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儿童机器人:濕疹類型介紹(中西医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18:37

濕疹類型介紹
摘自《過敏Bye Bye》莊雅惠/著,天下文化出版

濕疹是一種劇烈搔癢,反覆發作不易痊癒的常見過敏性皮膚病,病因複雜,往往因內在遺傳因子與外在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誘發。內在因素包括過敏體質、新陳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精神因素、酒精中毒、消化系疾病及部分炎症;而外在致病因素則包括物理、化學及食物等因子。屬火熱體質者,高溫濕氣重的夏季是好發季節,飲食宜清淡,避免過食燒烤油炸食品;而皮膚乾燥者則常出現冬季濕疹,特別是老年人,平時宜擦油脂性的保濕乳液來滋潤皮膚,減少冬癢。

當皮膚產生搔癢劇烈、形狀多樣化的皮疹,反覆發作不易痊癒時,即為濕疹。臨床上可因皮膚受損程度或發病部位,而有不同的分類。若依發病部位分類,濕疹又可分為手部濕疹、小腿濕疹、耳朵濕疹、乳房濕疹、肚臍濕疹、肛門濕疹、陰囊濕疹及陰部濕疹等。

濕疹屬於過敏性疾病,病因複雜,往往因內在遺傳因子與外在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誘發。內在因素包括過敏體質、新陳代謝障礙、內分泌失調、精神因素、酒精中毒、消化系疾病及部分炎症;而外在致病因素則包括物理、化學及食物等,分述如下:

◎過敏體質:具有遺傳體質的病患是易罹患本病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常同時併發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等遺傳過敏疾病。

◎新陳代謝障礙:糖尿病人易因代謝紊亂而產生濕疹。

◎內分泌失調:部分女性患者在月經前後,易因內分泌紊亂而引起濕疹。

◎精神因素:精神緊張、壓力過大,或是情緒抑鬱,均會誘發或加重病情。

◎血液循環障礙:當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或肢端血液循環有障礙,使局部皮膚血液供應不良時,均會引發局部濕疹,如下肢濕疹及肛門濕疹等。

◎消化系疾病:當胃腸功能異常,導致吸收功能失調,除了可能吸收異種蛋白,引起過敏,另外也會引起維生素吸收不良,加重過敏反應。

◎發炎:部分細菌、病毒或黴菌等感染導致的發炎反應,可能誘發或加重濕疹。

◎物理因素:炎熱、寒冷、潮濕及乾燥等氣候,過度日照或吹風、接觸動物皮毛及身體與外來物過度摩擦等皆可能引起濕疹。

◎化學因素:藥物、油漆、肥皂、化粧品及化學製劑等可能引起濕疹。

◎食物因素:魚、蝦、蟹等海鮮,鵝肉及羊肉等蛋白質食物,蔥、薑、蒜、辣椒、榨菜、咖哩及五香粉等辛辣調味物,咖啡、濃茶、可可、巧克力及酒精類等興奮性飲料等均可能引起濕疹。

西醫觀點>>>

西醫在治療一般濕疹時,在外用治療上,急性發作期,若滲出液多,有嚴重糜爛面時,則以收斂性溶液(如硼酸溶液,明礬溶液)濕敷為主,若劇烈搔癢,而無滲出液,則以類固醇乳劑、抗生素藥膏或非類固醇抗炎藥膏外抹止癢為主,而慢性緩解期則以富含油脂的藥膏、保濕乳液或天然滋潤品塗抹患部,滋潤皮膚,以減輕發炎反應。內服治療上主要以抗組織胺和鎮靜劑為主,讓患者心神安寧及減輕搔癢感。

中醫觀點>>>

根據中醫理論,本病根本是脾虛濕重或陰血虛弱為主,因情緒失調、飲食不節及溼、熱、寒等侵襲而誘發。急性發作期時,以濕熱型為多,宜清熱化濕以止癢,此時若能再配合天然外治法,更可減輕搔癢不適。緩解期時則可根據體質,以滋潤補血、補脾化濕或舒暢情緒為主,調理根本。

◎脾虛濕重:皮膚搔癢、丘疹水泡、糜爛出水、斑色淡紅或同膚色、搔癢劇烈、睡眠不安、面色萎黃、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及大便稀軟等。

◎陰血不足:皮膚乾燥、搔癢脫屑、丘疹粗糙、灰色鱗屑、反覆搔癢、抓痕累累、煩躁不安、口乾不多飲、大便乾燥等。

◎肝鬱脾虛:煩躁易怒、皮膚搔癢、丘疹紅癢、搔癢劇烈、睡眠不安、面色萎黃、食慾減退、消化不良及大便稀軟等。

◎濕熱內盛:皮膚紅斑、丘疹水泡、嚴重者鮮紅糜爛、搔癢難忍,幼兒哭鬧不安、睡眠不寧、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或便軟惡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