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甲联赛广告:净土文化长廊之西九:来迎殿「殿名、本尊、化佛、圣众」释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12:20
净土文化长廊之西九:来迎殿「殿名、本尊、化佛、圣众」释义 作者:弘愿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2 更新时间:2011-7-21 16:00:21

 

  来迎殿,为弘愿寺一期建筑群的中心殿堂,是信徒朝觐礼拜及僧众早晚共修的主要场所。以「来迎」为殿名,可谓独特新颖,不仅给人温馨亲切的直感,更具有鲜明的净土宗教义的内涵;殿内正中供奉的本尊、四周围绕的化佛,以及随佛来迎的圣众等,皆形象传神地表达出弥陀救度的净土信仰,显示出不同一般道场而别具一格的特色。略释如下。

  一、殿名

  殿名「来迎」,义本三经,文出九品。

  如《观经》〈下品上生〉言:

  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

  「来」,前来。阿弥陀佛亲自前来念佛人身边。「迎」,有「迎候」、「迎接」二义。

  平常之时,阿弥陀佛来迎,守候、保护念佛人,消灾除障,平安吉祥;

  临终之时,阿弥陀佛来迎,接引、救度念佛人,直入净土,永免轮回。

  不论我们如何罪深业重,阿弥陀佛都不嫌弃,而且亲身相迎,一生守候在我们身边,日夜用无碍光明照护我们,临终之时亲自接引我们回归净土。这是多么令人觉得依靠与安慰。

  平时来迎:守候、保护。

  如《观经》言: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又言: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无量寿经》言:

  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身意柔软,欢喜踊跃,善心生焉。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得解脱。

  众生念佛,佛来现前,乃是感应道交,亦是不来而来,如月临万水。阿弥陀佛以无量光寿为体,同以无量光寿为名,故佛光、佛体、佛名,三者一体不分,称名即佛身来现,光明摄取。众生寿命未终,佛即慈悲守候,日夜光摄不舍。摄取,又作「护念」,即「救度保护」。念佛人,蒙佛救度保护,所以能灭罪生善,消灾免难,离苦得乐。

  临终来迎:接引、往生。

  如《无量寿经》言: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经》言: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又如《大经》三辈,《观经》九品,一一皆明阿弥陀佛临终来迎,接引往生。

  二、本尊

  「本尊」为修行人根本尊崇、归依的对象,随所修法门而不同。来迎殿内供奉的本尊,为单尊阿弥陀佛来迎立像,与一般寺院殿堂供奉本尊相比,有以下几点明显的不同。

  1、弥陀余佛之别。一般道场本尊多为释迦佛,也有药师佛、大日如来,乃至观音、地藏等;弘愿寺为专修念佛道场,唯以阿弥陀佛为本尊。

  2、一佛三佛之别。也有不少道场大殿供奉三尊佛,即中释迦、左药师、右弥陀,虽也供有阿弥陀佛,但并非为主,只是作为诸佛之一;来迎殿唯供阿弥陀佛,不供余佛菩萨,此则显示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具有独一无二、至高无上、超越一切的地位,也是遵行弥陀化身善导大师所说五种正行中之「专供养」、「专礼拜」正行。

  3、一佛三圣之别。所有寺院念佛堂皆以阿弥陀佛为本尊,大多同时供奉观音、势至二贤侍,称为「西方三圣」;弘愿寺来迎殿正中只供一尊立雕阿弥陀佛,而将观音、势至二菩萨与诸圣众作为整体浮雕(待制作),置于阿弥陀佛立雕背后,起哄托陪衬的作用。此有三方面的意义:(一)表明随佛来迎的,不止观音、势至二上首菩萨,还有「诸圣众」。(二)表明来迎佛与圣众一体,虽然一体,但主从分明。如《无量寿经》言「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三)表明侍从菩萨功德尽含于主佛功德之内,专念弥陀一佛,观音、势至诸圣众自然不请自到,随佛同来。如《观经》言「念佛者,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善导大师解释说:「专念弥陀名者,即观音、势至,常随影护,亦如亲友知识。」

  4、立像坐像之别。一般供奉本尊皆取坐姿,表智慧门,如如不动,伏断烦恼;来迎殿本尊是立像,表慈悲门,应声即来,救度往生。立身阿弥陀佛像,典据《观经》〈第七华座观〉「无量寿佛,住立空中。」善导大师解释说:「阿弥陀佛看见众生造业受苦,随时都有堕入三恶道的可能,为了快速安全、万不漏一地救度众生,阿弥陀佛来不及坐着,而是永远站立守候着,以便随时拔脚前来搭救。」《观经》言:「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弥陀佛身常立不坐,原由佛心慈悲,急切救度苦众生啊!

  三、化佛、圣众

  善导大师《往生礼赞》言: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又如《观经》(意)云:若称礼念阿弥陀佛,愿往生彼国者,彼佛即遣无数化佛,无数化观音、势至菩萨,护念行者;复与前二十五菩萨等,百重千重围绕行者,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处,若昼若夜,常不离行者。今既有斯胜益可凭,愿诸行者,各须至心求往。

  《观经》明专精念佛愿生彼国之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放大光明,与诸圣众,及无数化佛,一时授手,迎接此人。

  可知念佛愿生之人,若平时、若临终,不仅阿弥陀佛一佛,且有菩萨大众;不仅菩萨大众,且有无数化佛,重重围绕拥护,齐来接引。

  为了表达这样的意境,来迎殿四周重重布满阿弥陀佛小像,一一皆是中间本尊的缩影,一一金身住立,一一垂手接引,一一慈眉注目,一一摄护众生。

  住足来迎殿,迎面但见高大金身阿弥陀佛,率领观音、势至、诸菩萨众,浩浩荡荡来迎,四周上下复被无数化佛金身包围,同时授手,一低头、一合掌、一礼拜、一称名,无不与此等诸佛、诸圣同心相感,无不蒙此等诸佛、诸圣护念接引。

文章录入:佛仁    责任编辑:fo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