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家博会时间:10月长春房屋均价6750元/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32:09
2011年11月16日 01:15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报
受宏观政策打压和银行放贷政策缩紧的影响,近阶段各开发商加推新品较为谨慎,10月虽有房交会的推动,但参展楼盘多以宣传及蓄客为主,部分开发商打出较大的优惠政策或采取低价入市的策略,直接导致了10月份长春房屋成交均价的下滑。
昨日,中国房产信息集团长春分公司公布10月长春市房地产数据,10月长春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6750元/平方米,环比下降3.8%,同比上升1%;商品住宅市场新增供应量为59.9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4%;成交量为42.7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7.7%。
60-120平商品房成交量最大
10月长春市商品住宅新增供应面积为59.9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4%,同比下降19.6%,新增供应套数达到6345套,环比下降47.1%,同比下降18.6%。
从新增供应房源来看,以60-120m2的二房、三房户型为主,市场新增供应建筑形态以小高层为主。
伴随着供应量的下降,10月长春房屋的成交面积也有所回落。10月长春市商品住宅总成交面积42.79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7.7%,同比下降18.8%;成交套数4412套,环比下降15.6%,同比下降17.3%。
10月长春市商品住宅市场成交均价为6750元/平,环比下降3.8%,同比上升1%。10月成交均价在6500元/平方米以下的成交量达到25万平方米,占总成交量的58.4%,中低价位楼盘占比较大,拉低了10月成交均价。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长春分公司高级市场分析师赵新宇分析,受宏观政策打压和银行放贷政策缩紧的影响,近阶段各开发商加推新品较为谨慎,10月虽有房交会的推动,但参展楼盘多以宣传及蓄客为主,部分开发商打出较大的优惠政策或采取低价入市的策略,这对成交均价的下滑产生一定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日显稀缺,可开发土地逐渐外溢,以城市东北及东部区域和八一水库板块来看,这些区域和板块土地资源丰富,开发节奏较快,逐渐受到购房者的热捧,加之价格相对合理,使得成交量较大。
10月商品住宅市场成交主要以5000-7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区间为主,在长春市场,此价格区间购房者认可度较高,逐渐占据整个市场的主流价格。
10月市场上60-120平方米商品住宅成交量较大,共成交2969套,占比67.3%。
朝阳区成交价最高单价过万
10月长春市朝阳区成交均价达到10400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从各区域成交均价走势来看,净月区和宽城区起伏较大,其中净月区成交均价环比上月下降14.3%,宽城区环比上升13.2%,其他区域波动相对较小。
净月区别墅成交量的走势,对该区成交均价的波动影响较大;宽城区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现阶段无论是生活配套还是交通配套,都得到了较大改善,而随着部分知名地产的进驻,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该区整体形象。
记者 吴丽娟
微博:sohuwljvip.t.sohu.com
●相关新闻
10月长春经营性土地面积环比降6成
东亚讯(记者 吴丽娟) 昨日,中国房产信息集团长春分公司公布数据显示,10月长春市成交经营性土地面积环比下降60.6%,规划总建筑面积环比下降14.9%。
10月共成交22宗经营性土地,土地面积为62.9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60.6%,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55.56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4.9%,成交量略有下降。10月,六个区域有经营性土地成交,南关区领跑土地市场,成交2幅经营性用地,总建筑面积为119.29万平方米,占比46.68%。
据了解,10月长春市成交的经营性土地以商住为主,商业为辅。
李稻葵:
若北上广房价下降10% 会带来更大社会问题
楼市“降价潮”在全国逐步蔓延,地产界“老大”万科公开宣称2012年要“过冬”,中国楼市到底要往何处去?“限购”政策坚定的支持者,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的观点是:未来两三年,房价上涨不可能,但房价下跌不会超过15%。
“不管政府怎么讲,不管开发商怎么讲,不管大老板怎么讲,最后结果一定是未来两到三年房价基本稳定。”在上周友邦保险[23.70 -1.46%]主办的高端财富论坛上,李稻葵针对目前市场上分歧较为严重的房价走势问题做出自己的预测,“房价上涨不可能,那样是政府扇自己耳光,但房价大跌也不可能,因为如果房价在北京、上海、广州出现10%下降的话,一定会带来比房价上涨30%还大的社会问题,刚买房的年轻人一定会抱怨。”
虽然预测房价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但李稻葵表示,在未来3到5年房价“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算上通胀因素,假设中国名义GDP按照每年10%的速度继续增长,平均来看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将会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上升,那么三五年之后,相当于房价降了30%到50%,以前买不起房的人就可以买得起了。
(据《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