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师专附近小姐:校长文化及其建构路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5:58:34

校长文化及其建构路径

[日期:2011-04-21] 来源:  作者:杨正强 曾雪梅 [字体:大 中 小] 摘 要:校长文化是学校发展的一面旗帜,是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是校长视野的综合体。理想的校长文化追求这样的境界:即在校长文化的引领下,整个学校会自由地、有个性地、健康可持续地成长与发展。要建构理想的校长文化,需要从校长文化结构的核心层面和表现层面去深入思考。
  关键词:校长文化 内涵 特征 建构
  
  有人说,学校文化即“校长文化”,因为从根本上讲,学校文化总是反映了校长特有的价值观和领导风格。这种提法的科学性尚有争议,但有一点毋庸质疑,即校长文化对于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在新时期,究竟如何理解校长文化,如何建构理想的校长文化,这正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一、校长文化的内涵
  所谓校长文化,是指在校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所折射出的校长独有的精神追求和职业行为特征,是校长的精神境界、价值取向、人格魅力和行为准则等职业特质的总和。[1]校长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魂”,是组织文化、制度文化,是校长视野的综合体。[2]它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社会文化为渊源、以教育理念为内涵、以对教育规律的把握为根本,植根并作用于校园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和时代创新性。校长文化是校长职业实践的产物,它是经由实践检验创造出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校长文化集中表现为:教育观念和改革创新意识;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等。校长文化的结构主要分为两个层次,即:核心层和表现层。核心层即价值观,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校长文化的核心就是校长的价值观,这是校长文化的第一层,是最深沉、最稳定、最关键的部分。校长的价值观集中表现为校长的领导哲学思想。校长的价值观体现在学校工作中,又具体化为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价值观;二是人的价值观。[3]表现层即校长的学识修养、人格风范、社会伦理、行为方式、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着装打扮、办公室环境等。表现层是校长文化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部分,是最直观地展示校长能力和形象的部分,因而也成为最容易被他人感知的部分。
  
  二、理想的校长文化建构路径
  (一)从校长文化的核心层面去建构
  1、努力把握校长文化的灵魂:不断创新
  创新才能活,在生态学意义上,这也体现了一种“鲇鱼效应”原理,即一种生物置身于松散疲沓、环境优裕的状态,就会丧失斗志,活力降低,甚至死亡。校长文化需要长期积淀,但校长文化的灵魂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创新的。学校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创新能力。校长文化贵在不断创新,贵在体现时代精神。只有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能为人之不能,不断改革创新,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挑战并改变现状,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中永远处于领先地位。美国马里兰大学著名教授刘全生说,中国教育最需要“三创”即创意、创造、创业,“三创”的核心就是创新。在以创新为内涵的知识经济时代,校长经营学校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引领教师、职工进行思想观念的创新、教育内容的创新、教育方法的创新,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人说,哈佛的成功在于它的永远改革、永远创新、永远追求的校园精神,这种校园精神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使人精神振奋。而校长文化就是校园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这信息如潮、文化多元、知识剧增的网络文化时代,倡导校长文化创新,对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2、真正体现校长文化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
  具有丰厚校长文化的学校是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磁场,在教学与管理的实践中,它关注生命的完整,凸显生命的灵动,张扬生命的个性,让每个师生员工扬起生命之帆,使教育充满五彩缤纷的生命色彩。重建校长文化,首先要变革校长原有的权威控制型文化,全面实现对话。一线的广大教师和管理者是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的执行者和新课改的践行者,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兴衰。作为一校之长要充分重视并尊重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要视他们为学校的主人,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让他们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彻底实现与他们的对话,从而逐步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交流、相互平等、相互和谐的对话式的校长文化。其次,校长要正确看待人的价值,要努力以自身的文化营造人性化的学校氛围,要做到充分重视人、正确看待人、有效激励人、全面发展人。校长要向教师展现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对学校的忠诚。校长要善为人梯,为教师成功创造条件。校长不一定伟大,但要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师伟大。校长的无私和奉献,将激起教师更大的工作热情,并因此而形成学校内部讲奉献的良好风气。校长把教师的过失作为自己的过失,是激励教师放开手脚工作的最好办法。再次,校长应以自己的宽容引导学校文化中的宽容气氛,让校园充满宽容。校长的最大失误,就是永远不宽恕教师的失误。校长应平等地看待自己和教师,校长心目中校长的意识越弱,越容易与教师亲密合作,学校越容易办好。
  (二)从校长文化的表现层面去建构
  1、发挥学校文化的整体效应:校长文化与其他文化相生互动
  学校成功的动力,源自于校长文化的辐射。只有实现校长文化与多元文化、教师文化、校园文化、学生文化、社区文化的相生互动,才能使校长文化达到最佳境界,使学校文化真正走向一种生态文化,使整个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首先,校长文化要与多元文化的有机结合、相生互动,才能明晰且富有创新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才能以特色与时代的合拍共振,体现学校的时代精神。其次,与教师文化的有机结合。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如果教师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与校长的办学思想不一致,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很可能与校长期望的行为相违背。作为学校领导的校长来讲,学校文化的贯彻要关注教师的发展,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校园一定是教师文化蓬勃发展,用校长文化统领校园的精神家园。再次,校长文化与学生文化的互动结合,更准确地反映出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育人取向。第四,校长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互动。这不是教育的另辟蹊径,而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最有效载体。作为校长文化主体的校长只要能把握全局,充分调动各种力量,在其引领下是能达到这种理想境界的。
  2、转换校长文化主体的角色:校长不仅是管理者,更应是领导者
  学校文化作为一个系统,由各种复杂因素组成,需要有一种整体的、系统的规范影响着学校工作的开展,使之能够有序地进行。这就需要有效的管理和领导,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校长文化中的主体——校长理所当然地充当了这个双重角色。管理者一词源自“具体细节”(nuts and bolts),而领导者一词更多包含着愿景的制订,概念的形成与督促。管理是以社会地位不平等为前提的,是几千年官管民模式的延续;领导则是以平等、民主为前提,凭职业能力产生影响,创造一种氛围,是精神教练,是向文化要能力,从而实现文化治校。用人格的魅力而非权力来影响,即举着旗子,走在前面来赢得尊重与厚爱。根据纽斯特罗姆和戴维斯的最新研究成果,领导者往往具有高于他人的个人驱动力、领导他人的愿望、个人品质、自信、适应能力、分析能力、热情等。[4]是否能够促使他真正有效地达成目标是区分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主要特征。领导者往往能够鼓舞和激励下属努力工作,他们不是利用职权告诉他们该如何去做事,而是采用了更多沟通技巧和社交策略,用加德纳的话来说就是领导者有着“娴熟的智慧”,他们会明确地告诉下属下一步目标,跟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下属们都对领导充满信任和忠诚,把自己的未来交付于领导,因而也就自愿地投入到整个组织目标的实现中来。要构建良好的校长文化,校长不仅要做好管理者角色,更应该做好领导者角色,实践证明,最优秀的学校应该同时拥有能力杰出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3、追求校长文化的高品位:努力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教育生态学认为,一个强有力的社群领袖,应当精力充沛,有见识,善判断,能言善辩,活跃好动,有说服力和组织能力。理想的校长文化,作为校长群体一定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国外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高绩效、高品位的校长有10大特质,即校长是一位人格树立者、善于沟通者、教育者、愿景制造者、促进者、改革者、文化建构者、活跃分子、成果制造者、贡献者。[5]校长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魂”,校长是学校先进文化的代表, 在适应主流文化取向的学校管理模式上,其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要能够体现学校文化的整体要求, 其自身的品格、修养、风范、形象也应成为师生员工楷模。为此,校长应努力修炼自我,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从而追求校长文化的高品位。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度重庆市人文社科基金委托项目成果和重庆文理学院院校研究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牛冬梅.校长文化与学校文化相生互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60-61.
  [2]王继华.校长职业化释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
  [3]张丽娟,王宝壮.论校长文化的结构与作用[J].教学与管理,2005,(13):6-8.
  [4]大卫.韦勒 西尔韦亚[J].韦勒著,杨海燕,刘玲等译.副校长:有效学校领导的关键要素[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4.
  [5]伊兰.K.麦克伊万著,吴岩等译.高绩效校长的10大特质:从优秀走向卓越[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