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婚博会2016:因错误认知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11:23

因错误认知导致心理问题的案例

 

 

摘要:本文是一例由错误认知导致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来网戒中心戒除网瘾近四个月,痊愈后害怕回到学校里学习生活,出现焦虑,烦躁,情绪低落、失眠,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认知疗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的认知、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错误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

    滕某,男,14岁,汉族,初二学生,身高1.65米,体态适中。

(二)个人成长史

    求助者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独生子,父母均为普通技工,初中文化,家庭关系尚可,经济条件一般。从小性格内向、固执、争强好胜。家庭教育严格,对学习方面要求高,小学时学习优秀,升入初中后因学习压力大而玩网络游戏,渐痴迷成瘾,在我科室住院四个月,痊愈即将出院。

(三)精神状态

    求助者衣着整洁,谈吐正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

(四)身体状态

    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患有网络成瘾四个月,经精神科医生证明已经痊愈,家族中无精神遗传史,家人身体健康,最近失眠,食欲下降,烦躁,焦虑,情绪低落。

(五)社会功能

    求助者害怕上学。

(六)心理测验结果

    SAS  59(标准分)

    SDS  55(标准分)

    SCL—90  总分170分,显示轻度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月来情绪低落,焦虑,失眠,食欲不振

    求助者自诉:我在网戒中心住院快四个月了,医生说我可以准备出院了,我却一点也不高兴,在这里都是网瘾孩子,谁也不会看不起谁,可出院就要上学,我怎么面对同学老师?想想以前真是无地自容,为了上网,经常撒谎骗父母的钱去网吧,经常旷课逃学,学习成绩倒数,在学校里是一个从优秀生变差生的典范,而且我又是在精神病医院住的,老师同学还不把我当怪物看?一想到回去在众目睽睽下被人指指点点、品头论足、我就心慌、紧张的不行。我在这里也打针吃药过,听他们说常吃药就变笨了,既然如此我还能上学吗?可是不上学我又能做什么呢?而且父母肯定不同意,他们因为文化低,对我学习要求特别严格,一直盼望我能考上好大学,将来出人头地,父母这些年为我付出太多了,我不能再让他们失望了,想来想去,觉得我是一无是处,一提起出院就心烦意乱,我该怎么办?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衣着整洁、谈吐正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

    其母反映:孩子从小性格孤僻,争强好胜。有什么话喜欢闷在心里,上学一直成绩很好,很省心,上初中后跟同学一起玩网络游戏,逐渐上瘾,在网戒中心住院三个月,效果非常好,但近来一提起出院就情绪低落,烦躁不安,食欲不振。

 

四、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出现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焦虑,烦躁不安,食欲下降,睡眠障碍

 

资料的可靠性:可靠。

 

对其症状的原因分析:

 

1.生物因素:男,14岁,正值青春逆反期,四月前以“网络成瘾症”被送来网戒中心治疗,经精神科医生诊断,现已痊愈,即将出院。

 

2.社会因素:(1)家庭教育原因:家庭教育严格,非常看重他的学习成绩(2)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得了网络成瘾症。(3)人际关系紧张:是独生子,朋友少(4)社会支持系统不良:自己想法无处倾诉,觉得对不起父母。

 

3.心理原因:(1)存在认知错误:认为回到学校同学会把自己当怪物,认为吃药会变笨(2)情绪方面的原因: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不能自行化解冲突。(4)个性内向,无法正视挫折。

 

(一) 诊断与诊断依据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1、 求助者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于疾病痊愈,即将出院上学这一现实刺激所引起的,其冲突有现实意义。

 

2、 不良情绪持续时间短,不到一个月。

 

3、 不良情绪反应强度不太强烈,控制在理智的范围内,尚未泛化,思维合乎逻辑,人格也无明显异常。

 

4、 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1、与重性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其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曾患过网络成瘾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能正确描述自己遇到痛苦的切身感受,其痛苦的情绪发生原因明确,自知力完全恢复,主动求助,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求助者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符合统一性原则,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其个性相对稳定,故其此时心理活动在正常范围,可排队求助者现在是重性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于出院上学这一现实刺激所引起的,其冲突有现实意义,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不到1个月,不良情绪反应强度不太强烈,只局限在出院上学的范围内,尚未泛化,社会交往有一定影响但不严重,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内容充分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反应与初始事件不相关,该求助者也是以焦虑为主要症状,是以即将出院上学而引起,有具体的对象和固定的内容,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焦虑情绪时间短,不到一个月,症状没有泛化,故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咨询目标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与求助者共同协商,达成口头协议,初步商定

 

1、具体目标:减轻求助者焦虑、烦躁、低落的情绪,改善失眠。

2、近期目标:

  (1)改变其错误的认知模式。

  (2)协助求助者构建良好的人际沟通,培养自律独立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理念,重新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树立新的人生观、价值观。

3、长期目标:(终极目标)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完善其人格,学会自我心理调控,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

六、咨询方案

1、主要咨询方法和适用原理

    咨询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咨询原理:认知行为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所谓“认知”,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包括信念和信念体系,思维和想象,具体来说,“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看法、对环境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见解等。情绪和行为受制于认知,认知是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因此,治疗的着眼点是探寻并纠正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的观念的认知过程。求助者自身领悟能力较强,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认识,适用于认知行为疗法。

2、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

(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权利:

(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

(2)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

(4)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本或中止咨询。

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

(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至二次,每次1小时。

    咨询收费:免费(我的病人)

    心理测验收费:SAS、SDS、SCL-90均免费

七、咨询过程

(一)咨询阶段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的建立阶段

2、心理咨询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二)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2008、8、2

1、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进行咨询分析,发现不合理信念。

2、方法:

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疗法

3、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

(2)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情绪,表示理解、接纳,强调他的感受是完全正常的反应。

 

(3)强调其网瘾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观念。

 

(4)取得其家长配合,强调家庭支持的作用,共同确定咨询目标。

(5)反馈测验结果,结合问题做出初步分析,让他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

(6)布置认知作业,让求助者以“我的过去”形式写出自己的思想认识、心态观念,使其更客观更理性的剖析自己;学会放松训练,管理焦虑。

 

第二次咨询:2008、8、13

1、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2)确定问题:提问及自我审查技术;

(3)检查表层错误观念:建议、角色扮演。

2、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3、过程:

    (1)讨论家庭作业,让他在记忆或想象中找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引求助者去探寻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想。

 

(2)告诉求助者其认知评价是如何导致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的。

    (3)指导求助者通过真实性检验,帮助求助者发现自己的消极认知是不符合实际的,并找出认知歪曲与负性情感的关系,从而矫正认知障碍,如用演示的方式检查是否真的被同学当怪物看。求助者和咨询师分别扮演“我”、“同学”的角色,假设在校园里相遇的情景,通过观察体验角色,“别人也没有时刻对自己品头论足、过分关注,我在他们面前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不自然”,从而更为客观的看待自己。纠正求助者“吃药影响学习”的观念,建议求助者进行智力测验检查智力是否受影响,发现自己智力不但正常还稍微超高。让家长联系曾经住院吃药的孩子来返院现身说法,吃药不但没有影响,而且学习很好,老师家长都满意,进一步强化求助者的信心。

    (4)布置家庭作业:将艾利斯归纳的11条生活中容易引起心理困扰的不合理信念,告诉求助者详细阅读,并写出感想;教会暴露疗法,在想象中进入自己最不愿意看见的情景,如被同学耻笑被老师批评众目睽睽下出错等,以帮助求助者面对痛苦的记忆和感受时,控制情绪,理性处事,正视现实,接受现实,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合理信念。

第三次咨询:2008、8、18

1、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分析自己心理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核心错误观念);

   (3)帮助求助者改变思维,放弃不合理信念,代之合理信念,提高自我情绪和行为的调控能力。

2、方法:认知行为疗法

3、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找到核心错误观念即“我是一无是处、脆弱、与众不同的”,通过语义分析技术来纠正,换成:“我在上网这件事上没有做好”,帮助他确立新的合理信念。

 

(2)进一步改变认知模式,强化正性思维,可设计特殊的行为模式,如通过年龄倒退的方法回忆,回到小学拿第一名被同学老师赞美的阶段,充分体验自己努力奋斗取得成功的乐趣,并请家长配合及时强化,使求助者主动改变“我一无是处”的认知。

 

(3)学会使用积极有效的认知行为技能,调动内在潜能进行自我调节,如学会选择性重视,写出自己的优点,每天大声念十遍,并请家长及时强化。

 

(4)布置家庭作业:记录此次咨询对自己认知转变的启示,并分析这种观念转变对改善情绪的作用;鼓励求助者制定出学习计划,鼓励其参加社交活动。

 

第四次咨询:2008、8、26

1、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心理测验;

(3)结束咨询。

2、方法:心理测验

3、过程:

(1)反馈作业,焦虑症状基本消失,心态较稳定。

(2)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现实问题,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学会接纳和自我开放,树立积极的人生理念。

 

(3)心理测验结果:SAS  46(标准分)  SDS  42(标准分)SCL—90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4)出院后定期返院分享,遇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

(5)基本结束咨询,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帮助求助者把咨询中学到的认知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用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面对未来生活。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本人和家长评价:

  (1)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自述:“心里平静了许多,晚上睡眠质量提高了,现在开始复习,为开学做准备,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

  (2)家长反应:“求助者情绪平稳,要求出院上学”。

2、咨询师评估:

    通过回访和上课的观察,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能正常学习,睡眠状况改善,焦虑不安、烦躁的症状明显减轻,错误观念、不合理认识明显改善。咨询过程完整、有条理。

3、心理测验评估:

    通过测验的前后对比,求助者的多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说明求助者心理问题已经基本得到了解决。

通过以上评估,说明本案例咨询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