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单眼皮的由来:《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净空法师)第一六六一卷——第一六七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22:17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六一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十地位第三小段只有两首偈,我们把后面这首念一遍:

  【若获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现世间。则获十地十自在。修行诸度胜解脱。】

  『十自在』介绍过了。『修行诸度』,文殊菩萨的十波罗蜜,我们介绍了前面五条,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现在我们看第六般若。般若是智,是智慧,「善观诸法,得实相印,普入智门」。大乘佛法最重要的是教我们要求得般若,就是智慧。前面我们看过,如果是智慧为先导,那就是成佛之道。智慧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前面五度。怎么落实法?能够不着相,三轮体空,认真的修学,那就是般若。着相就变成修福,就不是菩萨道。菩萨道跟世间人修点福报在形式上是差不了多少,几乎完全相同,而实质上就是一个着相,一个不着相,不着相是真智慧。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问布施是不是相?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是相,如何能够不着相的修布施?那就是菩萨。菩萨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为什么还要修?前面我们讲过,是给没有开悟的人、还不能放下的这些众生做样子,要做得很认真,希望这一切众生能向菩萨学习,能效法菩萨。虽然他着相,也好,他修三善道,他不堕三恶道,这就是般若的起用处。也是菩萨在九法界里面现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但是无论现的是什么身,他都是菩萨不是凡夫。现身不是自己想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如果自己还有想,又着了相、又起了妄想分别,不是的!现什么身是众生的感,众生有感,感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佛菩萨就有应,应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很奇怪,没有分别执着、没有起心动念,怎么会应?

  那我要问你,你家里头有没有镜子?有,现在家家人都有镜子。早晨洗脸照一照,晚上睡觉之前也去照一照,你去照镜子,你去照是有心要去照一下,镜子里面的反应现相,它有没有起心动念?它有没有分别执着?它是不是你来照一下,赶快现个影像给你看?没有。镜子确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所以古人说「胡来现胡,汉来现汉」,胡是外国人,汉是中国人,中国人照,镜子里面现的是中国人;外国人照,现的是外国人面孔,它没有分别。所以佛菩萨用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虽然应化在十法界,依旧是干净,依旧是不染着,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无论现什么身。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三十二应,所谓应以什么身得度,你要知道那个应不是应该的应,要讲成应该用什么身得度,那就错了,那就起心动念了。这个应是感应,什么样的众生心里面有感,菩萨随时就应。这个字是个关键的字眼,不能大意。所以这是真实智慧,真实的受用。

  这里有个简单的解说,「善观诸法,得实相印,普入智门」。第一句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善」,观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叫诸法。观是看,这个字是代表,就是六根接触外面的六尘境界,眼见色叫观,耳闻声也叫观,鼻嗅香,舌尝味,身体接触,就用这一个字,用观。我们凡夫用得不善,怎么说不善?着相,这一着相就麻烦,就把真相迷失掉。着的那个相,相没有变,我们自己智慧失掉了,智慧失掉是智慧变了,起了化学作用,它产生变化,变成什么?变成烦恼。诸位常常看到经教里面讲「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生死、涅盘是一桩事情,烦恼、菩提(菩提是智慧)也是一桩事情。觉的时候叫智慧,迷的时候叫烦恼,所以它产生变化。变化怎么产生的?迷悟。一念不觉,迷了,把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变成无明、尘沙、见思,变得好快,那个时间之短,我们没法子想象。通常讲剎那,剎那太长了,绝对不是我们想象得到,一念不觉,于是就产生什么?产生憎爱,厌恶、贪爱就从这里起来,这就是根本烦恼。厌恶属于瞋,贪爱属于贪,贪瞋痴立刻就起来。

  唯识经论里面讲的四大烦恼常相随,这讲第七识,末那识。这一念迷,那个相就是我见,跟着我见同时起来的我爱,我爱是贪,我痴是愚痴,我慢,慢是傲慢、是瞋恚。《唯识论》里面讲四种烦恼,「我见,我爱,我痴,我慢」,一定是立刻就跟着起来,它就起作用。让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就有贪爱,就有厌恶;跟一切众生往来,自然就有傲慢的习气,总觉得我比别人强,别人不如我,这个烦恼叫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是不是过去生中带来的?也不是。俱生,就是一念不觉的时候就生了。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佛性。佛性是什么?佛性是自性里面本有的般若智慧,这本来有的。般若智慧不是学来,自己有的。现在麻烦的就是因为你有东西把它障碍住,它不能现前,变了,变质了。你只要能把障碍除掉,障碍就是烦恼,《华严经》讲得好,妄想、分别、执着就这种障碍,你能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你自性本具的般若就现前。这一现前没有一样不明了,那就叫善观诸法,这才叫善。我们九法界的众生用心不善,观诸法就是用心,用心不善;诸佛菩萨用心善,善就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个一切法是什么?是一切法性。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

  我们在凡圣示意图里面,用最简单的方法让诸位同学省悟过来。这三大类的烦恼,每一类无量无边,没有头数,分为这三大类。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就是起心动念,就是一念不觉,那叫无明,《华严经》上叫妄想。从无明就生起分别,分别是尘沙烦恼;由分别又生起执着,执着是见思烦恼,是最严重的,最粗、最重。我们现在是带着这三种染污,三类的烦恼看一切诸法,一切诸法的真相看不到了。

  我们看这个世间确实有不少志士仁人,很聪明,不能说他没有智慧,但是这个智慧是世间智慧。他也能看问题看得很深,看得相当远,而且他还有史学的经验。他对历史常识知道很多,许多的事情他都能够正确的判断出,不能不叫人佩服,可是问题依然不能解决。什么原因?他所看到的问题没有看得圆满,他认为的真理还是有欠缺。现在的科学家、哲学家都已经证明,许多学术界所依据的理论在今天动摇了,这是什么原因?原因就是他没有把烦恼放下。他跟我们一般凡人一样,他还起心动念,他还有分别,他还有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比我们一般人稍微轻一点,还是不行,所以佛说世间人的智慧叫世智辩聪,他属于这一类的。在佛法里不承认他有智慧,承认他很聪明。佛法讲的智慧不是从外面学来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就有。你怎样把烦恼恢复成智慧?烦恼就是智慧,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除掉就是智慧。你想想这个道理对不对?佛教给我们的有没有道理?

  放下执着,你的真智慧就透出来少分,那少分很可观。你对大千世界,我们今天讲的,一般人所关心的,宇宙从哪里来的?万物从哪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人到这个世间来,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要来?人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为什么要来、要去?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这都是大问题,世智辩聪没法子解决,唯有真智慧,阿罗汉就能答复这些问题,而且答复得很正确。为什么?因为他善观诸法。可是怎么样?他还没有得实相印,因为他的自性般若智慧转变只转变少分,还要努力,还要放下,再把分别放下,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分别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宗门常讲的参究,这个字用得好。我们世间人讲研究,研究不行,为什么?你用心意识。我再想想看这个事怎么,研究,研究绝对不能把真理研究出来,你研究得再好是相似的,不是真的,要真智慧才能够得到真理。参是什么意思?参是有疑情不研究,一研究就落心意识,你就变成世智辩聪。所以古人讲这个参,你看看,离心意识参,你有没有离心意识?心是什么?阿赖耶,阿赖耶识是无明,起心动念,你没有起心动念;离意识,意识是分别;离末那,末那是执着。换句话说,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才叫做参。试问问今天参禅的,几个人会参?你就知道那不是简单的事情。

  参禅真正开悟,在历史上找不到几个人。早年,这是十多年前了,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新中国成立以来,半个世纪了,参禅开悟一个都没有,他说的话对,跟三十几年前倓虚老法师在香港讲的一样。倓老讲过,他一生当中遇到禅宗的学人,他说得定的他见过,就是参禅得定,开悟的一个都没有,不但没有见过,都没有听说过,你就知道不容易。所以几个人真正能够把烦恼习气放下?

  净宗的修学,这是方便,方便在哪里?就是不要断烦恼,但是要能把烦恼控制住,那就比断烦恼要容易得多了。可是你要懂得、要善学,善学的人就是会学。读经、听教、念佛,古人说得好,经教上教给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这是念佛的秘诀。祖师大德教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其实祖师所说的跟大势至菩萨所讲的完全相同。

  净念相继,有夹杂、有怀疑就不是净念,有间断就不是相续,这是念佛的秘诀。念佛如是,我们学教也如是,读诵也如是。读诵,我在讲席里面讲过多次,怎么样读经?用真诚、清净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说得好,「清净平等觉」,用这个心。经本展开就如同对着佛菩萨,听佛菩萨的教诲,恭恭敬敬的听,不能分别,不能想这句什么意思?这个字怎么讲法?你一起这个念头,功夫全就破坏掉,变成什么?世间人读书。佛弟子跟世间人不一样,佛弟子读书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世间人读书里头没有戒定慧三学,所以叫世智辩聪。佛教给我们读书是戒定慧三学统统在里头,你看守住佛的这个教诫,这就是持戒。佛教你用虔诚、恭敬、清净平等觉心,你就用这个,这是持戒。念的时候恭恭敬敬,一心专注,没有一个杂念,从头念到尾没有一个杂念,就是不起一个念头,那是定;这部经念完之后,从头到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这是什么智慧?这叫根本智。

  根本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根本智是无知,就是清净心,可是清净心起作用,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叫实相印,真智慧。你这样念经不起一念,你念完之后人家来请教你,你讲给他听,你讲得头头是道。可不能研究,一研究就不是经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研究不得。所以不可思议,思是想,想不得,思不得,别人来请教的时候对答如流,绝对没有去考虑的,没有去想一想的,想一想错了。你看,《坛经》上记五祖传法,叫大家作偈,作偈可不能够思想,一落到思惟就错了。真正开悟的偈子是随口而出的,怎么能去想?所以神秀大师做一首偈,想了好几天,偈子做出来之后心还不安,那就是不善用心,没有得法。得实相就是得法,实相就是真相。

  真相,佛经里面的名词叫法性、叫法相,法性跟法相是一不是二,叫实相。什么叫法相?什么叫法性?法性是心、是识,能现能变;法相是现相,宇宙万有无量无边的色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变的是性识,所变的是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还包括一真法界,这是大经给我们讲得太清楚了,我们都很能够耳熟。但是我们看到相还是着相,还是不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着相就不见性,你就生烦恼。所以经上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法是什么?法性、法相。离相,不执着、不分别就离了。只要能做到不执着、不分别,你就见到法性,你就见到法相。不过这个见到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见得不清楚,迷迷糊糊的,很不错了,还戴着一副眼镜,最后这副眼镜拿掉,你就见到真相。最后那副是起心动念。

  不起心、不动念,法性、法相都在面前,这个时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就是真的得实相印,实相就是《般若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见到诸法实相的人,就是得实相印的人,在佛法里面讲他成佛了。你看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得实相印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这个佛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一分法身就是实相。在《华严经》里面这种佛,明心见性的佛有多少?四十二位都是明心见性,都是成佛了,四十二位。这四十二位就是经上告诉我们,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统统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为什么还有这四十二个位次?破无明没错,无明是破掉了,无明破掉当然见思、尘沙全没有了,可是无明的习气没断。这四十二个阶级就是从无明习气多少,或者是厚薄而说,不是说其他。这个习气碍不碍事?不碍事。你想它怎么会碍事?他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善观诸法,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还碍什么事?所以他普入智门,普是普遍,一法都不漏掉,圆圆满满。你就晓得初住菩萨,这法身大士,这证得法身的人,法身大士,跟究竟佛果有没有差别?我们不能说有差别,不能说没有差别。为什么不能说有差别?法身、般若、解脱平等,破一品的人跟四十一品破尽的人没有两样。我们讲他的智慧,他的德相,他在遍法界虚空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是丝毫差别都没有。

  你看初住菩萨,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示现的,《楞严》所示现的是初住菩萨,初住观世音菩萨;《法华经》里面的「普门品」是等觉菩萨,等觉观音菩萨;《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去参访的观音菩萨是第七回向菩萨,等级不一样,可是你看统统都说的有三十二应。从三十二应来说,初住菩萨就可以现佛身,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能现佛身,《大佛顶首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所以说智慧、德能一点都没有差别,所以你不能说他是有差别,但是你不能说他没有差别,为什么?他习气厚薄不一样。初住菩萨的习气就很重,第七回向的习气就很轻,到等觉那只有一点点,到妙觉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在华藏世界、一真法界里面的菩萨,也可以说诸佛,也能说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就是诸佛,诸佛就是法身菩萨,没有一丝毫差别。

  不但菩萨没有差别,菩萨看我们也没差别,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的「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哪来的差别?你本来是佛,不过现在你是带着妄想分别执着的佛,这就讲清楚了。华藏世界的诸佛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的佛,就这么回事情。你一定要肯定妄想分别执着是假的不是真的,可是你要是不觉,它起作用,它的作用障碍你的智慧德相。你本来现的是什么相?本来现的相是法身。大乘教里面讲法身,佛的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是本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示现的,众生心里面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以诸佛如来应化,他自然就现这个相。《楞严经》上讲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就晓得,佛与法身菩萨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

  我们今天怎么样学法?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淡化,这就是你的功夫。如果说是一年比一年淡,你的功夫是年年在进步。这个你自己要好好想想,如果我的妄想分别执着,今年跟去年是一样的,没进步,甚至今年比去年还要严重,那你已经退步。真正的功夫,所以我非常感激章嘉大师,他老人家第一天见面就教我,真正的功夫就是放下。你看看菩萨修行,菩萨,连十信位是五十二个阶级,修什么?还不就是放下吗?你放下才能往上提升,你不放下怎么能提升?入门,这个可重要了,入大乘之门,入小乘之门,入佛门,条件是什么?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才能入得了门,《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这一入门也不简单,入门就是圣人不是凡夫,三不退里面你就证得位不退,就是圣人的地位不会退转,不会再退转做凡夫。

  见惑是什么?八十八品,佛把它归为五大类,你想想这五大类你有没有?第一个是身见,你会不会把身看作是我?你有身,你就有生死,你就有烦恼,这头一个。身是假的,身不是我,所以无我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真的放下了,这才能入门,大小乘都是这个条件入门。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非常重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继续再来研究。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般若是观慧,就是善观诸法。首先你要放下见思烦恼,就是执着,放下见思烦恼证阿罗汉果,在华严会上是七信位的菩萨。好象念书一样,七年级,总共是五十一年级,你现在念七年级。我们现在连一年级都还没混上,所以这问题相当严重。一年级放下多少?是放下见惑,见思惑放下见惑,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要认真努力在这上下功夫,这一生能够得到个初信位就真有成就。初信位的菩萨念佛往生,跟诸位说,不是生凡圣同居土,生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你看四土里面你就提升一等,这是无比的殊胜。

  这五大类的烦恼,我们总要想方法淡化。第一个身见,决定要明了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是我所,不是我。就像衣服一样,衣服是不是我?不是,衣服是我所有的。我们执着身是我,什么时候(哪一天)你想通了,你真正智慧开了,身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我所有的就很容易离开,再心爱的衣服送给人也无所谓,身有什么好值得贪恋的?当然你也不应该故意把它糟蹋掉,那也是错误,顺其自然就好。所以头一个把身见破掉。

  第二边见,边见我在讲经常常讲,尤其这几年参与世界和平工作,我劝大家放下,从内心深处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立的这一念放下,就是不再有对立的念头。对立的念头,给诸位说,就是基本的边见。边是两边,两边放下不对立了。只要有对立的观念,身心不能够调和,所以你身体很容易生病,身心不和。在这里面当然产生矛盾,我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误会、产生执着。所以你头一个把这个放下,不再跟人对立,不再跟事对立,也不再跟万物对立。学什么?一切万物跟我是一体,这个对立就没有了,所以矛盾、冲突统统都化解掉了。从事于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的人,不在这个地方下功夫,你本身的矛盾冲突都不能解决,你怎么能帮助社会解决问题?

  所以过去汤恩比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需要中国儒家跟大乘佛法,这很有道理。尤其是大乘佛法彻底给你解决,绝对没有矛盾,绝对没有对立,哪来冲突?我们对于一切人要平等观、慈悲观。你从哪个地方下手?从你看不顺眼、讨厌的,从这里下手。能够你很讨厌的人,你看到不讨厌,你那个功夫就有点得力,能把他看成跟你所尊重的人,你所佩服的人,一体同观,这就好。那就是《普贤行愿品》里面第一条「礼敬诸佛」,对待什么人都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差别。你不从这上面下手,初信位你永远不能证得,换句话说,生生世世学佛都在门外,没有入门。

  下面还有戒取见、见取见,这两条可以合起来讲,为什么?因果。戒取见是因上的成见,见取见是果上的成见。我们常讲某人成见很深,成见是什么?执着,不肯舍弃他的想法、他的看法,一定要照他那个样子。在因上的就叫戒取见,在果上的叫见取见。佛经上有个比喻,譬如持戒,持戒是因,将来一定得果。佛就举例子,印度古时候宗教里头有很多迷信,那是错误的。有很多人持牛戒,他为什么持牛戒?这个修行人修定,在禅定里面看到那只牛生天,牛死了以后生天。他说牛能够生天,人不能生天,牛为什么能生天?牛吃草,牛替人耕田。他就学牛,认为我学牛持牛戒,将来我就会生天,这错了。殊不知牛生天不是它那一生做牛的因,它生天是果报,果报必然是过去生中修五戒十善,上品的十善。这一生做牛,堕落在畜生道,畜生道是愚痴这个因堕落的。但畜生道,它能够在这一生报尽的时候,过去生中的善根现前,引业现前,就是上品五戒十善引导他生天,是这个因,他没搞清楚,搞错了。所以这就是叫非因计因,不是这个因,他看错了。牛生天绝对不是吃草、耕田,不是这个因,执着这个因,这种叫戒取见。见取见是果上讲的,非果计果,都是错误的见解。

  生天,多少人希望生天,修各种修行的方法能不能生天?不能。生天的因是上品十善,他错了,修错了,希望想得到这个果报。修行真正的果在哪里?果是大涅盘。印度在古时候很多宗教误会了,把四禅天、四空天当作涅盘,他们修禅定。修禅定不错,修禅定是伏烦恼不是断烦恼,只是伏住,没有真的放下,纵然修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比不上须陀洹,比不上《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那不是果,不是涅盘的果,误会了。大涅盘是不生不灭。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长,定功深,佛在经上讲的,他们的定功能支持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还得了,多长的时间?世界成住坏空是一个大劫;换句话说,这个世界成住坏空八万次,你说他寿命多长!

  我们要问,这世界成住坏空,成没有问题,住没有问题,坏空他到哪里去了?他到别的世界去了。色界、无色界的天人跟地狱里头众生一样的。地狱是受苦,这个世界坏了,他苦还没有受完,报还没报尽,怎么办?到他方世界地狱去,还是要照样受苦,不在这个世间,别的世界去,麻烦大!所以这两个要懂。我们的目标纯正,就一个目标,求生净土,决定不错。西方世界真有,你不能怀疑,怀疑就去不了。你也得真正把烦恼伏住,特别是见烦恼,就是这五种,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还有是邪见。

  邪见是什么?除了上面四种错误见解之外,其他一切错误的见解统统归纳在邪见,邪知邪见。我们是凡夫,很多人讲的我们都相信,所讲的似是而非,为什么?我们对佛没有信心。譬如今天科学所讲的,哲学所讲的,这个世间真正大家都认为是有学问、有德行人所讲的,怎么办?科学有科学的证明,哲学也有理论上的证明,我们要碰到怎么样,会不会动摇?遇到这些境界现前不能不信,为什么?随顺世俗;不能全信,为什么?说这些话的人没证阿罗汉果,也就是他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放下,那我就不能全信。佛在经上教我们,你几时证得阿罗汉,你才能相信你自己的意思。什么意思?就是相信你自己所看的、所听的没错,那就是你已经有少分的善观。你要是没有放下,那个善字完全没有。你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想想要不要放下?

  如果真的没有放下,念佛能往生,说老实话,你的运气好,临终最后一念你还能记住阿弥陀佛,但是临终最后一念你要放下,你放不下就去不了。带业是带旧业,不能带新业,临终还放不下,决定带不去,你就去不了。我们就想想,临终时候要放下才能往生,我现在放下多痛快!我就不担心了,我就没有疑惑了;现在我要不放下,往生没把握,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劝同修,我们现在不要从高处,高太高了,真的不容易做到。我平常教人十六个字,那十六个字比这个还高。我教念佛同修真正求往生的人,第一个要放下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这个可以说都是属于见惑里面的;后面一条是思惑,要放下贪瞋痴慢,这很不容易。

  所以现在至少我们见惑要放,为什么?我们才能够真正入佛门,真正在大乘里面上了一年级。否则的话,你经念得再好,学得再多,也能讲得天花乱坠,不能往生。那是什么?过去老师教给我,福报,人天福报。这就提醒你了,你去看《高僧传》,中国历代不少的高僧没有往生,来生又回到人间来了。因为过去世修的有福、有慧,这来了之后都是做大官、大富长者,前生修行的这生享福。那你就知道现在这个世界上达官贵人、大富长者,过去生中大半都是高僧大德,要不然他哪有这么大的福报!可是一享福就迷了,纵然学佛,没有从前那么认真,那你要晓得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总而言之一句话,烦恼习气没有放下就变成这个样子。

  我曾经听到北京黄念祖老居士跟他的学生说,对我的批评,他学生转告给我,他说他们老师讲「净空法师要不往生,来生的福报不得了」,修来生福了。这是不是一句好话?这是一句警告的话。要晓得一享福决定就退转,那个退转是一世不如一世。一世的修行确实可以享好几世的福报,但是福报是慢慢往下降,不是往上升,一定是往下降,这要懂得。真正的成就是决定往生,不能干这些事情。《华严经》常常提醒我们,前面我们还读过,「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这都是世间一般人很羡慕的荣华富贵。我们修的目的是想成佛作祖,究竟解脱,怎么能换个人间富贵?这就错了。所以他们传话来给我,我说不错,这是黄老提醒我,决定不能有这个念头,那就回过头来要认真、要检讨,最低限度要把这五种的见惑要放下。

  当然放下也不是一下就彻底放下,渐修,总希望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希望能用五年、十年的功夫,真的断掉了。这一断掉你就证到初果,你就证到,《华严》、大乘的话就是初信位菩萨,虽然不出六道轮回,决不堕三恶道,而且怎么样?不会迷惑。如果还在这个世间,你来生修行会更进步,不会堕落,不会去做官,不会去发财,为什么?因为你已经证得位不退。是有隔阴之迷,一投胎是有隔阴之迷,但是不要紧,有佛菩萨会照顾你,他会来引导你,你迷了他就会来找你、来提醒你。像《金刚经》上「护念诸菩萨」,大菩萨要护念这些初发心的小菩萨,要好好去照顾他,诸佛菩萨都有这个义务照顾这样的人。

  这是逐步向上提升,我们前面讲过,以小乘来说,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从《华严经》上我们读的,从初信位到七信位,跟小乘的历程完全相似。初果见惑断了,但是有见惑的习气,那就在二信位的菩萨;见惑的习气断了,他就升到三信位;三信位断思惑,思惑断六品,思惑总共有八十一品。从《华严经》上讲的三信位、四信位、五信位、六信位,七信位思惑断尽,思惑断尽还有习气没断,他再提升到八信位,习气断掉了。八信位是缘觉,九信位是菩萨,十信位是佛。阿罗汉习气没有断,在缘觉断阿罗汉的习气,他就能升到菩萨。菩萨,阿罗汉的习气没有了,菩萨破尘沙,就是要断《华严经》讲的分别,分别没有了;分别的习气断掉,这就再提升,十法界最高的佛。佛要断菩萨的习气,断干净之后再破一品无明,他就超越十法界。一品无明破了才得实相印;无明没有破,诸法实相你没有见到。由此可知,十信菩萨就在十法界,六凡四圣,刚刚好跟十信位菩萨排得那么样整齐,但是断烦恼的功夫是相同,智慧、德能大不一样。小乘跟大乘不能相比,大乘初信位菩萨的智慧可能就都超过阿罗汉,不一样。

  大乘确实所知障轻,烦恼障重,所以是不容易;小乘人正是所知障重,烦恼障轻,所以他入门比较容易,开智慧很困难。大乘恰好是不一样,因为他接触大乘教理,长时间的熏修,他的智慧开得快,可是怎么样?他放不下,那就麻烦。放不下就不能提升,升不上去,所升上去的也是假的不是真的,不是真智慧。那个智慧从见闻当中来的,或者从禅定当中来的,出不了六道轮回。定生慧,但是世间禅定,四禅八定不能说没有智慧,也有神通,神通、智慧都具足,烦恼习气没有真的放下,统统是压着、伏着的。伏烦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全在凡圣同居土,这要知道。即使你修禅的功夫到四禅天,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在凡圣同居土,比不上须陀洹,比不上初信位的菩萨。为什么?初信位的菩萨把见惑断了,他是断烦恼,他不是伏烦恼,所以他生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一样。

  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些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才知道这非放下不可。这个不放下是大害,无量劫来,我们的修学决不止这一生。如果是从这一生当中我们才开始学佛的,你就不可能在讲堂里面坐上两个小时这样专心来听经,不可能。你看看香港外面的人多少?不要说香港湾,说我们这栋大楼,你看上上下下多少人?我们讲经是公开的,又不收门票,几个人愿意进来?所以佛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生西方如是,在这里听一次经也如是。你恭恭敬敬在这边听两个小时,过去生中必定是多善根、多福德,今天遇到这是缘。所以明白人、觉悟的人非常珍惜,胜缘难得,一定要把它抓住。今天我们在这个世间,闻到大乘,闻到净土,这个缘希有难逢,应当知道特别的珍惜;换句话说,这一生决定要取净土。决定取净土就决定要万缘放下,不要有丝毫累赘,背了包袱可不行,身心有压力不能往生。

  最后一句是「普入智门」,这讲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接触到之后,你有智慧,你能够解决一切问题,自行化他。从哪些地方表现?后面的四种,方便、愿、力、智都是从般若波罗蜜里面开出来的。第七方便,善巧方便,方便是权智,般若是实智,般若也叫做根本智,权智也叫做后得智,这都是佛学名词。通常讲六波罗蜜,这后面四条都在般若波罗蜜里面,就是讲般若有权、有实,就都包括在里头。所以六跟十没有两样,真的叫不增不减,十没有多,六也没有少,这个要懂。因为《华严》都是用十表法,无论讲什么法它都讲十条。方便是「教化众生,随其心乐,现身说法,三十二应等」。由此可知,善巧方便,方便在佛经上通常都加一个善巧。善巧,你就晓得必然是有善观,善观诸法,这是看破。方便,方是方法,我们帮助众生要有方法,便是便宜,便宜是什么意思?就是方法很好、很适合、很恰当。这种方法不是定法,随着时间不同,处所不同,对象不同,千变万化,你没有智慧做不到。

  尤其众生,菩萨度众生对象很多,我们看不到,菩萨看到,这个法会里面有天龙鬼神、有妖魔鬼怪、有神仙、有精灵。菩萨跟佛一样,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种能力从哪来的?给诸位说,从看破、放下来的。你放下得愈多,这个能力愈强愈大;你放下得愈少,你这个能力也是愈小,你没有放下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看破是智,放下是德,这两种相辅相成,看破帮助你放下。

  像我们今天如果不晓得这事实真相,放下的念头你就生不起来。从哪个地方下手?这我常说的,说得多,慢慢就会提醒你,从内心深处化解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你从这里做起。老实说,把身见看破还相当不容易,你能够把对立化解,矛盾化解,冲突化解,这都不是在外面,内心。起作用的时候,对人不会起冲突,即使这个人无缘无故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也若无其事,为什么?这时候你想想这身不是我。有没有人能害我?不能,没有人。

  这个道理,从前儒家读书人都知道。魏叔子有几句话说得很好,「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人要能知足,知足就常乐,知足最富。什么人最贫?不知足的人贫,他纵然拥有亿万财产,他还不满足,他贫。那个人知足了,虽然三餐饭吃不饱,他富,他富足,知足常乐。「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贱是什么?没有地位,就像经上告诉我们不求王位、不求名称,这个名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知名度,那他真的是富贵,真的是前面讲的知足是富,无求是贵。「能外形骸者」,不把身体看得那么重要,这身体无所谓,「天不能病」。富贵人多病,你就懂得是什么道理,他对身体照顾太周到,保养太周到了,那个保养、补品全都是疾病的因素。所以贫穷人身体反而健康,他无所谓,不重视,我们讲的是他也不会故意糟蹋,也不需要刻意的去保养,一切随顺自然就对了。

  「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没有生死,这个道理现在西方人懂得也多了。西方在近半个世纪,有很多心理医生,当然西方人心病也愈来愈多,这都是什么?压力造成的,身心压力太重。天天要竞争,天天要跟人斗争,压力很重,所以长时间的压力,精神负担不了,就找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现在有这个风气,风气开了,用催眠的手段让他回溯到过去,回溯到再过去,看他过去生中生活状况,遭遇什么打击,遭遇些什么困难。那种因素会影响到这一生。真把他的因找到之后,因为他问答的时候,他自己虽然不晓得,有录音,录下来之后他自己听听,了解了,他的心病就解开了,身体恢复得就很快,非常有效。从催眠当中证实人没有死,生死是你的躯壳,身有生死,就承认人真的有灵魂,灵魂不死。身体舍掉之后,灵魂就上升,也是他们现在相信善恶的业报,善人一定到好地方去,恶人还要受苦。所以他们现在肯定、相信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决定逃不了,除非你杀的人,他原谅你,他不记仇恨。如果他要记仇,对你有怨恨,你还是要受报。所以人不贪生,对生死无所谓,天不能死。

  「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困通常跟穷合在一起,穷困,或者是遭遇、处境非常不好,但是怎么样?他能随遇而安。顺境很好,逆境也很好,善缘好,恶缘也好,他永远生活在自在里头,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更难得的,「能造就人才者」,这就不重视自己,自己的精神、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能力奉献给社会,培养人才,这是「天不能孤」,一般人想孤立他,做不到。「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这就是果报,善有善报。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这是圣人,这不是凡人,能造就人才的是贤人。后面两句是圣贤,天不能孤,天不能绝,儒家都能见到,何况是佛法!所以这都是属于方便、权智。这方便、权智的意思还没讲完,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再继续讲。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六二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十地位第三小段,我们还是将经文念一遍,我们念第二首偈,末后一首:

  【若获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现世间。则获十地十自在。修行诸度胜解脱。】

  这首偈因为里面讲了一个『十自在』,我们得用长一点时间。末后一句『修行诸度』,《华严》是文殊菩萨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表十大愿王,华严会上菩萨修行的纲领就是十愿、十波罗蜜。十波罗蜜,我们前面介绍到第六般若波罗蜜,今天我们从第七学起。第七是方便、权智,第六就是实智,真实的实,实智。实智也叫做根本智,权智也叫做后得智,是以实智为体,权智为用,有体有用。《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知就是实智,又说「无所不知」,无所不知就是权智,佛经上通常讲善巧方便,善巧方便就是智慧的落实。智慧应用在生活、应用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称之为权智。

  后面这四条,就是「方便、愿、力、智」,两种是权智,两种是禅德,讲到的时候我们再说。现在我们看方便,「教化众生,随其心乐,现身说法(三十二应等)」,这十二个字把善巧方便包括尽了。最重要的就是教化众生,现身是教化众生,说法也是教化众生。现身是身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菩萨在世间,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或者是我们真正发心学佛的人。学佛要像佛,佛菩萨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真的学,虽然不是真实的乘愿再来,也沾到一点相似的边缘,我们常讲转业报身为应化身,我们要会转,怎么转?真学就转过来了。

  凡是世间人思想言行(言语、行为)违背自性的地方,我们能够做出随顺自性,这就是教化。譬如世间人不知道孝顺父母,诸位要知道,孝顺是性德,他不知道,我们把孝顺做出来给他看,这就是随其心乐,现身说法。世间人不知道尊重师长,师是老师,长是长辈,不知道尊重。长辈的意思要是放宽一点,比我自己大的都是长辈,兄长,跟我父亲年龄相差不多的就更要尊重。你看古礼上讲,大我十岁的就要把他当作兄长看待,这就有尊敬,大我二十岁的就要把他当作父亲一辈来看待,不论什么人;「凡是人,皆须爱」,凡是人,皆须敬。

  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礼敬诸佛,我们在许多仪规里面看到「一切恭敬」,哪能不敬!现在人不知道恭敬,人与人相往来第一个就要懂得礼、懂得敬,人跟人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化解冲突,才能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要问从哪里做起?从知礼、守礼、行礼做起,要把礼节能做到。最基本的《弟子规》,《弟子规》是最基本的礼教,《感应篇》是最基本的因果教育,在佛法是《十善业道经》。《十善业道经》在行持上跟《弟子规》、《感应篇》差不多,如果在理上讲那很高深。最高深的道理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待人接物,这是真正有用的学问,而是每个人必须要学习的。别人不做,我们要做,我们做给别人看,天天这样做,很认真的做,自然就能够感动人。

  去年十一月,现在是十一月,正好一年。我们在安徽汤池这个小镇做实验,去年十一月开始,我们培训三十位老师,教什么?百分之百落实《弟子规》。我们预定是四个月希望他们能做到,没想到这些年轻的老师真正值得我们尊敬,他们居然在两个月就落实。能百分之百的落实至少有十个人,你看三十个人三分之一,出乎意料之外。我原先估计五个人,我就觉得很了不起,没想到有十个人。其他的大概也都能够落实到百分之八十、九十,真难得!所以第三个月我们就开始下乡去教,每个村庄教,每个人家教。这种教学,我们原先跟杨老师想到的,能收到效果应该是一年到二年,我想不会超过三年能收到效果。主动下乡,以身教、言教,结果也是出乎意料之外,两个月。当地乡下的这些群众热烈的欢迎,本来我们那个时候定的课程是一个星期讲两次,各村民众要求,两次不够,希望能够次数多增加。我们老师人数少,所以最后答应他增加一次,一个星期三次。两个月,人心转过来,社会风气转过来,我们办班教学的目的达到了,非常欢喜。

  我在那里办班就有人问我:法师,你在这里搞文化中心,培养老师教学,你用意在哪里?你有什么目的?确实我是有用意、是有目的,多次讲演里面都跟大家说过,现在整个世界社会动乱不安,跟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候差不多,有过之而无不及,人民生活很痛苦。这些年,从我移民到澳洲之后,接受学校的邀请,代表学校参加国际和平会议,多半是联合国主导的;我总共参加九次,六次联合国主导。我也做过多次的主题讲演,我就把中国传统教学的方法在大会里面做报告。可是会后,结束的时候通常都有个晚宴,许多这些专家学者吃饭的时候闲谈都告诉我:法师,你讲得很好,那是理论不能落实,那是中国过去的一套方法,现在中国不是这样的。我听到之后也没有办法辩白,所以心里总是想到,我们要找个小地方做个实验,看看古老的教学方法有没有效?真有效果了,我就会把这个介绍给联合国,介绍给世界上从事和平工作的这些志士仁人、学者专家,我的目的在此地,这就属于善巧方便。

  在最初我就跟杨老师、蔡老师商量,我们做三年,三年一定做成功,做成功我把这个介绍给联合国。没有想到半年就成功了,出乎意料之外,人民是这样的好教,他就能受教,他接受。我们教的老师一个个无比的欢喜,这是真正有了成就感。正好七月联合国那边就有个讯息传给我,他们在今年想办个释迦牟尼佛二千五百五十年圣诞,办个这样的活动。来讨论一个主题,就是「发现佛教徒对人类的贡献」,用这么个题目。我看到这个就太欢喜,我们汤池做好,正好你看看这个成果,藉这个机会向联合国报告,介绍给联合国,介绍完之后,我们的愿望就圆满了。

  联合国这次在总部开这个会,秘书长亲自参加。教科文组织一共有一百九十二个国家,把中国传统东西介绍了,由蔡老师跟李老师在大会做详细报告。我们欢迎全世界从事和平工作的人到汤池去参观,看看办班教学实际上的效果,这个方法可以化解冲突,可以达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是我们当初的动机跟目的。所以一达到,这个事情做圆满了,我就把汤池文化中心交给地方政府他们去经营,我们还是讲我们的经,念我们的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事情都希望每个国家地区政府用这个模式去做,世界可以安定、可以和平,好好去做,不难,我已经做出样子给你看了,第一个目的。

  还有个目的,那是去年,我在马来西亚参加那边同修办的一个活动,两场讲演,听众有一万六千人。在这几天当中,我跟前首相马哈迪长老见面,他虽然退出政坛,对于世界安定和平非常关心,我们就做一次讨论问题。他就问我,这个世界还能不能和平?用什么方法能落实?我跟他讲只要把四桩事情办妥,这问题解决了。他说哪四桩?我说第一个,国家跟国家,大国跟小国,富国跟贫国,要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二个是政党,第三个是族群,第四个是宗教。这四个都能够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天下太平,这个问题都能化解。可是这四桩事情都非常棘手,不是那么容易办的,可是从宗教下手比较容易。我前几年在新加坡做宗教团结做成功了,在印尼做宗教团结也做成功,我说宗教能够团结,肯定影响政治、影响族群。马哈迪听了这个很高兴,他说这个有道理,所以他第二天就邀请我参加他十二月(去年年底)的一个和平论坛,在吉隆坡。

  在这次联合国这个好的机会,我就把团结宗教带到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今年是六十年,整整六十年,从来没有碰过宗教,而且还对宗教很忌讳,不大敢、不常谈宗教,不愿意谈这个事情。今年,我们把宗教,新加坡十个宗教代表都到巴黎参加这次活动,我们在联合国大会堂,开幕之前,十个宗教上台手牵手为世界和平祈祷,这很有意义。所以我到联合国就这么两桩事情,一个介绍世界宗教可以团结,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汤池办班教学,可以把人民教好,可以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就为这两桩事情。

  在佛门里面讲这是三宝加持,在中国一般俗话讲祖宗保佑,你看这机缘凑得这么巧,我们这里实验刚刚成就,成果出现了,联合国就来邀请。这次会很殊胜,开得非常好,得到联合国跟许多国家使节的赞叹。我们三天会议的内容、展览跟秩序,大会里面很多人告诉我,联合国这么多年来,非常少见,这么好的内容,这么好的秩序,给他们留下很好的印象,这就是善巧方便。今天你要不是真做出样子来,中国古老东西多,太好了,现在有没有效?有效,非常有效。

  但是我们从很客观的地方来看,我们家乡比较闭塞,还是保持旧的农村状况,人老实,好教。教上两个月,一个星期三次,两个月九个星期,三九二十七次,二十七堂课把人的良心唤醒,让我们真的是非常惊讶,怎么这么好教!可是如果要在都市,都市现在讲所谓是比较进步,也就是有严重的染污,不好教。如果在香港,两个月决定收不到效果。沿海这些都市,开发的时间长,染污的时间长。我们乡下是解放后,一直到最近几年才比较有象样的高速公路,比较好一点的建筑,开发很晚,也就是受的污染比较少、比较轻,所以很容易教。从淳朴的地方教起,慢慢会影响到都市,这是很好的一个恢复中国伦理传统教育的方式。我们做成功了,交给国家,希望国家来推动,国家要救中国,最重要的是挽救中国传统的文化。

  我讲经今年四十八年,讲席当中讲过很多次,社会要安定、世界要和平要怎么做?每个人守住自己的本分,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尊重别人,跟别人互助合作,世界就和平。世界就像人身,我们个人,或者是个眼睛,或者是个耳朵;是眼睛,你的本分事情,你只管看,耳朵你只管听,耳朵不要去管看,眼睛也不要去管听,个人管个人的,然后互相合作,这就对了,这是中国古人教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种办班教学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做?没有人做,非做不可,不做没有人相信,我们在联合国会议上简直不能开口。做成功了,我们介绍就有分量,我这有实验,现在讲科学,科学讲实验,我做出来给你看,真是这样。

  由此可知,中国传统伦理教育的这种方式,超越时空,不受时间限制,没有古今差别,不能说这是古旧的、是老的,那你就错了;也不分中国、外国,这个东西到任何国家都受欢迎。我们在澳洲开班,开短期《弟子规》的班,许多澳洲人来参加,听完之后我们就问他,你参加这个班有什么感想?听众几乎异口同音,「做人应该是这样」。这就不是中国的文化,看到这个班,听到之后也赞叹,这就是超越空间。所以多少外国真正有学问、有远见的人,都讲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靠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我们是个出家人,我们的本分就是大乘佛法。我们怎么搞法?现在用我这个方法就行了,用网路教学,用卫星电视教学。你要学圣人、学贤人,实在讲不难。古人常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什么心?在佛法讲要有菩提心,你就能作佛、作菩萨,你没有菩提心这就不行,所以你要有心,你有心去做,没有做不成功的。首先要有大愿,就是你这一生当中有方向、有目标,决定在这一生当中提升自己的灵性。《般若经》给我们说的,这个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聪明人要知道,祖师大德常讲借假修真,真的是什么?华藏世界是真的,极乐世界是真的,我们借这个假修真,这就正确了。尤其是修极乐世界,在家出家、男女老少都行,我们在一生当中把这个当作我们第一个目标,世间一切法随缘不攀缘,永远保持自己的心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有心。

  所以,这经上我们前面念过,「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你求无上菩提有因有缘,因那是大家一样的,因是什么?因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要有佛性就有机会成佛。你有佛性,我们在讲席当中讲得很清楚,这都有的,缺的是什么?缘。佛法讲因缘生,缘有四种,亲因缘就是因,这大家都有,另外三种就是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这三种。所缘缘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立志,佛法里面讲发愿,我这一生当中,我发的这个愿望我一定要做到,这就是所缘缘。无间缘是什么?这个愿可不能断掉,可不能改变,因为断掉你就不能成功。增上缘是旁边帮助你的这些力量,像老师、同学、道场,这都是帮助你的。现在帮助就更多,你在家里不出门你都能成就,你有网路,你可以从卫星网路上来学习,不像从前,从前很困难,要参学,现在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太大的方便。所以前面偈颂说「于佛法僧生净信」,就是我们对三宝要生真正的信心;「以是而生广大心」,菩提心是这么生起来的。

  可是后面这首偈讲得很重要,你必须要把障碍去掉。你要知道你有很多烦恼习气,有障碍,你的愿望不能成就都是这些东西在作祟。头一个五欲,我们今天讲的物质享受,你要有这个烦恼习气,那它是最严重的障碍,决定不能有。生活能过得去就好,最好什么?清茶淡饭,不要太富裕。好处在哪里?你常常能保出离心,对这个世间不生贪恋。衣食住行都简单,都不求奢侈,只要过得去就行了。生活需要的愈少,生活过得就愈自在,不要跟人比。衣服能穿保暖就够了,饮食能维持健康就行了,小房子居住就很满足。房子住得愈小,整理愈容易,不浪费时间,你要大房子干什么?大房子做房子的奴隶,我这一生看得太多了。然后还有一个,我们现在世间人讲的升官发财,这是障碍,决定不求这些,不求升官,不求发财,对这个要放下。不求享受,不求知名,现在讲知名度,不求。「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这就对了,这样就正确。这是讲发心,你要把一些障碍要排除。

  现在这个时代跟从前不一样,中国的文化几千年来,主要的是儒释道三家,这以后变成宗教,从前是学派,这三家。这三家都是互补,所以你说是真正找个纯儒不杂佛道的,找一个纯佛不杂儒道的,找一个纯道不夹杂儒佛的,找不到。为什么?他统统都学。学佛的人,不管在家出家,没有不读儒书的,不但读儒书,他也读老庄,都学。学道的道长,道长也读佛经,也读四书五经、十三经;学儒的,儒家也读佛经,也读老庄,只可以说他这三家哪一家分量比较多一点,只能这样说法。这是中国传统的包容性、统一性,这我们要知道。

  在现前这个时代,儒释道三家都动摇了,今天要讲中国文化,从哪里做起?要儒释道三个根都要救起来。根之根是伦理道德,这三家共学,也就是共同科目,儒释道三家的共同科目没有不认真学习的。儒家的代表《弟子规》,道家的代表《太上感应篇》,佛家的代表《十善业道经》。你就看看古人,这三教无论是哪一家,这三样东西他有没有学过?都学过,所以这三个是根。我们《华严经》的偈子里面,我就改了一句,「常欲利乐诸众生,庄严国土供养佛,受持正法修诸智,儒释道教三个根」,这三个根不能不知道。「深心信解常清净,恭敬尊重一切佛,于儒及道亦如是,至诚供养而发心」,这才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下去,佛法里面讲续佛慧命,在中国传统讲继绝学、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在佛法里面讲续佛慧命,弘法利生。

  你有这样的愿望,把这三个根扎好,你自己认真努力。儒释道,你学儒也好,学道也好,学佛也好,选一部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就成功了。一门东西用十年的工夫,你选定一门,我可以协助你,提供你一些参考资料。你在家一个人学,有二、三个志同道合的一起学也行,那更好,十年一门深入。你在这个世间有道德、有学问,你就是世间的贤人、君子。如果在佛法里面说,佛法的标准比较高,你能断一切执着,世出世法都不执着,你就是小乘阿罗汉;如果再进一步能把分别也断了,你就是菩萨;最后能把妄想也放下,那你就成佛了。你本来是佛,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现前就是佛。

  所以成圣、成贤、成君子,哪里是难事!孔孟可以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做不到,可能你有这个心、有这个愿,你没这个缘分,你不知道从哪里做起。现在你有缘分,你知道从哪里做起了,三个根扎下去,三个根是再加一个什么?加一个《沙弥律仪》,沙弥律仪在家人可以学,都可以算是共同科目,是道德的基础,像一张桌子四个腿,你看多稳固!这道德树立了。人有这四个根,他就有作圣作贤的条件,在佛法里面讲,他就能成阿罗汉、成菩萨、成佛的条件,这基本条件他有了。你没有这个根本就谈不上,那圣贤是没指望了。这就是缘分,今天把缘分告诉你,不可以疏忽,要认真努力真干。

  不要怕别人说话,这个东西是落伍了,这是古时候封建时代的。人家说这么几句话你就退心,你就不敢学,那你是善根不足,你没有福报,说随他说去。我初学佛的时候,我有些老师,从前教我的这些老师,同学、亲戚、朋友、长官都说我迷了,那时候年轻二十六岁,说我迷了,怎么去搞这个东西去了?有些人认为这个也还不错,不是你现在学的,你现在太年轻,这四十以后学这个东西。对我学这门东西赞成的只有一个人,方东美先生,方老师跟我说:我把佛教哲学教给你,没想到你真干,好,干得好,你一直干下去。只有方老师一个人勉励我,没有第二个人。可是到了晚年,十年前,七十岁,我那些朋友都退休了,见了我的面:你的路对了,你走对了。在以前不以为然,都认为我走错了,怎么这么消极、这么迷信!到晚年才觉悟,觉悟太晚,他想走我的路也来不及了,我走了五十五年,你能跟得上吗?所以这就是贵在自己的认知,你真正认识这个东西好,不在乎别人批评,你说我封建也好,说我迷信也好,我一概不理会,我勇猛精进干我的。干成功了,你赞叹,你也望尘莫及。这是一个例子,非常明显的例子。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善巧方便的意思可以说是永远说不尽,我们只拣现前迫切需要的给大家做个提示。我们同学都希望有机会在短时间完成我们的学习,无论在世法、在佛法也都期望有一个满意的成就。这个事情只要你懂方法,你明白道理、懂方法,如理如法的去修学,各个都会有成就,真正是古大德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最难的就是在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太难了,谁能克服谁就成就。在理论上讲,没有一个人不能克服,但是事上则不然,有人确实有非常严重的烦恼习气,尤其是禁不起外面的诱惑。譬如不贪财,对于钱财看得很淡薄,可是真的手上经手有相当数量的财富,他贪财的心就起来了,他就守不住。像这些情形很多,不但现在多,古时候也有。然后我们才明了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把这个统统放下,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统统放下,原因就在此地,就是把这些缘统统断掉,根本不接触。

  我们这一生当中能有这么点小成就,也就是所有一切会障碍我们,引起我们烦恼的,我们统统拒绝不接受。最平常的,不看电视,电视诱惑,我四十多年没看电视;不看报纸杂志、电影歌舞,统统都拒绝掉。所有的时间都在读经,都在看古圣先贤的典籍,跟古人做朋友,跟现在人不往来,我这几十年就保全了自己。可是现代一些东西我也知道,怎么知道的?有些同学们他们好心,重要的这些新闻,他们会在报纸上剪下来给我看,分量就很少了,一个星期难得有几次。大的一些灾难,还有科学发现的新东西,他们常常送这些给我看,所以重要的我也知道。像昨天就有同学打电话告诉我,大概就是这一、二天的事情,我不很清楚,听说日本那边有大地震,八点一级的,那相当严重,如果在海底里面可能会引起海啸,另外就是南极深海也发生地震。而现在发现有两块很大的冰山向纽西兰这边来漂流,这是很可怕的消息,也说明南北极天气变暖和,冰融化的速度加快,告诉我这么个消息。

  那就使我想起在几年之前,有个同学在报纸上剪个小方块寄给我看,我印象很深,这是联合国发表的,什么时候我忘记了。大概是讲二千一百年,就是2100年,科学家说我们这个地球上再也看不到冰块了,那你就晓得这是怎么一桩事情,全世界的冰全部都化掉了。冰化掉就变成水,水都流到大海,大海的水位,科学家估计会上升七十米;换句话说,海拔七十米这样的沿海城市,全部都淹在水里头,就是地球陆地的面积缩小,海洋的面积扩大,这是很可能发生的现象。科学家预测是一百年,可是现在看起来这个速度加快,我的估计,我心里想法是五十年,非常有可能,还有可能比我的想法还要提前,所以是加速度,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到那个时候,像香港尖沙咀这个地方海拔没有七十米,那都在水底下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我们相信往内陆的高地移民,一定是慢慢都移到高地去。总要移民到一百米以上的,大概一百米以上那就是海岸的边缘。像这些讯息,科学报导不能不知道,我的年岁大了,也许看不到,可是年轻人他们会看到。

  当然最好的方法。这个世间灾难很多,南北极的冰融化,海水上升只是其中的一种,怕的还有什么?严重的地震,引发海底火山爆发,会引起地壳变化,那个问题就严重。像美国二、三十年前他们绘制的,就是2100年的世界地图,那看起来非常可怕,我们这里也有,十楼那边挂了一张,诸位看看就晓得,挂这张是提高我们的警觉性。

  过去,李老师在往生的前一天下午,给身边的一些同学们说,这个世间有灾难,很严重,他说唯一能够避免的方法就是认真努力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李老师最后的遗言。我们常常放在心上,所以对于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就很淡薄。尤其佛经真的千言万语反复叮咛不要沾染这些东西,多做好事。好事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觉悟是第一等好事。诸佛菩萨、圣贤人出现在世间,你看看几乎全都是从事于社会教育工作,这是纯善纯净,没有副作用,其他任何行业都会产生副作用,唯有教学。

  大家一定要知道,宗教在过去它是教学的,它没有法会,佛经里面所讲的法会都是教学,没有超度。释迦牟尼佛讲经三百余会,用现在的话说,是办班三百多次。这个班有大型的、有小型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一个班办几年,有的一个班只有二、三个小时(临时的),很多,一生都是教学。跟孔老夫子一样,「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而且来者不拒,也去者不留,真正是经上讲的随其心乐,现身说法。佛不是随自己,是随大众的需求,你想学什么他就教你什么,佛很少主动教人,很少。

  你看佛说的经,你们看《大藏经》,看经的题目,你看《阿弥陀经》,上面《佛说阿弥陀经》。《华严经》上就没有佛说,《法华经》上没有佛说,《金刚经》上没有佛说,那难道不是佛说的吗?古时候翻经安题目就有个规矩,凡是加上「佛说」的是佛主动说的,没有人问,他老人家自己说的很少,不加佛说是有人问的。《阿弥陀经》从头到尾没有人问,全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所以加上佛说。一般像《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这也有佛说,它是有人问的,这也有个规矩,就是正宗分第一句是佛说的,这个通常经题上也安佛说。如果正宗分头一句是别人问的,佛然后再答,那就不安这两个字。所以你看看佛的经典,大部分都没有佛说两个字,这就说明佛并不主动教人,都是被动。

  求学,你来求才教你,你不求不说,像这些地方我们都应当学习、都应当参考。要观机,这个人可以学,但是他没有问,也可以教他。如果这个人根本对这个没有什么大的兴趣,那你教他也没用,说等于白说,那就不必说。他问什么教他什么,没有问的就算了。这些都是佛当年在世,我们在经典上仔细去观察他的言谈举止,都是我们的好榜样,统统要学习。

  当然最重要的是学习放下,所以佛说我们的智慧是平等的,能力也是平等的,福报也是平等的,这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就是能力,相好就是福报。佛的智慧、相好,你看《华严经》就知道了,所以古人常讲不读《华严》不知道作佛的富贵。我们的智慧德相到哪里去了?现在都没有了,佛后头一句话就是一语道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个话说得好,这个话意思很深,意思说什么?并没有失去,只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你不能够证得,不是失去。换句话说,这个话的意思,你反过来一想就知道了,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就都现前,障碍没有了,不都现前了吗?

  中国人真了不起,禅宗出了个六祖惠能大师做出来给我们看。你们读过《六祖坛经》,知道能大师的故事,能大师是广东新兴县人。我还没去过,有人约我,希望我到那里去看看,我非常想去看看。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的樵夫,二十四岁,听人家念《金刚经》,听了几句就觉得非常有味道,到黄梅去向五祖请教。五祖派他到碓房去做义工,做了八个月,衣钵传给他,这个示现妙绝了。说明什么?放下就是,他的智慧德能全现前。智慧你们晓得,没话说,他的德能是什么?你仔细看《坛经》里面许多记载,任何一件事情发生,他预先知道,这就是一般人没有的能力,他有,这不是普通能力。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你看向他请教的人多少,对答如流,没有思索的,他没念过书。问他经教,经教他也没读过,你念给他听,哪个地方有疑问他给你讲解,奇怪不奇怪?这是什么?只要你把障碍去掉,你的智慧、德能、相好跟佛没有两样。

  现在怪我们自己不肯放下,有什么法子?原来放下就是。所以你也不要羡慕释迦牟尼佛,也不要羡慕能大师,你跟他没有两样,就是你没有放下,道理在此地。他们示现这个样子给我们看,现身说法,慈悲到极处。要给我们讲,我们未必能相信,做给我们看。我们如果细心,谚语所谓是有心人,你去观察,豁然大悟,原来如此。契入境界,你的思想、你的言行完全就转变,变成什么样子?你不会有一个念头为自己,我们常讲自私自利的念头断了,你肯定念念都是为苦难众生,为六道三途里面的众生,特别为三途,三途太苦了,我们讲苦难众生,三途。三途里面迫切需要帮助的是哪些人?造三途业还没有堕三途,很快就要堕三途了,这些人救容易,迫切需要拯救的,所以一切佛菩萨救度众生的对象,这是第一个对象。

  堕入三途之后还是要度他,比较费事,比较麻烦。好象一个人要落到水里头去,你要跳到水里把他救上来,是麻烦;他快要掉下水,还没有掉下去,你一把把他拦住,这就方便太多了。他不知道底下是河流,走到险道,危险的险道,你把他拦进来就没事;免得他掉下去,你再下去救他。这些人是什么人?现在在世间还是人身,但是造三恶道的罪业。要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帮助他,让他省悟过来,让他回头,让他忏悔,不再造恶业,要用种种善巧方便。现在有时候我们得引用现代的科学,他相信。相信因果的跟他讲因果,相信科学的给他讲科学,相信理论的跟他讲理论,相信事实的要找很多事实证据来帮助他。这些种种方便,只要你留意,都不难得到。

  昨天我答复问题,里面有个网路同修提问,听说我最近讲过几次,想办个小型的学校,希望收五十个学生,一门深入,在一起关着门好好的学十年。古人讲的十年寒窗,效法过去祖师大德,像闭关一样的住山。住山有个界线,不过界线!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网路同修告诉我,我们网路也有个学校,我都没有想到现在有六千多人,他说给他留五个名额。我说我不限定名额,如果你们网路上这么多同学,真的发心有这个条件,我五十个名额全给你,我也不必招生。但是你要晓得我的条件,就是真正发心学儒、学道、学佛,因为儒释道现在这三家都没有一流的老师,我们一般讲真正的大师级的老师。

  大师级的老师在佛法里面称为祖师大德,不难培养,因为这些人不是要教的,他自己会学,哪里是教出来的?都是自己发愤学出来的。就是真正好学、受教,这个条件非常重要,受是接受,接受古圣先贤、佛菩萨的教诲,接受了,真正肯努力,经典上所讲的统统能落实,这才是受教。光是学讲,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做不到,这没有用处,这不能成为一流的大师级,没法子做到。所以一定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升官发财统统要放弃,要拋得一乾二净,一生做学问,学问里头有乐趣。一生做学问、教学,这个行,我们要有这个愿望,要立这种志。一生生活要清贫,不能求富裕的生活,那就错了,生活能过得去就好。

  我们可以找个地方盖些房子,我们五十个人住在一起,照顾我们生活的人也要一倍,就是我们需要有个地方,能住一百人的地方。我们在那里学习的人,五十个人决定不下山的;常住、工作人员照顾我们的生活,五十个是护法,护持的,这么个小地方。约定十年,大家在一起好好的学十年。我们的学习方法,一个人专攻一部经,你是学生也是老师。譬如你专攻《论语》,十年就学一门《论语》,你每个星期至少有三堂课,就是你要讲给我们听,你讲,四十九个人听你的课。另外一个同学学《老子》的,他一个星期也有三堂课,他讲《老子》,学《论语》也听他的。所以又是老师,又是学生,一个人一生专攻一样,你所学习的你做出心得报告。所以我们天天有上课,一天至少有六个小时课,就是三个人讲,一天。总希望五十个人或者是一个星期三个小时,我们一个星期五十个人统统都要轮到,天天会有进步。个人专攻一门,但是等于说五十门都听到,很丰富,专攻一门。

  博学跟专攻同时兼备,自行跟化他也同时兼备,关起门来我们自修,但是我们每堂课都用网路播出去,全世界人从网路上都看到,这是化他。所以古人讲的独善其身、兼善天下,我们同时都做到。我们十年不出门、不下山,独善其身;我们上课用网路播出去,兼善天下。我们找这么个小地方,我自己也参加,我的《华严经》也到里面去讲,住在一起,好。十年之后这五十个人肯定都是杰出的人才,每个人都成了专家,《论语》专家,《孟子》专家,《老子》专家,《庄子》专家,《华严经》的专家,《法华经》的专家,《弥陀经》的专家,都是专家。这就是真正世界第一等大师级的老师,在学校教授,那真是高级的,广学多闻又专精,我只想建这么个学校。所以不要请老师,我们这五十个人,各个是老师,各个是同学,我发这么个愿。

  场所、费用我来提供,支持我们的人一定很多。我们的报答,就是每天我们教学的成就,他统统在网路上能看到。我们这些人在这里每天干什么事情,你全都知道。护法的人要是一年有个时间到山上来参观,住个一、二天,我们欢迎来接待。我们只接待护法,不是护法的不接待,如果任何人都接待,你的应酬太多,你的学业就荒废了,就没法子。只接待护法,这个护法什么?我们报恩。他来也有规矩,来的时候上课他可以旁听,下课他不要跟我们同学们谈话,应当跟常住义工一样,让在这里学习的这五十个人身心清净一尘不染,尽量少找他们交谈,少问他们问题。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另外找时间来解答,不当面影响学习的情绪,这样就好。统统是属于教化众生的善巧方便。

  十年之后学成了,我们第一个阶段就十年,如果大家觉得必要,二十年、三十年,永久住在一起。对于全世界社会的贡献,古人讲「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如果我们十年之后真有成就,我们还可以在附近建个招待所,接待什么?来自全世界参学的人,我们可以接待。参学就好象变成学校一样,正式上课。你学哪一门,我们这个地方五十个老师有专长的他来教你,这个可以做得到。我们不出去,你说请我们到哪个学校去教,不出去,希望你来学。现在远程教学方便,几乎用电脑很普遍,你在电脑里面接收网际网路的资讯,所以你在家里可以学,你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学,只要跟我们网路密切保持着,你统统都能够收得到。用远程教学的方式省事,人不要到处跑,心是定的,今天这个请,明天那个请,你的心是乱的,再好的功夫还是会受影响。真正做到不受影响,那就像古人住山,不下山。

  从前住山,交通不便,不是真正参学的人,他不愿受这辛苦。不辞辛劳到山上去参学的人数不多,寥寥无几,所以山林当中永远保持着清静。现在麻烦,现在交通方便,人要是上山参访,不费什么辛苦他就来了,人就很多,人很多就非常不方便。所以现在修学能成就的,缘不好,外缘不好,受干扰太多,你心定不下来。我们要怎样来防止?怎么样来塑造我们的环境不受干扰、不受染污?这都是我们应当要考量到的。在现前这种科学技术发达、交通便利,只有像古人分内院、外院,参学的人住外院,不能进入内院,内院完全是进修的,要有界线。不是在上课,内院的老师不进教室,进教室是授课,授完课之后他就回到内院,饮食起居也在内院。内外分开,这样才能够避免干扰。总而言之,是保持着身心清净。但是我们绝不违背大悲心,我们的教学用远程方法播出去,佛度有缘人,一丝毫不勉强,你欢喜的你就看这个网址;你不欢喜的,你就不要理它。欢喜的是有缘人,佛度有缘人,没有丝毫勉强,也不要拉信徒,这个方法非常之好,自己的提升会很快。凡是修行提升不起来,都是干扰太多,应酬太多。

  我这些年来,国内诸位知道很多人邀请,还有道场邀请我去做住持的,好在我是受到国家宗教局的保护,那就是凡是邀请我参与这些宗教活动都要叶局长批准,他不批准,我就不能参加,我非常感激他。他要一批准,我就真糟糕,就把我吓跑掉,天天应酬还得了!年轻人都受不了,我这样大的年纪更不行。所以国家在保护我,我们很感恩。

  现在我们这个讯息出去了,想建立这么个小型的小道场、小学校,现在已经有七个地方提供,在国内有三个地方,此地香港有,澳门也有,台湾也有,还有马来西亚跟印尼都希望我们去。我们自己的地方在澳洲、在美国,现在日本那边也有地方,很多地方都希望我们选择。一落脚,刚才讲了,十年不动。我们也非常感谢这么多人的关怀,这么多人来爱护,我们要非常认真努力学好,把这个事情做好,这是一个带头。有志一同的都可以照这个模式去做,就像我们庐江汤池这个样子,我们总希望全世界愈多愈好,来推动,有助于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

  我们想的这个模式决定能够成就大师级的人才出现,将来虽然我们这里没有文凭,他有实力在。实力是什么?你天天在电视上讲经,多少人在那里听。你一面听,一面还要写;换句话说,十年你有很可观的著作出来,就这些东西,许多大学都把博士学位送给你,你不必参加考试,可能一个人都有几十个博士。所以你念十年书未必能拿到一个博士,你在这里念十年书就可以拿到几十个博士。我们不求,人家自动送来,著名大学真的会聘请你做汉学教授,为什么?你是专家。不但你专精,而且你博通,中国传统三教你都能通达,你说是不是难事?不是难事,很容易的,你照我这个想法去做,哪里做哪里就成功。

  当然,一下要五十个人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十个人不难,十个人就很可观,十门东西。一天两个人讲,一个星期是五次的轮流,很好,一个人至少讲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不吃力,同时录相,同时播出去。录相是什么?留给自己做成绩,留给你比较,因为十年你会讲好多遍,通常如果一年讲一遍你就讲十遍,一年要讲两遍的话你就讲二十遍。二十遍这二十套资料摆在那里,你可以一次一次比较,看出你的进步,看出你不断在提升。所以,学术、道德、处事待人接物天天都在提升,你才真正成为师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真正做到。这就是对于整个世界,中国传统学术帮助就太大!

  现在全世界许多大学都有汉学系,有中文学系,没有一流的老师。我们能够这样做,我这样做也希望别人都能够用这个方法,这里头基本的就是四根柱子要扎稳。这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要知道,有这个基础的话,你才会能吃苦,不会退心,勇猛精进。有十几二十个同学在一起学习,情绪就非常高,大家在一起互相协助,相辅相成,这就是独修跟共修的差别。独修比较困难,那要有真正非常坚强的毅力,为什么?遇到障碍没有人商量。大家五十个人这么一班,天天在一起上课,天天在一起学习,我遇到困难,听他们讲讲,我这就通了,这是真的。听别人讲别的东西,我这个地方就通了,我讲我的东西也能够启发他们所学的、所专攻的课程,互补。这是现前迫切需要,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我能够放下一切,连国际和平会议我都不参加,我都把它舍弃,我要专门搞这一门,在这个世间难得做个带头的。真有人去做了,我就无所谓,你们邀请我到哪去玩,我也很高兴,可是没有人做的时候,这是桩大事情,真正利益众生。不是培养普通的老师,我们不敢讲培养,讲供养,我们要供养世界一流的老师。大家生活在一起一定互相尊敬,彼此互相看看,你学儒像不像孔子、像不像孟子?学佛的你像不像阿弥陀佛、像不像释迦牟尼佛?学道的你像不像老子、像不像庄子?很有味道。所以大家心目当中都有个偶像,都有个标准,中国人所谓是样板,我们一般讲模范,一定要有个模范,我要学得跟他一样。像当年孟子一样,孟子学孔子就是希望跟孔子一样,他真学到了,蕅益大师学莲池也真学到。我们要继承这样的精神、这种方法,在这个时代同样会有成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六三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明十地位第三小段,末后这首偈:

  【若获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现世间。则获十地十自在。修行诸度胜解脱。】

  『诸度』里面,前面讲到方便波罗蜜,今天接着讲下面第八,愿波罗蜜。愿是禅德,也就是后面「方便、愿、力、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这是从禅来的。前面方便是从般若来的,愿是禅的德,力也是禅德。菩萨成就一切众生,供养一切诸佛,为什么?因为众生本来是佛,这是佛在这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明白。

  禅就是真心,真心里面自然具足大愿,这个大愿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不是别人教的。看到一个二、三岁的小孩要掉到水里面去了,旁边的大人看见,很自然的去把他抱起来;看到他受伤害,受伤了,立刻就去帮助他。你问他为什么?这是性德,没有任何条件。你跟这个小孩也没有什么关系,跟他父母也不相识,偶然见到,当他遇到危险,尤其是生命交关的时候,你肯定会去帮助他,所以这是自性里面本来具有的德行。

  禅跟智是一体,禅是体,智是用;智是体,禅是用,它可以互为体用。禅德里面就有帮助众生的愿望,所以说成就一切众生。供养一切诸佛,诸佛就是众生,众生跟诸佛不二。现在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分别执着?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做些伤害众生的事情,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把自性迷失了,中国先儒所谓良知良能,世俗所说的天理良心。现在好象良知良能、天理良心没有了,这个没有问题就严重了。如果良心没有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那就像《地藏经》上讲的「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不是善业是罪业,罪业的果报决定在三途。人堕三途很容易,在三途里面的众生想出离可不是那么容易。经论里面的教诲很多,句句都是实话,都是真实的意思,绝对不可以把它看作「这是佛菩萨劝人为善,哪里有这种事情」。你要这样想就错了,这种想法是愚痴没有智慧。为什么说他愚痴没有智慧?他连个好人、坏人都不能够辨别。好心好意去帮助他,他对人还怀疑,还不相信,这就叫愚痴。佛教化众生,愚痴是最难感化的。

  什么是智慧?相信老人言,这个人就有智慧了。可是这桩事情说得是容易,做不容易,为什么?我们从小没有人教,不懂这个道理。谚语里面所说的老人不是一般的老人,所谓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是指谁?孔子、孟子、释迦牟尼、历代的大圣大贤,这些老人。真正学圣学贤,不跟世俗人一样,这种人值得尊敬,这种人可以信赖,这就是智慧。

  所以这桩事情总的来说是家教,小孩这从小教起,中国谚语所说的「教儿婴孩,教妇初来」。婴孩不是小孩,比小孩还要小,一出生就要教。懂得教育的,真正爱护自己儿女的,讲求的是什么?胎教。怀孕的时候就教。身怀孕之后,对自己思想、言行、生活起居就非常注意控制,为什么?影响胎儿。你有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语、不善的动作会影响他,善的也会影响他,所以在怀孕的时候就懂得断恶修善,这胎教。小孩一出生,他睁开眼睛会看,他小耳朵会听,虽然不会说,他还不会动作,他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从出生到三岁,三年一千日,他已经学了一千天,这一千天是他一生的根基。他如果所学的全是善的,这个小孩将来是善人;他学的是不善的,你要教他做善人就难了,很不容易。

  培养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婴儿开始。三岁以后教他,迟了,他的根已经坏了,你怎么教他?六、七岁开始就太晚了。现在多少年轻的夫妇(我们遇到多)来告诉我,小孩不好教;中小学的老师告诉我,学生不好教。我知道原因在哪里。我们从小好教,没有不听老师话的,没有不听父母的,什么原因?真的是从生下来父母就教,大人就教。六、七岁上学懂得尊师重道,你才晓得教育是多重要!成就、供养,都是在婴孩时候受到父母身教的感动,记在心里,一生都起作用,自然不会违背,没有什么刻意的,已经养成习惯,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

  一生当中最高的享受是什么?与人为善,最高的享受,没有比这个更快乐的。自己行善,而把自己的善行、善德与大家分享。这个地方的愿,范围非常广大,可是无论多少愿、多大愿,佛的教学把它归纳成一个愿,这个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就是自性里头的本愿,就是儒家讲的恻隐之心。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会,众生迷失自性,违背性德,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桩事情可麻烦了。我们怎么样帮助他?你教他、劝他,不相信。甚至在前几年,何守信先生访问我,问一个问题,谚语常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问我这么一句话。这是什么?现在社会上普遍的现象。人为自己,那就要损害别人,所以说损人利己,认为这是应该的,要不这样做法就天诛地灭。我告诉何先生,我说孔夫子没有为自己,天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孟夫子亦如是。释迦牟尼佛一生不为自己,天也没有诛,地也没有灭,几千年之后还有多少人去拜他。我这一生从小没有为自己想过,这么多年来天也没有诛我,地也没有灭我,可见得这个话是错误的,这个话误导很多众生。他说:是吗?我说:你冷静去想想是不是?所以错误的观念确实误导众生的思惟,误导众生人生的方向。大圣大贤为亿万人所尊重敬仰,他一定有道理。损人利己的人,自私自利的人,谁去崇拜他?谁去尊重他?多想想就明白了。

  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间人,理念上产生问题,所以言语造作就大幅度的偏差。佛在经律论里面所说的与他们完全相反,我们要知道这个相反的是对的,不是错误的。譬如佛基本的教导我们不杀生,要爱护一切众生,决定不能伤害一切众生。众生怎么样?众生爱吃众生肉,人爱吃众生肉,这跟不杀生恰恰相反。我们怎么做法?我们遵守佛陀的教诲,我们顺从自己的性德,决定不吃众生肉,决定不伤害众生,这是愿。迷失的时候也造了这个罪业,跟着世俗流转,一旦觉悟之后就回头了。我二十六岁,二、三月间接触到佛法,大概到同一年九月,好象是半年的时间,我明白了,发心素食,我吃素五十五年,知道这是正确的,这是对的。这么多年来年年都有进步,这个进步就是爱心的扩充,不伤害众生。

  初学佛的前十年,夏天睡觉我还赶蚊子,点个蚊香。点蚊香不错了,我们那个时候已经是比一般人好多了,一般人点蚊香要把蚊子熏死,杀它;我们点蚊香,我们门、窗户统统打开,希望它出去,那不出去实在就没有法子。到最近的十年不点蚊香,我们跟蚊子沟通,发现可以沟通,我不伤害它们,它们也不伤害我。偶尔也会被它叮一口,当然多半时间不知道,睡觉睡着了不知道,被蚊子咬了,不过不多。有时知道蚊子叮的时候,欢欢喜喜的供养它一餐。它叮就是想吃饭,它吃得也有限,供养它一餐,赶都不赶它。它来问我讨,我不愿意给它,可以把它赶走,它没有死罪,不可以杀它。愿意供养它是好事情,供养诸佛。蚊子有佛性,它是众生,愿意供养,供养它一餐;不愿意供养,赶它走,决定不能杀它。蜎飞蠕动,真正我们接触到就会起爱心,真诚的爱心,这是举个例子。你对于小动物都那么样爱护,对人哪有不仁慈的道理?怎么可能有伤害人的念头?我们不能不知道。这是觉悟的人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伤害的念头,而且一定做出很好的榜样,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许多人看到我们的做法,感到这方法是好,省事,跟小动物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不但是互不侵犯,而且能互助合作,这多快乐的一桩事情!在家里面,蚊虫、蚂蚁、苍蝇、蟑螂、老鼠,这都是一般人很厌恶的,我们跟它处得非常好。小动物想找点东西吃,我们都会帮助它,而且可以指定一个地方,我天天在那个地方放一些供养,你们要吃都到那边去吃,不要到处乱跑,到处乱跑就妨害我们的生活起居,要做到互相不妨害。小动物有灵性,都能感动。让我们想想,为什么人不受感动?你看小动物很容易感动,人无法感动,这就说明人的烦恼习气比它们严重;还有另一个说法,它们比较单纯,所以容易感动。人在社会上受到极其严重的污染,尤其是对于事实真相、因果报应的理论跟事实一无所知。他看到我们的行为,认为我们是迷信,哪有这样对待这些小动物的,他不容易接受,必须要长时间,所谓是要深化才能感动。

  前面善巧方便里面,我们讲了两个小时,实在讲哪里讲得尽!不懂得善巧方便就没有办法教化众生。真的,佛的真实智慧、无量智慧,真实智慧是般若,无量智慧是方便,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妥善的方法,来感化众生、来教育众生。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认识最初方便,最初方便要从教孝开始。对人他不知道尊敬,对祖先也不知道尊敬,你说这两种从哪里下手比较方便?从祖先。一代一代的往上去追,你知道你的父母,你知不知道你的祖父母?你知不知道你的曾祖父母、知不知道你的高祖父母?如果一代一代都清楚、都明了,对于孝顺父母的念头自自然然就生起来。如果对于这个家族前几代是一无所知,你要他生起孝心,太难了。

  所以小孩懂事,跟他讲故事,讲什么?讲家里的历史。祖父的一生,曾祖父的一生,他们当年在世从事的行业,是如何尊重先人(他的长辈),爱护子女、教导子女,教些什么?代代相传叫家规、家训、家范,有不少还写在族谱里面。中国这个民族历五千年还能够屹立存在,靠什么?就靠这个教育。这个教育就是菩萨的大愿,度众生要从这个地方开始。中国每个族姓都有祠堂,源远流长,老祖宗总都可以追溯到四千年到四千五百年,祖先可以追到那个时代。当然这以后的子孙多了,多了之后就生支派,这是一定道理。像一棵大树一样,树根是一个,树干就好几枝,以后就变成大的宗派;树干又生树枝,树枝又生树梢,所以宗派就形成堂口。

  中国人的祠堂也就是家庙,祭祀鬼神的,鬼神是指祖先,称堂号,同一个姓几十个堂号。大的姓,人口多的,几百个堂号,甚至几千个堂号,这真的。像一棵大树一样,根深蒂固,非常的茂盛,中国伦理道德的教育根源于是。所以佛教的根真的也是从这里开始,怎么知道的?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跟中国五千年的教诲不谋而合,完全相同,根是一样的。中国这个国家民族的优点、特色没有别的,就是家教,讲到终极也是家教的扩充。我们讲经讲很多次,多少年来一直都在讲,家教是根;学校教育,从前私塾是家教的延续,社会教育是家教的扩充。佛教到中国来之后,佛陀的教育是家教的圆满,佛教就变成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是外来的,跟中国是合而为一,水乳交融,没有办法分开。

  度众生要靠教育,教育里面特别要重视伦理、道德、因果、智慧,最后才是科学。社会是祥和的,世界是和平的,人人都能享受到幸福、和谐、美满的生活。觉悟的人教我们做什么?教我们觉悟。觉悟的人在社会上选择的行业,几乎全部都是选择教学。教学虽然是很辛苦的事情,像在古时候教私塾教一辈子,生活很清苦,叫穷教书。他为什么不改行去干别的,可以多赚些钱,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真正觉悟的人他绝对不会,释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不改变。

  我们冷静想想,他从事于任何行业都会做到顶尖的人物。有智慧、有道德、有能力,哪一样做不好?为什么过这么苦的生活?这使我们想到苦中有乐。现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追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人间好象是很快乐的生活,我也常说那个乐中有苦。这个意思很深,几个人能体会到?教书的生活,虽然一生非常清苦,他苦中有乐。他乐在哪里?一生真的是积累功德。栽培青少年,功在社会,功在国家民族,这个教书先生来生必定是人天福报,这个因果律你就看到了,所以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你存的心行不善,损人利己,来生三途果报,那就苦了,所以它不一样。

  我们今天要教孝,孝道、师道,我们怎么做?教人孝顺父母,教人尊敬祖宗,所以我们提倡万姓先祖纪念堂,我们赞叹孝行、表扬孝子,表扬孝子这方面现在社会有人在做。我们自己在汤池有个文化教育中心,农历年我们敬老尊贤,这是教孝。对于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我们请他们吃饭,大家在一起团聚。每个老人我们都送一份小礼物,做个晚会,敬老的晚会,希望社会不要把老人忘记。每年的教师节,我们有特别的活动,尊敬老师,表扬老师,我们不能把老师忘记。而我们自己学佛的人,每天早晚功课,我们要回向给祖宗,要回向给老师;我们学佛的人,这个道场还有护法,所以我,老师跟护法在一起回向,养成什么习惯?念念不忘,民德则归厚矣。

  所有一切都要从自己本身做起,你不能求别人,求别人错了,别人做不做是他的事情。现在的社会讲求民主自由开放,各人是各人的事情,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应该要做,做人应该是这个做法。别人做不做与我不相干,他做我们赞叹,他不做我们对他还是恭敬,没有赞叹,日久天长,他就起感化的作用,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我们在此地只能举这几个例子,事太多了,都要知道、都要晓得怎样做个好样子,来帮助社会,来启发人心,回归到自性本善。这一切善法是你自性里头统统具足的,一切的不善是迷失了自性,所以才落成这样的地步,我们很清楚、很明白。

  要想真正把这桩事情做得很圆满,做得很有效果,你就必须要断烦恼,要学法门,帮助一切众生你才能做好。你自己烦恼习气不能改过来就造成你自己的障碍,自己都做不好,怎么能帮助别人?自己做不好就是不能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你所做的是不好的样子,不好的样子让别人看到,让别人学习,这就罪过。《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意思很深,你没有细心去观察、去思惟,你不知道。如果细心观察、思惟,我们所做的形象不好,让别人看到,别人看到别人学习,他不是看到就完了,他学。你不要以为没有人学,看你样子跟你学的人可多了,你不善,许多人跟着你学不善。

  今天早晨有两位从台湾来的同修告诉我,那个地方现在贪污很严重。我说我知道,理所当然,为什么?上行下效。前一代的人贪污,譬如贪十块钱,底下一代看到,学会了,下一代他一定贪一百块钱,再下一代一定贪一千块钱,上行下效,他下效肯定做得要超过你十倍。你对社会有没有责任?社会的好坏,我们起心动念有责任。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接着再讨论这个问题。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接着我们来学习第八,愿波罗蜜。前面说过,虽然发愿要成就众生,要帮助众生,如果自己没有德行,烦恼习气还很重,你就帮不上忙,甚至于有反效果,所谓是愈帮愈忙。这种情况古今中外都有,不但都有,很多,这就是把你的愿妨害了,因此烦恼习气不能不除。烦恼习气在哪里断?最殊胜将你的烦恼习气磨炼得干干净净,无过于人事环境,就是我们讲处人。会学的人,佛法里面常讲善学就是很会学,很会学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当中都成就了自己。我们常说,在顺境善缘里面,人容易起贪恋,那是烦恼,不是好事。佛法里头常常提醒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两句话可非常重要。你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基本的条件念要专一,《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这就决定生净土。

  你要想离开娑婆世界,不再搞六道轮回,悭贪一定要断。悭是吝啬,自己有的不肯布施,不肯给别人;自己没有的总是念念都希望能得到,贪而无厌。只要有贪心,不论什么对象,对世法贪恋;世法不贪恋,对佛法贪恋都不行。不管什么对象,只要你还有贪、有吝啬、有嫉妒、有瞋恚,你就出不了三界,念佛都不能往生,你说麻烦不麻烦?所以必须要舍弃掉。在理论上说,你这一生闻佛法,阿赖耶识里头种下善根的种子,可是你的习气断不了,虽然你将来肯定会遇到善缘往生净土,李老师的话,你还要受长劫轮回,这是没有法子避免。轮回六道,要知道人道的时间很短,可是其他的五道时间都非常之长。

  天道,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间五十年,四王天的寿命五百岁,他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五十年,你就想他的寿命多长!往上去,倍倍递增,忉利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寿命是一千岁,你看。往下面去饿鬼道,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寿命大概也有千岁,日子不好过。地狱道就不必说,都论劫算的,你说麻不麻烦?畜生道寿命虽然长短不定,愚痴,它很不容易离开畜生。佛经上记载个故事,祇树给孤独园那个地方有工程,工地里面有一窝蚂蚁,佛从那里经过看到了,笑笑。旁边弟子们看到佛看到蚂蚁笑,就向佛请教,你老人家为什么笑它?很多地方都有蚂蚁,你都没有笑,为什么你对这窝蚂蚁你笑它?佛就说,你们不知道,这窝蚂蚁七尊佛过去,它还没有离开蚂蚁身。这说明它不是寿命很长,它死了以后又变成蚂蚁,还是在这个窝里头,你说它多执着、多愚痴!我们通常讲一尊佛成佛三个阿僧祇劫,七尊佛就二十一个阿僧祇劫,你才晓得脱身不容易。你不了解事实真相是迷惑颠倒,了解事实真相,想一想太可怕了。

  所以真正觉悟的人,他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谁彻悟?民国初年,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觉悟;大概时代都差不多,差不多的时代,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法师觉悟,念佛往生。修无法师出家,在寺庙里面修苦行,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有出家之前,他做泥水匠,出家之后在寺庙里面就做义工。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什么都不会,除了每天干活之外就是一句佛号,他念成功,预知时至,走得很自在,谛闲老和尚非常赞叹。

  他是在开戒的时候,极乐寺建成,那时候住持方丈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倓虚法师,以后在香港住了很长的时间,这些故事都是倓老说的,亲眼看到的。开戒需要大家帮忙,欢迎大家来帮助戒坛,来做义工,修无法师就来了。老和尚就问他,你能做什么?他说他愿意照顾病人。戒期当中有伤风感冒需要照顾,他做这个事情。很好,就分配他这个工作,可是没有几天他来告假,告假就是他要走了。倓虚法师有修养,来去自由,可是当家师定西法师就没有倓虚法师的涵养,就责备他:你既然发心要来帮忙就帮到底,戒期两个月,等戒期满了你再走,为什么来了没几天就想走?那又何必来?他就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是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两个老和尚一听就紧张了,真的吗?真的。他说:几时走?不出十天。老和尚对他就非常尊重,他预知时至,所以就答应,好,我们常住帮助你。到第二天他又来了,跟定西法师说,我明天就走。定西法师赶紧给他一个寮房,还有几个人帮他助念,第二天真的走了。这是什么?真正觉悟了,什么都放下了。以后戒和尚谛闲老和尚到那边,知道这个事情非常赞叹。

  生到极乐世界就去作佛去了。在眼前,大陆上不少的道场,北方、南方都有,预知时至,念佛往生的。你看深圳在不久之前,黄居士念佛往生,这大家都知道。所以你没有决心,你不把烦恼习气舍掉,你怎么能成就?他们这些人非常值得我们羡慕。黄忠昌的往生,三年,闭关三年,还差两个月才到三年,他提前两个月走了。统统都是预知时至,瑞相希有,在眼前给我们作证明。这个世间什么是真的?这才是真的,除这之外全是假的,不能不知道。虽然是假的,就像作梦一样,你做恶梦做得真辛苦,你还要继续做下去吗?

  所以人生在世,圣贤人告诉我们,我们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是什么?提升自己的灵性。你要提升自己决定要断恶修善,因为你自己本性本善,因为你自己本来是佛,这个你要知道。你要达到本善、要达到成佛,这个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为什么?本有,正是马鸣菩萨所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三途六道本无,烦恼习气本无,一切不善本无,本无你为什么要死死抓住不放?这就是愚痴到极处。你要舍,你要把它放下,关键就是觉迷。觉了不要人劝,自然放下,一尘不染;迷了劝也没用处,未必能相信,这是真的。他为什么不信?我们再往前面深究,他不知道孝顺父母,他不懂得尊重师长,迷惑颠倒,佛经上说的可怜悯者,佛菩萨只有这样叹息。他必须还要在六道里头轮回,还要受很多苦报他才会觉悟,这一生当中阿赖耶识里面种个善根也算不错,也就很难得了。

  烦恼习气怎么断法?我很想断,怎么断法?学《弟子规》是断烦恼的最初方便。从哪里开始?从这里开始,这个根扎得稳。昨天我们讲善巧方便,讲的四个根,这四个根一定从弟子规开始,然后第二个感应篇,第三个十善业,第四个沙弥律仪。这四个是有次第的,因为它有浅深不同,好象念书一样,弟子规是一年级,感应篇是二年级,十善道是三年级,沙弥律仪是四年级。你可不能颠倒,颠倒了你很难成就,一定从弟子规开始。

  《弟子规》里头最重要的是孝亲尊师,里面一共讲了一百一十三桩事情,归为七大类。孝,孝里面包括孝亲尊师;悌,悌是对平辈友爱,兄弟姐妹的和睦友爱,在社会上对于尊长知道礼敬;接下来是谨,诸葛亮一生的成就,后人对他做总结,「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个字他做得很圆满,做得很成功。下面是信,然后才接着爱众、亲仁、学文,七大类,这是做人基本的德行,人性本善最基础的表现。你要是觉悟,你一切日常生活自然就是这样,这哪里要学?自然就是弟子规,自然就是感应篇,就是十善业,就是沙弥律仪,哪里要学?为什么?性德,自性本来具足的。现在为什么统统违背?违背是因为你迷失自性,迷失自性之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跟性德相违背,这是迷。知道迷就是觉悟,肯回头就是修行。有人说觉悟了回不了头,什么原因?你觉的程度不够,悟得不彻底。你烦恼习气很重,你克服不了,怎么办?加强觉悟。加强觉悟最方便的就是读经,读诵大乘;听教,要有机会听到讲经,多听。如果果然真的听,一天能够听八个小时,我相信迷惑再严重,烦恼习气再重的人,两年肯定回头,就有这么大的效果;他要求往生的话,三年肯定往生。

  这个事情,过去我们在新加坡,新加坡居士林的老林长,陈光别,他生病,体力衰,不能工作,躺在床上看光碟,听我讲经。一天听八个小时,两年他就预知时至,告诉李木源居士他想往生,他就有把握。李木源居士恳求他,你现在不能走,居士林的人事不稳定,只要你在,大家都安心,所以他又延迟两年,还是每天听经八个小时,听了四年。他走的时候,三个月之前把走的日期写在一张纸上,写了十几个,别人看到之后也不知道什么意思,也没人敢问他,就是那天走的。那是什么?觉悟就行了。为什么放不下?不觉。所以再加强,在这个地方加强,真的明白了自然放下,没有一点障碍。可是你觉没有到那个程度,烦恼还是那么重,那对你就非常困难,这是一定的道理。

  烦恼断了之后才能学法门,不是说我现在想学什么东西,你能学得会吗?一般人都喜欢大经大论,为什么学了一辈子功夫不得力,不如锅漏匠,不如修无法师,连黄忠昌都比不上,什么原因?没有根。所以我常常劝同学,你真正要想研教,无论是儒释道,真想成就,你这四个根必须要扎牢。儒跟道不是佛教,也学《十善业道经》,也学《沙弥律仪》吗?可以学。说老实话,在过去中国几千年当中,学儒的人、学道的人,这两样东西一定读过。譬如学儒,《弟子规》是他主修的,佛、道是他选修、助修的。我们佛门讲主修、助修,正助双修,正修就是主修的,助修就是选修的,它来补助他。他是以《弟子规》为主,他一定选修《感应篇》,选修《十善业道经》,选修《沙弥律仪》,沙弥律仪在家居士可以学。伦理、道德、因果的根扎得深,他在儒学上,无论他选四书五经、十三经,行,他真能通达,但是在这个范围里面他还是选一种成为专家。别的他都懂,但是一定是专攻一样,学有专长,这成为大师级。如果学得很多,可以称为一个好的老师,到大师级他做不到。

  学道的人,《感应篇》是他主修的,是他正修的,儒跟佛像弟子规、十善业是他的助修。在佛法里面,这诸位都晓得,在家学佛十善业是正修,出家十善业跟沙弥律仪是正修,一定选修弟子规跟感应篇。这四样东西,是过去中国儒释道的共同基础教育、共同科目,所以根稳,根深蒂固,他能成就。然后儒释道三家无论选择哪一门,五年、十年他就成就。有很多成就的人一生不改变,这都是为社会大众做好榜样,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要懂。我们不知道讲多少遍劝导大家,你要不从这个路子,你要想找个新的花样,那可难了。千万不要迷失自己,认为这个东西是古老的,不适合现代,你就错了,最怕产生错误观念。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轻视戒律,我重视经论,经论里面这些道理确实超过空间跟时间。超过时间就是古今没有障碍,古时候这个道理是正确的,现在还是正确。你说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个会变吗?古今不一样吗?中外不一样吗?都一样,这叫真理,超越时空。可是对戒律,我就产生错误观念,认为戒律是生活规范。我就想到我们中国三代的礼不一样,礼就是生活规范,夏商周不相同,古今中外不一样,连法律、国家宪法过几年都还要修订一次,为什么?不适合了。所以对戒律就有这个错误观念在里头,不能接受。章嘉大师那么好的老师,对我那么爱护,他老人家讲,我虽然不敢辩驳,心里不服,没照做。老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他有善巧,这个我们非常感激他,那就是常常提,让你印象深刻。我每个星期跟他见一次面,离开的时候他老人家通常都会送我到门口,一定会说一句话,「戒律很重要」,不多说,就说这句话,所以这句话我听过几十遍,印象太深刻。

  老人圆寂了,他是火化,单独做个火化炉,我在火化炉旁边搭个帐篷,住了三天三夜。我在那里反省,我跟他三年,他教我三年,我得到些什么?这一反省,这个印象太深了,「戒律很重要」。为什么他这句话要讲那么多遍?这就引起我非常认真去思惟。想了两个星期,想出一点门道。世间的礼仪、生活规范是随着时代不同要修订的,随着每个地区文化的不同,生活环境的不同,不一样。我想到什么?戒律不是世间法,它是什么?凡圣的标准,凡圣的标准就不是世间的。我想到这点,总让我悟出来,这是超凡入圣的一个标准,我想通这个道理很欢喜。我在经典里面找戒律的书来看,我才接受,我要不把它想通不会接受,所以接受这点还是得力于章嘉大师几十次的提示。他老人家要不走,我不会认真反省,所以我那时候感觉得老师是为我而走的,因为他走,我才会认真反省,才发现到这个根重要。以前错误的思想,邪知邪见,这个执着要不打破,我们对佛法就根本没有办法契入,再用功也变成佛学而已,那方先生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得不到。

  就像我这次在剑桥大学跟汉学系的同学们讲话,他们用很多中国这些典籍做为研究论文的题目。我跟他们说,你们写出的论文、做出的研究很好,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但是你们的一生还是生活在烦恼、痛苦的世界。他们的教授听到点头,同学也听到觉得很茫然,真的。为什么?没有根。当作一门学术来研究,你能说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与你的心行不起作用。那就是李炳南老居士以前常说,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对你了生死、脱轮回帮不上忙。你要知道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跟沙弥律仪,是对你了生死、出三界帮了大忙,要不要学?不但对这个帮大忙,你就是研究学问、研究经教,你选择一门东西,自己爱好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将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我常常说,时间不要多,十年,十年之后你在这个世界上是一流大师级的成就。

  我对于大家是一丝毫吝法都没有,我知道多少贡献多少。我感激老师的教诲,尤其特别感激章嘉大师,章嘉大师要不做如是的示现,我很不容易回头。不回头走上什么路?走上佛学。就跟剑桥的研究生一样,可以拿到佛学博士,走上佛学,不是学佛。学佛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要跟阿弥陀佛一样。佛学,那跟他们不一样,把他们的教诲当作世间学问来研究。怎么研究法?用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来研究。开经偈讲得好,「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这最后一句重要,「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要是搞佛学,你不可能理解如来真实义,这句你做不到,那变成什么?曲解如来真实义,错解了,你没有理解;真正理解一定要把烦恼习气放下。

  佛在这部经上讲得太好了,你看你放下见思烦恼,你就成阿罗汉;再放下分别习气,你就成菩萨;最后再把妄想放下,你就成佛,那才是真正契入如来真实义。世尊当年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那是示现给我们看的,证得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你自己本来有的,不是在外面的,就是这个障碍,你只把障碍放掉它就露出来,就现前。所以我说,难得的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示现,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他只要一放下就彻悟了,世出世间法全通,不要学。

  我向章嘉大师请教,佛法殊胜,方老师告诉我了,我知道,我非常羡慕,向大师请教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叫我很快的就契入?他告诉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似懂非懂,从哪里下手?布施。布施就是舍得,你舍你后来就得。真舍,得是什么?契入。这个契入,你得到的时候还要舍,你才真的契入;如果得到的时候不舍,你是接近、是相似的契入,不是真的,为什么?你念头没有舍。真心离念,没有念头,你怎么还有个念头?这个道理就深。

  所以我常常用舍得勉励同学们,你舍财一定得财,舍法一定得聪明智慧,舍无畏一定得健康长寿,你得到的也要舍,所以舍得两个字好,意思很深。第二层意思,你得到的也要舍掉,决定不能执着。愈舍愈多,愈多愈舍,你可不能不舍。三桩东西,那好,我得到的财,我财可以舍掉;我得到的法,我可以做法布施;我得到的健康长寿,有健康长寿要为众生多做些工作,你没有健康长寿的身体,你不能帮助人。健康长寿不是为自己,健康长寿是为了多替社会做些好事,多多帮助众生觉悟。所以这三种的得,所得到的全部都要为众生、为社会,不可以为自己。

  自己什么时候走?自在,缘尽了就走。缘尽了是什么?社会不需要你,你随时可以走。还有缘,就是还有很多人想跟你学,这不能走,不能舍弃他们。什么时候他们跟我学,学讨厌了,不想跟我学那就走了。所以住世是帮助众生,舍生也是帮助众生,你们懂这个道理吗?章嘉大师要不舍生,我就不会觉悟,为什么?不会认真反省。释迦牟尼佛当年要不入般涅盘,百分之七、八十的学生不会开悟,多数。他一走了,大家慌了,跟我一样认真反省,加功用行,所以佛走了以后没有多久,证阿罗汉的人很多,道理就在此地。你看看,示现为众生,入般涅盘还是为众生,真正是无尽的利益。

  所以这样学法门,法门无量学一样,一样真学通了,所有都通,妙不可言。世出世间法统统都通,你六根一接触就明了,不用学,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通。四弘誓愿最后一愿是「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一愿跟其他三个愿不一样,其他三个愿是要你真修,这一愿不能修,你要是修永远不能成佛。这一愿只有放下,把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执着分别妄想统统放下,恭喜你,你佛道无上就成就了。可是放下从哪里放下起?有个起点,这个起点我也常讲,首先放下我们现前对人、对事、对物的对立,这个要学到,别人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你要学到之后,你身心就调和,这个调和对你身体健康大有帮助,你的身心和谐,为什么?没有对立。

  对立是根,从对立产生怀疑,从怀疑产生矛盾,从矛盾产生冲突,所以这个根是对立。对立就是五种见惑里面的第二种,边见,边是两边,有两边他就对立。佛法没有两边,佛法讲不二,永远你走不二法门,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永远是和谐的,永远是一体的,入不二法门,这就是真功夫。你还有对立的念头,你就不得其门而入,你永远没有法子入佛门,也就是永远没有办法断见思烦恼,在《华严经》讲,你永远不能够证得初信位的菩萨,这一年级,你永远没有办法。今天时间到了,这条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六四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前面我们学习的:

  【修行诸度胜解脱。】

  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我们学到第八,愿波罗蜜。今天我们看第九,力。力也是禅德,我们现在所谓的能力。下面有个简单的解释,「菩萨具清净平等觉,深心力故,涉世无有杂染」。这个能力就不是一般的能力,看注解就晓得。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染污非常严重,什么人有能力不受染污,这是禅德。禅是什么?禅定,佛法里面通常称三昧。诸位知道,三昧就是禅,禅那跟三昧意思非常接近。禅那在《金刚经》里面的解释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们中国人把它翻成禅定。禅是梵语,意思就是不着相,不取于相,不着相;定,这是中国字,不动心。所以六祖用比较通俗的话给我们讲解,让我们很容易就听懂。什么叫禅?外不着相就叫禅,内不动心就叫定。

  禅定功夫浅深高下差别很多,功夫浅的就有小的能力。能力,现在的术语有所谓免疫力,这是对疾病来说,我们说你的身体不错,抵抗力很强。医学的术语叫免疫力,你能够抵抗许多的疾病,这在生理上说的。如果在心理上讲,心里面的免疫力就是十波罗蜜里面力的意思,心理不会受外界的染污。这个事情不容易,必须至少要把烦恼习气控制住,这个力量才能现前。譬如有些人在很苦难的时候,确实他表现的对于钱财不重视,为什么?习惯于贫穷。生活勉强能过得去,确实没有把财看在眼里,我们也很尊敬、也很佩服,那是个好人。如果一旦他看到有几千万的数字那就不行了,他就动了心,定就没有了,贪财、吝啬的心处处都显露出来,这个事情麻烦。我们也是在这么多年学习过程当中接触到许多的人,实在讲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里面都是在修行。把佛在经典里面所讲这些道理、这些现象,我们在事实里面看出来,可以印证佛说得没错。

  有人在深山与外界隔绝,时间不短,三十多年在山上修行,身心清净,禅定、智慧。可是外缘来了,长者居士请他下山去弘法,到城市里面去了几趟就做不了主,贪瞋痴慢统统现出来,住山三十多年的功夫完全没有了,这种人很多。《竹窗随笔》是莲池大师的笔记,里面就有这么一条,他老人家记录的。他认识的一个修行人,修行得很不错,山上住十年。他就讲这个故事讲给他听,讲完之后,他就问莲池大师是谁?这人是谁?莲池大师说就是老兄。

  境界没有现前,你说你功夫怎么样,靠不住,未必是真的;必须境界现前,你真的如如不动,那是真功夫。所以自己有没有功夫自己清楚,不用问别人。别人有没有功夫?你只要冷静的观察,瞒不住人。言谈举止,中国古人说得好,从你的外表能够看透你内在的功夫。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你怎么能瞒得过他?你所隐瞒的真的是所谓自欺欺人而已。以为是欺了别人,实际上人家并没有被你欺骗,很清楚、很明白,自己以为是欺骗别人。所以力就是修行道业上的免疫力。要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个力才能现前?真正的清净心现前。菩提心里面讲的深心,菩提心的体就是真心、真诚,菩提心里面讲的深心,我就采取《大乘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那你就有免疫的能力。

  净宗法门是从清净心契入。念佛,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原则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外不着相,净念相继是内不动心,所以叫做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语,照意思来翻叫正受,正是正常,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正常享受是清净、是平等觉。如果我们的心不清净、不平等,还是迷惑颠倒,你的享受就没有正受。没有正受变成什么?变成世间里面的五种受,就是五大类,这佛法常说的「苦乐忧喜舍」。你要知道苦乐忧喜舍都不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没有苦乐忧喜舍,那叫正常,这功夫!然后你才晓得这个力不是我们平常想象当中,你办事、做事的能力,不是这个意思。

  有了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就是在你的面前,你也不会起心动念,你没有贪恋,这个意念不会生起来。不可能有控制的念头,不可能有占有的念头;你还有控制、有占有,你这个力量完全没有。在逆境、在恶缘,别人把你所有的夺去,你丧失掉,你没有瞋恚,你不会怨天尤人,你的心还是保持一样正常。为什么?因为你真正明了,这岂不是正觉吗?真正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包括自己的身体,没有一样东西是恒常的。这桩事情就摆在我们面前,只要你细心去观察,你会觉悟;你之不觉悟,你太粗心了。

  人一定会老,一定会死,这个你不能否认。我要问你,老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你说是的。你忽略了一天比一天老,你说对吗?一小时比一小时老,一剎那比一剎那老,走向死亡亦复如是。所以我早年讲经讲得多,我常常提醒大家,人生下来,我常说真精进,一剎那、一秒钟他都不停留,勇猛精进,往哪里精进?往坟墓里头精进。你们想想是不是?谁能多留一分钟?这个现象在佛门里面,三苦里头的行苦,苦苦、坏苦、行苦,青春不驻,它不停的在变化,变化是剎那剎那在变化。你要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参透了,你对这个世间一切所有的自然就看淡,看淡就是看破,看破你就很容易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你就烦恼轻、智慧长。

  不但烦恼轻、智慧长,它当中还起了个副作用,什么副作用?你的老化真的缓慢下来。烦恼重的人,忧虑多的人,五、六十岁你看就像八、九十岁,其实他年岁并不大,看起来是真老了,老态龙钟。有些人年岁真大,看起来怎么样?不老。那就是什么?他的老化速度减慢。为什么减慢?他没有那么多烦恼的事情,没有那么多牵挂的事情,这就是佛在经教里常常给我们讲的境随心转。我们老化速度快或者速度慢,主控权在自己,自己要是清净平等觉就慢,如果不清净、不平等,迷而不觉,那速度就快,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时间不是真的,在百法里面它是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行法就是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抽象概念,它不是真的。

  人确实可以能够控制自己,主宰自己,这在佛法里叫我,我是有主宰的意思、主控的意思。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主控权,不能主宰,我就没有了,佛法讲无我。什么时候有我?大概证得阿罗汉之后,烦恼轻、智慧长,你能做得了主。阿罗汉之前,没有人能做得了主。真正能做主是谁?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完全能做主。所以佛法里面讲常乐我净,法身四德,四种净德,真的有常、有我、有乐、有净。常是什么?永恒不变,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不生不灭,永恒不变,我就真正做得了主宰。乐是决定没有苦,佛家讲的三大类,苦苦、坏苦、行苦,都没有了。净是清净,决定没有染着。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性德。

  现在我们迷失了自性,自性里面的四净德有没有失掉?给诸位说,没有,失掉就有生有灭,并没有失掉,只是现前被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它的作用现不出来,不是没有,就是作用现不出来,道理在此地,这我们一定要晓得。《华严经》上佛讲真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并没有丧失。佛教导我们目的没有别的,是让我们把烦恼习气放下,让我们自己自性里本具的智慧德相统统恢复。到我们见性成佛,你就晓得,佛有没有给我们什么?什么也没有。所以《般若经》上佛说得好,佛不度众生。那众生怎么度的?怎么成佛的?你自己度的,自悟自度。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好,迷时师度,我在迷的时候靠老师开导我,悟了自度;不是师度,也不是佛度,悟了自度,为什么?这十波罗蜜你统统具足,这哪里要靠人!普贤十愿、文殊十度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只是迷了不知道,诸佛菩萨、大德善友把这桩事情跟我们讲清楚、讲明白,我们豁然觉悟,原来放下就是。你不放下怎么行?放下染污,心就清净。现在的染污,环境物质上的染污,精神心性上的染污,严重!首先你要认识,你不能不知,如何在这个世间,我们生活里头工作待人接物不受杂染。

  涉世是我们在这个世间,跟大家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和光同尘,他有染,我没有染。在五欲六尘这个境界里头,他有贪心,我没有;他有瞋恚,我没有。就像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说的,他老人家讲得好,现在世间人最容易犯的十恶。十恶我们有没有?根本的原因不外乎贪瞋痴慢疑恶见,六个根本烦恼,这个东西只要有了,你就不能不受杂染。杂染是什么?头一个是十恶,杀生。请问你,蚊子来咬你,你是不是一巴掌把它打死?这是染污,你杀了一条命。你在饥饿的时候去找食物,该不该死?蚊子是饿了,它来找食物,你要想到这个事实真相,它不该死。你不愿意布施它、供养它,把它赶走就好了,何必杀它?你杀它就错了。你愿意供养、布施,欢欢喜喜的,我布施你一餐,让你吃饱;我不愿意供养你,赶走就好了。

  遇到钱财,盗心就起来了,不是你应该得的,无论你用什么方式,你得到都是偷盗。有权有势的人,别人要托你给他办事,一定要送个礼给你,贿赂,贿赂是属于偷盗。他是不是甘心情愿给你的?不是。逼于形势不能不给你,不给你事情就办不通,偷盗。偷盗的范围太大了,诸位看看《戒经》你就晓得,总的一个原则,决定不应该得到的,不应该取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有些人欺骗、敲诈,有些用形势逼着你,你非拿出来不可,统统属于偷盗。不是真的讲这些小偷、强盗,凡是不应该得到的,无论用什么手段,你所拿来的全属于偷盗。买东西我们听说有什么?有回扣,回扣都是属于偷盗。卖东西的人早把回扣都算进价钱里面,那是属于你偷盗的一部分,叫巧取豪夺。都是染污,都是贪心,贪瞋痴慢在作祟。邪淫,这一般讲贪色、色情;妄语,两舌是挑拨是非,从中图利,恶口、绮语,这全是染污。

  除这个之外,大师还给我们讲八邪,八邪多半是精神上的污染,也有物质上的。邪知邪见,这是精神上的,邪业、邪命就是属于生活上的。再说到是一切不善的心,邪迷心、恶毒心、嫉妒心、傲慢心,全都是杂染,你的心怎么能清净?我们六根所接触的,你眼所见的,被外面境界色染污了;你耳朵听,喜欢这个音声,讨厌那个音声,你被音声染污;每天吃的东西讲求口味,讲求滋补,你被五味染污了,你怎么会清净?染污太多了。只要心里面有欲望,你就被染污,你说这个事情多难!我们修行来说,功夫不得力,还有这么多染污,禅定完全没有。

  力是禅定起了作用,不但对于精神,对于物质也是一样,统统产生免疫力。免疫力就是我们佛门当中常讲随缘而不攀缘,随缘度日,什么环境都好,都一样的。对人、对事、对物样样都平等,平等就是没有高下。我高你下,我比你强,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违背性德。性德是什么?性德是平等的。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十法界最高是成佛。当然无论哪个法界都一样,所说法界是果,果必有因,因,《华严经》上讲的无量因缘,哪有那么单纯?成佛这是最高的,无量因缘里面比较起来,哪个因缘最重要?讲最重要的,佛很慈悲跟我们说出来,成佛最重要的因缘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我心里还有高下就成不了佛。我跟一只蚂蚁在一起,蚂蚁怎么能跟我比!就成不了佛。佛怎么样?佛跟蚂蚁是平等的。我跟它不平等,那怎么能成得了佛?

  这十个业因学佛同学不能不懂,菩萨第一个业因是六度因。现在我们学的十波罗蜜,这就是菩萨因;换句话说,菩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与十波罗蜜相应。如来果地决定与普贤十愿相应,为什么?普贤十愿是平等的,十种平等。辟支佛十二因缘,阿罗汉四谛,天道慈悲喜舍,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天道;人道五戒十善;修罗道十善里面夹杂着好胜、傲慢,夹杂着这个变成阿修罗,没有四无量心;人道这中品十善,饿鬼道是贪心。贪心堕饿鬼,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我们有没有常常做个反省,我的起心动念哪种成分多?如果你能有这样的一个觉知,你就晓得我来生到哪里去,这非常灵验,不要去问人。问人家,别人未必有这个能力,未必真知道,总是骗人的多,自己晓得这个道理就清楚,自己决定、决断十分可靠。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脾气很大,小小不如意的事情就要拍桌子骂人,你将来到哪一道去?地狱道。对于一切事情糊里糊涂、是非颠倒,这是愚痴没有智慧,畜生道。贪而无厌,自己有的舍不得供养别人,别人有需要的得不到;你不用,偏偏霸占住,不愿意给人,饿鬼道。你的心不清净、不平等,没有智慧。天下很多苦难的人,没有钱财,没有衣服,没有医药,你有,囤积不肯帮助别人,严重的贪心,贪心要是害人那地狱去了。这里头我们还有桩事情要特别警觉到的,佛在经上常讲,杀害一切众生的身命固然罪很重,不是最重的,最重的是什么?是断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个罪可重了。断众生的法身慧命,学佛的人很容易犯,我收藏着有很多丰富的经论善书,有很多人想学没有,我也不肯借给他,我也不肯给他,这叫断别人法身慧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罪过重。

  所以佛教我们布施,布施的功德不可思议,布施财得财富,布施法得聪明智慧。钱财要流通,叫通货,你看佛法也叫流通,所以这些经论善书,包括现在的光碟也是通货,要懂这个道理。流通愈广,利益人愈多,你的智慧、果报就愈殊胜。所以书我读了之后送给别人,别人去读,他读了之后再送给别人,辗转流通大家都得利益,可不能够把它藏起来,那个罪就重了。多,可以办个图书馆,可以办个阅览室,欢迎大家来看,大家来学习,这个利益就太大了,果报不可思议,非常殊胜。

  我们过去在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也收集了不少书,不算太多,他就办了个图书馆。图书馆里藏书不多,有个阅览室,就是什么?东西展开,公开让大家借看。可是图书馆每个星期讲一次经,一年也有几次活动,在这个地方举办大专佛学讲座,寒假、暑假;平常就是台中地区大专学生,每个星期天假期,星期天办一天讲座,这正确。我们在台中他老人家这是现身说法做给我们看,我们也就学会了。可是我藏的书比李老师多,我们在澳洲办了个学院,学院有图书室,我这些书统统都摆在图书室里头,看的人不太多,为什么?全是中文。在外国的地方,外国人,我们外文东西不多,也有,中文的东西很多,开放的。不可以珍藏,要开放,珍藏的观念是错误的。

  珍藏是善本,善本是应该珍藏。但是现在印刷术发达,太方便了,所有珍藏的书我们都复印,原本还是保存,好好的收藏,复印的就展览,就向大众公开的阅读,这样才好。你自己的心清净,对法、对人都平等,觉而不迷,所以处处要想着利益众生,前面方便波罗蜜讲要有善巧方便。有一点点好的东西都希望跟别人分享,而不自己独占,这个人有福。有福肯定他就有慧,福跟慧常常是连起来的。这个意思还没讲完,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下一堂我们接着讲。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力波罗蜜是菩提心里面的深心,小注里头说得很清楚,「涉世无有杂染」,世是世间。菩萨应化在世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而能够一尘不染,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没有贪瞋痴慢。应化在世间为什么?只有一个目的,为利益众生,而利益众生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众生觉悟,诸位想想这是不是教育?你不教他,他怎么会觉悟?

  教化众生最重要的是身教,你要做给他看,你不做出来给他看,他很不容易接纳。世尊当年在世教学总是以身作则,他所讲的全做到了,所以才有那么深的感化力,凡是接触佛陀的人,没有一个不被他摄受。这摄受力很大,用现在的话说,世尊有很强烈的磁场,进入磁场的边缘都能感受他强烈的影响力,就是受他的感化。纵然不说一句话,只要在他那个气分范围之内,没有不受感动的。这桩事情,我自己在做学生的时代有很深的体会。章嘉大师的磁场,凡是跟大师接触没有不尊敬的,没有不是由衷赞叹。给你第一个感触就是慈祥,他老人家的慈悲、安详确实跟一般人不一样,那要现在人就更明显了,现在人心浮气躁。他在定中,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都像是入定的样子。我们在经上读到的「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看章嘉大师的形象正是经上所讲的。我们这个地方还有一幅章嘉大师的照片,他老人家早年送给我的,送我是小张四吋的照片,我们现在在此地放大,放这么大的时候显得有点模糊,还是能看得清楚。他老人家行住坐卧就是这个样子,并不是在照相的时候装模作样一下,他就是这样,非常自然,一丝毫做作没有,所以他能感人。跟他见过,你会念念不忘,这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觉心,他都具足。

  他老人家告诉我,有人说他地位很高,不容易见到,而实际上平易近人。我认识他,他老人家六十五岁,我那年二十六岁,感受到他的慈悲爱护。我们那个时候没有地位,也没有财力能供养,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一块钱的供养都没有,自己生活是勉强维持。他对我非常爱护,每个星期给我两个小时,有时候他有应酬的话,也会给我拨一个小时。每次离开他都会送到门口,让人从内心里面感激,没有一点架子,真正是一代大师,在过去清朝时候是国师。说话不多,但是字字句句都有力,连教学、说话都在定中。他会看你,你要不整个把身心定下来,他不告诉你,一个字都不说,一定让你定下来才跟你说。这种教学方式,我在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第二个。

  我们在社会上生活,接触的面非常广大,尤其这些年在国际上,从最高的阶层,国王、总统,到最底下的贩夫走卒,全都接触,各行各业,还包括许多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广泛的接触,涉世!真正做到没有杂染。用什么心态涉世?就是用菩提心,真诚心、清净心。真诚决定没有虚伪,对任何人、任何事物决定没有对立,没有对立就祥和,自然就能沟通,很容易沟通。没有猜疑,对人统统信任,这点非常重要。他对我怀疑,我对他不怀疑,才能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为什么不怀疑?自性里面没有怀疑。怀疑是杂染,自性清净心要知道是纯净纯善,纯净就是没有丝毫杂染,纯善就是没有一丝毫的恶念。你契入这个境界,你想想这就是方先生最初给我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谁能够得到?人人都能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你能不能用真诚待人?真就是一丝毫虚伪没有。

  要知道你要想学佛,你要想契入佛道,你没有真诚就不能入门,你说这个多重要!绝对不可以说别人用虚妄心对我,我也用虚情假意对人,那这是凡夫,你是甘心情愿永远做六道凡夫,那行,你要想出离六道就不行,出离六道是要搞真的。六道里面完全是虚妄的,虚情假意,它剎那剎那在变化。真的是永恒不变,你说那个多快乐、多自在!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你到底愿意有哪个?清净心多自在!清净心,我平常勉励同学一定要放下十六个字,你的心算清净了。第一个要放下自私自利,你只要有自私自利,你的心不清净。一定要大公无私,念念为一切众生真正的福祉着想。诸位要晓得,一切众生真正的福祉,那就是帮助他明心见性,这是真正的福祉,就是一般讲的帮助他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一见性,他就完全回归到自性,这才叫大圆满。自性本有的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他统统现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桩事情是肯定决定可以实现的,为什么?是他自性里头本有的。

  马鸣菩萨《起信论》里头常讲「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妄想分别执着、迷惑颠倒、十恶八邪,无量的习气本来没有,现在也没有,永远没有。所以迷只是暂时迷惑,古德用酒醉做比喻,我觉得比喻得很好,他清醒的时候非常之好,喝酒喝多了胡说八道,迷惑颠倒。六道众生就像酒醉发酒疯,你等他酒醒了之后就是好人。佛菩萨到这个地方来就看到这堆醉醺醺的、迷惑颠倒的,如何帮助他赶快清醒过来,如此而已。所以你要知道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性里头决定没有丝毫染污,决定没有丝毫不善,这是首先你要肯定的,然后你心目当中就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他今天做这些不善,一时糊涂、迷惑,不是他的本性,不是他的真心,妄心在作祟。

  妄心作祟有没有关系?迷的时候有关系,觉悟的时候没有关系,佛法教学就无比殊胜。迷的时候你不出六道,善恶果报你一定要受,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你一定要受。觉悟之后,觉悟了六道是假的,苦乐也不是真的,超越了。佛菩萨涉世,这涉世是什么?到六道里面来度化众生,六道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佛菩萨过去没有成佛之前在六道里头当众生,造的这些善恶业,他要不要报?要。但是他虽然报,没有杂染,就是我们一般讲示现,所示现当中跟你讲有善报,告诉你善因感善果,也示现的有受很多苦难,过去造作一切不善,现在受果报。你看释迦牟尼佛有三个月马麦之报,出去托钵遇到荒年,人民都没有东西吃,佛出去托钵也没有东西吃,马麦之报。孔老夫子也有这回事情,在陈绝粮,周游列国遇到苦难没得吃。示现,统统都变成度化众生的教材,你看妙不妙?全变成教材,很多例子给你看,让大家觉悟。这个觉悟是最粗浅的觉悟,觉悟什么?人不做坏事,知道做坏事没好处,做坏事对自己非常不利。

  尤其是公众的、团体的、国家的这些财物决定不能占有,你要把它占有,你将来还不清,为什么?国家的财物是人民纳税,那在中国还得了!中国有十几亿人,你要是偷盗国家,不要偷多,偷些小东西是公家的、国家的,偷个小板凳,偷张椅子,实在讲没几个钱,但是他的债主是全国人民,你麻烦大了,你欠的债是中国十三亿人,十三亿人是你的债主,你到什么时候能还得清?你要是盗一个人的没有关系,一个人你将来还债还一个;团体就糟糕,团体不是一个人。佛在这方面讲得很清楚,无法偿还的是三宝物,就是寺院里面的,道场里面的。为什么?寺院道场是大团体,过去常讲十方常住,它不是我们这一个地球,其他世界有佛法,就是遍法界虚空界里头所有佛门弟子都是你的债主。所以佛在经上说,你造五逆罪,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佛说佛都有能力救你,但是你盗三宝物,佛没法子救你,你债主太多了,无量无边,不止十三亿。

  破和合僧团,罪过都在阿鼻地狱。我在早年,大概四十多岁不到五十岁,在台北讲经。有位老居士叫赵默林老居士,他那个时候有六十多岁,有天请我吃饭,只请我一个人,在功德林素菜餐厅点了两盘菜。他就问我,净空法师,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请你?我说我不知道,你叫我来我就来了。老居士亲近过印光法师,学佛资格很老,我们对他非常尊重。他说:我没有别的事情,我今天请你要向你请教一桩事。我说不敢当,当不起,我说什么事情?他说五逆罪堕阿鼻地狱,我说这个我知道。他说当然杀父亲、杀母亲、杀阿罗汉、出佛身血,这很少,现在社会也见不到,破和合僧,这条可太多了。就是破和合僧团,破坏僧团,他是提出这么桩事情。我就笑了一笑,我们好好吃东西,这个事情不要紧。他说怎么不要紧?我反过来问他一句,我说老居士,你什么时候见过和合僧团?他一想想也笑起来了。

  一个寺庙两个人都吵架,哪有和合僧团?真的。我说我从学佛、出家,当然没有他时间那么久,才十几年的样子,十几二十年,我说我没见过,不但没有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我们自己的僧团能说是和合僧团吗?不能,里面意见很多。真正和合僧团是诸佛赞叹,天龙拥护,那个僧团你要是破坏它,堕阿鼻地狱。可是我就告诉他,我没见过。我说台中,我跟李老师那么久,台中也不是和合僧团。李老师很清楚,常常感叹跟我讲:台中情形外人不知道,你很清楚,我在,维持这么个局面,我一不在就很难讲。老师不在就四分五裂。到哪里去找?找不到。所以在这个时候,就是这个时代修行最重要的是自己。

  我们真是想有个和合僧团,这几天我也跟诸位做了报告,希望将来我们有几个同修能够有十年生活在一起一同学习,这就是一个和合僧团。为什么?你把弟子规做到,感应篇做到,十善业做到,沙弥律仪做到,它自然就是和合僧团,真正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真正这么个僧团。五十个人找不到,五个人也可以,佛法的标准是四个人以上住在一起修六和敬。

  现在六和敬我们写在这里,大家都会念,也都会说,为什么做不到?没有弟子规。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认真反思,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出在疏忽基础的教育。所以我们一定非常重视弟子规,有弟子规,六和敬就能做到。如果再加上十善业道,再加上感应篇,六和敬现成的,哪里还用得着来提醒你,本身就和了。我常常讲,把自己内心深处对一切人的对立化解,对一切事的对立化解,对一切物的对立化解,就和了。你跟一切人不会有矛盾,也不会有误会,也不会有猜疑,更不可能有冲突,自然就回归到和敬。和敬是性德,跟一切诸佛同心同愿,那些护法龙天他怎么会不尊敬?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你才会重视弟子规,在现前这个阶段,你会把弟子规当作第一门功课来学习,这个东西学习不好,学什么都是假的,没有根。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教育,感应篇是因果道德教育,这两个根扎稳了,你再扎第三个根,第三个根就是十善业道,不难。

  古时候在家人学佛真正是三皈五戒、上品十善,真的不是假的,念佛没有不往生的。出家学佛最低限度沙弥律仪一定做到,从前出家人剃头之后住在寺庙里头五年学戒,不是学戒律,五年学戒是什么?五年落实沙弥律仪,真做到了,沙弥律仪统统都做到才可以去受沙弥戒。受沙弥戒之后学比丘戒,学,一定要做到,做到之后才能受比丘戒,所以三坛大戒是分三次受的。不像现在,现在一次就把它受掉了,不管你能不能持戒,所以这个戒就不是真的。古时候三坛大戒是三次,大概总是三年,譬如我受沙弥戒了,三年之后受比丘戒,比丘戒受持三年之后才受菩萨戒,哪有是一次完成的!没这个道理。现在纵然你是受了菩萨戒,你心里要有数,你真的是菩萨吗?不是真的菩萨,冒充菩萨就有罪,没有好处,不得利益还有罪过。那为什么要这样做?虚荣心、傲慢心在作祟,这全都是杂染。德行的教育要不从基础一步一步的往上提升,你怎么会成就?

  我们这一代实在讲非常不幸,生在战乱动荡的时代,父母没教我们。我们父母也很苦、也不幸,为什么?他也没受到。再往前推,我们的曾祖父母也未必受到。大概在高祖父母的时候,这样往上一推,至少要推到一百多年前,那个时候有。清朝亡了之后,进入到民国,民国的社会一直动乱不安,经过八年的抗战,把整个社会打乱,所以非常不幸。

  所以无论是世法、佛法,这个基础的根断掉,怎么样发心苦学都没有成就。你的成就充其量是学术上的成就,不是道学上的成就,差很远。学术上的成就你不得其用,就像我在剑桥大学所说的,你们研究汉学、研究佛学,拿着经典做论文的题目,搜集许多相关资料,你的论文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可以拿到硕士学位,但是你的一生还是生活在烦恼、痛苦的世界,这他们承认。这就是什么?这就是佛学不是学佛,是学术不是道学。真正学佛得受用,就像方先生讲,方老师告诉我的,人生最高的享受,完全不相同。

  佛门里常讲烦恼轻、智慧长,你真正学佛,你的烦恼一年比一年少。烦恼不是一下断掉的,大概要到什么时候?十年、二十年你真的是身心清净,虽涉世,有免疫的能力,不会被世间染污,有这个能力。我的根性不是上根,中下根性,你要问我学了多久,才勉强在这个世间红尘里面能够站得住脚?给诸位说,我是三十年,不简单。靠什么?忍辱波罗蜜,布施波罗蜜。这是李老师看中我这两点,我能忍,我肯布施。布施是放下,章嘉大师教我的,能舍能忍。

  小小事情不能忍你就完了,这在日常生活当中,团体里面常常会遇到。别人责备你、毁谤你,甚至羞辱你,能不能忍?要不能忍,这个地方我以后不去了,这都不是个好地方,那我们天天讲经的机会就断掉了。不过现在还有补救的方法,我们现场网路播出去,很多同学在家里电脑前面收看,不到道场来。在家里面收看有没有好处?很好。跟道场比还是差一截,为什么?道场有实际练功夫的机会,就是在道场里面这许多事情,你还能看得惯、看不惯。看得惯的不生欢喜心,看不惯的不生瞋恚心,这是练功夫。你在家里面收看没有机会真正去练功,这个要知道。

  我的功夫是练了三十多年,天天在练,那还是能够回避的尽量回避。我回避的,我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看杂志,几乎世间这些书籍我统统不沾。世间书籍,我看的几乎都是古书,古圣先贤的著作。所以我的小房间里面,书架上摆的两套《大藏经》,一套《四库全书荟要》,这就是我平常看的,其他拉拉杂杂的一概都断绝。平常我也跟社会不接触,我不出门,出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早晚散散步也不出去,这是一种运动,大概我每天散步的时间合起来是两个小时。我的电话也很少,信件几乎没有。我不希望人家给我写信,写信我也不看,我也不回,除非特别重要的事情跟我联系,否则的话,一概都避免,这是真正修学。不要说年岁大了,年轻就要养成习惯,确实是帮助你提升智慧。

  读古书有好处,佛法确实跟世法不一样,你要相信佛法里面讲的智慧、德能、相好都是你自性具足的,只要把障碍排除,你的性德统统都现前,现前之后受用自在。没有学过的不要紧,我没有学过的东西太多了。这个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学学者,他们学的东西比我多,我都没有学过,可是我们在交流,我们在谈话,他讲我听得懂,一接触就能懂。为什么?万事万法它总有个理,理我懂,所以在世法上它就能通。古人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佛法通了,世法也通;一个法门通达,一切法门都通达,总在一心,这是秘诀。二心就不行了,二心就不通,一心就通。为什么?一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二心心不清净,二心就不平等。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妄心不通,真心就通,真心能通妄心,妄心不能通真心,这个道理要认识清楚。

  所以净宗的修学,妙就妙在此地,妙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大家天天念,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一心不乱」。《无量寿经》上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你就无有不通。你要是把方向、目标搞多了,像走路一样,你怎么走法?你怎么能同时走两条路、走三条路?不可能。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就有道理。学经教一生就学一样,不要学杂,你才真正能契入,契入之后什么经都能讲。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十年我学五部经,不是一门深入吗?是一门深入。一部经没有学成,老师绝对不让你学第二部经,都是一门深入。我跟他老人家第一部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半年我能讲;第二部学的《阿弥陀经》,大概也有半年多;第三部学的《普贤行愿品》,差不多也是半年;第四部学的《金刚经》,一年;最后学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三年,这我在台中学的。李老师讲《华严经》,我听一卷,第一卷,后面我都会讲了。所以他老人家在台中讲《华严》,我在台北讲《华严》,我讲的进度比他快,为什么?我讲的时间多,一个星期讲三次,他老人家一个星期讲一次,好象我二、三年的时间就追上了。所以学决定是一门深入。真正要学的话,老师对我就没有那么严格了。要严格怎么样?一生就学一部经,那真有成就。李老师对我不够严格,他对我严格,我还是会听他的,我还是不会走。一生学一部经,重复的讲,愈讲愈有味道,愈讲愈深入。好,现在时间到了,这条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六五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十地位行第三段,最后讲到「十地十自在,修行诸度」。诸度,我们学习的是文殊菩萨十波罗蜜,前面九条我们学习过了,今天看最后一条,「智,权智,菩萨知一切法真实,真心应法,知一切如来力」。这条跟前面第七方便通常是合起来讲的,这个名词术语很多同学们都熟悉,善巧方便,我们听得很熟。善巧就是此地讲的智,没有智就善巧没有了,有方便没有善巧;如果有智那就有善巧方便。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个善字,也就是此地讲的智,这个字非常重要。善里面就没有过失、没有迷惑,巧是巧妙,在作用上来讲,达到现在人讲艺术,高度的艺术,高度的艺术在大乘教里面所谓的大用无方,它没有一定的形式。譬如《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有五十三位菩萨,也可以说是五十三位诸佛如来,为我们初学的人做个具体的示现,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里面五十三参,我们常讲,你仔细去观察,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换句话说,菩萨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做到善巧方便。

  有人问学佛的人可不可以开餐馆?可不可以开海鲜馆,天天杀生?《华严经》上有,甘露火王就是这种行业的,天天杀生的。这里头有善巧方便,他用这个方式来度众生,这菩萨。过去生中造作的不善,今天投胎做畜生,过去吃众生肉,现在要变众生肉去还债,菩萨清楚,把你杀了帮助你还债。这样是不是鼓励人去开海鲜馆?不是的,你要有这个能力才行,吃了它、杀了它,超度它,它不但不怨恨你,它感激你。你看它在畜生道,你把它杀掉了,生天道,或者到人道来,最高的可以往生到净土,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菩萨杀它、吃它是不是贪吃?不是,决定没有贪心。如果有贪心,菩萨就堕落到地狱,所以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菩萨无论做哪个行业,什么行业都能做,这就是善巧,才能普度众生。你没有善巧,你不能普度,你能度善人,不能度恶人;你能度好人,不能度坏人。你能帮助人、成就人,你不能成就畜生,不能成就饿鬼,不能帮助地狱,你就没有善巧。

  这是智波罗蜜,所以解释里面第一句话说,菩萨知一切法真实,这句话怎么讲?《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谁知道?菩萨知道。种智就是无上菩提,同是同等,圆是圆满,这个地方讲的一切众生是指有情众生。还有无情,经上说情与无情,无情就包括植物、矿物跟自然现象,没有一样不包在里头,确实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菩萨知道。无论在什么时候,顺境逆境,无论在什么环境,善缘恶缘,他不迷惑颠倒,他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心里头决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妄想,这是菩萨再来;还有执着,还有分别,还有妄想,你是六道凡夫,你不是菩萨再来。六道凡夫救不了六道凡夫,要菩萨才能救六道凡夫。我们讲席当中常常提醒自己、警觉自己不能迷惑,这个话说得容易,不知道说多少遍,几个人觉悟了?

  我们现在学佛想契入佛境界,希望到什么样的程度?华严小学一年级。太高的望尘莫及,不敢想,只想华严小学一年级,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十信菩萨是小学,十住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等觉是博士班,我用这个说法你们就好懂。华严班小学一年级,要什么样的资格才能契入?我现在要求同学们,你们百分之百落实《弟子规》,落实《太上感应篇》,落实《十善业道经》,落实《沙弥律仪》。这四门功课百分之百的落实,有没有资格上一年级?真的我得要问问大家,你们听《华严》听这么久了,有没有资格?真听懂的人都知道没资格。你要怎么样子的资格?这四门百分之百做到了,要把执着放下。如果这四门都有,都做得很不错,百分之百落实,我相没放下,我们常讲自私自利没有放下、分别没有放下,不行,入不进去,这可不能不知道。那就是我们不断都在这里提示,因为这是入门要多讲,希望多几个人入门。

  我常讲,我们内心里头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这个要放下,为什么?边见,边见要放下。身见要放下,身见就是自私自利,执着这个身是自己。见取见要放下,戒取见要放下,邪见要放下,这五种见没有了,入门了。你要晓得五种见没有了,你把《弟子规》、《十善业道》、《感应篇》、《沙弥律仪》统统做到,你就是一年级的学生。你要知道,虽是一年级刚刚入门,你已经是圣人,你不是凡人,小圣,小小圣。为什么?三不退里面你得到一个位不退,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你决定不堕三恶道,位不退。为什么决定不堕三恶道?你绝对不会做三恶道的罪业,不堕三恶道。小乘是须陀洹果,大乘华严班小学一年级,他断烦恼的功夫跟小乘的须陀洹相等。

  你就晓得我们今天想办班教学,想培训几个真正好的讲经说法的法师,我们要求的就是决定要做到这四门功课。希望你在一年当中,不能超过两年,一年当中要真正做到。做到之后,我会推荐你到汤池去教学,你是真正的好老师,你真做到了,你能感动人。为什么释迦、孔子他们教学有那样殊胜的摄受力,我们一般老师没有,原因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人家是真诚的爱心,不是假的,性德的流露,绝对不是装模作样来的,没有一样不真实。

  真心应法,真心是什么?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真心,所以能感人。上课的时候听众,你细心观察,有不少人感动流眼泪。自己做最好的榜样,世间人不孝,你做出孝子;世间人对人不知道尊重,你一切众生都真诚的尊重。今天世间人贪婪,你没有贪心;世间人样样都要执着,你样样都能放下,你做出个好样子给人看,所以产生那么大的摄受力。汤池教学不到一年,有这么好的效果,原因在哪里?我们那边有三十位老师,每位老师都是以身作则。我所讲的我都做到,我没有做到的不敢讲。所以这四门功课自己做到之后,你就有了基础,有学教的条件,到汤池去教一年,你在那里吸取经验,然后再参加我们的小班一门深入。十年之后,你肯定是世界一流的大师级的善知识,这不是普通人,亿万人当中难得选一个。

  有人问,法师,现在有没有人报名?没有,一个都没有。你看这么多年来,我们求个六和敬的道场,我学佛到今年五十五年,马上过年就五十六年,念念求个六和敬的道场求不到,人与人相处不和。真正有个六和敬的道场出现,我们这个世界上灾难就化解。一个道场出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个道场的人,他的功德,佛光遍照大地,人人都沾他的光。你看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学得很不错,那个人不行,他是不是菩萨?他不是,凡夫。到什么时候你看到那个人不行,造罪业,那是菩萨,才能到六和敬。心里面还有分别、还有好恶,喜欢这个、讨厌那个,这凡夫。菩萨平等心,他有好恶,平等在哪里?人跟事当中还有好坏,智慧在哪里?慈悲在哪里?都没有了,自己以为都很不错,别人不行。

  真正是菩萨,《六祖坛经》上讲得好,人都会念,也都会讲,做不到,「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有没有过?没有过,真的不是假的。你所看到世间的过失是什么?是你自己有过失。你自己没有过失,你怎么会看到别人过失?在修行过程当中要学善财,所以《华严经》到最后把善财拿出来做为修行人的样子。你看善财怎么修的?五十三参里头,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去看,有善有恶,甘露火王瞋恚,胜热婆罗门愚痴,伐苏蜜多女贪欲,贪瞋痴。善财童子去参访,都是菩萨,没有分别,别人看是无恶不作,他心目当中都是菩萨。你接触他之后,你再想自己有没有贪心?自己有没有瞋恚?自己有没有愚痴?

  所以,儒家孔子《论语》里面都讲得很好,这是学习的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善人,他的样子我要跟他学习;恶人提醒我,看看他那种恶行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恶人是我的老师,善人也是我的老师,平等看待,平等恭敬,平等供养,无一不欢喜。真正是个恶人,我也是这样看待,时间久了,那个恶人受我的感化,自然变成善人。这个人恶人不行,赶快走,离开他,你一辈子永远不能成就。善跟恶都像磨刀石一样来磨你,像李炳老常常跟我们讲,四方木头的头脑非常执着,分别执着要在这个地方磨,把它磨圆了,磨成透明的,成功。你禁不起磨炼,赞叹几句,欢喜了好几天;无缘无故冤枉你、毁谤你,你要生好多天的气,这是六道凡夫,标准的凡夫。你有什么功夫?你学佛能有什么成就?没有按部就班的来学习。

  我们就想到古时候,为什么在家、出家都能够修得那么好,让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出家人,在《居士传》里面看到在家人,没有别的,基础教育学得好。基础教育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儒家的教育,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感应篇》是道家的教育,因果道德教育,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教育,有这两种基础,接触佛法,佛法的基础教育是十善业道。再加,就是这些伦理道德、因果、智慧教育,统统落实在沙弥律仪,像一张桌子四个腿。你在这上下真功夫,把你自己的烦恼习气毛病全都磨掉,你才是个法器,法器你就能接受大法。譬如我有个杯子,杯子是法器,我有个杯子,我向你要点水,你才能给我。如果我向你要点水,我没有东西那水怎么拿?放在你手上都漏掉,你没有法器,你不是法器。

  这四门功课具足,这是法器,这是什么?这是小法器,真正大法你没有办法接受。你能接受的是什么?一般讲五乘佛法,你能够接受的是人天乘,现在一般很时髦的说法,人间佛法,你能接受。三乘佛法你就没法子接受,为什么?三乘是出世。出世,你还有执着,你还有分别,你还有妄想,没用处。三乘佛法头一个要破执着,执着破了你证阿罗汉果,须陀洹是第一个阶段,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小乘这四个阶段,一步一步往上提升,提升没有别的,就是断烦恼习气。再往上去菩萨,菩萨要离分别,分别是尘沙惑,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连分别的习气也断了,这才能到第三个阶段,真正的是佛法,佛门里称为一乘法。

  《华严》是一乘,《法华》是一乘,《梵网》是一乘,这是古来大德们所判摄的。世尊一代时教,他老人家一生所讲的,在一切经里面,这三部经叫一乘法,一乘法就是成佛之道。我们现在不是也在这里学习吗?对,我们在这里学习是人天法。同样是这部《华严经》,这部《华严经》可以深讲,可以浅讲,我们这是浅讲,人天法的学习。人天法跟二乘法、菩萨法没有两样,一个讲法,不同的在哪里?不同就是你烦恼断了。如果你今天在此地学习,你能把五种见惑断掉,你确实是《华严经》初信位的菩萨;你能够把思烦恼统统都断掉,七信位的菩萨;再能把尘沙惑断掉,那你是八、九、十信位的菩萨,八是下品,九是中品,十是上品。如果再能破一品无明,你就证一分法身,你就到初住菩萨,初住是真佛。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性,所以你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真佛,天台大师讲的分证即佛,那不是假的,你真佛。

  所以经教是一样的,心不一样。只要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你用的是妄心,这个妄心就是相宗上讲的,你用的是阿赖耶识,妄心。如果这三大类烦恼都断掉,你用的是真心,真心就是佛。真心,跟诸位说,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真心,大菩提心。这里头我们到下面会讲到,下面讲到十善,我们要好好的来研究一下什么叫善、什么叫不善。

  你就看到天台大师讲的,你现在发菩提心,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真的做到,可是你还执着就不善。一有执着,你是六道里面的众生,人天法,你连小乘都做不到。执着断掉才是小乘,你还有分别,你不是真菩萨,分别断掉了才是菩萨,妄想断掉了就是佛,真功夫。你一天到晚还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妄想,你还会分别,还会执着,道地的六道凡夫,所以在这个地方一定要生惭愧心。

  弘一大师,这大家很尊重的,他到晚年,他自己起了个外号,叫二一老人。你看很多地方他给人写字,送人文字底下署名都是二一老人。二一什么意思?这他自己讲的真话,一生「一事无成人渐老」,人到老了一事无成;另外一个,「一文不值何消说」,二一老人。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有什么了不起?一文不值,一事无成。

  什么叫一事无成?出家了还有什么事情?给诸位说,事就是断烦恼的事,不是学经教。经教讲得天花乱坠没有用处,你出不了六道轮回,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像我们刚才所说的五种见惑,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见烦恼这五样东西有没有断掉?这五样东西断掉,你这一生来了,那弘一大师就要拜你,为什么?他没做到。你能做到,你这一生有成就,什么成就?超凡入圣。你这一生就有价值、有意义,不是一文不值。这一生能够达到须陀洹果,能够达到《华严》小学一年级,叫初信位的菩萨。你能到这一阶级,你没有白来,你才叫这一生真正有成就,这是真的。除这个之外,什么样的成就都等于零,都不是真正的成就。

  你这一生有再高的地位,做到帝王、做到总统,你有再多的财富,亿万财富,都等于零,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这一生所得到的觉得是很不错,死了以后没有一样能带去,来生到哪里去是个未知数。所以《般若经》上告诉我们真话,功名富贵,「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死了以后一样都带不走,所以要常常提起警觉,提高警觉。印光大师常常用个「死」提醒自己,你想到死,你能带走什么?

  如果你真正证得须陀洹果位,《华严经》初信位的果位,恭喜你,你不死了。在六道里面还有舍身受身,你自在了;换句话说,自己能做得了一点主。不是像凡夫,凡夫是随业受报,这很痛苦。他不是随业受报,他是什么?虽然还要到六道里面来,都可以说是乘愿再来。他来是修行的,而且不断的提升,在六道里头他来磨炼的,会不会退转?不会。为什么不会?有很多大菩萨照顾他,他是很容易回头,很容易受教。迷了有的时候也会干坏事,迷失方向了,这个时候大菩萨看得很清楚,他是个小菩萨,他已经证得须陀洹果的。所以大菩萨遇到他,给他一开示、一讲,马上回头,纵然迷失方向不会太久,一世比一世提升。佛经上常讲,证得须陀洹果之后,天上人间七次往来,不要到八次,七次就出六道证阿罗汉果。这个七次往来就是次次都提升,都上升,那就不是一事无成,不是一文不值。

  我们想想古人,弘一大师也是给我们做榜样的,他说的这些话是警惕我们,他自己实际上的功夫,我们不知道,念佛往生净土我们应当可以肯定。从什么地方可以肯定?从他真正放得下,这点他是做出样子给我们看。这个人是富家子弟,年轻的时候是花花公子,遇到佛法居然能彻底放下,像释迦牟尼佛一样,荣华富贵一下放下。弘一大师虽然他家里不是王族,但是他是富贵家庭,非常富有,是过富贵人的生活,学佛之后他能够修苦行。没学佛之前,那种分别执着非常严重,没有学佛之前在日本念书,跟同学约会,八点钟在什么地方见面,朋友迟到一分钟,拒绝不见面。他迟到,把他骂一顿骂回去,这么样一个人。约了八点,早一分钟他不会见你,迟一分钟也不会见你,约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执着到这种程度。到以后学佛什么都随缘,什么都好,丝毫不执着了,毛病真改了。你看那种习气多重,这都是给我们现身说法,知道以前错了,错了就要把它改过来。

  我们在新加坡住过几年,他跟新加坡的缘也很深,到新加坡去,我们听很多同修们说,老人还都能记得,吃东西很随便。接待的人都怕他吃不好,没有想到他那么随缘,东西硬没有关系,牙齿还可以;东西咸了,咸有咸的味道;太淡,淡有淡的味道,一丝毫执着都没有,什么也不讲究了。他每天早晚课都是念「普贤行愿品」,非常喜欢《华严》,普贤十大愿王,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做到了。一点架子都没有,从前年轻的毛病习气全没有了。我们从他这里看出来改过自新,为我们现代人做出最好的榜样。

  真心应法,真心里面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妄想,那就是真心。法是万法,一切人事物,法里头分这三大类,人事物,面对一切人事物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妄想,这个样子才真正是六和敬。六和敬不是要求别人的,是要求自己的,要求别人错了,诸佛菩萨从来没有要求过别人。你是为人父母,真正做父母的人,要不要求儿女?不要求,要求自己。儿女不好,不是他不好,我做得不好,我没有做个好样子给他看。

  尧舜当年在世,人民犯罪,他看到犯法的人被人戴上刑具,要送到监牢里面去关起来。路上被尧王看到,尧王问他,你犯什么罪?他说天旱,很久没有下雨,粮食没有收成没得吃,我去偷点粮食,偷别人的,犯罪了。尧王听到之后就叫士兵把这个犯人放掉,把我绑起来,他没有罪,我有罪。我做国君的没有把人民照顾好,得罪上天,上天不下雨,我对不起人民,尧王说这个话之后没多久就下雨。

  所以中国圣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老师教学生,学生哪有过失?学生有过失,老师没教好。一切都要从自己内心里面去求,所以佛法叫内学,没有叫你向外的。佛教化众生不是教化别人的,他是完全回过头来向着自己,我自己做得不好,怎么能够怪别人?别人的不好就是我的不好。你想想,圣人跟凡人差别就在此地。真心应法,我们是用妄心,哪有真心?只会批评别人,不知道反省自己。现在时间到了,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来看「真心应法」,这是善巧方便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没有真心就没有善,巧方便是可能,为什么?妖魔鬼怪都有巧妙的方便,不善。善跟不善的标准,我们留在后面讲,这个至少也要用两个小时来说明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你看《了凡四训》里面,了凡先生把这个就讲了八个,善有真善、有假善,有满善、有半善,说了很多,你要有能力辨别。

  我们有没有真心?有真心的就是菩萨。你说你有没有真心?那就问你还有没有执着?有执着就没有真心。你还有没有分别?有分别不是真心。至少分别执着要断干净,那个心是不是真心?还不是真心,但是非常接近,距离真心不远,为什么?你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没有了,真心现前,跟诸位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现前,现前之后,永远不会失掉。我们偶尔也现一下,像闪电一样,一下就没有了。在闻佛法,读经、诵经、听经好象有了,下了课之后,境界一现前,没有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偶尔现前,你就要觉悟你真有,不是没有,只是被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你看佛说的这个话,你就能证明。妄想分别执着淡一分,就像闪电一样,偶尔它会现一下;能够淡个十分、二十分,现前的机会就很多。有这样的功夫你再认真努力一下,按照佛陀教导的顺序去做,为什么?我们不是上上根人,这个自己要承认,中下根性。中下根性一定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见思烦恼先破见惑,见惑里面先破身见。

  怎么破身见?三十七道品里头的四念处就是破身见的方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四种都是观,观是慧。就是章嘉大师从前教我的看破,你要从这个地方开始看破,你要晓得身是累赘。连老子都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很大的忧患,什么?有个身体。高!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不要身体?不要。什么人?四空天人不要身体。你晓得四禅天还有身体,四空天不要身体,不要身体没有累赘,也不需要房子住,什么都不需要,得大自在。你有身体,你没有欲;换句话说,像饮食起居,你可以不要,可以不吃饭,省很多事,可是你还要穿衣服。色界天人有衣服,你还要居住的房子,这还是累赘,还是麻烦。到没有身,衣食都不需要,房子也不需要,你看多自在!那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灵界,可是他还是脱不了六道轮回。什么原因?他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

  所以你千万不要瞧不起须陀洹,《华严经》小学一年级,你可不能瞧不起他。克实而论,他所得的境界比四禅天、四空天还要高,眼前的功夫比不上他们,可是他天上人间七次他就能超越。四空天、四禅天寿命到了堕下来,七十次也出不了,为什么?他们还会堕三恶道,爬得高,摔得重。须陀洹跟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决定不堕三恶道,功夫只有往上提升不会退转,位不退,所以他是圣人。四空天人、四禅天人还是凡夫,不是圣人。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才晓得佛法可贵,你才真正肯把世法舍掉。你看这部经前面告诉我们「不求五欲及王位」,你真搞明白、搞清楚,大梵天王要让位给我,我愿不愿意去?不能去,去就上当。

  大梵天王比我们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高得多,玉皇大帝才是忉利天主。再上去还有更大的,娑婆世界的王,知道的人就不多,摩醯首罗天王,让位给你,你欢不欢喜?这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王,不能干,凡夫,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再说个老实话,摩醯首罗天王你当过没有?大梵天王你当过没有?肯定有。为什么有?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六道里头什么样的身分都干过,天王也干过,鬼王也干过,地狱也堕过,只是隔阴之迷,过去记不得,忘掉了。阿赖耶识里面那些资料都完整,所以你哪天证得阿罗汉果,你就能看到你记忆里面过去五百世;辟支佛的力量就更大,可以看到过去一千世;菩萨的力量就更大,可以能够看到过去多少劫。到地上菩萨,你就看到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生生世世就像看电影一样,全都看到了,有什么意思?一场空。

  所以佛教我们求真,什么是真?只有法性是真的。佛菩萨的教诲没有别的,无非是教我们回归自性。世间种种善法,这讲涉世,涉世要知道,要有相当的定力可以,没有定力不行。为什么?没有定力,一涉世,人心就变了,你就造业,造业必定堕落。定力太重要了!涉世是要跟世间人和光同尘,你有善巧方便,你能够帮助他们,你又不染污,这个最重要。有能力帮助他,如果会染污就坏了,马上就堕落。看到财,财色名食睡,起了贪心;遇到逆境、恶缘就起了瞋恚,照样堕落,那就是什么?没有力。没有力,好心做了坏事,果报苦。我们现在讲禁不起诱惑,这就是没有力。有力的人禁得起诱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摆在面前不动心,真正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六祖大师讲的「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可以帮助世间人。佛菩萨帮助世间人什么?教化众生,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不可以。

  所以你要好好问问自己,我在那个境界里能受得了吗?顺境、善缘能不动贪恋吗?逆境、恶缘能不动瞋恚吗?如期不然,那就得老老实实守住老师的教诲,跟定老师不能出门,这就讲到师承;老师是真正过来人,不是普通老师。老师自己没有这个力,那要用师承的方法,那是欺骗别人。老师自己真有这个力,这个我们要看到,所以你要观察老师还有没有贪瞋痴慢,他有贪瞋痴慢是凡夫。你要细心观察,你粗心大意看,老师有贪瞋痴慢,你看他有骂人,有教训人。发一顿脾气之后,你去看他,他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要注意了。气呼呼的,很久都不能平息,真的。骂一顿人之后,发好大的火,发完之后,跟另外一个人见面若无其事,欢欢喜喜,这有问题,表演的,那就是办事的善巧方便。有些事情一骂就成功,就妥了,所以是办事的方法,里面有没有瞋恚?没有。就跟唱戏一样,剧本写上这个地方要发脾气、要笑,那个地方要哭,到那里你就要哭、就要笑,与自己内心毫不相关,这叫表演。所谓是善巧方便,那就是很会表演,心里面确实清净一尘不染,这是真善知识。

  师承太难了,可遇不可求,你到哪里找学生?从前李老师告诉我,古大德有一生一个都遇不到,可遇不可求。遇到一个,那是宝,真正照顾到了,一面照顾是一面观察,观察他什么?戒定慧,戒是守规矩,定就是能够在境界里面真能放得下,看他的定力,然后看他处事待人接物的智慧,看他的善巧方便,这人可不可以教?要怎么样教法?就明白了。不是对每个人!中国历代,世出世间祖师的承传,人数非常之少,哪里说是有很多的,不可能的事情。在中国最出名的无过于六祖惠能大师,一生传人有四十三个,惠能大师以前没有,惠能大师以后也没有。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代代是单传,就一个,初祖、二祖、三祖、四祖、五祖都一个,到六祖才传了那么多。这么多学生以后,每个人所传的很少,多的好象没有超过五个的,少的一个,也有没有了,断掉,可遇不可求。

  老师教学是希望各个都得利益。各个得利益,各个根性不相同,每个人所得到的不一样。这就是像「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根性利的人他得的多,根性劣的人他得的少。同样上一堂课,老师清楚,谁得多少他都知道,大根得大叶,小根得小叶,统统都教,一个课堂上课。

  我跟李老师的时候,我们这个课堂里面二十多个学生,人数不多,他是教讲经,经学班。他开了十几个班,可见得老人博学多才,我们谚语讲多才多艺,你喜欢学哪一门的,他给你教哪一门。学经的这是一个班,学中国古文的是一个班,学诗词的是一个班。学办事的,就是我们一般讲寺院里面的行政人员,护持道场的又是一个班。我都记不清楚,有十几个班。里面有大概三分之一是他自己直接来教的,所以他也很忙。我们没有参加那个班,我们就不去。我参加的是经学班,另外去旁听的就是古文班,我们去旁听,对于讲经会有帮助。我只参加这两个班,其他的班都没有参加。没有一桩事情是容易。

  老师虽然在这么个境界里头,不敢为人师,这是老人的谦德,都是教我们,非常谦虚。说他只能够教我五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后他给我介绍一位老师,是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文钞》在,所以他送我一部《印光大师文钞》。尤其是出家之后,你一定要向印光大师学习,你不会走错路。正确,非常正确,你总得有个榜样,有个典型,你才有依靠。印祖存的是什么心?我读了《文钞》之后,我觉得印祖他老人家一生奉献的,一生教人的不出十六个字,我说这十六个字是印光大师的传法心印,「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这《文钞》里头说过好多次,这十六个字是他老人家一生的写照。

  我学佛三十年提出二十个字,也是总结我这一生所修、所学、所教,「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你一生有方向、有目标,你才有成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你怎么会成就?经教专攻一门。在老师的会中,在台中十年,离开老师之后,跟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一直到他老人家往生。重要的事情我都向他老人家请教,自己有疑惑的事情一定去问他。我自己因为没有道场,过的是游方僧的生活,真的是过去人讲云游四海,我是云游地球五大洲,没有道场,没有信徒,哪个地方请我讲经,我就到哪里去。讲完之后就回来,回来是依靠韩馆长,早年我们没有图书馆,她供养我,我住她家里。出去讲经,游了一周回来了,回来之后,她就会找地方给我讲经,租地方、借地方。她去邀这些听众,人也不多,三、五十个人,我讲经没有中断。除了读经、研究经教、讲经,我没有别的事情,我也不愿意应酬,喜欢清净。

  上个星期四我们这停了一次,有些同学问我到哪里去?我去拜寿去了。本焕老法师今年一百岁,他做生日,给我一个请帖,我也送了一份礼,没去,为什么没去?人太多。人太多,说话都说不上,去有什么意思?所以他生日过过,人都散了,我到他那里去。我连他也没通知,我只打听一下,请个居士给我打听,星期四他在不在家,他告诉我在。什么都不通知,找个车一直开到方丈门口停车,这一见面很惊讶。很好,那里只有十来个人,我们可以聊天,谈了半个多钟点。我说我走了,他要留我吃饭,我说不行,还有约的客人在等我。为什么不能吃饭?我在那边吃顿饭,我就怕至少会有二、三百人,消息传得很快。等他们知道我到山上去看老和尚了,我已经离开了。所以我在那边半个小时,跟老和尚七年没见面,没想到身体好,他跟我握手很有力气,说话声音洪亮,我看他那个样子至少还可以活十年,一点问题没有。他告诉别人,一百二十岁走就可以了,我能信得过,真难得。

  早年,他曾经邀请我两次在广州光孝寺讲经,第一次去的时候很久了,三天,听众有七、八百人;第二次好象是第二年,又去了一次,听众有两千多人,以后我们就再没有接触过。在弘法寺建成之后我去过一次,看他,那一次,所以我们没有见面七年。到哪里去没有人知道,这样好,很清净,来去自由。与人交往一定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我给老法师报告,近年做这桩好事,把宗教介绍给联合国,他非常高兴。

  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一定要用教学的方法。而教学的人一定自己本身做到,本身不能够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你不能教人;凡人不是圣人。我们一般讲世间圣人,世间的圣人、贤人、君子,他只做到《弟子规》、《感应篇》,甚至《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怎么称世间?因为他执着没断。佛家凡圣的标准是从断烦恼说的,必须最低限度你能够把执着里头的一分,这一分就是见惑,我们前面讲的身见,边见是什么?我常常讲的对立,对立就是边见。我们心里头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对立,对立是边见,一定要破掉。对立是冲突的根源,我们讲矛盾、怀疑、冲突,那个根就是对立,这个一定要断。见取见跟戒取见都是我们一般讲的成见,成见是属于执着。成见太深,一定要怎样怎样做法,这个不行。没有一定的,不要执着自己的意思,所以要把成见放弃。最后一条,所有一切错误的见解都要能够把它放下,这才是佛门里面讲的小乘须陀洹,《华严经》初信位的菩萨。我们不要求别的,有这个条件就不得了!是佛门真正承认的圣人,超凡入圣。

  所以你还有执着在的话,你要知道是凡夫,凡夫教人,顶多就是中国传统所讲的世间的圣贤君子,他烦恼习气没断,这就是世法跟佛法差别就在此地。你要从断恶修善,从形象上来讲没有差别,是一样的,真正功夫上有差别。我们今天所求的,要求真正功夫上,找不到,到哪里去找?我们只能求事相的;换句话说,世间圣贤,我们今天只能讲这个,人间佛教。人间佛教就是五乘佛法里头的人天乘,这是过去太虚大师提倡的。人天上去才有声闻、缘觉、菩萨,叫五乘。人天乘里面的君子,就是你真正做到,百分之百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落实十善业,落实沙弥律仪,这真正做到了。像什么样的人?袁了凡先生,俞净意先生,这类的人他们做到。我们今天所希望的是这么个条件,想是想五十个人,不可能,哪有那么多!

  这真正是名符其实的贤人君子,没有恶念,深明因果。习气有没有?习气肯定还是有,烦恼没断。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虽没断,他有这种功夫,就是有儒释道三家基础的底子,他能控制,这就是合礼。礼是什么?节度,不太过分。喜怒哀乐有,他能止得住,不会太过分,就很难得了。你要叫他没有那真的圣人,是佛门里面的圣人,佛门里面的圣人比世间圣人是要高一等,高就高在此地,并不是自己夸张,他确实是如此。

  佛法里头讲真心,到阿罗汉,到权教菩萨,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就最清楚、最明了,从初信到十信还是用的阿赖耶八识五十一心所,不过怎么样?用得很正,没有偏、没有邪。六道凡夫用偏,三恶道用邪了,没有用正。佛门里面的教诲,虽然你是凡夫,你还是用心意识,你跟着佛教的戒律、经论,常常修正你的偏差,让你时时刻刻保持在菩提道上,这就正确。到了证得阿罗汉就有几分把握可以认识路,自己能认识路。一定要到初住,这才入佛境界。我们现在讲的这部经,是十信位的菩萨,十信位里面第十信,也就是《华严》小学的毕业班。这个再上去就要进入初中,进入初中是真菩萨,不是假菩萨,用真心不是用妄心,真心应法。所以,贤首菩萨是相似的真心,不是纯正的。

  再上升一级就是初住,那是真心,那不是假心、不是妄心。你就晓得真心里面见思没有了,执着没有了,分别没有了,妄想也没有了。这个境界我们六道凡夫永远搞不懂,所以佛说什么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这句话好象挺含糊,不可思议,这句话是真话,是老实话,一语道破,就是说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真正的佛境界。佛境界里面六根对外面的境界,决定没有动念头,思是动念头,不能思,他没有起心动念;议是言语、言说,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言语造作?那叫真心应法。他怎么应法?不起心、不动念怎么应法?十法界里面的众生起心动念,他这一起心动念,初住以上这些菩萨,这用真心的,他自然就有感应。所以十法界众生起心动念是感,一真法界里面的诸佛如来他应,也难懂。

  幸亏,所以我常常提到日本,也是老朋友,江本胜,他做的水实验,你从水实验里面就晓得感应。你们想想,水是矿物,它不是动物,它不是生物,你说花草,它还是有生命,是生物。水是矿物,绝对不是生物,它有感。我们用善心对它,我爱你、我喜欢你,那个水的结晶在显微镜之下观察就非常美的图案。你用恶的心态对它,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恨你,那个图案就变得很丑陋。这些图案照片我们都带回来了,好象布告栏都有贴,诸位都看到。从这个实验当中,他做了十几年,每年都做几十万次实验,三个小实验室。告诉我总的结论,爱跟感恩这个意念,水结晶是最美的,几十万次实验一次不差,他说这是宇宙的核心。宇宙之间确实只有爱,佛法里面讲慈悲。

  你看我们有心感,它无心应。真心就是无心,无是无念,真心离念没有念头,但是它有感应。所以大经佛告诉我们,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跟你说法也是自然的反应,决定没有通过思惟。你问个问题,他要怎么样答复你,没有,就像水实验一样,证明了水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所以我告诉江本博士说,佛经上讲,所有一切万事万物,性相不二、理事一如,所有一切现相都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有见闻觉知,自性有色声香味,你从这个实验上证明,不但水有,石头有,泥沙有,你慢慢再做实验,统统都有。

  法性在哪里?相就是性,性就是相。黄金在哪里?金器就是黄金,器就是金,金就是器,金器不二。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明白,所以真心真的应法。只要我们心善,这个宇宙没有一样不善,地球没有一样不善,真是风调雨顺,什么灾难都没有。我们心不善,它的反应就不善,就跟水结晶一个意思,不可以不懂。所以最重要的是回归自性,反求诸己决定正确,你要是外面求,你全错了,心外求法叫外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到此地,实际上这条意思无有穷尽。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六六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十地诸行,第三段「辨得法结位」,末后这两句我们今天可以结束。

  【若获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现世间。则获十地十自在。修行诸度胜解脱。】

  这是说菩萨,十地菩萨觉悟、明了这个身是法性所现。不但身是法性所现,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没有一法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入这个境界,所以叫『获』,获得的是『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现世间』,这是说菩萨应九法界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身,应化身示现在这个世间,这是法性的威力,这是不思议的境界。他就能够获得佛所说的『十地位十自在,修行诸度胜解脱』,这都是威力现世间,具体给我们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十自在」,其次的就是具足十波罗蜜。无比殊胜的解脱,这是性净解脱,不是一般的。到《华严经》后面「十地品」会有非常详细的说明。

  前面我们学十波罗蜜,就是「诸度」里头学的十波罗蜜,末后智波罗蜜我们也学习过了,我们把这一句再念一遍。「十、智」这是权智,「菩萨知一切法真实,真心应法,知一切如来力」,这个意思都非常之深。知一切法真实,就跟前面偈颂里面所讲的「功德法性身」是一个意思。因为菩萨已经证得大般涅盘,所以知一切法真实,性相不二,理事一如,跟我们凡夫完全不相同。知一切法真实,我们的身也是如此,身是什么?法性身。一般人没有不贪生怕死的,如果知道这个身是法性身,法性身没有生死,法性身没有来去。真的像《般若心经》上所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就是他用般若观照的时候,就见到一切法的真实相,「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有名无实,所以一切忧虑、恐怖统统都消失了。世间认为这是大苦,这是离苦得乐,到这个地方才叫究竟圆满。

  下面讲「真心应法」,这个意思前面说过了。「知一切如来力」,一切就是大自然的变化,大自然的运行,这是一切如来力性具的智德。性具智德可以说之为「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一切如来力。后面说「此中方便」,第七方便,能助布施、持戒、忍辱。愿波罗蜜能助精进,力波罗蜜能助禅定,智波罗蜜能助般若,慧就是般若。「所谓四助六也」,四就是十波罗蜜后面的四条,它能够帮助前面六波罗蜜的圆满。

  「菩萨修此十法化度众生,超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也」。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菩萨真的修这个?就是贤首菩萨,十信位的,十信位的菩萨他真修。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还有没有修?给诸位说,没有了,如果修他就堕落了。你想想看,六根对六尘境界已经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哪里还有分别执着?所以初住以上的法身菩萨叫无功用道。但是他应化在十法界,十法界众生有感,他应,应化在十法界他是表演。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以及释迦牟尼佛的这些弟子,声闻弟子、菩萨弟子,都是做种种示现,那是舞台的表演,这个要知道。所以这叫权,大权示现。有没有真正是修的?有,十信位菩萨真修。法身菩萨不是的,法身菩萨、诸佛如来是来示现的,是表演的。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好,第三小段我们就学到此地。

  再看后面第四段,第四小段有三首偈,不难懂,我们看经文:

  【若得十地十自在。修行诸度胜解脱。则获灌顶大神通。住于最胜诸三昧。】

  前面这两句我们费了不少的时间,十自在跟十波罗蜜,大概有十几个小时就学习这些。我们是真学,不是示现。到这样的程度,真的,真修,贤首菩萨真修,他的果德就是获得诸佛如来给他灌顶;灌顶是授记,就等于说是毕业了,给他祝福。灌顶是密宗里面的仪式,《华严》教义包含所有的宗派。所以,以前方东美先生给我说,《华严经》是佛教概论,古大德说《华严经》是佛家的根本法轮,一切经都是《华严》的眷属。这就说《华严》是总说,是一切统统讲到,各宗各派只是《华严》里面的一部分。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是从树根到树叶全部给你介绍,其余的宗派就是一个枝,一个树梢、一个树枝、树干,这样的介绍,不是整个的,《华严》是整体,我们总要认识清楚。

  灌顶,我们现在看到密宗上师给我们灌顶,是用几滴水滴在你的头上,甘露灌顶。其实这是表法,它的意思你要懂得。顶,人的头顶最高,没有比这个高了,灌是传授的意思,顶就是最高的佛法,最圆满的佛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这是灌顶真正的意思,灌顶的本意,你要知道。我们晓得,古大德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哪一部经是第一?最殊胜的,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哪一部经是顶?隋唐时代,我们中国许多祖师大德,还加上外国人,外国人有韩国的、有日本的到中国来留学的,回去之后都是祖师。他们在一起研究,也肯定《华严经》是一切经当中第一经,经王,到后来历代大家也承认《华严》第一。

  可是那时候有些祖师大德,从《华严经》上看到,《华严经》到最后圆满成佛用什么方法?这个很重要,用什么方法让大家一个个都圆满成佛?那就是「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样才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在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的这些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求生净土。于是大家就恍然大悟,《华严经》是第一,净土经是第一里面的第一,导归净土就是归《无量寿经》,所以真正不可思议。诸位再看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前面梅光羲居士的序文,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古德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分量有大小的差别。《华严经》部头大,八十卷,《无量寿经》的分量少,只有一卷,也有地方分为两卷,《弥陀经》就更少。可是内容没有两样,也就是说,分量小的是《华严经》的浓缩,变成《弥陀经》,《弥陀经》把它扩大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们在《弥陀经》注解里面,看到莲池大师的《疏钞》,很多年前,大概总是二十多年前,我讲过,《弥陀经疏钞》讲过两遍,二十多年前是第二遍。保留着有录音带,那时候没有录相,有录音带,一个录音带是一个半小时,总共是三百多个带子;换句话说,要是每天讲一个半钟点,讲一年,三百多个带子,分量非常可观。我第一次到美国去讲经是一九八三年,我就把这套带子带到美国去。因为美国那边同修告诉我,美国的佛教禅跟密很盛行,没有人相信净土。所以我特别把《弥陀经》这套带子带去,讲经的时候放在旁边摆着。大家看这什么东西?这是《佛说阿弥陀经》的讲解,大家一看都呆了。认为《弥陀经》太简单了,这有什么好讲的?我们每天讲一个半小时,讲了一年,我记得好象是三百三十多个带子。这样子让大家对净宗不敢轻视。我们把净土传到美国,用这个方法。所以净土是一切佛法最后的归宿,这是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

  干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这是佛门的一位大德,通宗通教。他的注疏、讲记总共差不多有四、五十种,著作等身,大部分收在《卍字续藏》里面。他有一部《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里面说过一句话。佛门里面讲消灾、消业障,他说佛门里面各种的经忏,经是经书,忏是忏仪,你的罪太重了,都没有办法,都忏不了。像今天讲的《梁皇忏》,没用,《大悲忏》也没有用,水陆忏法也没有用,什么忏法都没有用。他说最后还有一样东西很管用,决定把你的罪业忏除,那是什么方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比水陆忏法的功德不晓得大多少!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懂,念佛好象也没有什么效果,那是什么?不会念。念佛你要懂得念佛的道理,要懂得念佛的方法,如理如法,效果不可思议。灌顶法师说的。他那个书名叫做《观经直指》,就是《观无量寿佛经》的注解,灌顶法师著作的。我们读了之后,对净宗的信心坚定了,再也不会动摇。

  然后,你就懂得灌顶的意思,我们今天展开《弥陀经》,或者展开《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念一遍,恭恭敬敬,就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给你灌顶一次。你每天都读诵,那每天都接受诸佛如来给你灌顶。真灌顶,不是假灌顶,为什么?《无量寿经》、《弥陀经》是一切经的顶法,是《华严》的总结。我讲《无量寿经》的时候讲得很清楚,《无量寿经》我讲过十一遍,你每念一遍就是十方诸佛给你灌顶一次。

  真正的灌顶,有形式的,十地菩萨;有实质而没有形式的,等觉菩萨、法云地的菩萨,有实质没有形式。有形式那就错了,完全着相了,这个道理要懂。因为贤首菩萨无明没有破,将破未破,他受灌顶之后就破了,破了的时候就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没有了。永嘉禅师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那是讲你在迷的时候有六道轮回,觉悟了,六道轮回没有了。贤首菩萨觉悟了,十法界没有了。六道没有了,有十法界、有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没有了,就一真法界。那就是极乐世界,那就是华藏世界,华藏跟极乐是一不是二。神通、道力圆满具足,所以得大神通。

 

  『住于最胜诸三昧』,「诸三昧」是一切三昧。三昧通常翻作禅定,这是印度梵语音译的,正确的翻,「三」翻为正,「昧」翻为受,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凡夫里头,没有正常的享受,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多。六道众生享受的是什么?五种,五大类,苦乐忧喜舍;身有苦受、有乐受,心有忧受、有喜受,苦乐忧喜舍,五种受。舍是身暂时没有苦乐,心暂时没有忧喜,那叫舍受。正受是定,像《般若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是正受。

   三昧有浅深不一样,等级很多,还有修行的方法不一样,佛法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任何不同的方法、门径,可是你得到的是相同的,得到是什么?三昧。我们用念佛的方法得到三昧,就叫做念佛三昧。这个地方讲「最胜诸三昧」,三昧当中最殊胜的。最殊胜的,同学们我们相信你也许听说过,念佛三昧是诸三昧中之王,三昧中王!最胜诸三昧,岂不就是三昧中王,念佛三昧!所以我们就肯定,这句话就是讲的念佛三昧,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因为后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修的就是念佛三昧,在华严会上给我们展示的,给我们做榜样的,这个不能不知道。再看下面这一首:

  【若获灌顶大神通。住于最胜诸三昧。】

  这跟前面完全相同,不一样的就是前面一个字,『若获』,前面是「则获」,这两个字有差别,你要是获得灌顶,住于最胜三昧:

  【则于十方诸佛所。应受灌顶而升位。】

  你决定在十方诸佛面前接受十方诸佛给你灌顶授记,授什么记?成佛之记。你在什么时候、在哪一个世界示现成佛,佛号称谓是什么,在某个世界普度众生,十方诸佛会给你授记。再看下面第三首:

  【若于十方诸佛所。应受灌顶而升位。则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顶。】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这三首偈,第一首是讲「三昧」,就是念佛三昧;第二首讲「大尽」,尽是什么?生死、烦恼习气没有了,这尽了,叫大尽。实在说,在菩萨的位次上可以说大尽分,为什么?无明断了,无明要知道就是起心动念,这叫无明。你能够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这才真正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非常难!你看我们连执着都没有办法放下,分别放不下,起心动念就更不必说了。

  先起心动念,然后才有分别,从分别里面才有执着。所以佛教给我们断烦恼的方法,先断执着,执着里面,又教给我们先断最粗重的执着,最明显、最粗的。是什么?五种见惑,这是最严重的执着,从这儿下手。这五种,头一个是身见,你看看六道众生,哪个众生不把身体当作自己?我,都认为是我,错了,不是我。认为这个身体是我,就产生一个错误观念,有生有死,生死太可怕了,产生恐怖。所以佛告诉我们,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是我所有的,就像我们穿的衣服一样,这是我的衣服。所以会说话的人应该怎么说?这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不是我,是我的,就是我所有的,不是我。

  什么是我?法身是我,法性是我,法身跟法性是一个意思。法性能现,法身所现,法性身这是法相。什么时候你在相上见了性,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好,这就圆满了。你了解事实真相之后你就晓得,「我」没有生灭,大乘经教里面所讲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都是形容真身,我们一般人叫灵性,有人叫灵魂,灵魂还不是真的,灵魂是讲阿赖耶识,灵性可以说是法性。你这个要认识。所以头一个破我执,身见。

  第二个破边见。边见就是我常讲的,我们对一切人事物对立的念头。这个念头就是边见的根,这个要破掉,这个不破掉你永远没有办法入佛门。我们前面一再细说,你能把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破掉了,恭喜你,你入《华严》小学一年级,就是我们讲十信位的初信位的菩萨。不要以为一年级很低,但是他是圣人,佛家常讲「超凡入圣」,他真的超凡入圣,他不是凡夫。虽然还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但是在六道轮回里面得自在,多不容易。六道里头得自在,决定不堕三途,三不退里面得位不退。色界天、无色界天不如他,比不上,为什么?色界、无色界寿命终了还要往下堕落,往三途堕落;《华严》小学一年级绝不堕三途。所以四禅天人、非想非非想处天人不能跟他比。

  第三首「受位」,接受十方诸佛灌顶的祝福。所以末后一首说『若于十方诸佛所,应受灌顶而升位,则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顶』,诸位想想这多么殊胜!「甘露」在此地也是比喻。甘露到底是什么?佛给我们讲,这不是人间的,天上的,天人饮料里面最殊胜的,称之为甘露。所以比喻总是以最殊胜的法,灌是传授,传授给他,顶是最殊胜的方法,大法。我们现在广义的来讲,《华严》是大法,浓缩起来讲,一句佛号,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顶法当中的顶法,没有比这个更高,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诸位看看莲池大师的注解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赞叹的。阿弥陀佛用什么方法度无量无边罪苦众生?就是一句佛号,这是我们不能不认识的。

  我们在讲席里面做了多次的报告,隋唐时代的古大德将世尊一代时教,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里面,选出第一经,第一经是《华严》。又从《华严》里面看出来,《华严》最后是归《无量寿》,所以古德说《华严》、《法华》,这是圆教一乘,皆是《无量寿经》之引导,那《无量寿经》是什么,你知道了。《华严》、《法华》引导你入《无量寿》,一点都不错。我学佛,最早跟方东美先生,方先生喜欢《华严》,我也很喜欢《华严》,喜欢经教,我对净土宗念佛没兴趣,我就不知道念佛的好处。以后亲近李老师,李老师介绍我读《印光大师文钞》,我读完《文钞》之后,态度改变不少,不反对净土了。以前对净土是有反对的态度,读了《文钞》之后不反对了,但是不学,修净土的心发不起来。

  我跟李老师是学讲经,而李老师是一再把净土介绍给我。你看我在台中学的五部经,两部是净土,《弥陀经》是净土,最后《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净土,这「净土五经」里头的,学五部占两部。可是还是用学教的态度,没有修净土的意念,很难度!老师对我一番苦心,我也很感激,但是很不容易。到什么时候归心净土?第一次讲《华严经》,在台北志莲精舍,那边精舍的主人请我讲《华严》,时间很长,讲了大概有十几年。十几年当中没有一直讲,常常出国,到国外弘法就停了,回来接着讲。好象前后有十七年,讲了一半,《八十华严》讲了一半,《四十华严》也讲一半,因为我那时候是同时讲,一个星期讲三天,两天讲《八十》,一天讲《四十》。

  在那段时期当中,有一天突然想到,文殊、普贤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这个经仔细翻开来看,看到最后我就楞住了,怎么他们统统都修净土法门,都是求生极乐世界?你看我讲《华严》,真的是粗心大意,都讲过了,但是没有注意到。这样仔细再一检查就发现问题了,知道文殊、普贤统统是发愿求生净土的。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得意门生,文殊菩萨最好的学生,当然是跟老师学一个法门,要不然不能称入室弟子,入室是传道的,传法的弟子。这才晓得文殊求生净土,那善财肯定是修净土的。

  其实五十三参我也讲了不少,当时第一次讲的时候疏忽了。现在一看,头一个他参访的是德云比丘,《四十华严》里叫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修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善财童子去参访他,吉祥云比丘给善财童子讲开示,讲二十一种念佛法门。这个内容我知道,这二十一种念佛法门,包括一切诸佛所说的无量法门,我懂这个意思,在讲经的时候讲过。但是没有想到自己修净土,没想到这个,这么一检查才知道。那么善财当然是修净土,因为第一个是先入为主,就肯定善财是修念佛法门。然后看到末后,最后五十三参第五十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恍然大悟!一个开头,一个结束,统统是修净土,当中决定没有间断。就是当中善财参访的,那叫无量法门,把它归纳为五十一;五十三参,去掉前后是五十一。当中五十一是代表无量法门,善财统统学,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自己修,则专修净土。我把这个事实真相看出来,搞清楚了,这回过头来专修净土。

  我修净土,老师劝,苦口婆心的劝,我都没法子接受。所以我的净土法门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真正古人所讲的,《华严》引导我入净土,《法华经》引导我入净土。净土是顶法,灌顶,把净土法门传给你这是真正灌顶。这一段我们就学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接着看下面第五段,第五段有两首偈,说「大用难测,亦是释名分事」,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若蒙十方一切佛。手以甘露灌其顶。则身充遍如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若身充遍如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则彼所行无与等。诸天世人莫能知。】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这是第五段。「五若蒙下二颂,明(是说明)大用难测」,测是测度,我们凡夫无法想象菩萨的作用,「亦是释名分事也」,这个地方所说的菩萨的名分是十地菩萨。此地是十信位的菩萨,同时也修学十地菩萨的科目,科目当然小学念的跟大学不一样。譬如小学念的历史,课本里面文字都不多,每个朝代只讲几个重点。最简单的像《三字经》,《三字经》上有中国的历代,文不长。可是它那几段文要是展开,就是中国特有的二十五史,那个分量可就多了,总共有三千多卷,绝对不是一个人一生所能够修学的。所以中国二十五史有很多学者专家一生当中只学一种,变成专家、变成权威。

  早年我在台湾,遇到一位天主教的神父方豪,这个人很难得。他那时候在台湾是政治大学文学院的院长,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他只有初中毕业,完全是自己苦学成名。他学什么?就是二十五史里面的《宋史》,专门一生搞宋朝的,就是一个朝代。宋朝的典章制度你向他请教,他讲得头头是道,专攻一部。一部,在《三字经》上只有几句话。这就是说初学也要学,要知道有这么回事情,到你将来大的时候,还是这个题目,可是内容的深广就不相同了。所以像历史,小学学它,中学也学它,大学也学它,到大学就分科分系,历史学系。这个地方也是解释名分之事。

  「谓以法智云,含众德水,能蔽如空粗重故」,这是讲大用难测。法智云,十地是法云地,法云地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就是解释法云地。比喻十地菩萨的智慧,十地菩萨的德教,他的智慧、他教化众生这种德能太殊胜了,无比的殊胜。粗重是讲烦恼,粗的烦恼是分别、执着,细的烦恼是妄想,通常大乘教里面讲的见思、尘沙、无明,见思是粗重,无明是微细。如空,就像空中那么大,那样的广。所以,法云地的菩萨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能力,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普度众生,四弘誓愿里面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度众生,当然你先要断烦恼。

  此地是贤首菩萨,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他们修学上面的课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到了十地,修学这些课程。这两首颂,「又若蒙下二颂」,这两首颂「亦是进入佛地也」。他们蒙十方诸佛灌顶,所以他的『身充遍如虚空』,这是什么身?法身,这个身才是自己。『安住不动满十方』,法性身有没有形相?没有,是什么?是法性。法性不好讲,我们六根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也听不到,也嗅不到,也摸不到,也想不到,所以叫不可思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可是它存在,它能现宇宙,能现万法。宇宙是讲时空,时间、空间,时间、空间是它现的,它也不是时空,一切是它所变现出来的。那才叫真正的自己,在佛法叫法身慧命。

  我们有没有?人人都有,没有一个人没有,只是你现在迷了,你不认识,你不知道有这回事情。从法性里面变现出身,你认为这是自己,这叫颠倒,就错乱了,你怎么能把这个当作自己?确实,这是自己的一部分,整个宇宙是自己,这个身体也是宇宙的一个小点。古人用大海做比喻,大海是自己,身体是什么?是大海里头起的一个水泡。你居然把水泡当作自己,把真正大海忘记掉了。所以今天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充遍虚空的,实在讲虚空是自己法性变现出来的。

  自性如如不动,从来没有动摇过,这是讲真如、本性、自性、佛性、第一义谛、大般涅盘,都是讲这个。佛在经上讲这桩事情的名词讲了一百多个,为什么说这么多?叫你不要执着、不要分别,知道是说这么一桩事情,就可以了,完全是破我们妄想分别执着这些习气烦恼。说一个你就会执着这一个,说二个、三个也会执着,说很多很多,你就不会再执着。晓得了,我明白了,离一切妄想执着,你就能证得。

  佛给我们讲的是真话,你只要真的把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着舍掉,你就证阿罗汉果,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可是你现在并没有离开六道轮回,那是怎样的?那就是阿罗汉乘愿再来。有没有生死?没有了,就是阿罗汉乘愿再来。阿罗汉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凡夫有执着,阿罗汉没有执着。如果再进一步,把分别也放下,你是菩萨再来,菩萨没有分别执着,凡夫有分别执着。佛是先教我们从这个地方下手,最后再破无明,无明不好破,破无明就出十法界,但是证阿罗汉就超越六道轮回。你在六道里头乘愿再来,六道里面所有一切苦难你不受,与你不相干,身不是自己,舍身受身得大自在。我们凡夫在六道里面舍身受身,要知道是业力主宰的,没有办法,自己做不了主;阿罗汉自己做主,他到这儿舍身受身自己做主。真的,就像我们换件衣服一样,舍身就好象衣服脱下来,丢掉了;受身,再换一件新的,太自在了。凡夫执着,把这个当作是自己,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苦不堪言,这是不知道事实真相。

  「若」跟「则」要记住,我们从前面一直读下来,读了差不多有五十首颂,你看每一句都是「若」,一首颂的前一半是「若」,后一半是「则」。『若身充遍如虚空,安住不动满十方,则彼所行无与等,诸天世人莫能知』,这就显出它的作用。作用,「诸天世人」这是讲六道里面众生,没有人能够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阿罗汉到这个世间来,有,不是没有,也很多,他来干什么?他来度众生的,也度自己。为什么?他分别没有断,他要到世间来断分别;执着已经断了,所以他是乘愿再来,他不是业力受生。真正努力用功是在这上下功夫,你真的超越了,不在这上用功夫那你都错了,所谓错用了心,这是讲凡夫。阿罗汉的舍身受身我们都没有法子晓得,那菩萨就更不必说了。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个段落,前面是第二段,这里说清楚了,一共三十九颂,就是我们讲有「若」、有「则」,我们读了三十九颂。下面第三大段,「若」跟「则」就没有了。「第三菩萨勤修下」,一共有三首颂,「结叹其德」,这是这一段的总结,结叹。就是十信菩萨修四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修行这个四位他所成就的功德,赞叹这个。我们看经文:

  【菩萨勤修大悲行。愿度一切无不果。见闻听受若供养。靡不皆令获安乐。】

  我们再看底下一首:

  【彼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无缺减。十善妙行等诸道。无上胜宝皆令现。】

  这两首是法说,后面还有一首是比喻,我们先看这两首。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比较多,我们把注解念一下。「初二法说」,这就是前面两首,我们念过了,后一是比喻。「前中贤首云」,这个贤首是贤首国师,不是我们经里面讲的贤首菩萨,这是华严宗清凉大师的老师,清凉的师父,贤首国师。「贤首云,初二句悲愿内满」,就是第一首颂的前面两句,『菩萨勤修大悲行,愿度一切无不果』,这是悲愿内满。意思是说「菩萨勤修等者,结前若字下义,无不果者,结前则字下义」。我刚刚跟诸位提起来的,前面一个「若」,一个「则」,这个地方贤首国师就给我们说出来。

  「以若有彼,则有此,非是前后钩锁相因,唯是本位信中,有此则有彼,同时具有,而说有前后。是故信门,具足一切行位之相,然行虽无量,皆以悲愿为首,故就此结之」,这段是解释前面这两句,总结前面三十九颂。说明信位菩萨可以修学上位,上面这四位。同时贤首国师在此地告诉我们,位位都含摄一切位,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这是什么?这是性德。所以无论是位次高低,平等的礼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为什么要平等?我们不懂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太深了,不知道一位里头具足一切位,性具的。它不是前后钩锁,好象前后一个一个连结的,不是的,它一位里头本来就具足一切位。这个道理真是难懂,太深太深,为什么?自性本来具足。不但是初信位的菩萨具足,我们现在具不具足?具足。我们一念具不具足十法界?我们一念具不具足一切法?具足。所以佛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道理就在此地。而我们自己完全不知道,迷失了自性。

  这个地方总结前面三十九颂,所具诸位,一直到十地圆满了。总结第一句话,「菩萨勤修大悲行」,清凉跟我们讲得好,这就是总结前面若、则的意思。我们在前面看到,譬如「若知烦恼无所起,永不没溺于生死」,下面说「则」字,「则获功德法性身,以法威力现世间」,有个「则」字。所以下面说「愿度一切无不果」,这是「则」字。我们以为前前后后是关联的,不知道此地真正的意思,它是本来具足。

  我们要学,这两句不能疏忽。愿度一切,真的有结果,无不果。怎么度法?一定要修大悲,就是大爱,佛家讲慈悲,世间人讲爱。佛为什么不说爱?慈悲就是爱,世间人讲的爱里头有情;换句话说,它有分别、有执着。爱里面,没有分别的爱、没有执着的爱,就叫慈悲。所以我们常讲,爱是有感情的,慈悲是理智的,理智的爱,爱是带着有感情的慈悲,这样解释大家好懂。所以佛说慈悲,菩萨离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执着,他这里头没有情跟识,真的是智慧,情变成智慧。

  情是烦恼,智慧跟烦恼同体,一体的两面,觉悟了就叫智慧,迷惑了就叫烦恼。迷了,智慧就变成烦恼;觉悟了,烦恼就变成智慧。所以你讲断烦恼,烦恼能断吗?烦恼断了,智慧就没有了,转变,你得懂这个意思。转烦恼为菩提,这个话就对了,就没有毛病;要说断烦恼,不行,不可以断。生死即涅盘,了生死即涅盘,这是明了、觉悟了,生死是涅盘,迷了,涅盘就是生死。所以,凡圣的关键就在觉跟迷,觉了,凡夫成圣,迷了,菩萨就变凡夫。

  我们好不容易从凡夫转凡成圣,几时我们又会变成凡夫?我们相信世间人有提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当年世尊在世,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提过,在《楞严经》第四卷,你看看世尊怎么给他解答的?觉悟之后再不会迷了。佛用世间一个比喻,黄金,从金矿里面提炼出纯金,纯金再不会变成矿石,佛用这个做比喻。解答的经文很多。所以我们凡夫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什么尖端问题,在佛法里头早就被这些人提问过,而佛都一样一样解答,不可思议。

  我们今天要修的,要修大慈大悲,也就是对一切众生发大菩提心。慈悲里面必定有真诚、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勤修大悲行是这个意思。这样才能够度自己,度一切众生先度自己,没有说是自己没有得度而能度人,没这个事情。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度人一定要先自度。那个人掉水里去,你要下水救他,你一定先会游泳,你不会游泳你就没法子救他。

  所以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一个真理,「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有事情行不通,一定好好反省想一想。过失,那个行不通的道理一定在自己,绝对不是在别人,你才能够把问题的症结找到,才能把问题化解。如果你处处都是以为别人有过失,你就错了,你永远不能解决问题。你看中国圣人说这两句话,五千年了,传到今天还是这样的准确,一点都不错,这是我们现在世间人讲的真理。它上面还有两句话,是四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是古圣先贤教人处世待人的原则。你要是能照这四句去做,你的一生无往而不利,任何事情你没有办不通的。只要把四句学会,无论大小事情,你接到手里之后一帆风顺。十六个字,为什么不做?为什么不认真学习?这是性德,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换句话说,你本来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这样的,为什么?你本来是佛。

  一切诸佛如是教人,一切圣贤如是教人,他自己当然做到了,这是我们常讲的,所谓圣人,自己做到之后才教人,这是圣人;说到能做到,贤人;说到做不到,叫骗人。骗人不能成就,早晚会被拆穿,拆穿之后就一文不值。这四句话实在讲每天都要念一念,甚至我们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做完之后要想一想,提醒自己。晚课的时候反省,这四句话我今天做到没有?早课的时候提醒自己,这四句话我一定要依教奉行。为什么?恢复自己的性德,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谓良知良能。

  这个地方愿度众生,这个愿也是性德,不是我们今天讲的发愿,发愿是你的性德已经丢掉了,才叫你发。本有的,本愿。自性里面一切美好都是圆满具足,没有一丝毫欠缺,没有一丝毫不净,没有一丝毫不善。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那是自性,愿是这个意思。你一看到这个人要掉在水里去了,你要不要去拉他一把?你去拉他一把,这是愿度。你看到自然去拉他一把,你认不认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拉他?没想到,一看到他危险,赶快拉他一把。我们在行路的时候,看到人不小心,那个车过来的时候恐怕马上要撞到他,看到马上撞到他,你赶快推他一把,把他推过来。这个事情有,什么理由不晓得,不认识这个人,这是什么?这是你的性德。

  可是愿度众生最后都得到很好的结果,这就不是个容易事情了。你愿意帮助他,他还是往下堕落,帮不上忙。有没有?有,很多。诸佛菩萨确实大慈大悲,看到芸芸众生造作恶业,他救不救?救,用什么方法救?教学,自古以来,从无间断。尤其是现代,讲经说法的人少了,这是事实,可是科学技术发达,高科技,像现在的大众传播,电视、宽频的网路,正好弥补它的不足。世界的人口一直都在膨胀,这是事实,中国在干隆时代曾经做过一次人口的调查,有一亿多人,那个时候。你看现在中国十几亿人,人口不断在增加。没有圣贤的教化,人很容易堕落,为什么?习性不善。

  佛说六道众生,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不善的心所有二十六个,这是讲分类。所以我们的习性是善少恶多。外面的环境,不善的诱惑比例太大,善的教诲太少。所以人为什么会堕落你就要了解。中国人怀念、赞叹古圣先王,为什么赞叹他们?为什么怀念他们?他们能爱人民,真爱!就是他们施政尽量减少不善的诱惑,尽量增长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熏陶。所以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道理在此地。

  中国教育就是这么传下来的,五千年了,特别重视家教。你看教你把儿女教好,试问问,你自己好不好?你自己不好你就教不了好儿女。你要晓得,儿女一生最重要的老师,影响他最大的就是父母。所以中国自古以来的理念,君亲师是一体。你在家里面,父母就是小孩的君亲师,亲是父母,君是领导,师是教导他,老师,一个人兼三个任务,你才能把这个小孩教好。所以提倡儿童教育,大人决定是好人,为什么?处处要给小孩做榜样、做模范,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全民教育。这是出自于天性,所以推动不难,人人愿意接受。

  我们去年在国内汤池小镇做的实验证明了,这个小镇的居民乐意接受,欢喜!今天世界上冲突频率不断上升,多少志士仁人、专家学者在这里研究用什么方法化解。几十年没有办法,束手无策,我们有缘遇到,就想到中国自古以来的老办法。这个老办法提出来了,有很多人怀疑,古时候用的方法,现在还能有效吗?可能是一种理想,没有法子落实。因此,我们才在汤池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做成功了。证明中国古老的这些理念超越时空,那就叫真理,不受时间限制。四、五千年用这个方法有效,今年还是有效,在中国有效,在全世界都有效。所以我们在上个月把它介绍给联合国,希望联合国在全世界推广,希望这个世界冲突早一天化解,安定和平早一天落实。为什么?世出世法都要从安定当中才能建立,社会不安定,世出世间法统统都毁掉了。我们希望学业有成就、道业有成就,头一个条件就是社会安定,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真正懂得,你才对一个安定的社会会全心全力拥护,不能有动乱。

  胡主席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讲得太好了。和谐就能安定,不安定哪来的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得到安定?人人觉悟,明白了,知道怎么做人。所以我们极力在世界上推广《弟子规》,儒家的根本,这是教育的根本;《太上感应篇》,道家的根本;《十善业道》,佛家的根本。这在中国,儒释道三家的根,介绍给全世界。根从哪里扎?一定从婴儿,就是家教。我们中国人最重视家教,你看每个族姓,在过去有祠堂,祠堂有家谱,多数人家谱里面都有家教、家训、家规这一类的。我都不知道美国的摩门教重视家教,把中国的这些家谱搜集了一万多种。我听一位教授告诉我,有一万多种,在中国找不到,到美国去找到了,他们的总部在盐湖城,这个太难得了。如何能把中国传统这些每家的家谱里面的家规、家训、家教这一类的,把它节录出来编成一本,你就能看到中国自古以来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你就明白了,你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六七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三大段「结叹其德」,我们从第一首颂读起:

  【菩萨勤修大悲行。愿度一切无不果。见闻听受若供养。靡不皆令获安乐。】

  这首偈是说菩萨大慈大悲的圆满。凡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无不是念念都希望众生离苦得乐。所谓离苦是离究竟苦,什么叫究竟苦?六道轮回苦,四圣法界没有见性,还是苦;换句话说,究竟乐一定是超越十法界,回归自性,这才是究竟乐。佛法里面常讲的三苦、八苦永远脱离了,这才叫究竟。可是众生业障习气实在是太重,若是说听一次、两次经就彻悟了,自古至今这种人太希有,真的是亿万人当中难得找一个。中国有十三亿人,全世界将近七十亿人,找不到一个。

  古往今来,我们可以说释迦牟尼佛算是一个,彻悟;在中国看到一个,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是最明显的一个彻悟。没有他那么明显的不是没有,有,在中国历史上还能找到几个人。像华严的贤首、清凉,天台的智者,这都算是真正彻悟的。在传说当中,这些人都是佛菩萨再来应化的,这么说来,真正凡夫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话不是我们现在说,古大德就是这个讲法,即使讲到净土也不例外。古大德说净土的三辈九品,上三品是菩萨念佛才能往生,中三品是声闻、缘觉,凡夫不管怎么修法,也只是下三品,古大德这样说。

  可是善导大师的讲法就不一样了,善导是唐朝人,传说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讲的。他怎么说?他说净土「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就说得好,不一定是菩萨、声闻、凡夫,遇缘不一样,凡夫如果遇到的缘非常殊胜,也能上品往生,说得好!这个说法以后这些祖师大德都赞成,都接受。我们想想,这个也才合道理。因为大乘经上确实佛是这样说过,许多菩萨想闻这个法门,就是净土念佛往生这个法门,而不得闻,没有缘,所以总在遇缘不同。菩萨遇缘遇到净土了,肯定是上辈往生,声闻遇缘,肯定是方便有余土往生,那是肯定的。如果遇的缘要特别殊胜,声闻也能上辈往生,凡夫也能上辈往生。

  怎么样才能上辈往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是合理的。凡夫要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当然是上三品,而且是实报土往生,不是下面的。如果凡夫能够把分别执着放下,自然也是方便土、实报土,肯定是这种品位,这才显示出净土无比的殊胜。所以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世间众生遇到真正的胜缘,殊胜的法缘,也就是真的觉悟。真觉悟的人肯定是真的放下,还没有放下,就要晓得没觉悟。我们自己做功夫要常常认真检点,我们是不是真放下,真放下就真觉悟,还没有放下,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要虚心去求,求正法、求善知识,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求善知识、求善法,这样才一生当中有成就。

  根性很劣,不是中上根性,遇缘也不好,甚至于遇到一些不是真正佛法。楞严会上世尊所说的,「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高明的邪师,如果没有真实智慧,头脑不冷静,很容易上当,误以为是正法。从前老师告诉我们,高明的邪师说法,九十九句你听起来是正法,跟佛说的一样,只有一句不一样,那就是邪法。一句不一样,足以把你引到魔道,不是佛道。看起来是像,实际上不像。正如同,这也都是老师教导我们的,佛放光动地,魔也放光动地,佛光金色光明,魔光也是金色光明。不同的在哪里?佛光柔和,不刺眼,魔光像太阳一样,阳光那样强烈、刺眼,这个就能辨别放光的是魔还是佛。换句话说,佛菩萨的磁场是柔和的,你在他的磁场里面,也就是在他的光摄受的里面,你感到很安全、很舒适;可是魔的光摄受,他的威力很强,你很害怕,他有威力,你不能不跟他走。威力摄持,这是魔,佛是慈悲摄持,不一样。一个是感觉得安全、舒适、快乐,一个是感觉得恐怖,不相同。这都是我们应当要懂得的一些常识。

  这个偈颂里面,『见闻听受』,这就分很多等级。有见佛的,不一定相信;有听到佛菩萨名号的、听到人读经的,未必自己参与;受就不一样,受是或者是听到、闻到,他接受了,他相信了,自然到佛菩萨这个地方来接受教诲。『若供养』,假如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供养是求法、有供养是敬法的,对佛法尊重的、有供养是修福的。虽同样是供养,用心不相同,于是果报也不一样。果报虽然不一样,但是总的来说,他所得到的一定是安乐,这是肯定的。安乐有人天的安乐、有二乘的安乐、有菩萨的安乐,不相同。天里面有欲界天、有色界天,都不相同,但是总而言之,都能够得安乐。

  真正依教奉行,在佛教里面接受小小的教诲,譬如佛讲得很粗浅的《十善业道》,你真懂、真接受了,依教奉行,你在这一生当中能得安乐。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依十善,善与善感通。因为心量不大,有不少,学佛的人有很多,为什么学佛?求家里平安,求升官发财,求佛菩萨保佑一家顺利,这就是求人间的安乐。能不能求得到?如理如法,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到的。所以你一定要学经教,道理在经教里头。你要不懂道理、不懂方法,迷信、盲目的去求,求不到,要如理如法才能求到。这是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的。

  我能做,我没有求,但是果报很殊胜。我在讲席当中也做过多次报告,有求必应,我给大家做证明。我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做,理论、方法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真诚的爱心,就是慈悲。李老师教我「至诚感通」,我在他老人家会下十年,如果说我跟他学得到什么东西,用一句话来说明,就是这四个字,「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就用这个心。生活用这个心,工作用这个心,处事待人接物统统用这个心。不怕别人欺骗我,别人欺骗我,我觉得是正常的,绝不放在心上。为什么是正常?他迷惑!他要不迷惑他怎么会到人间来?既然在六道里搞轮回,就都不是正常人,都是迷惑颠倒。因此,迷惑颠倒的人违逆自性是正常的,他要是觉悟就回归了。

  我们要是没有遇到善知识,没有遇到章嘉大师、没有遇到李老师,我们还不是一天到晚骗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都是违逆自性。这一生是有幸,遇到真善知识,慈悲教诲,明白过来了,知道什么?那是不应该的,那是真正的过失。要想在这一生成就,你就要真回头,不再欺骗人。不但不可以欺骗父母、欺骗老师、欺骗尊长,不可以,对于任何人都不欺骗。这心里多舒畅、多快乐,离苦得乐就兑现了。心里还有隐瞒,还有不敢告诉别人的,这心里有良心责备,他总有痛苦。如果一个人一生心地光明磊落,没有一桩事情不可以告人言,你说他多快乐!离苦得乐,这就是的。决不是说离苦得乐,是你发大财、升了大官,不是这个意思,与那个不相干。那种果报是修来的,老师有教给我,财布施得财富,愈施愈多,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我们学。

  法布施里面最殊胜的是佛法布施,真的开智慧。我们需要的,不需要别的,需要智慧。所以老师教导我们,实在讲我们也布施财,布施法是最多。一直到现在,我们送《大藏经》,布施《大藏经》超过六千套,法布施。无畏布施最重要的是吃长素,不跟众生结冤仇,决定不伤害一个众生。何必跟它结冤仇?结冤仇错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千真万确,古今中外因果报应的例子太多了,不能不相信,这不是假的。

  不但我们不伤害一个人,连伤害众生的念头都没有。那别人伤害我,要不要报复?没学佛之前,有强烈报复的心理,学佛之后,这个错误念头化解了,不要报了。为什么?我报复他,他未必会服,他不服,来世又要报复我,这就叫冤冤相报。一世比一世激烈,彼此双方都痛苦,那又何必?算了!别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怎么想?大概过去生中我也这样对付过他,今天他报复过我,我就受了,我不再有这个念头。所以这一报,这个帐到这儿就结了,后面就没有了,很快乐。所以,别人毁谤我,我绝对没有一句毁谤他的,我看到他的长处,我依然还赞叹他,这才能消业障,这才能长智慧。

  无畏布施,消极的是素食。我吃素五十五年,身体很健康。素食养人足够了,何必杀害众生,有伤慈悲心。所以诸位,如果要想财用不缺乏,诸位要知道,钱财不要多,多了就会有罪过,会很麻烦,带来的副作用很大。聪明智慧不怕多,愈多愈好。健康长寿,长寿一定要健康,长寿不健康也很痛苦。你修这三种布施,这是因。喜欢施财的人,财布施的人,他物质生活不缺乏;喜欢法布施的人,聪明智慧;喜欢无畏布施的人,健康长寿,得安乐。这就是『靡不皆令获安乐』。

  可是你要晓得,究竟的安乐六道轮回里头没有,所以六道不能住,一定要出去。怎么出去法?念佛求生净土是决定可靠的方法,善导大师讲「万修万人去」。为什么现在念佛的人这么多,往生的人这么少?像李老师讲的,他是讲台中莲社,没有讲外面人,讲自己家里人。说一万个念佛人,台中莲社莲友,真正往生的只有二、三个。这怎么回事?跟善导的话是不是有冲突?给诸位说,没有冲突。善导讲万修万人去,那一万个人只有二、三个人修,那二、三个人就去了,其余的虽然是天天上念佛堂,没修!那个修字要注意,修是什么?修是修正、修理,你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行,你要把它修正过来,你才能往生净土。不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这个要知道。

  这一句阿弥陀佛什么意思,你懂吗?如果你懂了,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修行。这是经上讲的,祖师大德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它有感应。那个不相应,古德也讲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你虽然天天在念佛,好象很用功,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你能放得下,你怎么能往生?这个道理要懂。带业往生是你放下执着,你还带着妄想、分别,这是带业往生;不是什么都不放下就能往生,没有这个道理的。

  讲到究竟方便,放下是难,净土宗无比殊胜之处,凡圣同居土,你只要能把业伏住就能往生。真的,要把这个业断掉我们做不到,伏,行。伏是什么?把它控制住,虽然有这些业习种子,不让它起现行,就是不让它发作。烦恼、贪瞋痴慢、七情五欲,你这一句佛号能把它压住。贪瞋痴起来了,一句阿弥陀佛把它压下去,这叫会念佛。不是一面念佛一面起贪心,那就没用处,那就是口念弥陀心散乱。见到一个冤家债主,讨厌的人,他常常找你麻烦,你一看到就不舒服。一碰到,无名火往上升的时候,赶紧「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压下去,虽然见面,若无其事,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控制得住,这个功夫能往生。

  无论顺境、逆境,顺境不生贪爱,逆境不生瞋恚,功夫在哪里练?最殊胜的在人事上练。你喜欢的人,没有贪恋;你讨厌的人、厌恶的人,没有瞋恚,在这个地方把你的心摆平。这个叫什么?这叫练功夫,这叫念佛。这一句阿弥陀佛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的,是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我们的烦恼习气控制住,叫带业往生。修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这个控制不行,控制出不了六道,出六道要断烦恼,烦恼控制住,出不了六道。这就是净土法门往生特别殊胜的处所,它不要断,控制就行了。实在控制不住怎么办?舍,是个好办法,我把东西都舍掉。

  前天还有个年轻的居士,学佛大概有四、五年了,不算很长。他告诉我,他的衣服很多,他说我想舍掉,只要有几套换洗就够了,来问我。我说可以,你去布施。他是在家人,有些贫苦的人家,没有衣服穿的,你就送给他们。他说还有些图书也不想要了。我说行,你送到图书馆里面去,公家图书馆也行,私人图书馆也行,学校图书馆也行,你统统把它捐掉。只留着你自己必须学习的这些参考典籍,除这个之外,统统布施掉,正确。这就是什么?减少心里面的牵挂,没有牵挂你就没有忧虑,心开意解你就自在了,所以要舍。

  舍就是布施,可是舍后面有得,肯定有,你舍得愈多,你得到的愈多,得到怎么样?得到赶快再舍。所以舍得第二个意思,把你所得到的也舍掉,你就成功了;如果得到的你不舍,你把它累积在那里,你就着魔了。为什么?贪瞋痴统统起来。这个事情你只要细心去观察,太多了!最初发心是好心,发慈悲心去帮助一些苦难的人,去救济他们。救济以后,因为你搞救济事业,别人就会帮你。帮助你的人愈来愈多,于是你的钱财多了,你的名气也大了,古人讲慈善家,慈善起家,这个话很有味道。他本来也是个穷人,不富,到外面化点小缘到外面去救济。以后变成慈善家,自己住的房子跟皇上的宫殿一样,慈善起家。到那个时候贪瞋痴慢统统来了,这就是我讲经的时候常讲的乐中有苦。现在很乐,可能他三样都有,拥有财富、又有聪明智慧,因为他有法布施,也有健康长寿,三样都能得到。苦的什么?寿命到的时候他要堕三途,那苦就来了,这就是乐中有苦。

  如果把所得到的也舍掉,根本就不留,像佛、像祖师大德的样子,一分钱不留,来了就舍。不要以为我多攒积一点可以做点大事,这个念头不是正念,这个念头是邪念。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怕的是什么?怕到那时候自己受不了,堕落在贪瞋痴里头,怕这个。所以祖师大德、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根本不留。那做大事?大事看时节因缘,有这个因缘,人家送一大笔钱给你,你不就可以办大事了吗?不要自己去攒,攒积有副作用,很可怕。你没有智慧、没有定力不行,受不了。往往我们看人在没有钱的时候布施很慷慨,发大财的时候一毛不拔,变成很吝啬,不如穷人;穷人反正穷,舍掉还是一样。这些道理要细心去观察,要细心去读经,经上都有,然后你细心去观察世间的人事物你就明白,佛经上讲的正确。

  再看下面第二首,第二首还是法说:

  【彼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无缺减。】

  我们就看这两句。『彼诸大士』是总结前面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前面我们学习过了,是总结前面四十位法身大士他们的『威神力』。「威神」,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我们把清凉大师注解念一念。「次一颂」,就是第二首,「结前所具行位」,具是具足,就是前面我们所学习过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些位次。下面说,「初句」,就是第一句,我们刚才念的「彼诸大士威神力」,初就是「举人标法」。彼诸大士是人,威神力是法,法是什么?就是信,「为能具之由」。

  「次句」,第二句,「结能证智眼」。『法眼常全无缺减』,这是智眼,智眼是法眼。「证如如永常故」,唯有法眼看这个世间,世间法真常,我们看世间,世间是无常。我们看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无常的;可是法眼就不一样,法眼看这些现象是真常的。什么是真常?《般若经》上跟我们说,「一切法」,我们讲的动物、植物、矿物,一切法,包括整个宇宙的现象,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这不是真常吗?《般若经》上又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真常。这个相在哪里?就在眼前。

  这个话不好懂,我们要从比喻里面去体会。凡夫看现象,就像我们看电影,用电影讲好懂,用电视讲还是不好懂。因为电影它有胶卷,放映机在那里转动,镜头有开关,你容易觉察。凡夫看电影是看银幕,银幕上有生有灭,无常。你看它是幻灯片,镜头一打开,幻灯片放上,照上去,马上关起来,再开第二张。一秒钟二十四张,你看到银幕上的影像就像我们现实的境界一样,无常。法眼菩萨看电影,他看放映机,他看机器在转动,看那个。那是真常,永常,没有生灭,从来没有动过,他看到底片。一个看底片,一个是看银幕上的画面,不一样;看底片看到真相,看银幕上是幻相,真相跟幻相是一不是二,你就完全通达明了了。

  你真的不迷了,所以真相大白。我们现前的境界,剎那生灭,是幻相。可是凡夫不知道,以为这是真的,在这里头起心动念,起妄想,要控制、要占有,全是妄想,剎那生灭。剎那是讲的很粗,《仁王经》上讲一剎那有九百生灭,我讲这桩事情讲得很多,这是世尊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速度比这个还快。这个说法在《仁王经》上说,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照佛这种说法,我们一秒钟弹指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就是一秒钟有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一秒钟,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电影银幕画面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现在我们现前这个相,照《仁王经》上讲的,是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

  所以宇宙从哪里来的?科学家发现是大爆炸,这在佛法讲不通,佛法讲是什么?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就像电影放映机上一样。释迦牟尼佛那时候,这种机器没有发明出来,可是佛讲的跟放映机的现象完全相同,这不能不服。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为它太快了,生灭几乎同时,同时就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讲这个现象。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不是废话吗?那佛不是开玩笑吗?真有生灭,生灭太快了,你说生,它灭了,你说灭,它又生了,太快了。而实际快的速度不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不是!总是百万分之一秒,千万分之一秒,乃至亿万分之一秒,没法子计算,太快了。

  这个现象,难为现代的科学家,他发现了,但是他没有讲透彻。他发现的讯息,我一看到就明白,跟佛讲的一样。钟茂森居士有一篇近代科学发现的报告,里面讲三桩事情。第一个说时间、空间不是真的,在某种条件之下,空间等于零,空间等于零就没有距离。佛经上常说,连你们「三时系念」里面都念到,「此方即极乐,极乐即此方」。此方就是我们现前这个地方,极乐是极乐世界,佛经上给我们说,极乐世界跟我们的距离是十万亿佛国土,距离没有了,真的。佛是对凡夫讲,有距离,对法身菩萨讲,没有距离,为什么?空间不存在。时间不存在,没有先后,说是亿万年前,就是现在,亿万年之后,也是现在,不可思议境界。真的,这是佛经上讲的,现在科学家发现了。时间与空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佛经上有,佛用什么方法?禅定。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接着再谈。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讲近代科学家的发现,说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是个假相。这桩事情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讲经的时候就说过了,时间跟空间是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行法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它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决定不是事实,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它不像心法、不像色法,抽象概念。禅定能突破,在定中把时空维次突破了,能够看到过去、能够看到未来。禅定功夫愈深,突破的面就愈大。如果真的哪一天你妄想分别执着全都放下,空间维次就没有了,时空维次都没有了,你全突破了。所以它不是真的。

  另一个发现就是物质,物质在佛法里面叫色法,说物质确实是无中生有,物质现象被发现了。可是它存在的时间非常之短,一变成物质立刻就没有了,时间很短。它不断的在变,这跟佛法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一个意思。所以我们看到的物质的现象,实在讲是它的相续相。古大德说得好,怕我们产生误会,认为真的是相续相,所以相续上面还加两个字,「相似相续」。也就是说前面一个相跟后面一个相不是一个相,它相似,确实不是一个,所以叫相似相续。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你才能认识色法的真相。《般若经》上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的一点不假。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没有,它现相,你说它有,它相已经灭了。

  他说每个相都跟大宇宙是一不是二,这个现在科学家也发现,发现宇宙的原点。宇宙是怎么来的?他说是原点变现出来的,这是讲大爆炸,原点变出来的。原点多大?那个数字我记不清楚了,比喻我能记得。他说我们头发,头发很细,把头发切断,比如像这是一根头发,把这里切断。切断这上面有个平面,平面有个直径,直径上可以排多少个原点?他说可以排一百万后面有三个亿,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你就晓得那个原点,我们今天最高倍的显微镜都看不到,它太小了,宇宙的原点。佛给我们讲微尘里面有世界,微尘不就是讲的宇宙原点吗?微尘不大,世界不小,没有缩小,大小不二。你去想想这个味道,为什么?因为它是性德。

  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精神是阿赖耶的见分,我们的觉知是阿赖耶的证自证分,自证分是阿赖耶的本体,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阿赖耶是真妄和合。什么地方是真?自证分跟证自证分是真的,是永恒的,见分跟相分是剎那生灭的,是妄的,真妄和合。我们把这桩事情搞清楚了,然后你才真正懂得,才能体会到诸法实相,你相信了,没有疑惑。剩下来的是要把它证得,你怎么样能够亲自契入这个境界,是你亲自看到这个境界,那就要靠定功,定功就要靠你放下。到什么程度?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跟这个境界就非常接近。可是因为你还有习气没断,习气不必完全断,大概断一半的样子,这个境界就现前了。佛经上说,八地菩萨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阿赖耶,看到阿赖耶就是看到宇宙的真相。宇宙、万物、生命怎么来的、怎么回事情,你就亲眼看到,这叫证,信解行证。行没有别的,行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

  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在待人接物,把这个东西统统放下。那么你所过的生活,是法身菩萨的生活,放不下,六道凡夫的生活,差别很大!为什么不放下?不放下的是个大傻瓜,是个大笨蛋,迷惑颠倒。所以清凉在《疏》里面给我们讲,威神力就是信,可见得信不容易,这个信是真信。什么人?法身菩萨,刚才讲,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这真信了。有妄想都不能算真信,正信,分别执着没有了,还有妄想,正信,至少执着放下,正信;三个都放下,真信,真假的真,真信,真的是事实。正信是佛说的,法身菩萨说的,当然不是假话,自己没看到。再看下面这一句:

  【十善妙行等诸道。】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很好,「次句」,这第三句,「结所证道」,结前面他所证的道,什么道?「十善」,十善是二地的,二地菩萨修十善行。「等取余地,及余位余道」,「等」是平等,「取」就是包括,这就是说明《华严》所说的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这个一不是独一,任一,任何一法都圆满具足一切法,所以十善具足一切法。说了十善,等前面十信位,等后面,这个是二地证的,二地修的,等后面三地到等觉,等觉叫十一地。菩萨五十一个位次所修所证的,一个十善统统具足。

  佛教众生从哪里入门?从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经》你能小看它吗?你能说这个不重要吗?那你就错了。你去读读《十善业道经》就明白了,从人天到一切佛法,全部建立在十善业道上。佛在经上最后把十善比喻大地,地球上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依靠大地建立,依靠大地生长,依靠大地成就,离开地什么都没有,把十善比作大地。我们讲盖一栋大楼先打地基,佛讲的不是地基,佛讲的是土地,你要盖大楼,没有土地,你打什么地基?《十善业道》是土地、是大地,失掉大地什么都没有。他的比喻比我的比喻还要深一层,我的比喻十善业是基础,是修行的基础。好象五十一位菩萨是五十一层大楼,十善业道是这个大楼的地基。你才晓得十善业道的重要,没有十善业什么都没有。

  可是十善业,真的,我们现在为什么做不到?我们从小把家教丢掉了,古人在家出家统统都能做到,而且很容易做到。那是什么?有《弟子规》的基础,有《感应篇》的基础;《感应篇》是道教的,因果教育;《弟子规》是伦理道德教育。所以从前中国人从小就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因果道德教育。他有这两样基础,接触到佛法,学《十善业道》很容易,一点都不难,无论在家出家他都有成就。现代人为什么不能成就?你就明白了。

  所以多少同修来问我,我们念佛求往生,怎么修法?怎么念法?念佛求往生有弟子规的基础就能往生。弟子规是什么?十善业道的落实。你们仔细看看弟子规跟十善业道比较,弟子规统统做到,你就能达到中品十善,中品十善哪有不能往生的?弟子规能做到一半,是下品十善;百分之百做到,是中品十善;如果再能把感应篇统统做到,那你是上品十善。上品十善生天,一般讲起来是四王天、忉利天,再往上面去,十善还要加禅定,要修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下品的慈悲喜舍生欲界天,就是忉利往上面去,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你才晓得,十善业是根基。

  讲到这个地方,我们不能不把善跟恶这两个字讲清楚,现在多少人不知道善恶,把恶以为是善。今天这个世界,可以说是全世界有历史以来没有这样的混乱,太可怕了!三十多年前美国人所绘的未来世界的地图,我们在五楼那里挂了一张。一般的说法,这个预言所讲的,二一00年,我们今天是二00六年,换句话说,还有九十四年,世界地图就变成那个样子。不是突然变的,是慢慢变的,你就晓得多么可怕,你还有什么好争的?现象已经很明显了。最明显的,地震的频率增加,臭氧层破裂得愈来愈大,南北极的冰山加速度的在融化,地球变暖了,这个暖是人为的,各种奇怪的病频率也是不断在上升,人不像人。

  我过去也曾经多次说过,能救世界的、能毁灭世界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国家领导人,一种是媒体的主持人。电视、电影,现在加上网路,主持这些的,他可以救世界,他可以毁灭世界。他要是发心救世界,他是菩萨,他所制作的内容肯定是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学,一定是这个,救世!如果他制作的节目是引发人自性的缺陷、恶习气、贪瞋痴慢,他播演出来的是色情、是暴力、是杀盗淫妄,唯恐天下不乱,这毁灭世界。所以这两种人,一个是菩萨,一个是魔王,都有很大的势力。

  所以我常常祈求,国家主持人可以严格的控制大众媒体,禁止色情、禁止暴力、禁止杀盗淫妄,完全提倡正面的,制作人不能不服从。所以,真正主导救世界、毁灭世界的是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国家没有好的领导人?这个要晓得,众生的福报,有没有福报。众生福报从哪里来的?众生善不善,这就回归到教育了。一切众生思想善、言行善,这世界灾难就没有了。我们的思想、言论可以改变地球,境随心转。如果我们的思想不善,尽量的在那里扩充贪瞋痴慢,贪瞋痴慢到饱和点就是世界末日。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

  善恶怎么讲法?善恶的讲法太多了,古今中外解释的不同,我们在此地当然不能占很多时间,只能举几个重要的例子,讲善恶、判善恶之心。在佛门里面学习经论的这些大师们,他们的说法种种不一。《菩萨璎珞经》上说,这是说了一个标准,《菩萨璎珞经》,「顺理为善,违理为恶」。经里面讲,「一切众生识始起一想住于缘」,这就是我们讲的众生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缘,念头就住在缘上。顺第一义谛起的就是善,违背第一义谛而生起的就是恶。我们要问,《璎珞经》上讲的顺理,什么是理?经中讲的第一义,第一义就是理。顺第一义谛,这就顺理,违背第一义谛,就是违理,违背了理。理是什么?法性,第一义谛也就是讲的法性。佛讲诸法实相、讲真实义,你看《开经偈》偈子里说得很清楚,「愿解如来真实义」,真实义就是第一义谛,就是这个理。

  宇宙万有总有个理,宇宙万有是事,事一定有理,没有理,事从哪来?在现代哲学里面来讲,这是本体,宇宙万事万法的本体。宇宙森罗万象是现象,现象的生起一定有个体,有个能生的,宇宙万法是所生。能生的是理,有个理、有个体,这个体不是现象,但是它能生,所以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法性。能顺,这是善。法性,可以说这第一义、理,纯净纯善,没有一丝毫污染,没有一丝毫不善。像《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佛告诉龙王讲,「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一切世间是讲十法界,菩萨有一个方法,能离十法界的苦。我初读这个经看到这一句,头发都竖起来了,非常惊讶!这是什么法?这个法太好了,我们一定要。这个法就是十善业道。所以佛说,这一法是什么?第一个是心善,第二个是思想善,第三个是言行善,这说尽了。后面还有一句重要的话,「决定没有丝毫不善夹杂」,那就是纯善。这是什么?顺性,所有一切不善,自性里头没有,换句话说,所有一切善法是你的性德。

  在中国古人所讲,五千年的教化教什么?教伦理、教道德,伦理道德顺第一义谛,所以它叫善法,违背了就不善。伦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顺第一义谛起。在日常行事当中,圣人跟我们讲了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这十二个字,顺第一义谛是善,违背就是不善,就是恶。我们懂不懂这个道理?

  所以佛在《璎珞经》上告诉我们善恶的定义,这个说的很高,总的来讲这是善恶绝对的标准。但是在不同的时间,十法界善恶的讲法就不一样,有浅深不同,我们学习等差很大。在中国讲有圣人、有贤人、有君子,统统都是学伦理道德,就像佛法讲有上品、有中品、有下品。圣人所修的五伦八德,上品;贤人所修的,中品;君子所修的,下品,就有等差。佛法里面,这我们刚刚读到的经文,讲的是五十一位菩萨,善的等级就有五十一等。初信位菩萨的善跟二信位菩萨的善不一样,我们今天连初信位菩萨的善都达不到,可是善的名目没有两样,完全相同。

  在中国这十二个德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圣人也是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贤人也是修这个,君子也是修这个,可是里面确实有上中下三品不同。就跟此地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修十善业,到等觉菩萨还是修十善业,五十一位菩萨所修的科目相同,都是十善业,可是就有五十一级的差别,不止上中下。如果要是大的来讲,地上菩萨是上品,三贤菩萨是中品,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中品,十地跟等觉是上品,十信位的菩萨是下品。下品里头又有上中下,中品里头也有上中下,上品里头也有上中下,这就九品,不一样。我们要努力向上提升,不要往下堕落,这就是佛法。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法就是觉悟之法,学佛觉悟的人不断的向上提升,不会向下坠落。这是首先标示出来世尊绝对的标准。

  下面《唯识论》上所讲的,它不是绝对标准,是相对标准,相对标准那就太多了。《唯识论》上讲,「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无漏行法为善,于此世他世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你看这两句话里头,善法里头有无漏,恶法里头没有无漏,只有有漏,没有无漏。漏是什么?烦恼,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把我们自性里面功德法财都漏掉了。怎么漏掉?烦恼是个漏洞,佛举比喻,好象是茶碗,这个茶杯是个完好的,不漏,装东西进去不漏。如果下面破了,有个洞,它就漏下去。烦恼就是洞,你所盛的是你的功德,全都漏掉了。烦恼是什么?就是前面讲的违背性德,所以它这个不是绝对的,它是相对的。你看顺益,顺是利益。我们这一世得利益,来世后世也得利益,无论是有漏法、无漏法,统统是善法。无漏当然是善法,无漏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放下执着是无漏,小乘的无漏;放下分别,是菩萨的无漏;放下妄想,是诸佛如来的无漏。

  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这完全是对我们说的。我们在这个世间,放下执着不彻底。有没有放下的时候?有,有时候放下了,没有放在心上,心里头没有,可是境界现前的时候分别执着又起来了。此地讲的有漏无漏是这个意思。境界不现前的时候好象自己心很清净,特别是坐禅的时候、诵经的时候、念佛的时候,心地清净。我想很多人有这个境界,在念佛堂止静的时候,身心很清净,忽然感觉得身体没有了,很舒服。但是时间不长,几分钟这境界就没有了。有时候会现前上半身有,下半身没有,在那里盘腿打坐双盘,会感觉得下半身没有了。这都是沾一点无漏的边缘,时间不长。这是善法,得法喜,但是法喜不充满,法喜不长久。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生烦恼,遇到顺心的时候起贪爱,烦恼还是现前。

  你能够止恶行善,这一生得利益,来生还得利益。譬如我们今天劝同学,你们修《弟子规》、修《感应篇》、修《十善业道》,这一生得好处,来生还得好处。来生怎么样?不失人身;修得好的,天道去了;用这个功夫念佛的,往生净土,这个利益就太大了!真的是此世他世统统得利益,无比的利益是得往生,不往生的时候,天道。天道里头能不能继续修?一般是可以继续。能不能永远保持?靠不住。纵然继续修,不断的往上升,升到最后还要往下堕落,为什么原因堕落,经上讲得很清楚,这些不能不知道。

  于现前有利益,于来生没有利益,是恶。现前你可以得名闻利养,你可以得荣华富贵,如果你是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给诸位说,不正当方法得到的还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头没有的,用什么不正当的手段都得不到。为什么?因果定律。不正当手段可以得到,因果律推翻了。你命里头没有,你居然用不正当手段可以得到,因果不就没有了吗?哪有这个道理!善因善报,恶因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你用一些手段可以提前,你的果报可以提前,可以延后,这个可以,总而言之,是你命里有的。

  《了凡四训》讲得透彻,命里没有的能不能求得?能,如理如法的去求。为什么?你命里有的是你前生造的善业,譬如你命里有财富,是你前生财布施多,你这一生得大富。你命里有财,无论你经营什么事业统统赚钱;命里没有,你跟他学,你跟他一样去做,他赚钱,你赔本,为什么?你命里没有。这个理、事不能不相信。你要相信之后,心平气和,富贵的命,安于富贵,贫贱的命,安于贫贱,为什么?他不想求富贵,命里没有,求不到。他会断恶修善,所谓是理得心安,贫贱也安,心非常安定。

  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改造命运,原理不是别的,就是断恶修善。章嘉大师教我改造命运。我在年轻的时候很多人跟我算命,算的结果怎么样?命很苦,财库空空,一生生活非常艰难、艰苦;没有官印,官印就是掌权,命里头没有。就是说你一生做事情只能替别人办事,做别人的下属,你做不了主管,你没有这个命。你看看,做官要有命,做个小主管都要有命。没有,我的命里统统没有。而且还怎么?短命,寿命只有四十五岁。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看我,他说人有一点聪明,很可惜没有福报,短命相。所以李老师教我要发心学讲经,讲经是所有一切善法里面第一善法,真的可以把命运全转过来。

  讲经是法布施,没有钱布施的时候,我内财布施,内财是身体。我要用身体给人家,要用身体、要用精神、要用自己的体力,这是内财布施,内财布施比外财还要殊胜。所以智慧增长,寿命延长,虽然没有很多的财富,物质生活不缺乏。这是以后甘珠活佛跟我见面的时候告诉我,他说你这么多年来弘法利生,你的命运全转了,不但你有福报,而且你的寿命很长。他说以前我们在背后都说你的闲话,都说你短命、没福,你这些年统统转过来了。这个转变是章嘉大师教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把不好的念头统统断掉,不好的行为统统改掉。这是每个人都希望,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真正能得到。所以我也是现身说法,做出样子来给你看,你照我这个样子去做,你也能得到财富、智慧、健康长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六八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三段「结叹其德」第二首颂,我们讲到「十善妙行等诸道」,特别在此地把善恶略略的介绍一下。现在这个社会,不但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什么叫善恶,即使学佛的同修,对善恶的定义也不是十分明了,所以有说明的必要。前面我们从《璎珞经》里面看到善恶的绝对标准,这个标准,随顺性德的是善,违背性德的是恶。这个地方讲的理,就是现在人所说的真理,佛法讲的理跟世间人真理的概念还不一样。佛法讲法性,随顺法性是善,违背法性的是恶。

  《唯识论》里面说的标准就多了,十法界标准不一样,菩萨、声闻、缘觉三乘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不足以为奇,为什么?世出世法里面当然有不同的标准。就在我们人间,古今的标准不一样,中外的标准不一样。有些我们中国人认为是善的,外国人不赞成,中国人认为是不善的,外国人觉得这个很好,可见得它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可是它有个原则,这个原则还是随顺性德。譬如我们中国讲五伦十义,讲伦常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几千年来大家都认为这是善,这些都不违背性德,可是表现在外面,尤其在应用方面,这里面就有很多复杂的状况发生。确实要不是细心,不是有学问、经验,你很难看得明白,很难讲得清楚。

  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了凡先生跟我们说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端就是直)、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真正讲修养、道德都必须要搞清楚、搞明白。行善而不知道善恶的道理,往往自己认为是行善,实际上他在造业,冤枉用了心,得不到真正的利益,那么善恶就不能不搞清楚,不能不搞明白。最通俗的,《了凡四训》讲得很明白,他说了这八种,有详细的分析。所以《了凡四训》这本书,好书!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这是因果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对这一生幸福美满会有很大的帮助,不能不学。

  我们今天接着看《唯识论》里面所说的,我们把《唯识论》这段念一念。「唯识论以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无漏行法为善,于此世他世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昨天跟诸位讲清楚了。你看善里头它有有漏、无漏,恶里面只有有漏,没有无漏。今天我们接着往下讲,「若夫如人天之乐果,于此世虽为顺益,于他世不为顺益,故非是善,无记性也」,无记就是说不上善恶。这个地方都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看到的,所以不能不知道。人天,我们今天在人道,人道跟天道(欲界天)不远,跟畜生道、饿鬼道也很近,这个利益你就知道了。

  于此世虽然有利益,你得到了,这一世你得到了,可是来世?来世就得不到;换句话说,你的福报在这一生享完了,享尽了,这一生享福而不知道修福,所以这不算是善。前面的定义要晓得,佛家常讲,现在善,来生还善,后生还善,这是善;现在这一生善,来生不善,这是假的,不是真善。要知道这一生在世间时间很短促,不长,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是一九七七年,今年二00六年,整整三十年。想三十年前到香港来讲经的时候,就像是昨天一样。人生真的是一场梦!可是三十年前在香港的这些法师、朋友、听众,大概四分之三不在了。人世无常!从这个地方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一瞬之间就过去了,这个不能不知道。

  再讲到苦果,「又如恶趣之苦果,于此世虽为违损,于他世不为违损,故非是恶,亦无记性也」,这是《唯识论》里头所讲的。恶趣,我们能看得到的是畜生道,畜生是恶道。畜生造不造业?不造业。特别你所看到的,牛马羊猪鸡鸭,我们常常看到,它是在受报,过去生中造的不善,它在受报。受报就把它过去生中造的恶业消掉了,它们是在消业。长大了被人杀,被人吃掉,那是什么?还债。经论上祖师大德们常说,这一生我们吃它半斤,来世要还它八两,冤冤相报,世世酬偿,没完没了。这一生我们吃它,来生它们吃我,再一生我们又吃它,毫无意义。你吃它的时候觉得很乐,将来你堕到畜生道再去还它债的时候就不是好事了。所以我在讲经的时候常说,乐中有苦,苦中有乐,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真正知道,不敢做了。

  我二十六岁学佛,没学佛不知道,学佛之后才明了这些事情。真正的忏悔,没有学佛之前造了很多杀业,吃众生肉。道理搞清楚、搞明白了,大概六个月我就吃长斋,不再吃众生肉,到今年五十五年了。幸亏觉悟得还不算迟,改得很快。学佛教给我们的忏悔法门,忏除业障,要不然这些债务生生世世永远还不清,你说多可怕。我们真正明了,一切众生个个有前生、有后世,六道轮回。想想这个事情是苦不堪言,六道多苦!色界天、无色界天有坏苦、有行苦,欲界天人跟我们人间差不多,三苦具足。什么是善,不能不清楚,然后才知道怎样叫做断恶修善。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到顺心的,于一切人事物生起欢喜心,不顺心的就生起瞋恚心,这是善是恶?这是恶,不是善。为什么?与法性相违背,法性里面没有爱欲,也没有瞋恚,所以七情五欲现前的时候要有高度的警觉。念佛人的方法妙绝了,七情五欲才一动,「南无阿弥陀佛」,把它化解了。一生当中念念不离佛号,人家赞叹我们的时候,阿弥陀佛,人家骂我们的时候,阿弥陀佛,统统都归到阿弥陀佛,这是善。阿弥陀佛忘掉了,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起现行,那不是善,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我们再看小慧远法师,我们净土宗的初祖叫慧远,晋朝时候的。隋朝时候也有个慧远,名字完全相同,后来称他为小慧远。他住在净影寺,修行很有成就,我们称为净影师,看到净影就晓得是小慧远。他有《无量寿经》的注解,他的注解就是注解康僧铠的,流通量很广。可以说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没有出来,一般学《无量寿经》的都是采取康僧铠的本子,注解一定是看《净影疏》,就是小慧远的注解。这个本子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也学过,他就五乘而判三种善恶,这是净影大师。

  这三种,第一种「顺益为善,违损为恶」,跟《唯识论》里面讲的差不多。他的解释是「若依此义,则上通佛菩萨,下极人天,其所修之行,名为善;招三途之因,及人天中苦果之别报业,名为恶」,这可以说就事上讲的。顺着我们的欲望,顺着我们的习气,人天都欢喜,都觉得这是好事情,违背了就是恶。在这个意思上说,上可以一直到诸佛如来,菩萨、声闻、缘觉,下到人天。为什么?你修的是善因,所感的是善果。这个地方就不能不知道了。

  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十法界的因行,佛的第一个业因是平等,记住,平等心是佛心。我们在一切人事物里头常常用平等心,这个善,跟性德相应,清净平等觉,跟佛相应,跟菩萨相应。菩萨第一个业因是六度心,念念不离六度;缘觉,十二因缘心;声闻,四谛心;天人,上品十善、慈悲喜舍,天人,你修这样的行生天,记住,上品十善还加上慈悲喜舍;人道是中品十善,五常、五戒,这是得人身;饿鬼道,贪心,贪爱是饿鬼;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三恶道里面就不善了,所以他从佛菩萨只到人天,这是善。三皈、五戒、十善、伦常、八德都是善。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你有没有想到你的念头落在哪里?你要是真的清楚、真的明了,来生到哪里去不要问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我们起心动念,在日常生活当中跟一切人事往来,心里不平,常常发怒,这个决定不好,你起心动念落在三途,你不善。小小的事情就很执着、很计较,尤其是对父母、对长辈。再跟你说,对儿女、对晚辈可不可以?也不好,为什么?比你小的都在学习,看你的样子他都学会了;换句话说,你是无意的,不知不觉把他们都教坏了,这就是过失。

  所以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你们现在看《弟子规》里面你就明白了。无论是在尊长,或者是在儿孙的面前,都要守住一个原则,顺善,不能够表现违恶;你要是违恶,对上是不敬,对下是把下一代教坏了。所以《弟子规》上的七个原则,那是总纲,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到最后才学文。学文是什么?提升精神生活。这里头最重要的,孝悌当然重要,下面那个「谨」很重要。无论在什么场合、在什么时间,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稍稍不谨慎,自己做错事情自己不知道,粗心大意。

  尤其净影大师在此地提醒我们的,「招三途之因」,这一句要高度的警觉。三途之因是什么?贪瞋痴慢,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详细,十恶、八邪以及所有一切不善的习气,这是真麻烦,确实不知不觉就现行,怎么样?他养成习惯了。明明有六道,为什么说人死了都作鬼?人死了之后,六道有六个选择,为什么都说他是鬼道?说的人这么多,说的时间这么久,想想还是有道理。你们想想,哪个人没有贪瞋痴慢?哪个人没有十恶八邪?哪个人没有一些不良的习气?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能控制得住吗?真正能控制得住的人,我们讲这个人修养不错,言语一定少,所以古人讲的一句话很有道理,言多必失。

  可是现在一般人言语多,尤其喜欢开玩笑,在一起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犯了什么?妄语。妄语里头有四种,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确实有不少人一开口就落在这四种里面,他自己并不知道,知道的人也不会告诉他,为什么?他不能接受。你要告诉他,他还埋怨你,说你批评他,所以知道的人也不讲,免得跟你结冤仇。古时候看到你有过失一定要讲的只有两种人,一个是你的父母,一个是你的老师。朋友,真正的好朋友,会劝导你;没有那种交情,不说,远离过失,不跟人结冤仇。所以很困难。人要学好要交好朋友,德行、学问、才艺都在我之上的,这是善友。善友是又是朋友又是老师,你对待善友一定要以对老师的态度对他,在他那里会学到很多东西;可是善友一定把你看作好朋友,志同道合。这样的际遇可遇不可求,遇到之后要珍惜,要能保持,终生受益,你就成功了。

  文里面讲「及人天中苦果之别报业」,这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花报,我们一般讲现世报。你造作的不善,犯法了,被法官判刑,这是别报。这个事我们现在看得也非常多,你看社会上犯罪的人多少,特别你到监狱里面去看看。我们这边杨老师跟蔡老师这些人,他们在海口那边有个监狱里面讲《弟子规》,看到许多年轻人,青少年犯罪。可是听了《弟子规》之后都受了感动,以前不知道自己行为是错误,学了圣人教诲之后,才晓得自己错了,改过自新。本来在监狱认为很苦,为什么关到监狱关那么多时期?现在态度变了,认为在监狱里很好,在这里上学,学习圣贤的功课。那是别报里面的善,不是恶了。所以善跟恶随时会在转变。

  受刑的时候听到讲经说法,过去早年我出家没有多久,在台湾我在监狱里面讲过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那是讲经,劝大家改过自新,收到很好的效果。监狱应当变成学校,变成伦理道德的学校,让这些人到那个地方去学习。将来刑满出来之后,他们就是社会上的善人,他懂得了,明白了。国家要这样推行,这是善政。教育就是如何把不善变成善,把坏人变成好人,把迷惑颠倒的人变成有智慧的人,这个教育成功了。

  第二条,他说「顺理为善,违理为恶」,这跟《璎珞经》上讲的很相似。「理者无相空性也」,这是讲到法性。「例如行布施,所施者能施者施物之三轮相存于意中,是违于无相空性之理之有相行也;若不存三轮之相,是顺于理之无相行也。因之,顺理为善,违理为恶。若依此义,则上从佛菩萨,下极二乘,其所修之善法名善;人天众生所修之善法,总为有相行,名之为恶」,这就提升了一层。什么人心行是善?阿罗汉以上这是善,六道众生所修的都不是真善。

  我们把这个文大意说一说,他讲理,理是法性,法性没有相,法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我们在讲经的时候跟诸位说过,我们用唯识家所讲的阿赖耶的四分,这讲得很清楚。阿赖耶有自证分,自证分就是无相空性,有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是我们现在一般讲的觉性、悟性。这个东西,是的,人确实有,但是为什么显示不出来?被烦恼习气障碍了。见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相分是讲的物质,见相两分都从自证分里面变现出来的。自证分是无相空性,它是能现能变,宇宙之间万事万物是所现所变。能现能变是真的,不生不灭,所现所变是假的,它生灭无常,这是讲的这个道理。

  他举个例子,譬如布施,布施要是能够与法性相应,这个布施是善,与法性不相应,这个布施不是真善。与法性相应,三轮体空;如果这个三轮相你心里头有,就不善。譬如你今天布施,谁布施?我布施,我布施给某某人或是给某某道场。布施多少?我今天布施一万块钱。有我相、有人相,还有布施钱财的相,你这三轮不空,那就不相应。三轮体空就相应,你行布施没有着我,我能施的念头;也没有执着我布施给哪个人、哪个道场,没有这个念头;也不执着布施的财物,布施出去若无其事,心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个与理相应,这就是善。照这个意思来说,只有阿罗汉以上,为什么?阿罗汉证得我空,《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才能做到。六道众生就是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虽然他没有身体,没有色相,他还有情执,还有我执。那就是《金刚经》后面所讲,他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相他不执着,他有见,所以他还会堕落,还会搞轮回,道理在此地。阿罗汉以上没有,四相、四见都破了。

  再说小乘须陀洹,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须陀洹有没有做到三轮体空?有。须陀洹证得须陀洹的时候,他并没有觉得我是须陀洹,你不是的,《金刚经》上说得清楚。如果须陀洹自己认为「我证得须陀洹果了,你们没有」,他就不是真的须陀洹。你说为什么?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没断!他还有身见,还有边见、见取、戒取、邪见,他统统没断,那他是凡夫,他不是真的须陀洹,真的须陀洹没有了。那我们要问,证得须陀洹的人自己晓不晓得他证得?如果要不晓得,他的佛性就没有了;晓得。晓得怎么样?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我们凡夫有没有觉心?有,样样晓得,但是分别执着没放下。凡夫的觉跟圣人的觉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同样觉悟,一个是没有分别执着,一个是有分别执着。有分别执着,在佛法里称之为世智辩聪,他也能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你要不知道的时候你会称他大善知识,可是你细心一观察的时候就清楚、就明白了。

  我们过去在台中亲近李老师,因为时间长,常常在一起。我跟方老师、跟章嘉大师,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生活不在一起。跟李老师常常生活在一起,这就不一样,我们都看见了。布施不只是言教,有身教,你细心去观察他,他跟别的善知识不一样,那就是什么?他做到了。不是一般人讲,他说到自己并没有做到,李老师你细细观察他,他说到他做到,这很感动人,所以这叫善;说到做不到,不是真善。这个地方的标准确实是很高,你心里着相,就是你有执着,不是善,没有执着才是善。我们不说分别,因为它底下讲「下极二乘」,二乘人包括声闻。着相就不善了,不着相是善。好,现在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再看小慧远大师所说的第三种。「体顺为善,体违为恶。法界之真性,为己自体,体性缘起而成行德,所行自体无如心不缘理,所谓随心之欲而不超轨之境界也,是名为善;若依此义,则凡夫、二乘无论,即上至三乘,总其缘修之善行,齐为恶也。」这个标准说得很高。体是法性、是法身,他这里讲得很好,「法界之真性,为己自体」,这句话非常重要。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才是自己。在禅宗里面讲则是明心见性,见性就是真的把自己找到了,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找到了。

  见性在大乘教里面就成佛了,在什么地位?《华严经》上讲(这是圆教)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时候他确实是体性缘起而成行德。体性怎么会缘起?十法界众生有感,体性自然有应。像江本博士水实验一样,水是体性,它产生的结晶就是体性缘起。水是矿物,不是精神,它是物质,你看它有感,为什么?因为一切物质的体性都是真性。现在科学也说明了,物质是什么?物质是能量的聚集。物质解放就变成能量,能量集中起来就变成物质,这个现在科学家肯定了,发现这个事实真相。科学称能量为场,场是能量在很稀薄的时候,它聚集在一块就会变成现相。怎么会聚集?众生有感,感就是缘,它自然就现相,它就有应。你看它现相里面,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这叫真善。

  「随心之欲而不超轨之境界」,随心之欲不是自己心,自己没有心,随十法界众生心。《楞严》上讲的「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善,这是法身菩萨。没见性的,三乘菩萨,他们所修的善行都不是真善,为什么?烦恼没断尽。阿罗汉虽然执着没有了,执着断掉了,他还有分别;菩萨分别没有了,他还有妄想;妄想断掉之后才称为法身大士,十法界没有了,他到一真法界去。这样说起来,在净土宗,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他所修所行的那是善;没有到极乐世界,没有到华藏世界,没有到诸佛实报庄严土,统统都不能说是善。这个标准高,所以他这三个一层比一层高,这三个说法。

  「随心所欲不超轨的境界」,这句话很像《论语》里头孔子有句话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话很接近,意思不一样。孔子这是人天境界。不逾矩是什么?不会违背伦常道德。不是有心去做,自然跟伦常道德就相应,没有刻意去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非常自然。这是说他自己一生的修持,十五岁开始于学,立志于学,学到七十岁的时候完全自然了,是这么一个境界。而佛教里面讲的这个境界,随心所欲不逾矩是随众生心,应化的时候完全是性德,性德里面决定没有夹杂丝毫染污。这是大乘教里面的标准,所以这个标准非常之高。

  我们下面再看一段天台家的,天台家讲六种,第一种「人天之善」。我们对这个要特别重视,为什么?我们现在是在人天的境界里面。「五戒十善之事善也,然人天之果报尽,则还堕于三途,故亦为恶」,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我们的学习,实在讲一定要从这里起。五戒十善是属于事,虽然与理相应,事离不开理,与理相应,而我们的心着重在事。着重在事就是执着在事,没有离开执着,执着在事。有没有好处?有好处,来生还能得人天福报,好处就在此地。

  你能不能守得住?真正学得很好,上品十善,生天了。可是你要晓得,宿世今生还有不少恶念,也有一些恶行,善福享尽了,这些恶业又会变成果报。四禅天为什么会堕地狱?四空天人肯定堕地狱,什么原因?堕地狱的业因是瞋恚,不是别的。四禅天人、四空天人到他自己报尽的时候,瞋恚心现前。他瞋恚什么?说古往圣贤骗了他,他以为四禅天跟四空天是大般涅盘,到这里究竟了。可是到寿命终的时候还要生死,他就起疑惑:「我证到大涅盘了,怎么还会有生死?这些诸佛菩萨、圣贤人讲的话假的,他骗了我!」这一发脾气,这脾气一发就到阿鼻地狱去了。你看,从最上面掉下来,真的是谚语所谓爬得高摔得重,这一跌就跌到阿鼻地狱。毁谤圣贤,不知道是自己的过失,圣贤没说错,你误会了,你没有亲近到真善知识,所以他修的不是究竟法。

  真善知识跟不是真善知识差别在哪里?真善知识一定教你断烦恼,不是真善知识,他不劝你断烦恼。你看我们在大乘教里头佛给我们讲,断见思烦恼才证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六道就没有了,哪来的地狱?你超越六道了。就是小果须陀洹,他为什么不堕三途?见思烦恼他只断少分,就有这么大的效果。八十八品见惑断掉,还有八十一品思惑没断,所以他天上人间还要七次生死,但是这七次生死绝不堕三恶道。这个七番生死,是他要七次往返才能把八十一品思惑断尽。七次也并不是个一定的数字,这个要知道,为什么?每个人缘分不一样,用功勤惰不一样。如果遇的缘殊胜,有大善知识教导他,他可能天上人间一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如果没有这样殊胜的缘,自己也不是很用功,佛给我们讲,最长的时间是天上人间七次,绝对不会有第八次,七次决定成就。七次是最长的,你可以把它缩短。

  就跟在学校念书一样,在美国上大学念硕士到博士学位。大学毕业进研究所,研究所硕士到博士学位学校规定七年,课程七年毕业,可是有人四年就念完了。我们钟茂森居士他就是四年念完的,四年把人家七年的东西念完,那就毕业了,学位就拿到了。世法、佛法同样一个道理。你要是勇猛精进,对佛菩萨诚敬,不怀疑,求三宝加持,你就会遇到善知识。有善知识教诲,自己又好学,又精进,不用七次,二次、三次就行了,就超越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人天之善是基础,我们现在是这个基础没有,所以搞得很糟糕。虽然天天在学佛,学佛很多年了,要用佛法的标准来衡量你,你还是个恶人,不是善人,为什么?还常常起恶念。每天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还是烦恼习气当家做主,这哪能算是善?虽然说念佛,这句佛号不起作用,功夫不得力,为什么?我这个念头一起,阿弥陀佛的名号起不来。看到有不如意的事情,心里不高兴了,「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住了。这个佛号念了管用,它能把我的习气烦恼控制住,这个功夫叫功夫成片。我们念佛人只要有这么一点点功夫,往生极乐世界就有把握,这是净土法门无比的殊胜。连这个功夫都没有,发脾气的时候,阿弥陀佛忘掉了,起不来,你造业;顺境起了贪爱心,阿弥陀佛念头起不来,都是随顺烦恼。虽念佛,不得力,就是古人所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最重要的,不去看别人,看别人错了,看自己。看到别人不要去想别人,回光返照,照自己有没有?我们看到一个念佛人在那边发脾气,马上觉悟到提起自己的佛号,觉悟到我有没有这个样子。那么那个发脾气的人,在我来讲他是菩萨,他提醒我,他是我的善知识,他在警告我。那我怎样看他?不要有看头。如果你要想怎么样看他,那你就要把他看作菩萨示现来成就我的,那就无量功德,他真的就是菩萨示现。为什么?境随心转,他对别人不是菩萨示现,他对我是菩萨示现。外面境界不是真的,要绝对肯定、深信经典里面的教诲,境随心转。我认定他是菩萨,他真的是菩萨。但是你要晓得,他那个菩萨就是这一剎那,这一剎那我见到菩萨,我见到佛了。

  你没有这个回光返照,你常常见到这个境界,菩萨在你面前是当面错过,不认识。所以贵在什么?你会认识,你真的学到了。像我们凡夫头一个学什么?忍辱波罗蜜,我们心浮气躁,没有丝毫涵养。能忍辱的人心清净,能清净的人心生智慧;虽有烦恼,智慧多、烦恼少,那就很管用。我们一般人是烦恼多、智慧少,烦恼大概有十分之九,智慧只有十分之一,所以不成比例,它不起作用。到什么时候才起作用?烦恼十分之六,智慧有十分之四,起作用了,警觉心会常常起来。如果能到烦恼跟智慧一半一半,大概往生都没有问题;智慧能超过烦恼一点,智慧有百分之五十二,烦恼有百分之四十八,成功了,往生净土靠得住了。这就是什么?你能控制了,不是说烦恼没有,烦恼常起来,能控制了。念头还没起来,还没冒出来,阿弥陀佛,压下去了。

  跟人没有分别了,在理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放在心上;由修持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会把每个人都看作是佛。佛在发脾气的时候教我,佛在欢喜的时候也在教我,佛的一举一动统统教我,你就学会了。任何人都是佛,你说你怎么会不见佛?你怎么会不见菩萨?会修的人一天到晚从来没有离开过佛菩萨,你念念都在受教,道业怎么会不成就?所以问题在善学,你要会学。不会学的,真的是经上讲的当面错过是事实,佛菩萨没有离开我们,问题在我们自己会不会。

  如果别人责备我们是对着我来的,我恭恭敬敬接受,不必回一句话,认真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有这个过失,他责备我,我要改,他讲的是对的;我没有这个过失,他责备我,是好事,他消我的业障,生感恩之心,决没有埋怨。如果说我没有这个过失,引起我的怨恨,我错了,我的反应错误了。我内里面的烦恼为什么会被他勾引出来?自己一点定力没有,一点都不能忍,小不忍则乱大事,大事是往生净土。什么都要能忍,什么都要能受,肯定消业障。他常常这样责备我,我次次都能忍,到最后他会对你佩服,这个人了不起,不是普通人,他也会发现。他发现的时候他得利益,我们不但成就自己也成就他,成就他是报恩。自己成就才能成就别人,自己不能成就,怎么能成就别人?

  我过去跟韩馆长相处三十年,她脾气不好,常常骂人。很多人劝我,你为什么不离开她,另外找个地方去?我告诉他,她是我的善知识,我要到处另外找人,不见得会找到比她更好的。如果处处都跑,我的心是散乱的,对自己的修学非常不利,不如在一个地方忍到底。你们说这个人不好相处,我愿意跟最不好相处的人相处,我能够跟她相处,就能跟天下人相处,这不是好事情吗?我为什么去换个地方?道业要这样修才能修得成功。没有不能忍,没有不能让,什么都能让,因为我到这个世间来我什么也没带来,空手而来;将来走还是空手而去,世间哪样东西是你的?什么人要,赶快拿去,欢欢喜喜的供养你,决定没有丝毫牵挂。

  佛常常教给我们,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又何况愈舍愈多,愈忍你的德往上提升。愈舍,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舍无畏得健康长寿,有什么不好?我在这一生当中,八十岁可以说是一生了,把佛祖这些教诲在我这一生心行里面证明了,所以你们不相信,我相信。我舍财,你看财用一点不缺乏;舍法,单单布施赠送《大藏经》超过六千套。所以我还想继续再印四千套,满一万套,这一生送一万套《大藏经》。应当要舍。经典真的是宝,这个世间无价之宝,只是你不接触,你接触之后你才晓得它的好处。能帮助我们解决一切苦难、疑难杂症,这里面充实了真实智慧,所以称为法宝。

  我们这些年来特别提倡的《弟子规》、《感应篇》,为什么?五戒十善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你已经学坏了,从小就学坏了,习气很重。谚语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是习性,恶的习气不好改。所以我们要回头,到古圣先贤教学最低的标准,起点上去做,这个最低标准是教什么的?教婴儿的。我们现在都这么大年岁了,回头去学婴儿的,扎根!你不从这上面扎根,五戒十善做不到。不是你不知道,我相信五戒十善你都能说得出来,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戒,你都能说得上来;十善里面,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哪个人不会说?正是鸟窠禅师所说的话,三岁孩童能说得出来,八十老翁做不到。原因在哪里?最好教的时候没有去教他,这叫失教。最好教的是什么时候?小孩出生的时候到三岁,这是最好教的,为什么?他没有意见,完全接受。你教他好的,全部接受,你教他坏的,他也全部接受。所以教育在家庭,家庭教育没有就完了,社会的动乱要想恢复到安定和平,那是理想,不是事实。

  中国几千年来安定和谐,是祖宗们从小教出来的,这个道理我们现在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婴儿不能失教。你们家里有婴儿,决定不能给他看电视,你要晓得他在学,他全盘接受。所以你要保护他,至少要保护他到十岁。现在这个社会,保护他什么?不受染污,所有一切不善的不能让他接触。你看问题的青少年,犯罪从哪里起的?都是从电子游戏机。凡是经营电子游戏机的人,虽然眼前赚一点钱,好象是很乐,乐中有苦,为什么?果报,你害了多少青少年,你这个果报肯定在阿鼻地狱。而且地狱出来之后,生生世世没有智慧,迷惑颠倒,苦不堪言,为什么去造这种业?

  不但经营这个是大罪业,我往年在台湾讲经的时候就讲电影、电视都不善,你教人教什么?今天社会这样你要不要负责任?所以当时听我讲经的有些在世新,我们道场跟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很近,学电视、电影的这些学生来问我怎么办?要不要改行?我说要,最好是改行。这不是个好的行业,虽然赚钱很容易,害人。这些都不能不知道。

  所以我们今天要非常认真想这一生真的超越六道轮回,真的晓得轮回苦,知道这个事情可怕,那你就得真干,你干假的可不行。从哪里做起?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天天念,天天学。现在学困难,难在哪里?我们的坏习气全部跟《弟子规》所讲的相反。要知道相反是错误的,这是违背性德。它所讲的是正确的,是随顺伦理道德,我们今天违背了伦理道德。三皈依称为翻邪三皈,我们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我们从很多错误的行为回过头来,依正确的行为,这才行。从这个地方去扎根,我们还有救,不是没有救,还是有救。这一切都要靠自己。

  印光大师教我们的三本书非常重要,这三本书就是《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他老人家一生几乎是全心全力弘扬这三本书,大量的印送。我是三十年前在香港讲经,住在倓虚老法师所建的中华佛教图书馆,九龙界限街,他的地方没有我们大,比我们小很多。我在那里讲了两个月,讲《楞严经》。看到图书馆收藏弘化社的经书,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办的,这是我自己修学一脉相承的祖师。我的老师是印祖的学生,所以特别感到亲切。他印的东西确实印得好,端正庄严。

  在这些典籍里面所印的书里头我看版权页,这三种书印得最多,印了几十版,而且每一版量都很大,二万册、三万册、五万册,二十多版、三十多版。我约略的统计一下,这三样书可能超过三百万册,我感到非常惊讶。印祖印佛书没有印这么大的分量,很多佛书都是一千册、二千册,为什么这三样东西他印这么大的数量?我们就想这个道理。才想到这是老人家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三样东西都不是佛教的。终于我们想到一个道理,能救世间苦。三十年后的今天就完全看出来了。

  三十年后,一般文化水平比三十年前差得太远了,三十年前这些文言文还有人读,现在没人读了。印出来人家也看不懂,注出音会念,什么意思不知道,你说怎么办?现在我们只好想出来把它拍成电视连续剧来推行。那么电视连续剧,这些东西是讲伦理道德的,电视台不喜欢。电视台什么?因为它要观众,它的目标是赚钱,要迎合观众。观众喜欢什么?喜欢杀盗淫妄,喜欢暴力色情,伦理道德的东西他不喜欢,他说这个没有人收看,没人愿意看。所以我们做出来之后,要像印祖一样,把它当作善书一样流通,唤醒大众。

  《了凡四训》过去马来西亚做的两片我很欢喜,两片时间短,两个小时「四训」都讲完了。我们把它当作课本来学习,全家可以看,一天看一遍。两小时,一天看一遍,全家看一遍,一年下来你整个家庭就改变了。外国人讲磁场,你家庭磁场变了,中国人讲气氛,决定是家庭一团和睦,一切吉祥。你要想改变你的家庭,要想你的家庭兴旺,我教你这个方法你去试试看。你每天晚上全家看两个小时,就看这两片,天天看,你看上一年,你看看效果怎么样。真能这么做,你是菩萨,为什么?你收到效果的时候,这个效果会影响别人,比读《了凡四训》的书、比讲演效果更为殊胜,更为快速。你有这个基础,学《弟子规》轻而易举,为什么?本来就是这样的;感应篇、十善业都不难。一年当中儒释道这三个根扎下去了,念佛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

  同学们你们有心人可以试试看,可以实验看,实验成功了,然后我们就把它变成书本、变成光碟。经典里面重要的教训我们用表演的方式来做,时间不要拖太长,太长变成看电视剧,娱乐的成分多,教学的成分少了。两个小时完全上课,这个方法好。所以《太上感应篇》最好也是两片。现在有「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我还是嫌它太多了,最理想的是两片,两个小时。一片、两片,不要超过两片。

  书,善书、佛书。佛书的读诵,我们现在有读诵的光碟,有文字、有声音,没有人的画面,全家可以一起读。我们有《无量寿经》、有《弥陀经》、有《地藏经》,将来像《十善业道经》,甚至于《了凡四训》,我们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流通。甚至于,这是很小的东西,把它翻成外国文字全世界流通,无量无边的功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六九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经文讲到第三段「结叹其德」。经文里面说到四十一位菩萨法眼、善行都具足圆满,我们特别在此地把善恶,看看古来大德们他们是怎么说法。前面介绍经论上绝对的标准,也介绍了小慧远大师的三种善恶。接着我们来看天台大师说的六种。

  第一种「人天之善」,五戒十善。现代社会的动乱频传,伦理道德几乎是荡然无存。即使是专家学者他们所写的许多论文,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这些事,都是用一种怀疑的心态来研究、来叙述。这个问题不是个小问题,是什么?是这一代人对于整个文化认知的问题。我们想想外国人,当然外国人真正有认知的也不多。过去二十世纪,上半个世纪还有人,下半个世纪就每况愈下了。我们非常幸运遇到大乘佛法,也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从来没有放弃过,天天在学习。你说有什么收获?我们能说的,就是对这桩事情真的认识、明白了。

  古今中外,真正的圣哲他们有共同的认知,那就是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确实是随顺于人性的;换句话说,做人应该是这样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大自然的原则,中国人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万物和睦相处,从来没有杀盗淫妄。今天我们讲到善,大家怀疑,讲到恶,人人都举手,这个世界怎么能没有灾难?天灾人祸。虽然如是,我们还是应当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认真努力提升自己的灵性。现在连西方人也明白了,身体有死亡,灵魂没有死亡,这是外国人说的,灵魂没有死亡,灵魂会到另外一个空间去,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东方人讲有轮回,西方人现在也相信了,相信报应,相信轮回。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重视来世?既然知道有轮回、有报应,对于来世我们要看得比这一世还要重,这一世时间很短促,来世的时间长。东方的圣者都是这样告诉我们的,尤其佛经里面讲得非常透彻。

  天台大师这六种善,我们学习要步步往上提升,先讲五戒十善,人天之善。再说二乘,「二乘能离三界之苦,故名善」。二乘比我们强多了,三界就是六道,他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不再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真正觉悟、明白的人还能到这里来吗?纵然再来,要做再来人,至少要像阿罗汉一样、二乘一样,不是业力来的,而是乘愿再来。乘愿再来自在,业力来的受苦,受苦受难,乘愿再来的是救度众生,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这是应该的。

  我们看天台大师下面所说的,「然但能自度,不能度他,故亦为恶」。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小乘人着重自度,会不会度他?度,不是不度他。为什么说不能度他?他不像菩萨,菩萨是主动度他,二乘人不是的。跟你有缘,你来求他帮忙,他会帮忙,他也很慈悲;你不找他,他也不找你,跟菩萨不一样的地方在此地。你看我们在大乘经里面,诸位常念《无量寿经》,经文里头就有,「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不需要别人来请,菩萨就来了,主动就来了;这跟小乘不一样,小乘是一定要有启请,没有启请他不来。当然,人报恩,小乘怎么会忘恩负义?这不可能的。所以对他有恩的,这就是有缘,他一定会帮助你;对他有怨的,他不会记在心里,记在心里面他出不了六道轮回。但是在我们想象当中,跟他有怨的人想求他帮忙,他也会帮助,这是肯定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没有菩萨心量那么大,大慈大悲,他跟菩萨一比,他比不上菩萨,所以也就不善了。

  「故大论」,大论是《大智度论》,《大智度论》里面对二乘人有批评。「宁起恶癞野干心,不生声闻辟支佛意,当生死涅盘俱为恶也」,这是大乘菩萨。野干是狐狸一类的,畜生道。恶癞就是这个狐狸还生了病的,我们现在讲传染病、皮肤病,恶癞是皮肤病。宁起这样的畜生心,也不愿意去作声闻、辟支佛,这二乘。诸位要知道这个话是比喻。所以,「当生死涅盘俱为恶也」,生死是六道,涅盘是小乘,偏真涅盘。这是佛在大乘教里面有批评,这是二乘的不善。所以我们晓得,没有弘愿,心量不大,但是他修慈悲喜舍,他修十二因缘,确实可以脱离生死轮回。比我们六道里面的凡夫,我们称他为圣人,他不是凡人。

  再看「小乘菩萨之善」,诸位要注意到小乘菩萨,小乘教里头有菩萨,小乘教里面有佛。小乘教里面的佛,我们一般称他叫藏佛,这个藏就是天台家的四教「藏通别圆」,藏教的佛;通教的佛也是小乘佛,没有见性。在哪里?十法界里面的佛。诸位要记住,十法界里面的佛是小乘,小乘菩萨之善。「慈悲兼济故是善,然彼身中未断一毫之烦恼,小乘菩萨三大劫中不断惑,最后一坐成觉」。这个我们要认识,为什么?小乘菩萨很多,虽然他是讲学的大乘,实际他是小乘,为什么?见思烦恼都没有断,尘沙、无明那就不必说了。他善在哪里?他有慈悲心,他能舍己为人,这是善。他不善,不善就是他没断烦恼,这是我们要细心去分别。为什么?怕自己学佛走上这个路子不知道,以为自己是大乘。

  尤其是一类着重修福的佛弟子,不着重修慧,着重修福,慈悲喜舍,非常注重这个。也就是对于社会慈善福利的事情很认真去做,认为这就是佛法,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他也修,可是怎么样?他对于六波罗蜜了解得不够透彻,有形式没有实质。持戒是着重在戒条的条文,像佛门里面半月诵戒,每半个月大家也在一起把戒本从头到尾念一遍,念完就没有了。我们现在明白,十善五戒都做不到,所以他的果报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算是不错的了。

  念佛能不能往生?那就是善导大师的话,「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重要,这句话说得好。如果他遇到净宗,遇到真正的善友,接受了净宗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有分。你看看我们讲到第一条人天善,人天只要能把五戒十善真正修好,念佛往生决定得生,何况二乘菩萨,小乘菩萨,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如果这一生遇不到这个缘,这真的有,不是没有,一生遇不到,那他这一生就错过了。来生到哪里去?多半是人天福报,这个很麻烦。一享福把修行就忘掉了,就中断了。福报享尽了,宿世今生所造的这些恶业现行,还是免不掉三途果报。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三世怨,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对修行人来说是好,不是坏事,苦难很多,你亲身感受的。好在什么地方?对这个世间不再留恋,好在这里。那你就得认真努力,把握这一生有限的时光,认真努力。净宗,我们在过去、在现代,我们看到、我们听到,一个人真的是放下万缘,一向专念求生西方,需要多长的时间?三年到五年足够了。那我们三年到五年的时间有没有?肯定有!就怕你不认真干,你要认真,来得及,没问题。关键就在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你就什么障碍都没有了。你有一桩事情放不下,那就是障碍,障碍要是太多了,很麻烦,就去不了。

  我们念佛的同修很多,念了几十年,西方极乐世界消息都没有。什么原因?障碍太多,也就是说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没有把它放下。不但世法要放下,连佛法都要放下,无量法门我只取一门,其他的也放下,千经万论我只依一部经,其他的经典也放下,这才行。所以你要是搞得太多太杂,那就麻烦了。道场?道场也要放下,否则的话那也是个累赘,统统要放下。距离我们最近的,深圳的黄居士,你看他闭关念佛,他发心是三年,闭关三年就是求往生。他做个实验,古人三年都成就了,我试试看三年能不能成就。他发的是真心,向小莉居士护持他,三年不说话,只念佛。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他就预知时至往生了。这个例子我们亲眼看到的。火化的时候捡到舍利,向小莉居士不错,给他建个舍利塔,供在道场里面。这就说明了,他给我们作证,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换句话说,他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问题就是他能放下,我们能不能放下?

  放下最重要的是在心里,不是在形式。可是关键,真的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秘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给我们一个最高的指导原则,十二个字。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说得很好,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真放下,止语,一句话不说,我这三年就是念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那你要说,黄居士不错,有人护持,可以帮助他,我们没有这个福分,甚至家庭里面还有很多琐碎事情。真发心没有不能克服的,家事照做,怎么样?不放在心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放在心上。

  《华严》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什么事都可以照常,是要求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只是向往极乐世界,对这个世界天上人间全放下,没有一丝毫留恋,没有一丝毫向往,妨碍就没有了,障碍就没有了。那你的心境跟闭关没有两样,言语少了,这一定道理。别人问你,你就答复他,不问你,就一句阿弥陀佛;没有人的时候念出声音,有人的时候默念,不妨碍别人,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认真这样修,多!你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头例子很多。对人、对事、对物,这是我常讲的,再没有对立,再也没有疑惑,再也不要操这些心。这颗心专注在阿弥陀佛上,念兹在兹,这叫念佛人。

  家庭里面的工作认真去做,做还债想。这一家人什么原因相聚的?佛经说得好,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我们做什么样的想法?报恩、还债,任劳任怨,尽心尽力把它做好,功夫纯熟了,肯定预知时至。我想预知时至也不需要告诉家人,自在就走了。这种情形应该在五十年前,台湾将军乡一位老太太,念佛往生,站着走的,现在台南一些老同修还有人知道这个事情。她念佛走的时候没告诉家人,告诉家人怕妨碍,所以不告诉,等到家人发现的时候已经走了。这个方法好,功夫纯熟也不要跟人讲。

  另外一位,这是二十多年前,我住在美国旧金山,甘老居士告诉我的,是她的一个朋友,念佛往生。她的儿子在美国工作,结婚生了小孩,就把母亲请到美国去照顾小孩,夫妻两个都要上班工作。所以母亲在家里面就料理家事,洗衣服、煮饭,整理家里面的环境,这是她的工作,看小孩。每天早晨都是老太太起来烧饭,儿子、媳妇吃了饭之后就得上班。她说有这么一天,儿子、媳妇起来之后,看到他母亲早晨没有烧饭,因为他母亲起来得早,他们比较晚。就感到很奇怪,怎么今天没烧饭,到母亲房间里一看,她盘腿打坐坐在床上,坐着走的。叫她也不答应,仔细一看,她已经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再一看,她的床上留的有遗嘱,预知时至,她老早写好的。不但有遗嘱,而且她还给她的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都放在床边上。这个老太太真了不起,后事她都料理好了,她儿子、媳妇才感觉到非常惊讶。

  你想想看,做那些衣服需要时间,预知时至。不但没有告诉家人,甘老太太是他们很好的朋友,几十年的老朋友,也没说。到大家看到的时候,发现她真了不起。你看这等于是家庭主妇,念佛往生。你看看她是不是作还债想?儿子、媳妇把母亲接到外国,名义上是长辈,实际上工作是佣人的工作。在美国要请个佣人可请不起,请人是用钟点算的,只有很忙的时候请个人来帮忙,一个小时多少钱。我那时候在美国,大概一个小时八块钱,给你工作十个小时就是八十块钱。所以找母亲去照顾比什么都妥当,又不要付钱。老太太真的是报恩、还债,还完了,她功夫熟了,真的就走了。每天事情做得都非常认真,都做得非常好,那么清楚、那么明白,一点不糊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关键是放得下,事认真去做,不是说事都放下了,事都放下那要很大的福报。黄居士那是福报大,有人照顾他,护关,他闭关。没那么大的福报,可以学将军乡的老太太、旧金山这位老居士。

  这些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没往生之前是很平常的人,哪一个也没有看出来。只看到他们待人很谦虚、很真诚、很有礼貌,只能看出这个,其他的看不出来。这一往生一表演,才晓得真有功夫。诸位要记住,「真有功夫」这句话里面最重要的含义是真放下。功夫是放下,他才会有这样的成就,放不下是决定不行。所以,放下在心地,不在事相,事没障碍,记住《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那你要问,多少时间功夫能成就?你什么时候能放下什么时候就成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真能够把对一切人事物的执着放下,我们在前面讲过,不是完全放下,能放下一半;执着是见思烦恼,能把见惑放下,就证得小乘须陀洹果,大乘《华严》初信位的菩萨,自在往生。愿意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愿意多住几年决定不碍事,生死自在。这就是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勉同修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这四种是最严重的障碍,这四种只要有一种,我们这一生念佛就不能往生,你说多可怕。如果四种都具足,我们这一生的修行是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结个法缘,往生靠不住。

  所以你一定要晓得,我们讲的这些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应该要放下。自私自利是假的,自性里头没有,真心里面没有,妄心里头有,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都没有。一定要晓得,这个世界也没有,也都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观世音用法眼,般若观照,照见五蕴皆空,这就告诉你不是真的,你在这里面起妄想分别执着,错了!妄想我们无法控制,只要把执着放下,就能成就我们往生净土;妄想、分别到极乐世界再断,可以。这是最聪明的做法,这才是真正世间第一等的聪明人,无量劫来的生死轮回这一生了了。

  经教有缘分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为什么?一向专念。来听教也是念佛,帮助你断疑生信。对于佛菩萨的信解你了解得愈清楚愈好,为什么?坚定你自己的信心,绝对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经教的好处在此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帮助你提升品位,因为提升品位要智慧。同样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品位不同,原因在哪里?智慧有高下。所以,小乘须陀洹跟《华严》初信位的菩萨断烦恼是一样的,平等的,智慧不一样。为什么?初信位的菩萨听经闻法,学习经教学得多,小乘没有,所以差别很大。

  就像阿难尊者在《楞严经》上跟我们做的示现,楞严会上阿难尊者是初果,你看佛说《楞严》,大概只讲到三分之一,阿难开悟了,说偈赞佛。富楼那尊者是四果阿罗汉,比阿难高多了,听到阿难说偈赞佛他不懂。这什么原因?我们一般讲,根性不相同,也都是为我们示现的。阿难烦恼障重,就是放不下,所知障轻,他听的多,佛讲经说法他一堂也没漏过,情执很深,我们现在讲感情很重。富楼那烦恼轻,所知障重,也就是说他对情执能放下,听经闻法太少,所以佛讲到大乘他听不懂。从这些示现我们就知道,解行都重要,行是修行,解就是学习经教,相辅相成。小乘菩萨三大劫中不断惑,最后他能成就。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再看天台家这段文字,「小乘菩萨三大劫中不断惑,最后一坐成觉。如贮于毒器之食物,食者乃死,故亦为恶」。天台大师的比喻说得很好,见思、尘沙、无明,大师把它比喻成毒器,器是器皿。因为小乘菩萨三大劫中贪瞋痴慢疑都没断,虽然是慈悲兼济,在我们凡夫眼睛当中看到他真是个菩萨,能舍己为人。我们可以知道他有非常好的修养,三毒烦恼他能伏住,但是他没断。伏烦恼的功夫,在我们净宗法门就决定能往生,伏烦恼就是我们所讲的功夫成片。诸位要知道,功夫成片没有断烦恼,伏烦恼。我们举的几个例子,深圳黄忠昌居士的例子、五十年前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太、二十多年前旧金山的这位老居士,他们的功夫都是伏烦恼,没有断。断了,功夫就高了,没断,达到功夫成片,他就能走了。

  可不可以再多住几年?你自己想想看,如果你有这个功夫,你要不要多住几年?多住几年,你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有这个贪恋,功夫成片达不到,功夫成片之后,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他要不要在这个世界住?不是自己的意思,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是同一个道理。这个世间他有没有法缘,这是他住世的唯一的条件。就是说还有一些人跟他有法缘,他可以度他,有很多人对他有信心,肯听他讲经说法,或者接受他领导念佛,这都是有法缘。如果他没有法缘,没有理由住在这里,没有必要。

  如果讲自己修行,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每天亲近阿弥陀佛,比这里殊胜多了。虽然是凡圣同居土,即使下下品往生,我们在《弥陀经》、《无量寿经》上看到的,他们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每天都可以去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如来,这是修福,你说那个福报多大。你供养佛,佛不会白受你供养,佛一定为你说法。不说多,一尊佛一天给你说一句佛法,你每天去参访,就算《弥陀经》上所说的十万亿佛,那你每天就听十万亿句法,你怎么会不开悟?哪有这个道理!有这么好的机会你不去,你还留恋在这个世界上,没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不难懂,你想想就明白了。除非这个地方跟你很有缘分,很多人都需要你帮助,需要你教导,那你可不能那么快走,你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法缘没有了,自然就走了。只要有法缘,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小乘菩萨没有遇到净宗,要遇到净宗那全都变了,这就是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没有遇到净宗,那就是天台大师所说的,遇到净宗就有很大的变化。所以没有断烦恼,虽然烦恼伏住了,好象盛毒药的器皿,毒都倒掉了,里面闻一闻还有味道,那个东西你要是盛其他的食物,还会中毒。这是比喻,所以说他不是纯善。

  再下面一段讲通教三乘。「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断见思之烦恼,是善也。」我们就晓得通教三乘菩萨,他们跟阿罗汉一样超越六道轮回了,他们在四圣法界,尘沙、无明没有断。「然堕于二边不见别教中道之理,未断一分之无明,故亦为恶。」所以他跟别教菩萨不能比,别教是大乘,通教比小乘高一点,我们通常一般讲中乘,大乘、中乘、小乘。通,上面通大乘,下面通小乘。像念书一样,这是中学,大乘好比大学,小乘好比小学,它是中学,圆教好比研究所,这样说起来大家就很容易体会。而实在佛法里头有没有这些分别?没有,分别从哪里来的?分别从众生不同根性上来说的,从事上讲的,理上没有,这个我们必须要懂得,在《华严》里面要明白这个道理。事有理无,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哪有这些东西?什么都没有。迷失了自性之后才有这些事情发生,这些事情在法身菩萨眼目当中全是虚妄的。为什么会变成有?是我们自己执着里头产生的,分别执着产生的,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是这么分别,是这么个看法,是这么个执着。所以别教菩萨二边离开了。

  此地讲「然堕于二边不见别教中道」,这个二边不是边见,边见他早已经没有了,这个二边是空有二边。五种见惑里面的边见,我讲的时候是讲对立,这个大家好懂,二边对立,这是边见。我们学佛,真实的功夫要从这里做。我们对一切人没有对立,他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我学佛才会有进步。如果我还有跟人对立,这个我喜欢他,喜欢他是对立,那个我讨厌他,讨厌他是对立,对事、对物都是这样的,这个麻烦。你有对立,就有疑惑、就有顾虑、就有矛盾、就有冲突,都从这儿发生的。在佛法里面,特别是大乘,没有对立。所以我们放下身见,不执着身是我,要认识清楚,我是什么?学佛的人知道,法性是我。这个话很难懂,我们换句话讲,灵性是自己,灵性不灭,世间人讲灵魂,灵魂不灭。在哪里?在十法界。十法界,六道里面是灵魂,到四圣法界不能讲灵魂,应该讲灵性,灵性不灭。有没有见性?没有。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灵性就变成真性,变成我们讲的自性、法性、佛性,这个称法就没错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不讲灵魂,讲灵性,不生不灭。而且怎么样?不来不去,这个意思就深了。跟《楞严经》上讲的一样,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大乘讲的。所以,你一定要晓得,人有没有生死?没有,你对于生死的恐怖就离开了。所以叫了生死,了是什么?明了,明了生死的真相,你对于生死一点恐怖都没有了。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为什么那么自然,一点恐怖都没有?就是他了生死,这个太清楚、太明白了,身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外国人今天能够懂得灵魂没有生死,身有生死,这就是很大的进步。他们知道灵魂还会投胎,还会到人间再来,而且知道报应。你杀人的,你再来世间会被人杀,杀你的那个人就是从前被你杀的人,欠债的人你将来要还债。这个他们懂得,他们承认,欠命的还命,欠债还钱,而且还的还要多,还要付出利息。这是什么?六道里面的一些现象。

  外国人现在所晓得的太少了,印度其他宗教了解的就多,但是不透彻。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不晓得,释迦牟尼佛出世,才把这个所以然的道理讲清楚、讲明白,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不是很深,这是三乘佛法。我们懂了之后,这边你就看破了,看破怎么样?看破你才会放下。你今天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所以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你要不断的放下,你的智慧就不断向上提升。菩萨的级别愈高智慧愈大,他放下的愈多。譬如讲初信位的菩萨,见惑放下了,思惑没放下,所以他还不能够出六道,他还要不断的放,不断的学,不断的放。二信、三信、四信、五信、六信,到七信,思惑完全放下了,八十一品思惑全放下了。

  我们今天念这个经文是十信位的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十信都叫贤首,贤首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到初住,脱离了十法界。所以在贤首菩萨这个次位上他所修学的这些课程,里面就已经包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都包括了,这是《华严》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十信,下面九信、八信,一直到最低的初信,它的课程里面有没有包括?有,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初信位菩萨所修的也包含。所以,须陀洹不能跟他相比,须陀洹只有断烦恼跟他是一样的,智慧完全不一样。断烦恼我们可以说是修福,福分相同,智不一样,福慧双修。

  明白这个道理,现在学佛同修修福的人很多,把修慧这个事情疏忽了。不行,要记住福慧双修,这样才圆满。只修福没有慧,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些道理我们在前面都说过。在大乘教里面,修慧比修福更重要。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什么事?生死大事,修再大的福,不能了生死,出不了三界。你要想脱离六道轮回,修慧比修福重要,这个不能不知道。

  他这个堕于二边,是空有二边。小乘人着在空边,凡夫着在有边,所以不知道中道,中道是空有二边都离。这是什么人修的?别教菩萨,空有二边都不着。怎么修法?譬如菩萨修布施,修布施的时候不着有能施的我。谁布施?我布施。你只要着到一个我,你是凡夫,不是圣人,为什么?《金刚经》上说得好,四相具足。你看,你有我相,我能施;我施给谁?那个人是我布施他的人,你看,你有个对象,有接受你布施的人;当中你有布施的这些财物,着相!所以菩萨布施一文钱,我们今天布施一千万,功德不能跟他比。我们布施一千万,三轮不空,就是能施的我,接受的他,我当中布施这一千万,念念不忘,这是福。菩萨布施一文钱,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也不着那一文钱的相。他是功德,叫三轮体空,二边都不着,这叫中道。

  布施如是,持戒亦如是,忍辱亦如是。所以忍辱仙人他能那么自在,他无我相,他在被割截身体的时候,无我相,没有苦受;无人相,没有怨恨,他不会记着歌利王他以这样恶劣的手段对待我,他无人相,所以他修的是圆满的功德。忍辱波罗蜜圆满了,离了四相。我们今天干什么都不行,修六度、修万行,我们是人天菩萨。人家称你菩萨,你是人天乘的菩萨,见思烦恼一品都没断。你也在学六波罗蜜,你也在修四摄法,为什么学得还不如意?烦恼没断。所以菩萨等级很多,人天里面就有二乘菩萨,就有小乘菩萨。

  通教的我们做不到,为什么?通教的,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在圆教里面就是七信位的菩萨。但是通教三乘,虽然断了见思烦恼,他的智慧连初信位的菩萨都不如,为什么?所知障重,所以他见不到中道,他不明了什么中道;无明更不必说了,无明是起心动念,所以无明没断。虽然没有执着,分别在。为什么说他没有执着还有分别?对,没有执着是什么?身见没有了,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贪瞋痴慢疑都没有,有分别,分别是什么?二边,有二边就没有中道。所以你就晓得,通教三乘菩萨他们在四圣法界大概在什么地方?在缘觉、在菩萨这两个位次上,四圣是声闻、缘觉、菩萨、佛,他在缘觉跟菩萨这两个阶层当中。功夫不同,上品的,菩萨去了,下品的在缘觉,中品的在中间,大概是这么个状况。所以天台大师说这个也是恶,是他们的恶,我们凡夫看到,是大圣人!不是小圣,比欲界天、色界天都要高。

  说到这个地方,我要特别劝导大家,释迦牟尼佛入灭前的两句话要记住,「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为什么?我们在六道里的时间太长,过去真的是无量劫搞生死轮回,烦恼习气非常之重,所以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佛这两句话就有很大的道理,他是现身做榜样教导我们,真的是大慈大悲。生活苦一点好,为什么?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情执淡一分好,太重了就产生恩爱,这个事情可麻烦了。尤其佛在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娑婆指六道轮回,「念不一不生净土」。所以要想学净土,没有别的,一向专念,《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就决定得生。为什么要把这个世间虚幻不实的东西放在心里?你心里本来没有,真心本来没有,妄心里头有,这是我们最大的错误。

  所以你一定要记住,我可以过富裕一点的生活,可是还有比我苦的人,我应当布施给他。我们自己生活只要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够了。不要再去讲求,讲求舒适就会产生贪恋,贪恋就没有办法往生。你对这个世界有贪恋,这叫真错了!名闻利养统统不能要,不可以不知道,没有好处。统统放下你才会真正感觉到自在,我们佛法里面讲轻安,轻安用现在话来讲,身心没有压力,心里没有压力、精神没有压力、身体也没有压力,你说多自在。生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我们才真放得下。

  这桩事情,总是要把我们现实的环境看清楚、看明白,自己了解,也帮助别人。别人的根性不是一样的,有上根、有中根、有下根,中下根人多,执迷不悟。对他们更要慈悲,要做出种种示现,启发他们离恶修善。尤其是我们现在要用科学的证据,现在科学证明整个宇宙是个有机体。现在有很多科学家认为这个世间是无机的,那个错误,无机的就不是生物,叫矿物,生物是有机的。现在证明矿物,像水,能看、能听、能懂得人的意思,这被证明出来了。泥沙、石头是矿物,水有,它们有没有?肯定有!我们怎么会说得那么肯定?这佛经上说的。

  宇宙所有一切的现象,万事万物,共同一法性,这现象叫法相。法相从哪来的?法性变的,法性是有机的,变出来一个法相,怎么会变成无机的?哪有这种道理!绝对不会变质。就是说法性有见闻觉知,法性有色声香味,换句话说,任何法相一定具足见闻觉知、具足色声香味,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佛说从心想生,如果我们大家都往好的想,都往善的想,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变成极乐世界。我常讲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丝毫差别,差别在哪里?那个地方的人心纯净纯善,他没有染污,他没有恶念,所以山河大地也变成纯净纯善,就这么个道理。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灾难这么多?人心不善。所以境随心转是真理。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能够主宰自己的身体,心地清净,心地善良,心地慈悲,你就百病不生,长寿健康。你的妄想太多,恶念太多,你的身体老化就快,你身体疾病就多。病从哪里来的?妄想来的、恶念来的。佛给我们讲,我们的念头,贪瞋痴叫三毒,加上慢就四毒,加上恶见就五毒,你很多邪恶的念头,怎么会不生病?所以《十善业道经》上讲得好,教我们「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个教训多好!我们如果真的能懂得,真的能够依教奉行,你就得健康长寿,福慧圆满。

  好好的守住十善的教诲,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虽然都知道,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想这个问题。从小学坏了,符合了圣人的教诲,什么教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从少小学坏了,现在要改太难,改不掉了,很想改,改不掉。这样使我们想到中国在五千年前,祖宗就已经知道这个事情,所以就注重婴孩的教育,小孩一出生就要教。这种教训传了这么多年,传了五千年,现在忘掉了,不重视了,出了麻烦。

  昨天我的讲经停了一天,我的家族同辈分的兄弟,族兄弟、晚一辈的侄子,来了八个人找我。什么事情?他们找到一份家谱,带给我看,我看了之后非常感动。这个谱是民国四年修的,到今年九十年了。我看看我家里的承传,我连我祖父,因为我祖父过世得早,没见过面,只知道他的名字。名字还是别号,辈分的名字我都不知道,父母没跟我讲过,查到了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看到我们这个家谱,这个族的家谱,有三十九册,九十年前前人所修的。印刷非常精美,宣纸木刻版印的。版没有了,还剩下这么一套,真难得,所以拿来给我看。我看了之后,我们赶紧要把它重印,先印个三百套。不能像从前那样印刷,那个成本太高,我们现在只可以用精装。不能用宣纸,不可以用线装,我们也找不到这个厂来做,一般印刷厂印精装。三十九册,我们想把它印成四册,精装四册,就不会失传了。

  我这个家族往上追,居然追到四千多年,追到夏朝的时候。人知道你自己家的根底,你对于家族才能产生爱心。这是中国存在这个社会上五千年还能存在,还没有消失,原因就在此地。所以我们来做这个工作也是提倡孝道,也是在儒释道基础的教学上做个好榜样。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六七0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今天这堂课我们还是要继续学习天台大师所讲的善恶。他讲六种,前面「人天善、二乘善、小乘菩萨善、通教三乘善」我们学过了,今天我们看第五,「别教菩萨善」。「见中道之理是善」,这个比通教高明多了,「然犹为隔历之中道」,中道不圆,「不能见圆教圆融之妙中」。跟圆教比它就不善,跟前面四种比它是善,所以圆教妙中,着重在这个「妙」字。他所行的是「带方便不称于理」,所以也是恶,「故涅盘经自白,由此以前,我等皆为邪见人,邪岂非恶耶」。这个地方讲的邪见我们要知道,它跟圆教比是邪见,绝对不是我们这个等次的人所讲的邪见,跟圆教比他还是邪见。所以圆教的妙中,那才是佛经上所讲的佛知佛见。

  大乘教里面常讲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有等次的,在哪个阶段的正知正见;佛知佛见是绝对的。所以正知正见,有人天正知正见、有二乘正知正见、有通教正知正见、有别教正知正见,这是有等级,有等差的;但是讲到佛知佛见,那就是圆教的妙中。这是重要的佛学常识,我们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别教菩萨见中道了,跟通教的不一样,通教还是有二边。这个二边前面跟诸位说过,他不是执着,他有分别。执着他放下了,通教菩萨放下了,也就是说六道里面的分别执着他没有了,可是在四圣法界里面,四圣法界里头没有执着,有分别。

  譬如像阿罗汉,阿罗汉虽然执着断了,执着习气还有,所以阿罗汉在四圣法界要把习气断掉,才能向上提升。他的上面是辟支佛,在辟支佛这个位置上就要断分别,分别断了他又提升了,他升为菩萨。可是菩萨分别习气没有断,这个道理要懂;分别习气断了,在十法界里头他就进入佛的位次,十法界里面的佛,分别习气断了。再破一品无明,他就脱离十法界,那一品无明破掉之后他就是圆教了,纵然是别教,那就是别教初地的菩萨,别教初地、圆教初住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

  别圆不同,这是说明根性不相同,断烦恼是一样的,智慧不一样。所以,真的值得赞叹的是圆顿根性!圆顿根性从哪来的?给诸位说,不是天生的。天生的是平等的,天生的就是本经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叫天生,大家是平等的。根性是什么?根性是无量劫来烦恼习气熏习的不同。迷了自性,在六道里面受烦恼习气的熏习,熏习里面就有善、有恶。善里面,就像天台大师所讲的六种不同的善,你是接受哪一种善的熏习?我们现在所讲的,这几年特别提倡的,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落实的弟子规、十善业道,人天善。为什么我们不提升一点?诸位要好好去想想,人天善都做不好,都做不到,二乘、通教你能做到吗?

  在大乘佛法里面,十善业道是人天善,是小乘善,也是二乘善,一直到大乘圆教,都是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今天我们佛门的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十善有没有做到?十善要是做不到,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都不能往生。你要问为什么?《弥陀经》上讲得清清楚楚,西方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极乐世界的住众是上善之人,我们连下善都做不到,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去?佛号念得再勤,念得再多,就是古大德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经典无论大小乘,你一展开,你看看佛叫的「善男子、善女人」,佛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就是十善业道,然后你才晓得,十善业道对佛法的修学是何等重要!条文不多,只有十条,很容易记,可是十条怎样解读,那就有浅深不同,在五乘佛法里头有显著的差别。人天乘的解读跟儒道就没有差别,能会通;三乘的解读就超过人天;别、圆的解读跟三乘又有很大的差别。诸位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读到,这是世尊自己宣说的,从人天,到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乃至于如来果地,都是以它为根本,十善修到真正的圆满就是究竟果觉。所以我们的修学不从弟子规,怎么能够检验出自己的过失、自己的不善?必须知道自己不善,这是觉悟,把自己的不善改过来,这叫修行。

  为什么现代我们佛门弟子做不到十善?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善,以为自己很善,就是不知道自己过失。也不愿意别人批评他,别人给他过失指出来,他还得反驳,不能接受,他怎么能够改正自己的烦恼习气?修行就是修正,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叫修行。所以一天一天过下去,无过可改,没有过,不知道自己过失,他怎么能成就?这些道理、这些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要是不知道,这一生想成就就难了。遇到最殊胜的法门,易行道的净土,都不能成就,那还说什么?所以,善恶不能不辨别清楚。

  别教菩萨,我们常讲「二边不立」,这就是中道,他空有二边都不立,这是中道。那么你再仔细想想,他圆不圆满?他的中道跟二边又对立了。执着里面的对立我们容易懂,但是你要不放下,它成了障碍;分别里面的对立就更微细,妄想里面的对立就更细了。别教菩萨也是有等级的,别教的佛果是圆教二行位的菩萨,因为别教的初地跟圆教初住平等,就是断烦恼平等,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真的超越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了。到一真法界,这两种根性差别很大。圆教初住菩萨所契入的中道是圆融妙中,而别教菩萨所契入的中道是二边不立,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中道,这个中道跟二边又对立了。你才晓得这个事情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分别的习气,这是习气起作用。起心动念他自然成了习惯,总的来说是边见。

  我们晓得,边见是小乘初果就断了,阿罗汉决定没有这个执着,分别有,刚才讲了;不但分别有,妄想里头也有,愈来愈微细。破了一品无明,妄想断了,妄想习气没断,不过在一真法界里,这个习气对于修学来讲,没有什么大障碍。由此可知,这个习气薄,并不严重,可是它还是会起作用,障什么?障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障这个。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别教菩萨不是不清楚,比通教高明多了,我们跟他比是望尘莫及。我们心目当中他是大圣,他是佛,他是大菩萨、摩诃萨,可是他跟上面比就不如了。上面怎么样?上面不但二边没有,中道也没有,那叫妙中。换句话说,别教菩萨有中道,这就是讲隔历之中道,不圆,隔历就是不圆,所以他见不到圆教圆融的妙中。这就是刚才讲过了,分别,这是分别习气产生的障碍。

  可是修学确实每个人根性不相同,不相同的原因是无量劫来我们在佛法里面遇缘不同,这是善导大师的话,遇缘不同。如果你在六道里头,过去生当中常常接触到圆教,哪些是圆教?《华严》是圆教、《法华》是圆教、《楞严》是圆教。接触到这些经典,常常读诵、听讲、学习,你的根性虽不是圆顿,你有圆顿的基础,你曾经学过。如果其他的,另外一种根性,也是修学大乘,像大乘方等经论,遇到是这些善知识,你所熏习的别教的时间长,自然就变成别教根性。如果你要是遇到小乘的经典、小乘的学人,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你在无量劫当中熏习的是小乘。

  我们相信决定是大多数人,过去生中所熏习的是人天教,现在看看今天的社会,我们会发现有更大多数的人,他们过去生中所熏习的是贪瞋痴慢的教化,这个麻烦大了!何以知道?人天教,我们今天说出来根本的教学是《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有几个人认真学习?真正能够把烦恼习气收敛一下,于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真正能做到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人天教。当然,他今天能得人身,是凭借过去生中修的五戒十善,佛给我们讲,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生欲界天。

  你既然到人道,可见得你前生不是没有修过,有这个因,但是在这一生当中你遇的缘不好,你所遇到的缘都是贪瞋痴慢。这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悲哀,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我们也会走入歧途,这一生回不了头来。我们知道,知道这条路是错的,我们从这个路上回来了,对于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虽然我们的功夫不很深,但是比起一般人来,就确实有相当收敛的功夫。比起一般人来说,我们很知足,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房子可以居住,出门还有相当方便的交通工具,知足了!知足,心才能定下来,定生慧,慧就能把事实真相看清楚,你就认识「往生经」里面所说的哪个路是正路、哪个路是邪路,你就有能力辨别。

  我们不走邪道,邪道是险道,《观无量寿佛经》上有很多比喻,非常危险,走正道。正道的基础没有别的,就是知足,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没有贪心。如果物质生活非常清苦,懂得布施,佛菩萨教我们的。常常念众生苦,能够以真诚心、慈悲心尽心尽力的帮助比我更苦的人,帮助他们,安慰他们。你能常存这个心,常做这样的好事,这叫断恶修善,福报自然现前。不求,自自然然一年比一年过得好,生活环境慢慢就改善了。改善,自己不图享受,改善是我有更多的能力帮助别人,这就叫做积功累德。你的功德愈累积愈多,愈多就愈帮助更多苦难的众生,这是真正行菩萨道,我们现在是人天乘,人天乘里面行菩萨道。以这个功德回向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能这样修学的,这真正是个明白人。

  最怕的是贪心,福报才现前,享福,享福就很难修福,福报享完了怎么办?这在现前社会我们看得太多了,特别是在送往生,帮助人助念,送往生的时候,怎么办?不能不知道。我们念佛的人看别人往生特别要提高警觉心,古大德常常提醒我们,一生不能享福,希望把一生的福报留在往生的时候享。那时候享什么福?临命终时没有痛苦,头脑清楚,一点不迷惑,这是往生头一个条件,这就是最大的福报。怕的是什么?怕的是往生的时候神智不清,迷惑颠倒,旁边再多的人给你助念都没用,你迷惑了,这个太可怕!如果真的不迷惑,临终助念会产生很大的效果,真得利益。

  所以你在这个地方要冷静想想,我们是自己享福的好,还是把我们一点的福报分给别人享受的好?这桩事要常常想想。古德给我们说的,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所以我们应当要做的是损自己利益别人,决定不能干损人利己,那就坏了。有损人利己的念头,有损人利己的行为,临命终时哪有不糊涂的道理?我们讲神智不清,就是迷惑颠倒;迷惑颠倒才会把路子搞错,走到三恶道去。你想想看,哪个头脑清楚的人会到三恶道去?畜生、饿鬼、地狱,只有愚痴的人才会走这个路,稍稍有一点智慧,他怎么会到那里去?所以有智慧的人他走人天,他不会去走恶道。

  虽然说这桩事情在临终时候自己做不了主,业力牵着你走,这个业力就是善恶。你一生都做好事,起心动念都是好念头,都不伤害别人,都是要成就别人,这个念头善,这些善念自然引导你走三善道;处处想坑别人、欺骗别人、整别人来利益自己,临命终时,自然这个业力就引导你到三恶道去。这种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这是做不了主的。

  明白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一定要像《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念善,念是念头,念头善,起心动念;思惟善,那就是你的思想、见解是善,不是恶;观察善法,观察就是行为善、言语善。要修!多少同学学佛很多年,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在言语当中、态度里面表现的依然不善;心地很善,可是言语、态度会让人起误会,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这什么原因?习气。恶的毛病是改了,习气犹存,不知不觉它就冒出来。要不要改?要改!为什么要改?怕临命终时产生障碍。

  特别在处事待人接物,综合古大德的教训,我们得到四个字,「诚、敬、谦、和」。头一个,真诚,你真诚做到了,敬,心上是有,表面上没有,谦虚、和睦没做到。谦虚里头特别要重视忍让,对一切人、一切事要晓得处处要学忍让,不敢为人先。纵然是你比别人聪明,你看得远、看得深,你带头,还是要谦虚、忍让。这些东西具体而言,从什么地方学习我们才能看到效果?实在讲《弟子规》是一本好书,虽然只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它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总纲领,浓缩成精华,展开弥纶法界。

  如果说十善业是纲,弟子规就是条目,从弟子规学十善业,这才能有成就;舍弟子规学十善业,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弟子规》里面,伦理道德的教育成分多,因果的教育少,所以我们不能不加重《太上感应篇》,补助《弟子规》之不足,《十善业道》的十条里面全部包括,不能不学。懂得因果会帮助你降伏烦恼。贪心起来了,知道因果报应,不敢做,知道后面有果报。眼前有这个机会,可以贪图,可以夺取,《因果经》里面告诉你,这不是你应该得的,将来要还债;想到将来要还债,算了,不敢贪了。逆境、恶缘现前的时候,愤怒的心起来,如果知道因果报应,就能够忍辱,心平气和,不要结怨,不希望将来冤冤相报。

  冤冤相报是苦事,这个事实真相,只要大家细心冷静观察,在我们现前社会每天都有许多的例子,报应的例子。你没有看到吗?没看到是你粗心大意。我不看报纸,也不看电视,可是每天早晨起来,我们的邻居他们订的有报纸,送报的都丢在他门口。我们往往早晨出来散步,看看标题,标题字大。几乎十之七、八都是因果报应,不是迷信,是真的。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一定要着重我们现前怎么做法。

  向上一着,别教菩萨向上,我们知道我们做不到,做还是从根本做起。你看天台大师所讲的,他们所行带方便,圆教更是善巧方便。对,他的方便里头没有善巧,或者说他的善巧没有圆教那么圆融,他善巧有隔历,圆教菩萨的善巧没有隔历。所以《涅盘经》里头有这个话,菩萨说的,这个菩萨是圆教菩萨。由此以前,别教以前,对圆教来看都是邪见,邪见是什么?看错了,想错了。真的,别教以前有想法、有看法,虽然不执着,他有想法、有看法,像《金刚经》前面,四相他破了,后面四见没破。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看最后的一段,「圆教菩萨之善」。「圆妙之理,是至极之善,然此有二义:一、顺实相之圆理为善,背之为恶;二、达此圆理为善,着之为恶。圆之着尚为恶,况复其余。」文字虽然不多,交代得很清楚。圆妙之理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理。学佛的同学都知道,每部经都有四分,这个四分叫教、理、行、果,也称之为四种经。教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教科书,我们的经本就是教科书,这里面是文字。这些文字里面所说的道理,那就是理,理经。文字里面也跟我们讲了许多修行的方法,这个方法是行经。行是因,依照这个因去修行,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行,将来一定证到果报,一定有结果,所以是果经。任何一部经里面决定有这四部分,称之为经。我们学这部《华严》,不能不知道《华严经》里面的教理行果。

  《华严经》的理是什么?宇宙万有的真相。这个真相从哪里来的?一定有个理,所以在经本里面告诉我们,宇宙万有的自性,经上称的法性,诸法实相的法性是理。用什么方法才能证得法性?这个经里头教我们彻底放下,这是方法。放下之后的果德,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回归到你本来是佛,《华严》究竟圆满的果德。理行果都在教里面,教是教学,教是经本、课本。

  所以讲到圆教菩萨的善,我们在《华严经》上所看到的菩萨,看他们的善。我们现在所读过的是十信菩萨,从初信到此地第十信,往后你再看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妙觉。每一位里面都有理,都有事,都有因,都有果,无量无边的诸法,任何一法都有性,都有相。原理怎么讲?实相原理怎么讲?实相原理就是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不二。这是真善,究竟圆满的善,圆妙之理。妙怎么讲法?妙是非有非空,这才叫妙;空有不二是妙,性相一如是妙,确实是不好懂。你没有入不二法门,你的起心动念是别教菩萨,别教以前的。换句话说,这个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自性,是性德,也就是我们真如本性里头本来有的。不是修来的,本有的,一切众生个个不无,换句话说,统统是圆满的,这个你自己要晓得。

  你听了佛这种说法,你相不相信?你能不能接受?佛说你有如来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你相不相信?很难接受。我现在没有智慧,也没有能力,相也不好,怎么能跟佛比?报身佛不谈,就讲应身,应身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的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今天三十二相一个都没有,八十种好也是一个都没有,怎么能跟佛比?而佛是那样肯定,那么坚定的为我们说。

  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情况,佛也说了,「但以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想想,真的,我们是有妄想,妄想不断,晚上睡觉会作梦,梦是妄想变的。确实我们有分别、有执着。佛说,妄想分别执着把我们自性里面本来的智慧德能相好障碍住了,并不是我们的智慧德相没有了,不是的,是被障碍住了。好象太阳被云彩遮住,今天香港阴天,看不到太阳,太阳到哪里去了?太阳还在,太阳并没有失掉,只是被很厚的云层障碍了。云层不止一层,我们常常坐飞机旅行的时候就看到,就像佛的比喻一样,妄想是一层,执着又是一层,分别又是一层,三层浓云把太阳遮盖住了。你要想想,云层是不是真的把太阳遮盖住?没有。云层有没有真的把地球遮盖住?也没有,只是在太阳跟地球当中产生这么一个障碍。

  你要把这个道理看清楚,你好好想想世尊的教诲,妄想分别执着真有,在哪里?自性,自性上面没有,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外面的万物,万物上也决定没有。这个东西在哪里?佛说得很好,这个东西叫做妄心,不是真心,因为妄心的作祟,你见不到真心。六道凡夫把妄心当作自己的真心,所以自己的真心永远被迷,永远看不见。真心在哪里?真心就在现前。

  楞严会上,佛教诸菩萨把真心找回来,真心在哪里?就是自己的见闻觉知。你眼睛能见,是真心,你耳朵能听,是真心,你鼻能嗅,舌能尝,身有触,意有知,合起来讲,见闻觉知是真心。只要不带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真心用事。佛讲得清楚、讲得简单,我们眼见不要执着,怎么见法?古人有个比喻说,见就像照镜子一样,镜子会见,把外面的镜相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想想,镜子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有没有妄想?确实我们每天照镜子的时候,想想镜子,它没妄想、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着,照得清清楚楚。我们的眼睛就像镜子一样。

  天天照镜子,镜子是善知识,你要是向它学习,你很快就成佛,为什么?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眼睛就是一面镜子。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是什么?就是照见。所以《般若经》上常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什么?它没有分别、执着,照见,自受用。无所不知是什么?他受用,不是自受用。自他不二,这就叫圆妙,很难懂。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他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圆!究竟圆满了。别人向他请教,无论问什么问题,随问随答,显示无量的智慧。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就是的,无量智慧,那是什么?妙!那是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权智,无所不知,你问,反正里面照的东西统统讲给你听。你眼睛也照,耳朵也照,六根都在照,但是你有妄想分别执着,虽照,什么都不知道;人家照,什么都知道。麻烦就出在这个地方。

  所以它两个意思很好,「顺实相之圆理为善,背之为恶」。实相是真相,我们今天到底是顺实相还是背实相?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是顺,为什么?实相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带着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是违背。第二个意思说得更妙,「达此圆理为善」,达是通达,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通达,自然通达,照见。「着之为恶」,着就是违背,着什么?着相,执着了。你里头有执着,有执着一定有分别,有分别一定有妄想。所以你有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就用这一个字做代表。你通达,这条很重要,为什么?学佛教的人,特别是学大乘的,学《华严》的,读了《华严》这些道理你都懂了,说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可是境界现前你还是放不下,恶!不善。顺境、善缘你还是有贪心,逆境、恶缘你心里还难过,还是恶。

  所以怎么样?达,达可不能着。圆之着尚且是恶,何况其余,其他的都不必说了,这讲到究竟处了。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真的记住,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妄想,这叫顺实相,这叫善;有执着、有分别、有妄想,这叫背实相圆理,那就叫恶。由此可知,我们要想象诸佛如来一样,亲证诸法实相,圆实的理事,圆满真实的理跟事相,没有别的,只要真正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见到了,见到之后就成佛了。大乘教里面常说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境界。

  无明是什么?《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就是无明。什么叫妄想?我有个很粗显的解释,大家容易懂,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起心才动念就叫起无明、就叫生妄想。从妄想里面起分别,从分别里面起执着,所以无明叫无始无明。这个意思很深,无始并不是说大概很久很久之前,找不到开头,不是这个意思。无始是什么?根本没有开始。没有开始为什么会有?佛说叫一念不觉。这个事情佛在经上举演若达多的例子,这个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可能我们自己都有。譬如我们做学生的时代,在学校穿著制服要戴帽子。早晨起来要参加升旗典礼,时间很匆忙,时间很短,老师在外面催,衣服穿好了,赶快就跑到那里去。忽然想到帽子没戴,到处找找不到,问同学,你有没有看到我的帽子?人家指着你,你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这一摸头,果然是的。怎么会戴在头上的帽子忘掉了?一念不觉。所以有没有过去?没有!这个道理要懂。

  大乘圆教里面,不但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也没有十方。没有十方,就没有距离、没有空间,没有过去、未来,就没有时间,所以时间跟空间是假的,不是真的。无始无明就是你的一念不觉,什么时候?当下,现前!你还一定找我到底什么时候迷了?为什么原因迷了?你就愈迷愈深,你永远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妙极的方法,就是回到当下,当下就是。所以《般若经》上讲得好,可是一般人看不懂,字会念,说的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妙绝了。既然是虚妄,你在那里头起心动念不就错了吗?不起心不动念,虚妄就是真实的,真妄不二,圆妙!所以,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见到了,不起心不动念,哪有分别执着?分别执着就愈迷愈深。由此可知,现代这些科学、哲学、学术能解决问题吗?用虚妄、用妄心,在虚妄里面想求真实,哪有这个道理!

  宇宙从哪里来的?现在很多科学家相信是大爆炸发生的,还说了很多道理。大乘圆教人听听,笑笑。佛是怎么说的?宇宙从哪里来的?森罗万象从哪里来?佛讲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讲绝了,这才叫事实真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佛经上有粉碎虚空、坐断三际,禅宗常讲的,谁懂?坐断三际是没有时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粉碎虚空就是没有空间。可以说出这种话来的人可不是简单人,什么人?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的人能说得出,没放下的人说不出。

  真放下,真得自在,真的见到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什么?非有非无。《心经》上说的就是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是色相、是法相,空是法性,法性就是法相,法相就是法性。法相是什么?法身,法相就是法身,法身就是法相。《华严经》上的名词,毗卢遮那佛,法身;阿弥陀佛,报身;释迦牟尼佛,应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们现前这个身,如果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也就是说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现前这个身是什么身?法身,法相。这个法身跟所有的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有没有差别?没有差别,是一不是二。这时候慈悲心生起来,叫什么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能听得懂吗?

  别教菩萨的慈悲,叫法缘慈悲,还是有条件;前面通教、小教,小乘的慈悲,叫众生缘的慈悲;人天里面,叫爱缘慈悲,有等级,不一样;统统放下之后叫无缘慈悲,没有条件。无缘,为什么无缘?同体,我的身是法身,你的身也是法身,所有一切的现象都是法身,法相就是法身,你还到哪里找法身去?在没有觉悟的众生面前,我这个身叫应身;在明心见性的人面前,这个身是法身。名字不一样,名字是假的,不是真的。连老子都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字性空,不能执着。

  所以你会听,《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说得好,要怎么听法?离言说相,就是不执着,对于言说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对名字(名词术语)也是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对里面的意思,讲的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妄想、也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高明!这才真正懂得如来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只要你带上妄想分别执着,你就不解如来真实义,你会把如来真实义解错了,你怎么会懂得?为什么?如来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我也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我才真正懂得这个意思,我跟如来是一不是二。如果我有妄想,我跟如来就有距离,当中就有障碍,见不到如来,只能见菩萨,见不到如来。只要有妄想,你就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迷了,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迷悟不二。觉悟的人他们看到的迷悟不二,可是迷的人,迷悟是二,迷悟不是一,落到分别执着就更糟糕。然后你就晓得,真正用功用什么功?放下就是,为什么不肯放下?

  我们再看后面这段文,「以上诸说中,净影」,就是小慧远法师跟我们讲三种善恶,「第一顺益之义,同于唯识论之说;第二顺理与第三体顺相兼,同于璎珞经之说;天台别教之义,与净影第二顺理之义同;圆教中之第一义,与净影体顺之义,及璎珞经之说同」。「其第二义」,就是刚刚我们念的,「达此圆理为善,着之为恶,圆之着尚为恶,况复其余」,这是它的第二义,第二义讲得非常之好。「以达着断善恶之性」,这个断就是决断、判断善恶之性,「为天台独特之发挥」。所以「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于是释然也」,这你完全明白了。为什么?着就有生死,达就是涅盘。这十二个字很重要,这是天台大师独特的发明。你着就有烦恼,你不着就是菩提,达就是不执着。不执着你要记住,也没有分别,也没有起心动念。所以对于生死,你只要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就是涅盘。涅盘是什么?没有生死。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为什么看到生死是真的?你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你看到是生死。生死涅盘不二,烦恼菩提不二。菩提是什么?智慧,根本智。关键就在放下、放不下。

  我学佛确实是很幸运,遇到真善知识,头一天就把这个事情教给我。我虽然不很懂,真的是古人所谓囫囵吞枣,我也把它吞下去了,什么味道?不知道。凡事就自己所能体会到的意思去干,真干,这五十五年来放下了不少。愈体会就愈深入,我们一般人讲读书的心得,这才叫心得。心得是什么?法喜充满,就是《论语》里面第一句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诸法实相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了。生死涅盘有没有?愈来愈淡了。自己有没有把握在这一生当中能证得?好象有一点把握,我再能多活几年,一定会做到。

  五十五年来,年年有进步,无比的欢喜,这个虽然感谢老师的教诲,还要感谢善友的磨炼,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没有一样不经历。可是我很幸运,得到章嘉大师的教诲,看破放下,放下看破。这是修行的总原则、总枢纽,问题就是你会不会用?顺境接受,在这里面不生贪恋,知道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逆境恶缘决定不生瞋恚,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但没有瞋恚心,更不会有报复心,反而生感谢的心,为什么?我在这个境界里面知道自己提升多少。

  学佛十年,在这个境界里面忍,还有忍。学佛二十年,就很自然了,还是要忍,可是功夫很自然了。到三十年、到四十年,真的就像夫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不逾距」,年年向上提升。我这次跟大家在一起学《华严》,这是第二次,跟第一次不能比。我第一次讲《华严经》大概是五十多岁,五、六十岁的时候,二十多年前,至少是在二十五年前。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二十五年有很大的进步。那时候讲《华严》,大半,几乎百分之九十,是依照清凉大师的《疏钞》照本宣科。而这次讲的时候,里面很多地方自己有心得,做出了自己的心得报告。也就是说我自己修学的受用、体会,与同学们在一起分享,这个不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