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脾胃病医院:解读西路军:兵败归结为张国焘路线不符事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30:30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遵照中共中央的命令,西渡黄河作战,5个月后大部分被马家军歼灭,这支部队史称西路军。由于种种原因,西路军的历史真相长期被掩盖,西路军指战员受到了长达几十年的不公正的待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西路军的历史逐步走出“禁区”,还原了其本来面目,为广大的西路军指战员正了名,给出了公正评价。

    一、西路军指战员受到不公正待遇

    西路军指战员为何受到极不公正的对待,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遭到了失败。西路军21800名指战员在河西走廊血战188天,在前无救兵,后无援兵的困境中,7000多名将士牺牲,其中军以上干部13人,团以上160多人;9000多人不幸被俘,其中有5600多人被俘后惨遭杀害;5800多人历经艰险回到家乡或流落西北各地,这个结果是我军历史上曾经难以启齿的一次重大失败。二是长期将西路军的失败归结为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

    西路军的失败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这个观点,来源于1936年12月毛泽东所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文中指出:“为敌人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的破产。”由于这个结论的出台,西路军与张国焘似乎有了必然的联系,尽管此时西路军还在永昌、山丹作战。1937年3月4日,西路军还在张掖临泽县的三道柳沟浴血奋战时,中央书记处发出对西路军今后工作的指示电,指责:“西路军的领导者没有依靠自己力量战胜一切困难,消灭敌人,完成自己的任务,自信心因而扫地,希望寄托在外力的援助上;同时,对群众的关系上,特别是回民的关系与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中央认为西路军领导者的这种错误,是同过去四方面军成立第二中央时,采取右倾的退却机会主义,因此遇到新困难时,又发生这种错误。”①3月17日,中央致电西路军工作委员会:“你们应以主动的游击战争,独立争取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反对过去靠人而不靠已、被动而非主动的机会主义路线,过去领导一贯违反中央及军委指示,致陷西路军于今日地位。你们应该坚决反对此种错误路线,而在新的精神上执行主动的依靠自己与群众力量的方针。”②在西路军面临绝境时,中央两次电令都把西路军的败局与过去张国焘擅令四方面军南下、另立中央的错误相提并论,严厉谴责西路军领导人的所谓“机会主义的路线”和“一贯反中央及军委指示”的行为。

    西路军兵败不久,清算张国焘路线的斗争在全党全军展开,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四方面军大批干部被整肃,并发生以许世友(时任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为“主谋”的所谓“抗大反革命暴乱案”,数10名高级将领被公审判刑。就在全党揭批张国焘时,共产国际不同意当时批判张国焘,不同意将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和失败责任加在张国焘头上,并于3月22日致电中共中央,明确表示不同意见,认为“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应该客观加以研究,吸取相应的教训,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助和保存这支部队的力量。”③应该说共产国际的这种态度是积极、慎重、顾全大局的。可是,中共中央并没有吸纳这个意见,而是坚持将西路军与张国焘捆绑在一起。加之后来张国焘叛党,更给西路军征战史蒙上了张国焘路线的阴影,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建国后。

    1951年出版的经毛泽东本人审定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针对西路军的注释为:“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的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月完全失败。”从这段文字中反映出的基本看法,就是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最后破产的产物;组织西路军渡黄河西进,是“张国焘命令”的。这个“定论”的影响力太大了。

    这就使西路军幸存的指战员大多命运坎坷,受到极不公平的对待。