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l面试题:中医养生篇---肝胆保养(食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24:30

中医养生篇---肝胆保养

(2011-10-13 09:48:43)  季万物复苏,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逐渐旺盛,中医有“春日宜省酸增肝,养脾气”之说,认为春季肝气旺,同时也会影响到脾。

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另外,初春又是一个慢性病多发季节,中医向来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要,预防的方法是适量运动、加强锻炼。养生做肝胆经络保养。

 五脏之将军---肝

  肝位于腹腔,膈膜之下,右肋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肝的生理功能为主藏血,又主疏泄,与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常运行。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经脉络于胆,与胆相表里。

 肝胆的生理功能

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的血液由脾胃消化吸收来的水谷精华微所化生。血液生成后,一部分运行于身体,被各脏腑组织器官所利用,另一部分则流入到肝脏而储藏,以备应急的情况下使用。藏血功能失常,主要有两种病理变化:一是藏血不足,不能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因而产生肢体麻木,月经量少,甚至闭经;二是肝不藏血,则可导致各种出血,如吐血、咳血、衄血、崩漏等。

主疏泄:所谓“疏泄”,即指疏通、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主要有与气的流通有关,肝气太盛或肝气郁结,可以化火,出现头痛、头晕、急躁易怒、耳鸣、耳聋、目赤等症状,此即称为“肝火”。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维持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

主筋:肝主管筋的活动,从而支配全身的肌肉关节的屈伸,而筋又赖肝血的濡养,出现肢体屈伸不利、麻木、痉挛、拘急等症状。“爪(指甲)为筋之余”,肝血不足则指甲变形,色泽枯槁。

开窍于目:眼与肝有密切关系。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就会出现两眼干涩,视力模糊或者夜盲;肝火上炎,则两眼红赤。某些眼科疾病,中医认为与肝有关,常从肝治疗。

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是保养肝胆的好季节。《欧皙泉肝胆保养套》可以帮助你改变肝胆亚健康状况。

 一、肝胆是如何生病的?

   不当的饮食习惯,吃太饱、晚餐吃太多,摄取过多高热量及垃圾食物;

   情绪不良,常抑郁;

   长期大量喝酒,吸烟;

   肥胖者,减肥过度;

   药物方面:乱服避孕药、降血脂药物等;

   不当的生活方式:睡眠不足、熬夜、作息时间无规律、少运动,久坐;

   肠道系统细菌性发炎、有寄生虫等。

   二、肝胆结石的成因

   肝胆结石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水集成饮,饮凝成痰,痰结而固化熬结而成石。

  大多数胆结石是由胆色素与胆固醇形成,是由于胆汁的化学成分失调造成胆汁的瘀积、沉淀和凝固而成,通常先成泥状而后成砂状或结晶粒。胆结石可以从胆囊进到胆囊管,再可再返回胆囊或继续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或卡在胆管各段。

   三、肝胆结石对身体的影响:

  影响肝胆解毒功能,新陈代谢,结石长久瘀塞会慢慢导致各种肝炎、脂肪肝、肝硬件化和肝癌。同时,结石会使胆汗的流通受到限制,有时会倒转流入胃内,使胃酸上冲出现反胃现象,如有结石瘁积,常使胆汁分泌减少或不能适时供应,抑制胰液酵素的消化能力,长久如此,最终导致糠尿病。

   肝胆无法代谢脂肪、过滤毒素、血液,容易形成高血压,心脏病,脑充血,脑中风。

  肝胆结石造成食物消化不良,而在肠内发酵形成许多废物与毒物,肝脏解毒功能减弱,肾、膀胱负担变重产生排尿系统的问题,痛风、肾结石、膀胱结石、肾发炎等。

   胆汁不足使大肠蠕动变慢,形成便秘、胀气、下泻、大肠急躁症等。

   血液循环不良,废物不易排出,产生更多废物或毒素形成过敏、病毒感染的问题。

  四、肝胆结石所造成的后果

  肝胆结石阻塞胆囊出口,将引发胆囊炎,容易导致“胆囊癌”,结石滑落且阻塞胆总管,将引发胆管炎,容易导致“胆管癌”,胆汁瘀积在肝胆道时,易并发“胆汁瘀积肝病变”,如肝硬化、肝癌,结石堵住胆道,胆汁无法顺利排出,容易形成“脂肪肝”。

  肝胆病,除了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之外,因生活环境污染造成各种各样的毒素堆积在体内,重金属无法排出体外,而肝胆结石过小时,仪器可能无法及时检查出来,所以及时养生排毒很重要。有不良生活习惯或有肝胆疾病的朋友,可以服用深层滋养排毒营:即六合清泉和六合活泉,滋养肝胆。可排肝胆肾结石及胆沙,为五脏六腑排毒,同时滋养脏腑,修复隐性伤口,同时阻断毒素。配合活泉断食疗法,排石排毒同时,可深层净化身体毒素,清除重金属。

我们常用“肝胆相照”来形容两人亲密无间,互相扶持。每当提到这个词就不免为古人的智慧发出由衷的赞叹,从医学角度讲,肝与胆确实是一对“荣辱与共”的器官。

  西医看来,胆囊的血管、神经均来源于肝脏的分枝。胆囊也是肝脏的好帮手,肝脏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内,一旦我们开始进食,胆囊就开始收缩,于是胆汁流入肠道,帮助脂肪的消化。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肝与胆互为表里,生理关系同样非常密切。中医有“五脏六腑”的说法,肝脏属于“五脏”的序列,而与之对应的“腑”正是胆。胆汁之所以能正常发挥作用,要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到肝。另外,在精神情志方面也反映了肝胆的密切关系,比如怒伤肝,对胆也不好;只有肝胆之间彼此协调,我们的“胆色”才会“壮”。

  如果说在健康状态下,肝胆相照的内涵是“一荣俱荣”;那么,到了疾病的状态下,这种关系就会表现为“一损俱损”,因此临床上也有“肝胆同病”的说法。

  一方面,进入肝脏的细菌、病毒,如果不能被就地消灭,就可能侵入胆囊,这也是为什么病毒性肝炎后,常会出现病毒性胆囊炎的原因。而胆结石的发生则跟怒气郁积有关,肝“受伤”自然也难免。其他如黄疸、口苦等症状,多也是肝胆有湿热的表现。

因此,在疾病预防上,要肝胆病同防。首先要保持心情的舒畅,肝气通达,胆汁输送才能通畅,利于脂肪的转化和全身代谢的调整;其次,平时多注意饮食,限制烟酒,减少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也不仅是在预防脂肪肝,同时也能预防胆结石。

肝胆湿热的食疗方法

 肝胆湿热患者除用药物治疗外,还可配清热利湿食疗辅助治疗,可用:    

1.黄花菜瘦肉汤:黄花菜30克,精瘦肉60克,煮汤服。可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者。    

2.黄花菜粥:黄花菜30克,瘦肉末15克,糯米、白糖适量,煲成粥,每日1~2次,能清热凉血,消肿,利尿,止痛,明目,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肝属肝胆湿热型。  

3.黄花菜饮:黄花菜(干品)15克。制法是将黄花菜洗净加水适量煎汤,代茶饮。有清热利尿,退黄疸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急性黄疸型肝炎。   

4.五汁饮:梨、荸荠(马蹄)、藕、鲜芦根各100克,麦冬50克。制法:上述五味洗净去皮后,使用器械或容器,粉碎绞汁饮用。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泻功效,适用于慢性肝胆湿热型。  

5.板蓝根菊饮:板蓝根30克,菊花晶2匙。板蓝根加水煎汤,加入菊花晶饮用,每日1次。有清热疏风,明目解毒功效。适用于慢性肝炎、肝胆湿热。

### 早上起来老嘴苦或者经常觉得心里不舒服、老想哭、老有委屈,都是胆经有浊气。这时,就可以拨动阳陵泉穴。用食指按住这个穴位,像拨琴弦一样,此处有一根筋,反复拨动几次,就开始有麻的感觉,一旦麻感到脚面,这条胆经就通了,效果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