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金殿国际会所公主:创新学校管理的尝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31:11

创新学校管理的尝试

[日期:2011-05-11] 来源:  作者:白振华 [字体:大 中 小]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管理理念及所产生的行为直接决定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效果。因此,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
  
  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当今校长的共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埃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只有在和谐宽松的心境下,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激发,因此,学校领导必须要和师生共同创建一个民主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德治校我们不赞成片面强调刚性管理,比如,在老师的考勤问题上,我们不设签到簿,而是通过营造一个人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让人人在比、学、赶、超的合作竞争中自觉地准时或提前到岗,对于家里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处理的,可以在不影响上课和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告知分管领导,不计假。这样老师在处理完个人问题的情况下,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了。不但不会把一些个人烦恼带给学生,而且会让老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工作,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我们学校开展了“自主教育”课题研究,其中一方面的内容为“班级自主管理”,学生由开始的“自制”到“民主”,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 “学生自管班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将班务分解,每个同学承担一项或两项,实行小组目标管理,高年级根据每组自主管理得分情况,每日、每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表扬、奖励,进行“自主评价”,不仅评价自我,而且评价他人,接受他人评价,从而体现民主。根据本班特点,让学生自主增补适合本班的班规, “我班规矩我来定”,从“让我怎么做”到“我要怎么做”,常规、礼仪会自然而然地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烙印,从而由“他律”发展为“自律”。目前,我们正在全校开展“礼仪之星”评比,以此激励更多的孩子做文明人。
  读书育人 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学习化的校园需要有读书习惯的教师。要培养有读书习惯的教师,必须努力营造学习型组织的环境氛围。
  国际上许多知名的学习型企业都有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需要“首席学习官”,学习型的校园也是同理,需要一个既重视自身学习,又重视学校学习的校长。有了这个意识,我先进行“自我发动”,严格要求自己先读书。同时,通过观察与了解,我从青年教师中挑选出一批爱读书的人,真心实意地和他们交朋友,同他们一道研究教师的读书问题。每周有两天下班后,我们共同围坐在一盏灯下读书,一边读书一边记笔记,有时还结合学校工作唠几句。看到校长与他们这样融洽地在一起读书,其他青年教师心生羡慕,同时也有了隐约的危机感,于是陆陆续续地靠拢过来,由最初的几人,变成十几人、二十几人,最后全部坐在书桌前拿起了书本。每周两天下班后,学校点亮的不再是一盏灯,而是灯火通明。学习氛围在全校蔚然成风,于是有了《缕缕书香》的书集,教师们将读到的美文以年级为单位分集出版,与全校教师共享。一年后,我们又将教师们精心撰写的读书笔记《品位书香》编辑出版。成就感换来了教师更高的读书热情,这时,我们适时地开设了 “读书沙龙”。我欣喜地发现教师们的气质比以前优雅了,心里的阳光也多起来,学习型组织已经在学校里形成了。
  弥漫于整个校园的读书气氛,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五年级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开展了“自主阅读”的课题研究,在研究中孩子们不仅学到许多读书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环境育人我校在环境文化的设计和建设上。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启智、明理、乐学、向上”为理念,以“清新而简洁,精巧而别致”为思路,精心设计了“喷泉雕塑”和“文化墙”,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处景都能育人。
  学校突出“开放”的特点,努力设计成一个对外宣传学校的窗口,让家长了解学校,让社会了解学校。学校设有德育墙,分为德育篇、环保篇、防火篇、自救篇,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和漫画呈现。操场上的体育文化墙,教学楼走廊悬挂着古今中外名人画像,楼梯内的名言警句,活动楼古朴典雅,书香四溢的诗文,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让学生时时与名人、伟人对话,处处聆听他们的教诲,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创设以校为本,团结协作的教学研究氛围
  
  作为校长,在教学的管理过程中,要以师为本,尊重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管理氛围,帮助教师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以校为本,开展课题研究。2005年,我有幸被派往北京光明小学挂职半年,在光明小学半年的学习,对我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彻底的洗礼。回来后,我和其他校长对学校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决定开展“自主教育”课题研究,于2007年3月正式实施,并被确立为山西省“十一五”课题。
  课题研究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们的教学行为,由以往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经常见教师们三五成群的不是在整理资料,就是在探讨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科研月刊》的出版,更加带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他们经常将一些研究中的所得或困惑或经验或教训写成手记与全校教师分享。而学校也制定了《课题研究激励机制》,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以师为本,科学有效地开展校本研训。与名校联手,让专家介入。我校于2005年加入全国38所友谊校,每年参加一次联谊活动。每次我都派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参与活动,与名枝的联谊打开了学校走向全国的一扇大门,每一次的活动都令我们受益匪浅,撷取八方教育智慧,感受四面教育春风,我们的教师在学习互动中更加成熟。
  同伴互助,共同提高。每周二是学校的校本研训时问。以教研组、学科组为载体的教研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一堂课、一道题、一本作业、一次教学设计都会引发一次热烈的讨论。每学期进行的课改开放日,将家长请到课堂,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在家长中对课堂教学、教师教案、学生作业进行问卷调查或当堂交流,拉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了“开放教研,民主教研”,通过平等的对话、交流学习,增强了教师间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利用资源,开展网络教研。教师网络平台的使用,使个性化的教研在我校蔚然成风。在“校园论坛”里,教师们随时发表观点,跟帖的人参与讨论,甚至有些家长也参与到了其中,在“教学天地”中,教师可以及时将“教学内容”“当日作业”通过网络传递给家长,而家长可以通过“回音壁”将对学校、教师的建议反馈回来。网络以“快捷、丰富、平等、互助”的特点,将我校的教研活动推向了高潮,成为我校校本教研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建立“以人为本,健康和谐”的教师文化
  
  我们一直从“外在的仪表举止”“内在的谈吐修养”等方面,一点一滴地营造着教师文化。学校的“教师十要十不要”要求时时提醒着老师们要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如穿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文雅,语言标准文明,待人诚恳有礼等。
  我校是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的“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山西省心理健康专家胡淑仙教授为我校的特约辅导员,胡教授每周都要来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学校要求教师一人双岗,一岗双职,双岗就是“既是教师,又是心理医生”:双职就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很多老师把育人的感受写在了他们的心理医生手记中,令我久久地感动着。
  在构建教师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真正认识到只要你对学生付出真情,奉献真爱,学生就会回报你,尊敬你,爱戴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现代学校,就是要更加重视人的尊严,遵循人性形成的规律,开发人的潜能,发现人的价值,在教育过程中,把教师主体的发展与学生主体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 0
  • 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