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废电缆回收:地沟油提炼过程追踪:10吨食用油产1-2吨地沟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1:48:14
编辑怡爽文/
地沟油提炼过程追踪:10吨食用油产1-2吨地沟油
www.yn.xinhuanet.com  2011年07月27日 12:15:12  来源: 春城晚报

面对这些颜色各异的油,你分得清吗? 首席记者 黄兴能 摄

地沟油生产小作坊多藏在城中村内 首席记者 黄兴能 摄
师大教授张无敌调查称云南省年产至少49万吨“地沟油”
黑心作坊心太黑 白天收泔水晚上炼成油
现场直击:“地沟油是这样炼成的”
“云南真有这么多地沟油吗?”、“每年地沟油产量49万吨,这数字太夸张了吧?”……昨日,本报4100000的热线电话响个不停,市民对本报《地沟油是这样炼成的》这组报道极为关注。除了炼油过程让市民“触目惊心”外,云南省师范大学张无敌教授透露的“云南省每年至少产出49万吨地沟油”这一数字,更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对于这个大家不敢相信的数字,记者再次采访了张无敌教授。他说,这个数据来源于去年省能源局牵头进行的一项重点调查。这个调查由100人组成调查组,历时4个月,实地走访了全省30多个县市,在综合了全省餐饮业数量、餐厨垃圾量、食用油消耗量等多个数据后,最终得出了“49万吨”这个结论。
1问 为啥要调研地沟油?
为生物柴油谋出路
省能源局为啥要做这个调查呢?
这得从张教授的专业说起,张教授主攻生物质能,通俗点解释,就是研究怎样把身边的事物都转化成有用的能源。经过数年钻研,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发明了一个专利技术。这项技术能把75%的泔水“变”为地沟油,再“变”成生物柴油,并在一个生物公司全面投产。
省能源局非常看重这个变废为宝的产业项目,决心在全省全面推广,但为了更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地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规划和布局,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对全省地沟油生产加工生物柴油情况进行“大摸底”,这个调查应运而生。
目前,调查报告已经进入撰写阶段,本报将持续关注最终能全面展现云南省“脏油”流向的调研结果。 2问
泔水、地沟油的数量怎么查清楚?
餐厅食堂宾馆一个不漏
“我们尽可能进行全省范围内的走访,每个县至少停留4天时间。”张教授介绍,去年下半年,省能源局委托云南师范大学、昆明市一家新能源公司开展了一项《云南省地沟油生产情况》的调查。
项目组派出了超过100人的调研团队,对全省的30多个县市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到达一个县后,调查组会先对这个县的餐饮业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根据餐厅的分布、大小等情况“量身定做”调查方案。
抽样调查对象除了餐厅、宾馆外,还包括部分职工、高校食堂,而调查的餐饮业种类更涵盖了食肆、小吃、烧烤、外送等。根据调查点可接待客户的桌数、日均接待量,高峰时期客流量等指标,把餐饮行业分为“大、中、小”3个档次,分类调研。
污水餐厨垃圾也要测测
到达餐馆后,调查组首先要统计对方一天、一个月、一年的食用油总消耗量,同时调查这个地方的餐厨垃圾量,对餐厨垃圾、污水中的含油量进行测定。最终,综合测算出一个餐馆一年会产生多少地沟油。
所以,“49万吨”是经过现场调研,综合云南省餐饮业数量、餐饮垃圾量、食用油消耗量得到的最终数据。“确实能基本反映云南地沟油的客观产量。”
3问
调查组查到什么情况?
消耗10吨食用油 产出1~2吨地沟油
走访中,不少市民认为火锅店和烧烤摊可能是地沟油出产最多的地方,张教授对这种观点进行了“纠正”。地沟油量关键还是要看看餐馆的规模,规模大的普通食肆产出的地沟油远远大于中型火锅店的产量。
此外,与地沟油相对应的,是食用油的消耗量。调查数据显示,有10%~20%的食用油消耗后,变为地沟油,这个比率具有一定地区差异性。“换言之,每消耗10吨食用油 ,可能就会产出1~2吨地沟油。”
调查结果显示,地沟油产出情况与各地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旅游业、餐饮业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地沟油生产排行榜”中,省会昆明毫无意外地成为最大产出地——主城四区共有大小餐馆20000多家,每年产出10余万吨地沟油。
而怒江人口较少,餐饮业发展较其他城市相对缓慢,因此地沟油的产量成为全省最低的一个地区。
语 录
张无敌:当下存在的这个隐形的地沟油交易市场令人担忧。我们不能再等了,政府应该赶快有所行动了,得坚决取缔这个混乱的自由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堵住“脏油”流向餐桌的黑色之路,同时打通一条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的新路。
本报上市3小时后炼油作坊 没了 绿化植物 下土
时间:昨日上午8点~11点
地点:官渡区中苜蓿新村
“啊,那个脏兮兮的油锅终于不见了,还补种上了植物。”昆明市官渡区中苜蓿新村一位居民掏出手机拍下了照片。
昨天上午11点,就在本报摆上报摊3小时后,位于中苜蓿新村的这个无证炼油点就被取缔,官渡区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农林、城管等多部门联合关上街道办事处、居民小组共计30余人对这个片区进行了地毯式排查。
“你们村上《春城晚报》头版了,看到报纸了?” 早上8点,中苜蓿新村居民小组书记钱援生还没进办公室就接到电话,他小跑到报摊买了报纸,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越看越着急。“今年以来,全区已经排查过好几次,也取缔了好多个黑作坊,我们村咋会还有漏网之鱼呢?”
两个小时后,村民小组的4位领导、8名联防队员来到炼油点进行查证,结果显示:这的确是一个无证炼油点。
随后,官渡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工商局、区质量监督技术局、区农林局、区城管局等多部门联合关上街道办事处、居民小组共计30余人第一时间对此加工点进行取缔和查处,没收加工工具,并当场销毁。
随后,村民小组在绿化带内种植了3株万年青、1株槐花,同时对周边的环境卫生加强了保洁。
快速行动
“揪出脏油流向” 官渡区将展开地毯式排查
“官渡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晚报给了线索,我们就要揪出这些脏油的流向。”官渡区一位官员透露,目前,该区食品监督、工商、质监部门正对加工产品来源、流向进行调查和执法检查,下一步将按照相关法规对作坊业主,来源餐馆及所流向市场进行严处。
同时,针对前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结合官渡区食品生产加工作坊较多,规模不大,主要分布在城郊接合部和城中村,“黑作坊”隐蔽性较强,整治效果易反弹等情况,下一步,官渡区各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将迅速组织工作人员,主动发现查找线索,加大摸底排查,环节监督,集中整治,严厉查处,力争发现一起,严厉查处取缔一起,确保群众饮食安全。(赵希 包昂 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