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岛弧:“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 比水更坚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02:19

  清泰街160号,杭州娃哈哈集团总部所在地。座落在一排低矮的民房中间,一墙之隔的左边是一家小宾馆,右边是社区的卫生院。总共6层,灰色的墙面,稍显破旧。门口是一条并不宽敞的马路,车稍微多点儿可能就无法通行。看着眼前这栋楼,你很难将之与中国最大的饮料企业“娃哈哈”联系起来。
  24年前,这里是“娃哈哈”的创业地;24年后的今天,当“娃哈哈”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娃哈哈”的掌门人宗庆后先生,却依然在这个拥挤的6层楼里指点企业江山。
  农村包围城市
  走进办公楼,已是晚上9点过,我们与 “娃哈哈”全国新闻官单启宁先生约好沟通第二天节目录制的事宜。
  “我们宗总说话太实在了,”这是单先生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对媒体什么都说,有些时候常常被拿来炒作,所以现在我们一般都不安排太多媒体采访了。”
  的确,采访宗庆后很难,我们听闻有几家省级媒体的邀约从去年到今年都还没有得到答复。“明天有几家媒体采访,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德国的明镜周刊,还有英国的一家电视台,国内只安排了一家媒体,就是你们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
  走进宗总办公室,迎面是整整齐齐地布满了三面墙的书,有历史着作、企业营销等各类的书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是我的偶像,”宗庆后笑道,“我感觉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非常有用的。”的确,商场如战场,在娃哈哈发展史上经历的几场最经典的“战役”里,我们都能见到毛泽东思想对宗庆后的巨大影响。
  1998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抢占中国市场,“两乐之争”进行得如火如荼。当时国内市场上自己的可乐几乎全军覆没,发生了着名的“水淹七军”。就在这时,娃哈哈推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可乐——非常可乐”,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娃哈哈在这个时候推出可乐,是飞蛾扑火的行为,有人嘲笑说,“非常可乐,非死不可”,“非常可乐,非常可笑”等等。的确,在竞争如此激烈且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非常可乐”的推出不是以卵击石吗?
  但是,宗庆后选中了中国的农村市场,运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先将非常可乐推往农村,从农村市场慢慢“包围”城市市场。在当时的二三线小城市,几乎见不到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产品,唯见非常可乐行销得非常好。到2002年,在江西、新疆等城市,“非常可乐”的销量已超过了可口可乐,这在全世界都是没有发生过的!
  沉默的前42年
  有人说宗庆后是一个传奇。那是因为他在42岁时创办了娃哈哈,人们常常以“大器晚成”来形容他的成功。有人说42岁之前是沉默的42年,那之前他在做什么呢?
  由于家庭条件的影响,宗庆后初中毕业以后,没有继续读书。应国家号召,17岁的他来到了舟山的一家农场。农场的劳动相当繁重,每天不是挖盐挑盐,就是拉土堆石。在乡下呆了15年,而这一段时间正是青春年少,没有谈恋爱吗?“那时候我们挑砖,一趟五里路,来回三趟,就是30里路,每天累得只想睡觉了,哪里还想谈恋爱?”
  虽然宗庆后不急,但是父母却有了自己的打算。他们想儿子在乡下一时也回不来,不如就在当地成家,那样儿子的生活至少可以有个人照顾,于是父母大老远给他寄来了家具。收到父母寄来的家具,宗庆后感到温暖,但是他不能接受,因为接受了这套家具,等于就是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而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回到杭州去,他不愿就这样在茶场里安家落户。第二天,他便找了一辆车,原封不动地把家具运回了杭州。
  自立,加上毅力,15年的坚持,让人钦佩。“我们宗总真的是个很有毅力的人。你看娃哈哈创办了24年,24年如一日,忙起来,宗总就在食堂吃饭,晚了就睡在办公室。”单先生带我们来到宗庆后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我们就看到办公桌旁边的那扇门,门后面就是宗庆后加班时睡的地方。
  做慈善反对裸捐
  2010年,宗庆后以79亿美元的身价登顶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中国内地榜榜首,成为中国首富。2010年9月,巴菲特、比尔盖茨来到中国,举办慈善晚宴。晚宴宴请了中国很多知名企业家,其中自然包括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就在大家的目光聚集这场晚宴,想要一睹中国企业家的风采之时,人们惊讶地发现,刚刚成为中国首富的宗庆后竟然缺席了。一时关于中国首富“婉拒”巴比宴的消息引发热议。
  “当时福布斯在澳洲也有一个论坛,我们先答应了他们。”娃哈哈新闻发言人单先生提起此事,还是有一些遗憾,“这个事情给宗总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其实宗总这么多年带领娃哈哈一直在做慈善,他做慈善的方式与其他很多人的都不一样。”
  变输血为造血,这是宗庆后的慈善信念。要帮助人们真正站起来,帮助他们勤劳致富,就如同他反对裸捐一样。他认为拥有财富就应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慈善绝不仅仅只是“给予”。“他做慈善也影响了他女儿,宗小姐现在也成立了个人教育基金,专门帮助贫困学子。”
  宗庆后的独女宗馥莉一直受到大众的关注。这个1982年出生的姑娘,因为“是否会成为娃哈哈接班人”的问题受到媒体的追问。“她对公司的事情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现在公司三分之一的事都是她在管,她比我还厉害。”宗庆后笑,这个笑容给了我们一个回答,也许可以用来回答娃哈哈未来发展的问题。事实上,从宗馥莉回国进入娃哈哈以来,我们看到娃哈哈很多新鲜的变化,比如向儿童服装市场进军,比如加快国际化的脚步。
  娃哈哈的“家文化”
  娃哈哈成为全国第五大食品饮料企业,排名中国第一,而就在这样一个帝国里,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娃哈哈连买把扫帚都需要宗总亲自审批”,在全国已经有50多家分厂的娃哈哈,只设了一个董事长、一个总经理之位,两个职位都由宗庆后一人担任。“高度集权”成为宗庆后管理最大的标签。
  “那是以前了,现在50多家分厂,怎么管得过来?”宗庆后说道。在娃哈哈创办之初,他连刷墙壁都要一个一个平方地计算成本,“有人说我专制,我认为那是强势开明,该批评就是要批评,该好的时候就要好。”
  在娃哈哈集团内部,非常推崇“家文化”。这个“家”不是家族制的“家”,而是家庭的“家”,在娃哈哈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就可以持有公司股份,享受公司分红。公司为员工解决住房问题。就在刚刚结束的两会,宗庆后提出建议,呼吁所有企业为员工分红,为员工涨工资。这是宗庆后第9年参加两会,而每一年,他几乎都是建议最多的企业家,建议的主要内容多关注百姓民生。
  “娃哈哈之所以这么成功,我带你们看一个场景。”在节目沟通结束后,我们将要离开的时候,单先生带我们来到了二楼,在一个不大的会议室,熙熙攘攘坐满了人。
  “这是我们全国各地的厂长,今天是每个月一次的例会,”我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多,“有时候会开到凌晨一点多,那个人就是我们宗总。”随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一个宽厚的背影,右手伴随着说话在空中飞扬。几十个人的目光聚集在他身上,没有人说小话,没有人低着头,只是看着我们眼前的这个背影,眼里有一种独特的光芒。
  我们看着这个背影,想起了那句话: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只要劳动就可以创造财富的时代,这是一个能够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时代。
  而宗庆后,无疑是这个时代创造财富传奇的代表者。(作者系《背后的故事》栏目的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