堂,都是以十首偈,十代表圆满,赞佛德,赞叹佛的智慧德相都相同。

  这也是告诉我们,我们要建道场,这些规矩都要有,这是十方诸佛都一样,都没有例外的,这是自然的法则,应该是这样的。你要问为什么?这里有很深的意义,我们请一个老师到这个地方来讲学,礼请的时候,一定要庄严道场,为什么?对老师的恭敬,对我们学习功课的恭敬,这是重道,重道你就尊师。真正的目的是引导大众来学,一般人看到这里布置得这么讲究、这样的富丽堂皇,他就进来了。一进来,这个介绍人,老师还没上台,或者老师刚刚进来,升座了,对老师的介绍。我们这品经就是对老师的介绍,让听众在没有听老师讲演之前,先对老师有个认识,这很重要。所以前一品经跟这品经都是对老师的介绍,你看讲堂的布置、礼请的仪规。特别底下十位菩萨,每位菩萨有十首颂,一百首偈颂是介绍老师,这很有必要,我们都要懂这个规矩。如果说请老师来了,就请他上台,给他一鼓掌就请他开讲,对他没有介绍,这实在讲,对他不尊重,对我们邀请他讲授的课程不尊重,对听众不尊重,这就太草率了。所以这是介绍的必要。

  下面有三首,这三首是重叙这一品前面的两段,前面两段文不长,可是意思很丰富,我们用了不少的时间给同学们介绍出来了。这个地方我们念一念:

  【彼诸大会中。所有菩萨众。皆从十方至。化座而安坐。彼会诸菩萨。皆同我等名。所从诸世界。名字亦如是。本国诸世尊。名号悉亦同。各于其佛所。净修无上行。】

  这是前面所讲的,在此地重复说一遍。前面我们讲过十种同,这个同真的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十住都同。就像现在,好象我们在学校念书,你念中学,初中的三年,在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地区,言语文字可以不同,它教学的科目大致相同,这是世间法。在佛法里面讲完全相同,为什么?因为佛法教你离妄想、分别、执着,你想想看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还有什么不同的。所有一切的差别都是从分别执着来的,分别执着没有了就相同。再跟你说,同到什么程度?同到相貌都相同,他同一个程度,这什么道理?其实有道理。你看世间看相算命的,我们讲命相家,他们常说相随心转,两个人相貌相同,你就能够断定他们想法、看法大致是相同的,他们的爱好也可能相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记得我在年轻的时候在中学念书,抗战期间在贵州,我同班的一个同学姓张,那时候我们同班人数不多,好象只有十五、六个人。所以抗战期间同学真的比亲兄弟还要亲密,互助合作,都在逃难,都离开家庭,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父母,同学都是兄弟姐妹。抗战胜利之后,我回到南京,继续在南京第一中学读书,同学当中有一个同学,姓什么、名字都忘掉了,跟我在贵州念书的张同学面貌一样,个子也差不多高,走路的样子也很像。我有一天就把他叫过来,就跟他说你有什么嗜好,你有些什么毛病。他很奇怪说:你怎么都知道?我说我试试看。他说怎么试?我就说我过去有个同学相貌跟你长得一样,一讲完全对。相随心转,相貌一样,心一样;心不一样,相貌不一样。

  所以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佛佛相貌完全相同,菩萨大同小异,那个小的不相同,甚至于我们凡夫看不出来,我们粗心大意看不出来。可是阿罗汉就很明显,阿罗汉面貌不一样很明显,菩萨面貌不一样就很难分别,佛是根本你就没法子分别,为什么?佛是烦恼习气全断尽,他怎么会不同?菩萨,我们知道分别执着没有了,只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所以相貌就很接近,差别很少!阿罗汉他还有分别,当然他的相貌差异就很大;凡夫更不必说了,找两个相貌相同的人真不容易,我这一生就碰到这么一次,第二次就没有碰到。这说明佛经上讲的相随心转,很有道理。那我们一个人的相貌会不会变?会变。我们自己,现在这个时代照相技术很进步、很方便,如果我们从童年的照片都能够保存下来,你就看到年年不一样,有些人变好了,有些人变得很难看,真有。变得很难看的,一定是他的脾气非常不好;有人变好,那一定是很有修养,真会变。不但相貌会变,体质也会变。佛说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相貌、我们的身体是心想生。谁是你的主宰?你的念头才是你真正的主宰,决定不是外面,外面任何力量主宰不了你,你的念头主宰了你。如果你修十善业,你的面貌、体质一年比一年好;如果你造作十恶业,你的相貌跟体质就是一年不如一年,很明显!

  说到这桩事,今天有同修给我一份资料,应该我们的公告栏里头会贴出去,题目是「如何救救我们的地球」,这是美国太空总署发出来的。怎么救法?它提出四条,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努力去做,第一个是吃素。地球的危机是什么?就是地球变暖,温度升高,速度太快了。过去科学家的预测,南北极的冰全部融化大概是要四十年,可是去年跟今年去观察的时候,叫人感到非常惊讶,就是融化得太快,出乎人意料之外。那照去年这个数据来看,可能十年都不到就会融化了。这个事情跟我的想法差不多,我们听到科学家这些报告,所以我去年到纽西兰去做实地调查。纽西兰是靠近南极,我们上到库克山,这是靠南面距离南极最近的一座高山。这个山上是冰河,我们坐直升飞机上去,飞机停在山顶雪地上,我下去手在地上抓冰雪,手全是湿的,这让我非常惊讶。二十年前,我在加拿大,北极那边的冰河,我们去参观游览的时候,地上抓的雪,手是很冷,雪撒到地上的时候,手上没有水,这是正常的,怎么现在一碰一手都是水?我那时候的想法,我说冰这个速度在融化,我的估计是七年。他们现在这个消息传来,说恐怕到二0一二年,二0一二年只有五年,那比我想的还快。这个冰融化之后,全世界的海水会上升大概六公尺半的样子。那我们想我们香港许多填海的这些地区,大概只高出海面一公尺,海水要涨到六公尺半怎么办?六公尺半应该是两层楼,要被淹两层楼,这问题非常严重。

  为什么要叫我们吃素?有理由。现在科学家发现,过去总讲二氧化碳的排量排得太多,都是责怪工业,汽车、飞机、工厂排的这些东西造成温室效应。现在的研究发现,饲养动物,动物排出来的排泄物远远的超过这些工业排出的。所以劝全世界的这些国家领导人,希望大家带头来提倡素食,不要再吃肉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教我们使用可以再回收的资源,尽量节俭不能浪费。第三个教我们尽量去骑单车,不要用消耗能源的这些车辆。第四个叫我们少消费,也就是不必要的消费不要去花钱。它说如果这四种做到了,我们这个地球就有救。现在是非常危急,现在要不救的话,那就来不及了。你看看二0一二年,我们今年是二00八年,只有五年的时间。去年,我看到一个预言,预言一再警告,他说我们拯救地球危机的期限是到二00七年年底,是个界限;二00七年要不做的话,这个地球就没得救了。这个科学报告放宽了一点,所以现在还来得及,现在是二00八年。二00九年、二0一0年恐怕就来不及了,确实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好在我们学佛的同学都还不错,大概这四桩事情,他的劝告,我们比较容易做到。我们再看底下一段,有两首颂,「劝观佛力」,第六、第七。

  【佛子汝应观。如来自在力。一切阎浮提。皆言佛在中。我等今见佛。住于须弥顶。十方悉亦然。如来自在力。】

  佛陀教学跟我们中国古人可以说是同一个原则,那就是身教第一。要做出榜样给人看,让人在这里面真正的省悟过来,这个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是只期望别人,自己没有做到,这个教学效果会很差,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我们东方这些圣人,在我们历史上所记载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都是做到之后才说,没有做到的不敢说。凡是说出来,他统统都做到,都已经变成日常生活,所以才有人相信,才有人肯学。中国古老的承传,世世代代可以说都没有中断,可是现在至少中断了一个世纪,也就是一百年。一百年的时间不算长,但是也不算短,我们现在再把它恢复过来,是能够恢复得过来,但是相当吃力。现在也似乎在这个临界点,不恢复就不得了,一定要恢复,跟美国太空总署提出警告很类似。传统伦理道德因果的教学如果能恢复,这世界有救。恢复难不难?问题在人,你要肯做不难,不肯做就真难。巴西的预言家告诉我们,他也是讲到二0一二年,这个世界有严重的灾难。他最后讲到的是二0四三年,他说到二0四三年,全世界的人口只剩下十分之二,也就是说全世界的人口百分之八十,一百个人里头八十个人都不在了。全世界现在将近七十亿人,到那个时候只有十几亿人,都在这个灾难当中死亡。三十年很快!这个警告很严重。他在末后也提出来,能不能救完全在人。人如果真的能回头,不再造恶业、不再自私自利,起心动念能多想着别人,能多想着社会、想着大众,这个世界就有救;如果人还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还是损人利己,那这个世界就没救了,跟太空总署这个劝告能相应。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能够素食,素食是什么?不杀生。佛在大小乘经里面讲得太多,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所有一切灾难,根源是什么?就是杀生。你杀他,他不甘心、不情愿,他要报复的,所以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一个战争、一个大的劫难,死亡的人数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于几千万,为什么?都有因缘果报在其中。我们读《释迦谱》,里面记载有一段琉璃王灭释迦族,佛在世,佛以他的神通道力,想救他们的家园都不行,为什么?共业。琉璃王对释迦牟尼佛确实也很尊敬,佛是试图去拦阻他的军队,僧团在那个地方,他绕道绕别的地方去;再到那边去拦,他又从这边绕去了,最后还是把释迦族灭掉。少数释迦族的人逃难,逃到中国的西藏,后藏,在那边就落户,以后再没有回去。所以释迦族也都到中国来了。目犍连有神通,在当时战乱当中,他救了大概五千人,他真大神通。五千人放在哪里?放在他钵里头,他吃饭的钵。他把这个钵送到天上,认为这个安全,没事情了。他对释迦牟尼佛说,他救了大概将近五千人,佛问他在哪里?说是在天上,在钵里面。佛说:你有没有去看看钵里头?没有看。佛说:你去看看。好,他从天上把这个钵取回来之后,里面的人都化成血水,没有一个活的。所以目犍连很难过,问佛这什么原因?佛说这是业报。从前这个地区是村庄,遇到旱灾,人民没东西吃,所以就打河里面的鱼,把水放干了,那个鱼全部都抓起来吃掉。这个鱼是两个族群,非常怨恨,我们没有得罪这些人,为什么下这种狠心来灭我们?有一个族里头,它们也有族群,这个鱼就发誓一定报仇。他说当时捕鱼的这些人是释迦族,捕鱼这些人,琉璃王就是被捕的那些鱼,现在碰到了,冤冤相报,没法子,这是定业。这个示现,实在讲都是教育,教导我们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真的是吃它半斤要还它八两,这是因果教育。释迦牟尼佛在这个时候头痛了好几天,都是做样子给我们看。为什么?那一次释迦牟尼佛也在场,他是小孩八岁,看到人家捕鱼他很欢喜,看那个大鱼,他就拿个小棒子敲鱼头,所以这次在灾难当中他头痛,他敲鱼头。世尊示现给我们看的,这些事情是真实。

  美国二次世界大战那个时候有个预言家叫凯西,他的资料很完整的保存下来,在美国他有个私人图书馆,研究他的人很多。他不少预言,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他就讲二一00年,这个世界完全换成一个新的面貌,他会再回来看;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可能又恢复到原始了。他又告诉人,任何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的遭遇,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没有一桩事情不是跟过去世有因果关系的,大事小事。这个话说得就跟中国古人所谓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一生的遭遇都是命中注定的。我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就算得那么准确,二十多年一点都不差。所以他相信,没话说了,也不打妄想,打妄想没用处,跟云谷禅师禅堂里面坐了三天三夜,几乎是不起心不动念。那我们知道佛门里面讲,不起心不动念,那是大菩萨,法身菩萨,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所以老禅师对他佩服得不得了,问他:你用的什么功?凡人从来不可能的事情,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他就说明,他没有功夫,只是命被人算定了,起心动念有什么意思?没用处,所以干脆不起心不动念。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凡夫。了凡先生一问,什么是凡圣?他才给他讲清楚、讲明白。他的不起心不动念落在无明里头,他不是禅定。凡夫不是妄念多,就是没有妄念;虽没有妄念,他什么也不知道,叫无明。这两种都是叫业障,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得禅定。云谷禅师把事实真相给他讲清楚,命运是自己注定的,不是别人,你前生的造作。所以人要知命,这是学问的功夫,孔老夫子五十而知天命,四十不迷惑了,五十知天命。知天命的人安分守己,这都是没有遇到云谷禅师,遇到云谷禅师说命运可以改造。怎么改法?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命运就改了。所以命运被人算定,过去生中所造的,定数;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是变数。如果变数大,这个定数就改变了。了凡先生相信命运,所以他善也不做,恶也不做,善恶都不做,命运就非常准确,二十多年一点都不错。所以我那个时候读《了凡四训》,我称了凡先生叫标准凡夫,明了之后这一改,马上就不一样。

  所以我们为佛弟子,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要知道观察,『如来自在力』。如来从相上说,释迦如来、毗卢遮那如来,《华严经》上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如来。世尊在经典里面给我们介绍,我们要细心观察,你细心去看,不要研究,不要分别,不要执着,佛家里面讲观;如果有分别、有执着,是世间人讲的研究。为什么?你落在意识里头。观是不用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着,观就不用第七识、不用第六识。我细心的看,我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看久了,真相豁然明白,这是作观。所以观,他心是定的;研究,他心是动的,就是说他有分别执着。这是佛法跟世法用功方法上不相同的地方。

  你要学会了,在日常生活当中统统用观,佛经上的名词叫「观照」,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都用观照,那就跟佛一样。佛用观照,菩萨用观照。这个方法真的会用,功夫得力了,用久了自然就得定,得定叫「照住」。照住就是三昧现前,三昧是禅定,禅定现前。定久了之后就开悟,开悟了叫「照见」。所以大乘教里面这三层功夫,首先是观照,照住,照见。你看大家念《心经》念得多,《心经》一开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见是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五蕴皆空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观世音菩萨见到了,照见了。照见就是证得了,我们没有证得,我们听佛这样说的,我们要常常用这个方法,不要在这上面去分别执着。在这些六尘境界里面分别执着,这是打妄想,这叫造业,这不是修行,如果说修行,那是修六道。如果造作不善的业,那你是在修三恶道,那也是道,你在修鬼道,贪心重的修鬼道,瞋恚重的是修地狱道,愚痴是修畜生道,都是道。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它反过来,我们念佛重要,比什么都重要。

  对六尘境界看得淡,能常常用观照,就是把佛在经上所讲的,我跟它对比一下,《般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我们想想,常常可以想着《仁王经》上所讲的,虽不是真实的,它贴近真实,容易观想。《仁王经》上讲,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个现相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我们所看到的是相似相续相,这容易观。弥勒菩萨所讲的,那更细了,那个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到,他说一弹指是三十二亿百千念生灭。这个太微细了。实在的,我们不用佛法,我们用世间法,效果相同。我们就用电影放映机的底片,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念念不住,它不停,每个生灭的相都不相同,因为它太快了,速度太快,我们感觉当中是一种相似相续的现象,这个要是能观成有好处,为什么?全是假的。我们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形相,就像电影银幕里面的摄相是性质相同,不可得。所以《般若经》上说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你能看出这个现象,你对这个世间得失的念头渐渐淡了,想拥有的念头慢慢的也淡化,为什么?拥有不到。不但是外面境界你拥有不到,连自己身体都不行,这身体不是自己,你能够拥有到吗?然后你就会学佛菩萨,这个身体暂时用用而已,随时可以放下。毕竟这三种烦恼同时放下不是容易事,妄想、分别、执着。知道世出世法事实真相之后,我们有个新的看法,这就是哲学里面讲的宇宙观、人生观,我们有个新的看法,这是假的不是真的。常常想到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慢慢就会觉悟,真的回头了。这是训练我们看破,看破就是看清楚事实真相。看清楚了,放下了,分别执着放下,自在力就现前。

  经教里面告诉我们,放下五种错误的看法,你就成须陀洹。须陀洹比我们自在,他恢复了两种自在力,我们世间人讲神通,哪两种?第一个天眼通,第二个天耳通。他的眼睛比我们好,我们年岁大了眼睛不行,要戴眼镜,他不需要,他有天眼,我们看不到的东西他能看见,我们听不到的,他能听见。换句话说,这两个能力恢复了,我们跟远方的朋友交流,不要用这些科学工具,不需要用手机。在这个地球上,无论朋友在哪里,你要想跟他沟通,只要把妄念一放下,无论他在哪里,你看得清清楚楚,他在说什么你也听得清清楚楚。再多放下一些错误的想法,前面是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是思惑,放下一些,你证二果,斯陀含,能力又恢复两种,宿命通、他心通,这个能力大。宿命通,知道自己过去,我前生干些什么事,再前生干些什么都知道,就是你的记忆力恢复,你能够记得前生、宿世的事情。另外一个能力是别人心里想什么你知道,他心通。到第三果有神足通,飞行自在。有神足通的人,到哪里去不需要坐飞机,不需要交通工具,他念头想的时候,人就到了,有能力分身,有能力变化。像《西游记》上讲孙悟空七十二变,三果圣人比孙悟空的本事大多了,孙悟空只有七十二,三果圣人七百二都不止,他有能力。所以没有看破,不肯放下,总认为放下我吃了大亏。殊不知放下你得大好处,你自己没办法想象的;你不放下,你想争一点,全是假的,而且是你决定争不到。你所争到的,用什么样手段得到的,全是命里有的;命里没有的,你决定得不到。名闻利养、功名富贵全是命里有的。

  所以明白人说了一句明白话,「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求不到。这个明了之后,你损人利己的念头自然放下,十善业自然能做到,十恶业放下了。自己没有钱,看到别人丢掉的钱,你也不会动它,为什么?我命里没有,安分守己,就能够做到,自己再苦、再穷,绝没有占别人丝毫便宜的念头。这个人不傻,这个人聪明,这个人真有福,为什么?不义之财你想得来,你没有想到你付出多少代价?太多了。这属于偷盗!特别是国家的财物,三宝的财物,这没办法偿的。三宝是十方供养的,你拿去,你将来还债要还十方众生的债,为什么?他都有分,还不完!国家债也很难还,中国十三亿人口,你要是盗取公家的财物,那这个财物的主人是十三亿人民,你欠了这么多债,你想你哪一辈子还得清?了解事实真相,他自然就不至于干这种傻事。出家了,或者在道场做义工,对于道场物要爱惜,要惜福,那是莫大的福报,这修福。如果任意糟蹋,认为这是十方来的,好象来得很容易,不珍惜,那你就是折福,折得也很厉害。你过去修的那一点福报,在佛门里面几年就折完了,折完就没福,那就很可怜。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都要了解,都要明白。经典上常说,戒律里面讲得更多、讲得更详细。所以自在力,世间里面、六道里面,修善法来的;佛法里面,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来的,自性里面的大自在现前了。

  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这两首偈,「劝观佛力,更发胜心,即前品不起而升」。你仔细看佛,你看佛这个多殊胜!看佛是什么?看自己。为什么?自己是佛,佛是自己。为什么现在释迦牟尼佛能做到,我做不到?释迦牟尼佛妄想执着分别放下了,我今天做不到是被妄想分别执着累赘了,亏吃在这里,除此之外,没分别。所以你真看清楚、看明白,你发殊胜的心,要成佛,要超越,不可以再堕落。佛有能力在菩提树下没动,忉利天宫他也在那边。这前面说得很多,清凉还有注解,在《钞》里面,我们可以把它念一念。这二首颂「劝观」,「前品成于四句,亦从此生,谓前一偈半,即指上文,是不起一切处而升一处;后十方悉亦然,单取十方须弥顶亦然,即是不离一切处而升一切处,取上一阎浮提对此,则是不离一处而升一切处」。这里头重要的一句,「取上一阎浮对我等今见佛,住于须弥顶,即不离一处而升一处,如来自在力(这一句)通于四句」。

  如来在哪里?这是真的,一点不假,为什么?相是心现的,法性遍一切处、法性遍一切时,无处不在,这是众生跟佛一点差别都没有,哪个地方有缘,哪里就现相。所以经里面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你要肯定,你要细心去观察,一切相是自性变现的。自性会变现,变现的也都是幻相。所以我们常常想到电影的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的幻相,整个宇宙的现象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你从这放映机就看出来了。不过它的速度快,放映机速度慢,快的速度是我们无法觉察到的。我们才起一个念头,那不知道换了几千亿的,我们叫幻灯片,换了几千亿张的幻灯片,你怎么能觉察到?真的是心现识变。如来果地上如此,我们现在还是如此,我们每天接触的一切大众从哪里来的?心现识变的,一个道理。明白之后要学佛,学什么?学佛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做不到,我们先在这上下功夫,不分别、不执着。你自然就能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会做到像菩萨一样,跟一切众生相处,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为什么?你的心清净,你的心平等,性德里面的大慈悲心透露出来,也有一点自在现前。

  那我们居住的环境,人家报导有灾难,你听了之后怎么样?你听了心很清净,很平安。为什么?这个环境唯心净土,唯心秽土,净秽没有离开心。所以你在极乐世界不会生欢喜心,为什么?那是烦恼,不会生烦恼;你在娑婆世界遇到这个地球上大灾难,你没有恐怖。迷的人受,受惊慌恐怖;悟的人不受,如如不动。那么,这个身体呢?身体随缘,这个地方众生需要你服务,你的身体会留下来;如果随这个灾难消失,这个地方的世间缘尽了,不需要你在这里服务,你到他方世界去了。这个地方世界有没有离开?没有离开;那个地方世界有没有到那里?也没有。为什么?没有空间,没有远近,这才是事实真相。这些是现在所谓的高等科学,真的是尖端科学。就像我们看电视,我们不想看,频道关起来,它就没有了;想看那个频道,再按个钮,那个频道现前,你说这个相有没有来?有没有去?没有,你按到它有。相隐了、不见了,不是不在,你随时按,它随时在。只有隐现不同,隐现是缘,众生有感它就有现,没有感它就不现,就这个道理。佛菩萨是众生心感,他才有应,我们这六道凡夫是业感,业里面有两种,有共业、有别业,别业是属于自己的,共业是属于大众,这里头缘很复杂,它是事实真相。你看经上叫我们观察,叫我们细心去观。末后三首偈是「举因结果」。今天时间到了,后面这三首我们明天再学习。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二五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第一小段「法慧菩萨」,十首偈颂我们从第八首看起。

  【一一世界中。发心求佛道。依于如是愿。修习菩提行。佛以种种身。游行遍世间。法界无所碍。无能测量者。慧光恒普照。世暗悉除灭。一切无等伦。云何可测知。】

  这三首偈里面,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提示我们「举因结果」,初一,就第八首是讲因,后面两首就第九、第十是讲果。「由因中行愿,剎剎齐修,故果位身智,遍应遍断」。这个偈颂文字不多,意思太深太广,首先我们看看修行的范围,不是一个道场,不是一个世界,『一一世界中』,这句话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的剎土,一个都不漏。我们一想,这是法身菩萨!讲席我们常常在研究、在探讨,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了,用现在的话说,时间、空间维次全破了,那你活动空间就是遍法界虚空界,突破了。如果我们的妄想还存在,那我们的生活空间就有限,限在什么?限在这一个佛的剎土,十法界,你出不了十法界。这一个佛土就大了,就像黄念祖老居士讲的,这范围多大?十亿个银河系。这个说法是很保守的讲法,只有比这个更大,不会比这个更小,十亿个银河系。这是什么?这是没有见性的人,他的范围。没错,我们家好象是这么大的一个大院子,那我们举个例子来,诸位能想象得到。如果是去过北京,去看过故宫,皇宫,你就能看那个家是不小,是很大,外面的围墙是城墙。里面它也分三个大区域,第一个是外面,那是属于警卫的区域,保卫的,第二个是大殿,第三个是后宫,分为三个区域。就好象我们这一个佛土里面,十亿个银河系它也有三个区,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虽然住在这个皇宫里面,我们只是欲界,就是大殿前面这个区域,我们很熟悉。后面两个区域我们就没分,那是色界、无色界。我们的七情五欲没断,这是执着里面最严重的,所以我们今天看到「一一世界中」,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也就是初住菩萨的境界。

  初住菩萨你看看他,『发心求佛道』,我们在《弥陀经》上看过,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那是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他们活动空间跟这里讲的一样。你看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人日常生活状况,每天都能够去参访十万亿佛国土。古来祖师大德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他为什么不说「一一世界中」,要说十万亿佛国土?十万亿是有数量的。一个佛国土是十亿银河系,一个佛国土,他们每天去参访十万亿个佛国土。佛为什么这个说法?因为佛讲了,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这个当中距离是十万亿佛国土。说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对于家乡很眷恋,总想常常回来看看,十万亿佛国土这是很快就回来了,你每天都可以回来看看,意思在此地。实际上呢?实际上是「一一世界中」,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所以要懂得佛说话的意思,话里头有话,告诉你,你到极乐世界就天天可以回家来看看,就这么方便。所以这句话佛是随顺这个地方众生所讲的,讲得亲切,让我们对西方净土产生向往的心、坚定的决心。这个地方家亲眷属、交情深厚的这些朋友,你常常能照顾,你都能够帮助到他们。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等于到华藏世界,这是我们晓得,到那里是带业往生,生到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我们现在是在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欲界。但是它那个地方凡圣同居土没有三界,像我们这里欲界、色界、无色界,极乐世界没有,这是很特殊的。那个地方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他的神通、道力、德能、福报,跟这里讲的法身菩萨没有两样,而且比这里还高。为什么?你看《无量寿经》、《弥陀经》上都说,到西方极乐世界,「皆是阿惟越致菩萨」。这句话很重要,它并没有说凡圣同居土除外,不是,没有说,那就凡圣同居土也包括在里面,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个阿惟越致菩萨不是自己修来的,是阿弥陀佛给他的。就好象现在学校博士学位,有人念书念博士学位拿到的;有的人不要念,学校把博士学位送给你,荣誉博士,地位是平等的。所以那个地方,得阿弥陀佛把阿惟越致菩萨送给你了,阿惟越致什么意思?不退转。在菩萨位次里面,哪一类的菩萨才不退转?一般讲法是七地以上,这个位次高了,七地以上。普通菩萨就是从初住开始,从初住开始修,要修两个阿僧祇劫才能到这个地位。念佛人往生净土,换句话说,这两个阿僧祇劫你就省掉,西方世界无比殊胜之处就在此地。

  所以快,比华藏世界还快。如果不比华藏世界快,你们想想看,华藏世界两位大菩萨文殊、普贤。我们这个背后就是华严三圣,当中是毗卢遮那佛,骑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狮子的是文殊菩萨,华严三圣。文殊、普贤率领华藏世界的菩萨念佛同生极乐,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这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去?现在我们也算是搞清楚了,在华藏世界成佛,圆教初住要修到十地法云地菩萨,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无始无明的习气要这么长的时间它才能断得掉;可是到极乐世界去,那就太容易了。他们是法身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几乎可以说到极乐世界几天的时间,无始无明习气统统可以淘汰尽了。这是一切诸佛剎土里面没有的事情,所以叫难信之法。我们凡夫谈不上,谁难信?华藏世界这些三贤十圣难以相信,要不是文殊、普贤带队的话,没人愿意去,不相信。

  文殊、普贤早就成佛了,是古佛再来,在毗卢遮那净土里面帮助这些有缘的众生。这个有缘就是生到华藏世界的三贤十圣,帮助他们。我们用平常的道理也能够想象得到,华藏世界这些菩萨,相信很多人跟文殊、普贤去了,有没有不愿意去的?我想也一定有。又何况,你要晓得这世界这么大,每个世界里面都有佛菩萨在教化众生,所以修行的人多!我们这个世间修行人,几千年出这么几个放下的人,真正是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证了法身,证法身就到华藏世界去了。可是这无量无边世界里头,要一个世界里有一个人,每天华藏世界就有无量无边的人到那边去。所以我们知道文殊师利跟普贤菩萨天天带队,一批一批的到极乐世界去。你要想想这种殊胜的景观,能略知一二,这个多么殊胜。可是更特别的,我们不经过华藏世界,现在从这个世界,从旁边侧面就溜进去,这叫带业往生,叫横超。他们那是竖出,正规的竖出;这是横超,从旁边就走了。不必经过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四圣法界,不必,就在人道的时候,我们这一生人道报尽就能到极乐世界。这种人是哪种人?从理上讲人人都有分,从事上讲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信、愿、行。所以这里讲「发心求佛道」,这是信,你要没有信,你怎么可能发心求佛道?

  『依于如是愿,修习菩提行』,你看看这里头,这首偈里头信愿行具足。对于西方净土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信心清净、信心坚定、信心圆满,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我们修净土的同学,我举个例子跟大家说,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在台中创办个莲社,台中莲社。地方虽然不大,由于老居士讲经不中断,把净土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了,所以跟他念佛的人就很多。我亲近他老人家,他在台中已经十年了,到他往生,他在台中住了三十八年。那个时候台中莲社的莲友将近二十万人,我在台中十年,我离开的时候,台中莲社的莲友差不多是五十万人。老师常说念佛的莲友这么多,真正往生只有万分之二、三,一万个人里头只有两三个人,你要问什么原因?就是信愿行这里面出了问题,信心太难太难了。信心的标准必须是解,你真的懂了,真的明白了。

  愿只有一个愿,就是求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除这一念之外,根本就没有第二个念头,这叫愿,这叫大愿。这一愿就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统统具足了,不要一愿一愿去发,这一愿就具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具足十方如来因地当中所发的所有的大愿,为什么?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世尊为我们介绍净土,六方佛赞叹,那个六方是十方,翻译的是简略,原本是十方。你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十方,它还有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已经有了。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无量法门里面,最有效果的、成就最快速的、最稳当的,就是劝勉大众发愿求生净土。所以这一愿是十方一切诸佛共同的大愿,而且是个圆满的大愿,究竟的大愿。

  我们有没有发?发了。为什么去不了?当中夹杂,夹杂的力量太大了,把你的愿毁掉。夹杂什么?夹杂着七情五欲,夹杂着分别执着,这是什么?没放下!我又想到极乐世界去,又舍不得这里的家亲眷属,对我好的人我要报答他,对我不好的人我要报仇,我要找他麻烦。恩怨总是不断,财色名食睡难分难舍,这怎么能去得了?问题发生在此地。如果真的是求往生,这个人对我好,我报答,等我到极乐世界成佛,回来我再报答他,连父母之恩亦复如是。因为你生到极乐世界,你才真正能度得了你的父母,那是真孝!你不到极乐世界去,你父母造了恶业依旧堕三恶道,你怎么办?无能为力!由此可知,真正是个聪明人,有智慧的人,看到家亲眷属作恶业,就像婆罗门女、光目女一样,《地藏经》上看到的,知道自己父母一定会堕地狱,那你怎么样?赶快求生净土,万缘放下。

  这个世间人对我好,很好;对我不好,也很好,统统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才清净,你的心才真诚,跟西方极乐世界它有感应,念念都有感应。如果你的心不清净、不真诚,那个愿不起感应的作用,信愿行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能成就。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讲得很清楚,三个条件一个不能缺,一定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相信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自性所现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自己心现识变的。你看这关系多么密切,哪有去不了的事情!这不是外来的,自性现、自性变,他怎么会不能往生!在这个世间,无论遇到人、事、物,要知道是逢场作戏,可不能认真,认真不但不能往生,认真就叫造业。业怎么样?业你还得受报,不善的业那个报很苦,轻报我们讲是病苦,重报是恶道。跟众生,都是迷惑颠倒的众生结下的这些冤业,这个冤业里头有善有恶,善的,恩爱的缠绵,也是麻烦事情;不善的业冤冤相报,两样都是苦不堪言。

  要觉悟,恩怨两边都要舍,这一生才能稳稳当当的取净土。如果怨我舍掉了,恩我要报,你去不了极乐世界,你的果报在三善道,你来生好报恩。但是,你来生能不能保证再能遇到佛法?遇不到佛法,一生做好人,好人也会造恶业,福报享尽了,你生生世世恶的业现前,还是要堕三途,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要清楚、要明了。在习性里面,这要搞清楚,本性里面没有善恶,习性里头有!佛告诉我们恶多善少。你看《百法明门论》里面,善心所只有十一个,烦恼心所、不善的心所二十六个,不成比例。所以人学好很难,为什么?他善心所只有十一个。学坏很容易,他不善的心所二十六个,你说这个力量多大。又何况我们现在的社会,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不善的多,善的太少了。

  举一个例子最明显的,现在的人没有不看电视,你看电视里面的节目,有几个是善的,有几个是不善的,你不就清楚了吗?几个节目是给你讲伦理道德的,几个节目是给你讲暴力、色情、杀盗淫妄,你不就明白了吗?为什么这个世界这么乱?为什么灾难这么多?不必说,这种因缘你就明白了。现在人还在迷惑、还在颠倒,如果这些科学报告是真的,包括联合国的,包括美国太空总署报导是真的的话,十年之后人活在这个世间就不安稳了,为什么?末日的现象明显的现前。这个地球上的冰,地球的温度在上升,这个上升是加速度的愈来愈快,太空总署的预测是十年,也许不到十年。有人说是二0一二年,那二0一二年只有五年,这个世界上没有冰了,南北极的冰溶化,高山的冰也没有了,这会给地球带来很严重的灾害。

  高山的冰溶化的时候,这些大江、大河的水源断掉了,像长江、黄河在中国,将来枯干了,没有水了。现在靠这个河流灌溉的、生活的有多少人!那个时候没水怎么办?南北极的冰溶化了,海水上升,科学家现在给我们很明确的数字,海水会上升六点五米,沿海的城市统统淹没了。世界上人口是愈来愈多,居住的面积愈来愈少,这个灾难就在眼前。太空总署在呼吁,赶紧要大家警觉要救地球,怎么救法?他提出来的这个四条,第一个是素食,希望全世界的人不要再杀生,改素食,不要再饲养这些畜生。这个跟佛法讲的是一样的,佛法讲所有一切灾难,根本的原因就是杀业太重。第二个叫我们改乘自行车,脚踏车,换句话说,恢复到过去没有这些科学工具的社会,人会在这个地球上继续延续下去;叫我们要节约能源;叫我们尽量减少消费。这在日常当中,提了四个非常具体的方法,可以救地球!佛门里面讲得就更透彻、更清楚,中国的佛教一千多年来提倡素食。

  我们修行的信愿行这三个字,真的是天天都要去思考,都要去检点做到多少。我们要抓住最高的纲领,总的原则就是「看破、放下」。我这一生感激老师,第一天就把这个方法传授给我。看破是明了,这要靠经典,五十七年来天天读经,没有一天空过,对于宇宙、人生、世法、佛法明白了一点,放下什么?放下的是分别执着。日常生活当中,事业方面,我们有了选择的标准,利益众生的,与法性相应的,与伦理道德相应的,这些事业应当做,为什么应当做?这是救苦救难,这是普度众生。是菩萨大愿里面主要的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全心全力把这桩事情做好。与这个相违背的,属于个人的、自私自利的彻底放下,不要放在心上。个人的名闻利养,个人的恩怨,如果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这是个人致病的第一个因素。很多学佛的同修、出家的大德,走的时候都得癌症走的很多!这病症从哪来?就是这些东西放不下给带来的。所以要知道,自私自利、名闻利养、是非人我,这个对自己健康有很大的伤害,你能把这个放下,你把致病的缘断掉了。因是什么?因是贪瞋痴,贪瞋痴放下,你得病的因没有了。你把自私自利、是非人我这个东西放下,恩怨放下,缘也断掉了,你身体怎么会不健康!所以自己常常想想,我还有没有这个东西?有,还很多,那个麻烦就大了。佛讲得清楚,佛对得起我们,我们听没听懂,或者是偶尔听懂了,但是经典放下之后又迷惑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为什么?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我们的恶习气重,善的气分很薄。所以我们接受圣贤教诲,这是接受善的气分来熏习,时间很短,力量很薄弱,放下经本之后外面恶的习气就又来了,那个恶的习气根深蒂固,它当然起作用。那要怎么办?要在经典上加强熏习。

  我常常给同学说,我是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真是佛菩萨保佑,给我这么长的寿命,也就是给我这么长的时间熏习。在这个世间修行,好!经上讲得清楚,娑婆世界就指我们这个地方,修行一天修得好,能够抵得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你明白这个道理,娑婆世界也有它殊胜之处,快!这个地方怎么样?成就快,淘汰也快;极乐世界成就很慢,没有淘汰的,没有堕落的,这是它那边殊胜之处。这边是大起大落,大起大落一定是大落的多、大起的少。大起怎么样?大起是不断天天熏习,天天熏习,天天认真修行,具足信愿行,行是可以提升,真的是大幅度提升,比极乐世界快。明白这些道理之后,跟《华严经》上所讲的一样,极乐世界要不要去?要去,决定要去。是不是很着急要去?不一定,不用那么样急,急不得。世间法老人常讲「欲速则不达」,你很着急,因为你是情绪,那是烦恼,很急的时候烦恼起现行,怎么能往生?往生的人带业是带业,现行的烦恼不能带。所以烦恼起现行就障碍往生,急不得。随缘,随缘心是清净的;急躁,心不清净,这道理都要懂。

  所以我们「发心求佛道」,这个心不纯,这个心不真,是发了这个心,里面还求名闻利养,还有自私自利,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还有恩怨,这就不行了。真的要在这一生求解脱,不再搞轮回,我们就得干真的,不能干假的,一定要彻底放下。这几天有几位老同修来见我,也谈到什么?老人年岁大了,老人最关心的就将来怎么走法,到哪里去,念佛求往生没有把握。最麻烦的是什么?在你往生那个时候,你的家亲眷属这都是魔障,全来了。你的儿女不信佛,他说这东西是迷信,很多同参道友来帮助念,把他赶走,由他们来做主,这就完了。佛法里面告诉我们,人断气之后大概八个小时神识没离开,所以最好不要碰他。你们的儿女、亲戚、朋友不知道,这个也想碰碰你,那个也想摸摸你,你怎么办?一、二个信佛的人知道,不敢讲话,全把你往生的缘断掉,所以大家忧心忡忡。这是正确的,我们能理解,怎样养老,怎样在晚年认真修行,怎样临终的时候没有障碍,能往生,所以我们才想到搞弥陀村,这个念头二十多年了。

  我是一九八三年在旧金山讲经,讲经的处所是旧金山的一个老人公寓,这个老人公寓也不小,它好象有四百多个单位,犹太人办的,它附设一个幼稚园。我看的时候很感动,我觉得二十一世纪的佛教道场,应该是这种形式,不要再搞寺院庵堂。就在它这个老人公寓的大厅讲佛法,连续讲了七天,一天两个小时讲了七天。老人公寓也就跟旅馆差不多,但是它每个单位,我们来说大概合台湾有十五坪,一坪三十六平方尺,应该差不多是有将近一千尺的样子,有这么大,每个单位有一千尺。它有个卧房、有个客厅、有个厨房,外面还有个小阳台,卫生设备都很齐全。多半的时候,夫妇两个人退休了,老人他就去买一个。物质生活,这公寓里面都给你照顾得很周到,精神生活没有,所以也很苦闷。住在那里都是老人,你看看没几天就有个老人过世了,抬走了,所以看到那里,看到哪天轮到自己,精神上的压力很重。

  所以我就想到用酒店式来经营,让老人能够过着快乐的晚年。中国人常说老年享福,在外国老年人很可怜,他不是享福,他是等死,确实叫坐吃等死。香港也不例外,前天我们这里区议员来看我,告诉我香港老人公寓里面,老人自杀率很高,他太可怜、太苦闷了,感觉到什么?活不如死。如何让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这是一桩大功德的事情。所以我们就想到用五星级酒店的方式来经营,当然那个房间不可能像美国那种做法,但是也能做得到。两个人住的可以大一点,房间大一点,一个人住的可以小一点,他收拾方便。要用酒店管理经营,那有人,每天都有服务生替他照顾,这是个很好的方法。我们提出来之后很多人欢喜,是要赶快做,现在老人是愈来愈多,我也希望有这么一个场所,迫切需要。旁边办幼稚园、办小学,传授伦理道德教育,让这些小朋友从小学会孝亲、尊老、尊贤,让他有机会学习。它附带的有小型医院、诊疗所,来照顾老人的健康。所以必须要有的,就是要有儿童,让老人天天能跟儿童接触,能有医疗设施。这里面有念佛堂、有讲堂,如果是多元文化的,不同宗教的,那就各个不同宗教都有小教堂,在一块共修,彼此互相照顾,多元文化中心。这些是好事,这个时代走到这个地步,没有法子。

  东西方自古以来,社会的核心是家庭,家庭里面承担的这些项目很多,第一个是夫妇的安全,第二是小孩的保障,小孩的教育,传宗接代;第三个功能,小孩长大了养老。年纪幼的时候父母养他,到老的时候,他有义务要养育父母,要养老。所以这家庭是社会的核心。现在家庭破碎,家庭没有安全感,你看夫妻的离婚率那么高,动不动就离婚,家庭就散掉,没有安全感。小孩出生之后送给托儿所,连小婴孩都有照顾的地方,他可以不要去照顾。从生下来到他一直念书,父母都可以不用照顾,于是什么?儿女跟父母的亲情没有了。感情不能建立;换句话说,他到成年长大的时候,他也不会孝顺父母,他也不会养老。所以今天的老人要自顾自,这是工商业发达、科技发达,把伦理道德的社会摧毁掉,这走上了末路。所以我们才想出,老人在一块集体在一起生活,每天我们还要补习传统教育,这个地方就是老人学校。住在这里面,我们可以请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常常到这边来讲学。

  我们年轻、少壮的时候,没有接受过的伦理道德这些文化教育,可以在老年补习,听听历史故事,听听传统的戏剧。中国从前传统戏剧都是教育,戏剧里面所包含的内容,总不外乎忠孝节义、因果报应,把伦理、道德、因果用戏剧的方法表演出来,寓教于乐。中国古代文艺主要是传教,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学校,这也是大家非常欢迎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来教学。我们要提倡传统的这些文艺,都能在老人公寓里面,经常不断的去表演、去演出,老人真的可以欢度晚年。老人公寓里面的经理、员工,统统接受过伦理道德的教育,我们现在讲的《弟子规》、《感应篇》,跟德育的科目。这就是公司附设一个培训班,受过这个教育,考试及格的。为什么?他懂得照顾老人,把老人看作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长辈。这里面有念佛的念佛堂,有讲堂,有禅堂可以去静坐,应有尽有。如果是多元的,也有小型的基督教教堂,伊斯兰的教堂,都可以设施,信教自由,决定是互助合作,没有排斥、没有对立,好事!我们要加紧去做,等他们做了有眉目,我再跟诸位报告。我们相信,住在这种老人公寓里面,一定很幸福,费用一定不会很高,有保障,真的有安全感。保证我们念佛的人到临终的时候有人助念,没有障碍,念佛人求生净土就安心了。现在念佛人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的儿孙,平常不来,到临终时候都来了,都来找麻烦了。平常不孝顺,到那个时候来又哭又闹,决定扰乱你,还把你从极乐世界拉回来,继续搞轮回,这是很恐怖的一桩事情。

  所以「发心求佛道」,我们的心要纯、要真,这也是很难的事,如果对教理不通达的话做不到,所以你就晓得,听经是多么重要,读经多重要。听经、读经实在讲,终极只有一个目标,破迷开悟,断疑生信。近的目标就是断疑生信,远的目标是破迷开悟,这都属于教育。「依于如是愿」,我们愿生净土,那就必须遵守往生经里面的教诲,往生经佛祖给我们选了五种,不多,非常适合现在人,五经一论。这五部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五部东西合订在一块,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就全了。另外一论就《往生论》,天亲菩萨念佛的心得报告,提出来给我们共享。有能力的五经都可以学习,怕麻烦的,五经当中选一种就够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我们的愿,是我们的方向,是我们这一生终极的目标,目标、方向正确了。绝不能走岔路,这比什么都重要。

  行是真干,在真干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放下万缘,年岁大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最要紧的是这句佛号,如何能帮助我们日夜不间断。我们有这么个老人公寓就好办了,听经、念佛,我们每个房间装个小喇叭,念佛号的,你听的时候打开,不听的时候按钮关掉,声音就没有了,声音大小可以调整。听经也有个听经的喇叭,或者是装上闭路电视,我们自己内部有几个频道,你要听哪种经,你打开频道你就能听得到。甚至娱乐的节目我们统统有,应有尽有,真正用功他不会间断。当然我们希望第一个这样的道场,这真正弥陀村的一种公寓式的,能够建好的时候,统统都是我们念佛的同修,念佛同修年岁大了,我们都住在一起,在一起共修。这个愿望也很可能会实现,念佛的人还是多,真正念佛人,真正帮助往生,功德大!因为你帮助一个往生,就是送一个人作佛去了。

  大慈菩萨说得好,你一生当中能帮助两个人往生真的成佛,就比你自己修行的功德大得多了。能够帮到十几个人,自己念佛求往生应该就没有障碍,因为那么多人在极乐世界,你往生的时候,他们都会跟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你。所以行是真干,这个真干里头,最重要的就是把你的障碍放下,这是真正的菩提心。不放下障碍那还是麻烦,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障碍是自己造的,必须自己解决,任何人都帮不上忙,再关心你的人、再爱护你的人都束手无策。真正通达明了的人不多!一知半解的太多,一知半解不能解决问题,所以亲近善知识要紧。亲近善知识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对于善知识没有怀疑。我们亲近一个老师,如果对老师有怀疑,你什么都得不到。可是在这个时代,找一个学生对老师没有怀疑的,找不到,都没有坚定的信心,只能说信心的程度多一点、少一点,真信太少了。真信那就讲传法的传人,不是完全这个清净信心都不能传授,这都是自古以来所谓缘分。

  所以第一首偈讲的因,非常重要,讲得非常之好,有因必有果。后面两首偈子讲果,『佛以种种身,游行遍世间,法界无所碍,无能测量者』。种种身是什么身?我们只晓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三十二应是讲三十二类,每一类里面无量无边。如果你真的能够通达、能够体会到,今天我们所接触到的,从早到晚你看到的一切人事物,就是佛的种种身,「游行遍世间」。这真的吗?真的,有什么证据?《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是证据。过去我们在香港尖沙咀街坊福利会讲过五十三参,是属于节录的,不是完整的,介绍过。五十三参意思就是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你所看的一切人事物,全是诸佛如来示现的。善财童子就是这么成就的,文殊菩萨就是这样教他的。你看到每个人,他行善,是佛菩萨做样子给你看,你看会了,学他;他造不善,佛菩萨做给你看,这个你知道不善,不能学他,你不就全得利益了吗?善人是佛菩萨,不善人也是佛菩萨,就好象唱戏一样,有人唱正面的,有人唱反面的,都是最好的演员,演得那么逼真。真正会听戏的、会看戏的,他得利益了,他受教育。《论语》里面讲,孔子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个三人是什么?就是自己一个,这个社会上两种人,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讲整个社会。善人教我,恶人也在教我,这是正面教材,那是负面教材,哪个不是善知识?哪个不是老师?哪个不是父母?哪个不是佛菩萨?全都是!我们轻视这个人,批评这个人,不可以的,连怠慢都不可以,为什么?礼敬诸佛。你看经典忏仪,「一心顶礼,一心恭敬」,这是性德的流露,真心的流露,不是妄心,妄心里头有分别执着,真心里头没有。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也是如此,我们自己这一生,每天从早到晚干什么?表演,为人演说。我们一方面受教育,一方面也教育回馈,彼此互相教、互相学。遍法界虚空界是个教室,这是佛门的大教室,哪有分别!「游行遍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把一切世间都包括了。

  「法界无所碍」,没有障碍,这个地方讲的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那都是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见一分法身,所以他们活动的空间是法界虚空界。到无所碍,那就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的四无碍,理没有障碍,事也没有障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本来就无碍,哪来的障碍!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有几个念?有几个形?有几个识?有些同学拿去计算,大概是算的应该没有错误。这一弹指里头有几个念?这个念就是生灭,弥勒菩萨讲「三十二亿百千念」,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十个千是一万,百个千是十万,基本的单位是十万,多少个十万?三十二亿个十万,这是一弹指。我们以现在算法是一秒钟,一秒钟我们可以弹四次,那就是三十二亿乘十万再乘四弹指。所以现在同学们都算出来,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念。这万亿就是兆,如果说一千二百八十兆也行,万亿就是兆,一秒钟。他还有什么障碍!

  这就是说,清凉大师四个障碍都没有了,你能了解这句话,你就完全同意,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碍在哪里?障碍是你分别执着,分别就有障碍,那个障碍轻;执着这个障碍就严重,执着是事事都有障碍了。我们今天是理有碍,事也有碍,理事有碍,事事是更有障碍,要知道全部这个毛病发生都是发生在执着,没放下!你要知道,所有一切障碍是假的,自性里头没障碍,你的真心里头没障碍。我们的老祖宗也了不起,我觉得都是佛菩萨应化来的,要不然说不出来。「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没有障碍,障碍是不善,所以障碍从哪来?障碍从习性来的,本性是善,习性不善。本性的善,这个善是个形容词,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习性里面的,习性有善恶,恶是障碍,善还是障碍,善生三善道,恶感三恶道,出不了六道,所以它还是障碍。本性本善那个善是善恶二边都没有,那叫本善,那个善是清净心,那个善是不生不灭,这个我们要晓得。

  这是《华严》里面讲到最高的科学,这讲生灭法,所以在这么高的速度里头,生灭就是不生灭;但是迷的时候才有,悟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悟的时候,那个境界叫常寂光净土,这里头没有所谓的精神、物质,统统没有,可是起一念,起一念就有了,起一念就变成阿赖耶识,变成阿赖耶。所以阿赖耶多大?阿赖耶也是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他动了念。这一动念很快,所以精神、物质全部发生,这整个宇宙现象就爆发,就现前了。如果不起心、不动念,这统统没有,统统没有也不能说无,为什么?它真的是有,有但是它不现。好象我们看电视,我们不看电视,关起来,什么都没有,其实里面画面很多,你随时按频道随时它就出来,你不按它就没有。所以佛法讲隐现,隐现同时,隐现同处,这是《华严》所说的不思议解脱境界。

  我们今天能感受的是现的这一面,隐藏那一面我们感受不到,是完全不知道,隐藏的比现出来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太多!什么时候你能够发觉到?完全靠定功。所以佛法不需要用机械,用禅定的方法,心愈清净,隐藏的那一面你就愈了解得多。所以到法身菩萨,他能够发觉的程度,几乎跟究竟佛果相同,只是他的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还有点障碍。障碍是什么?极微细的境界里头,他可能知道了解,他还不能证得。像弥勒菩萨所讲的,那个微细境界,一弹指当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这个生灭是什么?精神的生灭、物质的生灭,因为它念念有形,形就是物质,物质现象的生灭。精神它有见闻觉知,物质它有色声香味,你看时间那么短暂。

  当然这些菩萨比我们了解得更清楚,非常透彻,可是那个境界要证得,那要很深的定功。就是你的速度跟它的速度相同,同步你就能进入了。所以佛在经上说,普贤菩萨能入,那我们知道普贤是等觉。八地菩萨见到了,九地、十地到等觉他就能契入,那真的是事事无碍了,大概到八地的时候理事无碍,到这个境界。所以七地以下没有能够测量的,你测不到,就是你那个定功不够,这样微细的震动你还感觉不到,要更深的禅定你才能感受到。修因证果,这里面所说的,就是方先生讲的高等的哲学、高等的科学。

  下面一首偈也说得非常好,不但自利,他利他。『慧光恒普照』,这个慧光就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这不是从外来的。佛在《华严》里面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单讲智慧也称为佛性,如果说智慧德相统统包在里面,我们称为法性,单讲这里面一分智慧这是佛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佛性的作用是什么?觉,自性觉。《起信论》所说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慧光恒普照」就是本觉本有,『世暗悉除灭』就是不觉本无,世暗是什么?无明。你看看我们这个夜晚,夜晚天空黑暗的,密宗里面有大黑天,大黑天是什么?无明。你要晓得,本来是明的,到哪一天你把妄想放下了,黑暗就没有了,你再看不到黑暗了。自性是光明的,光明是柔和的,不刺眼,不像白天的太阳你看刺眼睛。光明是什么?光明像月光一样,清凉的、自在的,不刺眼睛。但是明亮超过太阳,太阳没有它明亮,不刺眼,非常柔和。

  所以你要晓得,你什么时候真的放下起心动念,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为什么?大黑天没有了。你所看到的什么?就是大光明藏,常寂光净土,你就见到了。什么人见到?初住菩萨见到了。初住菩萨无明破了,所以破无明就是把妄想放下了,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口尝味,包括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明。无明不是真的,也是剎那生灭,刚才讲的一秒钟多少生灭?论兆算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念头也是这样的,你说速度多快。真正不起心、不动念,叫豁然大悟,明相就现前,无明真的没有了。那个时候的境界就像转换频道一样,还是在此地,并没有离开。佛跟我们在一起,每个人频道不一样,我看是这个频道,你看是另外一个频道,确实不相同,是一不是二,这叫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里头有十法界,心地清净的人什么都看得清楚,从常寂光净土一直看到阿鼻地狱,全看到。

  有起心动念的人,所有障碍都发生,他就看不到,他在哪个法界只能看到这个法界,而且这个法界看得还不完全,你说受的障碍有多大。所以「世暗悉除灭」,这个暗包括愚痴,都没有了,转迷为悟。智慧放光,通达明了一切法,一切法通常我们讲性相,性是能生能现,一切法是所生所现,这个一切法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诸佛剎土里面依正庄严,全是心现识变的。普照就是普遍都照见,照是照见,对于这一切现象的道理、事相、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间、空间全没有了。空间没有了,远近没有了,在哪里?在现前。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无量劫前跟无量劫后在哪里?就在现在。这叫世暗都除了,我们平常的赞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万德万能,用这些话来赞叹。这要学吗?不要学,放下就是。

  世尊当年来给我们做示现的,这个要知道,他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也就是表演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从生到死整个的过程,像演戏一样,他做演员演出来给我们看。时间是我们这个世间时间八十年,他演出来给我们看,让我们看到之后有所觉悟。他演得好,告诉我们到这个世间来,要做得真正有意义、有价值,没有白来。他生在帝王家,舍弃王位,绝顶的聪明智慧要在世间无论干哪个行业都是顶尖的人才,全部都舍掉。选择的是什么?选择的是社会教育,他老人家一生当老师,职业老师。而且更奇妙的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的,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有教无类,现在所谓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干这一行。那个目的、意义在哪里?觉悟众生,一生就干这个。为什么?众生的苦都从迷来的,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从哪里下手?从破迷开悟。

  你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第一等的大事,其他都叫鸡毛蒜皮,小事。这是第一等的大事,他演出来的,那就是破迷开悟的样子,那就是真正离苦得乐。所以他教给我们,就是章嘉大师说出来的「看破、放下」,你看世尊一生是不是做这个样子给我们看?真看破了,也真放下了,真的得大自在了。你看他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丝毫怀疑,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我们这个处世还提防着好人、坏人,他没有;还怕人欺骗我们,怕吃亏上当,他什么都没有。我们所有一切疑虑,都在他日常生活表演当中得到答案。放下!对待一切人,善人也好,恶人也好,大人也好,小孩也好,只有一个真诚。自己的态度谦卑,对人礼敬,性德圆满的流露。我们中国儒道比不上,他的彻底,儒道是讲到,没有他讲得那么究竟、那么彻底,演得那么逼真。真的是经论里面所讲的,讲大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做到究竟圆满,这是教我们要这样存心,那大乘佛教就圆满了,真心显露。真诚就是真心的本体、理体,清净、平等是自受用,自己的享受一丝毫不沾染,一丝毫高下的念头都没有,平等。正觉、慈悲是他受用,帮助别人觉而不迷,唯有觉而不迷才真正能做到什么?和而不同。你跟众生和睦相处,不一样,你是真心,他是妄心。真心跟妄心可以和;换句话说,佛跟我们在一起,他住他的常寂光净土,我住我们的六道轮回。他对我们了解,我们对他不了解,他帮助我们也不着急,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了不起!

  我们要在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去体会、去学习,慢慢也能像他那么样自在,也能把这个世间摆脱掉,摆脱就是放下,放下就摆脱了。所以关键,真的,章嘉大师传授这个「看破、放下」,是佛法里的秘诀,最重要的一个秘诀。你放不下是没看破,你没看破是因为你没放下,这都相辅相成的。所以真正修行,你知道多少就要放多少,你会提升。你知道的时候还做不到,你原地踏步,你寸步难行,你做不到。所以学了要真干,不杀生,对一切众生,伤害众生念头都没有,怎么会有行为!做到了。不偷盗,决定没有占人便宜的念头;还有占别人一点小便宜的念头,盗心未泯,还没有消灭。从这些细微地方去下手。

  『一切无等伦』,十法界里面的众生没有能够跟他相比。『云何可测知』,佛的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决定不是十法界这些众生能够猜度,测是猜测,能够了解的,不会,不可能。我们是在大乘教《华严经》里面透了一点讯息,这点讯息对真正修行人来说,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大的鼓励,这个世间什么样的障难,包括自己身体疾病、寿命长短,可以完全操纵在自己手上,真叫大学问。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二六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第二个小段,「南方一切慧菩萨」,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尔时一切慧菩萨。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假使百千劫。常见于如来。不依真实义。而观救世者。是人取诸相。增长痴惑网。系缚生死狱。盲冥不见佛。】

  这是偈颂里面的第一段。每一方每位菩萨赞颂都是十首偈。这是「第二南方」,菩萨的德号称「一切慧」,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跟我们解释的,「一切慧者,了一切法真实之性,净心地故」。二住是治地住,初住是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心,十住心就是十信心的落实。前一会我们讲的十信菩萨,十种信心圆满的做到这才能入住,入住也就是说圆满成就了十信心。由此可知,佛法尤其是大乘教,着重在行,不是着重在讲,你有信、有愿、有解,没有行,那个信愿解都不是真实的。信、愿、解,统统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的得受用。所以没有笃行,那就是现在新的名词所谓佛学,不是学佛。佛学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以前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讲,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也就是说你没有办法离开业力的拘束,你还是受业力支配。业力支配,你必须要知道,善业感三善道的果报,恶业一定是三恶道的果报,出不去。

  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有高度的警觉,那是什么?我们在一生当中,过去生生世世,冷静的想想,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多还是恶多?不想不知道,一想真的是寒毛直竖,肯定是恶念多,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往昔今生念念还再造作,虽然学佛,虽然在佛门里修福,果报还是在三恶道。福修得很大,畜生道里面去做宠物,有福;鬼神道里面,过去的例子我们看得很多,去做土地公、土地婆,民间所祭祀的这些鬼神,这是有福报的鬼神。如果恶业造多了,那做饿鬼,严重的是堕地狱。造业的时候自己知不知道?大多数人不知道,迷惑颠倒,造业受报。也有少数人知道,知道为什么还做?恶业的习气改不过来。佛法熏修的时间太少,听经真听懂了吗?没有听懂、没有能落实,都不算数。古德讲得很好,这样的状况只是阿赖耶里面种一个佛法的种子,这也很难得。什么时候才能成熟?那就不一定,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遇的缘殊胜,还得要自己善根福德深厚,它才起作用;遇到的缘很殊胜,善根福德很薄,依旧不起作用。

  听了经、学了佛,常常怀疑、常常忧虑,疑虑这个伤害太大了。怎样断这个病?就是多读经、多听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可以说最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忧虑的人断疑生信,帮助真正学佛精进的人,帮助他破迷开悟。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帮助学佛的人破迷开悟,帮助搞佛学的人断疑生信,学佛跟佛学不一样,修福、修慧不相同。佛并不反对我们修福,但是对修福的人常常提出警告,修福修多了将来享大福报,享福的时候把佛法就忘掉了,随心所欲,他造大恶业。没有福报的人做大恶做不到,普通人杀一个人都要偿命;大福报的人、做大国王的人,他发动战争杀死千百万人,他不要偿命。那个福报都是在佛门当中修的,可是福报享尽了,要不要受果报?要,在三途里面受果报。果报受完要不要偿命?还是要偿命,所谓是披毛戴角还。夺取别人的财富还是要还钱,因果通三世,确确实实报应之事丝毫不爽。

  二住菩萨以发心的基础,十信心的圆满,心地光明清净,光明是智慧,菩提心里面的正觉,清净、平等,来对治自己的心地,所以叫治地住。清凉大师在注解说得很好,介绍这个菩萨的名号一切慧,了一切法真实之性,了是明了,一切法真实之性是什么?是法性。我们看到这一句就晓得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是跟世尊、跟六祖惠能大师同一个等级的人,彻底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明心见性;要不明心见性,怎么能了一切法真实之性?所以心地清净了,叫治地,二住叫治地住。我们的心不清净。

  再看看菩萨,长行跟前面是一样的,只是菩萨名号换了。『尔时一切慧菩萨』,你看下面,『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而说颂言』,这个「承佛威力,普观十方」跟前面的意思完全相同,你看到菩萨谦虚,到最后结论时候佛也谦虚。这是佛菩萨教导我们,没有丝毫傲慢的态度在里头,绝不敢说是我觉悟了,我有这个能力,我能说法。你看这里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他怎么说的?承佛威力,这才能说,得佛力的加持。大众呢?大众都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普观十方是请大众加持,这个意思多圆满。这两句就是普贤十愿里面「礼敬诸佛」,诸佛里面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十方大众是未来佛。这是我们要学、要时时刻刻记住的。

  一切法的真实性,如果简单扼要的来说,我们凡夫所见到的世间法,六道,六道里面的一切法,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无常、苦、空,这是真的。如果你能把它看清楚,真放下了,那恭喜你,你就离苦得乐。你为什么还有苦?你没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分别、执着,妄想不谈,我们只说这两个,妄想是真的不容易。特别是执着,执着是烦恼障,佛在一切经里面叫我们从这里下手。烦恼障要是断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我都不执着,为什么不执着?因为一切法是无常的,无常就是幻有,它不是真有。法性是空的,法性变出来的这些相分怎么可能是实在的?哪有这种道理!所以《般若经》上讲,「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真的明白了自然就不执着;还执着,还是不明白。当时听的时候好象是明白,出了讲堂又糊涂了,这什么原因?烦恼习气太重,自己这一点小的智慧不能当家做主,还是烦恼习气当家做主,还是受它的支配。这个日子就不好过了,苦不堪言。谁给你的?自己给的,自作自受,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什么?我为什么不放下,佛说这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我们有几个同学很慈悲,将弥勒菩萨开示的这几句话细心的去算了一算,到底一弹指有多少个生灭?他们算出来了,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生灭,三百二十兆!兆是万亿,一万亿是一兆,叫兆,称兆,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生灭。我们平常弹指快一点的,一秒钟弹四次,再乘四次就是一秒钟,一秒钟是多少兆?是一千二百八十兆。《般若经》上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诸法实相。所有一切法实际上存在的时间我们没法子想象,你说一秒钟,一秒钟它的生灭已经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仁王经》上讲一弹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这个我们很好算。生灭就是一念,四个弹指,四乘六十乘九百,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仁王经》上讲的。我们常讲这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弥勒菩萨是唯识专家,他答复世尊是真实说,一秒钟不是两个十万八千生灭,一秒钟实在讲是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现象好象是真的,不知道它生灭速度那么快。

  佛法里有科学的精神,绝不是说佛说的话就算数,你们相信就行,那就变成宗教,所以佛不是宗教。佛所说的话,佛要求你去证实,你证实了你才真的相信,事实是这个样子。所以佛法后头决定有的,你看信、解、行,一定有证,要你自己去证明、去证实。佛所说的,你到那个境界你也看到了,果然是真的,叫佛佛道同。我们对于佛这个信不是迷信,也不是对佛菩萨敬仰,以为他的话就是真的,不是的,通过自己亲自证明叫真信。如果自己还没这个功夫,还没法子证实,譬如弥勒菩萨讲的这个情形,这要到什么地位才证实?佛讲八地。你好好的修,什么时候你到八地菩萨你就看到,你就晓得弥勒菩萨所讲的一点不假,我看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萨都可以做证明,七地还不行,这是极其细微的振动。很难得现代的科学家他们也发现,发表论文告诉我们物质不存在,物质是假的,物质是无中生有,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这是科学家给我们透的讯息,跟佛法相接近。但是佛法比他讲得清楚,那就是佛法是亲自证实的;科学我们相信它是用仪器观察、用数学来推算得到这个结论,没有佛法讲的真实。

  下面偈颂,先说菩萨十首颂的大意,「颂意,为显于诸众生增长大悲,以称实而观救世者故」。这是十首偈的大意,显示给一切大众,这些大众,这些诸众生是学佛的诸众生。当机的是什么人?当然是初住以上的菩萨,南方是代表二住,初住以上的菩萨。十信位的菩萨旁听,我们是在旁听最外面的一围,我们今天也在旁听,得不得受用?纵然不能得真实的受用,也得到熏修的受用,长时熏习。这个阶段是所有一切菩萨必得经历的,我们今天也在此地经历,熏修。凡夫无量劫来受烦恼的熏习时间长,所以产生很大的力量,闻到殊胜的佛法,想回头回不了头来,为什么?已经被烦恼控制住了。可是佛把真相告诉我们,烦恼是不是真的控制?没有,烦恼不是真的,魔王、外道也不是真的。你为什么会被它控制?因为你心里头有它。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头还有烦恼,你就被烦恼控制;你心里头还有魔王,你永远离不开魔掌;如果心里头没有,你就解脱了。

  所以古人有句话说得好,解铃还须系铃人,烦恼是我们自己找出来、生出来的,不是别人给我们的,迷了以后生起的,生生世世愈迷愈深。虽然听经、念佛,都没有办法解脱,不能怪佛不灵,不能怪佛法没效果,那完全是你错了。要怪怪谁?怪自己,怪自己没有认真的依教修行。真正学佛的人,听懂一句,这一句就做到了,他就得受用;听懂两句,两句做到了,他得受用;听懂了还是做不到,等于不懂,还要受烦恼的折磨,甚至于还要受六道三途的折磨。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他心中之贼没离开,心中之贼就是烦恼。

  中下根人,这是绝大多数,我们都是属于中下根人,什么方法才能有效的帮助我们?就是听经,再加上念佛,效果就大了。念佛是真修清净心,念佛的目标是什么?一心不乱。前面我们读到的经文,我们也曾经用相当长的时间来研究、来学习,经上告诉我们,「迷唯一念,觉止一心」。怎么迷了?起个念头就迷了,念头不起不迷,念头一起就迷了;没有念头是正常的,有念是不正常,这个道理要懂。因为你自己的真心,真心是清净的、真心是平等的,真心里面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它能生无量智慧、无量德相,能生万法,本自具足。能生是缘,缘是什么?说老实话,缘就是那一念,没有那一念,宇宙之中什么都没有,这个净土是叫常寂光净土,什么都没有,一片光明,那是自性般若的现前。有一念,整个宇宙现前,宇宙是一念变现的。但是你要晓得这一念时间很短,非常微细。在这一念,没有分别执着的时候,那叫实报庄严土,诸佛的剎土,依正庄严无比的殊胜。为什么?佛都讲清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他虽然有念,有这一念,相现前,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他的心是清净的,丝毫染污都没有,所以现出来的境界叫一真法界。如果在这上再加上分别,一真法界没有了,一真法界就变成十法界,真心就变成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这个念头虽然很细,就是八地菩萨见到的,这很细,微细的念头,很细,这里头起了分别、起了执着,它就转变了,唯识所变。头一个变的,精神的现象出现了,见闻觉知。先有见闻觉知,后有色声香味,色声香味是物质,精神的世界、物质的世界现前。时间非常的短暂,不能用秒算,秒的时间太长了。像弥勒菩萨讲的这个,那要用秒,我们现在用秒算,一秒一千二百八十兆,这是诸法实相。所以,相有性空、事有理无,因果也在这个时候同时发生。这真叫与生俱来,绝对不是学的,绝对不是哪个人创造发明的,而是自性的性德。《坛经》上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自性里头本自具足。实在讲这事也非常难懂,所以我们用万花筒做比喻。万花筒很小,里面就一些碎的彩色的纸片,可是你把它转动,里面所变出的图案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我们把阿赖耶识比喻作万花筒,把阿赖耶识里面的业习种子比喻作它里面的碎纸片,你一转动,十法界依正庄严,你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所以真的参不透这个道理,一看万花筒豁然大悟。(我们这里原来放一个小的,哪里去了?)确实是如此,它不是没有道理,道理很深。

  菩萨的赞颂从这里开始,前面法慧菩萨是总赞,从南方一直到最后,这九位菩萨是别赞。这个地方第一位一切慧菩萨,他赞颂的大意是帮助众生增长大悲心,以称实而观救世者,你真的看到救世主。救世主是谁?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又是谁?是自己的性德,这个不能不知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真的是得救了,你得救又可以帮助别人明心见性,这是救世者,这个地方称为真佛。前面这两首偈,「十颂分六」,十首偈分为六小段,我们念的这两首,「初二违理观佛非见佛」。这是违背了真理,你看佛,没有见到佛,你见到佛像,你听到佛名,佛在哪里你没见到。我们把清凉大师的段落简单介绍。「次四」,次是第二段,第二段有四首偈颂,第一段是两首颂,第二段有四首,三、四、五、六,「了法真性真见佛」,这不就很明白的说出来了吗?了是明了,明了一切法的真性,就叫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真见佛。这是下面四首偈。

  第三有一首偈,第七首偈,「迷性取法不见佛」,迷于自性取法,这不是别人,这是学佛的人。法是经典,读诵经典、研究经典,甚至讲解经典,没见性,还是不见佛。第四段一首偈,第八首偈,「佛即同法为真佛」。法是什么?法是万法,一切法的法性就是佛。宗门,讲禅宗,彻悟的时候性在哪里?随拈一法无不是。老师一问,他立刻回答,没有思索,老师点头给他印证,他真开悟了。真开悟是什么?他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这个地方我们大家都明了,但是没有真正去做。放下执着成正觉,这就是阿罗汉,在《华严经》上七信位的菩萨;放下分别证正等正觉,那是菩萨,《华严经》里面九信、十信是这个位次;再把妄想放下,妄想是起心动念,超越十法界,那就是现在讲的这个境界,十住菩萨,你成佛了。

  这些人明心见性,统统都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大师讲六即佛里面真佛,「分证即佛」。他还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但是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有大影响,决定不影响他的智慧、神通、道力,不影响他活动的空间。他们活动的空间,前面跟诸位报告了,遍法界虚空界,不是一佛土、二佛土,遍法界虚空界,不影响,十方世界有缘众生,众生有感菩萨就应。这是法身菩萨,这不是十法界的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不是自己的意思,是有感自然就有应,这都不可思议的境界,他们在这个地位上。你要真正肯定,法即同佛,佛即是法、法即是佛,为什么?他有法性。法性里面有没有佛性?有,他有见闻觉知,不但动物有见闻觉知,植物有、矿物有、自然现象有。所以这是真见佛。

  第五段有一首偈,「引己了法为见佛」,这是三转法轮里面作证转。佛说法他有三个原则,第一种是示转,这是对什么?对上上根人,稍稍一指示马上就觉悟。中下不行,中下要苦口婆心的劝导他,他听懂了、明白了马上转过来。更低层次的众生,你劝他,他不相信,就是现在的社会大众,怎样才相信?拿证据来,他要看到证据,相信了,这第三等人。所以佛他来作证,他自己给大家做证明,我已经明了,我已经了法,知道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这就见佛。也就是世尊他见到诸法实相,所以才能把诸法实相讲得这么透彻。就是方便说我们凡夫也说不出来,凡夫怎么会想到一弹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这怎么想得出来?这方便说,我们都想不出来。

  佛叫你从方便里面放下,你不再执着,知道这是假的,幻相,《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存在的时间「如露亦如电」,叫我们「应作如是观」。你要常常这样想,好,常常这样想你会开悟,为什么会?你放下了,你不再执着了。不执着就小悟,证阿罗汉果;再不分别,那觉悟就提升,提升到菩萨果位;最后妄想放下,叫大彻大悟。所以这个事情,放下是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再搞六道迷惑颠倒生死的游戏,生生世世在这里面搞累了,想不想跳出来,不再搞了?只要不执着你就跳出来了,继续执着那还搞,那真的叫没完没了。这段佛给我们作证。

  最后一段,第十偈,「推功有本」。这段好,这段我们今天讲的感恩。我有今天这个成就,我要感谢大众,不是大众给我做示现,不是大众帮助我,我怎么会开悟?佛是老师,佛只把这些道理教给我,我到什么地方去做实验?佛法,说老实话确实是高等科学,科学必须有实验室,不通过实验,这个理论不能成立。佛法亦复如是。佛法的实验室在哪里?实验室就是我们的法界,就是现实的世间。这就是《华严经》里面的五十三参,你从早到晚接触这么多人,做实验。这里有善人、有恶人,善人,你动不动念头?动念头,这个人好,我们亲近他、赞叹他;恶人呢?那个人坏。你起心动念,又分别、又执着,这是什么?凡夫。要怎么学?佛给我们说了,首先要依据一个标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把你的观念改变过来,善人本来是佛,恶人本来是佛,你动这个念头。中国老祖宗也教我们,「人之初,性本善」,善人很好,性本善;恶人呢?恶人他的恶是习性,不是本性,他本性是善。

  所以教我们头一个怎样把烦恼习气转过来,这叫根本依,依什么来转?要依本性本善、本性本觉。觉就是佛,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样一转,好了!这些人在我面前表演,就像唱戏一样表演,让我在里面观听、开悟。善人所表演的善行善事,这些东西有,体是空寂的。我们想一想,这些善我有没有?那个善是性德的流露;不善呢?不善是烦恼习气的流露,烦恼习气是自性里头本来没有的。与性德相应的本来有,像中国古人所讲的五伦、五常、八德,这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反常,这是自性里头没有的,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着来的。离开分别执着,反常的东西就没有了,正常的东西有。你就晓得,正常与性德相应,是自性的流露,反常没有。我们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慢慢的就把习性远离,本性接近了,这就对了,这叫真学佛。

  《三字经》上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习性把我们跟自己的本性,就是本善、本觉,距离拉远了。现在我们要把习性舍掉,我们要靠自性、性德接近,愈接近愈好,这叫真修行,这叫走佛道,成佛之道,你没有走错路,你的方向、目标正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生成佛没有别的,就是他懂这个道理,遵循、依靠这个原理原则,他一生成就了,不要到第二生。善人我感恩他,他示现好样子给我看,让我学他。我细心去观察,他这个好样子我如果有,我要保持;我没有,要向他学习。那一尊佛示现的是反,反常的、负面的,给我看到了,我想想我有没有这个负面的?有,赶快改;没有,希望不要犯这个过失。善人是佛,恶人也是佛,那么你每天所接近的,不就全都是诸佛如来吗?你在此地修行跟极乐世界有什么两样?真没有两样。不会,不会就到极乐世界去;会了,会了这个地方就是极乐世界。

  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不是说过吗?「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阿弥陀佛跟我心有什么关系?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怎么讲法?阿这是梵语,梵语的「阿」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弥陀」翻成中国的意思是量,「佛」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是智慧。你想想看阿弥陀佛整个的意思,无量智慧、无量觉,就这个意思。你见善人也觉、见恶人也觉,你从来不迷,觉心就是阿弥陀佛,迷心就是凡夫,真的是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没错。「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极乐世界在哪里?现前就是。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哪有不自在的!哪有障碍的!果然是清净心,真住净土。我们是凡夫,跟佛手牵手两个人坐在一起,我住在娑婆秽土世界,隔壁他住在西方净土,他看这个世界是净土,我看这个世界是乱世,不一样。为什么?心不一样。他的心清净,他现的境界是净土;我今天看到一个乱世,我的心乱,所以现一个乱世。这个道理太深了。

  所以,你要找净土到哪里去找?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心净则佛土净」,一点都不错。我们修清净心,心真正到清净之处,分别执着都没有了,至少执着都没有了,心清净了不少,你求生西方净土决定得生,为什么?它相应。那个地方是清净国土,你这是清净心,自然相应,这是生净土真正的道理,不能不明了。心愈清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愈高。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修什么?修清净心。用什么方法?用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意思?无量觉、无量智,念念提醒自己不要迷惑、不要颠倒。你了解这句名号的意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念这句名号还迷惑颠倒,那就是此地偈颂里所说的「不依真实义」,你没有见到真佛,这样念不能往生。为什么?你还是烦恼当家做主,到最后临命终时,依旧是烦恼起现行,他怎么能去?

  所以念佛,《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在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决定往生,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换句话说,真正学佛的人不能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不是念佛人,被境界所转不是修行人。为什么?境界根本不存在,幻相。如果还被境界转,你再提醒一句《金刚经》上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者你想到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生灭,你就晓得是假的不是真的。哪一样东西存在?没有一样。你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放下,自然就不执着;不执着,心就得清净,你就证正觉,成正觉。

  经不能不学,尤其是像《华严》这样的经,佛慈悲到极处,重要的这些道理,原理、原则、方法、修学的效果,不厌其烦一次一次的重复,这真正叫救世者。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不一样,那是世间圣贤,他跟你讲只讲一次,不讲第二次,你要是太笨了,他就不喜欢跟你讲,没有佛那么慈悲。夫子在《论语》里面说过,也可能不是他的意思,过去祖祖相传就有这个说法,「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教你了,你太笨,说一遍记不住,不跟你讲第二遍。不像佛,佛太慈悲了,他能够教无数遍,不断重复。佛真的知道众生无始劫来习气太重,要不是多次重复,他转不过来。所以,佛家讲的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要长时。我们中国古人讲的是「教之道,贵以专」,这个意思相同,当然学之道也是要贵以专。

  可是长时熏修佛讲得透彻,我们从《华严经》,你展开经文,非常明显的你能看出来。十信位菩萨修的,初信修布施,所有一切法全是布施;二信位修持戒,一切法全是持戒,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三信修忍辱,四信精进,五信禅定,六信般若,七信方便,八信愿,九信力,十信智,文殊菩萨十波罗蜜。十住菩萨也是修这个,十回向、十行、十地统统都是修十波罗蜜。你这么一看就晓得,它无数次的重复,但是每次重复境界不一样,它逐渐向上提升。你看初信位菩萨修的布施跟初住位不一样,我们这是在偈赞,还没到,这品经下面一品经是「十住品」,那是正说,你再看就非常明显,这个地方是赞颂。可见得佛是不怕麻烦、不怕重复,总是要众生开悟。所以,真正学佛的人对佛菩萨感激,确实五体投地,比父母还慈悲,永远不厌烦。我们做佛的弟子也要记住,学不厌、教不倦,这是佛菩萨的精神。

  这个偈颂清凉大师也有注解,第一首偈,「初中前偈」,就是第一首偈,「出其妄观,假设长时,以况暂见」,暂是暂时。所以他讲『假使百千劫』,这是长时间,『常见于如来』,常常跟佛在一起,有没有这个人?太多了。我们天天接近道场、天天看到佛像、天天读诵佛经,这不就是「常见于如来」吗?有没有真见到?没见到。为什么?『不依真实义,而观救世者』,救世者是诸佛如来,没见到。救世者在不在?在,就在眼前,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真的把《华严》体会到,懂得了,你就明白,像我们前面所讲的,所有一切众生全是诸佛如来。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见到善的,好好跟他学;见到不善的,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孔子也懂得。我们用这种心态来学,那你真的见佛了,你真的看到了。善恶的标准,经典就是依据,与经典所讲相应,善的,与经典所讲不相应就不善。今天学佛很难,为什么?标准失掉了,所以长时间勤苦熏修而得不到效果。效果是什么?烦恼轻、智慧长,这是效果。我们反省,我们是不是烦恼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是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我们学错了。为什么?效果没看到。

  看到「不依真实义」,让我们立刻就想到四依法。世尊灭度的时候,阿难代表我们大众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依他作老师、听他的教诲,佛灭度了,不在世了,我们依靠谁?世尊没有指定代理的人,为我们说了四句话。第一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这句话讲得好,法是什么?法是经典。经典是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不是,这个一定要知道。经典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流出来的。你只要见性,你说出来的东西肯定跟释迦牟尼佛讲的是一样,自性流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你自己自性里面流出来的。为什么这个经典你一看之后,愈看愈欢喜、愈看愈爱?是从自己自性流出来的。我们现在自己自性有堵塞,妄想分别执着堵住了,流不出来,看到释迦牟尼佛流出来了,愈看愈欢喜,跟自己有相应,这道理在这里。所以,释迦牟尼佛讲的字字句句是我们的自性,这是真实义。你要以为我要依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依他不依自,你不依真实义,你见不到佛。你如果晓得字字句句是我自性,你才能见到真实义,你才真正能够见到「自性释迦,唯心娑婆」。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是自性变现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原来是见自佛,不是见他佛。自他不二,那就恭喜你,你入不二法门。这是四依法头一个,「依法不依人」,我们不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是回归自性、回归性德,这不一样,你不能不明了。

  第二句告诉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就是真实义。世尊当年在世时间很长,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接触的人太多了。有问世间日常生活杂碎的事情,佛都答,问六道轮回的事情、问改造命运的事情,多了,在《大藏经》里面是应有尽有。那些是什么?那些是不了义,那些都是叫鸡毛蒜皮的事情。了义是什么?了生死出三界、明心见性,这大乘,所以一定要晓得。《法华经》上讲清楚、讲明白了,佛出现在世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那你就晓得,方便说的是不了义,一乘法是了义,一乘法是教你这一生作佛的方法。一生能不能成功?能,只要你真信、真解、真行,哪有不成功的道理!你把这些道理、方法都搞清楚,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成佛了。

  从前我跟章嘉大师,大师告诉我,转凡成圣一念之间,我们那时候年轻听不懂,学了这么多年才知道。他常常跟我讲放下,所以印象非常深刻。你看看三乘人,放下执着是阿罗汉,放下分别是菩萨,放下妄想本来是佛,你放下就是,几时放下几时成就。三个都不放下呢?六道凡夫,还要搞六道轮回。所以这桩事情,自己心里要认真去思惟、去观察,多想想,六道真苦,我们这一生过来了,难得这么多年终于把这桩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信解有基础了,行不彻底,是放下了不少,不够彻底,怎么办?还要放。尤其现在我们看了很多预言,也有一些灵媒传递的讯息。巴西朱瑟里诺这个预言家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到二0四三年,只有三十几年了,不长,到二0四三年,世界上的人口只剩下十分之二。也就是说,十个人有八个人在这三十多年灾难当中都死亡了,剩下来十分之二,十个人剩两个人,天灾人祸!我们要不要受这个难?这个权不在别人,在自己。如果我们自己还不改变心态、行为,那就得要受,受了之后还要继续搞轮回,真的是没完没了。如果我们真的觉悟,不想搞了,那有办法,放下万缘,外面的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最重要的,放下分别执着,一心念佛,三年到五年决定成就,移民到极乐世界去,生死就没有了。

  我移民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修其他的法门难,修这个法门容易,分别执着放得不彻底也行,只要真有决心放下就能往生。不像修其他法门,其他法门要真放得彻底你才能证果,最低限度你要证到小乘须陀洹,你才有把握在灾难当中不堕三恶道。不惊不怖,没有惊慌、没有恐怖,什么灾难来了你的心是定的,你的心是清净的,那是须陀洹。到这种功夫,依旧不能摆脱轮回,他还天上人间七次往返,才能证阿罗汉果、才能超越六道。所以想来想去,还是极乐世界容易,极乐世界方便,想去就去了。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是净宗第二祖,古人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阿弥陀佛在中国化身,那么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所说的。他说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但是事实上李老师以前告诉我们,以台中莲社做比喻,一万个念佛的人,莲友,真正往生的只有两、三个。什么原因?老师讲得很清楚,那两、三个真干。其他的虽然是天天念佛、天天在听经,世间烦恼习气放不下,所以只是阿赖耶识里面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这一生去不了。真去就要真干,真干,个个得生,什么都要放下。

  哪些事情我们该做的?真正是帮助正法久住的事情要做。灾难来了,道场都没有了,这是很可能的事情,没有关系,道场建立一天有一天的功德,存在两天有两天的功德,不要想得很长远,真实功德。你若说我今天建了,过两年就没有了,这建它干什么?错了,你的机会当面错过。印经,真实功德,数量大,全世界到处结缘赠送,纵然全世界灾难起来,不可能完全被毁灭,大部分毁灭了,还有少数存在。印祖告诉我们建小道场,小道场容易,可以建很多。他老人家告诉我们,建念佛堂,多大?容纳二十个人就行。这个主意好!大概他老人家知道现在世界的状况。小念佛堂容易,你说我要建一个大庙,不如建两百个小念佛堂,真的成就多少人。小念佛堂很简陋,人在那里面没有贪心,他才一心办道。大的道场有些是中国宫殿式的,富丽堂皇,人进去都会起贪心,都想拥有,于是就变成斗争道场,那就不是正法,这不可以不知道。

  弘法利生用网路电视,这真正有效果。现在网路电视很进步,效果非常好,不亚于卫星。卫星的成本高,宽频网路电视成本很低,在台湾我听说有两千多万台币就可以造。两千多万台币合美金大概是五、六百万的样子,全世界人都能看到,所以成本很低。找一个小地方来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这叫真实功德,干这些事情这是依真实义,他见到真佛。

  帮助众生、成就众生,哪些人?老年人。年轻人他还忙着他的事业,你叫他学佛他没有兴趣,心不在焉。老年人退休了,没事情干,这时候叫他学佛,不学佛他看到他也会来,这就是缘分。所以我们提倡建老人公寓,帮助社会解决人口老化的问题,这是好事,让老年人把这个道场,也就是自己的家园。所以我过去常常想,想着应该把它造成五星级酒店式的方式,也用酒店方式管理。这个酒店譬如有五百个房间,每一个房间可以卖,我们看到这个地方合适,我们在那边买个一间,住在那边。这里面有念佛堂、有讲堂,我们把它规划、设计、教学,老人住在这里面,这里面是老人公寓,也是老人大学,也是老人学佛的道场。老人所希望拥有的应有尽有,大家互相在一起照顾。老人住在这里面,采取酒店管理的方式,你的房间每天有服务生去给你打扫、去给你整理,你自己不要操心。三餐饭有餐厅,餐厅可以多做几个,各种不同的口味。如果是不同信仰的也能住在一起,多元文化,这里面有佛堂,也有基督教的小教堂,也有回教的小教堂。

  这样一间一间的卖,成本很低。譬如我想到在国内,如果是一个单位,就是一个房间,这个房间他不是住旅馆,它是要住家,住家的面积要比旅馆大一点,房间比旅馆大一点。一个单位卖人民币二十万,五百个单位就是一亿,会建得很好,一切设施完备。当然照顾老人,老人不能离开小孩,所以一定要办一个附设的小学、幼儿园,老人常常跟小孩在一起,心情不一样。另外一定要附设一个小型的医院,照顾老人的医疗。外面院子要大,像小型公园一样,他有活动的空间。老人真正享受到晚年养老的这个目的,这个有意义。现在国内有几处已经在计划进行,好事情。所以,往后的道场是以度老年人为主。

  我这个念头、动机是一九八三年在旧金山讲经,讲了一个星期,处所就是老人公寓。那个老人公寓里头有四百多个单位,规模很大,它附设一个托儿所,我们在它大厅里面讲经。这个老人院住了不少中国人,学佛的人来听,不学佛的人他没事情干他也来听。所以我说二十一世纪的佛教道场应该是这种方式,不要再搞寺院庵堂。老年人退休他真正有地方去,真正有地方养老、有地方学习、有地方修行,他会过个非常幸福美满的晚年,目的在此地。这是个很好的慈善事业,现在儿女不养老,我们用这种方法互助合作彼此照顾。而且召集一批年轻的员工,这些年轻员工统统要受《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的训练,要让他们的员工有六个月的培训、学习,他才知道怎样为这些老人服务。使老人住在那里面真比住自己家里还好,家里儿女不孝顺,这里头员工都是孝子贤孙,要做到这个标准。等他们真的有规划好、推出来了,我来给他们做广告,把这个讯息告诉大家,首先我们学佛的人有地方在一起共修了。

  所以,这是要依真实法,不可以不依真实法,不依真实法见不到真佛。这一段还没讲完,下面还有一首,说明他为什么不依,不依的时候后果如何,下一首偈讲得很清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二七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大段第二段「南方一切慧菩萨」,偈颂第二首看起:

  【是人取诸相。增长痴惑网。系缚生死狱。盲冥不见佛。】

  这首偈接着前面第一首来的。第一首是说不依真实义,所以见不到真佛,这句话的意思很深,我们许多同学,不但是在家的同学,甚至于出家同学也在所不免,所以真实义太重要了。开经偈是唐朝武则天写的,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是正式做了皇帝,把国号都改了,她做皇帝那时候不叫唐,叫周。所以八十卷《华严》也叫做《大周经》,诸位如果看到《大周经》,你就晓得这是《八十华严》。是她做皇帝的时候,这部经到中国来,翻译完成之后送给她看,她在封面上题了这四句,「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首开经偈题了以后,你看看一千多年来,很多人想再做一首,就没办法比她做得更好。所以,这首偈就永远流传下来,叫「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为什么不能解如来真实义?过去,不要说多,一百年前,在家、出家的这些大德还有能解的,真正有成就的。最近这个一百年,问题出来了,当然与生活环境有关系。外面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丧失了民族自信心,不愿意再学中国东西,这是个大退转。第二个,社会的动乱。满清亡了之后,国内军阀割据,接着日本人发动八年战争,中国人天天忙着抗日。八年战争很痛苦,我们亲身经历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忙于自己的生存,没有时间去追求真理,所以戒律几乎完全废弛,规矩没有人愿意遵守。圣贤之道最重要的是要在实行,所以有信有解没有行,就没有证;没有行证,那个解就不透彻,真实义一定要靠行解。我们在现前学佛的人不少,在家、出家不少,为什么没有古大德那样的成就?不要说得太远,说近一点,半个世纪,像印光大师,净土宗的,天台宗的谛闲大师,禅宗的虚云老和尚,教下的像圆瑛法师;再近一点,谛闲法师的学生,在香港度过晚年的倓虚法师、定西法师,像这些大德都没有了。在家,像江味农居士,甚至于在台湾的李炳南居士,李炳南居士的老师梅光羲居士、夏莲居居士,都没有了。什么原因?能说不能行,那就不解真实义。

  我们今天希望正法久住,希望这个世界灾难真正能够化解,不能化解也要能减轻,除了认真修行没有第二个路子走。所以,让我们一下就能想起来,佛在灭度之前传给后人的四依法,如同佛陀在世没有两样;又传给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能持戒、能吃苦,就跟在世尊面前没有两样。我们要怎么样学?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当然最好还是从观念上先把它修正过来,现在所说的人生观、宇宙观,学术上面的术语叫意识形态,在佛法里面讲诸法实相,要能理解。唯有真正理解,意识到诸法实相,我们会自动自发乐意的持戒、修行,也就是说欢喜放下,不再有攀缘的意念,这一生道业才能成就。所以,依真实义你说多重要。佛四依法里面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就是真实义。佛说法还有不了义的吗?有,也不少,是讲一些世俗的事情。总是有人问,问了佛就会答。了义跟不了义的界限就是六道轮回,佛给你讲这些道理,可以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这是了义的;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是不了义的,这是浅说。如果深说是以十法界为界限,能出十法界,那就成佛,那才叫了义;不能出十法界,还在十法界里面,也算是不了义,不是究竟了义,这都要知道。阿罗汉虽然出了六道,但是他要出十法界那要有相当长的时间修学。

  所以世尊传给我们无比殊胜究竟了义,与《华严经》有关系,有密切关系,《华严经》真的帮助我们彻底看破。而末后,文殊、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究竟了义,上中下三根统统得利益,真正叫普度。为什么?依真实义。净土法门是依真实义。净土法门是普贤大法,你看《无量寿经》一开端,还在序品,还没到正宗分,序分第二段「德遵普贤」。说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那里主持,修的是什么法门?普贤法门。所以,前清魏默深居士,这是佛门大德,他将《普贤行愿品》附在净土三经后面,号称净土四经,这个历史要晓得。佛所讲的是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这净土三经。如果诸位看到净土四经,这是清朝晚年的事情。魏默深生在咸丰、同治的时代,慈禧太后就是咸丰的妃子,净土四经是他出来的。到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又把《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净土四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净土还需不需要?不需要了,到这个地方真的叫大圆满。五经过去我们都讲过,特别是《无量寿经》讲了十一遍,这真正是依真实义。

  我们对于诸法实相认识、了解了,决定向往极乐世界,这叫一了百了。会把求生极乐世界看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他都不足以为道了,决定往生。能不能去?善导大师说「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可是这里有个重要条件,依真实义你才能去得了,不依真实义去不了。真实义就是真信、真愿、真行。真行,我们的修行方法是采取持名念佛,这句佛号不能断,对这句佛号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决定得生,真的是万修万人去。很多同修告诉我,世缘放不下。放不下怎么样?就夹杂,这一夹杂就把我们念佛的功夫破坏掉了,就是这首偈子所说的『是人取诸相』。这些相,现相,就是你放不下的,你着相,不知道相是假的。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夏威夷岛上的传统心灵疗法,他不是佛教徒,他们没有看过佛经,这是古老流传下来的,这些教诲里有非常重要的概念。譬如他说这个世界从哪来的?世界是你自己创造的。这个话说起来没有一个人敢承认,世界是我创造的?我怎么会造这个世界?《华严经》上告诉你,是真的不是假的。「迷唯一念」,这一念迷了,世界就现前,真是自己造的,不是别人造的。佛在《华严》里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的心,识是自己的识。心在哪里?心像什么样子?心没有样子,心没有处所。《楞严经》上阿难讲到心,佛就问他,心在哪里?阿难很聪明,说了七处,都被佛否定掉。心到底有没有?佛法用圆做表法,我们现在讲的mark,佛教用法轮,法轮是什么?圆,法轮就是圆。你说圆有没有心?当然有心,心在哪里?找不到。圆心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确实是个抽象的概念,因为它不是物质。你说圆,圆心点一点,你点一点在显微镜里面看是很大的面积,那哪里是点?那是面。所以,点是个抽象概念,几何里头的点没有痕迹的。线,线有痕迹,点移动,这叫线。它不动的时候,你什么都看不到,只知道它真有,移动就变成线。线移动就变成面积,就变成面。佛用这个来表法,用圆心来代表我们的心性,能现能变的心性,你不能说有,你不能说无。

  心性都是六根缘不到的,眼看不见,耳听不到,手也摸不到,心里想不到,意根都缘不到。唯识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的意识,就是思惟想象,能够缘到第八识,这很了不起了,缘不到自性。要想见性,必须连第八识也不能执着,也得要放下,才能明心见性。这个放下,放下妄想、放下起心动念,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真正高等修行人修什么?修不起心、不动念。五十三参里面都是示现这个。鬻香长者修禅定,在哪里修?我们现在讲的百货公司,外国人说的Mall,哪个地方热闹到哪里去。他去干什么?他去修定。所以修定他不是在禅堂打坐,他到最热闹的地方去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心里怎么样?如如不动,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起心动念都没有,定慧等学,高级的禅定。禅堂面壁那是幼稚园的初级禅定,高级禅定是动静不二,性相一如,那个禅定管用。盘腿面壁这个禅定不管用。为什么?一放下腿子就出定,他就不行了,他就回到世间来,入定的时候有定的作用,出定他就不行。高级禅定所谓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大乘教说「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他那个修禅定是不分什么空间时间,什么时候都可以,什么时候都在定中,什么地方都在定中,那叫真的禅定。定生慧,慧解决一切问题。你要问什么人到这个地方?法身,《华严经》初住菩萨以上就入这个境界,因为他确实把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

  世界从哪来的?世界是自己念头变现的,起心动念世界就现前。全世界,这个全世界不是讲地球,地球是一个小世界,全世界是佛法讲的遍法界虚空界,那才叫全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佛也是你创造的,自性弥陀,自性毗卢遮那,自性释迦牟尼,佛是自己创造的,自性观世音,自性地藏王。离开自性什么都没有,这个要知道。器世间,器世间就是依报,我们所活动的、居住的这些星球叫器世间,山河大地、树木花草,这是器世间,还是心性变的,叫唯心净土。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世界,唯心娑婆;我们这个银河系,唯心银河系,唯心太阳系,唯心地球。这个事实真相要知道!真有假有?非真非假,你不能说它没有,相有,体没有。怎么体没有?剎那不住,叫无常。前面跟诸位做出的报告,弥勒菩萨讲的,就是讲这个相,相就是法相。我们现在这个身是相,所有一切现象都是相,就是物质现象,精神的现象、自然的现象,都属于相。相在佛法叫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都叫相。相从哪里来的?迷的时候起来的,一念不觉,现相就生起来。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自性里面是圆满的,没有丝毫欠缺。只要有缘,相就现出来;没有缘,没有缘相现不出来,隐了,隐藏了,有缘它就暴露了。他末后讲了两句话意思很深,他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在本无动摇的时候这个相不现,就是大光明藏,那是什么相都没有;动了一个念头,相就现前,能生万法。动念头才能生万法,不动念头,万法没有了。自性里头有具足,就像那个原点一样。所以要晓得万法皆空,能现的心性、能变的性识都是不可得,因为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六根都缘不到。在哪里?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遍法界虚空界都是它变的。所以事实真相,真相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实义。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真的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放下就是法身菩萨,法身佛。

  大乘经教里头佛说得好,「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成佛了,我跟阿弥陀佛的身怎么能合成一起?我成佛了,我跟释迦牟尼佛怎么能合成一起?为什么不能合成一起?你着相了,着相就不能合,相没有了就合。所以《楞严经》上,世尊用海水跟水泡这个比喻好,细想想不难体会到。有分别执着的是什么?就好象大海水里起了好多水泡,你着了相,着了水泡,这个水泡不是那个水泡,那个水泡不是这个水泡,你着了相。如果你知道事实真相,本来没有水泡,水泡是临时的,它会破,破了之后它又回归大海。佛是什么?佛是大海。众生是水泡,你什么时候破了,破了就是你放下,你就回归大海,那不叫一法身吗?哪有二身!佛经上这个话说得太多了,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统统是一样。这个给你讲真的,这是真实义。

  所以,人不知道真实义,不知道真实义那就着相,着相怎么样?增长贪瞋痴慢,这真的不是假的。贪心增长、愚痴增长、瞋恚增长、傲慢增长、疑虑增长,你不叫麻烦吗?有了这些东西,碰到境缘他就造业。要晓得贪瞋痴慢疑这是轮回心。我在讲席里头常讲,我讲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有一个,我们在菩提道上就寸步难行,你在原地踏步,你一点进展都没有。这十六个字是「自私自利」,想想我们有没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有一个,你就取相了,「是人取诸相」就是自己不是别人,这是说我,不是说别人,我得要承认。有这十六个字,你想想看,是不是天天『增长痴惑网』?「网」是比喻,像在水里面捕鱼的渔网,鱼已经落到网里,它还能逃掉吗?『系缚生死狱』,这个「生死狱」就是六道,六道轮回就是个大网,你出不去了。大网里面还有小网,小网是什么?欲界。欲界里头还有小网,那小网是什么?三恶道。那个网一个比一个小,最小的是阿鼻地狱,那叫真可怜。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都是不依真实义,迷惑颠倒。

  如果我们能常常提起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你看你一弹指的时间,弥勒菩萨讲,我们现在算出来,他讲的,他的文字上是「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念我们把它算出来是三百二十兆生灭,念就是生灭,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兆是什么?万亿,万亿是兆;万万是亿,十亿、百亿、千亿、万亿,万亿是兆。这一弹指的时间。我们弹指弹得快,一秒钟还可以弹四次,那再乘四次,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这是说什么?所有一切现象的存在的时间,这么短!我们看到好象都在眼前,那是什么?那是相续相,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像我们看电视屏幕、看电影的银幕一样,是相续的相。特别是在电影,电影放映机里面我们会看得很清楚,那个镜头的开关,一张一张底片在那里换,它速度快了,我们在银幕上看不见。电影的速度,这个诸位晓得,一秒钟才二十四,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镜头打开,生了,关起来,灭了,不就是生灭吗?一秒钟二十四次。现在一秒钟多少?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这是我们现实的真实相,弥勒菩萨讲的。

  所以我们才晓得,《仁王经》上世尊方便说。《仁王经》上世尊讲,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用这个说法,那一秒钟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二十一万六千次跟弥勒菩萨相比差太远了,弥勒菩萨是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生灭。我们常常脑子里有这个东西,用这个来观察宇宙人生,就不迷了,就真正知道所有现相不可得,那你就真实入了般若,一切法确实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实义,这是事实真相。由此可知,我们起的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全是假的。佛是什么?佛是自性,禅宗讲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叫佛?见性成佛;再换句话说,了解事实真相叫成佛。从这个话来说,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法,佛是个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就叫佛,不了解事实真相的人就叫凡夫,凡夫跟佛差别就在此地。再说得简单一点,佛是个明白人,凡夫是个糊涂人,这就好懂,不能不晓得。如果我们还着相,这个地方问题非常严重,我们学佛还要着相,还不了解,虽然念佛,不能往生,无论你造作什么都是生死业。为什么?你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也是造轮回业,轮回业里面的善业,果报在哪里?在人天。因为你欲没有断,你出不了欲界;换句话说,你修得再好,学到顶了你也是在他化自在天,这到顶了,再不能上去。情执要很重,那很麻烦,情执很重,人道以下,到人道就顶了。人道再往上去天道,情执就轻了,有情执,比我们人间轻。轻就往上升,重就往下坠,情执最重的就是阿鼻地狱。

  我们看清凉大师这首偈的注解。「后偈」,后偈就是我们刚才念的第二首偈,「明其有损」,损就是损失,他这个损失可大了。「由上」,上是上一首偈,上一首偈讲不依真实法,「由上不依真实,则取相乖真」,着相了,乖是违背,你跟事实真相就相违背,不相应了。佛跟我们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因为你着相、取相,你跟佛的距离愈来愈远了。佛是自己,愈来愈远,你变成凡夫。在中国,古圣先贤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你要是不依本善,你跟本善就愈来愈远,就变成不善了。清凉说「但长集网,系于苦狱,盲无慧眼,冥然不见佛之法身」。长是增长,集是造业,这讲苦集灭道。苦是果,所以系于苦狱,苦狱是讲果报。这个苦狱,狱不当作地狱讲,当六道,六道就是苦狱。这个苦狱里头有轻重不相同,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佛说「三界统苦」,把六道比喻作什么?苦海,苦海无边。集就是烦恼,烦恼里面有见思烦恼,见是什么?看错了,思是你想错了。你每天看这个、看那个,想这个、想那个,全是错的,没有一样是跟真实相应的,全看错了。

  除这个见思烦恼之外,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是形容烦恼之多就像微尘、就像恒河沙那样多,数不尽的。到最后跟你讲无明烦恼,对于事实真相一无所知。诸位想想看,如不是大乘教里面这样教我们,我们怎么知道这些现相是假的?连电影,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可是看电影也被这个假相迷了。银幕里假相那个人笑,你跟着笑,他哭,你跟着哭,你不是被它迷了吗?那个你知道假,你也被它迷了,现在这些眼前的现相速度太快,快到怎么?你不知道它是假,你怎么能不迷?可是迷会造业,业一定感果报。要知道迷是假的,造业也是假的,果报也是假的,你不知道是假的,不知道是假的你就得受,你受苦。佛菩萨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他知道是假的,他不迷,所以他在这里面好象也在造业,种种示现,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他也在造业。可是人家有个本事我们没看出来,什么本事?所有一切造作都没有起心动念,都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他造等于没有造,受等于没有受。这叫真功夫,这叫真本事,这才叫一个明白人,叫做觉悟的人,他了解事实真相,念念都跟事实真相相应。

  我们在这里受苦受难,他得大自在,示现受苦受难还是得大自在。为什么要示现受苦受难?不示现这个,这些凡夫说佛没有良心,佛没有同情心,他就造业毁谤,毁谤那个罪更重了。佛不叫这些众生毁谤,看到众生苦的时候佛也很苦,佛很有同情心、很有慈悲心。这都要知道,佛是在演戏,我们是真的被他感动,佛是假的,佛哪有真的!我们是假戏当作真的,真演,他是真演假戏,不相同,这总得搞清楚。所以他得解脱,得大自在,我们真的是烦恼,确实系于苦业。所以这十二个字,「取相乖真,但长集网,系于苦狱」,这十二个字我们要常常记住,常常提醒。我们这一生要想成就的话,起心动念一定要与真实法相应,什么是真实法?经上所讲的全是真实法。

  后面的偈颂还会详细跟我们讲,教我们怎样观空,看菩萨是如何观察这一切诸法。我们就看错了,「盲无慧眼」,虽有眼睛,你看不到,等于眼睛瞎了,没有慧眼,看不到佛的法身。前面曾经说过,知道法即是佛,佛即是法;法无量无边,佛也无量无边;法非空非有,佛也是非空非有。佛是法性,身是法相,法相是法性变现的,所以法相就是法性,法性就是法相。古人讲,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就是金,金就是器,是一不是二。佛在哪里?法就是佛,你了解真实你就见到了。所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六根接触无一处无一不是,你才真的见到佛身。为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了。其实我们跟诸佛菩萨从来没有两样,不同的地方就是因为我们无缘无故起了妄想分别执着,这里头没有理由的;有理由就是真的,没有理由才是假的。所以念叫妄念,妄念是假的,所以佛的名词他讲得很清楚,你一直都被它迷在里头。我怎么有妄念?你知道你是妄念,放下就没了。我们是念念都执着有个妄念,都分别有个妄念,你说糟不糟?坏就坏在这里。然后我们就晓得,什么叫真修行?真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知道什么?念念都是妄念,行行都是假有,不是真的。然后才能学到诸佛菩萨那样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广利众生,自己修行就是利益众生。

  所以这个夏威夷岛上传说的,说「宇宙是我思想的产物」,跟佛讲的一样,宇宙怎么来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是你起心动念才有宇宙。说「没有任何一件人事物是身外之物,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以思想型态存在于自己的心中」,跟佛说的没有两样。夏威夷古时候那些人,我们能想象的是佛菩萨化身再来的,所谓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不是现佛身,但是跟佛讲的是一桩事情,没有两样。还有一个重要的讯息他告诉我们,他说「我们在生命当中」,就是一生当中,「所遭遇的一切事物有幸有不幸,幸与不幸都不存在」,剎那不住,「全是反映我们个人内在的世界」。

  现在我们碰到这个,很多预言家说今年有灾难。巴西这个预言家说,今年九月,南宁跟海南岛当中有个9.1级的大地震,那很恐怖。他说会引起三十米高的海啸,他说这个海啸可能冲击到日本,这不幸。幸与不幸都不存在,那是事实真相。但他后面说这全部都是反映我们个人内在的世界,我们个人内在世界是什么?是贪瞋痴慢、是损人利己,才有这个不幸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反过来,「勤修戒定慧」,念念都为苦难众生着想,这个事情马上就改变,就没有了,这个地震、海啸马上就没有了。为什么?境随心转,这个世界是自己心现的。为什么极乐世界上没有这些灾难发生,我们这个世界上这些灾难频繁,什么原因?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人心不善。尤其现在最近这一百年,相信科学,西方人不相信上帝了,东方人不相信圣人了,都以为借着科技我们有超人的能力,有超越神的能力。这是违背了自性,造作严重的恶业,所以感得来严重的苦报,是这么回事情。他的预言说这个灾难里会死一百万人以上,传这个讯息的人也告诉我,前几年他预言日本两次大地震,他说那个死亡也非常严重。在前年,日本这两次地震,如他所说的时间真的爆发了,可是损失很小,跟他讲的数字只有十分之一。传递信息的人他自己加了点意见,他说可能日本人知道这个讯息,知道这个预言,日本神道教的信徒这些善男信女,日夜为这个灾难祈祷。灾难还是爆发了,但是伤害程度大幅度的降低,只有像他说的那个灾难的十分之一。祈祷是人心向善,虽然祈祷的人不多,产生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华南这个地区,广东、广西连福建,往上面去浙江,这些地区宗教徒,无论是信什么样的宗教,能为这个灾难祈祷,佛教徒能把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我们也相信这个灾难纵然不能避免,会大幅度的减轻。真修的人愈多,祈祷的人愈多,力量愈大,日本神道教信徒给我们做了好榜样。

  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些灾难,必须先改变自己,把自己不善的心所放下,恢复到善;把自己迷惑颠倒放下,恢复到智慧。什么是智慧?依教修行是真智慧。佛在经上所讲的字字句句是叫我们去证实,那你得真干。理证实了,是智慧现前;事情照做,就是戒律照修,德行成就了。佛所讲的,总而言之,不外乎戒定慧三学。戒要从哪里学?戒要从《弟子规》学。有不少人来问我,学佛为什么要从《弟子规》学?这个话也问得不错。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十善业道》做不到,这个你要晓得,你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在佛法里面,佛说过「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小乘是大乘的基础,修学不能够躐等,要循序渐进。特殊的天才太少了,那个不能做例子,一般都是上中下三根,这叫普通人,都必须依照规矩去做,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中国过去是依教奉行,佛法传到中国来,真的都是从小乘学起,唐朝中叶之后才放弃小乘。为什么放弃?在家、出家这些大德,对佛法修学有了成就,才发现中国传统的学术儒跟道,不亚于小乘。要以这个做基础,比小乘还契机,于是佛门就用儒跟道代替小乘。所以自古以来,唐朝中叶以后这一千多年,要讲一千三百年,佛门里面无论是哪个宗派,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出家的这些大德法师们,在家这些居士,哪一个不懂儒?哪一个不懂道?都懂。佛教从汉朝传到中国来,中国这些大德们研究佛学,在没有研究之前,儒道的基础都很深,所以早年你看经的这些讲义、注解都是引用儒跟道来解释。

  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东林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一起发愿求生净土的一百二十三个人,有出家、有在家,在一起修学。那时候依靠的经就是《无量寿经》,就是一本。《观无量寿佛经》跟《阿弥陀经》都没有翻出来,有没有到不知道,但是都没有翻出来,所以他只依一本《无量寿经》建立净宗道场。你再看看他跟陆道长、跟陶渊明,陶渊明是儒,他们的交情,他们平常的往来,你就晓得儒释道已经融合在一起了,远公大师对儒道的基础很深。虎溪三笑,千百年来传为美谈,你从这里你就晓得。就是包括近代虚云老和尚、印光大师、圆瑛法师,哪一个不是从儒里头起家的?没有学佛之前,都有儒家深厚的基础,这就说得很清楚了。所以,儒释道在中国是形式上有分,实际上分不开,佛,学儒、学道;儒,也学佛、学道;道,也学佛、学儒。所以才造成中国长治久安的社会,这个历史我们要了解。所以他们有慧眼,他们不盲目,他们真正见到佛的法身。在禅宗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教下叫大开圆解,在净土叫理一心不乱,宗派不同,名称不一样,但是境界完全是相同的。你深入去观察,无不是依戒定慧做为最高的指导原则,这一定要懂。

  佛家的《沙弥律仪》跟《太上感应篇》、跟《弟子规》性质完全相同。《十善业道》只举了纲领,细目怎么落实?《弟子规》是它的落实,《感应篇》是它的落实,《沙弥律仪》是它的落实。而且这十善,无论是理论或者是事相都是深广无际,就像大乘教里常讲的包虚空,遍法界。从初发心一直到证究竟佛果,没有一天离开、没有一念离开,这叫真修行。为什么?它是性德的自然流露。这个要重视!我们要明心见性,我们的性德被烦恼盖住,不起作用。这些真正证了果的人,大修行人,人家性德流露。《感应篇》、《沙弥律仪》是佛家讲的性德流露,《弟子规》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自性本善的流露,人之初,性本善,《弟子规》是本善的流露。本善跟本性是一不是二,你不从这里下手,你从哪里下手?从这里真正下手叫真修,跟真实义相应。舍弃了,那叫盲修瞎练,违背了本性;违背了本性你自己去想,你每天是不是增长集网?集网不好懂,我讲得白一点,你每天是不是增长自私自利?每天是不是增长名闻利养?每天是不是增长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每天是不是增长贪瞋痴慢疑?你是不是这样的?如果是的,那底下「系于苦狱」。这个苦狱我们可以把范围缩小,欲界天以下,这是你生活的空间。行种种善,在佛门里面行善,你的果报在天道。

  像梁武帝,在佛门里面修功德是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在位的时候护持佛法,为佛法建立四百八十个道场,大规模的寺院丛林,护持、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这是大施主。果报在哪里?果报在忉利天,不高,欲界第二层天。这些例子要晓得。我们愿不愿意干这个事情?有些人听到很欢喜、很满意,我能生欲界天,生忉利天,不错了。忉利天主是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福报大,寿命长。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这福报是很大,寿命长。天上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但是要记住,人家一天是我们一百年,他的寿命一千岁。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地球上,灭度,中国历史记载的,佛灭度到今年三千零三十多年。那在忉利天,一个月,它一天是我们一百年,三千年就是忉利天的三十天,这个要知道。千万可别被忉利天迷住了,这个地方不错,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生在忉利天,你在那个地方感觉到时间长短,跟我们在人间几乎没有两样。我们这边日子过得快,它那里也一样。你不能体会,你就想想蜉蝣,古人常常教我们观察蜉蝣,小虫,小河旁边水面上的那个小虫。它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大概十一、二个小时它寿命就完了,它那也是一生。所以它看到我们人活几十岁,活上一百岁,那不就像我们看天人没有两样吗?你这样一观察你就了解,这不是办法,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真正解决问题,要相信佛陀的教诲。我们在这一生真的烦恼业障非常重,也没有高的智慧,能够遇到大乘,这很幸运。读诵、听闻、学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这个人就具足了真实智慧。也许有人问,我业障重,我接触佛法到晚年才接触到,大好时光都空过了,还来得及来不及?来得及。你看看《往生传》、《净土圣贤录》,自古以来念佛往生需要多少时间?在一般讲三年,只要你还有三年的时间,你能成就。可是关键,你要能放下万缘,你要是放不下,三十年也不够用,要真放下。一心专求净土,这个世间不要再过问了,没有一个不成就。有能力,或者是以自己的体力,或者是以自己的财力,护持正法,帮助一些贫穷苦难的人。做这些好事,不求果报,不求人天的福报,把这个功德回向往生净土,提升自己的品位,这个正确,这是应当做的。最好的方法是建小念佛堂,印光大师教我们的,人数不要超过二十人,小茅蓬的形式就可以,这个花钱不多。真正那个地方有同修真念佛、真是想求往生的,清净道场。国内有,真修的,真的修苦行,不怕吃苦,真有成就。有真修行人,佛法才能真正常住世间;庙盖得再大、盖得再多、盖得再辉煌,没有真正修行人,不能够帮助正法久住。从前李老师常讲「有庙无道,不能兴教」,一切都要从自己做起,这一点非常重要,从自己做起。有缘的人遇到的时候要帮助他、要成就他。

  印祖为什么叫我们建小道场?这里头有大道理,这里头有真实智慧。一个大道场,香火鼎盛,里面的庄严金碧辉煌,最容易引起人的贪心。出家人想到这个地方出家,不是真出家,想去享受、去享福。衣食住行都是最考究的,他去享福去了,他不是去修行。换句话说,他不修行,住在那个道场他是造业,让社会大众看到他这样子,对佛法丧失信心,于是产生毁谤,这是灭佛法,不是兴佛法。所以一个很小、很普通、看不起眼的这些小茅蓬,一、二十个人在里头真正念佛修行,世间人瞧不起,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的修行功德加被一方,这一方人虽然造业,灾难也能够减轻,因为有这么多真修行人在这边,这叫积功累德。

  在家同学经营生理,多做一些善的行业,譬如开素食馆,善事,劝人吃素。我们最近想到的是帮助老人建老人乐园,帮助青少年使他们能接触到圣贤的教诲,可以办学校,帮青少年。老人院也就是老人大学,让退休的人有机会接触到佛法,接触到净宗。老人院里面有讲堂、有念佛堂,这都是大好的事情,这真正是正法久住。再其次的更容易做的,印经、流通光碟。这个光碟有讲经的光碟、有读经的光碟。有很多文化比较低,经文他读不懂,我们带着读,口齿伶俐,咬字清楚,我们制作有声的经书。譬如《弥陀经》我们从头念一遍,速度不要太快,接引初机的。他在萤幕上能看到文字、听到声音,不要有其他的任何形像,这会很受欢迎,这都是流通正法。尤其是帮助一些有志求学的、深入经藏的,那要读诵古大德的注解。譬如《华严经》清凉大师的《疏钞》,我们也用这个方法,把《疏钞》从头到尾念一遍,文字打出来,有音声,帮助好多的人,这个事情都不难做。所以说护持正法要做的事情做不完。有这么多的内容,以后要办佛学院,或者是再利用网路、卫星做远程的教学,你资料非常丰富,这都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清凉大师这一段后面还有几句话,「然此遮取相,故假设长时,无有多劫,全不了义,以见如来,增智慧故」。遮,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批评。这些取相的人,取相就是执着,分别执着。所以经上讲长时,这是假设,虽是假设,也是真话,因为经上讲「假使百千劫」,上面有个假使,实在说也是真话。无有多劫,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全不了义。这就是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不要说多劫,一生当中没有缘遇到佛法的人太多了。遇到佛法的人真的觉得时间不长,可是无论在信、解都不圆满,不能说不信,但不是真信。什么是真信?做到才算真信,解都不算真信。所以说解,不了解,做不到,这个信就是世间人讲的迷信;能解不能行,解得没有错,叫正信,他有理论的依据;如果能做到那是真信,真信才管用。正信不是真信,还是得不到真正受用,真信才得受用。所以这全不了义。为什么一定要了义、要真实义?因为见如来就是见自性,增智慧故。这个智慧是要通过实验才能够现前,智慧才现前。所以你不去做,这个智慧发不出来;你真正肯干,干就是真的放下,这一放下,智慧就增长。天天放下,智慧天天增长;年年放下,智慧年年增长;要放不下,就没有智慧,增长什么?增长烦恼,增长习气,这个要知道。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增智慧,这个东西不放下的话,是增长烦恼。学习经教增长所知障,在日常生活当中,增长烦恼障,这两种障没有法子突破,那就永远出不了欲界。我们不讲六道,六道里头的小圈圈,出不了欲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二八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第三大段,「第二南方一切慧菩萨」,偈颂的第三首看起:

  【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清凉大师在《疏钞》里提示我们,他说「第二四偈」,这是十首偈里面第二段,第二段有四首偈,就是三、四、五、六这四首。这四首所说的,「了法真性真见佛」,见佛的标准就在这四首偈,这四首偈明了了,你真见佛。四首也分为两个小段,前面两首是一段,「真观」,后面两首也是一段,「真止」。教下修行称为止观,止就是我们常讲的放下,观就是常说的看破,是一个意思。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见佛了。见佛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佛;没有见性你见不到佛,你见到佛是假相。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跟着在他身边,有没有见佛?没见佛,你见到是什么?假相,生灭相。相有生有灭,佛不生不灭。什么时候从相上见性,你就见到真佛,见到佛你自己就成佛了。可见得这确实很重要。前面一段是说做错了,取相非真,这讲得很明显,你着相,你全是假的;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着要是没有放下的话,都是假的。妄想分别放下之后,什么都是真的,没有一法不是真的。禅宗开悟见性的大德常说,见性之后是左右逢源、头头是道,那个道就是性,就是法性、真心。所以这个地方,这句话只有七个字,说得好,「了法真性」,了是明了,一切法的真性,这叫「真见佛」,见性成佛。什么人能做到?《华严经》上初住菩萨以上,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这就成佛。虽然无始无明的习气还在,没能断了,但是无始无明真的断了,只是习气没断。习气没断不碍事,他确实分别执着都没有了,分别执着的习气也没有。所以他带着的只是无始无明习气,分别执着的习气都在四圣法界这个阶段,声闻、缘觉、菩萨、佛,在这个阶段断掉了。这个理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时时返照自己,我自己还有没有?如果有,要提高警觉,要真用功夫,如何把分别执着放下。分别执着的习气在六道里头断不掉,他可以带着分别执着的习气到四圣法界,就是超越六道。四圣法界里面,把分别执着的习气断掉,最后破一品无明就证一分法身。证法身就是了法真性,这就是证法身,真的见到佛,真的成佛了。

  下面大师说「于中前二真观」,这就是偈颂里面,前面两首偈是真观,后面两首偈是「真止」,这是《华严经》所讲的法界观。「前中」,就是第三首偈,「初二句空观」,前面两句「缘生无性故」。「次二句假观」,就是第三首这四句后面两句,后面两句「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这是假观。我们先来学习这一首。

  『观察于诸法』,这是说一切法。一切法,现在的学术把它分为三大类,动物、植物、矿物,现在是这么分法。在佛法里面也分作三大类,跟它分的不一样,佛法讲有情众生,动物;植物跟矿物统统合在一起,叫做器世间;另外一种,这现在学术没有的,叫智正觉世间。智正觉那就不是凡人,圣人,讲的是声闻、缘觉、菩萨、佛,智正觉世间,他们觉悟了。佛法这个三分跟现在世间三分不一样。可是这个地方叫我们「观察于诸法」,你细心去观察这一切法。

  『自性无所有』,自性是什么?自是自己,性是性质,你细心观察,确实它没有自性。法从哪儿来的?大师《注解》里这句提示很好,「缘生无性」,它是许许多多条件聚会起来产生的现象。譬如动物,我们讲人,用自己来举例子,人有没有自性?如果有自性,他是独立的,他本来就有的,自性不可能有生灭相。我们看这个人一分析,佛法你看看三千年前他就用这个方法,这是科学方法,分析!这一分析,你的形相是物质,物质是色法;除了物质之外,你还有精神,精神是心法。物质也不是独立的,它也无性,为什么?它有四大,你这一分析,地水火风,这都讲到现代科学。现代科学家分析,把我们这个肉体分析,从细胞,细胞再一分析,细胞怎么组成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再一分析,分子怎么组成的?原子组成的。原子怎么组成的?原子核跟电子组成的。原子核跟电子怎么组成的?粒子组成的,现在讲的夸克。分到不能分的时候就没有了。所以现在有所谓「基本粒子」,就是不能再分了,在佛法里面叫这个叫邻虚尘。佛法用尘,最小的,微尘。所以,佛的分析法跟现在的科学非常相似。

  佛把一个细胞,这已经很小了,把它分割成七分之一,七分之一就很小,叫它做牛毛尘。牛毛很粗,那个毛端上,这一粒微尘可以粘在那上面,它不会掉。这还很大,还可以分,把牛毛尘分成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比牛毛细,中国人写书法的毛笔多半是羊毛,就很细了。这样小还可以分,再把它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就更细了。兔毛尘再分成七分,七分之一叫水尘。就这样一个小的物质,现在大概科学里面讲的电子、原子,它可以在水里面,水有空隙,可以自由在水的空隙里面钻来钻去,它没有障碍,叫水尘。这我们肉眼都没有法子看见。这么小的物质再分,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尘。就是金属,金属的密度大,但是里面还是有空隙,现在科学看得很清楚,在显微镜里面看下去,金属有很多像网一样,网状一样,它真的有很多漏洞,很多小洞。金尘在金属空隙里面它没有障碍,它能够通过。金尘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这叫微尘。所以佛家讲的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佛说什么人能看得到微尘?阿罗汉,阿罗汉的天眼可以看得到微尘。微尘还不是最小的,微尘还可以分,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再分,分成七分之一,叫极微之微,这都是阿罗汉看不到的。极微之微不能分,没有了,所以也叫做邻虚尘,它跟虚空做邻居了。这个现象可能就是讲物质的最原始的现相,弥勒菩萨给我们讲的,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生灭,这个生灭是什么?是邻虚尘。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是无;你说它无,它是个色法,就是物质,看到一下,立刻就不见了。

  这是科学家现在讲的、发现的,物质是无中生有,它根本不存在,它存在的时间非常之短。短到什么程度?科学家没有说出来,但是弥勒菩萨讲得很清楚。现在我们在时间都是用秒来算,它是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生灭,兆是万亿,万万是亿,万亿是兆。我们没有法子体会。佛在经上讲,这个现象八地菩萨见到,阿罗汉能看到微尘,八地菩萨能看到极微之微。所以它是缘生的,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缘生,缘生指所有一切物质现象,甚至于包括精神现象也不例外。精神现象是属于心理的,物质现象是属于物理的,现代的科学对于物理方面研究得很多,心理一直不能像物理那样的蓬勃发展,什么原因?大概方向有问题。是很不容易,它有极限,你这极限不能突破,这个极根是什么?思惟,科学家用头脑在想、在思。

  夏威夷土著「和和波罗波罗」的方法,里面有一条重要的,我们把它念念,跟佛法讲的很接近。所以我们看到他这些东西,真的是佛知佛见,虽然他不是佛教。他在总结的第四条说,「我们生命唯一的恐怖分子就是我们的记忆,只要我们肯放下这些记忆,我们就可回归到零(零就是无我的境界);回归到零,我们就没有记忆、没有经验,我们就清净无染」。这几句话说得好象是很对,也好象有问题。为什么?他这里正是讲止,止住了;止住,观没有了。只讲到清净无染,那清净无染不是一无所知了吗?这是我们一般人不愿意听的。佛不是这么说的,佛讲到心地清净无染的时候,自性般若智慧圆满现前,无所不知,他后头没有这句。前面说得很对,前面说什么?所知障,记忆跟经验是所知障,它里面夹杂分别执着。放下的,说实在讲,佛叫我们放下,并不是叫你把记忆放下,那什么都不记得了,不是叫你放下记忆,不是叫你放下经验。他这个地方讲的经验、记忆,这用的名字不好,佛法叫你放下,放下分别、放下执着。执着分别放下了,你的记忆、你的经验全都是智慧。记忆加上分别执着就是烦恼,经验里面掺杂着分别执着,那就叫所知障,一个烦恼障,一个所知障。这是佛跟他讲的不同的地方,但是都着重在放下,这我们得搞清楚、搞明白。

  总结他们的经验,我们在这里可以提一提,他一共只有九条。第一,他说「我们的心性是爱、是和平」。这个与佛法讲的相应,佛法讲什么?佛法讲慈悲,慈悲就是爱。为什么佛教不用爱,用慈悲?世间人的爱里面有分别、有执着。爱里头夹杂着分别执着,这个爱很痛苦,不快乐。如果把分别执着拿掉,那个爱就叫慈悲。所以慈悲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智慧的,没有情识,这是不一样的地方。自性真的是和睦的,是平等的。我们跟这个人不和,跟那个不和,自以为比别人都高一等,这是凡夫,这是烦恼在作祟。这个人没见性,这个人与自性完全相违背。像这些都应当是真正修行人、真正佛弟子时时刻刻思惟、反省检点的,我还有没有?我对人、对事、对物这些毛病,想想比去年有没有减轻一点?如果比去年减轻,你有进步;如果没有减轻,你没有进步;如果还很严重的话,那你已经退步。你在佛学上,那是标准的,好象你学得很多,懂得很多,但是你都做不到。

  做不到,你看从前修无师,这是个做泥水匠的,像六祖一样不认识字,他念佛往生了,预知时至。临走的时候有些同参道友帮他助念,同参道友对他很尊重,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就请他留一首诗,留几首偈子,给大家做个纪念。他很老实,他说我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不会作诗,也不会做偈子。不过我有一句老实话供养大家,给大家做个纪念,这句话就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这很了不起,这不是普通人能说出来的。你学佛学了这么久,能说不能行这不是真智慧。反过来我们看他,他不能说,他不会说,但是他能行,他行什么?一句阿弥陀佛,二六时中不间断,日夜不间断。除一句佛号之外,他没有杂念,能行不能说,这是真智慧。他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那他是真智慧。那个能说不能行的是什么?给诸位说,换个名词,他真聪明,可是聪明反面,你要晓得古人讲得好,聪明反被聪明误,不是智慧。真智慧不会误人,聪明会误人,那我们要学聪明还是要学智慧?这不就很清楚了!

  利益众生的事情,尤其在现在,这个真是无论是讲文化、是讲传统,还是讲大乘,甚至于讲人种,能不能在这个世界再延续下去,现在是存亡继绝的关口。所以做好事、做功德,在这时候做,这个功德叫无量无边。什么叫真实功德?你要了真实法。昨天讲的,你要了真实法你才能做到真实功德;花一点小钱做真实功德,不是干假的。我们从印祖,印祖是有智慧的人,你看他一生所干的,这是个出家人,四众对他的供养他只做一桩事情,印经。你想想有没有智慧?有没有道理?印经,人家拿去卖也没有关系,他卖有人买,买的人他还是真看,至少阿赖耶里面种佛的种子,所以有百利而无一害。今天我得到台湾的讯息,《大藏经》,《龙藏》,加上句读。因为以前印的书没有句读,没有标点,你念要自己去圈。现在那边的同修不少人,大家共同努力把《藏经》全部圈出来,这个对于初学的人帮助太大了。这是多少年来我们所期望的,总算是做到了。第一本印出来了,他们会带到澳洲给我看。以后我们流通的本子统统是有句点的本子,做这个事功德大,这真正好事。

  第二个,建寺庙、建塔,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可是现在这个时代,印光大师为我们现身说法,建塔要建什么样的塔?小塔,建寺庙要建小庙。为什么?现在人贪瞋痴慢已经达到饱和点,道场大了,在里面住的人他就起贪心,道心就没有了。小道场大家看瞧不起,送给你你都不要,等于树下一宿一样。这个好!你自己住在里面,不起贪心,你很容易放下,你才能往生。如果一个大道场,像宫殿一样,你留恋这个地方,舍不得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好,极乐世界我还没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你的时候,我还舍不得这里,那就没法子。这个要知道。大众集合在一起共修,我们就提出老人乐园,这个真的是道场。实际上就是二十多年前我常常讲的弥陀村,老人乐园是真正的弥陀村。但是是用酒店的管理、经营来做,这个有好处。因为年岁大的人自己行动不方便,没有人照顾,酒店它有服务生,每天他来给你整理房间,你的换洗衣服他天天拿去给你洗,洗好了送给你。饮食起居一切都有人照料。这里面服务的人员,都经过《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的培训。所以确实不是五星级的服务,总是六星、七星级的服务。很多人响应,也有些人真的起步要启动了,这是好事情。因为凡夫修行,要记住祖师说的话「依众靠众」。佛陀在世的时候,人善根深厚,都能够自动自发,所以佛不讲修行,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佛从来不问。但是到佛法传到中国的时候,那已经一千年了,中国的祖师提倡集体在一起共修,互相照顾、互相警惕、互相督促,才能产生效果。所以到中国才有丛林,丛林实在讲就是学校。现在这个时代,印光大师提倡的最适合于眼前这个时代,小道场,不攀缘。小道场二十个人在一块修行,有二、三个得力的护法就够了,身安道隆。天天忙着生活,忙着去攀缘,那你的心不在道上,修行的人心不安,护持的人心也不安。弘护是一体,弘法、护法都要心安理得,这个道场才会兴旺,才会有成就。所以,慈悲、清净、平等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条他说「万物都是神圣的,无论是有情或是无情」。这句话跟佛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就说尽了,比他说的还要彻底,比他说的还要圆满。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众生要尊重,就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对待一切众生有礼、有诚敬,真诚的敬意。礼跟真诚敬意是自性性德的流露,一切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这个意思我们要懂。他说的是不错,没有佛法讲得那么圆,讲得那么究竟。

  第三条他说,「欲望使我们离开心性,使我们变成垃圾」。《三字经》上有句话说,「性相近,习相远」,性是心性,性本善,性本觉,可是怎么样?欲望使我们离开本觉、本善,使我们变成不善,垃圾是不善的。欲望指的是什么?烦恼、习气,我们常讲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个地方用欲望两个字都包括了。我们跟自己佛,自己本来是佛,跟自己的佛愈来愈远,变成凡夫了。原来是住一真法界,是住常寂光净土,现在搞六道轮回。这个里头没有主宰,不是说哪个人把我们搞成这样的,不是的,自作自受。自己起心动念,自己迷惑颠倒,自甘堕落,这个要知道。要是怪别人是完全错了,永远回不了头来。

  第四句刚才说过了。第五句他说,「放下记忆的方法很简单」,这个值得我们参考,他提供我们一个方法,「就是不停的洗清自己的污垢,只要重复的说『我爱你,谢谢』,用这两句话来洗清自己的污垢,才能与心性相应,很自然的,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说得有道理,这个可以能够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谐,可是终极目标不能解决。佛法用的比他还简单,你看他这个地方说的,他用的方法,「我爱你,谢谢」五个字。我们净宗只用四个字「阿弥陀佛」,比他的殊胜,为什么?他这个里头情执还是没有离开,「我爱你,谢谢」,情执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比这句话还好,你们想想对不对?现在我们晓得这是什么?把垢污洗清就是把烦恼断掉,这教给我们断烦恼的方法,一句阿弥陀佛。不断的重复,就是不间断,见到人,阿弥陀佛,见到鬼也阿弥陀佛,见什么都是阿弥陀佛,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你就念到极乐世界去了。你想断烦恼,很简单,这一句佛号要怎么念法?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得清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句话简单的说,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行了,你的烦恼障、所知障统统都会洗干净。那我们就是,你用这个方法把你的分别执着放下,念久了,不知不觉分别执着自然没有了。你看对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对一切万法都是阿弥陀佛,可见得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法子好极了!佛给我们讲的方法比他的确是高一等。

  下面他说「世界不能和平,因为人的内心起冲突,不平衡,当然我们的世界不会和平」。这一条佛法里面常说,不二法门。我们参加国际和平会议,看到多少人在那里研究,找不到化解冲突的方法。佛教给我们,我们如果从内心深处把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念头消除,冲突就化解了,和平就现前。所以这不能在外头,外面解决不了问题,要从自己内心深处去解决问题。真能解决,不是假的。

  他底下就有这个意思,「外面的境界本是圆满的,我们觉得不圆满,是因为我们有问题」,自己有问题,「必须找出不圆满的因,修正自己,才能解决问题」。其实那个因不是别的,就是对立,对立在佛法里头称之为边见。这五种错误的见解,第一个是身见,执着这个身是自己,这是错误。身,哪有身?物质是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四大皆空,物质不存在;心理,受想行识,受想行识无自性,也是了不可得,这错误的认识带来烦恼障。第二个是对立,对立什么?二边,二边就对立,叫边见;一边没有,那一边就不存在。所以如何化解对立?我自己不跟人对立,他跟我就对立不起来;一切事物我不跟他对立,他跟我也对立不起来,要从自己本身做起。所以我们要学佛、学法身菩萨,不跟任何人对立。没有对立就没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冲突,没有冲突,哪来的斗争?和平就现前。平等对待、和睦相处,那就是极乐世界,那就是诸佛的报土,必须知道我们本来如是,现在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跟人对立,别人跟我们对立,人与人之间的报复现前,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我们跟大自然对立,任意的破坏自然生态现象,现在大自然报复,水灾、旱灾、地震、海啸,都来了,自己惹来的。与天地万物对立,这里头还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瘟疫。如果真的把对立化解掉,天灾人祸全没有了。所以解决问题不在外,要在自己。自己心正、行正,没有一样不正;心不正、行不正,所有一切天地万物都不正。为什么?境随心转,佛讲得透彻、讲得清楚。

  下面一个问题,他说「问题永远在自己,不在别人」,这一句提得好,这是智慧的语言。这个世间人,六道凡夫,他不会想自己,他处处想别人,认为问题永远在别人,不在自己。只有佛菩萨,只有真智慧的人,他知道问题是在自己,与别人无关。为什么?因为整个宇宙是你自己心性变的,所有一切众生也是你自己心性变的。就跟作梦一样,梦中你梦到山河大地,梦到天地,梦到许许多多的人,梦中也有苦乐忧喜。你醒过来之后想想,在梦中所有一切境界,问题是在自己还是在别人?你就会明白,梦中所有境界、所有一切众生,全是自己自心变现的。自心要善,全都善了,没有一样不善;自己心不善,外面全都不善。这是佛陀在经上讲的。所以讲到最后,佛说「迷唯一念,觉止一心」,这两句话把世出世间一切法说尽了。

  他最后这句话说,「身外无一物,世界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心想成的,自己痊愈了,周围的一切自然就健康了」。这话说得很好,健康就是一真法界,健康就是永久的和谐。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万物,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永远没有矛盾,永远没有冲突。佛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佛教我们心想善,不要想恶,想真,不要想假的。真是自性,代表自性的是佛菩萨,所以念佛、念菩萨就是念自性。佛名号是性德,菩萨的名号是修德,性德跟修德是一,叫性修不二。所以我们的心想,为什么不想佛?为什么不想菩萨?世尊在《无量寿经》上教导我们,佛很多,希望我们专一,「教之道,贵以专」,就想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菩萨就想观世音菩萨,想观世音菩萨是什么?大慈大悲。想观世音菩萨的人他的爱心能遍法界,他爱一切众生,爱一切众生当然就不会害一切众生。这是真观。

  真观是观性,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皆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我们得要搞清楚。《唯识》里面讲四分,心心所统统有四分。自证分是本体,就是法性。证自证分,你怎么晓得有自证分?他自己知道有个自证分,这个知道是智慧,就是自证分里面的一分本有的智慧。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如来智慧德相就是自性里头本来具有的般若智慧,这一分就叫证自证分,我们也称它作佛性,佛是觉的意思。见分、相分,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因缘生法。

  所以下面两句话说「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也就是说世间所有的言论、所有的名词、术语,你不要认真,全是假的。这个话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老子《道德经》上头一句话就说出来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地之间万事万物有没有名?没有名。名字是什么?是人给它加上去的,假名。古时候人都知道是假名,所以对名不执着。可是名用久了,人忘掉了,对这个名很执着,这就错了,不知道是假名。为了便于指事,便于互相之间沟通,用这些假名,方便,叫方便法,你怎么能把方便当真实!你不要认真,它就很善,给你带来方便;如果你要认真的话,它里面会起冲突、会生烦恼。所以要晓得,全都是假名说,说也都是假的。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蒲团上没说话,文殊菩萨敲大磬,敲大磬是说法的,佛没说话。文殊说,「无说是真说」,佛是真说法,「无闻是真听法」,这两句话属于哲学的领域。无说、无闻是最高的境界,为什么?言语有局限,思惟还是有局限。佛家讲真实第一义,能不能说得出来?说不出来;能不能思惟?不能思惟,思惟达不到,思惟是第六意识。唯识法相里讲得很好,思惟只能达到阿赖耶,这就很难得了。阿赖耶之外是自性,自性就不能用思惟,达不到,那言说就更不必讲了。所以言说、思想都有一定的范围,没有办法超越,真理没有范围。

  佛教人,这是言说,有言语、有表法,只能把你带到一定的阶段,向上,向上没有了。这个阶段在《华严经》上分得很清楚,界限在哪里?在十信位菩萨,贤首菩萨。言语、思惟就到这个地方,十法界。十法界以上的,妄想断了,就是起心动念没有了,你想想看起心动念没有,还有什么说的,还有什么好想的?想,不就起心动念了吗?你就往下坠落下去了,说就更糟糕了。所以,老子这句话含义很深,「道可道,非常道」,不是常道,常道是真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切万物本来没有名,本来没有名叫常名,一有名是假的,暂时的。意思很深!所以初住以上,这是世尊对凡夫,为我们介绍他们修学的状况,《华严经》,初住以上还能讲吗?不能讲。所以一开端,你看他们的境界。我们从这里去体会,要从这里去学习,没有别的,真放下、真看破,纯真无妄。

  怎么能把现相看成假的?现相是假的,我们都迷了都以为是真的,如何看出它真相是假的?在中国的佛教,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几乎没有人不念《金刚经》的,没有人不念《心经》的。《般若心经》编在《朝暮课诵本》里头,这是早晚一定要念的;《金刚经》在一切经里面知名度是排名第一的,家喻户晓,你就知道中国人对这个经的重视。为什么?用它来观察诸法实相。《金刚经》上几句非常重要的话,佛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又说,不但相没有,见也没有,相是阿赖耶的相分,见是阿赖耶的见分,见也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因为有见,相就发生,为什么?相从心生,这无中生有,见也没有。见从哪里来的?迷了本性生起来的。所以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是说你可以受用,你不能占有。像我们看电视、看电影,看屏幕上的,你可以欣赏,你得不到,你不能控制它,你无法占有它,它剎那就灭掉了。这个现象,末后一首偈子讲得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跟你说假的,存在的时间很短,「如露亦如电」,电是闪电,露是露水。闪电是比喻真相,它一闪就没有了;露水是告诉你,现前看的这个相,是这些虚妄的相似相续相。就是那个闪电连接起来,它一直闪着不停,你就看到光,实际上它是一次一次闪,闪电是连接着的,我们叫相续相。没有一个相是相同的。这就像我们看万花筒一样,没有相同的相,一万次、十万次、百万次也不可能有一个相同的相。这是佛告诉我们一切法的真相,迷了叫凡夫,觉了叫佛菩萨。所以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接着下面第二首,这还是真观,『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前面这两句,不生不灭,这真的,就在现前。「一切法无生」,那我们看看明明它生了,明明有生有灭,人有生老病死,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这不都是生灭现象吗?怎么说没有生灭?如果我们真正体会到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的生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灭即是不生灭。为什么?生灭的相不可得。确实是有生灭,但是它速度太快,我们念头才起,那都不知道多少生灭过去了。你想一弹指,一弹指有多少?三百二十兆。这个我们没有法子想象,所以我平常只教人,你就看电影放映机,为什么?一秒钟只有二十四个生灭,你在银幕上能得到吗?得不到,它没有了,一秒钟二十四次它就没有了。现在弥勒菩萨告诉你,我们现在这个现象,一弹指是三百二十兆。经文上讲的「三十二亿百千念」,那个念就是生灭,这是事实真相。念念不可得,念念无所有,念念毕竟空,释迦牟尼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的。

  《中观论》上讲「八不」,八不这两句是根本,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不生不灭」。接着给我们说「不来不去」,不好懂。我们到讲堂,不是明明从家里到这里来了吗?听完了从这里回去,不是有来有去吗?真的不来不去,这道理太深了。所以你要了解事实真相,《楞严经》上讲两句话,「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真相;一剎那现的时候,就在当处马上就灭了,在第二个现相出的时候,它立刻又随处就灭尽了。这一定要用电影幻灯片你去想,我们这个就是这样的。如果你不相信,用现在的电视摄影机看不出来,用什么?用拍电影的那个摄影机看得出来。譬如你从远处来了,我在这里就给你拍摄,你一步一步走,走到这个地方,五分钟、十分钟你走到。然后给你看那个底片,底片不就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哪里来?没来,你没去,张张不一样!这是个连续相,快动作给你一放,你看到那个连续相你迷了,那是假相,不是真相。拍摄的片子那是真相,那个显示出来,显示出来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哪有来去?没有生死,没有来去。「不一不异」,你不能说是一个相,譬如给你拍的就是一秒钟,一秒钟二十四张,一秒钟这二十四个相不能说是一,它们不一样;也不能说是不一样,为什么?张张是一个生灭。前面一个生灭跟后面一个生灭,只可以说相似,它不是一;相似,也不能说是不一样,相似相续相,不一不异。「不常不断」,因为它是无常的,剎那就灭了;也不能说它断,为什么?底下它又接着。所以,《中观论》上讲了八个不,这是教什么?这是教我们看宇宙所有现象的真相,诸法实相。诸法实相真的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这把事实真相看出来了。

  《般若经》给我们提出这些重要的观法,在这里头建立了宇宙人生观,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你的心是定的,你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了解事实真相了,不再执着,不再分别,也不再起心动念,你才能节节提升。提升都是假的,哪有什么阿罗汉,什么辟支佛、菩萨,都是假名,阿弥陀佛、释迦牟尼都是假名,你可不要当真,都是性德上临时起个名字。所以佛菩萨没有名号,佛菩萨的名号是就现前众生的需要而建立的。成佛,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成佛,名号就要叫释迦牟尼。为什么?佛教化众生的宗旨就是这个名字。释迦是什么?仁慈。现在这个世间人不仁、不慈悲,要教导他们待人接物要仁慈。对自己要清净,牟尼是清净的意思。你看这不是对症下药吗?到极乐世界去作佛,这个名词用不上,为什么?极乐世界人个个仁慈、个个清净,这个名词到那边没有用处,一定要用阿弥陀佛。阿弥陀是什么?无量的智慧、无量的慈悲,就是说他的仁慈、他的清净要不断扩充到遍法界虚空界,他已经有了!

  诸佛菩萨名号是随此时此处众生而建立的,佛哪有法?佛没有法。只有迷惑颠倒、迷失自性的人他认为他自己有法,他有法都是错误的,都是跟烦恼相应,跟所知相应,跟障相应,不是跟慧相应。跟慧相应的,无法!所以般若,根本是无知,般若无知。佛菩萨在经里面给我们比喻,般若像一面镜子一样,它如如不动,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能照万法,叫照见。我们凡夫不是这样,我们凡夫是分别见、执着见,所以都见错了,看错了。我们凡夫有没有照见?有!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你眼见色,第一个见就是照见。为什么?你还没有分别执着,你不能说你没见。可是见了立刻很快的分别起来,这是某人,这是什么事情,他马上就分别。随着分别他就起执着,就起了七情五欲,就起了贪瞋痴慢,所以这烦恼愈演愈麻烦,就这么回事情。佛菩萨看外面境界,六根接触六尘永远是第一,没有落第二。第一叫佛知佛见,正知正见,无知无见,都可以说。无是什么?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见!所以,第一见是你的自性见,第二个念头就变成阿赖耶识,就愈迷愈深,这是事实真相。这是方东美先生讲的高等哲学,我们世间哲学的登峰造极。给你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的那个真的现象,那是属于高等科学,科学里面讲到登峰造极。你了解之后才是真正的完美之人,没有一丝毫缺陷,取个假名字叫「本来是佛」,这都是假名。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我们有没有如是解?千万不要以为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懂了,那你就落到所知障里去。为什么?它本来没有,怎么执着有这回事情?你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真正如是解,心就清净了,一念不生,真的如是解。有人问你,你跟他解说;没有人问你,一念不生。所以佛在《般若经》上说般若无知,真知是无知,无知是真知,这个话你能不能体会?你说你有知,已经是无知;你说你无知,你也无知了,有无都错了。真知是什么?真知是说不出来,真知不能够思惟、想象,那才是真知。有人向你请教,无所不知,为什么?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法是自性变现的,你能见到性,你能够见到能现能变的,所现所变的你怎么会不知道?哪有这种道理!所以释迦牟尼佛真止了,真放下,真明白了,世出世间法全通了,只要有人请教,他就给你演说,无所不知。你如果自己说有知有见,你就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没有一样东西你真的了解。

  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那你要晓得,恢复我们的真知真见靠什么?靠禅定。所以,禅定是佛教导一切众生回头的秘诀,戒定慧三学,定是枢纽。因为你不能得定,所以教给你很多方法,那个方法就是戒律。戒律,你细细去想想看,统统是叫你放下。总的来说,就是叫你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总的来说。放下之后,你心定了。为什么叫你放下?因为那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统统放下了,清净心现前,定就是清净心。清净心生实相,这个生就是明了宇宙一切万有的真相,清净心才能明了,这个事不要学的。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多好,这个事情与认不认识字没有关系,没有交涉,与清净心有关系。

  读经也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的一门,要会读。不会读怎么样?着相,最怕的是着相。着相是不会读,不能开悟,你懂得佛学的常识,不生智慧,着相。所以《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听经、读经的方法,你要懂这个方法,你读经、听经会开悟。这个方法三条,第一个「离言说相」,就是你听经不要执着他的言语,听什么?听意思。读经不要执着文字,文字是言说的符号,离言说相就是要离文字相。要不要读经?读经当然要看经,不要执着文字,用它的文字,不执着文字,那就对了。一定要放,事事无碍。最怕的是你展开经卷你执着文字,你着了相,着了相,你就不了真实义,你不着相,才能了真实义。这第一个,不能着相,不要执着言说、文字。第二个叫「离名字相」,我们讲名词、术语。这是讲自性、烦恼这都是名字,名词术语,不能执着。假立的,假设的,佛、菩萨、真如、自性、烦恼、菩提、众生、佛陀,这都是名字。名字是为了方便起见而说的,不可以执着。第三个,「离心缘相」。心缘相是看了心里想想这是什么意思,这要不得。你心里一想就变成意识,那就变成什么?变成是你自己的见解,不是佛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没有解如来真实义,你是解自己的意思,你自己想应该是这个意思,不是佛的意思。所以这个叫会听、会看、会读,「会」这个字妙绝了!宗门大德,禅宗里面,你看语录,他们测验学生,老师测验学生常常问「会么」!真的会了?离心意识就会了,没有离心意识,不会!你是凡夫,你怎么能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没有意思,就是如来真实义。有意思,都是你自己意思,哪是如来真实义!唯有没有意思,他才懂一切意思;要有个意思,只有守着一个,他就不能贯通了。《老子》里面所讲的有跟无,无的作用太大了,有就坏了。佛法讲空,空不当无讲,空是有,空有不二,空是体,有是起作用。

  所以无知是般若之体,有知是般若起用,起作用有知,无所不知;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知,无知就是清净心现前。清净心是自受用,到底怎么样受用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有得过清净心。菩提心上讲的真诚、清净、平等,这都是属于定,它起作用的时候,正觉、慈悲。正觉就是无所不知,慈悲是无所不能,大慈大悲,就是帮助一切众生。不但帮助六道,帮助四圣法界,帮助他们提升,脱离十法界,证得无上菩提。那就入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都是一真法界,是诸佛的报土。这才叫什么?拔究竟苦,得究竟乐。你在这个世间轮回里面,生生世世多少亲爱的人,多少冤家债主,只要一见性,全都明白了,全都了解。无量劫之前,生生世世这些人你全都看见,他现在在哪一道,他在干些什么,跟你都有缘。亲爱是缘,结冤仇还是有缘,有缘就得度。有缘他就找你,没有缘他不找你,叫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怨亲平等。在你这个时候是怨亲平等,在你这个时候看他们都有佛性,只是迷惑颠倒,那你得想方设法去度他。实际上不能想方,一想就变成凡夫了。这个地方一定要知道,觉悟的人到法身菩萨,就是初住以上,实在说阿罗汉以上就不再迷了。虽然无明没破,我们可以说他迷得轻,不像我们这么重,他已经觉悟了,逐渐摆脱迷惑颠倒,所以他们是步步高升。到初住以上这是大彻大悟,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是这个境界,惠能大师给我们示现的也是这个境界。

  《华严经》往后这么长的经文,都是讲悟后的境界,让我们在这里面生欢喜心,让我们在这里反省。我们的自性多么圆满,我们的本来面目是多么的可爱。不知,迷惑!知道之后,我怎么样恢复,把现在一身的染污要把它洗掉。洗掉的方法,诸佛菩萨传给我们秘诀,阿弥陀佛,只要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能把它洗刷干净。求生净土,这是秘诀,洗刷的愈干净,你带的业就愈少,还是带业往生,愈少,品位就愈高。其他的方法洗不干净!他这里讲的「我爱你,谢谢」,洗不干净,阿弥陀佛才能洗得干净。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二九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三段,偈颂第二段,「南方一切慧菩萨」。

  十方每一方有一位菩萨做代表,第二就是二住,代表治地住,每一方都有十首偈颂。此地十首,前面两首我们学过了,第三到第六所说的是止观,止观是教下修学的重要的枢纽,也就是讲的方法。佛法法门很多,八万四千法门,但是如果把这么多的法门做个归纳,讲到修行总的原则,不外乎觉正净三大类。在中国大乘八个宗派,禅宗、性宗在觉正净这三个大原则里面,他们是修的觉而不迷,所以是觉悟,这是上上根人所修的。教下所修的是修的正门,觉、正、净,正而不邪,它的方法就是止观。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宇宙人生的真相你看到了,看到之后才肯放下。可是这最初第一步到底是观还是止?实在讲也不一定。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有人先放下,看破了;有人先看破,后放下。这是讲起步有不同,起步之后,循序渐进的原理、原则没有两样。譬如我们先看破,再放下,放下之后,观就又生一些,又看破多一些,对放下来讲也有帮助,你的放下也多一点了。《华严经》上跟我们讲菩萨阶级,要是把十信位包括起来是五十一个阶级,你看十信,现在讲的是十住,往上再去,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个,加个等觉,五十一个,再往上去,是究竟圆满的佛果,叫妙觉位。我们从这里做比喻就好懂,譬如初信,我们对初信明白了,我们才能真正放下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你的观又升一级了,你能看到第二层。你放下第一层就上了第二层,到第二层就看到第三层,放下第二层就升第三层,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你向上提升。

  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我契入的方法,我怎样能够很快契入佛的境界,他就教我看破放下。他没有讲止观,讲止观我不懂,那很费劲,他讲看破放下好象我很容易懂。他教我从什么地方入手?教我从布施入手。布施,先放下身外之物,布施外财,然后才能布施到内财。内财是自己的智慧、能力、劳力,都包括在其中,现在讲做义工,这是内财的布施。我们毕竟不是上根人,上上根那谈不上,上根也谈不上,中下根性从这个路子走得稳稳当当。可是走这个路一定不能离开经教,经教是什么?帮助你看破的;功夫就是放下,你说我看破了,我还是放不下,实在讲你还是没看破。为什么?看破了,你真喜欢放下,不要人劝的,是自动的。还不肯放下,那你就得明了,我的观的功夫还不够。所以经教帮助我们看破,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教下的宗派多,所修的都是止观。但是每个宗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像天台依《法华经》修学,天台的三观,《华严经》所学的跟它不一样。我们借着这个时间,把宗派里头重要的修学方法做简单的介绍。如果深入,它有专门的经论,天台的《摩诃止观》,这个在中国大乘教里头非常著名。《楞严经》上,传到中国来,也讲到修学重要的纲领,总的都不外乎三止三观。偈颂的第三首我们学过,我们重复念一遍:

  【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有。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这两首偈是讲真观,后面两首偈讲真止,真观里面讲空观、假观、中观,空假中。我们先看看天台家的说法,天台是智者大师他老人家说的。智者大师在传说里面,也就是佛教里面所记载的,他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在隋唐这个时代应化在中国。三十二应里面,「应以比丘身而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他在中国现的是比丘身。三千年前在印度他现的是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的佛身。所以我们知道诸佛菩萨时时在世间,特别是众生有苦,他怎么会离开!这个道理我们很清楚,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佛是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众生有感,他就现相。他现什么相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是感的这个人,为什么?佛绝对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不是佛,起心动念就叫凡夫。凡夫里面程度高下差别很大,大乘教里面讲内凡、外凡。内凡,内外就是六道,内凡是六道里面的凡夫,六道之外还是凡夫,叫外凡,六道之外的,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所以,凡圣的标准是有没有见性,见性就是圣,没有见性就是凡。十法界里面的佛没有见性,但是他们到了见性的边缘上。见性之后,他们用真心,大乘教里面讲菩提心,他用真心,那是佛,《华严经》上说法身大士,这个要知道。没有见性,没有见性用八识,识心,八识五十一心所,他用这个,这就是凡夫。

  所以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但是他们所用的,四圣所用的清净,我们可以这样说法,百分之百的遵守佛陀的教诲。佛菩萨在我们世间所展现的,是百分之百的性德的流露,自性自然流露出来,纯净纯善,没有丝毫染污。所以可以说,他们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心所现的是清净土,净土。四圣法界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净土。迷了以后,才有净秽。六道,六道是秽土,不清净。净土里是纯净纯善,它没有善恶;秽土里头有善有恶,它不干净,善生三善道,恶是生三恶道。你看环境,境随心转,纯净纯善,虽然你还没有破无明,没有见到真性,你的身心都清净。身清净,没有生老病死,三苦、八苦完全没有,他化生,他不是胎生,真的长生不老,也不会死。他有变易,变易是什么?他不断的向上提升,升级,从阿罗汉再提升就是辟支佛,辟支佛再提升是菩萨,菩萨再提升是佛,佛再提升那就用真性,反璞归真,破迷开悟了,就到一真法界,就脱离十法界。

  我们学佛这么多年,别的没学会,对于这个讯息搞清楚了,一点都不怀疑,虽然好象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已经很不容易。为什么?观念改正过来了,以前许多的迷惑、颠倒、误会,现在没有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功夫没有别的,放下,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一了百了,这就成大功了。搞清楚、明白了还放不下,放不下不行,放不下这个东西是往生的障碍。带业往生只能带旧业,不能带新业;只能带习气,不能带现行,现在还要有自私自利,这个不行。过去有自私自利没有关系,还有自私自利的习气,还有贪瞋痴慢的习气,没关系,只要你现在什么都不贪、什么都不瞋恨,行,你就能往生,这个要懂得。否则的话,这一生又空过了,空过是真可惜,你什么时候能再遇到,那可不是容易事情,真的是「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最可贵的,没法子比的,就是闻佛法、学大乘,遇到净土宗,知道念佛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是无比殊胜稀有的因缘,决定不能错过。世出世间什么都不能留恋,全是假的。

  这些诸佛如来化身在中国,以比丘身分、以祖师大德身分教导我们。天台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应化在中国,日本人相信的比中国人多。这个也有原因,日本的佛教是从隋唐传过去的,日本那个时候各个宗派的祖师大德几乎都是智者大师的学生。所以在日本的寺庙里面,大大小小寺庙,你都看到他们供奉智者大师的像,雕的像、铸造的像、彩画的像,你到处都能看到。日本还保存着尊师重道的这一点风气,很不容易,我们到日本去参观,看到之后很感动。我们这边拜佛菩萨的多,拜祖师大德很少,可是日本是普遍的拜祖师大德。

  三观,「观即照了之义。观达一念之心,即具三谛之法也」。这个要做简单的说明。照是照见,了是明了。在修学,修行功夫有上中下三等,最下面的、我们开始学的,叫「观照」,用这个词,用观照。观照,说老实话,里头还有分别、有执着,这个我们用起来好用,如果说不分别、不执着,对我们来讲太难了。所以这是初级的,初级用观照。观照就是你暂时把分别执着放下,就叫观照。如果我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完全是分别执着,那就不是观照,分别执着放下就叫观照。可见这个还是不容易,初级。向上一层叫「照住」,照住就是得定,大乘教里面讲三昧,你就得三昧。你用天台这套方法观照的时候,一般讲是法华三昧。要是用《华严经》的教义,就是依《华严经》教义做标准,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的了解依《华严经》,那就叫华严三昧。我们依念佛法门,依《无量寿经》做标准,就叫念佛三昧。依《楞严经》为标准,就叫楞严三昧。这都大同小异,你是用什么做标准,这是便利初学。天台是用《法华经》,从《法华经》的理论,祖师跟我们编的教科书叫《摩诃止观》、《小止观》,都是讲学习的方法,学习什么?学习看破、放下。最高的阶级是「照见」,这个地方讲观即照了之义,这是照见。像《般若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那不是浅,那是甚深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到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就是明心见性。由此可知,观照是六道凡夫的境界,到照住就是四圣法界的境界,声闻、缘觉、菩萨、佛,照见是法身菩萨境界,已经脱离了十法界。这样说起来,诸位就更容易体会到了。这是真正讲功夫,上中下三等。

  所以,《般若心经》是观世音菩萨给我们示范的,法身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五蕴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归纳到最后不外乎五蕴,色受想行识。用现在的名词来讲,色是物质,物质不存在;受想行识是精神,精神也不存在,精神、物质都是虚幻,都不是真的,这很不容易。像《般若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物质现象是色,精神现象是受想行识,都不是真的。《金刚经》后头一首偈子说得很干净俐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教我们要观照,你要这样看法就对了。你要常常这样看法就会照住,照住是自己契入境界,照住到纯熟的时候就开悟,开悟就照见。

  教下这三层功夫,实在讲在念佛上也是三等。你看念佛,像念佛人的功夫,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此地的观照,教下的观照,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说的名称不一样,功夫是一样的。而念佛的成就,没有成就的时候好象不如教下,可是成就之后,教下就不能跟它相比了,深入经藏的人都知道,所以这些大德到世间来应化的,他最后都念佛求生净土。智者大师不例外,智者大师是念佛求生净土的,做样子给我们看。天台大师他是依《十六观经》,因为他观照功夫用得纯熟,用《十六观经》观想念佛,他生极乐世界。而且示现的榜样非常值得我们深深的去反省。他老人家往生的时候,学生向他请教,老师,你这一生用念佛功夫,你生到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品位?他说如果我不领众,就是不做方丈,他是天台山的方丈,如果不领众,不操心,品位会很高。因为要担任这些执事,天天分心操劳,他说我只有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凡圣同居土。这是做榜样给我们看,警告我们,如果我们这个世间琐碎事情不能放下,决定障碍你的品位。为什么?你心不清净,你操心的事情太多。你看像这样的,佛再来给我们示现的,他往生只有五品位往生。五品位是什么?功夫成片,也就是止观功夫里面最浅的观照,没有到照住。如果照住,那是生方便有余土,照见是生实报庄严土。这个示现给我们的启示很大,这个示现是无量的恩惠,告诉我们应该舍的要舍。到什么时候你能做住持、能操心?你自己有把握往生,就像智者大师示现一样,我决定能生凡圣同居土,有这个把握可以,这是再来人,是表演给我们看的。

  在佛门里头,古人有一句谚语,你要害某个人,这人是出家人,怎么害他?请他做方丈,请他做当家。真的害了吗?是真的害了。最低限度,他真能往生,把他的品位拉下来;如果他没有这个功夫,他这一生只能修福,不能往生,做得再好,人天福报。天道,说老实话还只能在欲界,为什么?他欲没断,对他修行的折扣打太大了,真的是害人。所以修行人,说老实话,一生做清众享清福,无比殊胜,那真有福报。由此可知,古时候丛林里面的执事,从方丈、住持、当家一直到里面的义工、打杂的,都是佛菩萨再来。真修行,佛菩萨来帮助你、来照顾你、来侍候你。我们讲到天台,天台山,厨房里面有两个打杂的义工,每天来清理废水的,淘米、洗菜的水倒的时候他们来清理。大灶里面烧火的,还有碓房里面磨磨的,磨磨的是丰干,丰干是阿弥陀佛来的。厨房打杂的两个,一个是文殊菩萨,一个是普贤菩萨,寒山、拾得。这三个人是好朋友,可是三个人都是疯疯颠颠的,在寺庙里头做最辛苦的工作,但是没有人瞧得起他。身分怎么暴露的?是丰干。当时的太守,就是地方官员、地方官,母亲生病很严重,丰干就遇到了,跟他家的人,他是个和尚,他知道他的老太太生病了,他说他可以能治。所以太守非常恭敬,那是孝顺儿子,丰干把她治好了。治好之后他就问,法师,你常住在什么地方?他说,我住在天台山。天台山正好是他管辖的地区,他说这里头有没有圣人?有。他说什么人?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在那个地方。他说:我能见他吗?能。那谁?哪一位?寒山、拾得,你到山上去找寒山、拾得,你就找到了。丰干把这个讯息透露了之后,以后走了之后就失踪了,再也找不到了。

  太守上任之后就到天台山去访问,要见这两个人。寺庙的人都觉得奇怪,太守怎么会见这两个人?这两个疯疯颠颠的,傻和尚,而且都是做着非常辛苦的事情。你看他不要去看方丈,不要去看里面这些高僧大德们,他找这两个人。这两个人见到了,见到他们两个人是理都不理,疯疯颠颠的往外面跑,太守在后面跟。跑得很远,跑外面去了,太守就派人去追踪。他到了山上,那山裂开,他走进去之后,山合起来,再不见了,留了一句话,「弥陀饶舌」。身分怎么暴露的?阿弥陀佛把他暴露身分。所以后来人知道,丰干是弥陀,弥陀饶舌。再不见了,这是真人,身分暴露你再也找不到他。这个时候太守这一宣布,大家才晓得,原来没有人瞧得起的,是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在这里做义工,在这里供众,这叫罪过!真人不露相。所以,我们这个道场这些义工们,可千万不可以瞧不起,也许他们是佛菩萨化身来的,我们肉眼凡夫不知道。佛菩萨做如是示现没有别的,教我们用平等心尊重一切众生,你晓得哪个是佛菩萨再来的?这事知道之后,才非常认真的搜集这三个人平常作的一些偈子,写的这些东西,才搜集,以后也印成书,现在都编在《大藏经》里头。像弥勒菩萨,就是布袋和尚,他是自己暴露身分的,他临走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说完之后他就圆寂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说了以后不走的,那个靠不住;说了就走,这是真的,那可以相信。

  所以我们要晓得这是真功夫,真功夫,观照是功夫得力。我们现在学的,就是我们用念佛来做观照,用什么方法?阿弥陀佛。你看这一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明明了瞭,这是观;止是什么?把你的杂念止住了。所以,用功在什么时候用功?起心动念的时候,不管什么念头,善念也好,恶念也好,为什么?善念是三善道,恶念是三恶道,都是轮回,都是搞轮回,一句阿弥陀佛把轮回打掉了。这就是宗门常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它那个觉是用观照功夫,我们净土宗的觉是用阿弥陀佛。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头才生,第一念不要紧,没有关系,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就把它换掉了。这叫会念佛,这叫真念佛,用一句佛号把你那些杂念统统打掉。念到功夫纯熟,二六时中心里只有佛号,除佛号之外,一个杂念都没有,那你观照的功夫成功了,决定往生。而且怎么样?而且你什么时候想往生都可以。一般讲,你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多半都是三年。这样子练习,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念头一起就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念佛人,糟糕的是什么?念佛的时候念头还跟着佛号一起起来,这叫夹杂,夹杂把你念佛的功夫全破坏了。念佛的功夫是什么?念佛的功夫就是观照功夫。你这一句佛号不能够取代你的妄念,善念、恶念全是妄念,这一定要懂得,你没有办法取代,你还是让妄念夹杂在里头,这叫功夫不得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放不下!真正放下,功夫得力了,功夫得力是念佛里头不夹杂。不怀疑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对经教学习这么多年,理解得很透彻,一点怀疑都没有,现在的麻烦就是夹杂、间断,怎样能够做到不夹杂、不间断,你就决定得生。你要问多久?历史告诉我们,许许多多人大概都是三年,你能用三年的时间发个狠心这样去做,没有一个不往生,这是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善导大师也是唐朝时候人,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日本人很尊敬,日本善导寺很多,用大师名字做寺庙的名字。你看善导寺,那一定是净土宗。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净宗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你得会念才行,会念,这一句佛号就是止观,佛号是观,把妄念打掉是止。八万四千法门你就明了了,祖师大德各个提倡用的名词不一样,方法大同小异,其实原理原则完全相同,这才印证所谓佛佛道同。所以,观跟止、跟照、跟了,这个意思我们搞清楚。它里头最重要的是观达一念之心,达是通达,观达跟照了意思完全相同。照是明了,观是通达,通达什么?一念之心。这是真不容易,好在我们前面学过,现在我们知道一念之心是什么。虽然知道,是模模糊糊,没有法子清楚,这是当然的。你要是很清楚了解一念之心,那是什么人?八地菩萨。那是从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来的,那不是凡人。

  我们看到世尊在经上有这么一次他问弥勒菩萨,因为弥勒菩萨是专门研究佛教心理学的,用现在名词说,他是佛教心理学的专家。让他来说,心有所念,心里起念,心有所念,有几个念?有几个相?有几个识?这是我们很关心的。你心一动就有念头,有几个念头?这一念就是迷,大乘教里佛告诉我们,「迷唯一念,悟止一心」,这两句话说得好。这一念是什么?这一念就叫无始无明。可是你要记住,那个无始,无始是没有开始,这一念没有开始,所以它不是真的,无明就迷了。弥勒菩萨的答复,「举手弹指」,这时间太短了,举手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是答复几念。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三十二亿百千换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三百二十兆。我们平常是用这个来计算,万亿是兆,因为它百千念,百千念就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是三百二十兆,这是答复一念当中有这么多的生灭。把这个念,几念,你心才一动,一动的时候就这么多念头出来。这个念里面没有精神,也没有物质,我们现在讲振动,或者现在科学里面叫波动。像弹琴,中国的古琴、古筝都是弦乐器,你拨动它的时候,它的弦的振动,你拨一下,它振动多少次,在这里拨一下,它振动了三十二亿百千个振动。懂得弦乐器的人能够在这里去体会到。所以这只是振动。但是这一动,它就会现相,它有相,相就是形,相是什么?物质,物质现象就产生。有物质现象就有精神现象,物质是什么?是色声香味,这是物质;精神是受想行识,或者我们讲见闻觉知,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所有的物质,再小再小的物质,它都有这个能力,这是精神的部分。物质的部分都是从振动里面发生的。所以有人问我,到底是先有精神还是先有物质?佛经上讲的是先有见分,后有相分,但是实实在在你细心去观察,它同时的,因为它速度太快了。佛说有先后,先后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得到,所以同时的。

  这是一念之心,一念之心就具三谛之法。佛菩萨教导我们对于宇宙人生所有的现象,你要怎样去看你才看到真相,你才没有把它看错,这叫三谛三观。谛是真实,从三种方面去看,你看到真实的东西,那就不假了。总的来说,「若观心空,则一切法皆空」,这叫做「真谛」。心,实在讲就是性,在大乘教里面讲,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心是什么?这个心就是刚才讲的动,就是那一念的心。这一念心,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大乘教里面称它作法性,性在哲学里面讲叫本体,在《华严》里面称法性。法性,为什么用心这个名词?它动了,它不动的时候叫法性,它动叫它做心,心就是阿赖耶。不动的时候是觉,动的时候就迷了;不动的时候它是光明的,动的时候它就变黑暗。就像琴的弦一样,你没有弹它它不动,它动的时候,它虽然还是一根弦,它振动,它不是静的,它在振动。这一动就产生现象,物质现象或精神现象,可以说同时生起,没有办法说它先后。佛说的先后,那个不会错的,为什么?佛跟我们讲八地菩萨才能见到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可以用现在话说,宇宙的起源八地菩萨见到了。他上面九地、十地、十一地,究竟果觉那是第十二地,更高一层,佛讲的怎么会错误!是有先后,但是先后的速度我们无法想象,你看这个地方讲的,我们根据弥勒菩萨所说的,一秒钟我们弹指四次,四次就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念,中国人讲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所以能生的体,心空,性空,意思都一样,一切法皆空,这真的,一点不假,真谛就是我们现在讲真理。这是从体上看,从本体上看。

  第二我们从现象上看,现象是假相,「若观心假,则一切法皆假,即是俗谛」。真谛是出世间法,是佛法,俗谛是世间法。你要看心所现的假相,这个假相是什么?是宇宙、是法界、是虚空,我们常讲遍法界虚空界森罗万象,或者用佛法说依正庄严,所有这些现象是什么?假相。明明摆在面前?是明摆在面前,就像我们看电视萤幕上的现像一样,我不用现在的电视屏幕来比,因为电视屏幕是很不容易看到、体会得到,用电影的银幕很容易体验到。为什么?电影是用放映机,用录相的带子投影到银幕上,你看那个带子在转动,一秒钟二十四个生灭。现在告诉你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我们现在现前你看的现象,它的速度是这么快的,不是一秒钟二十四次。假的,不是真的。释迦牟尼佛讲这桩事情讲了二十二年,老人家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你看看,二十二年讲般若,几乎占一半的时间。为什么?难懂。所有的现相是什么?是个幻相,是个错觉。我们讲经常常称这个现相叫虚幻不实的抽象概念,或者说它是相似相续相,没有一个是相同的,相续相似,永远找不到相同的,我们用万花筒来做比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给你讲真的。所以,一切法都是假的,假的你何必去执着,你在里面起执着、起分别,错了,那自找苦受。如果我们以看电视、看电影这种心情来看世界,你就会很快乐,你可以去欣赏,知道什么?它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就了解,真的。电影上你能得到它吗?它真有吗?佛讲这个假相,教我们做假观,我们看电视、看电影,佛所说的这个现相真的很明显、清晰的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怎样把境界换过来,整个宇宙原来如此。你要真的了解真相,你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着,那你多快乐!你对于世俗彻底了解、明白了,真俗不二,真俗是一不是二。

  还有第三种,「若观心中」,中实在讲就是不二,不偏于真,也不偏于假,就是体是空的,相是假的,空假是一不是二,这就叫「中谛」。这是什么?这有作用,要用中。用中是法身大士,不是凡人,凡人不是偏在空就是偏在有。你看看佛说,在世间法里面,四空天就偏在空,它不起作用;四禅以下的偏在有,跟欲界统统都是着在有;不是着空,就是着有,没有法子解脱,无法出离十法界。唯有大乘教里面,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空假二边都不能着,为什么?都不可得,心性不可得,心性变出来的这些虚妄不实在的相似相续相同样是不可得。只要你不分别、不执着,你就用中了。用中有什么好处?对自己是不断向上提升,我们没有到最终极的境界,要向上提升。同时还有许许多多迷失心性的人,我们还可以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提升,用中!虽然帮助一切众生,绝不着相,就是说帮助众生决定没有分别执着。如果有分别执着,你马上就堕落,你又堕落到,不但是六道,堕落到欲界,欲界是最低的一个层次。在欲界里面,说老实话,这是弥勒菩萨很慈悲跟我们讲的,欲界里面的众生善念少、恶念多。他讲八识五十一心所,你看讲烦恼心所,恶的念头,他把它分类,二十六个烦恼心所,善心所十一个,说明恶的心所多、善的心所少,也就是恶的念头多,善的念头少。大乘教里面,可以说他所讲的这些念头是习气。现前的社会,我们六根所接触到六尘境界,不善的境界多、善的境界少,里面又是恶的念头多、善的念头少。恶跟恶就很容易结合,结合就造恶业,恶业变现什么?变现出三途的恶报。所以自作自受,不是别人造给你受的,与任何人都不相干,这总要搞清楚。你不知道自己造的,还怨恨别人,那是罪上又加罪,这大错了。三观三谛真正通达明了,你才会用中。

  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古圣先贤也懂得用中。你看四书里头《中庸》,《中庸》是理,《大学》是方法。方法根据什么?根据《中庸》,中道;换句话说,《大学》就是用中的方法,一个是理论,一个是方法。《论语》、《孟子》是孔子、孟子通达理论、方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表演出给我们看的记录。孔子是圣人,孟子是贤人,大圣大贤。将古圣先贤传下来这些大道理、好方法,应用在家庭,家庭幸福美满;应用在社会,社会安和乐利;应用在国家,政通人和;应用在世界,天下太平,和睦相处,用中。佛法对于宇宙万有的体,理体、现相跟作用,真讲到究竟圆满透彻。代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代表,大乘的精华,诸佛教学的纲要。我们现在讲到二住菩萨治地住,如何对治我们的心地。诸法实相通达明了了,你的心地不需要治自然就回归到性德,自然就相应。

  后面一句说,「此之三观,全由性发,实匪修成。故于一心,宛有三用,所谓一心三观也」。跟你说三,实际上是一桩事情,一而三,三而一。心空是体,能现能变;心假是现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中是用,换句话说,是你的受用,是你的享受。方东美先生早年传授给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你懂得用中。中是正,心是正,正知正见,正解正行,没有一丝毫偏移,不偏于空,也不偏于假。这是什么?空假中就是体相用,用哲学名词来讲体相用,它是一不是二,是自性的,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他老人家说的第三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空假中,具足真俗中,三观三谛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我们迷了,迷了就失掉,作用还是有,但是变质了,变成迷惑。迷惑了自性,也迷于现象,对事实现象不了解,以为它真有,在这里面生起贪瞋痴慢。作用是什么?作用是造业,造无量无边的业习果报,搞这个东西出来,真的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成三途恶报。所以这个地方最重要的一句话,要知道它不是修成的,它是性德,所谓是一心三观,一而三,三而一。

  我们再看底下简单的说明,先说空观,「空观,空者,离性离相之谓也」。为什么要说离性,性是能现,相是所现,我们讲,离相不就可以了吗?如果离相不离性,你是不是还执着有性?那就错了。性,刚才讲过,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它确实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是它决定是不可得。就像我们现在讲的虚空一样,或者我们讲跟空气一样,空气我们呼吸它,还真有所得,但是虚空不可得。虚空不是空气,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你决定不能有执着的心,不能起个念头它是有或者是无。为什么?有无就是妄念,你已经打妄想了。你不能去想它,你不能去研究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心态对它就对了,就跟它相应。其实《老子》开头两句话与这个地方很接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是永恒的。性是永恒的,相也是永恒的,你去受用它,一点错都没有;你去想它,错了;你去研究它,错了;你去分析它,错了;你去执着它,就更错了;你还想占有它,那你亏吃大了。所以把空观这个意思,空就说出来,性相二边都不执着。

  底下这句话说得具体,「谓观一念之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名之为空」,这把空的定义说出来了。换句话说,它也在内、也在外、也在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不能把它分隔内、外、中,没有内外中。可是一般人错误观念,内都认为是自己,自己心是内,心内、心外,总是有这些虚妄的分别,这都不是事实真相。「由观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所以俗谛也是空的,中谛也是空的,「以三观皆能荡相故也」,荡是扫荡,相就是你着相。知道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都是假,一中一切都是中,这是真实智慧。

  底下一句告诉我们,三观能破三种烦恼,「盖空荡见思之相」,扫荡你的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华严经》讲的执着,尘沙烦恼就是讲的分别,无明烦恼就是讲的妄想。《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没有一样不圆满的,你的智慧圆满,你的德能圆满,你的才艺圆满,你的相好圆满,你的福报圆满。为什么?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也不必好强,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为什么?一切众生个个都一样。我是圆满,他也是圆满的,绝对找不到我比别人多一点,别人比我少一点,没有这个现象;或者别人比我多一点,我比别人少一点,也没有这个现象,平等的。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三样东西障碍了,所以你不能证得。这三样东西,大乘教里一般讲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三大类的烦恼你生起来了。见思烦恼,见是你看错了,你没有看到真相;思是你想错了,想的是贪瞋痴慢疑,你想错了。看错了,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你看错了。头一个,你把身当作我,这是你看错的根源,你不知道身的真相。身的真相是什么?假相,四大五蕴和合的假相,众缘所生,没有自体。觉悟的人知道,迷的人不知道,迷的人为这个身体念念都在造业,念念都在受报。佛在经论上常讲可怜悯者,那真可怜,那不是假的。觉悟的人明白了,他知道这是假的,假的他也不必舍掉,所以说没有取舍,随缘。这是假的,假的一定把它舍掉,那你又执着了,不又生起妄想分别执着了吗?你舍它干什么,它一点也不碍事;不但不碍事,你要是会用它的话,对自己来讲提升自己,所谓藉假修真,把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还能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成就功德。自行不着自行的相,化他不着化他的相,跟自性的性德圆满相应,他自然就回归了。所以大修行人,什么是大修行人?《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示现的,那叫大修行人,给我们做榜样的,三止、三观、三谛他全部落实了。

  过去我们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学习《四十华严》,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当生求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也就是中国佛教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在这一生当中,不必到第二生。怎么学?还是从心上修,从自己心上修,从我心做起,不从外面境界。我是个学佛的人,我是佛门弟子,我之外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有情众生是佛菩萨,礼敬诸佛。比我们中国老祖宗所传的高,高多了。中国老祖宗传给我们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教我们这样学法,成就世间一切善法。三个人是什么?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善人跟他学,我要跟他学善;恶人在旁边,我要反省,不能造恶,都是我老师。所以我对老师的恭敬是平等的,他从正面教我,他从反面教我。反面提出来的教材,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看到这个不善的,我知道,我要有,要改;我没有的时候,要很谨慎,不能犯这个过失。所以,善人、恶人全是老师。我对老师的恭敬是平等的,对老师的供养是平等,普贤十愿里头「礼敬诸佛,广修供养」,这就对了。可是佛教导我们的,有情众生都是佛菩萨、都是善知识,有情众生包括动物,连蚊虫蚂蚁都是诸佛菩萨示现的,都要礼敬,都要供养。这比三人行的范围扩大太多了,不但动物,还有植物,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为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那就是所有一切自然现象是佛菩萨示现的,全都是教我们。为什么?你看这个地方很美,风景很好,山河大地教你什么?不起贪恋;这边环境非常不好,很恶劣,不起怨恨,你在这里头把贪瞋痴断掉。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是老师,都是佛菩萨。这个我们中国学说里头没听说过,佛经里头有,你在这个环境里头修学你怎么会不成佛?像宗门大德开悟的人常讲,佛性在哪里?佛在哪里?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我六根所接触的没有一样不是。你说毗卢遮那,毗卢遮那就在;你说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也遍在,没有一处见不到。

  真见佛,真学佛,宿世今生的业障统统消掉了,见思烦恼就尽了,欲界三途苦报没有了。是不是境界真没有了?不相干,你不要在这边去分别执着。你自己心里没有了,你走到地狱,没有苦受;走到天堂,没有乐受,地狱、天堂不二,你入不二法门。别的人他还有受,为什么?他还有分别执着,他还有见思烦恼,他要受;我没有,我不受。这个好比什么?受的什么?好比在舞台上表演唱戏的,他要受,不受是我们在旁边看戏的,我们在看,不一样;演戏的是当局者迷,看戏的是旁观者清。还有旁观,你的境界还不够高,还要再往上提升。这里头有真乐,所以法喜充满,感恩的心充满。总的一句话,一念之心;总的修行,从心做起,从我心做起,与他不相干。

  我们今天从最具体的学习学《弟子规》,我学《弟子规》,不要要求别人学,别人学,与我不相干,别人吃饭,我不能饱。从我做起,我才能超越,我才能解脱,我才能够明心见性,成佛作祖。念念要求别人去做,错了,别人做与不做,与我不相干,别人做与不做,与我没有关系。佛陀的教诲,过去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谁?教我一个人,那我这一生肯定成就;说教我们大众,我不可能成就。真的是教我一个人,善财童子就这么成就的,凡夫是我一个,学生是我一个,所以善财参学没有同伴,就一个人。要是有同伴,同伴是同学,程度跟我相等,我轻慢的心就断不掉。肯定学生只有我一个,凡夫就是我一个,其他的全都是诸佛如来应化的,化身即是真身,三身不二。我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天天提升境界,自然就不一样了。生活在法喜当中,生活在感恩当中,生活在智慧当中。像惠能大师所说的,他对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诸位要晓得,这句话说常生智慧就是常生欢喜、常生感恩,不生烦恼,这叫佛法,我们千万不要把佛法搞错了。

  所以,空荡见思之相。「假荡尘沙之相」,尘沙烦恼是分别,你知道一切是假相,宇宙之间森罗万象都不是真的,但有名言,没有实际,你就不会分别了。知道一切法皆空,你就不会执着;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你就不会分别;知道一切法皆中,你就不会起心动念,无明是起心动念。「三相皆荡,即毕竟空,是名空观。」所以,我们读《大般若经》六百卷,我看了一遍之后,我最后总结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读六百卷《大般若》的心得,真正明白了诸法实相。所以,你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空,空有不二,性相不二,得入不二法门,才真正得大自在。自他不二,凡圣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换句话说,没有相对的,没有对立的,没有矛盾的,没有冲突的,法界和谐,法界和睦,它是一体,这个要认识。确实它是一体的,遍法界虚空界一体,这个一体是自体,所以自他不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九三0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前面我们讲到经文第三大段「偈赞」。十位菩萨代表十住,每一位菩萨有十首偈赞佛,我们学到第二段「南方一切慧菩萨」。十首偈颂里面,第三到第六这四首讲到止观,开头它讲的是真观、真止。用现代的话来说,怎样建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也就是说,如何真正把宇宙的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人生的真相也要搞清楚、搞明白。真正搞明白了,在佛法里面就称你是佛,称你作菩萨;换句话说,佛菩萨用我们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明白人而已,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他搞明白了。如果是迷惑、不明白,就叫凡夫。佛菩萨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个之外没什么差别,这是我们一定要讲清楚的。所以观,在哲学里面讲本体、讲现象,实在说佛法里面全都讲到。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讲宇宙万有,佛法里面讲是万法,讲它的本体,本体,佛是用一个字做代表,叫性,法性,法就是万法,万法的本性这称为法性。再讲现象,现象则称为法相,法性、法相,法性是讲体,讲本体,法相就是讲现象。讲理、讲事,事是偏重在相上说的,理是偏重在性上说的。这个世间还没有讲到的一桩事情就是因果,佛法讲因果。所以,用六个字把宇宙万法就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性相、理事、因果。你怎么样看法,你怎么个想法,看错了就迷了,想错了就造业,造业就会有果报。

  真正看清楚了,他的思想正确,叫正知正见,正知正见也有等差不同,在佛法讲上中下三等。下等的叫阿罗汉,阿罗汉在他的境界里面,佛称他为正觉。正就是正确的,他真的觉悟了,他的看法、想法是正确的。与事实真相相应就是正确的,与事实真相相违背的,你错了,你看错,你想错了,看错了是迷,想错了是造业。这个造业在佛法里面讲身语意,叫三业,想错了是你的心在造业,你念头在造业;说错了,是你口在造业;干错了,是你身在造业,叫身口意三业。造业就有果报,业有善恶,你造的是善业,果报在人天;造的是恶业,那就是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这是恶业变现出的境界。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看思想多重要,思想有善恶,果报有天堂、地狱。但是你要觉悟,六道是染污,不清净。六道,佛把它比作牢笼,牢是监牢狱,你出不去,在这里面很苦!阿罗汉思想正确了,他的看法、想法没错误,确实是事实真相,所以他超越六道。超越六道,在佛法里面讲证得小果,他小有成就了,不是大成就,小成就,六道轮回没有了。出六道之后到哪里去?十法界里头有四圣法界,十法界下面是六道,上面是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叫四圣。四圣法界里面是清净的,它不是染污的,所以它没有善恶。佛法里面讲善,讲真正的善,不是善恶的善。有善恶,善恶是相对的,那都是染,都不是净。纯净纯善,那个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二边都离开,这叫真善。所以,阿罗汉才称为正觉。我们在《华严》里面常常读到,阿罗汉的本事是什么?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着。所以要晓得,执着是最严重的烦恼,在一般大乘里面讲叫做见思烦恼,见是见解错误,思是思想,思想错误。见解跟思想错误,你的言行哪有不错的道理?我们的言语、行为什么人指挥?就是思想、见解在指挥。思想、见解正确了,言行当然正,不学也正。

  阿罗汉再往上提升一级就是菩萨,菩萨所得的叫正等正觉。你看正觉上面加个正等,等是什么?等于佛,诸位要知道等于佛还不是真正的佛,不错了,正等正觉。我们现在读的《华严经》,现在读到十住,十住就是正等正觉。十住之前是十信,十信是正觉,不是正等正觉,十住以上一直到等觉菩萨都叫正等正觉。诸位知道,像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这都是正等正觉,正等正觉里面真的是高端。再向上提升那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称佛陀,他所得的叫无上正等正觉,正等正觉再没有比他高的,他到顶了,所以就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佛、菩萨、阿罗汉,就像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的三个学位,阿罗汉是学士,菩萨是硕士,佛陀是博士,最高的学位。佛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有佛性,一定会作佛。所以佛法是平等的,肯定一切众生他有佛性,他要认真修行,把这三种障碍除掉,妄想、分别、执着,这三种障碍放下了,你本来是佛。

  所以佛法不是宗教,宗教里头只有一个神,不可以有第二个神;佛教里面讲佛陀,人人都是佛陀,一切众生都要成佛,所以它不是宗教。佛法里是平等法,没有高下,在你没有觉悟的时候好象有高下,觉悟之后没有高下。没觉悟,佛法里面的高下是师生,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学生,称为弟子,差别在此地。你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晓得佛法是教学,佛法是教育。如果讲是宗教,用中国的字汇来解释,解释得通,是没有错。宗是什么意思?中国人讲宗,「主要的」称为宗,主要的,「重要的」称宗。你看到宗,它是主要的,它是重要的。还有一个意思,它是「尊崇的」,大众崇尚、尊敬,是这个意思。教是教育、是教学。合起来,宗教怎么讲法?宗教就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是一切大众所尊崇、敬仰的学术,这个解释正确,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解释。可是外国对宗教解释不是这个意思,外国的确是宗教,它有一个宇宙主宰的神,创造万物的神,它是这么样说法;换句话说,都还没有觉悟。

  佛法包括所有宗教,为什么?一觉一切觉,一个法门通了,门门都通。那要怎样通?这就讲到修行重要的纲领,就讲到止观。这四首偈子,前面两首真观,后面两首是真止,真正正确的观察,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真正看破之后,哪有放不下的!没有放下,没有看破,看破之后自然会放下,不要人劝你。前两首真观里面,我们就讲到大乘教里常讲的三观三止。我们先看看天台智者大师的讲法,他讲的三观,这讲到第一个空观,空是讲理体,这个我们前面学过了。今天我们从第二「假观」,假观是看现象,空观是看本体。

  「假者,无法不备之谓也」,备就是具足、具备,我们讲宇宙万法,或者是万物,就是此地讲的无法不备的意思。《金刚经》上跟我们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现相包括虚空,现在科学里面讲的时间跟空间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时间也不是真的,空间也不是真的。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都是从妄想生的。什么叫妄想?你看那个「想」字,中国文字,你看想字,想字是心上有了相就是想。心里有了分别就叫思,你看「思」,心上面画了格子,心上面有个田字,那就是有分别了。有分别叫思,有了相就叫想。要把田拿掉,相也拿掉,就剩下一个心,那个心叫真心。所以思跟想都是妄心,不是真心。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这是全世界所没有的。中国文字你甚至不会读它,它怎么念法你不知道,可是你要是懂得的,看它的形像你会体会到它的意思,叫智慧的符号。

  假就是指所有的现相,《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的现相它是真的。佛法讲真跟妄它有个定义,这首先你要知道,凭什么说真?凭什么说妄?佛法说真,永恒不变这是真的;如果它会变那就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像我们人,人有生老病死,这就是假的,就不是真的,真的永恒不变。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你看树木它从种子生出来,慢慢长成一棵树,开花结果;在一年四季里面它有变化,春天树叶发芽,夏天很茂盛,秋天叶子就变色,冬天叶子就落了,你看到四季循环变化,这叫无常,那就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的永远不会变。再看山河大地,矿物,山河大地有沧海桑田。我在外面流浪一辈子,回到老家去看看,真的沧海桑田看到了。我记得很清楚,我小时候住的房屋是草屋,土墙,上面盖的是茅草。我们大门打开,面对着是白湖,面积也相当大,距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大概只有一里路,现在讲的是五、六百公尺,那个湖边是小时候常常去玩的地方。现在回去,湖没有了,干了,已经变成一个村庄,湖变成一个村庄,不可思议,叫沧海变桑田,湖变成田地。古人所谓江山依旧,人事变化就大了,现在不但人事变化大,连江山也变化了。尤其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把很多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破坏掉,他要开河道、要开公路、要开铁路、要挖矿产,把自然生态都破坏了,回去都不认识了。我想这个经验,现代一般上了年纪的人都有同样显著的感触。不是真的。

  再往大处去看,这个地球是不是真的?现在晓得地球不是真的,太阳系不是真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太阳的光、太阳的热有一天会烧完,它在空中是个火球,现在在燃烧,光跟热送到我们地球上来,它会有一天烧光了,烧光就没有了。我们地球上光也没有了,热也没有了,这个星球上所有生物都不能生存。这个星球还可不可能存在?靠不住。星球在空中会爆炸的,星与星在太空有时候会碰撞的,这个现在在天文望远镜里面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星球碰撞碰碎了,星球的爆炸,消失了,新的星又产生了。那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世界的成住坏空,所以世界也是无常的。我们今天讲世界是讲星球,一个小星系,像太阳系,大的星球,像我们现在讲的银河系,银河系的寿命肯定比太阳系长,但是还是有成住坏空。所以你就晓得,假相,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就是对宇宙万有的看法,《金刚经》末后有首偈说,「一切有为法」,什么叫有为法?有生有灭、变化无常的法就叫做有为法。我们想想,我们眼所见的、耳所闻、鼻所嗅的、身体所接触到的,哪一样东西是没有生灭的?刚才讲了,连时间、空间都是生灭法,都不是常住的。所以这有为法,实在讲就包括世出世间的一切法相、一切现相,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跟我们解释这一切现相,「谓观一念之心具足一切诸法,名之为假。由观一念假故,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而不假,以三观皆能立法故也」。这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些假从哪里来的,就是宇宙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宇宙、会有这森罗万象。这些问题我从小就有,我记得我十四岁就常常想这些问题。人,生到这世间来干什么的?为什么到这世间来?为什么有这个世间?这世间从哪里来的?这个世间、这个宇宙从哪里来的?哲学研究这个问题,科学也研究这个问题,我很年轻就对这些问题很有兴趣,就好奇,都找不到答案。有种种说法,似是而非,我们听了、读了不能够心服口服,总是觉得说法都很勉强。现在科学家认为宇宙的起源是由于大爆炸,为什么会爆炸?什么东西爆炸的?那个爆炸的东西从哪里来的?没法子答复。我的老师是个大哲学家,他也是一生的经历在寻求答案,最后在佛经里面找到的。我跟他学哲学,他把佛经哲学介绍给我,答案在这里头。那时候我很年轻,我很惊讶,因为一般人认为这是宗教、这是迷信,怎么会有答案?到最后的答案还不是宗教里面所讲的神造的,神不能再问了,神造的。不能教人心服!我们会问,神是谁造的?神从哪里来的?这在宗教里不许可提出这个疑问。神是永恒的,神为什么是永恒的?我们总是有疑问。真的到大乘佛法里面,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从小会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能推理、能想象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当然也有这个问题。我们知道,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他出现在这个世间跟中国孔子差不多是相同的时代,比孔子早一些。他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求学,学了十二年,他身分不一样,王子的身分,聪明绝顶。在那个时候,印度的哲学可以说是世界上登峰造极,宗教里头、学术里面造诣都很高。他们用的方法很特殊,他用禅定,用定功,禅定确实心里面把妄想杂念都放下,让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像一面镜子一样,把外面的境界就照得清清楚楚,宇宙的真相就现前了。但是他们的定功还是有一定的一个界限,他没法子突破,这个界限就是六道轮回。六道里面的事情他清楚明了,没障碍,可是这个地方存在的是,像我们年轻的时候好奇,我们有这个问题,我相信释迦牟尼佛同样也有这个问题,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外面还有没有世界?我相信释迦牟尼佛肯定有这个问题。十二年修学,到这个境界,这个问题无法解答。所以他回到恒河旁边,找到一棵大树底下,他去入更深的禅定。在甚深禅定里面把这个瓶颈打破了,这有六道,不但六道打破了,十法界也打破了,这些真相大白,完全清楚,完全明白了,才晓得所有这些现象、幻相从哪里来的?从一念不觉来的,这把宇宙的根源找到了。

  大乘教里面说的两句话,讲宇宙万法的根源,「迷唯一念,觉止一心」,你看这两句话讲得多好。可是迷唯一念这个意思太深,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看得懂的,什么叫一念?这一念从哪里起的?这一念没有理由的,没有来源的,所以迷,哪有来源!那我要问你,你晚上睡觉会作梦吗?我问你,你那个梦从哪来的?你为什么会作梦?梦从哪来的?你是几点几分几秒开始作梦,几点几分几秒你醒过来?你为什么不去追究这个?从来没想到追究这个,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你追究它干什么?真的要追究,是假的。答案就来了,那个一念迷为什么不追究?假的,不是真的。一念迷是假的,一念迷所现的现相也是假的,没有一个现相是真的。所以佛用梦幻泡影来比喻,比喻得好。你天天去研究你这个梦,为什么会有梦,几点几分几秒进入梦境,几点几分几秒你清醒,你搞这个不叫虚妄吗?妄上再加妄。所以佛讲想,你看上头加一个叫妄想,妄想生分别,分别生执着,最起头的是叫妄想。你懂得想是妄想,分别是虚妄的,执着也是虚妄的,就一妄到底了,你怎么能把这个东西当真的?佛把这个问题解答了,这是哲学上的大问题,也是科学上的根本问题,宇宙的起源,这是科学家现在在追求的。宇宙的起源,一念不觉,相就现出来了。

  我们再看看中国惠能大师,这是了不起的人,这个人觉悟了。什么觉悟?就是他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一起放下,放下就觉悟。觉悟之后,他把觉悟的境界用二十个字轻描淡写的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觉悟之后,没有用这种简单的话把他觉悟的境界说出来,他是详细说。详细说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他觉悟之后说的。他给我们讲经说法,第一次讲《华严》,他讲得这么多,惠能大师把这一部《华严经》浓缩成二十个字,完全相同。能大师告诉我们,他见了性,或者说自性,或者说佛性,或者说法性,都可以,都是一个性,是什么样子?「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是没想到,没想到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从来也没有染污过,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染污是冤枉、是错觉,没染污过,你就是堕阿鼻地狱也没有染污过,会染污那就不叫真的。它为什么不染污?因为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你怎么染污法?精神、物质上有染污的现象,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质。它在佛菩萨位子上没有增加一点点,在阿鼻地狱,在地狱、饿鬼,它也没有染上一点点染污,这叫真的,这就不是假的。第二句话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第三句话这很重要了,说到我们这个经上现在讲到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说这个宇宙从哪来的?森罗万象从哪来的?自性里头本自具足,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第四句讲「本无动摇」,也就是你的真心是不动的,现在心在那里动,就是念头在那里起,念头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如如不动。末后一句,「能生万法」,宇宙就从这变现出来,就是你一念不觉,整个宇宙就现前。一念觉,宇宙就没有了,就像梦醒过来;一念不觉的时候,迷了,梦境现前。比喻得好,梦幻泡影!真正的比喻就是那个梦字,幻泡影是陪衬的话。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讲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就是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之后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怎样?我们现在在梦中,梦里头去寻梦、去研究梦,岂不是大错特错,你什么时候能开悟?所以这个地方教给我们,谓观一念之心,具足一切诸法,这就是六祖五句里头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是具足一切法。只要有缘,现相就生起来。就像我们这个心,你每天晚上作不同的梦境,梦境统统是在你心里生出来的,它本来就具足。到你睡眠,睡得很熟的时候,你这个心自己做不了主,境界就出来,就变成梦境。如果你心是清净的,一个妄念不生,就没有梦境。梦境还是你自己心里本来具足的,没有妄念的时候,境界就不会现前。所以晚上作梦还是打妄想,才会有现相出来,你要把这个道理参透,这宇宙许多问题都解决了。所以,你不可以把它当真,你把它当真,亏就吃大了。

  由观一念假故,一假一切假,假是什么?现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从相上讲,现相上讲全是假的,从体上讲是空的,叫真空妙有!妙就是假。怎么是假有?古大德告诉我们,一切法生灭不住,《金刚经》上讲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已经过去了,没有了;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有来,哪里会有?现在,现在不住,说现在,现在已经过去了,所以现在存不存在?不存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不能成立。所以现相它是生灭不住,不住就是它不会停止的。就像我们看电影,因为电影这个原理我们都能够理解,它是用幻灯片快速的放映,让我们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它真的有活动。最明显的,现在我们做的幻灯片的动画,你就能看清楚。你看那一张一张的画,它怎么会动?不会动。可是你快速通过的时候,你就看到它好象在动。那个动作手抬起来,一个一张,一个一张,一个一张,快速的时候你就看到好象它在动了,其实它根本就没动。这个道理不难懂,但是这个道理显示一桩真理,真正的事相你没发现到。真正事相,譬如你从远方到这里来,我用电影的摄影机,我在这个地方把镜头对着你,把按钮按下,一张一张在拍你的照片。你从远方走过来,走了两分钟、三分钟到我面前,我全部把你照下来。从电影片里看,你有没有走?你没走,一张一张的,就像画动画一样。所以佛法讲不来不去,亦不到,你没有来,这里头显示了很深奥的道理。

  我们动画的速度一秒钟才二十四张,你去摄的时候二十四个幻灯片,一秒钟二十四个幻灯片。佛在《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剎那,就是一弹指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灭。我们以自己弹指速度来观察,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以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那就是一秒钟拍了多少张照片?拍了二十一万六千张,一秒钟走过来的。你走过来已经两、三分钟走过来,你就想,一秒钟已经给你拍了二十一万六千张照片,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我们讲《仁王经》,我常常告诉大家,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为什么?真实应当比这个更快。为什么比这个更快?因为这个速度跟光速比,它没有光速快,光速是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所以我就知道这是佛的方便说。

  果然没错!佛问弥勒菩萨,弥勒菩萨说了真话,一秒钟拍多少张照片?照弥勒菩萨所讲的,一秒钟应该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或者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个生灭,这是说真话。光的速度跟这个比,那叫大巫见小巫,连光的速度都能照得清清楚楚。这叫什么?这叫生灭不住,这叫无常。所以佛在经上讲,这种现象如幻如电,幻是变魔术,我们搞摄影机照相,这就是幻,电是闪电。《金刚经》教给我们,「如露亦如电」,露是露水,相续相,太阳出来它就没有了;闪电是代表什么?代表不住,指这一剎那不住。所以诸法不可得,你要说有可得的话,那是妄想,你怎么能得到?身体得不到,身体怎么?剎那剎那生灭。你要晓得一秒钟我们整个身体的生灭已经是一千二百八十兆,这是佛给我们讲的真相,念念不住。

  所以三世之法,佛讲三世有两种讲法,大乘里面讲的世间,有情世间,动物;器世间,植物、矿物,就是自然现象;智正觉世间,智正觉世间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佛,包括极乐世界,包括华藏世界。诸佛剎土也是念念不住,是一个道理,没有例外的,因为它有现相。到没有现相就是常住,常住叫常寂光净土,一片光明,什么都没有,精神、物质都没有,那常住,叫大光明藏,就是说真正没有念头的时候是那个境界。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我们要问,他有没有起念头?他有没有一念,你们想一想?他当然有一念,他要没有一念,他不能现相。但是他有那一念,他不迷,这就厉害了。我们有这一念是念念都迷了,他就能保持在一念上,他不继续迷,这叫什么?这叫三昧。这就很管用,不但保证自己不堕落在十法界,他确实在十法界帮助众生,为众生做种种示现,他不落在十法界,就是他能保持,保持什么?保持不分别、不执着。于是我们就懂得,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跟我们到底差别在哪里。

  早年我讲经讲到不变随缘,我讲过四种,不变随缘四句,好象这是古人没说过。那时候有个老听众,是老佛教徒,我那个时候好象四十多岁,他七十多岁,他是跟过印光大师的,所以跟我们李老师是同学。在台北常常听我讲经,听到我这四句他跟我说,净空法师,好象这个古人没讲过。我这四句是「不变随缘」,这就是佛、法身大士,他们在十法界,众生有感他有应,虽然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身,他不变随缘。不变就是什么?他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他不变。第二种「随缘不变」。你看第一句是不变随缘,第二句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佛,《华严经》上法身菩萨。随缘不变是什么?四圣法界,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他们随缘,随缘练不变,练功,那就叫真修行,修什么?修不变。什么叫不变?说得更白一点,就是他在这里头修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就这四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在人事环境里面、物质环境里面,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练这个功,这是真菩萨。第三种人,「不变不随缘」。这是什么?阿罗汉、辟支佛,小乘,他不执着了,但他不随缘,不随缘就是不度化众生,他只有自利,没有利他。为什么?利他,他怕被别人拖下水,功夫不到家。这是好事情,不是坏事情,只有自利,不能利他。另外第四种就是「随缘随变」,这是什么?凡夫,随着缘随着变。这个不变随缘四句,这里面佛、菩萨、小乘、凡夫,懂得这些现象之后,就晓得我们应该怎么修法。我们要学菩萨,随缘里头学不变,要认真干,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当中,认真去学看破放下,再给你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学不执着、不分别。如果我们对一切人事物,执着的念头一年比一年淡薄,你的功夫就有进步。如果我今年对一切人事物的执着跟去年差不多,那你没有进步,你在原地踏步。如果你是个修行人,今年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执着比去年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你就退步了。真正检点功夫是这个,这才真正是标准。

  具体的,具体就是戒律,一条一条给你写出来。古圣先贤的教诲,那是什么?大圣大贤的教诲,给诸位说是性德的流露,你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你现在迷了,迷了它就变质。譬如我们中国老祖宗教我们人性本善,《三字经》上就是依着这个话变成三个字,「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本善跟我们前面所讲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这不善了;没有善恶,这真善!现在我们有善恶的心,善恶是什么?善恶是分别、是执着;善恶的心是分别,善恶的执着就是造业。有分别执着你就出不了六道,六道里头很苦!说老实话,真的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决定离不了因果的关系,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像儒家总结给我们做人的原则,《弟子规》,《弟子规》是性德的流露,《弟子规》就是伦常道德的落实,你说这个东西多重要。这个在佛门里面叫根本法,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这本小册子学起。道家的《感应篇》,我们这几天从《感应篇》里面节录了五十六句,在《文昌帝君阴骘文》里面节录了三十几句,吕洞宾,吕祖他有个《心经》,不长,我全部把它收起来。道家这些东西教人偏重在因果教育。那么佛法,《十善业道》我也做了个节录,大概不到六百字。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戒律,一定要学的。你不从这里下手,麻烦就大了,不但出不了六道轮回,在六道轮回多半在恶道,为什么?这个东西是讲善恶的。

  所以,学佛要以这个为基础,离开这个基础那不是佛法,那不叫学佛。把佛经当作一门学术去研究,那叫佛学,佛学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不能解决六道生死问题,不能断烦恼,不能开智慧。你只要有分别执着,你再用功、再努力,你所得到的是知识,经典里面佛学的知识,除这个之外,你什么都得不到。知识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戒定慧三学,它真解决问题。戒律可以给你解决六道里面你不堕三恶道,它有这个好处。定学那就更高深了,不但你不堕三恶道,你有定学的话,你不在欲界。这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你有定你到色界、到无色界去了,不在欲界。慧那更不得了,慧一开至少是阿罗汉,六道就超越了。这叫学佛!学佛能解决问题,佛学不能解决问题,这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学佛是要真干,真干就真放下。搞佛学是可以不要放下,但是不管用,在六道里头还是受业力支配。该往上升总是欲界,到不了色界,欲界六层天,这是向上。如果业做得太多,恶业做得太多,往下坠落,下面是畜生、饿鬼、地狱。这些东西真有吗?哪里真有,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假的不能说没有,梦是假的,你不是天天晚上作梦吗?有人作美梦,有人作恶梦,作美梦就好象升天堂,作恶梦就好象下三途,就这么个道理,这叫事实真相。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教我们观一念假,一念所现的现相,能生万法,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总要记住,所有一切现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空假中这三观都能见性,这就是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道很多,但是方向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明心见性。所以这个三观,空假中三观都能够立法,就是建立佛法,佛法就是觉悟的方法。一切都是假了,空也是假吗?空观也是假吗?中观也是假吗?对的,都是假,这你才是真的看破了。如果你在这里,空观是真的,中观是真的,你就落到二边去了。二边是什么?真假还对面,真对面有个假。大乘教里是绝对的,没有相对的,跟你说真,一切都是真,真从哪里?从性上说,假从相上说。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你能够圆融贯通了,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就正确了。说真,空假中都是真;说假,空假中都是假;说中,空假中都是中,这就对了。

  下面说,「盖空立真谛之法」,立是建立,「假立俗谛之法,中立中谛之法,三法皆立,即为妙假,是名假观」。它对真俗中来讲的,在哲学里面讲的是本体、现象,佛法里面还加一个作用,作用是中,中才管用。空假二边都不着,二边都不立,你用中道,用中是佛、是菩萨。小乘不会用中,小乘着到真,他不会用假,所以他不变不随缘。菩萨他用中,他知道性相是一不是二,性是空,相是有,空有不二,空就是有,有就是空。《心经》上讲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有,色是色相,假相,空是体。能生能现的是空,所生所现的是色,色后头还讲受想行识,就是精神跟物质都是属于假的,假有。所以,他不离真空而行假有,这随缘。菩萨随缘里面学不变,诸佛如来已经达到不变能随缘,不碍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随缘里面,他不会起心动念,最高的。

  其次的,像我们今天学的,我们对起心动念是没办法的,决定做不到,决定是起心动念,我们学什么?学不分别、不执着,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学不分别、不执着,这叫真学佛,这是真菩萨。只学不执着,还有分别,实在讲这是初级的菩萨,我们知道,在《华严经》也读到,十信位的菩萨。尤其十信,七信以下学不执着,七信以上学不分别。到初住怎么?初住不起心、不动念了。不起心、不动念超越十法界,这个菩萨住在一真法界里头,这个法界跟诸佛如来是一样的,应化在十法界里头是不变随缘,这是高等功夫,不是普通的。所以我们要晓得,要知道怎样学,可不能学阿罗汉,阿罗汉不接触,不接触你就学不到。你要接触才在这里头磨炼,真的不执着,真的不分别,你得经过试验才行,经过测验,这就是科学的方法。没有经过测验,你说你不分别、不执着,假的,靠不住,要通过测验。

  所以《华严》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就是通过试验。你看他亲近这些善知识、善友,这些善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群众。因为这五十三个人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出家、在家,出家少,出家只有五个,其余统统在家的。你在这个里面,才真正看到你不执着了,你用清净心、用真诚心、用平等心、用正觉心、用慈悲心去接触,也在接触当中成就你的菩提心,你不接触怎么行!小乘虽然修得很好,没通过测验,到底是真的是假的靠不住。有人一接触,分别执着就起来,就不行了,那就堕落了。什么时候才去测验?智慧开了,就可以学善财。有定,智慧还没有开,不行,你还不够参学的资格。必须从定开慧,慧是什么?慧它照,照见五蕴皆空,这就讲观照,无论他是假观、空观、中观都行,他能提得起观照功夫。如果没有智慧的话,他没有照。没有照,这个定功一接触很可能定就没有了,他烦恼起现行,所谓烦恼就是分别执着起来了,这个一定要懂。

  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分别执着一起来就晓得,觉到,那就不错了,所以宗门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分别执着起来,这就是念起,要觉得快,这个念头只有一念,分别执着才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把它控制住了。我们念佛人控制住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头一念是有分别执着,第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把念头摆平了,这叫真功夫,这叫真念佛。这样天天念天天念,念久了,到不念也能够伏住,接触的时候自自然然他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你就晓得你得三昧了。我们用念佛法门来修,那叫念佛三昧,就是不要用心来控制,自然的它不起来。有这个能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了。所以我们自己有没有把握往生,不要问人,自己清楚,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自己能做得了主,不会被外面境界引诱。可是这个里头有止观有大关系,知道外面不管什么样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就不会被它诱惑。顺着自己意思的境界没有贪恋,我们讲顺境善缘没有贪恋;逆境恶缘,不顺自己意思的,不生瞋恚。诸位要晓得,贪爱、瞋恚都是执着,练功!这真修。从哪里修起?从五欲六尘修起,财色名食睡,你接触的时候你有没有贪爱?有没有瞋恚?有没有嫉妒?真的这个先是很淡,淡薄了,慢慢就没有了,到没有了,念佛三昧最初级的你得到了,这叫功夫成片。有这个功夫,生凡圣同居土决定得生,只要你念佛想去,决定得生。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做功夫是这样做的,不是说你每天佛号念多少,每天拜佛拜多少。如果一天拜三千拜,佛号一天念十万声,境界现前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没用,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由此可知,真正功夫全在看破放下,观是看破,止是放下,这是真实功夫。真实功夫现前,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你的真心,这就是中国几千年古人传的性本善,善是什么?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善!自然流露出来。这个心对外面境界,对一切人事物,他没有分别,他是平等的。不是我对这个人好,对那个人我就要差一点,不是,平等的。对这个好,对那个不好,你还是分别执着,那不是菩提心,那是什么?轮回心,轮回心造轮回业,出不了轮回。所以,清净心、平等心这是菩提心,这个不造轮回业。这种心待人接物就是净宗里面所讲的净业,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净业,不是染业,染就是轮回。如果学佛的人、修行人连这个都不知道,他怎么能不堕落在盲修瞎练?明白这个道理,那就不是盲修瞎练,他的功夫真得力。

  我们再看后面这一段,「中观」,你看看空观是观万法的本体,本体是空。这个空不是无,不是什么都没有,那你就搞错了,为什么?它能生万法。为什么说它空?因为它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我们六根接触不到,你看不见,你也听不到,你也摸不到,你也想不到,你怎么去想都想不到。想是什么?想是妄想,妄想只能想虚妄的,妄想想不到真实。所以现相你可以想,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妄想能对妄相,可不能对本性。自性、本性、法性、佛性,你都想不到,所以叫空。它有,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它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动摇、能生万法,这是宇宙万法的本体。哲学里头讲的没有这么清楚,讲得很多,叫你看到的时候看不懂。你看六祖把宇宙本体,就是法性,二十个字描绘出来。所以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这个空释迦牟尼佛怎么会讲二十二年?什么都没有叫空,三岁小孩都懂。你就晓得,佛法的空义太深了,深广没有边际。

  中是讲用,中国古人也讲中,《中庸》,你看四书里头《大学》、《中庸》。《中庸》是哲学,《大学》是科学,《论语》是孔夫子落实的报告,《孟子》是孟夫子学习的心得报告。四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精华,现在国内在编「儒藏」,四书是儒藏的心经。所以用中,孔夫子懂得用中,孟夫子懂得用中,在佛法里头菩萨懂得用中,凡是懂得用中的就是菩萨。「中即中正」,中的意思是什么?不偏,中;正,正是不邪,不偏不邪叫中。「绝二边对待之谓也」,空假是二边,也就是性相是二边,理事是二边,因果是二边,中是什么?中是把二边调整变成一体,性相不二。

  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德,这是佛门大德,他说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不是宗教我们容易懂,怎么不是哲学?他说了一个原则,哲学里头有能所,能所是对立的,佛法里头也讲能所,它能所不对立,能所不二,这就跟哲学不一样。这个说法我们能接受。譬如佛法讲能生所生,一切法心现识变,「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能生,一切法是所生,它能所是一,一切法就是心想,心想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如果没有心想,这个法就没有了,就不存在。怎么会不存在?你要是了解前面我们举的例子,你就懂得了。我们看一法是什么?是相续相,它为什么相续?就是心想才相续,心想一中断,相就没有了。就如同我们看电影,在银幕上看,你看银幕上的相存在,它是相续的;如果放映机一关,马上断了,立刻就没有了。这就是能所是一,它不是二,它不是对立的。科学把能所分开,是对立的,能生不是所生,所生不是能生,它不是一;佛法是一体的,讲能讲所,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欧阳先生讲它不是哲学。

  我们方老师说它是宗教,它也是哲学,每个人看法都有道理,我们要细心从当中去体会。现在我们搞了半个世纪,实在讲很难得,天天在干,锲而不舍,这么长的时间,我们才真正,不断放下,放下才能契入,不放下不能契入。契入才有体会,才真正了解这里头的意思,不但是圆满的哲学,而且是圆满的科学。你看科学对于宇宙起源、生命的起源到现在都没有讲清楚,《华严经》上讲清楚了,讲得叫你心服口服,没话说。

  在应用上,我们面对着六道众生,迷而不觉,那要怎样?用中。不偏于真,也不偏于俗,不偏于空,也不偏于假,心里面有主宰,能把持住。三观三止不二,你就会应用得很恰当。应用得很恰当是什么?那就是幸福美满的人生,方老师讲人生最高的享受。在应用里面,你决定不会舍去伦理、道德、因果,伦理、道德、因果是自性里面的性德,自然流露,不学就会了。可是,对于觉悟还不到家的人要学习,学习是帮助你得定,帮助你开悟。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基本的科目,儒家的《弟子规》,道家我们现在也编了一点点,编出来了,佛法里面的《十善业》,这是中国传统学术儒释道的基本的学习法。要从这里扎根,就像植物一样,有了根你慢慢会茁壮,会开花结果。如果不从根本上修,那就不行,那就变成儒学、道学、佛学,真正的利益你得不到。真正的利益一定要学佛、学儒、学道,学儒要《弟子规》扎根,学道要《太上感应篇》扎根,学佛要从《十善道》扎根,这太重要了。没有这三个根,你搞的是儒学、道学、佛学;有这三个根,你是学佛、学儒、学道,差别就在此地。所以这三门东西是儒释道的根本戒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下面他提出具体的观法,「谓观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名之为中」。这个一念之心,一念是太微细了,这个念头太微细。我们听到这个就要晓得,一念是一秒钟的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也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之心。这个一念之心非空非假,不可得;即空即假,空假不二。空是体,假是现相,本体跟现相是一,绝对不是二,绝对不能分开。所以你要是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用这个事实真相就没有过失了。偏在空上,你想想看你还是没有离开分别执着;偏在假相上,还是分别执着,你都没离开。如果说离开了分别执着,自然就是中道,唯有中道才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没有一样不好。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你看一生给我们表演出来,你看他教学,他生活,他待人接物,那就叫中道。他生活方式是托钵,每天出去托钵,欢欢喜喜,不管人家给什么都好,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如果这个菜好,生欢喜心,那个菜托得不好,心里面有点难过,你看是不是依旧堕落在空假里面、依旧堕落在分别执着里头?所以,中道的落实就是放下分别执着。到最高的境界,是把起心动念也放下,那是圆满的中道。如果不能把执着放下,中道是永远做不到的,你的心有偏,你的心有邪,不正。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