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博棋牌下载网址:孔教授要讲逻辑有良知-吴祚来的博客-搜狐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7:56

孔教授要讲逻辑有良知

2010-11-27 20:22

   

大学教授应该讲逻辑、有良知

 

 

十多年前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编导、根据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故事发生在文革时的北京,部队大院里孩子们,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渡过自己的青春,同样是有冲动、有爱情、有性、有幼稚、有失败、有冒险,而这一切伴随着他们茫然地成长。电影反映的是某种阳光下工茫然,但却看不出历史的悲剧性,文革撕裂了社会与人性,破坏了无数家庭亲情。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撕裂,让人认识到价值并追求正义与善良,我们有影响力的电视文化,缺少的是悲剧性的深刻反思与基于历史伦理的忏悔意识。

可能家庭环境大致相同,北大教授孔庆东文革时也是工人或军人家庭,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少年时代享受的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所以对大多数人的苦痛,并没有痛彻心扉的体验。也正因为此,他不可能与多数人一样,形成对文革或改革前的灾难性政策有共识,他的两只眼睛选择性失明,譬如对文革时的灾难,他可以视而不见,而对改革时代出现的问题,他眼睛却炯炯有神起来。

今年八月他在乌有之乡的讲座文稿,后来发表在他的博客里,他说:我到各地去参观的时候,无耻的导游经常说这块是文化大革命砸的,那块是红卫兵砸的。我就问,你看见啦?我说谁告诉你们 这是红卫兵砸的?都是你们砸的!都是这三十年毁坏的。文革的时候当然有毁坏,但只占5%,现在毁坏的则占95%,这才是事实。

如果上述言论出自网络匿名网民,我不会太介意,但这样的话出自著名高校的教授,我还是觉得惊讶,导游说一些文物古迹是文革时破坏的,这不是导游杜撰的,多是当地旅游部门或文物部门相关教材上书写的,或是当地人口耳相传的,它的可靠性当然比外来的游客高,孔教授很生气,认为导游没有亲眼看见红卫兵砸文物,所以,此事只能是导游自己砸的,他自己没见着导游砸文物,居然却能认定是导游干的,教授在这里吵架,与村野恶少打斗也就无异了。孔教授进而认为,文革破坏文物只占百分之五,而文革之后破坏的文物占百分之九十五。这样的事实不知孔教授从哪儿看到的,如此信口雌黄,令人匪夷所思。(新中国的文化历史空间——乌有之乡乔迁讲座(2010.8.22))

当人们谈论国庆九天长假时,他也忘不了文革时大串连那种白吃白喝的场景:“别说9天了,想当年文革初期,全国大串连,不但不干活,而且白吃白喝白玩白住白坐车,成千上万的少年青年壮年中年,愣是免费旅游了90天还不止。你想想,那是天天吃不饱饭的国家能做到的吗?”孔教授用社会无序的大串连来证明当时人们不愁吃穿,似乎因为衣食无忧,所以大串连起来以体现制度的优越性。有趣的是,孔教授还能找到有力的统计数据,来证明文革没有影响经济增长:“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1966年因经济领域尚未受到“文革”较大影响,故不计入),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

即罪犯辩护都可以,但要依据法律,替文革辩护也可以,因为言论自由,因为通过辩论,可以使人们看到真相,看到悲剧的前因后果。可惜,孔教授替文革辩护不是正义前提,而是立场前提,支持文革或替文革辩护,是他的立场,而不是为了追求正义与真相,当然更谈不上历史伦理的良知追求了。

我们为什么要谴责文革、彻底否定文革?因为文革违反人性与法制原则,也许一些孩子们或少数人能够免遭灾劫,过着阳光灿烂的日子,但更多的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都相当窘迫,不说人人自畏,也是个个担惊受怕,一句话不当,就可能成为现行反革命分子。而那些因为成份问题受牵连的家庭与孩子们,则更饱受歧视,失去了上学、就业、参军的机会。我们说的历史伦理与社会良知,是要我们站在那些受害才的角度,而不是站在某种虚拟的政治立场上表态,不负责任在发表言论。

巴金先生一直想建立文革博物馆,孔庆东教授的表演与表现,我们深深地感到建立相关博物馆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用资料与事实、数据与分析,才能真正以正视听,才能使新生代的人们看到历史真相,并尊重历史,唤醒内心的良知,从而避免国家灾难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