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sa an ai story:光照与动物生长发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42:55


光照与动物的性周期有密切关系,光照过大,对动物有害,易引起某些雌性动物的吃仔现象和哺育不良。因此,动物室内安装若干个瓦数光源,较一个大瓦数光源更为适宜。
完全依靠灯光照明的动物室,应利用暗各12小时或明13小时,暗11小时的照明制度。室内照明要求,75~300lux,为便于操作和对动物的观察,距地面1m处的光源度在350~400勒克斯(lux)其它时间的照明在200勒克斯即可。在非标外时间保持照低度,而在操作观察时可打开补光照明。
光(light)生物有机体所必须的能量几乎全部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日光。由于植物依赖日光进行光合作用,它的分布对动物分布有着巨大影响。光照对于动物有机体的热能代谢、行为、生活周期和地理分布等都有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例如变温动物的活动、动物体内的“生物钟”、动物的洄游和迁徙等,均与光照有密切关系。实验证实,以人工光照可以改变鸟类换羽和兽类换毛的时间和速度。
根据测定,大约只有0.1%的光度可以达到海面以下200m深处,因而浮游植物限在水的表层生活。浮游生物数量的变动影响着以其为主食的动物数量和分布,例如英国的鲭鱼(Scomberscomber)5月份的捕获量与2~3月间的日照时间有密切关系:2~3月间日照时间增长能促进浮游植物的大量繁衍,丰富的浮游植物使以此为食的浮游动物数量猛增,从而吸引大群鲭鱼游向不列颠群岛的近岸。
不同动物对于光的依赖程度不同,尤其在低等动物及昆虫最为明显,一般有日出性(趋光性)和夜出性(避光性)的区别。日出性昆虫通常喜欢在光亮的白天活动,夜出性昆虫对紫外光最敏感,因此常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不同种类昆虫或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同种昆虫地理种群,对日照时间的长短(光照周期)的反应不同。光照周期的变化是引起昆虫滞育(diapause)的主导因子。土壤中生活的动物则完全是避光的。电光捕鱼就是利用各种鱼类对不同波长光线的趋光性而设计的诱捕方法。
人体结构不仅存在于空间,而且存在于时间中。由于地球每24 h自转一周,因此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都有明显的24 h昼夜节律。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机体内发育分化出一个特殊的器官--生物钟来协调各种不同组织与器官的昼夜节律。人体的生物钟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由于体内生物钟是在地球昼夜环境周期性的变化中进化形成的,因此光照是影响生物钟节律最重要的因素.外界环境的光照信息是由一条独特的神经通路,从视网膜直接投射到视交叉上核,称为视网膜-下丘脑束。这条神经通路不同于经典的视觉成像通路,它不参与视觉成像功能。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全都退化的盲人或动物毫无光感, 但他们的生物节律仍然受光照调节。这一现象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动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节律性和季节周期性规律。这种规律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例如,鸟类的繁殖和换羽、性腺的衰退、脂肪的积累,以至于迁徙的开始及终了等,都受周期性规律所控制,而动物的周期性活动规律又是动物在其分布地区,对全部自然条件长期适应历史中所形成的。动物繁殖周期的季节性,更是严格地符合自然界诸因素的季节变动。温度与光照就是自然界季节变动的两个主要信号,其中光照因素最恒定,变动规律最严格,因之对动物生殖周期起更重要的控制作用。
光照对动物——鸟类的繁殖作用。研究光照与动物的关系,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光照因素,从理论上及实践上来控制动物的周期性活功。例如,提前结束换羽,提早脂肪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