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女人,唯一:会计如何处理苦恼的人际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28:58

  了解会计心理学知识对会计工作的帮助

  在我国,会计是一个拥有上千万人的的庞大职业群体,肩负着国民经济核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税利上解和降低费耗,节约开支的重任,履行会计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对这个既分散又庞大的职业群体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开发和优化,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因为会计管理,从纵向的角度看,上要处理好与单位领导层的关系,下要处理好职工同事层的关系,从横向的角度看,即要学会逃债的艺术,又要学会延期付款的艺术,还要学会应酬当期收付的艺术。工作中不乏这样的事列,单位领导想搞点“例外”,而会计一个合情合理、恰到好处的劝解,就打消了领导的“非分”之想,进而转向支持会计工作。这就是正气的力量,精神力量和我们需要的那种不偏不倚、不卑不亢,不怠不躁的力量。由此可见,会计如能把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我们的生活就会少一份尴尬多一份情趣,我们的精神就会少一种烦恼多一种愉快,我们的工作就会少一些失误多一些效益。开张会计心理研究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但并行不悖,而且还是一种相互支持,互为转化和互为促进的关系。会计职业既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核算系统,又是一个全开放性的社会管理系统。从这种环境中陶冶出来的管理心理、监督心里和服务心理,无不打上会计的职业心里烙印。

  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价值观等社会因素的急剧变化,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会计是微观经济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环节。会计人员由于职业特点,其心理体验往往会以其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长期以来,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由于心理压力而产生心理障碍,而这一问题至今仍未引起社会的重视。换句话说,社会关注的更多的是会计职业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外在表现为会计职务、职称、资格证书和报酬等方面,从而忽视了会计人员的深层心理问题。

  本文运用会计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原理,结合调查数据,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和剖析不良会计心理,分析会计行为发生的心理动因和影响因素,探索会计心理和不良会计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的办法,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心理有一定了解,达到能够自我矫治不良心理状况的目的。

  第一节 了解会计心理的必要性

  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犹如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着一个或者数个的社会角色。会计也是一种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管理角色。会计角色时有各种不同会计岗位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于是就有个“角色差”和角色互补的心理作用问题,如出纳、会计具有与“顾客”打交道多的特点,分泌出的礼仪和社交心理必然要浓一些,而核算会计冠有“账房先生”的雅号,工作中的抽象思维自然多一些;主管会计、会计部门领导想事的方法和视野则表现出全面和开拓一些。

  日常工作中,会计不但要面对最原始、最枯燥和最能反映单位经营状况的会计信息,干着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还要与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审验纷繁复杂的各类票据凭证,接受咨询,听取意见,做出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是谁准许报销的喜,不给报销的怒,会计的朋友不少,冤家更多,工作中要经受内内外外的压力。会计人员主要是与人打交道的,限于职业而面临特定的人际关系群。各种压力源形成的合力,使得不少会计个体左右为难,由此极易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进而导致人格异化。而这一危害的后果往往是某些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缺乏诚信,甚至做假账,化公为私;同时,由于会计信息严重扭曲和失真,使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失去依托,势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可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也有个丰富多彩的会计心理问题。随着会计实践活动外延的扩大,会计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心理现象日趋频繁、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趋势,有其独特的性质,因此有必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和解释会计心理现象。

  以下是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通过以下数据可以看出当今财会人员的心理状况。本次调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同时,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答案180份。会计心理研究对象是对从事财会工作人员心理活动的研究。在调查的180名财会人员中,全部都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有高级职称的有1人,有中级职称的25人,占13.89%,这些财会人员由于文化素质较高,所以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反映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财会人员对待会计工作的心态

  1.财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可是在被调查的财会人员中,竟有29.44%的人认为会计工作只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对会计监督则认为没有必要,难以监督或可有可无;有70.56%认为会计监督很有必要。

  对于财会人员如何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工作的问卷是:能积极配合工作的占54.44%,而有46.03%的财会人员对审计工作采取的态度是袖手旁观,甚有反感;审计人员到来之时,尽可能好好招待。有的财会人员因账上毛病较多,心怀鬼胎,尽力躲闪。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对于实现财会工作规范化以及反腐败都不利。

  2.财会人员对当前财会工作困难的认识。在被调查的财会人员中,认为当前财会工作困难和十分困难的占68.9%,认为困难不大或比较容易的31.1%.

  二、财会人员对待领导的心态

  当前许多单位领导人按自己的意愿评判财会工作的好坏,决定着财会人员的命运。在这种环境下,财会工作就要恪守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原则,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单位领导个人意图的支配。因此,财会人员对单位领导心态的认识,既是财会工作地位的反映,又是财会人员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是否支持财会工作,是财会人员做好工作的重要因素。调查表明,有79.44%的财会人员能在领导支持下开展工作,财会工作环境较为宽松,心情比较舒畅;但有20.56%的财会人员认为,单位领导不支持财会工作,感到工作不好做,心情不愉快。

  在调查的财会人员中,能按照法规制度正确处理财会业务的占56.67%,其余接近半数按领导意图办事,其中有些人对违纪违法问题消极逃避,想法调离工作。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对于提高财会工作水平极为不利。

  三、财会人员对待职工群众的心态

  财会工作是密切联系广大群众的工作,财会人员以正确的心态,处理好同广大群众的关系,对于做好财会工作极为重要。财会工作明确分工,密切协作,要求每个财会人员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调查表明,财会人员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良好和比较好的占82.78%;关系一般或不太好的只占17.22%.

  四、财会人员对待财会制度的心态

  财会制度是财会人员进行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规范。财会人员对待财会制度的心态,在很大程度上表明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财会工作环境。

  1.财会制度难以遵守时财会人员的心态。财会工作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但调查表明,财会人员在处理业务时,经常受某种干扰,不能执行财会制度规定。这时只有不到1/3的财会人员因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对不符合制度规定的事项,能顶住压力不办;其余的财会人员不能坚持原则,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事项不予抵制,是制度形同虚设,其主要原因是职业道德不高。而违反制度者多为领导人或与领导关系密切者。

  2.会计制度不健全是财会人员的心态与做法。调查表明,会计制度不健全时,有78.33%的财会人员能保持正确的心态,意识到建立健全财会制度肩负的职责,积极加强财会制度建设;有17.22%的财会人员有听之任之的心态,认为建立健全财会制度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无所作为;另有4.45%的财会人员认为制度不健全更好“浑水摸鱼”,这种心态危害最大。

  3.财会人员坚持原则受到打击报复时的心态与做法。调查表明,财会人员在此种情况下,有80的人能选择正确的做法,其中有34.44%的人能坚持原则。

  五、财会人员对待财会工作的感情

  1.财会人员对工作业绩的认识。调查表明,有76.11%的人认为提供的财会信息较为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对工作质量较为满意,以而产生很深的感情;有23.89%的人反之。

  2.财会人员对工作的兴趣。调查表明,有财会人员对财会工作的兴趣差别很大:有61.67%的人愿意从事财会工作,有38.37%的人不愿意从事财会工作。在财会工作岗位上不愿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占有如此高的比例,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3.财会人员对财会工作的自豪感。调朝表明,有45%的财会人员对从事财会工作有自豪感,有浓厚的兴趣,而多一半的财会人员对财会工作认为“无所谓”,没有自豪感。

  当今财会人员出现以上很多问题,必定有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以下内容将通过对会计心理的分析探讨解决的办法。

  第二节 会计应拥有的能力和意志

  一.会计能力是在财务活动中影响财会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工作效率高低的个性心理特征。财会工作的显著特征是天天和数字、钱、物打交道。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会工作这就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组织、指挥和调节,降低成本,获得利润。事业单位也大致如此。因此财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一般劳动者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逻辑能力。会计个体的基本能力可分为认知能力和应变能力两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是指在财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注意力、再造想象的能力、丰富的联想能力,以及优良的思维能力等认知方面的能力。但在财会实践中,任何以一种单一的认知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只有使它们共同参与、有机结合,才能审时度势地发挥出高效率,从而顺利实现财会的目的,只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其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应变能力。它是会计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和核心体现。

  会计人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以及财务活动中的一些现象的变化中,进行系统的知觉、思考,从而分析其实质。也就是说,会计人员敏锐的观察力就在于捕捉一系列的现象变化,并通过现象探测其实质。

  二.会计人员应具有的意志品质

  会计的意志是指为了达到搞好财会工作的目的,自觉地阻止自己的行为并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会计应有的意志品质是包含在其意志之中的,财会工作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又肩负很大的责任。财会职业本身要求不出差错,要安全而有效益,重担在身。而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又将会遇到来自各方的“份外”要求及不良现象的干扰,这又给财会人员增加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坚韧的意志就为财会人员所必备,不畏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所屈服,也不会为各种份外的引诱而折腰。

  首先,会计的意志同其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会计意志必须以其认识为基础。因为,会计意志行动的来源是对经济活动事项的客观认识,只有当他确信某项财会业务符合客观实际,具有史诗的可能性时,他才有决心提出建议或采取相应的行动。所以,会计离开了对经济活动事项心理的认识,其意志行动便无从产生。

  其次,会计意志同其情绪、情感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会计人员有肯定的、积极的心境,就会使会计活动富有积极的色彩,精神振奋,从而主动地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积极的情绪、情感是会计意志的动力;反之,如果会计人员情绪消极,就会给财会工作罩上一层阴影,动摇乃至消弱其意志,影响工作的完成。财会工作经常面对的是枯燥的数字、繁多的帐、表,复杂的人际关系及巨大的压力。如果没有对财会工作炽烈的热情,岂能搞好财会工作。通常所说的爱岗敬业精神正是这种炽烈热情的体现。只有对向往的事业有巨大的热情的人,才能激励自己克服困难,顽强地进行创造性活动。

  一个具有健康与稳定的心理素质的财会人员,对于所从事的复杂的会计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要拥有坚韧的意志,一定要拥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会计心理承受力的途径有:

  1.增强会计心理相容性

  2.增强心理弹性,克服心理障碍

  3.调整性格角色,更好地适应环境

  4.会计性格的互补与优化

  第三节 会计人际关系

  会计人际关系反映了会计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会计人员欲在工作上获得成就,就应拥有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他人的支持与协助才行,个体孤立无援,会降低对工作的满意度。会计个体在单位内部的人际交往,包括与领导、同事、职工等的人际关系。传统会计的封闭性使会计人员漠视人际交往与冲突,心理压力增高,感到难以适应环境。会计人际关系的好坏虽不能衡量会计个体业务水平的高低,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会计个体理性思辨能力测向运用的效果。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是:某些会计个体业务水平较高,但由于长期在封闭式环境中工作,缺乏与外部沟通的能力,在交往中的呆滞木讷与拙劣言行令人不快,给工作造成被动局面。本次调查表明,部分财会人员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是值得关注的。

  一、几种主要的会计人际关系的类型

  1.主从型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主从型的人际关系很容易发现,领导与会计人员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主从型人际关系。会计人员主从型居多,这是由于会计人员地位决定的,应改变这种单一形式,从宏观上有利于强化财务监督和经济调控手段。

  2.合作型指双方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财务机构内部,合作型人际关系尤为重要;在外部,合作型人际关系能密切财会部门与外部的关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竞争型人际关系的主要优点是有生气、有活力,充满各种变化;缺点是竞争时间过久,难免令人感到筋疲力尽。特别是财会机构内部,如果为争夺机构领导权,只能加剧双方竞争,这种人际关系很难调整。

  二、会计人际关系的社会调节

  会计人际关系的社会调节,是通过社会的控制机制对会计人员给与之相联系的群体或个体提供约束自己行为的规范,使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的协调度运行。这就要求做到:

  1.坚持法治原则,正确运用法律规范自觉约束领导者和会计人员的互动行为,保证会计与领导关系的合法度。

  2.加强纪律约束机制,保持会计人际关系的健康度

  3.处理和调节好会计与领导的关系

  4.处理和调节好财会部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三、会计人际冲突的化解

  会计人员欲在工作上获得成就,就应拥有亲近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他人的支持与协助才行,个体孤立无援,会降低对工作的满意度。

  1.要提高人际交往的艺术水平

  2.要善于把握人际交往的频率

  3.灵活性与处世标准的统一

  4.增强角色置换的科学意识

  5.调控个体自身情绪
  某些自我意识过强的会计人员,非常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由于过度在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对来自外界的批评相当敏感,缺乏雅量,因而非常容易受伤害,工作中若有人受到评价,大伙都感到紧张,是理所当然的,而害羞、怯懦的人,却总显得焦虑过度。

  调控自身情绪是消除纷繁复杂人际冲突的内省方式,会计人员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冲突,因而应尽可能调控自身情绪,以防止情绪失控使冲突加剧。

  6.构造人际关系的和谐氛围

  (1)岗位循环法。这是为使机构内人员克服单调乏味的的工作而定期轮岗的一种方法。

  (2)年龄层次法。不同年龄的会计人员都具有自身的优势,按年龄层次配备人员,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互补、协调内外部关系,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3)综合参考法

  7.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四、会计工作汇报中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

  某些会计人员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抓不住要领,老是重复同样的内容,不断列出枯燥的数据,使领导感到厌烦;而有说话技巧的会计人员,不但把问题讲得清楚,而且是领导爱听,并体现了汇报者思维能力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会计人员特别是担任一定职务的会计人员向领导汇报时更应讲究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

  1.会计人员在工作汇报中要掌握的语言技巧

  (1)汇报工作时采取先概括后演绎的方法,可以使人感到你的思路清晰,说话有条理。

  (2)简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后,就要让领导说话。根据他的态度再选择其余的汇报方式。

  (3)注意对方的体态语。

  A.对领导提出的质疑,不应缄默,缄默会使领导感到你有抵触情绪。

  B.汇报前要把话题组织好,安排好先后次序,使汇报简明、扼要。

  C.口头汇报要做到用语准确,句子简练。语言要朴实,力求言简意赅。

  D.文字汇报多用短句,可使你显得干练敏捷。

  E.以向领导请教的方式谈自己的意见,在某些汇报场合,可化解一些尴尬状况。

  F.先说出最坏的估计,使你的失败不那么严重。

  2.会计人员在汇报中要掌握的原则

  (1)不要让领导感到疲劳

  (2)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

  (3)保持自己的人格

  (4)汇报要直爽

  (5)为了提高汇报的效果,还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语。

  3.会计人员应正确处理与领导的人际关系

  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与领导的分歧是随时可能发生的。有了分歧,易于发生争论,这就需要学会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尽量在语言上避免露出锋芒。

  会计人员与领导之间,在一些大的、原则性的问题上,还是需要争论的。争论的结果,使事情得到正确解决,对工作、对领导都有益处。

  与领导互不来往,对于相互之间的思想沟通极为不利,误解是很多矛盾的原发点。作为下属,不要整天盯着领导吹毛求疵找问题。

  第四节 会计情绪

  会计情绪是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在财会实际工作中,许多矛盾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是通过会计情绪所反映出来的。会计情绪是会计个体具有的一种心理形式,是对现实体验的潜意识态度所表现的一种行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个体内心世界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现实中,不少财会人员都存在着焦虑情绪。

  一、会计不良情绪的诱因

  调查表明,有63.33%的财会人员在工作中经常感到情绪不好,而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会计法刚性不足的影响

  实践证明,会计法制约机制差,缺少刚性,会计人员严格按会计法办事往往会受到责难和不公平待遇,不按会计法办事,又难卸自身责任,从而陷入“两难”心理状态中。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人滋生了得过且过,随波逐流的消极情绪,对财务、税收方面弄虚作假等违纪问题熟视无睹,甚至参与其间,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是国家财政收入大量流失。会计法对这些违纪问题,实际上未能发挥足够的制约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会计人员心里出现故障,对违纪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支持和参与这样一种不良精神状态。

  2.领导素质水平的影响

  某些领导主观、武断,一切都强令会计人员按他的意图办事,这就会使会计个体产生抵触情绪;还有些领导违反分工管理的原则,产生多头指挥现象,由于领导意见分歧,使会计人员无所适从,造成很大心理压力,使会计人员精神苦闷,情绪不稳定,由此产生顾虑心态。

  3.群体压力的影响

  会计工作直接涉及到群体利益的初次分配或再分配,然而正是在这一环节,构成了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层次利益交叉的矛盾,会计人员既要考虑各个层次利益的合理分配,有要考虑来自单位内部群体的压力。如果在这一环节,会计人员不站在群体利益一边,那就很可能要承受来自群体的指责和非难,就会将自己置于众矢之的的地位,由此产生畏惧心态。

  4.会计人员流动难的影响

  在我国,由于会计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会计人员具有很强的依附性。某些会计人员在一个单位工作一二十年直至退休。试想,如果与领导关系弄僵,那其中的“滋味”恐怕是“回味无穷”的。

  不可否认,大多数会计人员是具有从众心理的,这主要是对单位的归属感,对领导的依附性、对群体的趋同性造成的,从而使个体情绪的外部表现呈现出明显的抑郁性和内心冲突性。

  5.会计人员使用不当的影响

  例如,某些应该担任主办会计的却安排当材料会计;可担任科长的却长期得不到提拔等等。

  6.职业自卑心理的影响

  职业自卑,是指某些会计个体由于从事财会之后形成的一种自卑心理。有这种情绪的人总认为会计职业社会地位低,工作不如他人理想,报酬不如他人高。具有自卑心理的会计个体性格一般较脆弱,情绪消沉,精神抑郁,当他们受到挫折和打击时,往往心灰意冷,不敢坚持原则,并逐渐丧失工作热情。

  7.过度敏感的影响

  此类个体敏感、多疑、感情细腻脆弱、情绪极易受暗示,他们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也极少外露自己的情感,但内心体验却相当强烈。一般来说,此类情绪在女会计人员中较为常见,这可能与生理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二、会计心理失衡

  1.会计心理失衡,即会计个体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产生的心理落差。在日常财会工作中,会计心理失衡一般表现为情绪的变化,如悲观失望、神情忧郁、态度冷漠、愤怒。对工作厌倦、牢骚满腹、与外界对抗等。心理失衡往往会围绕诸如事业,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问题上。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目标差异型、抑郁自责型、扭曲逢迎型、性格对撞型等。

  2.会计心理失衡的原因

  (1)个体性格差异对心理失衡的影响

  (2)会计职业的双重压力对心理失衡的影响

  (3)挫折对心理失衡的影响

  (4)会计气质特点对心理失衡的影响

  (5)社会转型期对心理失衡的影响

  3.会计心理失衡的消极效应

  (1)心理失衡使工作效率大为降低

  (2)心理失衡会扩大人际心理距离,不利于密切各方面的关系。

  (3)心理失衡对个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三、会计情绪的调控

  情绪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是直接受潜意识支配的。当客观现实符合个体的需要时就产生满意、愉快、乐观等积极情绪;反之,就会产生忧郁、丧气、恐惧等消极情绪。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就应提高自身情绪修养水平,有效地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消除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消释法

  不良情绪已经产生,如果强行压抑,对个体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会带来不利影响,这就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宣泄。一般有注意力转移法、环境调节法、谈吐法等。

  2.抗压法

  会计个体承受的压力源是比较多的。作为会计人员,对各种非议不要大惊小怪,要有“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的胸怀,特别是刚走上财会工作岗位的青年会计人员,首先就应该有心理准备,要面对现实,不要被一点小事就弄得垂头丧气。

  3.冷处理法

  当个体受到外界误解时,应保持冷静,寻找适当的办法妥善地加以解决。冷静并不是一位退让,在原则问题上妥协,而是要求在情绪反应上要有约束机制,在行为上不要失去理智。

  4.外因平衡法

  指借助于外部力量,将个体心理压抑情绪通过外部的参与

  第五节 会计自卑心理的跨越

  一、会计自卑情结

  导致会计自卑心理的因素十分复杂,差异性、社会环境和个人顺应环境的程度是其中几个重要方面。自卑是会计人员意志力的腐蚀剂,是由个体自信心不足或某种弱点形成的一种心理障碍。

  1.会计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1)个体差异的影响

  A.自信度差异。自信度是个体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自信程度。自信度较低的个体往往过多地感受到失意和苦恼,这类人十分顾虑周围人的看法,对人家的眼光和态度十分敏感,尤其当坚持财经制度与外界发生矛盾时,这种感受更为明显,从而加重了心理负担。

  B.学历差异。在会计队伍中,受过财经院校正规教育的个体只是少数,而多数会计人员则没有受到会计专业的系统教育,因而在晋升职务、职称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某些个体由此哀叹命运不济,有的沉湎于过去的坎坷经历的痛苦中难以解脱,内心经常处于自责、自备的困扰中。

  C.成果模糊性差异。会计工作有与其事务性和重复刻板性操作,那与转化为可量化的成果,因此,会计成果界定及其评价存在着模糊性,会计职称的获得,往往不是与成果相联系的,这就使得相当部分的会计人员的辛勤劳动,往往难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与重视,是个体产生事业上的挫折感和自卑感。

  D.身体素质差异。

  (2)氛围条件的影响

  氛围条件指个体所处环境、经济状况、人际关系等的总和。

  (3)会计地位的影响

  无论理论上将会计地位“提升”到何种重要程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都是处于从属性地位的。会计地位的从属性,是个体一些合理化建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就势会计人员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个体在“位卑而言轻”的体验中,易产生压抑感和自卑感。

  (4)灰色会计形象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文学影视作品将会计形象塑造的灰溜溜的,有时还将会计人物作为反面角色粉墨登场。这种灰色形象已深烙于人们头脑中,对会计自卑心理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作用,以至一些个体对会计职业没有自豪感和荣誉感。

  (5)会计科学软化的影响

  会计科学的软化,客观地说,与我国会计理论具有一定的联系。长期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还表现在会计个体行为很大程度上受会计制度的制约,会计工作机械、刻版通常是由制度硬性规定的,在制度规定下所运行的工作,其科学性不足,使个体创造性思维受到了一定的禁锢,并制约了会计学的发展,易使个体滋生了职业自卑感。

  (6)能力符合不当的影响

  1.财会工作苦闷感探源

  作为领导者,常以客观性的眼光评价成果,而会计人员由于工作的重复性、规范性,虽然努力工作,却少有成果,而领导者根本无法体会会计人员工作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与困难,反过来说,会计个体也无法体会领导者所处位置的所思所虑,因此,对双方认识差异应有所衡量,有的领导讲实效,办事扎扎实实,不搞半点虚伪之事,而某些领导为了要“政绩”,则不择手段,强令或按时会计人员搞虚假盈利等。会计人员在如此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处于两难境地,即困惑又气恼,随着心中沮丧与日俱增,对工作的厌倦与排斥也逐渐加深。后一种领导对会计人员的评价完全是按照能否服从自己为标准,因此,对会计人员而言,对领导的表扬或赏识也应一分为二地看待,应清楚地认识自己,要强化内在赏识—即内心成就感。

  2.对工作厌倦的代价

  当会计人员对工作的乐趣与挑战性期望过高,而实际上工作却是一成不变的例行公事时,多半会失望、沮丧与怨怒。一般而言,人们之所以对工作厌倦都是由于不受重用,能力无法施展,或是隐藏了对领导过多的愤怒与不满所致。除了工作繁忙、责任重大外,厌倦无疑也是造成压力的原因,一天八小时处于呆板无趣的环境中工作,无法施展多年所学、没有机会面对挑战,不能达到自己期待的工作目标以及意识到自己停滞不前、逐渐埋没才华与潜力等,都会带来可怕的压力。它摧毁了人的动机、精力与创造性。

  二、会计自卑心理跨越的方法

  1.从失败中总结教训

  2.个体动机的强化个体目标越大所应做的努力也就越多,即使碰到障碍,也不会有挫折感,为突破逆境所作的努力也必能使其产生新能力。

  3.激发潜在的创新能力

  4.消除自卑心理

  (1)提高自信度,走出自卑心理误区

  (2)目标发散与目标层次的最佳选择目标发散即多方位目标的选择,以防止在单一目标下个体不能实现所产生的焦虑和自卑感。目标层次即选择不同的目标层次高度,以防止超越时间,条件导致失败而产生自卑感。

  (3)建立不可比原则,消除可比性自卑感

  (4)发挥个体优势,抵消劣势形成的自卑感

  (5)打破思维定势,不断超越自我

  (6)保持仪表端庄,重塑会计形象

  5.积极取得会计工作成果

  这应该做到以下几个要求:成功目标的选择、努力学习积极行动、维持强烈动机、适应所属机构的独特文化、主动出击、创造成果、克服失败的恐惧、发展人际支持网络、拓展工作视野、善于学习

  6.树立会计职业尊严意识

  (1)会计职业尊严的内容

  A.由于了解了会计工作的社会意义而得到的肯定自我的评价

  B.由于会计人员的特定身份和由此体验到的经营管理者地位而产生的职业自豪感

  C.由于认识到社会分工使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以及对于一般人心目中职业高低贵贱观念的超脱态度而增强起来的自尊心。

  D.由于个体熟练的会计技能、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劳动贡献而感到的快慰和满足等等。

  (2)会计职业尊严的作用和意义

  A.职业尊严是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献身会计事业的必要心理条件。

  B.职业尊严也是形成会计工作内外协调、和谐人际关系的情感保证。职业尊严强烈的会计人员,一般都非常珍视本部门本单位的集体荣誉,因而一定能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C.职业尊严是激励会计人员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的内在动力。一名会计人员假如缺少起码的职业尊严,就会有菲薄自己的职业而菲薄自己,形成自卑心理。这样的人必然会失去进取的信心和动力,在业务知识、技能学习上也必然不求上进,工作上得过且过。

  人的社会价值是尊严的基础。会计人员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提高会计信心质量和为社会服务的途径来实现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计人员才能在个人、他人和社会整体利益关系上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体验到内心的尊严意识和情感。

  第六节 会计就业和心理行为

  一、会计人员择业标准

  调查结果表明,以下择业标准是最为大家认可的(由高到低排序):

  1.技术专长:某些人选择财会专业,是由于财会职业就有一定专业性和技术性,这样有利于工作的稳定,以免今后有失业之忧。(35%)

  2.权利某些会计人员之所以选择会计专业,主要目的是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财权。(17.22%)

  3.物质报酬(16.11%)

  4.特长及兴趣对口(12.78%)

  5.职业社会声望(7.22%)

  6.工作的自由度(5%)

  7.其他(6.67%)

  二、会计职业的科学选择

  会计职业对会计心理的影响。职业如同人的性别,是产生不同类别管理心理的社会标志,或者说有什么样的职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职业心理。会计整天与钱打交道,铸造了会计职业鲜明的个性和职业特征,必须准确无差错,保证安全,科学分类,两端平衡,开源节流,效益至上。养成会计处事谨慎、精于心计和善于私案的职业品格。

  1.客观地认识自己是否适合从事财会工作

  认识自己的才能、个性是否适合从事财会工作并不容易,有的人性格不适于从事财会工作,但偏要在这方面钻牛角尖,他们在与外界的对立冲突中遇到了强烈的挑战,出现了各种观念的冲撞,就业意愿随即发生了变化,从而不热心财会事业,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各个人的才能是不同的,有所长就会有所短,所以,必须正确地估量自己。如果一个人缺乏财会方面的素质和才能,或其性格不适宜从事这一职业,就应选择自己擅长的职业,这样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获得成功。

  2.重视会计职业岗位的转换

  一个人一旦选择了财会职业,就要专心致志地力争在这方面做出成绩,有所作为,不专攻,什么事情也搞不好。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某些事情往往并不是光凭人们的一厢情愿就能办到的,造成会计岗位在转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会计职业往往并不是个人的兴趣所决定,起初可能是谋生的手段,后来才找到了所爱好的职业;或者,个体也爱他原来的专业,但表现平常,兴趣渐渐转移,而对会计专业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和较深的潜力。有的人从事财会实际工作,由于工作需要或个人兴趣,又选择财会科研教学或会计(审计)事务所的工作等等,这种对会计职业的第二次以及第三次选择或转换,是很正常的,总的来说,一方面,职业的多样性为人们提供了在选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财会职业实践过程中,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意愿都可能使人们从一个工作岗位转移到另一岗位。

  3.会计职业选择应尽可促使自身发展方向和潜能开发的有效统一。财会职业选择不可避免地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某些人择业标准是重实利,认为学好会计专业能在“沿海”“三资”企业获得优厚报酬;有的则是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有的是趋于职业的稳定性;有的是对会计专业具有浓厚的兴趣。总之,在会计职业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与自身发展方向及其潜能开发做到有机结合,以避免不必要的人才潜能耗费,做到人尽其才。

  第七节 会计职业道德缺陷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反应

  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心理和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会计职业道德属会计心里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心理健康欠佳的会计,很难想象是一个在职业道德上受人称赞的会计。

  一、调查结果表明,以下几种表现在会计工作中较为常见

  1.有章不循,唯领导意志是从

  2.无视税法,有意偷漏国税

  3.工作不负责任,核算不讲质量

  二、坚持会计职业道德不应患得患失

  1.要认清是得罪少数人还是多数人的问题

  严格地说,任何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没有不得罪人的,只是得罪的对象、范围和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会计人员如果怕得罪人,在少数人面前丧失原则,就会在多数人中失去信任。

  2.必须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会计人员只有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才能做到有错敢纠,歪风敢刹。

  三、会计职业道德缺陷的心理反应

  1.悲观心理。遇到困难或者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感到委屈以至精神不振;面对某些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丧失了信心。

  2.自谅心理。认为当前法制不健全,监督困难,只要洁身自好就可以了。

  3.无关心理。有的会计人员认为会计监督是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的事,自己只要做好分内工作就行了,有的会计机构负责人认为企业搞了承包,自有法定代表人负责,明知不对,少说为佳。

  4.侥幸心理。有的会计人员做了违心事,甚至在帐上搞小动作,认为目前监督体系不健全,财务审计检查时不一定都能查出来。

  5.顺应心理。由于近些年来财务监督机制弱化,无形中使一些人感到群体的“压力”,自然“顺应”了群体,看到左邻右舍怎么办,自己也跟着办。

  6.逢迎心理。有的会计人员认为加工资,晋级、职称,都要求助于领导,于是不管领导人的意见是否正确,完全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毫无自己的原则立场。

  7.依赖心理。监督中遇到困难时,不敢主动出击,寄希望与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监督部门解决。

  8.后怕心理。有的会计人员由于过去坚持原则、讲真话受到打击报复而产生了恐惧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再也不敢干得罪人的事了。

  9.消退心理。某些会计人员对他人违犯财经纪律问题多次提出意见后,由于某些领导人员偏袒或私心作怪,批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使得这些会计人员觉得监督不起作用,意见、建议、批评再多,顶不上领导的一句话。于是,自觉进行“消退性抑制”,保持沉默。

  10.求和心理。一些会计人员存在着一种庸俗的无原则的求和心理。他们认为,老领导、老同事经常相处,即使有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也不必太认真,这种人遇到问题“打圆场”,当“好好先生”。

  四、会计职业道德缺陷自我矫治

  会计职业道德缺陷的矫治分为社会矫治和自我矫治,这里主要介绍自我矫治。自我矫治主要是指职业道德缺陷的会计个体,内在地形成矫治缺陷的自我压力,自觉或自动地改正和补救所犯的职业道德缺陷……

  1.反省,经常对照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不断进行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反思过去。对于职业道德行为进行深刻反省,是自我矫治的第一步。在反省过程中,有了对于过去职业道德问题的全面查究,接着就会产生追悔的深刻情感。就会激发改正错误的急切愿望和内在压力。

  2.补过,在反省过程中滋生的深刻的追悔情感,促使其采取进一步的活动,改正以往的职业道德错误,补偿自己的职业道德过失。若果说,反省之错是道德缺陷的自我矫治的心理准备,那么,补过就是自我矫治的实际操作,必须以实际行动来改正错误。

  3.慎独,指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原则,在无人监督,有做财经纪律并不会被发现的情况下,自觉坚持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按照职业道德原则行动,而不去做任何坏事,这是职业道德修养所达到的崇高境界。

  第八节 会计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矫治

  一、会计精神压力与工作环境

  1.工作环境充满各种压力

  主要是指生理上对个体造成的压力,比如空气污染,饥饿、过度疲劳等。

  2.会计环境工作场所上的精神压力

  这里的会计环境指那些与会计打交道,并对会计心理产生一定作用和影响的会计人际关系环境。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核心层次,包括统一组织中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会计上司,他们既是孕育会计心理的“共同体”,又是构成会计心理的“主力军”;二是紧密层次,包括经常与会计发生经济业务关系的单位职工、客户和往来频繁且固定的业务主管与协作单位的有关人员,他们是单位经济活动的载体,又是与会计打交道的对手和朋友,既是孵化会计心理的“催化剂”,又是生产、培植和反战会计心理的“大熔炉”;三是松散层次,泛指与会计有往来的组织和个人和社会风气对会计的影响。以上三个层次构成了会计人际关系环境的基本内容。核心层次的互动行为,诸如上司的尖刻或宽容行为,单位领导的法纪观念和风格等,对会计心理有重要的促进或促退作用,紧密层次和松散层次的好恶与期望也会对会计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众多的精神压力中,存在于财会工作场所特有的精神压力表现为:首先是丧失了与上级领导之间的和谐关系,其次是丧失了与同事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另外还包括了工作量及责任感等问题。会计人员在工作岗位的地位不同,担负的责任也会有所区别,这些都是构成工作场所中所存在的精神压力的重要因素。工作内容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例如工作性质过于单调或无法在工作上发挥创造力,或是个体的希望、愿望等无法在工作中反映出来,这些都足于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如果待在一个必须经常保持紧张情绪的工作场所(如收银,出纳岗位),那么精神上所受到的压力自会增加更多,既是工作的性质并不单调,但是工作有严格的限期或每天都必须迅速地处理业务而缺乏休息的时间,也极易形成精神上的压力。

  3.容易积存精神压力的个性

  个性对个体是否容易积存精神压力影响很大。如果个体时常处于一种急躁或忧郁寡欢的心态之下,就会失去心理的平衡,对工作的认识就会产生偏差。

  二、会计精神压力与神经衰弱症

  1.循规蹈矩型个体的精神压力

  循规蹈矩的个体对环境的依存性较强。此类个体:意志薄弱、害羞、软弱、胆怯、内向及谨慎。虽说这些特质各不相同,却往往在工作场合中形成阻碍。令其无法表达内心想法、感受,组织其在工作上获得成就,又使其难以畅所欲言,这些感受常会使人在工作上付出极大代价。不但阻碍个体或的理想职务,得到晋升,而且令其难以充分发挥潜能。

  循规蹈矩型个体做事比较彻底,具有责任感,对领导的命令绝对服从,也很注意人际关系,他们对任何事情都力求完善,但由于诸多方面影响,往往事与愿违,这就会引起精神上的疲劳,使个体陷入忧郁的状态之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会降低,加之这类个体都习惯于一个固定、安静的工作场所,而一旦遇到调动或环境或岗位的变化,在精神上就会感觉到莫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在长期积淀下会逐渐侵蚀这类个体的精神。

  2.忧郁亲和型个体的精神压力

  忧郁亲和型的个体,即行为规矩、热心负责、在个性上缺乏弹性的人,其工作、生活范围往往会显得过于狭窄。

  3.女性会计人员的精神压力

  女性会计人员在企业组织中,其人际关系方面的最大问题存在于女性们自己之中。在同年龄的同事间,常有超过男子想象的激烈的竞争心和嫉妒心。

  三、会计神经衰弱症的防治

  1.增强心理抗压能力,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保持心理平衡

  (2)认识自身

  (3)发掘自身潜能

  (4)要有自己的个性

  (5)尽快忘掉不愉快地体验

  2.化解工作中的精神压力

  3.及时进行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